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韓愈(二)理想照亮現(xiàn)實
牎凈外音】在科舉取仕淘汰率非常高的唐朝,自幼聰明勤奮的韓愈在考了三次之后,終于在二十五歲時考中進士。但是根據(jù)唐朝的制度,中進士之后還需再考中博學宏詞科,才能在中央做官。信心滿滿的韓愈又是三試不中,敗下陣來。無奈之下,韓愈三次上書宰相,沒有得到一次回復;三次拜訪權(quán)貴,均被拒之門外。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有志青年面對現(xiàn)實所遭受的打擊。此時的韓愈已經(jīng)二十九歲,作為韓家唯一的指望,他必須負擔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在朝廷做官之門被關(guān)閉后,他又能去哪里呢?百家講壇邀請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為您講述系列節(jié)目《唐宋八大家》之韓愈第二集--理想照亮現(xiàn)實。
【康震】這條陽關(guān)道走不通,現(xiàn)在他都已經(jīng)快三十歲了。我們古人說“三十而立”,他現(xiàn)在呢,快三十歲了,還什么都沒立起來。陽關(guān)道走不通,倒是有一條所謂的“獨木橋”可以走。這條獨木橋是什么呢?就是到地方的方鎮(zhèn)的節(jié)度使里面去做幕僚。大家都知道,在唐代由中央派駐到地方的節(jié)度使,這些節(jié)度使在方鎮(zhèn)里面就是地方大員,統(tǒng)管地方的軍政要務。比方說吧,我們原來講過的,杜甫有個好朋友叫嚴武,擔任過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這個“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統(tǒng)管川西地區(qū)的軍政要務。所以在唐代啊,有這樣的情形:就是如果你考中了科舉但是沒有通過吏部的考試,對這樣的人才,還有一條出路,就是可以到地方的節(jié)度使方鎮(zhèn)里面去當幕僚。我們知道,在“安史之亂”以前,地方的節(jié)度使多由軍人來擔任,安祿山不就是一個節(jié)度使嗎?到了“安史之亂”以后,有些節(jié)度使就是由文人來擔任。所以有很多科舉考中進士的人沒有通過吏部的考試,他們也愿意到這樣的幕府里面去做幕僚。韓愈接下來要走的路就是這條路?墒谴蠹乙溃@一條路是非常辛苦的一條路。為什么呢?因為一般到幕府里面做幕僚的人,他要經(jīng)過這么幾個階段,就是:首先考中進士;第二去做幕僚;第三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才有可能上調(diào)中央。這跟考中那個吏部的考試之后直接到中央做官來講,那就差了一大截兒啊。韓愈既然選擇了這條道路,他這個進士科應舉之后就先后在汴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河南開封)、在徐州這兩個地方的節(jié)度使的方鎮(zhèn)里邊做幕僚,其主要的職責就是協(xié)助節(jié)度使處理一些日常的政務。韓愈對這個工作很不滿意。為什么不滿意?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
第一,這節(jié)度使幕府的生活是節(jié)奏非常的僵硬而死板,缺乏人性化。韓愈剛到幕府來工作,幕府里邊的小吏-一般的科員、辦事員--就給他拿來了一份幕府里邊的作息時間表。特別神奇的一張表啊。為什么呢?這個作息時間里頭規(guī)定,從本年的九月到來年的二月之間,大清早來上班,晚上才能回家,中間不能休息。這就好比說從早上六點鐘或七點鐘開始上班,一直上到晚上七點多、八點鐘,然后你才能回去,中間不能回去。這個規(guī)定讓韓愈非常地驚訝,很難接受。他就給當時的節(jié)度使張建封寫了一封信。這信里面這么說:“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發(fā)狂疾。凡執(zhí)事之擇于愈者,非為其能晨入夜歸也,必將有以取之。茍有以取之,雖不晨而如夜歸,其所取者猶在也”(韓愈《上張仆射書》)。用今兒的大白話說啊,(就是)您這個規(guī)定我沒法兒執(zhí)行。您要強行讓我執(zhí)行,我會發(fā)狂發(fā)瘋的。您當時讓我來幕府里工作肯定是因為看中了我的某一項才能,絕不是看中了我這個人善于早上上班、半夜回家的。而且如果我真的有各方面的才能的話,我這個才能也用不著大清早來上班、晚上才能回家才能實現(xiàn)啊。是不是啊?不一定非得遵守這個作息時間表啊。他給張建封提了個建議,他說您看這樣行不行,咱們上午五點或七點鐘上班,十一點鐘下班,下午咱們嫩故不能五點或七點鐘上班,九點鐘下班,中午可以休息。我給您提這么一個建議,把您那作息時間表啊改得人性化一些。他給張劍封掰著指頭講道理說,您看,這個下級對上級和上級對下級都不能用一根尺子、一個標準來僵硬地衡量,是吧?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啊,對這么一個具體的人,你得量力而行,有的事情他能執(zhí)行,有的事情您強行執(zhí)行效果就不好。您寬松一點,人性化一點,這樣辦公室里頭氣氛會和諧。要不你“潛伏”我、我“潛伏”你,最后這辦公效率就會很低。你可見,韓愈當時對這個死板的作息時間表是多么的反感。他不適應這樣的生活、討厭這樣的生活。這是第一。
