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小說三要素及本文情節(jié)結構。
2.了解小說中塑造人物的幾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口頭評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感知典型環(huán)境對人物性格的作用,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
4.注意領悟魯迅先生冷峻的敘述之中所蘊含的強烈的愛憎之情。
【重難點】
1.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對人物性格命運和社會環(huán)境兩者之間關系的深層理解。
【教學設想】
1.本文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內容豐富深刻,在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點,留下一些空白讓學生課后自己研讀。
2.方法上采取老師指導下的學生研讀,多用問題引導,讀、思、議結合,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學生鉆研教材。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導入新課
魯迅的小說中有三個人物最為出名--孔已己、阿Q、祥林嫂,孔已己是有姓無名;阿Q是有名無姓;祥林嫂是既無名也無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鑒賞這個既無名也無姓的人物--祥林嫂。
二、檢查預習
1.采用齊讀、板書結合的形式,確認“學案”中有關文學常識、字音、字形、詞義的答案。
* 強調基礎與文本結合,加深印象,明確用法。
2.抽查學生對名句的感悟,簡要談談自己所了解的魯迅先生。
* 突出時代特征和作者的個人風格
三、速讀感知
1.學生自讀,劃分全文結構,復述故事情節(jié)。
“學案”中已有要求,不需要給出太多閱讀時間。課堂上重在畫出課文中表明時間地點的詞語,并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各部分內容。
情 節(jié) 內容 起訖段落 時間
序 幕 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1―2
結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開 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 34―53 三個半月
發(fā) 展 祥林嫂被賣改嫁 54―65 兩年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 66―111 約兩年
尾 聲 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112
2.結合“學案”中的問題,了解結構特點。
【提示】承上啟下:“然而先前所見所聞的她的半生事跡的片斷,至此也聯(lián)成一片了!
倒敘:開篇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一邊是魯鎮(zhèn)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一邊是祥林嫂帶著疑問悲慘地離世,死后還引起魯四老爺?shù)恼鹋,被罵為“謬種”!军c撥】①為讀者設置了一系列懸念:祥林嫂是什么樣的人?她為什么會落到這樣的境遇?她為什么會得罪魯四老爺?為什么又會在死前提出那樣奇怪的問題呢?
②造成了濃厚的悲劇氣氛,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尖銳的矛盾。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學生已接觸過人物描寫的方法,此時要讓他們的解讀更系統(tǒng),更有針對性。
1.肖像描寫。有關祥林嫂的三處肖像描寫,重在比較它們的異同,感受人物的變化過程。
【提示】對于文中的字面信息,可擇其要點板書,在學生的討論中歸結出其變化。
年輕寡婦,生活貧困,但身體還健康,精力充沛 生活更為貧困,精神上也受到更大打擊,健康狀況不如從前 肉體垮掉,精神完全麻木,物質上一無所有,陷入絕境
魯迅說過:“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還是畫她的眼睛!毙は裰薪o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眼睛,不僅存在于前面的三次描寫中,在文中有多次展現(xiàn)。
①初到魯鎮(zhèn)做工 順著眼
②第二次到魯鎮(zhèn) 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 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③講阿毛的故事 直著眼 ④別人嘲笑她的傷疤 瞪著眼
⑤捐了門檻之后 眼光分外有神 ⑥不讓祝福 失神、窈陷
⑦淪為乞丐 眼珠間或一輪 ⑧問有無靈魂 眼睛忽然發(fā)亮
發(fā)掘的過程既讓學生更加熟悉祥林嫂的命運變化,也幫助他們更好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2.語言描寫。由人物的語言而探究其內心,在文中幾處理解上的難度不大,最重要的是朗讀體會。尤其是自述阿毛之死的那段文字,可多給學生機會朗讀,力求情感充沛有表現(xiàn)力。
【提示】祥林嫂本身已經遭遇了太多苦難,阿毛的死使她失去了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情感到了極致之后反倒無需刻意煽情,那種舒緩的節(jié)奏與茫然的語調更能突出她的痛苦與自責。
3.動作描寫。文中有多處寫到祥林嫂的動作,比如她在魯四老爺家?guī)凸r的勤快,被嫌棄時的畏縮,學生的關注點極易被分散。故此,直接在“學案”中強調要抓“反抗”這一核心。
【提示】祥林嫂自主的決定并不多,尋找此類情節(jié)難度并不大,但要從表面和內在兩方面來看待她的抗爭。
逃:躲避被賣 (逃出后甘于被人奴役)
撞:不愿二婚 (源于“從一而終”的封建觀念)
捐:洗刷“污穢”(對封建迷信的虔誠)
總結: 抗爭是自發(fā)的,缺乏明確的認識,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錯誤的。所以,抗爭的結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進“狼窩”。封建禮教與迷信在祥林嫂頭腦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落后與愚昧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當突出的因素。
