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1
一、課題的提出
從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入手,讓學生從小學會做人,學會交往,學會做事,是我們上個學年實施《小學生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省德育課題,對我校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新探索.該課題得到了華南師范大學鄭航博士、《小學德育》雜志王清平主編、區(qū)科研室馮毅、曾秀華主任、容桂教育組胥執(zhí)純老師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我校在前一階段的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師們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了循序漸進、更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具有連續(xù)性、完整性的教育訓練,也為了拓展更加廣闊的教育空間,我們擬將“文明禮儀教育”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進行開發(fā)、進一步完善,確定以“家庭禮儀”、“校園禮儀”和“社會禮儀”為主要內容,從一年級開始,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漸進的文明禮儀教育,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學生帶入現代文明(良好人際關系)的殿堂,以此促進我校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養(yǎng)成文明的校園風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取得更可喜的階段研究成果.
二、理論依據和研究意義
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學校的特色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個性特長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們期望通過新理念的教育、新視角的禮儀課程教育,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學校實際的禮儀教育新途徑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我校地處環(huán)境復雜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區(qū)中各類閑散、外來人員多,難免對學生的精神風貌起負面影響.在學校,有的同學任性散漫,唯我獨尊,學生在與教師交往時缺乏良好的禮儀規(guī)范;在社會或家庭中,怎樣尊老愛幼,怎樣與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樣著裝,怎樣待客做客,怎樣遵守社會公德等等顯得比較薄弱.因此,開設文明禮儀教育課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課題的界定
禮儀課程是通過傳授禮儀知識,培養(yǎng)學生文明素養(yǎng)、養(yǎng)成學生良好禮儀行為的課程,是一門通過模擬生活情境,實現學生文明禮儀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的課程.
四、課程目標
總目標: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修養(yǎng),展示他們學習禮儀、實踐禮儀的風采,著力塑造講文明、重禮儀,團結友善、樂于助人的南環(huán)學子形象,提升我校學生的整體素質.
具體目標:教會學生必要的禮儀知識,并通過動作行為和言語行為,在對自我,對別人兩種對象,在學校、家庭和公共場所三種場合,在衣、食、住、行四種生活內容的多維領域中習得和運用禮儀智慧,使自己成為一個精神飽滿的、情緒愉快、人際關系協(xié)調、言談舉止受人歡迎,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yǎng)的人.
五、課程的內容
課程內容包括三個單元:“校園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課程內容雖然分為三大單元,但具體實施時可根據實際情況交叉進行.)
1、“校園禮儀”(此單元為1—2年級學生重點訓練內容)
課程內容:尊重老師尊重同學學會請教學會商量學會傾聽學會勸阻學會合作學會感恩學會師生間的禮儀……
課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園常規(guī)禮儀,使同學之間能夠以禮相待,和睦相處,團結協(xié)作,互助互愛;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使師生間交往自然親切,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校貌.
2、“家庭禮儀”(此單元為3—4年級學生重點訓練內容)
課程內容:做客禮儀迎賓禮儀待客禮儀祝賀禮儀邀請禮儀服飾禮儀睦鄰禮儀敬親禮儀……
課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規(guī)禮儀,上、下代人加強溝通,消除代溝,享受溫馨、美滿的家庭生活.
3、“社會禮儀”(此單元為5—6年級學生重點訓練內容)
課程內容:問路禮儀乘車禮儀購物禮儀影劇院禮儀交通禮儀網訊禮儀外出禮儀……
課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會常規(guī)禮儀,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中,讓自己處處受到歡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會生活充滿快樂,從而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
通過三個單元的禮儀課教學,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熱愛生活、感恩父母、老師、學校、祖國,樹立遠大目標和增強自信,做文明有禮的南環(huán)學子.
六、課程的實施
禮儀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學習基礎,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將“校園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三個單元交叉進行,各年段分別有重點.每一個單元都是以“交往禮儀”為切入口,以發(fā)動學生家長積極參與研究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題.
1、專項課程設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個課時上禮儀課.教師通過課堂主陣地,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文明禮儀教育,使學生粗通禮儀知識,引導他們親身體驗,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從整體上讓學生的文明禮儀風范得到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一般分以下幾個階段進行:
2、學科滲透.各科教學之中繼續(xù)滲透文明交際禮儀的知識,切合時機地進行文明行為禮儀的引導與教育.
3、課外實踐:①調查走訪:走訪賓館酒店、商場超市等服務性強的單位,學習有關禮儀知識.②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通過上網、上書店及圖書館收集有關資料,進行自主學習,拓展知識.③競賽展覽:舉行邀請函設計活動、感恩語言描繪活動、手抄報評比活動,指導學生動手實踐,鍛煉能力.④角色體驗: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社會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員”、“小小服務員”“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導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禮儀規(guī)范.
七、教學原則
主體性原則:滿足小學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發(fā)展的需要,激發(fā)小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開放性原則;借鑒各種教育理論,吸取百家之長,突破那些束縛學生個性、阻礙學科溝通和開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經地義實則毫無意義的“教學規(guī)則”,構建靈活、高效、有序的教學規(guī)范.
實踐性原則: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無論是課堂內還是課堂外,給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其才華,培養(yǎng)其能力.
合作性原則;倡導寬松、民主、開放的合作氣氛,使師生的活動處于協(xié)調和諧的狀態(tài),倡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發(fā)展自我.
活動性原則:通過各種生動、形象、有趣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養(yǎng)成文明禮儀習慣.
趣味性原則:通過有趣的情境模擬,教會學生禮儀知識,讓學生在歡樂中學做文明人.
靈活性原則:對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的教育內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要靈活掌握.教師對同一年齡段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個別輔導.
八、課程評價
評價內容以目標為依據,引進學生評價主體,引發(fā)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感,特別強調評價的“多元化”與“過程化”“動態(tài)化”這三大主題.
1、評價的“多元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緯度:
⑴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者可以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qū),分別對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區(qū)的勞動禮儀、交往禮儀、交通禮儀作出評價;
、圃u價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調查、訪問、報告、情景模擬、編導表演等對學生禮儀的修養(yǎng)進行亮分;
、窃u價內容多元化——涵蓋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及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獨到性等方面.
2、注重“過程化”評價
教師用于評價學習過程檔案的標準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數”(是指采用定量計算的方法,即搜集數據資料,用一定的數據模型或數學方法,做出定量結論的方法)與“質性的評論”(指對不便量化的評價對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價值判斷);從理想的角度看,應該有與被評價學生對應的參照標準.如:其他同年級的學生、學生過去的表現、在禮儀方面具備表率作用的社區(qū)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動態(tài)化”評價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是為了激勵和促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因此,我們須注重建立動態(tài)評價機制,應該做好如下兩方面的工作:
1、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應當以激勵性的評價為主,及時發(fā)現、發(fā)揮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評價.對學生獨創(chuàng)性的思維、見解要加以肯定、贊揚,號召大家向他學習等等.
2、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有關社區(qū)人員,對《校本課程開發(fā)方案》的實施情況要給予評價,并提出改進建議等等.學校、教師要重視來自聽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見與建議,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完善與實施.
九、課程管理
。ㄒ唬┙M織管理
建立課程管理組織網絡,明確工作職責.
1、研究領導小組
組長:楊錦洪校長、曾素芳副校長
副組長:肖秦湘主任
2、子課題組組長:
1—2年級黃雪華湯肖顏
3—4年級吳瑞儀張秀紅
5—6年級羅巨明董青
(二)師資管理
教師配備
禮儀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課堂”的陣地之一.任教禮儀學科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師德規(guī)范,豐富的德育教育經驗及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學校組織具備相關條件的教師擔任各年級禮儀教學工作,開展禮儀活動,保證禮儀學科教學質量.
加強培訓
加強禮儀課程師資隊伍建設是課程管理的關鍵.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理念,學習校內外成功教學經驗,提升禮儀教師自身文明素養(yǎng),加強隊伍建設.
培訓方式包括:理論學習交流、專題講座、教學研討、課堂教學觀摩、課例分析等.
加強教科研
課題組每位教師根據各自教學特點認領相關的子課題研究任務,并要求積極投身于教科研活動當中.總課題組每學期開展三次大型教研活動,子課題組每月開展兩次研討活動,要求教師帶著問題參加專題教學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校本教研質量.