第二,在當時,大家要知道,一個科舉進士,到方鎮(zhèn)的幕府里邊去做幕僚,是一個雙向選擇的事情。比方說,這個方鎮(zhèn)勢力大,名氣大,實力雄厚,節(jié)度使很愛惜人才,對這樣的幕府,文人們都很喜歡去,有前途啊。但另一方面,方鎮(zhèn)的節(jié)度使也有選擇,要有才華,確實有真才實學,確實進到幕府里頭能夠幫助他有效地開展工作。所以一個文人進到節(jié)度使方鎮(zhèn)幕府里邊做幕僚,一方面看上去是上下級的關(guān)系,但另一方面,也是一個賓主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你做幕僚的得尊重上級,而這個上級也要對下級以禮相待。而韓愈就在跟張建封掰扯這道理。掰扯什么道理呢?他認為呀,我跟你的關(guān)系,應該是平等的關(guān)系。何以見得?他就從這張小小的作息時間表說起,把這張作息時間表提高到了孔孟之道的高度。他對張建封說:“孟子曰,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孟子公孫丑下》)。這是孟子當時的話。孟子當時說這么一個事:天下諸侯,他們的水平都差不多,互相做比較誰也不必誰高明多少。原因在哪兒?這些個諸侯都喜歡用聽自己話的人,不喜歡用那些能夠教導這些諸侯的人。就說白了,都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忠言,因為忠言逆耳嘛。韓愈告訴張建封,現(xiàn)在情形可比孟子時代差遠了。到您這來討生活的人,那都是為了利益。到您這兒來做大事的人,那都是為了道義。您把這事兒想清楚。凡是為了利益的人,他是不可能忠君的。凡是為了道義而來您這的人,他是會很忠君的。他能忠君,不就也能忠誠于你嗎?換句話說,您今天能不能聽得進去我的建議那直接就牽扯到您是不是個忠君的人。您要是聽進去了,那您就是個為道義而忠君的人;您要是聽不進去,那您可就危險了。所以我們說,談話和寫文章,高度是頂頂重要的。高度一樹立起來,你不服都不行。韓愈話鋒一轉(zhuǎn),又接著說:如果我在您這個性受到壓抑,又不敢說實話,這就比較麻煩了。天下人會怎么說呢?--“執(zhí)事之用韓愈,哀其窮,收之而已耳。韓愈之事執(zhí)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茍如是,雖日受千金之賜,一歲九遷其官,感恩則有之矣。將以稱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則未也”(韓愈《上張仆射書》)。天下人會說,您要用我就是看我窮看我可憐,給我倆錢兒把我就收買了。我呢,之所以到您這來,也是看著錢的面子。要是這樣的話,您一天之內(nèi)給我賞賜千兩黃金,一年之內(nèi)給我升九次官,我會感激您,但您要跟天下人說,我張建封跟韓愈那是知己,我告訴您,連門兒都沒有!這就是韓愈的態(tài)度。你看這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事兒,但經(jīng)過韓愈一說,還真是大事。為什么事大事?不就是一張小小的作息時間表嗎?從這里面能看出人才選拔的公正與否,是否重視人才的問題,人格是不是平等的問題,高官和小官之間怎樣溝通的問題,你張建封是不是真正能夠做大事的問題,甚至還提升到了是不是能夠真正把那些忠君之士吸收到你幕府里來的問題。我跟你說,這就是韓愈的水平。韓愈之為韓愈的不同之處,在一個思想家看來,有小事件,但是沒有小問題。
剛才我們說這是兩點,韓愈對這個工作不喜歡就在這些方面。還有第三點,就是這幕僚的工作品級很低:從九品。工作很瑣碎也很平庸,對韓愈這樣極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人來講,呆在這個位置上非常憋屈。
第四點,在幕府里邊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事實上韓愈先后在汴州和徐州做幕僚最后離開都是因為這兩個地方發(fā)生了兵亂。差一點禍及到了他的家人。所以綜合起來看,韓愈雖然最后迫于生計不得已進入幕府做幕僚工作,但是就他的個性、就他的抱負、就他的才華,他在這工作是很不滿意,也非常不順心的。
【畫外音】俗話說,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以韓愈這樣的性格和行為,不論是他不滿意節(jié)度使,還是節(jié)度使不滿意他,韓愈都注定不會在藩鎮(zhèn)呆太久。離開之后的韓愈又陷入窘迫之中。生活拮據(jù),捉襟見肘,幸而經(jīng)過多方求告,他得以上調(diào)回京,擔任四門學博士。那么這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官職?回京之后的韓愈,他的人生境遇又有哪些改變呢?
