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祖先的智慧經(jīng)典散文
記得有一次在課堂上問學生們一個問題:我們的祖先都有哪些智慧?當時我有意識地避開了“發(fā)明”這個詞而改為智慧,結果學生依然回答了“造紙、指南針、活字印刷和火藥”!半y道除了這四大發(fā)明就沒有別的了嗎?”我啟發(fā)學生,便有幾個學生回答圓周率。我知道學生們鉆進了牛角尖,便改變策略,問學生是否知道“求之不得、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憂心忡忡、信誓旦旦、人言可畏、兢兢業(yè)業(yè)”等這些成語,學生說知道,我就讓他們去想象:如果有一個人,來自三千多年前“刀耕火種”的遠古時代,他身著葛布粗衫,手執(zhí)一捧蘭草,或者身著羔羊皮袍,手持一把長矛,徘徊在長滿蘆葦?shù)乃哆,出口的話語卻是妙語連珠,比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你們會有什么感覺,學生笑,覺得很滑稽,可當我告訴他們一切皆有可能時他們才嚴肅起來。不錯,我們的老祖宗就是這樣,至少在2500年前、在物質生活還很落后的情況下,就已經(jīng)用他們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這些簡潔精辟的、耳熟能詳?shù)某烧Z了。在漢字還不過是幾千個的時候,就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曲折達意、栩栩傳神、優(yōu)美豐富、生動活潑的文學作品了,只可惜大家很少關注他們。
我知道,不是我們的學生對先民們大不敬,皆因我們對先民了解太少。就我而言,當我第一次在詩經(jīng)中讀到了梧桐、楊柳、芍藥等至今還生長于世、連名字都沒有改變的植物時,也不禁怦然心動,仿佛發(fā)現(xiàn)了一個遠古的遺民。再看到“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楊柳依依、雨雪霏霏”、“高山仰止”、“天作之合”等詞語時,更是感悟良久。掩卷沉思,想象著時光歷經(jīng)幾千年的流轉、朝代不斷地變遷,它們卻依然保持著清新的、鮮活的面容,斑駁的歲月絲毫未使它的意象生出銅綠,任世事滄海桑田,它們以恒常不變,面對山川日月,歷經(jīng)大浪淘沙,至今活在人們的心里,成為人們靈魂中的一部分,這是何等強大的生命力?而這強大必源自于它們的卓越,這不能不讓人注目。
記得我們上學時學《詩經(jīng)》,課本選的是《伐檀》與《碩鼠》,講的是壓迫與反壓迫,當時學完除了增加點階級仇恨感并無其它感覺,而實際上《詩經(jīng)》中很多美好的詩,比如愛情詩,在那個時代,都被編者有意忽略了。多年之后,我拿起《詩經(jīng)全譯》,再去讀它們時,已不再是普通的閱讀了,這些詩的.年齡與生命力,讓我升起了由衷地敬畏感,這種“先入為主”的敬意,使我雖吃力卻用心地讀著、體會著,如同啜飲一樽古酒。那每一滴都不曾揮發(fā)的汁液,都是與時間抗爭的結果,令我不能不肅然起敬。繼而我更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其實不僅僅是詩,還是一幅廣闊的風俗畫卷,那里有先民們淳樸溫厚的氣息,有彌漫芳香的田園,有叢叢纖塵不染的植物,有雞鳴狗吠,有談情說愛,更有先民們的智慧和杰作。
我看到,《詩經(jīng)》中的人們其實是幸運的,他們生活在最樸素的地方,推門而出是一片舒心的原野,是藍天白云,那里的山川與河流讓人心曠神怡。
比如
十畝之間兮(十畝桑田樹青青)
桑者閑閑兮(悠閑自在采桑人)
行與子還兮(我將邀你一同行)
比如
彼澤這陂(在那池塘清水涯)
有蒲有荷(長著蒲草與荷花)
比如
鳳凰鳴矣,(鳳凰引頸和鳴喲)
于彼高崗,(聲音響在高崗上)
梧桐生矣,(梧桐挺拔生長喲)
于彼朝陽,(全身披著那朝陽)
菶菶萋萋,(梧桐高大而茂盛)
雝雝喈喈,(鳳凰和鳴聲遠揚)
在這片廣闊的天地中彌漫著清香,和風習習,(不完全是我原以為的那樣充滿勞役的悲苦與仇恨)。人們采摘著植物,耕田勞作,傾訴情感。一切都離我們那么遠又那么近,我們完全可以以現(xiàn)代的體溫,去觸摸我們古代文化的體溫。
不讀《詩經(jīng)》時,我很難相信,在3000多年前,我們的先民的情感就已經(jīng)微妙到如此細膩的程度,而表達思想的手法又是如此高超絕妙。比如,那首著名的《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
詩中的青年在一個早晨,白露茫茫,秋葦蒼蒼的意境下,癡迷地在水邊徘徊,尋找他的伊人,伊人在哪里,似乎就在眼前,卻又無法近前,美麗的笑容在霧中若隱若現(xiàn),可望而不可及,青年惘然若失。
愛情,尤其是單相思帶給人的常常就是悲苦與感傷,男子意惹情牽,無法克制地思念著那個伊人,仿佛觸手可及,卻又不得靠近,因而迷離,恍惚。他只好常常來到這水邊,癡癡地朝對岸遙望。女子卻始終不能從“水中央”走過來,為什么?阻礙他們的難道僅僅是那條河嗎?為什么她只能屬于那水邊?……
《蒹葭》就這樣給了我們一個若即若離的美感,那氤氳的效果,讓一代又一代人遐想萬分。“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一幅古典的絕美圖畫,就這樣展現(xiàn)在眼眸之下,如此景致,望一眼,便已種植于心田,伊人之美,也就穿越千年,鮮活如初。就連蒹葭這水邊最長見的蘆葦,也染上了幾千年的美麗,成為一種美好的愛情象征,永遠流傳。
我不知道現(xiàn)代的詩人們,有誰還能把一個普通的水邊蘆葦,渲染的如此唯美?
蘆葦?shù)幕ㄐ蹼S風飄蕩,卻始終牽系于根;人的心思恍惚飄搖,也無非牽系一個“情”字,兩種意境何其相似。而清晨的水、蘆葦、霜、露等意象又展現(xiàn)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智慧的先民們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些,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終將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了一起,創(chuàng)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我想,即使天地不仁,在這浩大的宇宙面前,人終是微小的,這“追索”在蘆葦水波間亦顯得茫然無望。但這永在思考、永在企慕、永在追索的姿態(tài),是多么動人!這也許就是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也最令人共鳴的地方吧。
縱觀《詩經(jīng)》,智慧四溢。先人們不但為我們展現(xiàn)了許多清新、寧靜、細致、婉轉、隱約、抗爭的畫面,還為我們奉獻了許多膾炙人口、歷經(jīng)千古的絕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有美一人,清揚婉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可以說《詩經(jīng)》是中國上古最偉大的詩篇。
如今,在紛繁的都市喧囂中,在忙忙碌碌的奔忙后,尋找一個時間,安靜地擁坐于陽臺休閑椅中,品味千百年來的詩辭,體會著祖先的智慧,恰如一股清泉滋潤心田,實為修身之曼妙之法!
【尋找祖先的智慧經(jīng)典散文】相關文章:
祖先的足跡故鄉(xiāng)之情散文07-22
春節(jié)印象之供奉祖先散文08-25
尋找的經(jīng)典散文08-17
尋找散文09-11
敬天敬地敬祖先散文11-04
教育的智慧散文04-25
聰明與智慧散文09-28
堅強與智慧散文10-05
導游的智慧散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