(三)教學管理
任課教師要有完整的備課和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記錄成績,課后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總課題組、子課題組要有計劃地組織好各級各類聽課、評課活動,加強交流和提高.
十、保障的措施
1、堅持教學研究制度,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工作不斷地完善和向縱深發(fā)展.
2、學校將對參加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工作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有突出成績的,將在評優(yōu)、評先時給予傾斜.
3、子課題組負責人每學期要組織一次禮儀教育成果匯報(可請實驗教師或家長介紹經驗、可組織學生、家長、教師互動交流、可禮儀行為表演).
4、子課題組有子課題實驗方案、訓練措施,有實驗過程記錄,課題實驗組要定期抽查各班實驗情況(可召開教師、學生、家長座談會、可請他人評價或聽課、實地考察).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2
一、指導思想
1、根據《小學課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課程結構。
2、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提高課程的適應性。
3、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實現學校課程的創(chuàng)新,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提升學校辦學的品位。
二、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領導機構
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負責學校課程規(guī)劃與審定,發(fā)布校本課程開發(fā)指南。
三、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整體思路
我校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整體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點突破,全員參與,穩(wěn)步推進,全面展開。工作上要堅持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前提,以加強教育科研為后盾,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切實加強校本課程開發(fā)、實施和領導,精心組織,保證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開發(fā)與實施。
四、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提倡和推崇科學,重視各門科學知識在校本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及時吸收科學發(fā)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fā)要充分體現人本思想,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學校要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師生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性的參與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
3、針對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要有利于形成學校的特色,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特長和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專長。
4、人文性原則
在校本課程的目的上,崇尚個性;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重視受教育者的需求和興趣,講究教學方法,為學生健康而有個性地發(fā)展提供保障,使每個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充分發(fā)展其特長。
5、趣味性原則
校本課程要盡可能提供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和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盡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拓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7、本土性原則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課程資源。
五、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程序:
1、以模塊形式或專題形式開設,每個模塊以18學時為宜。
2、按課程計劃實施教學。對課程教法、學法進行研究。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尋求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3
一、指導思想: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跳繩”校本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構建技能、認知、情感、行為等領域并行推進的課程結構,真正關注學生的健康意識、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
2、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跳繩”校本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從課程設計到評價,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別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3、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跳繩”校本課程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教材提示:
1、鍛煉價值很大,可以鍛煉耐力和體力,尤其能改善雙腳移動能力,強化腳關節(jié)。
2、手臂參與旋轉運動,可以鍛煉肩關節(jié)和腕關節(jié)。從消耗熱量看,是長跑的90%。
3、易學,不需要特殊技巧。一邊,一邊可以聽音樂哼哼歌曲,輕松好心情。俗話說:搖繩練臂力,練腿力,快搖練速度,多跳練耐力;跳長繩不靈敏的上去,跳短繩子不靈敏的摔倒在地。同時也是其它體育運動很好的練習方法。
二、實施建議:
一、學習方式、方法或組織形式、步驟:
1、初學,可以先將繩圍繞身體搖一周跳躍(即加一次墊跳)。
2、反搖雙腳跳時,搖繩要注意使繩子觸地,防止繩搖得過高,兜腳失敗。
3、時上下肢協(xié)調配合,運動要自然放松,上體要保持平衡。落地時用前腳掌著地。
4、單搖熟練后進行:正反搖高抬腿跳;反正搖前踢腿跳;正反搖交X腳跳;打腳跳等。
5、雙搖跳時,可先做徒手模仿雙搖跳的動作。跳起兩手做雙搖(連續(xù)快搖兩次)的動作。
6、定時跳。以1分鐘一組,要求快速跳并計數,每次練習3—4組,也可分組比賽。
7、迎面接力。距離30—40米,也可繞桿跑,每桿8—10米,結合各類游戲。
8、帶人跳包括:一人帶一人跳;一人帶多人齊跳;一人輪流帶兩人跳等。
9、集體“8”跳長繩、交X跳長繩、長繩中跳短繩、行進間跳長繩、旋轉跳長繩。
10、跳雙長繩。當跳入者近端的.繩將要著地(或當跳入者遠端的繩剛離地)的時候,學生由正面或斜面跑至繩的著地點附近,用單腳交換跳或雙腳跳和方式進行跳躍。
三、學習重點及要求:
跳雙長繩難度較大,重要是搖繩和跳入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再強調以相同的速度搖繩。跳雙長繩的頻率比跳單繩的頻率快一倍,因此,開始練習時慢一些,待較熟練后再逐漸加快?梢韵忍暨x個別同學試跳,注意強調跳入時機,以及三人配合協(xié)調一致。評價:單人要看:上體正直,不過分前傾,兩手體測搖繩,前臂手腕配合與跳起同步。
雙人要看:帶人者搖繩子速度要均勻,被帶者上繩時機掌握得好,兩人協(xié)同配合。
跳長繩要看:搖繩人搖繩速度是否均勻,幅度是否穩(wěn)定,兩人默契協(xié)作好;人進繩、出繩的電動機掌握,的熟練程度,以及和同伴之間的配合。
可以定時(如一分鐘,計算次數);也可定次(中途子不失敗)跳多少次。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4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fā)的一門課程,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的靈活程度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學校開發(fā)的校本課程將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特長、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xié)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對發(fā)現和培養(yǎng)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培養(yǎng)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二、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在教學上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充分張揚個性,展露才華,達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2、自愿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報名后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4、實踐性原則:實踐是提高英語和特長發(fā)展的主要活動。要勇于實踐、積極思考,要做到手腦口并用,邊思邊練,增強學習效果,鼓勵教師與學生邊學習、邊實踐、邊提高。
5、個性化原則:要適應不同層次教師、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和心理特征,對教師的培訓要因人而異;對學生要因材施教,借助其在興趣、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心理優(yōu)勢,鼓勵其不斷創(chuàng)造、不斷提高,促進其人格和諧發(fā)展。
6、校內外結合的原則:校本課程的學習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活動中都起重要的作用。必須走校內外相結合的道路,才能提高校本課程的學習效益。
7、趣味性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采取靈活多樣的訓練方式和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特長的平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學生選課方法 學生選課分以下幾步走:
1、 向學生宣傳實施校本課程的意義,激發(fā)學生參與校本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2、 學校向學生公布校本課程開設科目、指導教師及課程說明等,讓學生自由、自主選擇課程。
3、 視學生選課情況及場地限制,按校本課程課時計劃表,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校本課程。
四、課程實施方法
校本課程實施原則:學校統(tǒng)籌規(guī)劃,教師自主實施,學校監(jiān)督檢查,教師總結反饋。
1、學校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各門課程的選課人數等,以便于規(guī)劃實施校本課程。
2、學校對已開發(fā)的校本課程統(tǒng)一制定課時計劃,對任課教師、教學場地等規(guī)劃設計。
3、任課教師根椐課時計劃,自己組織學生,聯(lián)系場地、器材等,實施課程。
4、任課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并對自己的教學反饋總結,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課程教學。
五、教學形式
作為一門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課程,它的教育方式勢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教師要盡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上應采用以下形式:
1、課堂活動式:主要是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和學習。
2、課外活動式:組織相應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等。
3、體驗式:通過學生的制作、調查等方式進行等;
六、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周一課時,在課程表中體現。
七、教學內容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學校目前安排如下教學內容:開設藝術、體育、文學、科技實踐等共12個門類,有手工制作、泥塑、硬筆書法、軟筆書法、兒童畫、國畫、球類訓練、詩詞選讀、美文賞析、動畫制作等共18個班。
八、教學評價
1、教師評價:
。1)學生選擇的`人數。教師要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記載、有考勤評價記錄。
。2)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教師應妥善保存學生作業(yè)、作品及在活動中、競賽中取得成績的資料。
。3)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評價。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二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反映,三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四看教師的教學案例、教案等。
2、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tài)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yōu)秀”、“良好”、“加油”作記錄,作為"優(yōu)秀學生"評比條件。
。3) 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通過實踐創(chuàng)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yōu)異者給予獎勵。
九、師資培訓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化,校本裸程的內容和形式將越來越豐富多樣。在職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特制訂目前師資培訓的計劃與方法。
1、 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
2、 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師資。
3、 老帶新--通過名師帶教;培養(yǎng)青年教師。
4、自學--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經過一段時間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十、教材建設