【康震】在當時的唐朝,中央的學校叫什么?叫國子監(jiān)。國子監(jiān)中分了好幾種等級,第一種是什么呢?是國子學,招收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弟;還有一個叫太學博士,太學主要是負責招收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再就是這四門學博士,四門學負責招收五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員的子弟,還負責招收一些老百姓平民的子弟。就說這個老師啊,如果說國子學博士是教授,太學博士是副教授,這四門學博士啊,也就是個講師。但不管怎么講啊,這總算是調(diào)到中央的學校里去了,就像調(diào)到京師大學堂了,當了老師了,總比呆在那樣一個讓他非常的反感的、討厭的、發(fā)牢騷的地方要好?墒钱吘拱,這個地方還是窮。我們知道在唐朝的時候這個國家辦的學校并不富裕,老師都很窮酸。那么就是說韓愈在做四門學博士的時候,他這個家族已經(jīng)很大了,不僅有他自己的夫人、孩子,還有他的侄子的家,還有他自己的親戚。加在一起,大概有三十多口人。我們都還記得,長安這個地方,物價是很高的。靠他一個大學講師的工資要養(yǎng)三十多口人,肯定是養(yǎng)得又不飽又不暖。他自己寫了一首詩,這首詩的名字就很典型,叫《苦寒》,又苦又冷。這詩是怎么寫的呢:
牐牎…
牐牸》羯鱗甲,衣被如刀鐮。氣寒鼻莫嗅,血凍指不拈。濁醪沸入喉,口角如銜箝。
牐牻持匕箸食,觸指如排簽。侵爐不覺暖,熾炭屢已添。探湯無所益,何況纊與縑。
牐牎…
這詩是什么意思呢?是說啊,我們?nèi)胰颂蓱z了,皮膚全部都凍裂了,衣服是又冷又硬,冷風吹得人啊傷風感冒,鼻子不通。手指頭凍裂出血,僵硬得都打不了彎兒。想要喝一口熱酒暖暖身子,可是我的嘴都凍麻了,張不開?曜雍鼙鶝,手指一碰上去就像碰到釺子上一樣扎手,再靠近爐子也不覺得暖,想要把這個手腳放到熱水里根本沒用,全家人蓋得都是非常薄的那種被子。總而言之,我現(xiàn)在的生活,又冷,又餓,又饑,又寒,沒有一點熱乎氣。
掙得少,家里人口多,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還不到三十歲的韓愈生活的壓力是非常大的。這生活的壓力都表現(xiàn)在什么上。克不到三十歲,牙齒就掉得很厲害,他在給朋友的信里說到,說我最近是又疲倦又衰老,左邊的第二顆牙齒已經(jīng)開始掉落,視力下降,老眼昏花,離的很近都分辨不清楚顏色,對光線不敏感。而且我的鬢角一半都已經(jīng)白了。頭發(fā)都是一撮一撮的白。你說現(xiàn)在二十歲不到三十的人,哪回這樣啊,這肯定是得了大病了。但是韓愈的病是明顯的,他的病就是窮病,就是太窮。這就是對韓愈來說生活的本質(zhì),一點都不浪漫,一點都不蕩氣回腸,甚至是非常地酸楚。對于韓愈來說,工作和生活的本質(zhì)肯定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他是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怎么辦呢?他一方面要顧著家,一方面又不能放棄理想。一方面要低聲下氣地求人,一方面還要堅持自己的人格。這對于韓愈來講,是一個非常兩難的選擇。所以在給朋友的信里面,他在分析自己的狀況,他怎么說?
