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母愛散文2500字
我的母親并不是一位偉大的人,她只是一個活了70歲,連縣城沒有踏進一步的母親。但她為兒女們做的點點滴滴,卻構成了一部偉大的人間母愛交響曲。
讓自己的兒女一個都不能少。這是母親在災荒年代,時刻都掛在心里的一個心結。正如母親所愿,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1958年成立“大食堂”,到1961年撤消“大食堂”,我們兄弟姐妹八人,在母親費盡心血的關照下,全部都活出來了。這是母親操碎心的結果。
雖然,那時我們兄弟姐妹多,缺吃少穿,但無論怎么挨餓,母親總是不讓我們吃那些對身體有害的食物。母親說,吃野菜只能吃對身體沒有害處的野菜。在最受饑餓的那三年,母親只弄些諸如紅苕藤葉、黃荊葉、胡豆葉之類的拌飯吃,不讓我們兄弟姐妹吃什么樹皮、地撿皮、觀音土之類對身體有害的東西。
記得1960年春荒時節(jié),大食堂幾乎開不起鍋了。早飯,是能照見“人影”的苞谷糊糊;中飯是每人三兩苞谷面拌紅苕渣蒸的干飯,那紅苕渣是用頭年在地里爛了的紅苕,在用磨子磨成粉末后曬干了做的,吃起來苦茵茵的;晚飯又是早飯一樣的稀糊糊。
天天如此,再加上一點油星也不沾,兩個妹妹已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頭。母親好心疼我和兩個幼年的妹妹。成大食堂時,生產(chǎn)隊將每家每戶的鍋、瓢、碗、盆都收歸了“公有”,規(guī)定再不允許誰家有“炊煙”升起;如果發(fā)現(xiàn),生產(chǎn)隊長都要親自攆到家里,不僅要將煮東西的鍋或盆砸爛,而且晚上還要將家庭主要成員弄到隊部進行批斗,甚至挨打。如此規(guī)定后,再也沒有人再敢在家里煮東西吃了。
母親看著我們最小的三姊妹如此消瘦下去,她似乎再顧不得那么多,她想盡現(xiàn)在的人怎么也想不出來的辦法,在晚上夜深人靜時,用她偷偷藏在一個鮮為人知的、也是家里僅剩的一只大“陶瓦罐、架起三塊石頭支起一個臨時的灶,煮出一些諸如刺蓋菜、鵝鵝腸、折兒根或者胡豆葉、黃豆葉、紅苕葉、黃荊樹葉之類的野菜給我們吃。
即使到了下半年,不是春荒了,因為定了量,生產(chǎn)隊的“大鍋飯”也是吃不飽的。如此,母親就隔三岔五地煮一次,有時煮的還是毛豆角、紅苕、洋芋之類的東西,才沒使我的兩個當時才分別三歲多、一歲多的妹妹餓死。對這些記憶,我分別寫了《吃野菜的童年》、《懷念野菜》、《刺蓋菜開花》等多首詩歌。我在《吃野菜的童年》中這樣寫道——
不是我喜歡回味苦楚/而是當今許多的人/都生活在蜜缸中/健忘已似乎成了這個時代的/一種偉大的時髦/因此我把那些吃野菜的童年/說出好讓那些不知道饑餓的/孩子們——知道//……
記得那時吃什么野菜都可以,母親就是不弄“觀音米”我們吃。其實,“觀音米”不是米,那是一種很細膩很粘綢的白泥巴或黃泥巴。吃了“觀音米”,屙不出來屎。但我在公元1960年,記不清是哪一天,有幸吃過一次“觀音米”粑粑。那是隔壁叔父家的何嬸嬸,不知在哪里挖來了“觀音米”煎成了粑粑。她說給母親嘗一嘗。我說:“我也要吃”。嬸母就順手給了我一個,那粑粑里還灑了野蔥花兒,吃起來還真有點兒香呢!
