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莊子秋水》 教學(xué)案例(人教版)

發(fā)布時間:2016-2-24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教學(xué)目標: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與用法。 

2.學(xué)習(xí)對比的方法。 

3. 了解莊周及他的哲學(xué)思想,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使學(xué)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學(xué)重點: 

    1、 重點理解“涇流、涘、望洋向若、少、輕、殆、大方之家”等詞語。 

    2、 整理和歸納“焉、于、而”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3、 了解“非……則……”和“見……于……”兩種固定句式。 

    教學(xué)難點: 

    1、 借助語境推斷文言詞語的意義。 

    2、 理解河伯對海神若的那番感嘆。 

    教學(xué)方法: 

    1、 朗讀法。課文篇幅短小,文字淺顯,宜于以讀帶講。 

    2、 問答法。以有針對性的問題調(diào)動學(xué)生的積極性,啟發(fā)學(xué)生思維。 

    3、 探究拓展法。指導(dǎo)學(xué)生閱讀《莊子》中有關(guān)篇目。開拓視野,更深入了解莊周及他的哲學(xué)思想。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xué)步驟: 

一、 導(dǎo)入新課:

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雀樓》中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說的是想要窮盡目力遙望千里,還需再登上一層高樓。給我們的啟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只會貽笑大方。 

二、 介紹莊子: 

      初步把握莊子這一人物形象,初步體會莊子精神。 

    三、 研習(xí)新課; 

    1、 齊讀課文、正音釋義。 

時:時節(jié)、時令     灌:注入   

河:黃河             涇:jīng 暢通無阻的水流                                 

    兩涘渚崖之間:涘 sì 水邊   渚 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望洋向若而嘆: 仰視而望的樣子 若:海神名  

少:小看。           輕:輕視 

     難:nái難以、            窮:盡 

     旋:掉轉(zhuǎn)            殆:   dài危險 

     2、 分析課文: 

     提問:河伯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明確:“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河伯面對黃河的廣闊,覺得天下之美為盡在自己這里,因此欣然自喜。 

      提問:河伯后來為何又望洋而嘆呢? 

      明確:河伯“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泵鎸Σ憠验,無邊無際的大海,他深深的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嘆。 

      提問:河伯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是如何自責的? 

      明確:河伯先引用俗語“聞到百,以為莫己若”來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的狂妄自大,繼而說自己曾經(jīng)不相信有“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現(xiàn)在親眼看到大海的無邊無際,才深深意識到自己目光的短淺,接著,發(fā)出了慨嘆“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焙硬钌钫J識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寬廣,那自己的錯誤認識則永遠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淺陋將長久的被大方之家所恥笑。 

3、 給課文劃分層次: 

    明確:兩層:一寫黃河的壯闊和河伯的驕傲自滿。二寫河伯看到大海之后自嘆不如。 

    用對比的方法寫河伯認識的前后變化。(借助幻燈片) 

    4、讓學(xué)生找出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成語。 

    明確:(借助幻燈片) 

    古今異義:至于、河、面目、大方。 

    至于: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   

    面目:古義,臉。今義:臉的形狀,相貌。   

    或:  表示另提一事。   

    大方:古義,深明大道的人,或轉(zhuǎn)通某種學(xué)問的人。今義:①不吝嗇;②自然,不拘   

    束;不俗氣。   

    河:古義,特指黃河。今義,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詞類活用:時、東、面、少、輕。 

    秋水時至(名詞做狀語,按時。)   

    順流而東行(名詞做狀語,向東。)   

    東面而視(名詞用為動詞,面對。)   

    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意動詞,以….  

