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學的有效性,福建師大余文森教授有一個很形象生動的故事,他以企業(yè)競爭為例,他說: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塊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第一個要比誰穿越得快;第二個要比在穿越的過程當中掰玉米,看最后誰掰的多;第三個是比過程當中,玉米葉子可能會刮傷皮膚,穿越過去看誰身上的傷口少。這就是企業(yè)平常所說的速度、收益和安全。而這三者也正是考量有效教學的三個指標:速度指教學時間投入的長短(投入);收益可看作教學目標的達成即學生的收獲(產(chǎn)出);安全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師生的體驗特別是學生學習的體驗是苦還是樂(體驗)。用這三個指標來衡量現(xiàn)在三級達標高中的語文課堂教學,很多課堂其有效性都是值得商榷的。
我所任教的是個三級達標高中,本地的招生政策是二級達標校招完到三級達標校,學校生源情況可想而知,留下來的學生被喻為是“米篩下的”,問題學生不少,課堂教學管理的難度加大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變低了,因此我認為針對這種情況,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尤其重要,而正如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的那樣“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學生因此可以多學”的“少教多學”教育模式,正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一共有五冊。每冊大概有四個單元,每單元都有三、四篇體裁相同或相近的課文。選修教材也有幾十篇課文。如果我們仍然一篇課文一篇課文按部就班的去教學,必將會面面俱到,重復啰嗦。即使很好的學生在學習中,也必將會厭倦和產(chǎn)生無聊乏味之感。那么,怎樣才能使本來基礎就不好的學生既不感到乏味,又能高效地把握單元重點呢?“少教多學”是個重要途徑,以下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以少教多學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一、如何實現(xiàn)多學,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激勵學生自覺而互助地研讀課文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往往用的是教師講讀取代學生對課本研讀的方法。甚至老師在講讀課文時,學生對課本內容一片茫然。教師一堂課下來累得滿頭大汗,而學生根本不知其所云。這樣一來學生的學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們必須把課本研讀還給學生,變教師的“講讀為主”為引導學生“研讀為主”。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引導學生的“學”呢?我想有以下三個步驟來完成。其一、在單元教學中,鼓勵學生通讀全單元的課文,使學生在通讀、熟讀的基礎上梳理出課文之間的異同,在相同中鞏固,在不同中研習;其二、在研習中做出大量的圈點和批注;其三、學生能寫出富于個性認識的評點隨筆。
2、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暢說欲言
語文教師要改變“一人講課,滿堂安靜”的思想認識。語文課堂是思想的放飛,是感情的奔流,是唇槍舌劍的辯論。陳舊的“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模式已不符合新的教學要求。這種模式其實是老師很霸道地剝奪了學生學習的空間權。每篇課文不同的學生閱讀,或同一學生在不同時間的閱讀,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閱讀體會。因而針對課文閱讀只有在學生各抒己見爭論不休的氛圍中才能讀出深意,學生也才能更全面地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這就要求教師要把學習活動的空間權交還給學生。我想我們應做到“四統(tǒng)一”:在活動空間上,做到自動與互動和諧統(tǒng)一;在內容空間上,做到“入書”與“出書”和諧統(tǒng)一;在范圍空間上,做到“入課”與“出課”和諧統(tǒng)一;在教學維度上,做到知識技能、方法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的和諧統(tǒng)一。做好這“四統(tǒng)一”,學生就會在主動而愉悅的學習中去享受自己的學習成果。他們的思維就會不再囿于書本,而會把書本知識延伸到其他的閱讀,并將會使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3、“好問”是“多學”的必要途徑
