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頭二句點明“觀滄!钡奈恢茫涸娙说巧享偈巾,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八五e,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板e!,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樣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嘆美之詞!板e!倍訃@美,那滄海的遼闊蒼茫氣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 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yuǎn)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fēng)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币痪涞倪M(jìn)一層描寫:定神細(xì)看,在秋風(fēng)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觀和處境等種種原因,自宋玉《九辯》開悲秋文學(xué)的先聲之后,多少騷人墨客因秋風(fēng)而臨風(fēng)灑淚,見落葉而觸景傷情!然而,曹操卻能面對蕭瑟秋風(fēng),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fēng)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diào)。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diào),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lián)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托現(xiàn)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jìn)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 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tài)。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shù)境界。(參見《古詩歸》卷七鐘惺評語)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fù),沒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愤@類作品!鞍詺狻碑(dāng)然是譏評,但如果將“霸氣”理解為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那么,這種藝術(shù)鑒賞的眼光還是可取的。“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边@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guān),就不必細(xì)說了。
《觀滄!愤@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fēng),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xué)史家的厚愛。值得指出的是:客觀自然景物反映到詩人頭腦中,必然經(jīng)過詩人主觀的過濾--理解、融會、取舍、強調(diào),然后形成藝術(shù)的產(chǎn)品。這種產(chǎn)品,既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也是詩人主觀精神的凝結(jié)。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diào),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xué)情趣都是緊密相關(guān)的,因此,即使是純屬寫景之作。因作,即使是純屬寫景之作,也不可能是純客觀的照相式制作。
[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焚p析]相關(guān)文章:
2.《觀滄!氛n件
4.觀滄海原文及翻譯
9.觀滄海古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