“至于汲汲于富貴,以救世為事者,皆圣賢之事業(yè),知其智能謀力能任者也。如愈者又焉能之?始相識時,方甚貧,衣食于人;其后相見于汴、徐二州,仆皆為之從事,日月有所入,比之前時,豐約百倍,足下視吾飲食衣服,亦有異乎?然則仆之心,或不為此汲汲也,其所不忘于仕進者,亦將小行乎其志耳。此未易遽言也!保n愈《與衛(wèi)中行書》)
什么意思呢?說我告訴你,我知道,有很多的人都奔忙在求富貴的路上,可是有一樣,我現(xiàn)在求富貴不是為了多吃幾碗飯,多穿幾身衣裳。我現(xiàn)在求這個富貴,是為了我將來從事圣賢的事業(yè)而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他跟朋友說,你看,當初我在京城趕考的時候你見過我,我窮的要命啊,吃飯穿衣都要靠別人救濟。后來情況好了,到了這個方鎮(zhèn)的節(jié)度使里面,雖然那個工作我很不喜歡,但是那個地方收入高啊,是吧?你在看我穿衣吃飯,不再像以前那樣了。但是這并不是我追求的終極目標。我之所以現(xiàn)在依然愿意這么窮酸地走在仕途的道路上,就是因為我內(nèi)心的理想從來沒有放棄過,我內(nèi)心的執(zhí)著從來們沒有放棄過。所以韓愈啊,從科舉考試一直到現(xiàn)在做官,這官做的是磕磕絆絆,越來越窮酸,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是什么?就似乎要光大孔孟之道,就是要用孔孟的仁義之道來重新建設(shè)大唐,來復興大唐。但是我們知道,他這條路啊走的是十分艱難。所以我們說,在韓愈看來,追求功名富貴,追求金錢是沒有錯的。但關(guān)鍵在于,在追求的過程當中,絕對不能放棄理想,放棄執(zhí)著。這是他的一個底線,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到人家節(jié)度使方鎮(zhèn)里還要跟人家提那么多條件。這要按一般人講,這不是瘋了嗎?你到我這工作還跟我提這么多條件,而且提的這些條件對我來說都是很難接受的。但是對韓愈來講,他很懼怕貧窮,他也讓貧窮把他整得怕了。但是如果這個貧窮跟他個人的追求發(fā)生了沖突,他是絕對不會茍且、也不會妥協(xié)的。正因為如此啊,我們說,就算再剛才那首《苦寒》詩里,他說自己全家人吃不飽、穿不暖、手指頭也凍僵了、嘴巴也凍木了、吃飯穿衣都成問題,但是這首詩一個最要命的地方在哪兒呢?就是這首詩不但寫了自己家里面的貧窮,而且韓愈把個人的貧窮和國家當時的命運、跟朝廷的官員的政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在他看來,隆冬就要過去,天氣就要轉(zhuǎn)暖,我們朝廷的風氣也應該變化。怎么變化呢?應該著力選拔人才,不能再讓老百姓的生活這么苦了。所以這首《苦寒詩》我給大家講的就這一小段,寫得非常地苦,寫得非常的冷,但是這首詩的全部如果我們看下來就會很吃驚地發(fā)現(xiàn),他是借著個人的生活的苦來影射朝廷的工作,眼界是很開闊的。這樣的詩就跟杜甫的詩是非常像的,就是借著寫自己的小家庭,但是影射的是整個社會的全局和大局。
【畫外音】回到京城的韓愈仍舊過著貧寒的生活,但是因為內(nèi)心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韓愈仍在艱難的支撐著。此時的韓愈三十四歲,四門學博士是他不如中央政府機構(gòu)任職的開端。在任職四門博士期間,韓愈積極推薦文學青年,敢為人師,廣授門徒。此間,他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名牌《師說》。那么,這篇文章究竟寫的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去理解它呢?