傳統(tǒng)的教學是“教師事無巨細、面面俱到的講解,而學生只是機械而被動的接受和記憶!痹诮虒W評價中,這樣的教師還往往被評為優(yōu)秀教師。其實,這樣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的學只是表面而膚淺的認識,是教師“自我感覺”滿意取代了學生的感覺。結果是課堂上學生無發(fā)問,猶如一潭死水;教師的提問,學生都是記憶中的標準答案,猶如一堆錄音機。自然學生也就“提不出問題”。美國某科技館有這樣一則語錄:我聽過了,就忘記了;我看過了,就知道了;我做過了,就記住了。這則語錄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讓學生親身體會、親手實驗,才能使他們真正學到知識。教師的“多教”其實是勞而無功的,學生的“多學”才是學生獲得真知的有效途徑。與“多學”相伴的是“多問”“好問”。
在創(chuàng)建有高效的課堂中,我們應認識到:沒有學生發(fā)問的課算不上好課;“答必正確”的課不是真正的好課;把學生教得“提不出問題”的課也不能算好課。學生的“問”是他們學習思考過程中發(fā)生“質”的變化的體現(xiàn)。學生不發(fā)問恰恰說明了他們的認識僅僅只限于膚淺的知識面,毫無深入拓展可言。因而,我們要重視學生每一個提問并從提問中發(fā)現(xiàn)閃光的東西。
二、如何實現(xiàn)多學,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實現(xiàn)“少教”
“教師可以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教師在按照教學規(guī)律高屋建瓴地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精講、精教的引導過程。這猶如修建一條水渠,當水流遇堵時,需要清堵疏通。而教師就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清堵疏通”的人。因而在打造高效課堂時,教師要讓學生腦、眼、耳、口、手、筆交相動起來,以杜絕“滿堂灌”;要摒棄缺乏思維價值的提問,以杜絕“滿堂問”;要減少單一“看”屏幕的時間,以杜絕“滿堂投影”;要讓學生動起來,以杜絕“滿堂靜”。要處理好以上矛盾,我想語文教師應做到“六個講好”和“六個不講”!傲鶄講好”是:講好重難點;講好與背景相關的知識點;講好相關的句段賞析;講好易混點;講好應試方法!傲鶄不講”是:不講學生已經(jīng)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可能使學生產(chǎn)生歧義的;在學生思考或做題時不講打岔的話;在學生發(fā)表不同見解時不講刺激的話;在學生探討思考過程中不要太急于講話。
魏書生先生說過:“只有懶老師,才能培養(yǎng)出勤學生”。因此,充分調動學生的“自學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在學習中體會,在學習中感受,在學習中吸收,才能培養(yǎng)出手腦并用的高素質人才。
2、充分讓時間給學生,以實現(xiàn)“少教”
語文課堂不同于其他課堂。語文課堂是思想的對話,是精神的陶冶,是感情的共鳴。它是讀者在安靜地閱讀中與作者的心靈對話。它是一種自感、自悟、自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才能產(chǎn)生感情的飛躍,才能產(chǎn)生知識的渴望,才能產(chǎn)生對知識探求的欲望,他也才能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因而,教師應給予學生以充分的閱讀時間。讓他們不僅讀課內的,也讀課外的。
3、充分調動學生動筆的積極性,以實現(xiàn)“少教”
學生在閱讀中,一定會對某一點或某一方面產(chǎn)生難以抑制的動筆之情。教師就應抓住機會,激勵學生去動筆。語文學習中,動筆寫作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為它需要語法知識,章法知識,文字知識,標點符號的使用知識等等。學生都能動筆創(chuàng)作了,教師還需“滿堂啰嗦”嗎?
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就是說我們教師教會了學生的學習方法,他們會自學了,我們教師也就不用再教了。釋迦穆尼臨終前告訴弟子“自以為燈,自以為靠”,就是說:自己點亮自己的燈,自己當自己的靠山。我們教師就應該不懈地促使學生點亮他們自己的心燈,壘起他們自己的靠山,從而更好地生發(fā)智慧,達到“多學”而至“不教”,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〇一四年七月十一日
謝仰昇
[少教多學,提高三級達標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相關文章:
1.大小多少教案
2.認識多和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