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運升
中國是散文大國,散文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季羨林先生以其純真的感情,平淡而有味的文風,在眾多名家中獨樹一幟。他的散文,特別喜歡使用設問手法。本文所說的設問,取義于《現(xiàn)代漢語修辭學》(吳禮權著,復旦大學2006年版)。該書對設問的定義是:設問是一種“胸中早有定見,話中故意設問”的修辭文本模式。它將設問分為兩種基本類型:一是提問,為提醒下文而問,必定有答案在它的下文;二是激問,為激發(fā)本意而問,必定有答案在它的反面。這里的提問相當于平時講的設問,激問相當于反問!都玖w林散文全編》總共四輯,第一輯只有五篇左右的文章沒用設問,第三輯469000字,只有十篇短文沒用設問,第四輯485000字,也只有十四篇左右的短文沒用設問,第二輯沒找到,沒辦法統(tǒng)計出數(shù)據(jù)。不過,由第一、第三、第四輯的數(shù)據(jù),難道還不能說明他對設問的“偏愛”嗎?在《我的心是一面鏡子》中,用了二十個設問,季老對設問的“偏愛”可見一斑。
季老散文的設問藝術,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標題的藝術、結構的藝術、表情達意的藝術。
第一類,用設問作標題,不失為好的選擇。讀者看過 后,印象深刻,會有閱讀的興趣!邦}好文一半”!段覀?yōu)槭裁从袝r候應當說謊?》說謊,該不該說謊,什么時候應當說謊?看完文題,我們自然會有諸如以上的疑問。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讀文章。恍然大悟:這是一篇駁論文,反駁的是何懷宏的《我們?yōu)槭裁床粦斦f謊?》
第二類,結構的藝術。
(1) 開頭的藝術。設問作為開頭,平實自然中不失波瀾,起得有力度
“喬木同志離開我們已經一年多了。我曾多次想提筆寫點懷念的文字,但都因循未果。難道是因為自己對這一位青年時代的朋友感情不深,懷念不切嗎?不,不,決不是的。正因為我懷念真感情深,我才遲遲不敢動筆,生怕褻瀆了這一份懷念之情。到了今天,悲思已經逐步讓位于懷念,正是非動筆不行的時候了!保ā稇涯顔棠尽罚
用激問有力地突出了對友人的深切懷念,加重了情感的濃度和力度。開頭便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2) 結尾的藝術。設問作為結尾,或點題,或總結,或給人回味。
“我這一篇短文的題目是:養(yǎng)生無術是有術。初看時恐怕有點難解,F(xiàn)在短文結束了,再回過頭看這個題目,不是一清二楚了嗎?至少我希望是這樣。”(《養(yǎng)生無術是有術》)
“不是一清二楚了嗎?”這是激問,就是通常所謂的反問,答案就在它的反面。這一問,點題,強調了自己的意旨,又自然地收束了全文。
(3)過渡的藝術。用設問引出下文,實現(xiàn)文章的自然過渡。
“一個人的一生難免稀奇古怪的。個人走的路有時候并不由自己來決定。假如我當年留在家里,走的路是一條貧農的路。生活可能很苦,但風險決不會很大。我今天的路怎樣呢?我廣開了眼界,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人生,獲得了虛名。我曾走過陽關大道,也曾走過獨木小橋;坎坎坷坷,又頗順順當當,一直走到了耄耋之年!保ā段业男氖且幻骁R子》)
這里用提問,答案就在它的下文。下文寫今天的道路,自然被引出來。
第三類:表情達意的藝術。
(1) 含蓄蘊藉的藝術。有些問題,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那就將問題提出來,讓讀者自己思考吧。
“如果當年讓我自己選擇道路的話,我究竟要選擇哪一條呢?概難言矣!”(《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走過的路,路過的橋,永遠不會再重來。人生到底能選擇還是不能選擇,這本身就是難題。他想“搶到飯碗”,由于種種原因,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他也因此遭遇坎坷。所以他希望造物主讓他來世別做知識分子。問題是一切已成為事實,這些問題,只能思考思考罷了。思考,就留給讀者吧!
(2)突出強調的藝術。突出強調是設問都有的表達效果,設問相對于陳述句式,語氣更強烈,更能強調作者的表達意圖。
“跟著來的是長達四十年的漫長的開會時期。記得50年代在一次會上,周揚同志笑著對我們說:‘國民黨的稅多,共產黨的會多。’馮至先生也套李后主的詞說:‘春花秋月何時了?開會知多少!’他們兩位并沒有什么惡意,但是從他們的苦笑中也可以體會出一點苦味,難道不是這樣嗎?”(《哭馮至先生》)
“難道不是這樣嗎?”答案就在它的反面:情況就是這樣的?墒侨绻麚Q成敘述,不僅和上文的語意重復,力量也顯得單薄。
(3)真情流露的藝術。情到深處,不得不發(fā)!霸娋壡槎_靡”,“為情而造文”,真情的自然流露,也許只有設問才是最佳的宣泄的途徑。
“近幾年來,我運交華蓋,連遭家屬和好友的喪事。人到老年,舊戚老友,宛如三秋樹葉,刪繁就簡,是自然的事。但是,就我個人來說,幾年之內,連遭大故,造物主--如果真有的話--不也太殘酷了嗎?我哭過我們全家敬愛的老祖,我哭過我的親生骨肉婉如,我哭過從清華大學就開始成為朋友的喬木。我哪里會想到,現(xiàn)在又輪到我來哭馮至先生!‘白發(fā)人哭黑發(fā)人’,固然是人生至痛。但‘白發(fā)人哭白發(fā)人’,不也是同樣的慘痛嗎?我覺得,人們的眼淚不可能像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幾年下來,我的淚庫已經干涸了,再沒有眼淚供我提取了!保ā犊揆T至先生》)
“連遭家屬和好友的喪事”,他內心之痛,概可想見。痛而生恨,他恨造物主太殘酷,便開始質問造物主。不過他的恨,他的質問,有種經歷過世事滄桑之后的超然淡然!安灰彩峭瑯拥膽K痛嗎?”用設問強調二者都是人生至痛,這是季老痛到極處的傾訴!我們讀完后,不自覺地和季老形成感情共鳴。
(4)移花接木的藝術。借別人的瓶裝自己的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文章在《光明日報》‘文薈’上刊出后,得出的反應大大地超出我的期望。一位在很多問題上和我意見相左的老相識對我說:‘你的許多文章我都不同意;但是,《賦得永久的悔》卻不能不讓我感動和欽佩。你是一口氣寫成的吧?’他說得沒有錯,我確實是這樣寫成的。這一篇文章被許多‘文摘’轉載,一些地方中學里還選作教材我接到相識的和不相識的老中青朋友的來信,對它加以贊美。我可是萬萬沒有想到,一篇文章竟能產生這樣廣泛的影響。”(《獲獎有感》)
用別人的問話,引出自己的話。這樣的設問,很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文章中。
季羨林先生的散文,喜用設問,善用設問。喜用設問,善用設問,也成為季老散文的特色。這是什么原因呢?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們可以從他本人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藝術追求中,看出一些端倪。他說他寫文章追求的目標是:真情流露,淳樸自然。怎樣達到這個境界呢?他說必須慘淡經營,之后再返璞歸真。看來,他的設問藝術正是很好地詮釋了慘淡經營和返璞歸真的有機統(tǒng)一。
胡運升
[季羨林散文的設問藝術初探]相關文章:
3.梁實秋的散文藝術
6.季羨林的故事
10.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