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一、導入(5min)
【斬首行動,板書】有沒有人知道這什么意思呢?這是一種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常用的一種軍事手段。這也就是俗話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斬首行動”的核心就是斬殺最高軍事指揮首腦,借以瓦解敵軍,使敵軍方寸大亂。2003年在對伊拉克的戰(zhàn)爭中美國就使用了這一手段,擒殺的是薩達姆。殊不知,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就有人使用過這一“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手段”,只不過它完全靠個人的力量。這就是發(fā)生在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請同學們翻開課本P18!肚G軻刺秦王》
大家看到這個題目,會想到什么?誰是荊軻?荊軻為什么要刺殺秦王?如何刺殺秦王?刺殺的結(jié)果如何?讓我們進入文本,從文中找到答案。
二、整體感知(10min)
【提問】相信大家通過預習,已經(jīng)對文本有所了解,現(xiàn)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來為大家復述一下這個故事。
【提問】大家都知道故事有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四個部分。那么請同學根據(jù)行刺的緣由、準備、經(jīng)過和結(jié)局來對全文進行分段。
【板書】
三、串講課文(5min)
現(xiàn)在讓我們看第1自然段,它交代了故事發(fā)展的開端,即行刺的緣由。
第一段: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翻譯】 秦國的將軍王翦攻破趙國,俘虜趙王,全部占領了趙國的國土,進軍向北侵占土地,到達燕國南部的邊界。
【解字】北:向北,名詞作狀語。 略:掠奪、奪取。
【分析】大家看,破、虜、收、進、略、至,這幾個詞有什么特點?(都是動詞,有連貫性)。是的,以區(qū)區(qū)二十二個字,六個動作,這是用詞。那句式上呢?多用短句,節(jié)奏短促。便將秦軍勢如破竹,趙兵潰不成軍的戰(zhàn)局勾勒出來,非常精辟、簡潔,使得故事一開始就籠罩著緊張的氣氛。
【背景知識補充】那么現(xiàn)在大家就知道為什么要刺秦呢?(國危矣)(5min)
其實不僅僅如此,這里老師要為大家補充幾點背景知識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已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趙,秦統(tǒng)一天下的大局已定。 燕國是一個地處北方的小國。當初燕王為了討好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為人質(zhì)。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破趙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為了抵抗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了報當初在秦被凌辱之仇,決定派刺客劫持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或者刺殺秦王嬴政,使秦“內(nèi)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lián)合諸侯共同破秦。
【板書:國仇私恨】
2、【荊卿的身份】
那,燕太子是一開始就找到荊軻的嗎?不是。燕太子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雙全的燕國處士田光。田光覺得自己老了,無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荊軻,也稱慶卿、荊卿、慶軻,戰(zhàn)國末期衛(wèi)國(現(xiàn)在的河北省涿州市)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后游歷到燕國,被稱為“荊卿”(或荊叔),隨之由燕國智勇深沉的“節(jié)俠”田光推薦給太子丹,拜為上卿。田光為了激勵荊軻,并表示自己不會將刺秦王的秘密泄露出去,便自殺了。荊軻接受了任務,太子丹高興萬分,馬上封荊軻為上卿,精心侍奉……而這之后的情況就是文章記敘的內(nèi)容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fā)生的。
第二段:(10min)從第二段開始,文章交代行刺前的準備。首先是刺客
秦軍已經(jīng)逼近燕國南界,形式非常危急,這時燕國太子丹非常害怕,于是他就找到荊軻。我們來看下太子丹是怎么說的。請一位同學來翻譯“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
【解字】卿:古代對人的敬稱。請:請教。旦暮:早晚,極言時間短暫。
雖:雖然(已然);即使(或然)。長侍:長久侍奉。足下:你,敬稱。
豈……哉:固定用法,表反問,又怎么?