滿足學生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校本課程的教材必不可少,在現有的校本教材的基礎上,需要任課教師進行大量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以豐富的實踐為基礎,參考有關資料,自己動手編寫教材,學校進行教材的刊印,保證校本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十一、配套措施
1、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xié)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zhí)行。
2、學校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邀請市、區(qū)教研中心領導到校指導工作。
3、校本課程與必修課程一樣,計入教師工作量。
4、 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十二、運作機制
1、管理網絡: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辦公室主任、總務主任、政教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班主任、校本課程教師。
2、運作流程:制訂計劃→動員→“自選”→編組→完成學習→成果展示與評估→小結→組織教師制定教學進度→研究教學模式→進行備課活動教學→小結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5
為切實做好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學生有一技之長,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根據我校經濟、文化等資源,考慮學生多樣化、全面化、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需要,決定設置以乒乓球為中心的校本課程,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
一、指導思想
本課程是學校依據自己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資源狀況以及學生、家長、社會的需求自主開設的課程,由學校統(tǒng)一安排,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以體驗性學習實踐活動為主要特征的新型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特長,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xié)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師課程建設與開發(fā)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注重普及,在提高與普及的統(tǒng)一中推動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致力于營造濃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圍,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練志,以球養(yǎng)性,以球會友,以球興校。通過發(fā)展師生乒乓球運動,激發(fā)學;盍,“突破一點,帶動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鎮(zhèn)柳堡學校品牌。
二、調查分析
校本課程開發(fā)充分注重主體性、合作性、選擇性、開放性、特色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與家長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經多次與教師、家長總結生活與教學的經驗、智慧等,了解和掌握教師與部分家長的個性特長;經過調查、分析,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需求、興趣、愛好、目前學習的基礎及今后的發(fā)展走向;調查學校附近的社區(qū)現狀等因素。結果顯示,絕大部分被調查對象認為以乒乓球為中心,輻射到田徑、書法、繪畫、儀表等校本課程開設,富有地方特色和鄉(xiāng)土氣息,能使學生的愛好、興趣得到發(fā)揮與培養(yǎng);既體現了新基礎課程與校本課程的整合、延續(xù)、補充,又能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品質和能力。
三、背景分析
1、良好的歷史論證。我校自1998年以來,一直參加縣舉行的乒乓球比賽,且每年都取得前幾名的成績,我校乒乓球運動有多年的歷史,乒乓球運動氛圍和訓練基礎全面形成,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
2、硬件基礎設施齊全。有專門的訓練室,室內乒乓球臺共4付,基本適應學校訓練。
3、教練隊伍合理。建設低、中、高年級三階段訓練梯隊,建立專職和兼職教練機制,建設合理的陪練隊伍。
4、社會支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了社會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長認可。學生家長充分認識到乒乓球運動的積極意義,認識到乒乓球訓練對孩子的發(fā)展的重要性,他們從經濟上、訓練上都給予足夠理解和支持。
四、總體目標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將更加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決問題及欣賞、創(chuàng)造、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為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讓學生練好基本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創(chuàng)造!边@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總目標。
五、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學校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讓學生樂于參與,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空間,尊重學生的意愿,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2.靈活開放性原則。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促使兒童發(fā)展的空間、因材施教,靈活選擇,調整教學內容、方法、程序,以生成性課程資源為主,在實施校本課程的實踐過程中,充分體現目標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廣域性和可變性。
3.整體優(yōu)化性原則。拓寬知識領域,將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縱向、橫向的各個部分進行優(yōu)化整合,形成最佳課程結構,發(fā)揮校本課程的最大功能。
4.活動、實踐、探究性原則。體現在教學形式上要以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活動、勇于實踐、探索為主,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圍繞問題大膽探究的意識和實驗摸索的精神,著眼于養(yǎng)成習慣,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5.整合性原則,校本課程的編制應致力于對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與綜合運用,讓學生獲得完整的知識,通過實踐取得深刻的體會和豐富的經驗。
6.特色性原則
在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中,學校應揚長避短,針對學校具體情況,走向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材設計,充分發(fā)揮學校作為課程決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同時注意學校當地社區(qū)的.特點,充分考慮本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等。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使學校獲取課程自我更新的機會,從而辦出特色學校,彰顯學校特色。
六、基本結構
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訓練和技戰(zhàn)術訓練幾大部分。
1.基本知識:乒乓球發(fā)展簡史,乒乓球基本常識。
2.基本技能訓練:基礎動作訓練(攻球、推擋、搓球、拉球等)。
3. 技戰(zhàn)術訓練:推側撲,逢斜變直、逢直變斜,調左壓右、調右壓左等等。
七、組織實施
1.成立了校本課程研究領導工作小組。
組長:邢恩鋒(校長),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 劉玉東(副校長),負責起草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方案,指導乒乓球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工作,成員: 馬云征(副校長),主管校本課程的教師培訓工作和校本課題問題的具體研究。
汪立長(少先隊大隊輔導員),負責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意見和建議,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并組織實施。
2.成立校本課程工作研究小組
組長: 副校長
副組長:教科室副校長,分管音、體、美教學)
成員:xx(體育教師,負責校本課程編輯并主抓乒乓球校本課程的實施) (體育教師,負責校本課程編輯及教師培訓)
3.實施層次
學校在抓好乒乓球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同時,把乒乓球教學向課處延伸,組建校級、班級乒乓球隊,定期開展活動。 課程實施分三個層次:
。1)面向全體學生。在各年級開展乒乓球教學,低年級每周開設一節(jié)乒乓球課,加強乒乓球課堂教學的研究。
。2)建立班級乒乓球隊。各班開展乒乓球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愿報名參加,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學習乒乓球。每學期開展班級乒乓球比賽。
。3)建立校級乒乓球隊。選拔優(yōu)秀苗子,進一步訓練提高,利用課外活動進行訓練,提高技戰(zhàn)術水平,提高競技能力。
4.師資培訓
校本課程需要的教師立足于學校內部,對部分教師進行培訓,內容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理論的培訓,讓教師初步掌握校本課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常識、課程探究等基本原理,為課程開發(fā)提供理論依據;二是對教師進行專業(yè)知識培訓,不斷拓寬其知識面,構建教師的知識結構,為課程開發(fā)提供知識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對教師進行乒乓球技能訓練,形成實施課程的基本能力。
5.撰寫校本課程教案
負責校本課程的教師首先寫出校本課程教案,交給校本課程工作研究小組初審。教案要有以下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及活動安排、教學效果等。
6、具體訓練措施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機構。校長親自抓,各部門齊抓共管,體育教研組具體落實訓練計劃。同時,加強教練隊伍培訓,優(yōu)化師資隊伍,聘請兼職教練、陪練,形成協(xié)調配置的教練隊伍,提高訓練的水平。
(2)加大投入,加強硬件建設。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建成較大規(guī)模的乒乓球訓練館,功能齊全,設備優(yōu)良,為打造品牌奠定硬件基礎。
(3)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抓好普及。學校開設乒乓球課,編寫乒乓球校本課程,把乒乓球課程作為特色課程來開發(fā),發(fā)揮課堂基地作用,進行趣味性、科學性、系統(tǒng)性的訓練。
。4)科學選苗,夯實基礎,建好乒乓球梯隊,成立校中心隊。隊員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分成低、中、高三個梯隊。班級成立班級乒乓球隊,每年代表班級參加學校“乒乓球文化周”的比賽活動。
。5)乒乓球文化建設,陶冶性情。創(chuàng)辦“我愛乒乓球 ”為主題的乒乓球報,激勵學生們關注、熱愛乒乓球。編練乒乓球操,把乒乓球基本動作、韻律操動作融為一體。編唱乒乓球歌,講述乒乓球名家故事,讀乒乓球世界冠軍故事,營造良好的乒乓球運動校園文化氛圍。
。6)突破校本的訓練模式,拓寬訓練視野。一是請專家到我校指導訓練,二是派教師外出培訓,同時,選送基礎好的苗子隊員到專業(yè)訓練基地培訓,形成動態(tài)的訓練機制。
。7)積極組織參加各種比賽,提高競技水平。參加每年的市校長杯乒乓球比賽,并積極參加縣組織的乒乓球比賽。
八、評價方法
1.對教師的評價
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并記入教師業(yè)務檔案,主要是通過四看:看學生選擇訓練的人數;看學生訓練過程中的發(fā)展程度;看領導、教師、家長對訓練的反響;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1)教師做到“四有”: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對學生的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應該按學校《校本課程開發(fā)綱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內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達到校本課程規(guī)定的課時數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有資料意識,整理學生學習檔案、妥善保管學生訓練成果資料袋。
。4)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2.對學生的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取三看:看學生訓練的學時總量;看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表現、態(tài)度等;看學生的訓練成果。
。1)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考試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學生參與學習、實踐、探究的態(tài)度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成效進行評價,采用“優(yōu)秀、良好、繼續(xù)努力”的正面評價形式。
。3)學生成果可通過隊內交流、學校比賽等多種形式展示,成績優(yōu)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
九、保障措施
1.學校將請本校有特長的老師及社會人士任專兼職教師,作為專業(yè)指導小組,并根據活動的需要聘請社會上有專長者作為校外輔導員。
2.學校提供或幫助解決活動所需要的器材、資料、場地以及人員的聯(lián)絡。
3.學生的校外活動要在指導教師參與的情況下展開,并爭取社會有關部門和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參與,教育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
十、乒乓球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取得的成果
