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 說課稿小學語文
一、說教材
《小蝌蚪找媽媽》是小學語文長春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二板塊的課文,主要講的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課文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了青蛙成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涵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生實際、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畫面,使學生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了解青蛙在成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2、體會動物的語言和心理,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教育學生保護青蛙。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青蛙在成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的詞語,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三、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xiàn)自我建構(gòu)、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青蛙成長過程的掌握,以激趣導入、以讀悟情、以情促說、以演促思的方式進行教學,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基于以上理念,主要從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闡述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激趣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首先播放課件,一段有聲有色的動畫使學生的無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潑可愛的小蝌蚪所吸引。在學生說了很多有關蝌蚪的信息后,我抓住蝌蚪的外形,出示課文的'第一段話,引導孩子去理解,去感悟。緊接著巧妙導入新課:青蛙媽媽生下小蝌蚪就離開了,所以它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誰,于是它們就到處去找媽媽,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課《小蝌蚪找媽媽》。
這樣精心設計,目的是調(diào)動學生視覺、聽覺交叉參與活動,有效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
第二、以讀悟情
讀出感情是朗讀中的難點,而要讀出“情”,必須先悟出“情”。這篇課文有許多對話。如:“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那里打聽到自己媽媽的特點:四條腿,寬嘴巴。于是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景:我?guī)е^飾、手指著學生們,小蝌蚪游呀游,看見我長著四條腿,寬嘴巴就以為我是誰?會叫我什么?學生一定會動情的叫我媽媽,媽媽。此時我適當點撥,小蝌蚪看到找尋已久的媽媽就在眼前時,心情怎樣?試著用這種心情讀一讀,通過讀孩子們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也進一步深切體會到小蝌蚪當時的急切與激動。而此后指導學生朗讀烏龜笑著說的一段話的時候,有的孩子認為應該讀得媽媽慢一點,因為烏龜是個慢性子,有的認為語氣應該溫和可親,有的認為應該笑著讀,這些體驗都反映了孩子們對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成立的,還有什么比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更可貴呢?
第三、以情促說
小蝌蚪碰到鯉魚媽媽和烏龜?shù)膬啥卧拰懛ㄉ鲜且粯拥,因此孩子在學習了這兩段話以后,我安排學生想象說話:請你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故事編下去,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孩子們仿說能力也有所提高。
文中最后一段講小蝌蚪找到媽媽,而且它們跟著媽媽到田里去捉害蟲。你們知道小蝌蚪一天能吃多少害蟲嗎?30只、50只、200只,都不對。當他們知道一只青蛙一年能吃大約一萬五千多只害蟲時,他們會發(fā)出驚嘆,此時孩子們的情感再次被調(diào)動起來,接著我說:你想對小青蛙說點什么?在孩子們積極踴躍的發(fā)言中適當?shù)牡亟逃龑W生保護青蛙,愛護小動物。
第四、以演促思
閱讀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形式朗讀的機會,更要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愉悅。通過表演,讓孩子們把自己對文本的獨特理解表達出來。
總之,教師只有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憑借教材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教學,才能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相信,只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用心去引導,孩子們一定回喜歡閱讀,喜歡語文。
【《小蝌蚪找媽媽》 說課稿小學語文】相關文章:
《小蝌蚪找媽媽》語文說課稿03-29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02-21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06-08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03-19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06-10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06-08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08-08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11-25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