特殊句式:

聞道百(定語后置)   

    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成語   

    望洋興嘆(望洋,仰視貌!巴蚺d嘆”“望水興嘆”屬生造。)   

    見笑大方(貽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焉、于、而”三個虛詞的用法。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語氣助詞,放在句中表停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問代詞  當作“怎么、哪里”講 

    焉    今吾子又死焉         兼詞,當作“于此”講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語氣助詞 

    空囊橐,徐徐焉實狼其中 語氣助詞 用作形容詞詞尾 

    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  介詞 當作“在”講 

    于    至于北海,東面而視    介詞 引出行為的對象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介詞 表比較 

    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    介詞 表被動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連詞 用在中心語與修飾語之間 

    而    性貪而狠             連詞 表并列關(guān)系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連詞 表轉(zhuǎn)折 

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      代詞 用“而”當作“你”講 

5、寫作特色: 

    這篇文章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說明哲理,通篇都是設(shè)喻。在寫河神認識-“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后者是“難窮”,“不見水端”。寫河伯的認識,先前是“欣然自喜”,后來是“望洋向若而嘆”。

    6. 課堂討論:這則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啟發(fā)學(xué)生敞開思路,大膽發(fā)表看法。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   

    人貴自知之明;   

    謙受益,滿招損;   

    自大由于無知;   

    知恥近手勇;   

    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三、指導(dǎo)背誦   

這篇課文結(jié)構(gòu)簡單,層次清楚,可采用關(guān)系法背誦。先劃分層次,概括層意。用對比的方法寫河伯認識的前后變化。

第一層有兩句,第一句寫黃河的壯闊,第二句寫河伯驕傲自滿。兩句之間的連接語是“于是焉”。   

第二層也是兩句,第一句寫北海的廣闊,第二句寫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組合。

利用關(guān)系法把握語言結(jié)構(gòu),有利于背誦。   

    還可采用排詞法。課文用對比方法寫河伯認識的前后變化?商崛 ⑴帕袃上鄬φ盏脑~語:    

    河與海的比較:   

    河伯認識的變化   

    課后練習(xí)還介紹了問題法。所提的三個問題恰好針對三個內(nèi)容要點,邏輯性強。運用   

    此法掌握內(nèi)容梗概,利于背誦。   

   

附翻譯:

秋水隨著時令到來,千百條川流都奔注入黃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遙望兩岸洲渚崖石之間,辨不清牛馬之形。于是乎,河伯(黃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這里了。他順著水流向東走,到了北海。他向東遙望,看不見水的盡處。于是,河伯才改變了他的神態(tài),茫然地抬頭對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說:“俗語說:‘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沒人能趕上自已了!@正是說我呀。而且,我還曾經(jīng)聽說過有人貶低仲尼的學(xué)識,輕視伯夷的節(jié)義,開始我不相信,F(xiàn)在我看到你的浩瀚無窮,如果我不到你的門下,那是多么危險,我將會永遠被譏笑于大方之家了!

  北海若說:“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談海之大,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huán)境所局限;夏天的蟲,不能跟它談冬天的冰,因為它受到氣候時令的限制;知識淺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談大道理,因為他被拘束于狹隘的教育,F(xiàn)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談?wù)摯蟮览砹。天下所有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條川流都歸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停止而不溢出;從尾閭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流盡而又不空;無論春天或秋天,大?倹]有變化;無論干旱水澇,大海永遠沒有感覺。這就是大海勝過江河水流之處,海水不能以容量來計算,但我從來沒有以此自夸,我自以為形體同于天地,氣魄受于陰陽,我在天地之間,好象太山上的一塊小石,一株小樹,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會因此自大呢。請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內(nèi),不就象一小塊石頭浸在大湖里嗎?整個中國在四海之內(nèi),不是象太倉中的一粒細米嗎?世上的物類數(shù)以萬計,人只是萬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許多人,生長了許多谷物糧食,通行著許多舟船車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與萬物比較起來,不是象馬身上的一根毛嗎?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繼承和爭取的,講仁義的儒者所擔憂的,講任勞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這些東西?墒遣膮s為了節(jié)義之名而辭讓不受,仲尼為了顯示多知博聞而講個不停,這是他們在自我夸耀,不是象你剛才自夸其水之大一樣嗎?” 

