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中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什么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詩歌了吧,詩歌節(jié)奏上鮮明有序,音諧韻美。那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歌中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什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歌中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什么1
1.抑揚結合:“抑”就是貶抑,對事物進行否定、貶低;“揚”就是褒揚,對事物進行肯定、贊賞。抑揚運用時,只強調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起襯托作用。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是欲揚先抑,一種是欲抑先揚。
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種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種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的藝術手 法。象征的本體意義和象征意義之間本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但通過作者對本體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繪,會使藝術欣賞者產(chǎn)生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從而領悟到作者所要表達的含意。例如:喜鵲象征吉祥、烏鴉象征蕭索、鴛鴦象征愛情等。
3.托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渲染:對環(huán)境、景物進行多方面的描繪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強藝術效果。
5.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繪別的事物突出主要對象。烘托又叫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表達不同的情感。
6.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來抒發(fā)情感,來諷喻時政。
7.借古喻今:借助歷史上的人物或事件來隱喻、規(guī)勸當朝!敖韫拧笔鞘侄危坝鹘瘛笔悄康。
8.比興:“比”,就是打比方;“興”,就是聯(lián)想,融景生情,因物起興。
【方法技巧】
1.解題思路
(1)要了解主要表現(xiàn)手法的概念及表達效果,課后要認真閱讀[相關資料鏈接]的內容。
(2)貼近詩句分析表現(xiàn)手法的形成過程及表達效果。如上面的幾個例題都需要按照此點作答。
(3)聯(lián)系背景材料作答。表現(xiàn)手法往往與作者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對于有些詩歌要通過背景材料才能讀懂詩的主旨。
(4)欣賞詩歌不能離開詩歌整體。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關鍵處點明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2.答題步驟
(1)明確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2)詩(詞、曲)中是怎樣運用這種手法的?(托物言志要闡明“物……志”所指的內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義)
(3)闡明這種表現(xiàn)手法的效果。
詩歌中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什么2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全詩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等幽州臺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yè)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借景抒情
。ǘ拍痢恫辞鼗础罚⿲匍g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寫作者的感情。
如: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詩歌的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所寫景并非晴朗的月夜、萬里無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圍是那么冷寂,這就給后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3、托物言志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發(fā)的感情、闡發(fā)的思想借助于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如: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詩歌中所描寫的蟬的形象是:蟬垂著觸須在枝頭吸飲清潔的露水,陣陣的蟬聲從稀疏的梧桐上傳出來。身居高處,叫聲自然傳的很遠,并非依靠風的力量。而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發(fā)的人生感懷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yǎng),因而美好的聲名自可遠揚,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據(jù),而抒懷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詩句表面上是寫景,而實際上則隱寓著詩人的一種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境界。