學校乒乓球隊自1998年建隊以來,共獲得縣中小學生乒乓球比賽的八項男女團體和單打冠軍,一次獲市校長杯第六名。目前,我校正對乒乓球校本課程的實施與建設進行認真總結與調整,以乒乓球運動為突破口,努力建設特色化校本課程,努力打造學校辦學品牌。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6
一、課程開發(fā)目標
1. 以文化的教育為基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優(yōu)化學生有關陶藝文化相關知識的整體認知,發(fā)揮陶藝文化的育德、益智、溢美、創(chuàng)新等功能,主動學習、健康生活、團結合作、和諧發(fā)展,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實踐,為今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2. 在陶藝特色文化的熏陶下,使學生彬彬有禮,知書達理,動手動腦有創(chuàng)意,爭做謙謙學子;使教師樂觀豁達,腹有詩書,陶樂陶情顯魅力,樂做智慧園丁。
3. 通過的開發(fā),發(fā)展教師專業(yè)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實施的教師隊伍,形成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科學管理隊伍及評價體系。
4. 實現課程創(chuàng)新,促進學校特色的形成,逐步形成內容豐富多彩,格調健康向上,既充滿生機活力、又有深厚底蘊和鮮明特色的陶藝校園文化,使“以陶養(yǎng)德,陶鑄童心;陶情致雅,陶美致遠”這一理念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追求,內化為全校師生的自覺行動。
二、特色課程開發(fā)原則
研究性原則、主體性原則、自主性原則、靈活性原則、開放性原則。
三、陶藝文化特色課程開發(fā)的理論構建
1. 繼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主張“以陶育德論”。陶藝文化遠古有之,博大精深。以陶藝引領,走進經典美德。
2.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主張“主體陶樂論”。人本身有求樂求善的.本能,這是道德的精神需求,當道德成為一種需要和愿望,作為道德主體的人在追求中就能體驗到滿足與快樂,從而使樂善愛人成為一種自覺而快樂的事情。
3. 著眼教育的系統(tǒng)性,主張“多元陶美論”。讓班級興陶美風氣,團體傳陶美輿論,師生濃陶美情誼,校園創(chuàng)陶美情境,與家庭同話陶美新語,與社會同建陶美新風,多元整合,互促陶藝校園文化視野下的陶藝教育。
4. 重視陶香校園的升華,主張“道德陶行論”。要探索一條陶行教育模式:道德主體――陶樂認知――陶情需要――陶美體驗――陶善行為――陶行信念。
四、特色課程基本框架
1. 與陶文化有關的美德認知教育。陶藝教育的最高心理層次是美德的道德信念的建立。充分發(fā)掘知識中美德因素的內涵,在課程中盡可能發(fā)掘或滲透對美德的認知教育。
2. 中國經典文化基礎(國學基礎)教育。詠讀《四書五經》《大學》《中庸》,讓學生了解本國的民族文化,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3. 陶藝基本知識和技術教育。陶藝蘊含藝、泥、釉、火等有關制陶知識,針對少兒特點設計相關內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愛陶、玩陶、學陶、創(chuàng)陶,啟發(fā)引導學生掌握制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
4. 陶瓷藝術鑒賞。了解陶瓷文化,豐富學生文化視野,如商周時期的原始青瓷、宋代的龍泉窯青瓷、國際統(tǒng)一命名的元代“高嶺土陶瓷”、明代青花瓷、康熙的青花、五彩(古彩)三彩、雍正的粉彩、墨彩等珍貴作品。發(fā)揮陶瓷藝術的美育功能,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作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5. 陶藝文化與學科知識有機整合。課程設計中與各學科結合,尋找相互滲透點,如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特點,要求學生利用電腦制作陶藝網頁,在網上相互交流與欣賞;結合語文教學,進行陶藝征文比賽;結合美術教育,提高審美情趣等等。
五、對編寫特色校本課程的幾點建議
1. 校本教材內容安排上要以學生為本,可以發(fā)放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教學內容。
2. 內容編排上,針對少兒特點,通俗易懂、圖文并茂。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7
一、指導思想
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源遠流長的文化,產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原動力。時代不同,社會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但是傳統(tǒng)文化應該得到繼承;國學經典蘊藏的智慧和美德,不僅是每一個中國人為人處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在中小學開設“國學”校本課程,引導學生接觸歷史經典,學習傳統(tǒng)文化,加強思想修養(yǎng),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進一步升華。以進行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為核心,以誦讀經典為載體,以課堂教育為主陣地,以國學校本課程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營造人人能夠吟誦,班班讀經典的氛圍。通過各種形式誦讀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從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經典詩文中尋求滋養(yǎng),在文化底蘊中積淀的過程中突出創(chuàng)新人格與現代精神的塑造。
二、目的和意義
1、傳承中華文明。通過誦讀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淵遠流長,傳統(tǒng)思想博大精深,從經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修復文化傳承的斷層缺失,讓學生接受實實在在的“中國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與圣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學校成為書香校園,精神家園,和諧樂園。
3、提高語文素養(yǎng)。在誦讀熟背中增大識字量,擴大閱讀量,增加詩文成誦量,促進《課程標準》關于課外閱讀、記誦任務的落實,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培養(yǎng)目標的達成。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奠定語文基礎,在記憶的黃金時代,增加經典儲備,從而扎下語文水平的厚實功底。
4、推進特色學校建設。國學經典進校園,傳統(tǒng)與現代有機對接,打造平輿教育新特色。
三、組織領導
“國學”校本課程設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具體如下:
組長:李國富
副組長:王建申劉俊華
成員:徐誠偉喬運良侯華科張瑞穎
四、實施辦法
1、全縣各中小學每周開設至少一節(jié)“國學”校本課程。小學階段重在朗讀背誦,中學階段要將誦讀與理解感悟相結合。
2、各校選拔語文素養(yǎng)較高的教師開發(fā)“國學”校本課程資源,具體負責課程的實施。
3、《國學經典》課本進校園。統(tǒng)一選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編輯的《國學經典》叢書,作為校本課程教材下發(fā)到各學校,并做好活動用書的宣傳推薦工作。
4、各學校安排校本課程的教學,小學、幼兒園以《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guī)》及一些經典詩文為主,初、高中以諸子百家著作和古文為主。
5、誦讀安排:在早課、語文課時間,語文教師根據教學情況組織誦讀。
6、有條件的學?砷_展“講古代名人故事”、“國學手抄報展覽”、“國學經典書法展覽”、“國學經典知識講座”等活動。
7、各學校要選出質量較好的“國學”校本課程教案,上報到縣基礎教研室,教研室擇優(yōu)在《平輿教學教研通訊》發(fā)表。
8、縣教研室組織開展“國學”校本課程優(yōu)質課教師評選活動。
9、積極配合德育室工作,參與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活動。
五、保障措施
1、搞好“國學”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資源庫的建設。
2、學校要在經費、人力和物力上給予有力支持。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8
一、問題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校本課程是基于學校的課程資源,為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以學校的教師為課程開發(fā)的主體開發(fā)的課程。新課程內容加強了與現代社會、科技發(fā)展和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自立和科學探究精神。校本課程是對現有課程資源的補充和延伸,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營造一個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個性化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人的培養(yǎng)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學校教育的一個新的支點。我們覺得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對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生物學科的是一門最貼近人們生活的自然科學,學生通過對生物學的學習,能夠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奧秘,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從新課程改革以來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學的各項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考查內容的分值占生物學科總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來,只局限于現行教材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因此,進行高中生物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建設也是勢在必行了,本課題也就成為當今新課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學的著眼點。我校生物實驗室條件的完備,校園網絡的改善,新農村生態(tài)基地和星海湖生態(tài)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當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園林化的工業(yè)城市等等,這一切都為本課題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國內外關于本課題的發(fā)展趨勢及研究現狀
《生物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教師應積極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改變僅僅依靠教科書開展生物學教學的傳統(tǒng)做法,這些都給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留下了較大的空間。雖然在一些地區(qū)(如山東、江蘇、廣東等)的一些學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經驗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種因素制約,校本課程建設仍處于初始探索階段。尤其對高中學校來說,如何在高考升學壓力下,根據學生全面成長的具體需要,建設好富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始終是急需解決的實際課題。就我區(qū)、我校來看,現在沒有一套適合于我校的生物學校本課程教材。
二、預設的研究目標和任務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任務是開發(fā)并撰寫適合我校學生需要、體現辦學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區(qū)實際,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方向的校本課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評價方式。校本課程教材的撰寫擬以現行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為依據,努力與生物學科高考相聯(lián)系,以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學問題和生物學知識為編寫內容,更好地體現“趣味性、探究性、實效性、同步性、開放性、選擇性”的研究目標。擬包括三大模塊即:高中生物怎么學、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實驗。
(一)高中生物怎么學
1.通過本專題的探討,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習生物學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學生提高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迅速提高生物學成績,進一步達到多學科的交叉,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3.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靈活的將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促使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
通過對高中生物中趣聞趣事的了解,讓學生對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難點、比較抽象的知識有一個感性的認知;通過本課程也使高中生對自己日常行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積極糾正;也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生物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生物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門豐富多彩的學科,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會價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實驗
1.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本課程通過對課本知識與現實情境的有機整合,開發(fā)出學生既有興趣又能學以致用的生物實驗,實現對學科課程資源的充分挖掘,讓學生在做中學,強化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2.本課程擬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fā)現和體驗,學會進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斷和動手操作,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使知識和技能真正成為可以隨身攜帶的財富。養(yǎng)成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的精神。