附:

一、 莊子及其作品

莊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人。著名的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復(fù)雜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對現(xiàn)實不滿,不與統(tǒng)治階級合作。相傳楚王曾經(jīng)用千金聘禮請他為相,被他拒絕。

莊子的生平事跡流傳下來的不多,我們僅能從《史記》和《莊子》中了解一點零碎的東西。他對后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础肚f子》具有極高的文學(xué)價值。文筆汪洋態(tài)肆,想象奇特豐富,氣勢波瀾壯闊。《莊子》共33篇、內(nèi)篇7篇是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學(xué)術(shù)界認為是他人偽作!肚f子》善于虛構(gòu),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莊子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變化,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人勝。魯迅先生說:“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xué)史綱要》)郭沫若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

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也有人稱他的作品是“文學(xué)的哲學(xué)、哲學(xué)的文學(xué)”。

二、 莊子的思想

莊子哲學(xué)是生命哲學(xué)。

    他以人的完整生命為起點來思考人應(yīng)當度過一個怎樣的生活旅程。他超越了任何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tài)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環(huán)中和人生邊上來反思人生。因此,他的思考具有終極意義。那些從某種意識形態(tài)立場出發(fā)的批評家們必然缺乏與他對話的基礎(chǔ),更沒有無端攻擊他的權(quán)利。

    人活著,這是第一個無可懷疑的存在論意義上的基本事實,沒有比它更優(yōu)先的。

    人活著,是為了追求一個更幸福的生活,更歡樂的人生,這是最高目的,沒有比它更重要了。

    以這樣一個事實為起點,以這樣一個目的為旨歸,莊子問:人,尤其是被拋在滔滔亂世中、作為個體的人,究竟應(yīng)該怎樣生活?

   哲學(xué)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創(chuàng)造生命。

   上一章講天道觀,天道作為“大宗師”,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全部思想的綱領(lǐng)。以下幾章皆由此延展開拓出去,反過來又深化了這一主旨。

   莊子說“有”,但首先要認清人生的苦難和苦難的根源。 既然苦酒是自己釀成的,還是要先嘗一口。

這是個亂世!梆B(yǎng)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養(yǎng)者有之矣。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之者有之矣。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過,悲夫!世之人以為養(yǎng)形足以存生,而養(yǎng)形果不足以存生,則奚足為哉?雖不足為而不可不為者,其為不免矣!

莊子說,百年大木,被割開做成“犧尊”,加以青黃之色的文飾,而不用的部分被棄于溝中,犧尊與棄木相比,美丑雖有差別,但從喪失本性來說是一樣的。夏桀、盜跖與曾參、史魚相比,行為的好壞是有差別的,然而從喪失本性來說都是一樣的。(《天地》)

    但這并不是說,善惡本身沒有差別,而是說,相對于天道和天人合一的本性來說,這種對立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在“失性”上是一致的。有人認為道家鼓吹無惡不作與居仁行義一樣自然,一樣合理,其實是莫大的誤解。

    莊子接著說,喪失本性的表現(xiàn)有五種:一是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是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是五臭熏鼻,激擾嗅覺;四是五味濁口,敗壞味覺;五是好惡迷亂人心,使性情浮動。這五者,都是生命的禍害。(《天地》)

那么,是不是五味濁口人就不該吃飯?五色亂目人就該做睜眼睛?五聲亂耳就該掩耳盜鈴?當然不是。五色未必亂目,但若失去本性,被五色所炫惑,那么當然心神搖蕩,追逐美色去了。好惡未必亂心,但有好惡就必然有某種立場和先入之見,如果固執(zhí)地堅守這種立場和由此而來的善惡正邪分別,那么要是它們不合天道的話,則必然帶來惡果。

所以莊子批評主張縱欲的楊朱和主張禁欲的墨子,認為他們只是在欲望數(shù)量的增減上做文章,卻沒有考慮到二者都是不合人性的,沒有考慮到還有實質(zhì)上的變化,即不追逐欲望而又不扼殺欲望的“無無”境界。換言之,假如有了良好的生活意識和合乎天道的本心,欲望是不可能困擾人生的。因此,所謂“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的名言,其實是把人分裂為對立的兩個方面,永遠解決不了人生問題。莊子諷刺道,那些人好惡聲色充塞心中,冠冕服飾拘束著身體,柵欄塞住了內(nèi)心,繩索捆住了身體,眼看著在繩捆索縛中還自鳴得意。要是真有所得話,那么被反手縛綁的罪人、囚在獸欄中的虎豹,豈不是也可算作自得了?”(《天地》)

    莊子既不是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昭昭;也不是一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派頭。他知道對于天道,無論誰都應(yīng)該敬畏,都不該太狂妄太自負,都不該固執(zhí)于成見,師成心而自用,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否則,天道就被小的成就所遮蔽了,至言就被浮華之辭遮蔽了,儒家與墨家的爭論就屬此類,更何況一般人呢?

