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阿房宮賦》是傳統(tǒng)的中學語文教材,人教社2002年,2005年審查通過的教材,都選了這篇課文。其中第二段“鼎鐺玉石,金塊珠礫”一句課下是這么翻譯的:“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做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惫P者認為這樣翻譯極不妥當,理由如下:
第一, 這種翻譯法,等于是把這八個詞都看作詞類活用。也就是處在一、三、五、七位置的詞被看作名詞活用作狀語,處于二、四、六、八位置的詞被看作名詞活用作動詞。一些教輔用書就根據(jù)課下的這個注釋編了八個詞都活用的練習題。筆者認為,一個句子里如果每個詞都活用,就失去了成為句子的基礎的東西,也就不成為句子了。
第二, 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此句不當如此翻譯。
原文語境是這樣的:“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石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边@里一共三句話(以句號為準)。第一句的陳述對象是互文見義的三個整句,概括起來就是“六國的寶物”;第二句的陳述對象復指了第一句,是說“這些寶物一旦不能被六國擁有,被運來了秦國!比绻凑照n下注釋,第三句的陳述對象就變成了“秦人”,這樣一來,與前面銜接的就不緊密,而本句后面出現(xiàn)的“秦人”又顯得重復啰嗦。如果以“秦人”為陳述對象,就應該把“秦人視之”這句放到“鼎鐺玉石”之前更簡潔?梢,這不是作者本意。
因此,筆者認為,此句應該翻譯成“寶鼎被看作鐵鍋,美玉被看作石頭,黃金被看作土塊,珍珠被看作石子!本渥颖环g成被動句,這樣一來,只有處在二、四、六、八位置的詞是名詞活用作動詞,其它詞不活用,句子不失基礎。另外,陳述對象三句保持一致(第三句和前兩句構(gòu)成總分復指),后面的“秦人”又不顯羅嗦。按照這種理解,文章讀起來語氣沖貫直下,毫不停滯。
2010-12-1
吳秀坤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當如何翻譯 高考復習]相關(guān)文章:
1.高考復習計劃參閱
8.口技原文及翻譯
9.傷仲永原文及翻譯
10.《馬說》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