。、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于動態(tài)或相對靜態(tài)時的描寫。
如: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寫靜態(tài),后兩句寫動態(tài),一動一靜,相輔相成。
。丁⒁詣右r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tài)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tài),也就是在動態(tài)描寫中顯示出靜態(tài)。
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等都是動景,同時又通過這些動景,更加突出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傍B鳴山更幽”,動中見靜,愈見其靜,這里面包含著辯證法。
。、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踐上是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
如:青雀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
。、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如: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詩歌的前三句均是就樂聲抒情,結句詩人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后,忽然出現(xiàn)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此時征戍者內心是濃濃的鄉(xiāng)思,還是渴望建功立業(yè)?是對現(xiàn)實的憂慮,還是對祖國河山深沉的愛呢?……不得而知,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亂來諷喻當朝。
如:臺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劉禹錫《臺城》)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了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10、渲染
我國傳統(tǒng)畫技之一,后借用來指文藝創(chuàng)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huán)境所采用的強調、反復等多方面著意鋪敘的寫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秋詞》)首句破題,以描寫秋景來渲染深宮寒夜的氣氛。
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始我國傳統(tǒng)畫技之一。亦稱“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指通過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xiàn)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與渲染結合起來使用。
如: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陌上!罚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自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詞人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雖老卻不忘為過效勞的忠貞之情。
13、虛實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采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如: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棲鴉可見,詩人雖沒有明寫“月明”,但我們卻處處感到“月光皎潔”。實寫“地白”“棲鴉”,虛寫“月明”,暗扣“望月”這一詩題。
14、抑揚
抑揚可分兩種: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法。
如: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詩前兩句寫詩人乘興游園,被拒之門外;后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滿園春色,前后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后面高興。這里采用了欲揚先抑法。
15、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現(xiàn)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qū)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梅堯臣《陶者》)全詩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詩歌鑒賞技巧
1、第一個方法:看題目。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兩詩,一題目中有“送”字,一題目中有“憶”字,抓住這兩個關鍵詞句,這兩首詩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分別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對兄弟的思念之情。再如,《春夜喜雨》這個題目中可以緊緊抓住“喜”這個字來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了解到作者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2、第二個方法:抓作者。也即知人論詩。具體說就是要了解詩人、詞人的生平與經(jīng)歷,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寫作角度。如《觀滄!芬辉娭校绻私庾髡卟懿俚纳脚c經(jīng)歷,我們自然要以理解這首詩主要抒發(fā)了作者想統(tǒng)一祖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再如學李白的詩,要了解李白的生平經(jīng)歷,李白(701—762),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天才詩人,他生于思想解放的盛唐時代,自幼百家雜學無不接觸,因而未受傳統(tǒng)封建思想的束縛;另一方面,他又處于一個危機四伏的矛盾時代,經(jīng)歷政治生活的幾次重大挫折,因而造成了極其矛盾的思想性格。他的詩歌基調是積極反抗、昂揚進取的,同時又夾雜著消極頹廢,交織著痛苦的矛盾,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作品的中心主題有:
。1)表達對理想政治的熱烈追求,如“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當然也有集中表現(xiàn)他追求和幻滅,希望和失望相交織的矛盾斗爭的,如《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只掛云帆濟滄海!边有部分詩歌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強烈反抗封建秩序與道德的叛逆精神,如“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
(2)強烈要求擺脫羈絆,追求個性解放和精神自由。在其山水詩、游仙詩和飲酒詩中表現(xiàn)的最充分。
。3)還表現(xiàn)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人民的同情,如《塞下曲》六首則熱情歌頌邊疆將士抗敵御侮的戰(zhàn)斗精神,是一組慷慨激昂的愛國詩篇。但直接表現(xiàn)普通勞動人民生活的作品為數(shù)不多?傊,李白是以清新飄逸為基本風格的。
3、第三個方法:明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的主觀情意。如“梅”就帶上了清芳高潔、傲雪凌霜的意趣。如《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币辉娭凶プ 翱萏佟薄袄蠘洹薄盎桫f”“古道”“西風”“瘦馬”這幾個意象表現(xiàn)了秋天郊外凄涼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
小技巧:
歸納古詩詞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達特定的情感。菊—高雅,蓮—高潔,柳—惜別,月光—思念,落日—惆悵,春風—得意,浮云—飄零,落葉—失意,秋雨—憂愁,流水—嘆惋,松—堅貞高潔,梧桐—凄涼悲傷,杜鵑鳥(子規(guī))—凄涼哀傷,鴻雁—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吹笛、笙簫—離別之苦,鄉(xiāng)思之情,內心孤獨。
詩歌中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什么3
現(xiàn)代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比古典詩歌更加豐富更加復雜,但關鍵手法或基本手法也不多,主要有象征、意象、反諷、冷抒情、小說化等。
象征
想象和象征是詩的最基本特征。詩與文、古詩與新詩修辭手法的最大區(qū)別是象征,遺憾的是傳統(tǒng)或以往的修辭學基本上不提象征或幾句話一代而過。
象征是個外來語,源出希臘語,意為接合,即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象征作為一種藝術思潮,在西方文學史中出現(xiàn)過兩次,一次是中世紀,泛神論者愛留根納認為藝術即象征,因而一切藝術作品都具有表層意義和象征意義兩個層次:另一次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xiàn)的象征主義,波特萊爾、蘭波、馬拉美、魏爾倫、葉芝、艾略特是其代表人物。馬拉美認為,詩就是啟示,就是夢幻,就是神秘,就是通過象征去展示心靈的狀態(tài),藝術品是用象征體鐫刻出來的思想。波特萊爾認為,外部世界是虛假而不真實的,只是彼岸世界的反光,在“我們的世界”后面存在著更為真實的“另一個世界”,只有人的內心才有“最高真實”,只有詩人才能運用象征去體悟這最高的真實。因此,通過象征去表現(xiàn)內心真實,揭示外界事物與內心世界的感應契合,深入到“混沌而深邃的統(tǒng)一體中”,達到物我一致的境界成為象征主義自覺的藝術追求。
立普斯把藝術中的移情現(xiàn)象稱之為美的象征。象征相近于漢語中的興、暗喻、借喻、隱喻、暗示等。象征能最充分表現(xiàn)詩的象外之象、韻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即詩的含蓄美、朦朧感、神秘性、陌生化。
象征的對象是觀念、感情與看不見的事物,象征的媒介是某種意象,象征的方法是間接的而非直接的,這就打破了詩歌直抒胸臆的單一與淺顯,使詩充滿了多義與歧義。但是,象征使詩走向晦澀甚至成了謎語則背離了詩的美感。
前衛(wèi)詩歌主要指現(xiàn)代派或后現(xiàn)代派,與非前衛(wèi)詩歌的象征手法區(qū)別在于前者是整體象征,后者往往是局部象征。象征還可分為人物象征、景物象征、事件象征等。
象征主義是西方現(xiàn)代派文藝出現(xiàn)最早、影響最大的文藝流派。1857年出版的法國象征派先驅波特萊爾的詩集《惡之花》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象征主義力圖擺脫自然主義對外界事物機械地摹仿,努力從客觀具體感知的事物來暗示主觀世界。要求用恍惚迷離的神秘聯(lián)想形成象征對應物,從而作為溝通兩個世界的媒介,個人主義、神秘主義色彩濃厚。象征主義是瑞典18世紀神秘主義哲學家斯威登堡“感應說”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反映。
象征主義大師馬拉美說:“指明一物件,便剝奪了一首詩的最大樂趣;因為詩的樂趣在逐漸流露。”后有人把此句概括為“說出是破壞,暗示才是創(chuàng)造。”成了象征主義的名言。
榮格認為象征是藝術意象背后的原始意象。只有把象征與原型緊密聯(lián)系起來,才能真正提示出象征的本質。象征是原型的外在化顯現(xiàn),原型只有通過象征來表現(xiàn)自己。象征所要表達的所謂“未知領域的東西”是深藏在集體無意識中的原型。人類的歷史就是不斷地尋找更好的象征。
中國新詩也受到象征主義的影響,20世紀二三十年代曾出現(xiàn)象征派,李金發(fā)、戴望舒是代表人物。20世紀八十年代朦朧詩對外是汲取了象征主義和意象主義兩大的乳汁成長起來的。朦朧詩后,中國先鋒詩歌的象征手法表現(xiàn)為冷抒情或反抒情。
意象
意象最早出現(xiàn)在劉勰《文心雕龍》:“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
龐德說:“一個意象就是在一剎那時間里呈現(xiàn)理智和情感的復合物的東西!