3.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對現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學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認識,初步學會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序和實驗設計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用時約兩年半時間(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組建課題小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實施方案。
2.確定實驗對象:高二年級11個理科班。
3.進行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屬于校本課程的問題)再進行匯總、分析、討論制定本課題的研究思路、框架內容、操作程序。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調研、收集、整理有關文獻資料,課題前期背景情況調查
2.對子課題部分內容進行嘗試性的編寫--研討--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交流—總結
3.陸續(xù)完成子課題的.編寫--研討--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1.匯集完成本課題的編寫、評價,進行校內成果研討鑒定,根據鑒定意見進行修改、補充、整理出書,課題組完成專門性總結
2.整理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3.召開結題會議,進行課題工作總結,聘請專家評審,修改課題報告
4.結題材料及研究成果裝訂成冊或書上報
(二)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1.課題組成員
負責人:陳維強
成員:耿占榮、楊玉芳、陳維強、馬桂蘭、吉義東、王永峰、劉春輝、于洋、孟進、寧春曉
2.課題組成員分工
陳維強負責課題申報,管理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的全面工作,負責活動內容的記錄、活動過程的拍照、攝像、外出參觀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寫中期研究報告和后期研究報告。
陳維強、耿占榮、楊玉芳負責課題實施方案的策劃、制定,課題實施的組織、管理、協(xié)調及研究成果的匯總、上報及課題研究經費的籌措等工作,參與校本課程的《高中生物怎么學》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王永峰、孟進負責學生問卷的設計、調查、統(tǒng)計分析及資料的收集、整理,并參與校本課程的《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于洋、劉春輝、寧春曉負責學生參加校本課程的心得體會、研究性學習報告、調查及小論文、制作的各種模型的計劃、實施、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參與校本課程中《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吉義東、馬桂蘭負責有關生物實驗和實習考察等實踐的設計、準備、實施及分析,并參與部分校本課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實驗》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三)課題的管理
本課題由學校領導負責監(jiān)督指導,課題負責人組織實施,學校負責管理。課題成員分工協(xié)作,請專家和有關教研人員指導,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經驗、分析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修正。
四、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動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數據分析法、文獻法、試驗法和走訪參觀。
1.行動研究法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動研究法就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創(chuàng)造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其特點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并對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進行。本課題組通過對學生的進行興趣和需求調查,進行分析,設想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研究思路、操作計劃,進行論證,修定完善,然后按照計劃進行收集有關資料、專家咨詢、調研等準備工作,之后再試編寫--研討—反思--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總結,最后形成成果。
2.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主要是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了解校本課程實施結果,通過調查的數據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課程實施后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情況,為教師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校本課程提供了依據。
3.數據分析法當前,通過對各階段學生紙筆測驗或調查結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評價校本課程建設情況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數據分析過程中要注意客觀性和科學性。
4.文獻法因為我計劃編寫的內容大多數沒有現成的教材可參考,需要通過大量查閱文獻,
5.試驗法生物校本課程的內容在編寫前后需要反復的進行試驗,根據試驗反饋的信息,再進行反復修改,逐步完善。
6.走訪參觀通過走訪參觀校外生態(tài)基地、種植或養(yǎng)殖專業(yè)戶,科研院所等,可以獲取第一手資料和經驗。
五、預設的研究結果
預期本課題研究成果:
1.匯編成冊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試用)》教材。
2.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評價方式。
3.學生在進行校本活動中的成果:學生參加校本課程的心得體會、研究性學習報告、調查及小論文、制作的各種模型等。
4.教師參與開發(fā)與實施校本課程的心得和經驗、教學設計、案例論文等冊子及優(yōu)秀教學課件。
5.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中期研究報告和后期研究報告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9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全教會精神,落實新的國家課程計劃,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強化學校特色,我校在切實執(zhí)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根據校本課程的目標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fā)方案。
二、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目的和依據
。ㄒ唬┠康模
1、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
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教學效率低,這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新課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發(fā)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學生正處在可塑性大、易于理解外來事物的刺激,便于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了能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對他們加強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應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擊樂團隊伍不斷壯大,堅持每周活動。目前已經初步構成以打擊樂為核心的民樂藝術特色。孩子們不僅僅有了一技之長,而且綜合素養(yǎng)得到顯著提高。
2、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使教師不僅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成為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標準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制者,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努力,認識課程、探索課程。研究學生,不僅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專業(yè)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還要有融會貫通的綜合潛力。校本課程的研發(fā)權給予了一線的教師,那就為教師帶給了無限的表現與創(chuàng)造的舞臺,令人欣慰同時也感到機遇與挑戰(zhàn)是并有的。正如我們的老師所想的那樣:這是一種壓力、一種挑戰(zhàn)、一種職責、一種渴望、一種成功。我們將和它一齊成長。
3、學校與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望欣園小學建校以來,一向努力構建“全面+特色”辦學模式,作為望京科技創(chuàng)業(yè)區(qū)“辦一所有特色的學!,這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殷切期盼。近幾年來,望京作為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社會發(fā)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期望透過學校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子女的藝術素養(yǎng)、審美潛力,民族自豪感,從而豐富內心世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說我校藝術校本課程,正是在這種形式下開設的,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
(二)依據:
1、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決定的意見》和《朝陽區(qū)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與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
2、我校的辦學理念:創(chuàng)辦高質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學校。為培養(yǎng)德智雙全、身心共健、才藝俱佳、健康快樂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本校資源條件:設施完善,專用教室齊備,多媒體設備先進。教師工作熱情高,且用心肯干;多數教師有可開發(fā)的特長。學生質樸、樂學,興趣廣泛。絕大多數家長綜合素質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學校工作。社區(qū)參與學校辦學的愿望較高,且與學校建立了較好的協(xié)作關系,學校有必須的號召力。
4、社區(qū)資源、學校資源和教師資源以及對學生、家長、社區(qū)、教師關于校本課程設置的調查問卷結果。
三、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1、透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審美潛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潛力,積累藝術文化深厚的底蘊,激發(fā)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2、透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3、透過民族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4、透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培養(yǎng)一批復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四、校本課程的具體目標
1、課程開發(fā)小組成員具有較高的開發(fā)校本課程的熱情和潛力,能夠較好地完成課程開發(fā)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區(qū)擁有所需要的課程資源。
五、開發(fā)原則
1、互補性原則:開發(fā)校本課程,做到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fā)目標時,充分思考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3、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中要重視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要還重視學生的參與,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取。
4、全面性原則:盡可能利用校內教師的資源,開發(fā)校本課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5、靈活性原則:教學資料、方法應以學生實際狀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潛力、效果等差異出發(fā),因材施教,資料形式上可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六、設置課程的合理結構
我校本著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規(guī)劃既要思考校本課程在整個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思考我校自身發(fā)展目標的定位,既要取國家課程為主之長,又要補國家課程不足之短,既要思考學生的合理負擔,又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對校本課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設置:
a)根據對學生、家長、教師和社區(qū)的問卷調查,擬開設民族工藝、民族器樂、民族服飾、民族建筑等課程。
b)根據學生年齡的不一樣,設置不一樣的課程。
c)每班每學期校本課程課時數為16。
課程領域課程名稱涉及年級課時開發(fā)時光選修必修
