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古詩
望洞庭古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一首關于洞庭湖山水的七言絕句,望洞庭全詩描寫洞庭洞的風景細致而且生動,把人與自然描寫的生動,是一首富有浪漫色彩的山水小詩。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彩的望洞庭古詩相關文章,歡迎欣賞。
望洞庭古詩1
【原文】: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閱讀訓練】:
一、
1、對詩句解說不當?shù)囊豁検牵?)
A “涵虛”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寫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濟”句中的“濟”即渡,這句是說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閑居,“圣明”指當時的太平盛世。
D 最后兩句中借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的古語。
2、對此詩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
A 前四句寫景,扣“望洞庭湖”之題,后四句抒情,表“贈張丞相”之意。
B 二聯(lián)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
C 三、四聯(lián)以欲渡無舟、欲釣不能抒發(fā)了有心出世卻無人賞識的憂憤不平。
D 這首詩意在表達希望能得到張九齡引薦,但在語言運用上卻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品味“蒸”與“撼”。
5.“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描寫了洞庭湖 和 的特點。(2分)
6.全詩抒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7.詩的尾聯(lián)“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是說,看著人家垂釣,自己只能白白地產(chǎn)生羨魚之情了。這里隱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分)
8.“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二句,筆力千鈞,備受 后人贊賞。請作簡要賞析。(3分)
9、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色是什么?請具體分析。(3分)
10、請賞析“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lián)的妙處。(3分)
11、這首詩和杜甫的《登岳陽樓》都是以登覽為題材的抒情詩,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2分)
二、
1、這首詩的體裁是____________(1分),詩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設喻,揭示全詩的詩句是:_________(2分)
2、全詩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現(xiàn)代漢語中成了一成語,它是___________,現(xiàn)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3、請簡要談談你對頷聯(lián)的理解。(2分)
4、這首詩的寫景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聯(lián)系全詩看,作者在“欲濟無舟楫”一句中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3分)
三、
1、 說說“涵虛混太清”中“混”字的表達效果。
2、 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所展示的圖景。
3、 從詩的最后兩聯(lián)中,我們可以窺定詩人怎樣的心曲?
4、 詩的最后兩句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
一、
【參考答案】
1、B
2、C
3、八月秋高,湖水盛漲,圓圓滿滿,與岸齊平;遠遠望去,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渾然一體。景象極其壯闊。
4、“蒸”字意思是蒸騰,給人以蒸蒸日上的動態(tài)感;“撼”字猶如萬鈞雷霆,“炸”得岳陽城天搖地動,這這兩句錘煉詞語,以靜襯動,凸現(xiàn)洞庭秋水虎吼雷鳴的勃勃生機。
5.雄渾壯闊,氣勢博大
6.想為國出仕,渴望得到引薦(意思相同即可)
7.想做官而沒有途徑 希望張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8.云夢大澤水氣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運用對偶,表現(xiàn)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和雄偉氣勢。(共3分。意近即可)
9.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色是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前半首寫洞庭湖,既是為了扣題,寫洞庭湖的壯麗,也是為了起興,為表現(xiàn)求薦出仕的主題做鋪墊。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薦,喻出仕的途徑;以“垂釣者”隱指官吏;以“羨魚”喻對仕途的向往;又有“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的弦外之音,隱含求仕之意。
10.這一聯(lián)用夸張的手法狀寫了洞庭湖宏闊壯觀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將洞庭湖煙波浩渺、漫無邊際、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現(xiàn)出來,寫得壯美,有生機有活力!罢簟睂懗龊娴呢S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云夢澤都受到洞庭湖的滋養(yǎng)哺育,“撼”寫出洞庭湖洶涌澎湃的氣勢,極為有力。
11.這首詩抒發(fā)自己想得到錄用施展政治抱負,希望有人引薦的心情。杜甫的《登岳陽樓》感身嘆世,表現(xiàn)貧病困頓中的詩人憂時憂國的情懷。
二、
1、五言律詩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2、臨淵羨魚 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實際的工作,就達不到目的。
3、頷聯(lián)從視覺,聽覺,觸覺幾方面描繪了洞庭湖雄渾壯闊的博大氣勢,極富藝術感染力,尤其
“蒸”字顯示出了洞庭湖豐富的積蓄,“撼”字襯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蕩,氣魄宏大。
4、夸張。想渡過洞庭湖卻沒有舟楫,想出仕卻無人引薦,暗示作者想得到對方的援引。
三、
1、答:“混”字形象貼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勢浩淼與天相接的恢弘氣氛。
2、答:水汽蒸騰,籠罩著廣大的云夢澤地帶,水波澎湃動蕩,岳陽樓好像也瑟縮不安愛的搖晃起來。
3、答: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4、答:用典故;這是隱喻想做官二沒有途徑,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張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望洞庭古詩2
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yōu)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