【提問】太子丹說,秦兵早晚都要渡過易水,到那時就算我想長久地侍奉你,也不做不到了。這種表達很委婉。你們能說說他的言外之意嗎?(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啊,我都養(yǎng)你那么久了,你得拿點實際行動的表示表示你的心意吧。)
【設問】面對這種請求荊軻是怎么回答的?“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解字】微:即使沒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得:能夠。謁:拜會,前往。
要接近秦王才能刺殺他是嗎?那秦王是你想見就能見的嗎?“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鼻G軻要怎么接近秦王呢?嗯,荊軻說了,要有信物!窘庾帧啃牛簯{信之物。親:接近。
那這個信物是什么呢?請一位同學來翻譯:“夫今樊將軍…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解字】購之(以)金千斤,邑萬家: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來懸賞他的頭。 購:重金征求。邑:封地。句式;省略句、倒裝(定語后置,狀語后置)。
誠:如果真。說:通“悅”,喜歡,高興。有以:固定用法,有辦法可以。
但是,太子丹同意荊軻的計策嗎?不同意,他是如何說的?“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愿足下更慮之”!窘庾帧扛F困:古:走投無路,處境困難;今:貧窮。長者:古:品德高尚的人(樊將軍);今:年長之人。更:改變。慮:考慮。
【板書:獻計太子】
第三段:(10min)
太子丹不同意荊軻的計策,那么荊軻又該如何呢?荊軻“乃遂私見樊於期”,他自己私下去見了樊於期。荊軻想要的是樊於期的首級,同時要讓樊於期心甘情愿、感激涕零地把獻出來!我們來看看荊軻是怎么說死樊於期的。
【提問】荊軻是怎樣說服樊於期的?
很顯然荊軻比太子丹更了解樊於期,他知道對樊於期來說,復仇比生命更重要,所以就以幫助樊於期解決問題的姿態(tài)去游說。
翻譯:“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瓕⒛魏?”。
【解字】戮沒:殺戮和沒收。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被動句】
第一句,將奈何,您想怎么辦呢?先動之以情,激起樊於期對秦王嬴政的不共戴天之仇;
這樣一煽動,樊於期果然“仰天太息流涕”:“吾每念…”
【解字】太息:嘆息(《雨巷》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
涕:古:眼淚,今:鼻涕。顧:不過,只是。
一聽到樊於期說想不出辦法,荊軻馬上獻計。翻譯“今有一言,……將軍豈有意乎?”
【解字】前:名詞作動詞,上前。 善:好好地。 把:抓住。 揕:刺。 然則:既然這樣。 見:被。 陵:侵犯、欺侮。 (見陵之恥:…) 有意:古:有心意,同意,愿意;今義:故意。奈何:怎么辦?
第二句,何如,您看怎么樣?曉之以理,說明此舉一可報仇二可解燕國之患;
于是果然被他說動,乃前曰:“為之奈何?”
第三句,將軍豈有意乎,您是不是有心這樣做呢?告之以謀,讓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動計劃。
步步逼近,最終樊於期心甘情愿自盡“樊於期偏袒扼腕…遂自刎”。
【解字】偏袒: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護雙方中的某一方。 扼腕:抓住手腕。 拊心:搥胸,形容非常心痛。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判斷句。
【智取信物(板書)】
【戰(zhàn)國策介紹】這一段描寫荊軻智取信物是不是很精彩?將荊軻的能言善辯,深諳人心刻畫得淋漓盡致。其實在大家初中就學習過的《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都出自于戰(zhàn)國策!稇(zhàn)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zhàn)國時期政治斗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游說之辭的匯編,而當時七國的風云變幻,合縱連橫,戰(zhàn)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yōu)美,語言生動,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段:
樊於期自殺以后,太子丹也無可奈何,只能哭一頓,收了樊於期的頭顱。翻譯“太子聞之,馳往……函封之。”【解字】函:名詞作狀語,用匣子。
傅萍萍
[《荊軻刺秦王》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