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散文:回“家”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題記
流年似水,時光如梭。屈指數來,我離開北京鋼校已經17年了。17年來,不論是在求職屢屢碰壁,孤寂、無助的涉世之初,還是在事業(yè)小有所成、心有所依的今天,始終割舍不了的就是那份濃濃的思“!敝。不止一次夢想著又踏上了母校那片曾經灑滿青春記憶的熱土,又回到那個讓我魂牽夢縈的“家”。教學主樓教室、三叉樓宿舍、西操場,還有嚴父慈母般的老師,情同手足的同學——一切是那樣的真實、清晰,卻又那樣的遙遠。十幾年來,我也曾經幾次到北京出差,總想著到母校轉轉,但由于種種原因,始終未能如愿。坐在開往家鄉(xiāng)方向的火車上,望著車窗外漸行漸遠直至模糊的北京城,我黯然神傷,難道此生就真的沒有回母校尋夢的機會了?
悄無聲息中,喜訊接踵而至。三個月前的一天,我接到北京的吳凡同學給我打來的電話,她說5月17日母校將舉行93級同學會,問我能否參加。如此難得的機會豈能錯過?盡管我無法預料5月17日是否有空,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幾天后,我又接到同城王凱華同學打來的電話,得知“517同學會”外拍小組即將來濟寧取景拍片,我們笑言一定要當好“東道主”。幸福的漣漪在我的心里蕩漾開去。
3月22日一大早,從濟寧各地風塵仆仆趕來的近10位鋼校93級畢業(yè)生齊聚濟寧太白湖景區(qū),靜候外拍小組同學的到來。十時許,當頭戴太陽帽、同學會“大導演”金娜同學以及同學會“策劃人”徐學軍從轎車里走下來時,我們相互擁抱、握手。誰也沒有想到,17年后,我們這些從鋼校走出來的學子竟然在千里之外的濟寧相聚。一遍又一遍地翻著當年在學校拍攝的老照片,在鏡頭里盡情地訴說著對母校的牽掛和對同學的思念——作為同學會的“前奏曲”竟然這般美妙,對于即將到來的重頭戲——“517同學會”,我更是充滿期待。
從那天起,我竟然像小孩天天盼著過年一樣盼望著5月17日的到來,F實有時就是那樣的無奈。剛剛步入5月,單位產品訂單“滿天飛”,員工不得不白天晚上“連軸轉”,就連行管人員都“下放”到車間幫忙去了,更不用說請假了。辦公桌上的日歷一頁接著一頁被無情地撕掉,我的心沉了又沉。期盼了多年的回“家”夢難道就這樣灰飛煙滅?我心有不甘。5月14日,我硬著頭皮向總經理請假,萬萬沒想到他竟然十分爽快地同意了;\罩在心頭多日的陰霾一掃而光。窗外,陽光燦爛。時至今日,總經理的話依然在我耳邊回蕩:“這樣的機會實在是太難得了,錯過了,或許就沒有下次了,我實在是不忍心拒絕你!
5月16日上午11時,我們5人搭乘“專用”豪華中巴車開始了圓夢之旅。汽車在高速路上風馳電掣,我們的心卻早就飛到了母校。當時,最忙的要數手機了。趙慧娟剛剛發(fā)來短信,問我們什么時候到京,要為我們接風洗塵。楊萬玉又打來電話,今天晚上咱班同學在學校附近小聚,一定要參加。沒想到,我們竟然成了“搶手貨”。陳延新更是通過手機視頻向北京的同學一一介紹我們的情況,看來他們已經迫不及待了,只好“先睹為快”。
5月17日,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17年前在此求學的100多名鋼校93級畢業(yè)生和部分老師紛紛從全國各地趕來尋夢。17年了,北京城日新月異,學校也不甘落后,一排排高樓大廈見縫插針地拔地而起,原來略顯空曠的校園一下子變得擁擠起來。我們搜索所有的記憶,希望能還原校園原來的模樣。這不是小賣部的'地方嗎?怎么成了籃球場?這不是當年國慶節(jié)觀看煙花的東操場嗎?怎么豎起了高樓?那不是當年軍訓投彈的地方嗎?咦!三叉樓宿舍不是當年學校最高的建筑嗎?怎么成了“小不點”。大家嘰嘰喳喳、議論紛紛。為學校的巨變感到自豪。
當然,改變的還有我們的老師和同學。最讓人感動的是兩位“大腕”級人物也前來捧場。他們分別是是77歲高齡的趙校長和年長一歲、德高望重的周老師!皻q月催人老”,但趙校長依然風度翩翩不減當年,巧合的是他是在為我們93級所有畢業(yè)生畢業(yè)證蓋完刻有他的大名的印章后光榮退休的。據說,周老師為了參加這次同學會,更是不顧身體的勞累,特地乘坐飛機從廣西趕來?梢娺@次同學會在他們的生命中是何等的重要呀!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的李文瑞老師卻沒有等到這一天,他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了。由于李老師是教舞蹈的,平時不愛動的我很少與他有過交集。但有一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記得在一次學生黨員發(fā)展大會上,李老師特地給我們發(fā)來“賀信”,他在信中說,真羨慕你們這么小年紀就入了黨,他希望我們好好學習,報銷社會。在當時,好多人認為他是一個“奇葩”。胖胖的身材,很難想象他是一名“舞者”,粗粗的大腿卻總愛穿著極不搭配的緊身褲。實際上,他是一個嚴格、稱職、令人敬重的老師。他編排的舞蹈多次在比賽中獲獎,并且他還十分熱心。據說,從學校退休后,他依然發(fā)揮余熱,免費教社區(qū)的老年人跳舞,更為難得可貴的是他還傾其所有,資助數十個山區(qū)的孩子上學。如此高的境界,又有誰能比及?還好,退休后,他在社區(qū)入了黨,了卻了他多年的夙愿。
由于種種原因,許多任課老師早就離開了學校改行干了別的職業(yè),但在新的行業(yè)同樣干得有聲有色。老師“英雄”,學生好漢。當年懵懂的少年,如今即將“步入中年”,即將迎來他們一生中最輝煌的“黃金時代”。經過17年的歷練和打拼,他們絕大多數已經成為各行各業(yè)的精英、骨干力量。他們當中,有的自主創(chuàng)業(yè),成果喜人;有的步入教育行業(yè),成了受人尊重的教師;有的成為鄉(xiāng)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有的成為企業(yè)的部門經理、技術人員,為企業(yè)的發(fā)展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一切要感謝母校的精心培養(yǎng),他們在教給我們知識的同時,更教給我們如何做人,如何應對變幻莫測的社會。如果把當年剛剛踏出校園大門的我們比作略有瑕疵、可以雕琢的鐵的話,經過社會這個大熔爐的千錘百煉,如今我們已經成為晶瑩剔透、錚錚筋骨的鋼。
時過境遷,北京鋼校已不復存在了,但首鋼工學院的領導還記得我們。正是由于他們的大力支持,我們才能找到“家”的感覺;正是由于他們的極力配合,我們的“班會”、“聯歡會”、“聚餐”等活動才能搞得有聲有色,我們的同學會才能取得圓滿成功。
【情感散文:回“家”】相關文章:
家的情感散文06-12
描寫家的情感散文06-23
家的味道的情感散文07-04
家的情感散文范文12-21
關于家的情感散文11-03
2018回家過年經典散文06-30
心回不了家的孩子散文04-14
清明,回我美好的家的散文08-27
八月回家散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