意象主義,是20世紀初英美詩歌的一個流派和詩歌運動。詩人龐德等在吸收中國古典詩歌的基礎上,形成了意象派。
意象派的另一個重要詩人理查德·阿爾丁頓在《意象主義詩人》(1915年)序言中對意象主義有較細的闡釋:
1、運用日常會話的語言,但要使用精確的詞;
2、創(chuàng)造新的節(jié)奏;
3、在題材選擇上允許絕對的自由;
4、呈現(xiàn)一個意象(因此我們的句子叫意象主義);
5、寫出硬朗、清新的詩,決不要模糊的或無邊無際的詩;
6、最后,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凝煉是詩的靈魂。(見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意象派詩選》)。
中國詩歌的意境說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包含了西方詩歌的象征主義與意象主義。差別在于意境說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的集大成者,是藝術表現(xiàn)方法,更是藝術表現(xiàn)目的,且意境說是意象說的發(fā)展和深化;象征主義與意象主義是西方現(xiàn)代詩歌美學的標志,但主要是藝術表現(xiàn)方法,而非藝術表現(xiàn)目的,意象主義直接來源于中國古典意象說。
意境是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理論和審美觀念。指詩歌作品中所描繪的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與詩人強烈豐富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它能使讀者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和感情上受到感染。也可理解為意象交融之后達到的境界,為意境,即詩境,也即詩;蛘哒f詩就是有意境的精美文字。
詩的意境是物與我、情與景、虛與實的有機交融,是詩的藝術構思和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的結果。有無意境和意境的高下,是衡量詩歌作品成敗優(yōu)劣的重要審美標準。
意境不同于一般的意與象的結合、情與景的交融,它是一種具有特殊美學內容的藝術形象。一是“境生象外”,意境不止于形象本身所已經(jīng)具體描繪出來的那一部分,還要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使審美感受擴展到形象的具體描繪所比喻、象征、暗示的那些部分,也即“象外之象”。二是“思與境偕”,化景物為情物,即景外之景。而且這“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往往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
藝術就是主客觀的結合,藝術創(chuàng)作就是主觀與客觀的互相引爆。其先后、輕重、主次、結合、變化的不一樣,就是藝術的萬紫千紅。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反諷
反諷,即傳達與公認或表面的意思不同或相反的意思,往往還有嘲諷的意味。有時,反諷會使我們想到相聲、小品、魔術、笑話、寓言甚至神話,相關還有夢囈、瘋話、傻話、酒話,還有公園、動物園、旅游、晚會、同學會。我們還可以想到好玩、幽默、荒誕,這一切西方稱為喜劇。錢鐘書的幽默代表了東方文化新智境,不露痕跡的幽默,是大智大慧大覺大悟,這會使我們感到生活和生命原來是這么輕松愉快甚至好玩,從而再感嘆生命和生活真的是多么美好,讓一切沉重、悲壯見鬼去吧,像孩子一樣生活或像游戲一樣生活,才是人生的至境。
我曾在文中稱伊沙為喜劇詩人。時下網(wǎng)絡上翻云覆水的下半身、垃圾派詩人如沈浩波、尹麗川、皮旦、徐鄉(xiāng)愁、李磊、管上、管黨生等大多是反諷的高手。
小說化
以事入詩,和小說家搶飯吃,我曾堅決反對這種詩歌的自殺式襲擊行為,現(xiàn)在這種立場仍沒有變。一批知識分子詩人或學院詩人差一點以事把中國剛走步的先鋒詩引入墳場。為什么又把此單獨提出來,因為此陰魂仍未散去,還有人在失去了激情、失去了想象之后,仍以此為生,可怕又可笑的是,一些天真幼稚者以為此就是先鋒。
于堅詩歌的小說化或抒事化傾向是明顯的,也不時遭人非議。好在他沒有失度,沒有把詩消亡在事中。一些步其后塵者,就把經(jīng)念歪了,以事代詩或以事害詩了。
現(xiàn)在詩壇又出現(xiàn)了一種與小說化同樣可怕危險的非詩化寫作傾向——自然主義或日記體的寫作傾向,原因仍是詩人在失去了激情和想象之后對詩的垂死掙扎。有人這樣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成名詩人這樣寫,又讓一些天真幼稚者以為此就是先鋒。還美其名日大智若愚、平淡如水。
失去智慧,失去靈光,只存記錄,最多是散文,詩已死亦。
冷抒情
冷抒情,也有稱零度抒情的,實質是不要抒情甚至反抒情,近似于白描手法。具體,客觀,冷靜,好像是機器在拍照。把個人感情的愛恨、濃淡、遠近排除在外。這應是主觀的客觀化或客觀的客觀化。于堅的拒絕隱喻,也是冷抒情。楊黎非非時期的作品如《怪客》、《高處》是冷抒情的標本式作品。冷抒情的結果,使抒情差點成了詩的敵人。其實,冷抒情的結果是抒情又多了一種抒情。
詩歌中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什么4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一種抒情方式。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城,無處話凄涼!弊髡叩母星槿缃又毕,直抒對亡妻的懷念之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fā)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chǎn)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作者通過對某種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fā)催人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弊髡呗涞诘氖б,多病的苦痛,年華的流逝,種種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達出來,含蓄委婉,余味無窮。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對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來抒發(fā)感情、表達志向和意愿的一種抒情方式。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以及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對象。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全詞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慘遭遇,喻托作者報國無門、屢受排擠與打擊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fā)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中包含著作者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3.以景結情。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如王勃的《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最后兩句寫山上望見實景,映襯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風蕭瑟,黃葉飄飛來襯托自己的悲苦。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痹娙藬⑹聲r只寫淫樂不寫敗亡,這種以景結情的手法余味無窮,耐人尋味。
4.鋪排。鋪排即《詩經(jīng)》表現(xiàn)手法中的“賦”,它指的是對事物的特點不厭其煩的多角度地進行鋪排陳述。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夸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蘭芝的美,更表現(xiàn)她的從容鎮(zhèn)定。
