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薄皞鞯馈笔堑谝晃坏。一個老師,如果只知道“授業(yè)”、“解惑”,充其量只能是“經(jīng)師”而非“人師”?梢哉f“傳道”是師生交往的高級境界,“人師”是教師發(fā)展的最終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授業(yè)”“解惑”之上,更深層次地與學生交往。
師生交往是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因此,這就意味著交往型高校師生關系是一種雙向性關系,其基本表現(xiàn)形式可以概括為師生交往、對話和交流、合作、認同和欣賞、共鳴、反思等若干方面。高校教師想要做到“人師”,必須遵守“傳道在先”,“傳道”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平等原則。這種平等是高校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師生在交往過程中要互相尊重,這是建構(gòu)交往型高校師生關系的基本前提。高校教師既不能因為自己年齡的優(yōu)勢、閱歷或某一方面知識經(jīng)驗的豐富就居高臨下,也不能因為知識的老化或跟不上潮流而感覺不如學生;高校學生既不能因為自己的觀念時尚、知識前衛(wèi)等否認教師,也不能“唯師是從”。
第二,理解和寬容原則。高校師生之問只有做到彼此理解才能建立、維系和發(fā)展和諧的師生關系。
第三,互利原則。所謂“教學相長”,古人也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來而不往非禮也”。高校師生關系是雙向的,既有文化知識觀念的雙向交流,也有精神情感的雙向溝通。在和諧的高校師生關系中高校師生雙方都應該是受益者,高校教師不能僅僅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尊重與信任,學生也不能只考慮自己從老師那里獲得了多少知識經(jīng)驗,而應該互惠互利。當然這種互惠互利更多地體現(xiàn)在知識和情感方面。
第四,主動原則。師生交往,教師應該主動邁出第一步。在信息時代,高校教師的知識壟斷地位被打破,知識來源和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加豐富。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依靠,高校教學也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高校師生在知識占有量上的差距日益縮小,社會發(fā)展要求高校教師必須放下高高在上的所謂“身份地位”,主動與學生平等交往。
在“傳道”的過程中,高校必須要有堅實的制度保障,才能讓廣大教師得以從容地“傳道”?傮w而言,有效的機制與制度是促進師生交流交往,是高校教師達到“傳道”境界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從機制和制度上確立和落實人才培養(yǎng)在學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強調(diào)“傳道”是教師的首要責任,要求和引導、激勵高校教師積極投入人才培養(yǎng),并體現(xiàn)在教學規(guī)范、教師行為規(guī)范、教師職稱晉升、績效考核等各個方面。鼓勵教師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改革課程教學模式,開展有效教學互動,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交流;在教師教學評價中應體現(xiàn)對學生指導和交流的要求,落實和引導教師加強師生互動和交流。
其次,“傳道”過程中,有效的、深入的、高質(zhì)量的師生交流首先應該圍繞“授業(yè)解惑”展開。具體而言就是課程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實習實踐等,這些都是師生交流的主渠道,加強師生課堂教學交流(授課、課堂提問與講解、作業(yè)答疑)、課外交流(課外專業(yè)實習指導、教育實習指導、社會實踐活動指導、本科生科研項目指導等)都是加強師生交往互動的重要措施。同時,實施新生導師制、輔導員制度等,也是搭建高校師生交流的有效渠道。新生導師制對指導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會學習規(guī)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科研興趣和能力都有積極作用。借助新生研討課、本科課程助教制等制度,能促進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其核心也是促進師生共同探索、學習、創(chuàng)新。
再次,在新媒體語境下,搭建多種形式的信息網(wǎng)絡交流平臺,擴大師生交流渠道,提供更加便捷交流平臺,是“傳道”在新形勢下的新要求。這也符合信息網(wǎng)絡時代大學生(90后、00后)的交流習慣。高校建立的BB網(wǎng)絡課程平臺、教務管理系統(tǒng)、實踐教學平臺、新生導師網(wǎng)絡交流平臺,以及教師個人建立的師生微信群、QQ群等,對促進師生交流都有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課堂、網(wǎng)絡、實驗室、項目小組、講座、實習、社會實踐活動等是師生交往的重要平臺,也是高校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主戰(zhàn)場。有效的師生交往應視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教也多術(shù)。因此,“傳道為先”也更需要教師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博大的仁愛之心。只有具備了“四有”品質(zhì),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才能真正達到“傳道”境界,成為“人師”。
[構(gòu)建平等和諧師生關系,傳道為先]相關文章:
5.男女平等演講稿
6.關于平等的造句
7.校園和諧標語
8.和諧校園文明標語
10.學風和諧校園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