民族藝術民族工藝三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民族器樂四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民族服飾五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民族建筑六年級16/學期20xx。11必修
七、課程實施與評價
校本課程的實施
1、加強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周1課時。
3、校本課程修改組的人員參與聽、評課的指導,做好校本課程的監(jiān)控、測評,調控校本課程實施狀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學校透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相關教師進行考核,并記入業(yè)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學習興趣,二看學生實際理解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評價時,我們個性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fā)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系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資料。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興趣特長發(fā)展的“成長記錄袋”,允許孩子們把自我認為優(yōu)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書法作品、一盒錄音帶、一個小制作……)放到記錄袋中,能夠想象幾年之后,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fā)現自我又長大了,或許這作品陪伴他們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保障措施——課程管理:
。ㄒ唬┙㈩I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fā)小組。
組長:(校長),副組長:
成員:
(二)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征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資料。
2、透過對學生、家長、社區(qū)、教師的調查問卷確定校本課程所設置的資料。
3、將開發(fā)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征求意見,看所開課程能否滿足學生、家長的意愿。
(三)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資料:《校本課程學習資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等資料。培訓方式:集中學習、交流研討。
2、教師專業(yè)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yè)知識培訓。
。ㄋ模┳珜懻n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資料:
1、主講教師姓名、課程類型、授課對象、授課時光(周課時、總課時)
2、課程簡介
3、確定課程目標:(全面、適當、清晰;涉及目標的三大領域)
4、課程的資料:擬定課程的綱和目
5、設計學習方法:體現課程的特點、貼合活動主題的要求、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6、提出課程實施的推薦:含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級規(guī)模。
7、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yè)成就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等
。ㄎ澹⿲W校正式開題,修改教師自主選取。
學校向修改組成員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資料、目的、授課方式等,讓教師自主選取進行修改。
九、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按步實施。學校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務必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到達規(guī)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yōu)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狀況。
十、課程的開發(fā)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ㄒ唬┏闪W校校本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
。ǘ﹩柧碚{查
1、設計三份調查問卷(學生、家長、教師)了解大家的需求。
2、對問卷進行分析,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
。ㄈ┏醪嚼砬彘_發(fā)思路,擬訂開發(fā)綱要,確定開發(fā)項目。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ㄒ唬└鶕䲠M定項目、選定組長、明確人員分工、制定開發(fā)方案。
。ǘ└黜椖块_發(fā)小組修改項目開發(fā)方案,分工協(xié)作,完成項目開發(fā)綱要的編制工作,并在全體教師會上討論。
。ㄈ┬薷木V要,開始撰寫課程計劃、文本,設計學生活動材料等。
。ㄋ模┱n程文本、計劃和自查表報學校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透過后,由學校報區(qū)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
。ㄎ澹﹨^(qū)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透過后即開始在校內實施。
第三階段:拓展階段
對教材資料的調整
在使用校本課程文本的時候,將根據教材使用的實際狀況,從學習資料的選取、誦讀資料的數量上不斷對文本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10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yōu)化學校課程結構,把“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yōu)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織,扎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實施目標
以課改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fā)展為核心,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fā)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善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形成知難而進的品格,消除畏難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勢利導,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組織機構
1、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 長:xxx(校長)
副組長:xxx (教導主任) xxx(政教主任)
組 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2、課程開發(fā)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fā))
組 長:xxx(教導主任) xxx(政教主任)
副組長:學科組長
組 員:班主任、物理、化學、地理、綜合實踐課程
音樂、美術、體育、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等相關教師
3、課程實施督察小組(負責課程實施的督察)
組 長:xxx(校長)
副組長:政教主任 年級主任
組 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四、課程內容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以學校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資源優(yōu)勢,努力發(fā)掘本地教育資源,開發(fā)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擬設置符合學生興趣、需求、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七大類課程:
1、認知類:認識自身以及身邊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齡、生日等)
2、欣賞制作類(攝影、剪紙、折紙、面食制作、繪畫、圖片——當地名勝風景)
3、音樂類(民歌、小曲調、樂曲、舞蹈等)
4、體育類(球類、跳繩、毽子等規(guī)則、技能)
5、禮儀教育(道德規(guī)范、文明用語、語言藝術、常用交際用語、英語常用交際口語等。)
6、地方人文(本縣歷史名人故事、縣名及村名的由來及變遷等。)
7、信息技術(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
五、實施辦法
1、據校本課程開發(fā)指南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對教師及其提供的課程材料進行綜合評估,確定開設科目和開設時間。
2、布初評通過的.校本課程科目及教師名單,推出校本課開設科目菜單供學生詢問和選擇。
3、加強校本課程的計劃性。開學初始認真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學工作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展開,做到認真?zhèn)湔n、上課、考核,充分發(fā)揮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
4、選擇有特長,有事業(yè)心、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年輕教師,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定期組織他們學習“課程理論”,掌握校本課程的管理原則和實施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
5、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過程,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客觀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6、在開展課程研究的過程中請有關專家和上級領導及時指導、幫助,以使課題研究獲得成功。
六、課程評價
。ㄒ唬⿲φn程的評價
每學期結束時,學校要召開任課教師會議,聽取任課教師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及時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時,要對實施的年級進行問卷調查或召開座談會,關注學生喜好的程度,也聽取學生乃至家長、社會人士的建議和意見。
。ǘ⿲W生的評價
在該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過程性評價。一是建立成長檔案袋,讓學生自己收集學習過程中反映自己成長的資料,如學習時收集到的故事、照片,辦的剪貼報,寫的采訪日記、調查報告,家長、教師、社會人士的評價等。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表,隨時進行評價。最后在一學期結束時,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體現多樣性。
(三)對教師的評價
一是教師自我反思性評價:每一個主題內容的教學完成后,認真進行反思總結
二是教學督察評價:學校重點檢查備課、教師收集的資料及課堂教學。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學習、發(fā)展、成長的過程。我們愿繼續(xù)努力,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開拓、去創(chuàng)新,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篇章。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11
一、指導思想
“以生為本、以學為本、以素質為本、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是我校的辦學理念,我校以“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宗旨,以“我的課程我喜歡”為主題,以“讓多彩的課堂伴隨孩子的童年,讓美麗的校園成為孩子的舞臺”為目標,扎扎實實開展了校本課程的實踐與探索。在未來三年,我們努力構建邱皮溝小學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空間,通過課程讓每一個邱小學子在成為最好的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向前邁進一大步。
二、總體目標
1、開發(fā)具有學校特點的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校本課程,形成必修課和選修課共存的校本課程體系。
2、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盡可能滿足大多數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努力開設能全面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的多樣化校本課程,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成為最好的自己上向前邁出一大步。
3、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知識領域,陶冶情操,為美好人生奠基。
4、從適應學生多樣化發(fā)展的需求出發(fā),以學生自主、快樂、健康、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構建并有效實施一套旨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開放型校本課程。
三、課程原則
1、主體性:課程開發(fā)的主體是教師,教師可以與學校領導共同研究探討編集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校本教材。
2、合作性:課程開發(fā)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yè),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開發(fā)過程中教師要與校長、主任、同事、學生、家長等通力合作,發(fā)揮群體智慧。