《望洞庭》全文古詩如下: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前言】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锻赐ァ份d于《全唐詩》卷三百六十五。此詩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的奇思異采。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注釋】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兩: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
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銀:一作“白云”。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翻譯】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拭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螺。
【賞析】
《望洞庭》作于長慶四年(公元824年)秋,劉禹錫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jù)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一次,劉禹錫轉(zhuǎn)任和州經(jīng)過洞庭湖,觀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寫下了此詩。
詩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yōu)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diào),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xiàn)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詩從一個“望”字著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鏡”,是近望所見;“洞庭山水”、“猶如青螺”,是遙望所得。雖都是寫望中景象,差異卻顯而易見。近景美妙、別致;遠景迷瀠、奇麗。潭面如鏡,湖水如盤,君山如螺。銀盤與青螺相映,明月與湖光互襯,更覺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君山猶如鑲嵌在明鏡洞庭湖上一顆精美絕倫的翡翠,令人美不勝收。其用詞也極精到。
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表現(xiàn)出天水一色,玉字無塵的融和畫面!昂汀弊窒碌霉,表現(xiàn)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jié)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
第二句描繪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扮R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xiàn)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xié)調(diào)。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詩人的視線從廣闊的湖光月色的整體畫面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詩人筆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鞍足y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xiàn)在設譬的精警上,還表現(xiàn)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寄托了詩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里,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tài),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xiàn)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詩人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于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
望洞庭古詩3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
一、詩中有以下幾個難點:怎樣理解“鏡未磨”,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這兩個難點在課堂上學生理解得不是很透徹,經(jīng)過探討,我認為可以這樣來指導學生進一步理解。
(1)怎么樣理解“鏡未磨”
首先我先讓學生了解“鏡”。古代的鏡子。不是現(xiàn)在的鏡子,而是用青銅,經(jīng)過打磨后,可以照出人的影子來,接著,我設計了如下的安排: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理解“鏡未磨”的意思,“鏡未磨”是指的是沒有打磨的鏡子,在表面上有一層凹突不平的感覺。然后在進行質(zhì)疑,作者將湖面比喻成了鏡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覺,那是為什么呢?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覺是因為湖面有細小的波浪在輕輕地涌動,是湖面呈現(xiàn)出層層的波浪,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明白了“鏡未磨”的含義。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引導和老師、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可以解決這個教學難點。
(2)、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
在這首詩中,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是詩人認為自己的心胸是非常寬闊的,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那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在教學之前,我為了讓學生更加好的理解,我在黑板上板書“湖面”、“潭面”,讓學生區(qū)別哪個大,哪個小,學生就很快地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然后通過出示法國的哲學家盧梭的名言“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但是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懷。”讓學生理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通過學生的討論,學生慢慢地明白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再聯(lián)系詩,通過學生反復地讀,理解詩人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了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的原因。
二、未磨”;(2)如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意境;如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意境;怎么樣讓學生通過恰當?shù)恼Z言將詩中的意境描繪出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掌握不是很好,描寫不是很形象,通過進一步理解,指導學生把詩的意境描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