5.渲染。渲染就是通過對環(huán)境、景物或人物的行為、心理描寫、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如:《雨霖鈴》上片描寫送別的環(huán)境,作者濃墨重彩,極力渲染一種凄涼的氣氛,加重了離愁別恨!帮L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首聯(lián)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
6.烘托。烘托屬側面描寫,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后用于寫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7.襯托。襯托是烘托的一種,指的是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襯托手法又分兩種:一種是正襯(陪襯),一種是反襯。正襯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寫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美襯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來襯托,有以動襯靜,以美襯丑,以樂襯苦等。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等都是以鬧襯靜。
8.以樂景寫哀情。以樂景寫哀情屬反襯手法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如歐陽修的《踏莎行》“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以散發(fā)芳香的青草與和暖的春風這種樂景反襯詞人無窮的離愁別緒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昔日游上苑時的熱鬧與美好正顯示了今日處境的凄涼。
9.化動為靜;瘎訛殪o就是在詩中將動景化為靜景來寫。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將富有動態(tài)的瀑布化為靜態(tài)來寫,一個“掛”字,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zhèn)ゴ蟮馁濏灐?/p>
10.動靜結合。動靜結合指在詩中詩人、事、景的動靜有機地結合起來描寫的一種手法。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痹姷奈簿渑c第三句動態(tài)的飛燕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
11.抑揚。人的反駁,常對要褒的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如元曲“沛公,大風,也得文章用。卻教猛士嘆良弓,多了游云夢。駕馭英雄,能擒能縱,無人出彀中。后宮,外宗,險把炎劉并。”先寫劉邦的種種神威,臨末才說到后宮外宗之亂,欲楊先抑,諷刺性極強!伴|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這首詩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chǎn)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12.白描與工筆。白描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指純用線條勾畫,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學創(chuàng)作,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辈蓴X生活中的兩個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達,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美感。
13.意象組合。意象組合類似于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電影導演為表現(xiàn)影片的主題思想,把許多鏡頭組織起來,使之構成一部前后連貫、首尾完整的影片。詩歌中的意象組合是作者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將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邏輯,有機地組合在詩中,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贝饲汕叭渚艂名詞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們巧妙地組織在一個畫面里,渲染了一派凄涼蕭瑟的晚秋氣氛,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溫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寫了“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六個意象,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14.曲筆。曲筆是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寫法。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吧膛恢鰢蕖本褪乔P,因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么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見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詩作最后兩句于婉曲輕麗的風調之中,表現(xiàn)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表達了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
15.重章疊句。重章疊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如辛棄疾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鄙掀瑢懙氖悄贻p時候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在反復詠唱中,即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
16.以小見大。以小見大指寫的是小題材反映的是大問題的一種寫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v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比娨孕∫姶,通過“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表現(xiàn)江村寧靜幽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主人公悠閑安逸的情調。我們透過詩的畫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種單純樸實的社會生活。