    “小夫之知,離不開應(yīng)酬交際,勞弊精神于淺陋瑣事,卻想普渡眾生,引導(dǎo)萬物,以達到太一形虛的境界。像這樣,只是為宇宙形像所迷惑,勞累身體而無法認識太初之境!蘸!你們的心智拘泥在毫末小事上,怎么會知道大寧的境界呢?”(《列御寇》)

因此,人生并不必然痛苦,至樂、天樂也是可以獲得的,這就看你懷著一顆什么樣的心靈。

三、關(guān)于《逍遙游》

《逍遙游》是《莊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內(nèi)篇》之首。逍遙游的意思,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xué)無所不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并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天地》)。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胠篋》)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現(xiàn)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全文若即若離,疏而難分。為分析方便,權(quán)且分為三段。第一段從篇首至“圣人無名”。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議、先破后立的寫作順序,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事物形象地說明:無論是“扶搖而上”的乘天大鵬,還是“決起而飛”的蓬間小雀,也無論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還是春秋八千的長壽大椿,它們之間雖然有著大小之分,長短之別,但有所依賴,有所期待都是一樣的,都是并不得逍遙游,進不了絕對自由的境界的。然后又通過三個層次的人物來反復(fù)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那些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自不必說,就是“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的宋榮子之流仍是“猶有未樹”;列子雖然已能“御風而行”,勝過宋榮子,但是仍然“猶有所待”,待于風,算不上逍遙游。怎樣才能“無所待”地去作逍遙游呢?莊子在本段的最后說:必須能夠“乘天地之正”(順著天地的法則,亦即自然規(guī)律),“御六氣之辯(駕馭陰、陽、風、雨、晦、明的各種變化)以游無窮(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才是無所待,才是逍遙游。什么人能達到這種境界呢?唯有“無己”的“至人”!盁o己”就是忘記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順乎物理,把自己的形體連同思想都看作是虛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無所限,無所待了,也就絕對自由地作逍遙游了。

他所想像的境界也是獨一無二的,那個“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的境界,除了莊子又有誰創(chuàng)造得出呢?不僅如此,作者還通過姑射山神人“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的美麗形象,將那種境界人格化、具體化,使人明知其假,寧信其真。

    把自己的縹緲幻想寫得這樣實在,這樣美妙,除了莊子,恐怕也沒有第二個人了。莊子隨心所欲地想像出這些物事、境界,并非空言誑人,而是其構(gòu)思匠心的必然體現(xiàn)。他極寫鵬之大,椿之壽,一則造成一種聲勢,一種氛圍,引人入勝;二則形成一種對比,一種暗示--以鵬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長壽暗示人生之短暫。

    大鵬必須乘風而飛,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難想見;重負之下,立言、立功、立名還有什么意義,爭名奪利根本沒有價值,而出路只有一條,就是無為、無己,在“無何有之鄉(xiāng)”去作逍遙游! 