【康震】《師說》這篇文章,可以說在中國是老少皆知。你就是這篇文章背不下來,“師說”這倆字你肯定知道。這篇文章一開宗明義就提出了一個重大問題,叫:“古之學者必有師”。這個世界上,只要你落生了,你就得學習;只要你學習,你就得有老師。老師是必須的,這個非常重要。換句話說,老師對每個人來講都是一個必然的要素。你一落生到這個世界上你就缺不了老師。老師是干嘛的?他說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老師就是教你怎么做人,給你傳授知識,給你答疑解惑。那什么樣的人才有資格當老師呢?韓愈說的非常好:“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北任夷昙o大的,比我有錢的,比我地位高的,不一定就非能有資格當我的老師。比我年齡小的,比我社會地位低的,比我錢少的,未必不能當我的老師。當老師只有一個標準、一個條件、一個資格:聞道。韓愈在這個基礎(chǔ)上進一步地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道理。什么道理呢?老師不一定就比學生懂得多,學生也不一定比老師就知道的少,老師和弟子的地位永遠都是相對的。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啊,你只不過是比我早幾天懂得了這道理,你只不過是在專業(yè)的領(lǐng)域里邊懂得多一點,出了這個專業(yè)的領(lǐng)域那就未必能當我老師。就好比我們自己來說,我自己也是一個老師,我現(xiàn)在在給大家講課,講韓愈,那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前兩年、前十年我看了韓愈的書,我讀了韓愈的文,我吟誦了韓愈的詩,我比大家早十年、早五年了解了韓愈,所以今天我站在這里給大家講。但是如果今天課一結(jié)束大家回去也翻了韓愈的書,忽然發(fā)現(xiàn)說,哎喲,康老師講的韓愈還稍顯不足,跟我的理解比起來還有點不一樣。這時候啊你雖然還是在學的階段,但是,你已經(jīng)不再像以前了。如果再十年之后,你看完韓愈后發(fā)現(xiàn),我覺得我對韓愈有更加獨特的了解,這個時侯說不定我就坐在下面,你在上面講。那我今天在這講韓愈,講唐宋八大家,講古代的文學,但是相對于現(xiàn)當代的文學,相對于藝術(shù)、美術(shù)、繪畫來講,我就是人家的學生。我可以給人家講唐宋八大家,但是他也可以給我講什么呢,講中國的書畫史。所以說什么呢,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這體現(xiàn)了一個根本的要素,大家知道是什么嗎?是對知識的尊重。就是在知識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以血統(tǒng)、以地位、以財富來論定一個人的高下。那大家又奇怪了,說老師其實你講的都是些廢話。為什么呢?你說的這些道理、韓愈講的這些道理在我們現(xiàn)在都是常識啊,所以我們覺得韓愈講的這些我們現(xiàn)在來講沒多大的啟發(fā)。這樣的文章,你說它是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都很奇怪。再說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不就有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嗎?我就想問問,憑什么韓愈的《師說》講這么普通而簡單的道理,他卻非是千古名篇?
