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新立異二月花
--讀《岳陽樓記》有感
今天下午第三節(jié)課是我的,在這第三節(jié)課里我復(fù)習(xí)了第三節(jié)課的《岳陽樓記》。臨近課尾,我突發(fā)奇想:范仲淹和滕子京的思想境界到底高在哪里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竊竊私語,有的驚目圓睜,有的欲言又止,有的慌亂查詢,有的木坐枯等返回辦公室,我再次談及這個問題。同事一時語塞,似乎這問題太刁鉆了,或許不足掛齒,或許未曾料及。
滕子京也好,范仲淹也罷,同病相憐,被貶遭謫,彼此大有同氣相求、同心相印的感覺,更有超凡脫俗、勃勃向上的凜然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們的思想境界終究高在何處呀?
且聽我慢慢道來。
為了抖出“先憂后樂”的別樣思想,作者預(yù)設(shè)了兩個鋪墊:一個是“遷客騷人”的思想境界,一個“古仁人”的思想境界。而且后者還遠遠高于前者,深受老范由衷褒獎。那些“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呀,也只會“以物喜,以己悲”。洞庭湖上景陰慘,就“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悲從中淌;洞庭湖上景明媚,就“把酒臨風(fēng)”“心曠神怡”,喜氣洋洋。此種“遷客”,此類“騷人”,庸呀俗呀,以一己之失而悲,以一己之得而喜,以一物之壞而悲,以一物之好而喜--喜怒哀樂全因一己的好壞得失,其他的人,其他的事竟蕩然不顧。
而“古仁人”的思想境界就比俗物濁類的“遷客騷人”亮麗了許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景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喜或悲。哪怕是被貶被謫也是如此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除了“憂”還是“憂”--做官則憂民,作民則憂君。如此胸襟豈不比“遷客騷人”高出許多?只憂一己之私,何其狹隘;憂民兼及憂君,仁者高風(fēng)!二者焉能同日而語耶?
有了“遷客騷人”墊腳,而后又有“古仁人”撐腰,最終老范和老滕的頭顱就頓然長出來了!“我們”并非世外之人,自然也有人之常憂、人之常樂。然而,“我們”的憂樂觀超越了“古仁人”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誰可比肩?“古仁人”只是憂社會的兩端,低低在下的民--百姓,高高在上的君--皇帝,而不見其樂!拔覀儭币灿小皯n”啊,不僅僅是憂百姓、憂皇帝,而是憂天下人,而且比天下人先憂。更有甚者,“我們”還有樂,只是在天下人樂完之后才樂。憂以天下,樂以天下,以民為本,以人為本,高風(fēng)亮節(jié)自然炯炯然異于“古仁人”呀!
范仲淹四法合一: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并舉,文采斐然,思路暢然;范仲淹鋪排推演,由“遷客騷人”而至“古仁人”,由“古仁人”而至超凡脫俗的“我們”,逐漸升級,卒章顯志,“我”心昭昭,“我”志彰彰。雖貶而不倒志,雖挫而不低頭,敢于直面人生的憂樂,竭盡所能為天下蒼生謀福祉。這,就是與“我”同歸者的指向標。
難怪范仲淹文垂千古、志垂千載,因為高心常存。在人人追慕“中國夢”的今天,在人人開創(chuàng)未來的今天,深追“先憂后樂”的思想,踐行“先憂后樂”的理念,“民生”總會又有進步的。
周新樂
[標新立異二月花--讀《岳陽樓記》有感 教師隨筆]相關(guān)文章:
5.幼兒教師閱讀隨筆
6.隨筆日記今夜有感
7.隨筆日記聽歌有感
10.生活隨筆:二月里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