17.比興。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所謂興,就是在詩的開頭“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孔雀東南飛》的開頭就是運用了興的手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從孔雀因顧戀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蘭芝的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最后雙雙徇情的故事。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案摺敝赶s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有恨。比興常在詩歌中連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18.鋪墊。鋪墊即以一系列非主要情節(jié)做主要情節(jié)的準備或高潮到來前的氣氛醞釀。必要的鋪墊可以制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讀者的注意力隨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chuàng)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19.虛實。實寫是指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和描寫。虛實結合,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比木洹盁o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xiàn)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zhàn)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zhàn)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20.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跋氘斈,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斑^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jīng)歷一層外,全是用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xiàn)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按猴L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xiàn)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1.點化。點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詩文妙句融化為自己的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如王實甫的《西廂記·長亭送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就是點化了范仲淹的《蘇幕遮》中的“碧云天,黃葉地”的句子。的《沁園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一句點化了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內容。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點化了韋應物的“西施且一笑,眾人安所妍”詩句的意境。
22.對比。對比可突出事物的特點,使好的事物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如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靈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以英雄美人的窮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對比,表達了對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23.疊詞。疊詞是指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字,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凄苦、復雜而深切的心理狀態(tài),為全詩定下了一個孤獨的感情基調。
24.互文。互文是指古代詩文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如“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引無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馬”和“在船”!皷|西置松柏,左右種梧桐”中的“東西”“左右”兼及“置松柏”和“種梧桐”。“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中的“秦”“漢”兼及“明月”和“關”。
25.雙關。為了使某一字、詞,憑借其本身具有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獲得雙重意義就是雙關。這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含蓄、風趣。如韋莊的《憶昔》中詩人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取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之意,這是雙關;詩人言愁卻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諷,這也是雙關。
26.倒裝。倒裝是指故意顛倒順序,以達到加強語勢,錯綜句法等修辭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如辛棄疾《西江月》中“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應為“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最后兩句“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頭)忽見”,應為“溪橋路轉,忽見社林邊舊時茅店”。在山前疏雨將來時,“忽見”從前歇過的那家茅店,心情是驚喜的,用倒裝句除了滿足韻律的需要外,將“忽見”后移也可強調驚喜之情。再如“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應為“神游故國,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fā)”。
27.聯(lián)想。聯(lián)想是由一事物聯(lián)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lián)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征義。
28.想象。想象是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jīng)過聯(lián)想、推斷、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昂馇镌聝上嗪,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的《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xiàn)于紙上。
29.象征。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李德!兜茄轮莩亲鳌)這兩句描寫青山環(huán)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謙的《石灰吟》。
30.照應。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俺⒂昀,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首聯(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詩歌中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什么】相關文章:
詩歌中的表現(xiàn)手法04-02
詩歌鑒賞中的表現(xiàn)手法11-11
詩歌中虛與實的表現(xiàn)手法04-03
詩歌鑒賞中的表現(xiàn)手法盤點02-19
語文詩歌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11-10
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06-11
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精選)10-26
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