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崇玉
手捧格林先生的《教育是沒有用的》一書,我很震驚,更為自己是一名教育者而深感慚愧,因為做為教育者我們非但沒有“教育”自己的學生,反而成了他們的“裹腳布”。
真正有用的教育要回歸教育的本質(zhì),教育是心靈感應心靈的過程。格林先生認為:真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僅僅是開發(fā)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傳遞給孩子,維護孩子的心力,讓他成為一個內(nèi)心強大的人,一個能承擔后果、應對變故、改善自身和環(huán)境的人;有用的教育是一種鼓舞、一種激勵;有用的教育是把學的知識都忘記后仍保留的那些東西,那些東西是成長和發(fā)展的元素,諸如:善良、正直、自信、包容、進取等。此外,有用的教育培養(yǎng)個性化的教育,為每位學生量身定做,按著他們的最佳才能去打造一條通向他們潛能的通道,讓他們的才智發(fā)揮到極致;有用的教育其目的是教是為了不教,讓孩子們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活、學會創(chuàng)造;有用的教育,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去摸索,其要義是讓孩子們得到自由、充分、和諧全面的發(fā)展,既為孩子的現(xiàn)在負責----讓他們充滿自信的健康成長,又為他們的明天負責--讓他們的未來幸福和諧,可持續(xù)的生態(tài)化的發(fā)展!
然而我們當今的教育又是什么樣的呢?
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觀念深入人心,在潛移默化中教師行使著自己的各種霸權(quán),剝奪了學生的自由,使他們墮入了極端的畸形化:思想缺乏、個性湮沒、思維固化、情感匱乏等等。顯而易見,與格林先生所提倡的觀點是背道而馳的,教育者在其中真真實實充當了“裹腳布”的角色。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教育者的悲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種闡釋對于當今教育顯得蒼白無力,教育之道道在心靈,應該是教育者用真誠的愛去完成對孩子心靈的召喚,并把他們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使他們學會自我修正、自我成長,而非被動的知識傳授和機械的技能訓練。仰望當今教育的天空,竟是一片迷霧:僅要分數(shù)的扎扎實實的應試教育;摁著牛頭吃草的強迫教育;被動灌輸、機械訓練,毀壞學生想象力的 “填鴨式”教育;加班加點的惡補,損害學生健康的“鳥籠子”教育;要求學生不能這個也不能那個等等。這樣的教育的確是沒有用的,甚至從長遠看是有害的。
悲哉,教育!悲哉,學生!悲哉,教師!
打開中國孩子的書包,全是公式化的教科書、輔導書、試卷,可想而知學生僅作業(yè)負擔就極其沉重了。然而這種僵化式的、過時的、無用的、公式性的填鴨式的教育,結(jié)果是顯而易見的,它大大扼殺了人的性靈,殘酷地剝奪了孩子童真的樂趣,當學習成為一種苦役時,學習的意義也就全部喪失了。所以學生們對上學產(chǎn)生反感厭惡情緒,對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識邊學邊忘,即用即扔,學習的唯一目的變成了應付考試。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問題其實比其他一切的社會問題都更為重要,可是多少年了,中國的教育者依然因循守舊,沿襲著古老的教育體制,換湯不換藥,不但不能成為啟發(fā)人心智、促進人自身解放的良師益友,反而變成了殺人的工具!這太可怕了!
真想不明白為什么那么多的教育者樂此不疲地將一些象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的垃圾硬塞給學生,然后每天又樂此不疲地重復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論。
或許是為利所誤吧。不這樣哪能賺錢?不這樣哪有油水可揩?不這樣老師們哪能吃香的喝辣的?不這樣學校哪有錢來擴建發(fā)達?老師也要吃飯,學校也要生存,這可以理解?墒侨绻麑W校完全成了賺錢的機器,老師成了榨取學生油水的商販,那么教育還有什么前途?國家還有什么前途?
一個人的能力和素質(zhì),難道僅僅用分數(shù)就能被界定嗎?“人”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分數(shù)是外在的,學業(yè)成績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的顯現(xiàn)而已。那么中國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我認為應當像當年拿掉女人的裹腳布一般,教育者首先要為孩子解開“裹腳布”,就像著名文學家冰心老人說的那樣:“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護甚至捍衛(wèi)孩子的主動性,成為麥田的守望者,責任就是像農(nóng)夫看護自己的莊家成長一樣,讓莊稼合乎時令自然成長。這樣中國的教育才有希望,中國的孩子才不會繼續(xù)被斫喪!
與中國孩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方的孩子,他們沒有沉重的學業(yè)負擔,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課程,他們沒有教師滔滔不絕的公式性教化,他們上學是為了享受樂趣增長知識,他們上學是為了以后能實現(xiàn)自身的人生價值,所以他們一般前途坦蕩,心理健康,充滿歡愉。
不知到哪一天,我們中國的孩子才能像西方國家的孩子那樣活出童真的樂趣,品出讀書的滋味,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教師是人類智慧、文化的傳播者及延續(xù)者,而學生則是這種傳播、延續(xù)的載體。長期以來,學生由于受原有教育者束縛,始終處于一種被動地位,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原則根本在教育中得不到很好的實施。在此我不否認國家現(xiàn)行的人才選拔機制,社會的人才評價觀與當今社會用人機制有所偏離。教育者仍擺脫不了頭上晃動的兩條繩索(“分數(shù)”與“升學” )。然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發(fā)展是當今社會對學生的要求。社會對就業(yè)崗位的設置不只為象牙塔中的天之驕子。能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社會作出貢獻者,這就是人才!
教育是為社會服務的,如果其人才的培養(yǎng)背離了社會需求的軌道,那么教育的社會認同性便得不到體現(xiàn)。學校的教育功能之一就是引導、幫助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應始終把學生置于一個“主體”地位。如果不從思想上得到根本轉(zhuǎn)變,實施素質(zhì)教育也只能是緣木求魚。我們的責任是:扶學生走路,而不是牽學生走路。
嗚呼!我要高呼:像當年拿掉女人的裹腳布一樣,解放我們的籠中之鳥--學生吧!
當然,“解放學生”不應只是口號,而應是行動。陶行知先生說: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中、大社會中取得豐富的學問;解放他的時間,給他一些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
教育者,請為孩子解開裹腳布吧,去追尋自由的教育,讓學生享受自由學習的快樂,讓教師享受自由教育的幸福!
魁崇玉
[教育者,請為孩子解開裹腳布--讀《教育是沒有用的》有感 (人教版教師隨筆)]相關(guān)文章:
4.高中教師教育隨筆
5.教師教育故事隨筆
6.中班教師教育隨筆
10.小學教師教育隨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