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果然虎父犬子閑品三國之二十散文
人常道:虎父無犬子。但這個說法放在后主劉禪身上也太不相稱了。細看蜀國滅亡阿斗樂不思蜀幾節(jié),只能說:劉禪,果然虎父犬子。
誠然,老孟宣揚仁道治天下,代表了社會進化史上一部分人的觀點。把“無為”作為“有法”治天下上升到一個治國施政的理念高度。趨合了那些沒有追求比如“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之流避世、厭世人群的心理。卻忽視了人類本身就是生活在群體、活在有限生命的現(xiàn)實,社會永遠是在爭論中進步并前行著。劉禪所代表的不是進步的需求,而是軟弱無能、愧對先祖。倘人人皆如劉禪,那么,從直立行走茹毛飲血時候起,人類就永遠沒有爭斗,沒有血腥和死亡,也就永遠沒有進步。
大凡一種思想的存在都有其必然和偶然因素。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橫貫幾千年中國封建王朝進化史,我們在慨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同時,也該看到,永不缺乏的奮起而爭才是推動發(fā)展和進步的催化劑。黃帝戰(zhàn)蚩尤盡管有傳說成分,但若黃帝彼時有了老孟無為思想的主導,可曾想到后來的華夏走向何方?商周的更替,武王伐紂但一樣血染千里;戰(zhàn)國爭雄秦統(tǒng)天下后修萬里長城也是為了中原安寧,能說始皇帝沒有“大仁”之心?諸如此類,央央史冊,不勝枚舉。
再回到《三國演義》看看咱們這位阿斗。當然了,阿斗歸降的`時候天下大勢所趨,人心不再思漢?砂⒍,愧對先人,愧對臣下,愧對川蜀百姓,愧對子孫。是為“四不仁”。
首先,其祖創(chuàng)下大漢基業(yè),其父為興漢算是死不瞑目。在漢儒思想的侵染下長大的劉禪,血脈里留著先祖的血,這血卻完全沒了鮮活的動力。
其次,為興漢。自劉備起兵起,文臣武將前赴后繼,血染疆場,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滿朝文武莫不傾心竭力。更何況為保這份基業(yè),趙子龍長板坡上血染征袍,長江之上只身斗東吳。阿斗啊,為王之道,莫負臣心。
第三,為興漢,川蜀百姓爺送兒郎妻送夫君前前后后數(shù)十萬川中子弟戰(zhàn)死沙場,愚昧的人心被利用完了,再去考慮所謂的“大仁”,阿斗,你對得起天國那片土地,那里的子民嗎?
第四,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諸葛世家盡忠于國,劉禪降魏,可見為其子北地王劉諶血祭先祖嘆過一聲氣,流過一滴淚?不談為君,為人父尚且如此,怎配談仁?
我們繼續(xù)看,后主降魏時:姜維拒鐘會于劍閣,鐘會無計可施;鄧艾僅率五千精兵偷越陰平,但中途在綿竹遭遇諸葛瞻父子死戰(zhàn),損失萬余人馬,算起來若要攻打成都只剩兩萬五千左右人馬。而此時,成都尚有數(shù)萬軍兵,錢糧充足,孫吳聯(lián)盟猶在,鄧艾實質(zhì)上處于孤注一擲,腹背受敵狀態(tài)。劉禪今如此不堪,納璽出降。反被后人為他翻案,說他大智若愚,大仁無疆。不知道,為一己安樂而被稱為大仁。是否真的可以改變他本就虎父犬子的形象?
時下流行治庸問責,劉禪若被問上一把,真想知道,他還擔得起這個“仁”字?
【劉禪果然虎父犬子閑品三國之二十散文】相關文章:
閑的散文10-18
閑,不閑,閑散文08-20
四大名著之煙灰品三國散文04-26
細品文化之韻散文11-09
秋閑二十韻古詩11-29
閑的優(yōu)美散文06-29
閑思散文04-27
閑品人生,詩意生活作文08-23
《三國》之再續(xù)隨筆散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