就是吃的這一個觀音米粑粑,使我在后來的幾十年人生歲月中,常常憶起,它似乎成了我的一種“精神財富”,也成為了我人生之路的一種原動力。對此在2001年,我曾寫過一首叫《感動》的詩歌:其中最后一節(jié)這樣寫到——
在遙遠的兒時/嬸母送我一個/觀音土拌蔥花,烙熟的餅/雖然實在難以下咽/但總為我饑餓的童年/增添了一絲回味的溫馨//
當時兩個妹妹太小,她們還不知道自己去尋找能吃的東西,所以她們比我更瘦。而我當時已經(jīng)快滿八歲,在肚子餓得實在難忍的時候,記得在二、三月間,我就和幾個同齡的伙伴,常常勾著腰,悄悄鉆進正在開花結莢的豌豆叢或者胡豆地里,身子匍匐在地,偷摘豌豆莢和胡豆角吃。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心安理得,有時一蓬豌豆叢里的還帶著花瓣兒的豌豆莢“仁仁兒”,也被我們摘下吃了。
到了1961年,年初的春荒,仿佛日子更加難熬了。
我家最小的兩個妹妹由于長年因吃不飽飯,再加上好久吃不到“、一片肉,甚至沾到一滴油星,母親眼看著瘦成皮包骨頭的兩個妹妹快要死了,這時母親似乎也顧不得那么多,她要孤注一擲挽救我和兩個妹妹。
記得那年在生產(chǎn)隊的麥子剛剛“泛黃”即將成熟、但還沒有完全成熟時,母親多次摸黑去地里“偷扯”一捆抱回家后,用手一穗一穗地搓出麥粒,然后用瓦罐子煮了我們吃。
像這樣的事情,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
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有一個晚上,差不多過了半夜,反正夜已經(jīng)很深了。母親正在摸黑給我們幾姊妹用瓦罐煮紅苕吃。夜很黑,母親不敢點煤油燈,在我們幾姊妹摸黑吃得正香的`時候。突然,我聽見隔壁何嬸嬸家比我小三歲多的一個小名叫右全子的兄弟,很大聲地喊出了一句“毛豆各各要……(俗語,各各即角角的意思,即黃豆莢)”的話。
母親當時與父親悄聲地說:“你聽,他們也在偷煮隊里的黃豆角吃!”當時,大概正是農歷八月的下旬,坡上的黃豆已經(jīng)全部飽米了,為了不讓孩子受餓,特別是單家獨戶的人家,哪家都會想得出讓孩子不挨餓的辦法。
記得母親為了我們,還有一件更大膽的事情。我們家在1958年入大集體時,曾經(jīng)有一只母羊連同鍋、瓢、碗、盆也一起交到了生產(chǎn)隊,但羊還是由我們家放養(yǎng)。
1960年那只母羊下了兩只羊崽,到1961年大概二、三月間的時候,那兩只羊崽每只都長到了50多斤。一天下午,母親就我叫將其中一只長得較肥壯的羊,用繩子拴到我家門口那個小地名叫“司家河”的懸?guī)r邊。因為“司家河”一帶沒有住家人戶,當?shù)任易吆,不知是母親還是父親就將那只羊故意推下了懸?guī)r(這是很久以后母親自己說出來的。記得當時母親還開玩笑:‘強盜’三年不偷,自說……)。
到天黑的時候,母親就叫父親將那只吊死的羊,悄悄弄回家,依然用那個大瓦罐燒了一罐開水,將羊燙了,拔掉羊毛,趁夜煮了一罐香噴噴帶皮的羊肉,讓我們兄弟姐妹飽餐了一頓。
但是,這事還是被生產(chǎn)隊知道了。這件事不知是誰告了密,還是其它什么原因被生產(chǎn)隊知道的,現(xiàn)在已無從知曉了。
我記得,第二天早晨,天還沒有大亮,隊長就帶著一幫人馬,氣勢洶洶地闖進我家,將我的母親大罵了一頓后
,還說要罰款50元。同時,他們還把剩下的大半邊羊肉連同母親弄到生產(chǎn)隊里算總賬。
天哪,那個時候母親到哪里去弄錢?
那天當隊長剛闖進屋痛罵母親時,我嚇得整顆心都在咚咚直跳,仿佛要從胸中蹦出來似的。還好,后來處理的結果是:羊是自己“吊死”的,也是我家放養(yǎng)的,由于是“一大二公”,誰家都沒有錢,而且還剩下了大半邊羊肉沒有被我們吃掉,母親只是挨了一場批斗,但母親遭批斗的情景至今我也不知道。這事,后來也就不了了之了。
大食堂三年,由于母親想盡了各種辦法,少讓我們兄弟姐妹挨餓。所以到1961年下半年撤消大食堂時,我們兄弟姐妹八個人,一個都沒有少,都熬過了那段在我的人生記憶中最艱難、最難熬的日子,全部活了下來。
1988年,母親過世后,我寫了幾十首懷念母親的詩,但無論怎么寫,似乎都不能寫出母愛的偉大。正如我在《回到故鄉(xiāng)》最后一節(jié)所寫——回到故鄉(xiāng)/紙短情長/縱使寫一百首詩歌/也道不盡對母親的懷想!
【偉大的母愛散文】相關文章:
偉大母愛的散文09-27
母愛的偉大散文04-28
偉大的母愛散文07-14
母愛的偉大散文11-29
偉大的母愛優(yōu)秀散文10-16
偉大的父母愛散文08-22
偉大的母愛抒情散文07-01
偉大的母愛現(xiàn)代散文05-09
偉大的母愛詩歌散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