4.在前面細節(jié)分析的基礎上,學生口頭歸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
【提示】“形象”并不等同于“性格”,還包括人物的命運及典型意義。
總結:祥林嫂是個勤勞淳樸、身體健壯、意志堅韌的勞動婦女,可是經濟上受盡剝削,政治上備受壓迫,精神上慘遭摧殘,雖經一系列反抗最后仍不免淪為乞丐,凍餓致死。她是我國封建社會千千萬萬個婦女悲慘命運的縮影,她的結局是對中國吃人的封建社會的血淚控訴。
二、分析人物群像
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抓住相關文本信息,理解三個代表形象。推舉代表發(fā)言,教師點撥歸納。
【提示】魯四老爺:書房中的陳設,對祥林嫂的態(tài)度。(當時農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一個自私冷酷、思想迂腐的封建衛(wèi)道者。)
柳媽:對祥林嫂不幸遭遇的嘲笑,給予祥林嫂的恐懼。(封建道德、封建思想的受害者與支持者)
“我”:作為祥林嫂悲慘命運的見證人,有自己的愛憎,卻無力改變現(xiàn)實。(具有正義感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也包含了作者自己的身影)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一、研讀環(huán)境
1.找出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品味其語言,并理解每次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教師可先做示范賞析,學生再自行鑒賞。
【提示】要抓文段中的關鍵字,從景象特點理解表達效果。
開頭和結尾的祝福場景;祥林嫂死后當晚“冬日雪短……反而漸漸地舒暢起來”一 節(jié);祝福前夕柳媽尋祥林嫂開心時,“微雪點點地下來了”。(后兩處易被忽略)
【示例】祥林嫂死后當晚“冬日雪短……反而漸漸地舒暢起來”一節(jié):這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渲染悲涼沉寂的氣氛,烘托“我”的心情,從“寂靜”、“沉寂”等詞中可以看出。中間的議論是反語,表現(xiàn)了“我”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輕松”實際上可理解為憤激和沉痛。
2.由前面的分析,再聯(lián)系已學篇目如《荷塘月色》《荊軻刺秦王》等,總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提示】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而作用可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考慮:
渲染故事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反映時代特征 、深化作品主題。
二、探究主題
1.以“審判兇手”的活動形式,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
【活動設計】課前學生自行分配好三類角色:控方律師,被告人(即文中除祥林嫂外的各個角色),法官。課堂上由律師指出各人對祥林嫂造成的傷害,被告人分別為自己辯護,最后由法官總結陳詞。(此活動需要學生課前充分準備)
【要點】被告人總體分為三大類,即親人、主人和眾人,他們的行為雖造成了祥林嫂的不幸,卻都是有據而行的,那就是封建社會的三道繩索:夫權、族權和神權。它們形成了一股兇殘的封建宗法勢力,殘酷地奴役和迫害祥林嫂,將她一步步逼上了絕路。
2.理解小說的題目。
【提示】將悲劇性人物置身于喜慶的大背景下,形成對比,增強其悲劇性,意蘊更深刻。(將這個問題放在最后,對學生而言難度較小。可引導學生注重寫作時題目的選取。)
三、課堂總結
簡要歸納塑造人物形象和鑒賞小說的方法
【提示】前者較為簡單,多強調細節(jié)的運用。后者則扣住小說的幾個要素來談,即:(1)結合作者及時代背景,所謂知人論世。(2)理清情節(jié)結構,分析人物形象,學習人物描寫方法。(3)體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4)把握小說主題。
四、延伸探究
有人說祥林嫂是一個沒有春天的人,你同意這一說法嗎?寫點文字說出理由。(“學案”中學生已先行完成,課堂可直接展示探究成果。)
【提示】(1)春天是什么?(2)為什么說祥林嫂沒有“春天”?(3)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
【點撥】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fā)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A、(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魯鎮(zhèn)做工。B、(新年剛過),被婆婆賣到賀家坳。C、(春天)(過年時) 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節(jié),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劇性。
從小說情節(jié)分析入手,為什么做工?為什么改嫁?為什么捐門檻?為什么行乞?--罪魁禍首是封建制度。
五、板書設計
情節(jié) 內容 人物命運
序幕 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迎春之時,一命歸天
開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 春日之時,丈夫死亡
發(fā)展 祥林嫂被賣改嫁 孟春之時,被賣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 暮春之時,痛失愛子
尾聲 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主題:封建禮教與封建思想奴役人、毀滅人
成丹
[《祝!方贪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相關文章:
6.高二語文《祝!方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