【畫外音】這篇入選中學語文教材的《師說》廣為中國百姓所熟知,“尊師重教”也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但是,在康震老師看來,《師說》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卻有著其特殊的原因,那么這個原因是什么呢?它與韓愈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康震】在唐代,當時的社會風氣不僅是不能為人師,而且還恥為人師。那么哪些人恥為人師呢?為什么呢?韓愈在文中都有明確的交代。他是這樣說的: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說你看現(xiàn)在這些當官的,士大夫這一類的人,當他們一聽誰說“我是你的老師”,“我是誰誰誰的弟子”,大家就聚在一塊笑話他:“真是的,說這樣的話。我跟你之間年齡又差不了幾歲,地位的高下又差距沒那么大。我自己要是官位很小那我就覺得我當你的老師羞得慌,要是你官特別大,我叫你老師,顯得我不是阿諛奉承你嗎?”就這么著,對于當老師這件事,對于師道的事,是恥于談的。其實大家要知道,有一個核心的問題,所謂“士大夫之族”指的是哪一群人呢?絕對不是像韓愈這樣出身很低微的人。所謂士大夫之族,指的就是在唐朝社會里的高門望族。什么叫高門望族?舉個簡單的例子,唐朝有幾大門姓,這幾大門姓可真是不得了。比方說你要是一個長安人,你姓杜,杜甫的杜,就拿杜牧來說吧,晚唐的詩人杜牧,就是京兆杜氏,長安姓杜的,望族。大家知道中唐有一位著名的詩人韋應物,長安姓韋的,有一句民謠叫:“長安韋杜,離天尺五”。就在長安城里姓韋的和姓杜的人,離上天只有一尺半。那意思是離誰只有一尺半啊?離天子只有一尺半。大族。望族。柳宗元也是望族,柳宗元是河東柳氏。你要是范陽(北京)人,你姓盧,盧照鄰的盧,那你是望族。這些望族在社會上的地位是最高的。他們祖祖輩輩做官,可以不去參加科舉考試,就能做到很大的官?梢圆煌ㄟ^艱苦的、刻苦的學習,就能世襲官位。所以對這些人來講,存在不存在獎掖后學的問題?存不存在提攜后學的問題?不存在。當他們一出生,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是含著辦公室的鑰匙出生的。他們天生我才,就能當官的。所以對于他們來講,學習、拜師、這都是白搭,而祖祖輩輩的這樣一種關(guān)系才是他能做官的最重要的因素。說到這大家就可能就明白了,為什么韓愈要提倡為師之道?為什么韓愈要提倡學習?為什么韓愈說要重視知識?因為在唐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最重要的一個體現(xiàn)就是科舉考試。只有通過科舉考試,你才能夠真正地從一個貧寒子弟一躍成為國家的棟梁。但是我們知道,韓愈參加科舉考試順不順利呢?很不順利。韓愈的官做得非常辛苦,原因在哪兒?他自己也說了,我沒有關(guān)系,我也不跑關(guān)系,我們家不是高門望族,我也沒有顯耀的背景,我只憑著我這桿毛筆,和我面前這幾張紙,還有我家里面的書。所以寫《師說》,他的核心是什么呢?是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什么要這樣說?是因為在唐朝的時候這些高門望族的勢力依然是很大的。他們自己不僅不學習、不拜師,而且他們還要嘲笑這些貧寒子弟學習和拜師。所以韓愈在《師說》里面說: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那些手工業(yè)者、那些做粗活的、那些社會地位很低的人,然而要勤于學習、勤于拜師。為什么?因為如果他們再不學習、再不拜師,他們的社會地位就永遠不能得到改變。所以我們說,《師說》是韓愈呼吁勇于為師、敢于為師的一個號角,是呼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一個號角,也是呼吁要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人才選拔制度的一個號角。我們現(xiàn)在讀《師說》不僅僅從里面能夠感受到的是師道的尊嚴、作為一個老師的光榮,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在一千多年以前,韓愈對人才、對知識、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獨特理解?墒悄阋,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才不過三十五歲啊,在寫《師說》的時候。這個時侯,這篇文章就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了韓愈作為一個思想家的那樣一種深邃和遠大的眼光。當然了,思想家也要吃飯,一個不吃飯的思想家是很難繼續(xù)思想的。韓愈不能總是呆在四門博士的位置上,如果再繼續(xù)這樣呆下去,不單生計難以維持,也談不上實現(xiàn)理想。所以韓愈來說,在他四十歲之前必須再謀一個鐵飯碗。這個鐵飯碗得達到這樣的要求:第一,它能夠維持自己的生計;第二,它能夠不墜青云之志;第三,它能夠不讓自己的人格受到扭曲;第四,它能夠讓自己多多少少地實現(xiàn)自己從小就立下的志向。那么這個鐵飯碗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我們下一節(jié)課要講的,謝謝大家!
【下期預告】韓愈受了高官的推薦終于在朝廷之中擔當要職,但是他卻檢舉這位高官。究竟是韓愈無情呢還是其中另有隱情?說真話丟了官位,說假話丟了自我,仕途坎坷的韓愈究竟路在何方?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解讀唐宋八大家的智慧人生,“韓愈”第三集--敢問路在何方。
[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之韓愈(二)《理想照亮現(xiàn)實》講稿]相關(guān)文章:
2.現(xiàn)實與理想的語錄
4.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語錄集錦
5.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語錄
6.照亮的同義詞
7.放飛理想強演講稿
8.演講稿之追夢
10.放飛理想演講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