    其次是熾烈而隱蔽的情感?赐噶巳碎g的沉濁骯臟,莊子耽溺于純潔無瑕的幻想王國中,否定了爭名奪利、爾虞我詐的世人。

    莊子醉心于動物、植物與神仙的世界里,所以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寫虛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無己”;但是“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天下》)的背后有深深的苦悶,虛幻的“無何有之鄉(xiāng)”產(chǎn)生于對人間世的絕望,他追求著逍遙卻無法擺脫人生的羈絆。他把“至人”的境界寫得那樣不可企及,其中不正隱約露出他追求逍遙而不可得的苦惱失望嗎?他把那個“不食五谷,吸風飲露”的神人寫得那樣美麗絕倫,其中不正燃燒著他那熾烈的、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之火嗎?還有,他雖然提出應(yīng)該“無己”,物我不分,卻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由此可見他對智慧的重視,對生命的熱愛;可見這個一心要飛離人世的作者要否定的不是人生社會,而只是人生社會的黑暗和骯臟。這里還有必要提到大鵬這個形象。盡管作者從原則上否定了大鵬,但是卻義正辭嚴地駁斥了蜩與學(xué)鳩的嘲笑,強調(diào)指出有“小大之辯”,并且三次用濃墨重彩,不避重復(fù)地描繪了大鵬的雄偉形象,熱愛之情躍然紙上。這是為什么呢?也許,作者在才能無雙、向往著逍遙卻無法逍遙的大鵬的形象里,正隱藏著自己難言的苦情。

什么苦情呢?我們不妨作這樣的比較想像:一只大鵬在茫茫北冥中沖天而起,一顆心靈在深深苦悶中掙扎而出,幻想翅膀張開了,怒而飛向無何有之鄉(xiāng)……有所待的大鵬失敗了,那么心靈呢?有所求的心靈能在那廣漠之野找到慰藉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雄偉的大鵬形象所體現(xiàn)的正是作者這種欲飛的理想和無法飛走的悲哀。

     四、簡論《莊子》寓言的藝術(shù)特色

  善用寓言,這是《莊子》一書很重要的藝術(shù)特點。莊子在其《寓言》篇中自敘其著述特點時就明言“寓言十九”,司馬遷在《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亦指出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莊子》全書大小寓言共計二百多個,其短者或二十多字,其長者或千余字;有些篇目全部由寓言排比而成,有些篇目干脆通篇就是一個寓言。如此大量采用寓言來傳達自己的思想的即便在整個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是罕見的。

    《莊子》的寓言又是非常與眾不同的。先秦其他作家如孟子、韓非子等人亦可謂善用寓言的,但孟子多采用民間傳說故事來加強自己的論辯,韓非多利用歷史傳說與典故以佐證自己的說理。而《莊子》的寓言卻大多“皆空語無事實”(司馬遷語),為莊子本人所虛構(gòu)而成,正如劉向所云,其“作人姓名使相與語,寄辭于其人”?梢哉f,莊子是第一個自覺地運用虛構(gòu)手法的作家。

    《莊子》寓言的獨特性,還在于它的“多義性”。莊子在創(chuàng)造了如此大量、豐富多彩、變化多姿的藝術(shù)形式棗寓言之時,其寓意卻是比較隱蔽、模糊的。他在講故事時,并沒有明白、精確地點明他要說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異的形象思維,通過故事自然流露出來。這樣,其寓言的寓意就變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點。一個寓言,需要讀者再三體味,才能領(lǐng)悟其深層含義;或者同一寓言,不同的人讀之會有不同的理解。這種含蓄的“暗示”手法的運用,正與莊子“道”之玄虛空靈的精神實質(zhì)相吻合。這種寓言的背后,包藏的是無窮的萬象,不盡的意蘊,讓人能夠捕捉一二卻也難以全部領(lǐng)悟,因而也是增加它內(nèi)涵的豐富和模糊的美?梢哉f,莊子在創(chuàng)造這些寓言時,本身所運用的,就是一種直覺的形象思維,因而也要靠讀者的智慧加上靈悟的直覺才能通徹明察。所以單憑直接的、明白的邏輯理性,是無法全部理解體會到那種“神”和“道”的境界。正因為如此,歷來對莊子寓言的解釋,眾說紛紜。

 

謝老師

[《莊子秋水》 教學(xué)案例(人教版)]相關(guān)文章:

1.莊子秋水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2.精選關(guān)于秋水教案

3.白石秋水情感美文

4.《秋水》教學(xué)課件設(shè)計

5.初中課文《秋水》優(yōu)秀教案

6.文言文秋水翻譯及原文

7.秋水漣漪,牡丹涵芳

8.秋水教學(xué)課件素材

9.《秋水》讀后感

10.秋水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