3、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開發(fā)的主體。要開發(fā)什么課程、學生需要學什么,喜歡學什么,“共同體”里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開發(fā)過程中,應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4、選擇性:課程開發(fā)要有利于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fā)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fā)展和個性得到張揚。盡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課程,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5、開放性:課程開發(fā)在資源方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區(qū)等多方面的資源;在開發(fā)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教師、家長、主任、校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課程開發(fā)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6、靈活性:采用自編教材,立足本校實際,立足課堂實際,立足學生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組織機構:
校本課程開發(fā)工作組織機構
組長:范文華
副組長:李秀娟崔麗娜
組員:于旭坡鄧紅胥黎明王靜坡
佟艷梅閆紅軍張麗
五、課程實施的主要階段和步驟:
1、啟動階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啟動、籌備。
。2)評議、審核。
2、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開題、選題,形成《校本課程建設方案》,初步實施《方案》。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全面實施《方案》,深入展開“校本課程建設研究”課題實驗。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繼續(xù)深入展開校本課程研究,及時總結研究成果,并以此轉化為教育常規(guī),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體系;同時,認真查找和梳理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3、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做好師生課題實驗成果、經驗總結工作;學校、師生各種資料歸檔。
六、校本課程評價:
1、評價設想
加強對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實施的評價,是提高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質量的保證。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校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教學設計,優(yōu)化教學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課程建設的發(fā)展。
發(fā)揮評價對教師教學的促進作用,嘗試建立一種全面評定教師教學業(yè)績的體系。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把自我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領導評價結合起來;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把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
發(fā)揮評價對學生素質發(fā)展的激勵功能。評價的內容應側重態(tài)度與能力,減少量化,多進行分析性的評價。要在學生活動的情景中評價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背景進行個性化評價。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評價的形式以成長記錄為主,要體現過程。
2、學生評價:學生學習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實施鼓勵性評價,評價的出發(fā)點是找出學生的優(yōu)點。評價的方式是鼓勵和表揚,以學生個體為主要評價標準,強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fā)展。小組評價主要是采取捆綁式評價:最有實力的小組、進步最大的小組、幫扶最好的小組等。
3、教師評價:對授課教師的授課,通過聽課、導學案,體會、反思、查閱各種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并記入業(yè)務檔案。還要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評價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書面材料評價與學生口頭評價、活動展示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方法。
七、校本課程管理
1、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親歷躬行。成立以范文華校長為領導的校本課程管理領導小組、開發(fā)研究小組、校本課程開發(fā)與管理等領導機構,確保校本課程實施的良性運行。校領導帶頭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實施,做好示范。
2、規(guī)范學校課程管理秩序。在學校課程實施過程中,由校長負責學校課程之間的整體協(xié)調,同時做好監(jiān)控工作;教導處根據各類課程計劃制定教學(活動)計劃、進度和實施方案,組織實施;教師認真進行教學,撰寫課程實施的教學(活動)案例,及時總結反思;教務處及時整理,保存教學(活動)的相關資料及取得的成績證明。學校每學期召開學校課程研討會、教學觀摩會,交流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總結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學校課程開發(fā)工作組”參與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了解具體情況,召開分析會,總結經驗。“學校課程評估工作組”隨機參與教學(活動),了解活動進程,每學期結束對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評價。
3、進一步拓寬學校教育資源,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教室等設施的建設,合理配制各種教學設備,對現有對現有教育資源整理充實,妥善安排,統(tǒng)一調配。
4、時間上的保證。在開足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把每周五下午第一節(jié)課定為校本課程活動時間。
八、學校課程保障措施
。1)獎勵制度。根據教師的課程開發(fā)的態(tài)度、能力以及實施效果對教師進行團體獎勵或個人獎勵。
。2)教研制度。每周安排固定的時間進行分學科的教研活動,研討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針對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3)質量監(jiān)測制度。教導處根據教學流程管理的要求對課程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提出意見或建議,確保學校課程的有效實施。
。4)隊伍保障。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理論,深刻領會課程精神內涵。開展教師培訓促進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同時,鼓勵、支持教師研究課程實施的規(guī)律,提高開發(fā)與實施課程的能力,進行課題研究。
(5)經費保障。實行經費傾斜政策;I措資金優(yōu)先用于課程開發(fā),設備添置,印刷、或出版成熟的開發(fā)校本課程教學最新資料。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12
一、指導思想:
1、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guī)范(試行)》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yōu)化課程結構,充分發(fā)揮教育資源的功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努力創(chuàng)建符合新課標精神并具有我們學院附中分校特色的應用性數學校本課程。
2.促使學生個性潛能的充分發(fā)揮,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的發(fā)展,以促進學生全面的、主動的、有個性地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指導思想。利用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開發(fā)校本課程,使學校形成辦學特色。探索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程序,校本課程的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體現“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課程改革方針,落實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3.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fā)的課程,由學生自愿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特長、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校根據: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辦學宗旨,在“創(chuàng)造適合每個學生發(fā)展的課程”的目標指導下,致力于建構適應學校特點、適合學生成長的校本課程。
4.學校課程的開發(fā)不以編寫教材為目的,學校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是以師生共同參與、共同開發(fā)、共同生成為基本特征的。
二、設置依據
1、政策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guī)范(試行)》是我們目前開設校本課程的主要依據。
2、學校以“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服務”作為學校今后發(fā)展的辦學主導思想和追求,讓每一個個體都具有開闊的胸懷與視野、全面的素質與富有個性發(fā)展的特長,真正體現了作為學校主人的教師與學生在學校教育哲學上的認同。
3、通過問卷和座談會等多種形式,獲取校本課程的設計與編制方面的信息并診斷這些信息,總結經驗。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對學校開設校本課程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興趣需求,最大程度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需要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來保障。
4、評估學校的課程資源,我們附中分校每個教室都是多媒體教室,為開展科技校本課程提供了完善設備。三校一體的校園網的建成和使用,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廣闊的信息源。
三、校本課程的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盡量讓學生多煉、多動,多給學生以盡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chuàng)造空間。
2.自愿性原則:學生在"自選"專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報名后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fā)、因材施教,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5.實效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應以國家課程管理政策、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為依據,同時要充分反映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既要遵循課程開發(fā)規(guī)律,又要講求課程實施效益。
6.統(tǒng)一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應增強課程對學校、學生的適應性,同時還應使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逐步實現內容的綜合性和形式的多樣性。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綜合性與多樣性相統(tǒng)一,有利于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選擇、創(chuàng)新的權利。
四、課程目標
1.通過生活中數學、動手實踐與操作等,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發(fā)展個性特長,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熱愛之情。
2.作為我們數學學科,本身就與實踐密不可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所以,孩子應該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之美,感受數學的趣味性。通過快樂數學的校本課程,或者叫愛上數學,使學生發(fā)現生活中數學之美,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數學是如此應用之廣,從而讓孩子再次喜歡上數學學科。
3.讓每個孩子都能得以提高,為他們今后提供自我發(fā)展的空間。通過科技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陶冶情操、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應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13
一、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背景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一七五中學也由課程改革的試點年級進入全面課程改革階段。新的課程改革給本xxx學;A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給學校的發(fā)展,給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給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新的舞臺。
近年來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始終堅持全面育人的方針,以培養(yǎng)現代化人才為目標,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方向,形成了“以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宗旨。帶領全體教師認真學課程改刻的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加強教學管理和教師培訓,不斷研究和探索開發(fā)校本課程的新路子,特別是在藝術、體育校本課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領了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工作。教師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為學校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理論依據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fā)的一門課程,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的靈活程度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學校開發(fā)的校本課程將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特長、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xié)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fā)現和培養(yǎng)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三、校本課程內容
