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在沙漠,這里需要我,這里的學生需要我”,這就是我作為一名特崗教師的心聲。
我叫曹文斌,今年27歲,甘肅白銀人。2008年6月畢業(yè)于蘭州城市學院.教育學院中文與社會教育專業(yè),畢業(yè)后在一家企業(yè)工作了一年,又在一所私立高中任教一年,之后我沒有選擇回到白銀,而是來到有“玉棗”之稱的皮山農場中學,這所兵團最偏遠最艱苦的學校。初到這里,我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學校孤零零的像一座城堡立在沙漠上,滿地黃塵飛揚,每走一段路鞋子就會蒙上一層灰,連衣領上也是黃沙蠕動,這般情境真叫人瞠目結舌。在學校,因為聽不懂當?shù)卦挘ňS語),和老師學生們交流起來更是困難重重。
我之所以選擇了這里,其原因有二:第一,我的父親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默默無聞的在三尺講壇上揮灑了近40個春秋的汗水,可他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從不見一句埋怨的言辭,他愛自己的學生勝過愛我們兄妹,正是那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敬業(yè)精神,熏陶感染了我。第二,我在電視里看到過跟這里相似的很多場景,特別是那一張張可愛的面孔,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讓我憐憫之心油然而生,不禁潸然淚下……畢業(yè)時,我對自己的未來做了詳實而慎重地設計,決心到邊遠地區(qū)做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墒,眼下的實情對我一個從未出遠門的人來說是很大的挑戰(zhàn)。這里別說有什么文娛生活,就是平日出門買點日用品也會困難重重。每當遇到沙塵天氣,眼前只是灰蒙蒙的一片,讓人感覺到呼吸極度困難,這里的天氣,冬天特別寒冷,夏天又十分炎熱,據(jù)先來的教師說,這里以前雨雪不滴。
經過一年的相處,我發(fā)現(xiàn)農村的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孩子笨,特別是他們身上的某些優(yōu)點是城里孩子所沒有的,憨厚、純樸、生活很節(jié)儉。由于語言障礙,孩子們顯得格外調皮。當?shù)亟逃浜,家長思想觀念相對很差,作為特崗教師的我也曾幾次與學生家長發(fā)生過矛盾,這是一種極限的挑戰(zhàn)(語言不通,溝通、交流、解決矛盾實屬難辦)。為使教育教學工作有聲有色的進行,我決定學好維語,做一名合格的雙語教師。
做一名農村特崗老師,有苦,也有甜。這是我的好朋友李飛老師的感言,他是07年的唯一一位到這里的美術老師,據(jù)他說:“初來時,學生不知道什么是素描、速寫、色彩,很難談得上是漢語教學了!
我是一名漢語教師,而學生的漢語水平很差,一些學生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在教學中我不斷采取各種方法進行啟發(fā)教育,幫助他們樹立學好漢語的信心,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他們不同層次的知識,拼音,生字,課文……
2011年的第一學期,學生的摸底考試平均分是18分,甚至有十多個0分,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我?guī)缀蹰e暇時間都在教室,教他們學拼音,學寫字,讀課文,就這樣一學期結束了,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在期末考試中平均分達到40分,沒有0分,最高分75分,這樣的結果,對我來說無疑是精神上的一大鼓舞。
作為一名身處邊緣地區(qū)的農村特崗教師,應對學生更多一份關愛、一份支持,不但要關心學習困難的學困生,更要關注經濟困難的特困生以及孤兒、單親、父母在外打工的家庭學生,將尊重和幫助給予他們,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分享人生的快樂。記得一次,班上有個學生紀律非常散漫、學習不求上進,有好幾次竟然不到校上課。我通過班主任聯(lián)系,才知道他父母去外地打。我決定和班主任到學生家里看看。對農村孩子的家訪,每一次都是一個難忘的過程。從學校出發(fā),來回的路程要1個多小時,通過家訪我們發(fā)現(xiàn)這位學生是爺爺、奶奶照顧,但二老身體欠佳,又農活繁忙,許多時候是孩子自己照顧自己。知道這些情況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從此我對待我的學生們就像自己的兄弟、姊妹,經常找學生談心,給他們親人的感覺,不讓他們感到孤獨,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雖然我沒有什么經濟基礎。常常鼓勵他們自立自強、挑戰(zhàn)自我,用自己的汗水譜寫輝煌的青春,F(xiàn)在,我越來越離不開這些樸實可愛的孩子們。是他們讓我感覺到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神圣。
做特崗教師已經1年了,我親眼見證了農村孩子們對老師深深的依戀和對知識的無限渴盼!農村需要我,學生需要我。我要在這片土地上澆灌出最美的花朵,因為我深愛著這里的孩子們。
曹文斌
[我的青春在沙漠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2.我的青春隨筆散文
3.教師工作隨筆
4.美術教師隨筆
5.歷史教師隨筆
6.音樂教師隨筆
8.幸福工作教師隨筆
9.教師隨筆感悟
10.教師假期生活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