學校目前安排如下內容作為校本課程:
1、音樂:聲樂的基本常識 通俗歌曲
2、體育:籃球技能訓練 校園健美操
3、美術:版畫 裝飾畫
四、培養(yǎng)目標
1、總體目標
以課程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fā)實施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fā)展為核心,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fā)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共同成長。我校根據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提出了選修課和活動課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
2、具體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在教學上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盡量讓學生多煉、多動,多給學生以盡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chuàng)造空間。
2、自愿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報名后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興趣等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靈活地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及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六、課時安排
音樂每學期6課時。
籃球每學期8課時。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14
校本課程的評價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自覺自律的自我評價,不斷反思課程開發(fā)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自我批評、自我激勵、自我改進,保證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健康順利運行。建立較為規(guī)范的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是一所學校成功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一、校本課程的評價原則
1、主體的多元性
校本課程的評價主體至少應該包括四個方面的人員:學校管理者、任課教師及班主任、學生自身、同學。
2、評價主體互動性
如學生自評、互評、教師描述性、激勵性評價,學校不以評比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進為目的的評價等等。
3、評價內容的多元性
學習成績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以及身體、心理素質、學習潛能、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fā)展。
4、評價過程的動態(tài)性
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使學生逐漸感悟自身的發(fā)展,增強進一步提高和發(fā)展的愿望。
二、校本課程的評價內容
校本課程的評價包括兩個方面:
1、對課程開發(fā)實施者的評價。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評價:
一、是學生選擇的人數,
二、是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
三、是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評價,
四、是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五、是教師采取的授課方式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情況。學校校本課程開發(fā)委員會應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研究各應占多大的權重,最后把幾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形成對課程開發(fā)者的最終評價。
2、對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取學分制。學分的給定應考慮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不同的學時給不同的分數;
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tài)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由任課教師綜合考核后給出一定的分值;
三、是學習的客觀效果,教師可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考核。
三個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學生參與學習的學時量的考金為主,過程與結果為輔,但最終的學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15
一、指導思想
為了更好利用我校國家級課題《學校文明禮儀普及教育與提高學生素質》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小學生守則(修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修訂)》,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實改變目前師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儀表不端正的不良行為習慣,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中學生文明禮儀素質,提升華杰雙語學校師生的文明形象,建設和諧團結向上的人文環(huán)境,現制定我校文明禮儀教育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二、活動意義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guī)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的,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等方式固定下來.文明禮儀教育以滿足學校需要為切入點,以服務學生主體健康發(fā)展為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教育作用,遵從德育教育從認知、自覺規(guī)范到行為自律的教育過陳,積極開展德育實踐,對于學校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活動內容
在我校進行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相處”,教學生學會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具有現代文明內涵的社會生活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具有高雅、得體、大方、文明的涵養(yǎng),它包括文明行為、文明習慣、文明語言、文明衣著,禮貌修養(yǎng),乃至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等.我們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和宣傳禮儀貫穿于整個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
(一)學習禮儀
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校園禮儀、家庭禮儀和社會禮儀等方面的知識,通過自學我校的《文明禮儀行為規(guī)范》校本課程,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二)實踐禮儀
讓每個學生都廣泛參與到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中來,在參與和體驗中成為文明禮儀的宣傳者、實踐者、示范者.各班級開展系列活動,促進禮儀學習,評選文明禮儀標兵.
。ㄈ┱故径Y儀
通過開展校園禮儀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講身邊發(fā)生的禮儀故事,評選班級各項“禮儀之星”活動,展現學校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的階段性成果.
。ㄋ模┬麄鞫Y儀
通過校本課程培訓文明禮儀宣傳員,面向家庭、社會進行社會禮儀知識的宣傳,營造手拉手、共創(chuàng)文明校園的良好氛圍.
四、活動安排:
以校園禮儀為重要內容,以校本課程為線索,以禮儀、禮貌、禮節(jié)教育和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為重點,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尊敬師長;主動問好;把紙屑扔進垃圾桶;不說臟話;不隨地吐痰等方面的'禮儀行為.我校要依托學校文化建設的平臺,策劃、養(yǎng)成、固化學校文明禮儀,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富有學校特色的文明禮儀規(guī)范.
第一階段(10月份):學習禮儀知識,向不文明行為告別
1、各班組織開展“學禮儀、講美德,做文明學生”主題班團會,進行大討論,有計劃開好校本課程.
2、開展“讀百家箴言,摘禮儀佳句”的讀書活動.組織學生網上或書報雜志等收集相關資料,各班整理并編寫出校本課程學習體會.
3、年級組織進行文明禮儀知識競賽和表彰.
4、舉行“校園不文明行為圖片展”
5、舉行“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專題講座,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從文明的意識上對學生進行根本性的滲透.
6、全校各班舉行“文明承諾一句話”活動,全校師生針對文明行為的某個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諾,寫下來在全班公布,師生、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監(jiān)督.
第二階段(11月份):體驗禮儀內涵
1、舉行一次校園禮儀知識競賽活動.
2、進行一次“文明禮儀手抄報”大匯展.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會禮儀內涵,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
3.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踐行活動.
、、從最簡單的坐立行、語言、體態(tài)語言等方面入手開展“文明舉止伴我行”活動;
、、從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愛伙伴入手開展“尊長互敬伴我行”活動;
、、從學文明用語、說文明話入手開展“文明用語伴我行”活動;
、、從引導青少年文明上網、上健康網入手開展“文明上網伴我行”活動;
、、從日常生活中各種習慣的養(yǎng)成入手開展“文明習慣伴我行”活動.
引導學生從學校、家庭踐行禮儀開始,然后擴大到社交禮儀,在此過程中做到躬行、內省,全面提高文明禮儀素養(yǎng).
第三階段(12月份):收獲禮儀習慣
1、組織各年級分主題討論校本課程學習體會.七、八、九年級討論主題分別為家庭禮儀、學校禮儀和社交禮儀.
2、開展“禮儀之星”評選活動.我校將評選出學期和學年度的“禮儀之星”,并在學校宣傳欄展示“禮儀之星”的先進事跡,以榜樣力量來感化、激勵學生.
3、開展“禮儀之星”表彰、聯(lián)歡會.表彰在本次活動中獲獎的班級及個人,并收集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進行篩選編排成節(jié)目,組織全校師生觀看演出.
五、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文明禮儀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加強對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組長:柏萍
副組長:楊國詩
成員:單進清、楊泗亮、杜軍方、趙峰、劉洪、謝佃春、劉保、張家成、李躍文、楊緒兵
2、充分發(fā)揮校文明督導崗的監(jiān)督作用,各班堅持文明禮儀日查日報制度,發(fā)現問題及時整改.
3、組織力量,開發(fā)校本資源,編撰出《華杰雙語學校文明禮儀教育讀本》(初稿),并在總結禮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充實和完善,以指導師生的文明禮儀行為.
六、活動要求
1、加大宣傳力度,創(chuàng)造濃厚的輿論氛圍.通過倡議書、廣播站、宣傳欄、班團隊會、國旗下講話等多種形式將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宣傳到每一位教師,每一個學生,并爭取家長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禮儀教育要長抓不懈,寓禮儀教育于各項主題教育活動之中,寓禮儀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抓好養(yǎng)成.各年級、各班一定要強化學生禮儀訓練,落實校本課程的開設,讓文明禮儀成為學生的習慣.
3、加強師德建設,教師要學會“四個一”,即一張笑臉相迎、一句好話回應、一雙眼神鼓勵、一顆愛心相待.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表率,起到帶頭和示范作用.
4、各年級、各班要根據學校實施方案,結合班情,擬定出自己班級實施的具體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樣,凸現特色.要作好記錄,每階段有一份主題活動設計及活動后的感想.要設立“文明禮儀監(jiān)督崗”,加強日常文明禮儀行為的監(jiān)督.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0-18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8-12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3-07
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9-29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通用11-08
校本課程開發(fā)實施方案03-21
美術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8-10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熱】04-16
美術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4-25
【熱】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