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物理說課稿模板(精選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理說課稿(精選1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物理說課稿 1
"電磁感應"是在第三冊"電流的磁效應"和第五冊"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后進行的教學,使學生對"電與磁相互作用的內容"有了較完整的認識,具有承前的作用,是知識的自然延續(xù);"電磁感應"為以后學習發(fā)電機的內容打下理論基礎,并為學習能的轉化和守恒提供前置知識,具有啟后作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從前后聯(lián)系來看,有利于鞏固學生對……的認識。在理論推導過程中的……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的認識。在講解例題時,對推理方法、思維起點的分析,為今后……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這種結構能較好地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使學生明白物理規(guī)律既可以直接從實驗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規(guī)律從理論上導出。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與現(xiàn)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lián)系和重要應用。
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識和實驗基礎,學生一般能較熟練地掌握……,這就從理論上和實驗上為學生理解….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因而本節(jié)課的一個目標是:……。
通過運用……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領會…….的基本思想,規(guī)范學生……良好習慣。
能力、方法目標: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科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個性和特長。
通過計算機模擬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在討論歸納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能力:師生共同活動,應用……知識,設計出……;
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學會使用……,并總結出……的方法和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樹立等效觀點,建立等效思想
不斷發(fā)現(xiàn)矛盾,激發(fā)動機,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實踐、修正、提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方法。
有利于培養(yǎng)觀察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
這節(jié)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目標:激發(fā)學習興趣;關心環(huán)境、能源、衛(wèi)生、健康;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以及勤奮、堅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實現(xiàn)實事求是、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作畫法求合力要規(guī)范,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作風。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物理知識,物理就在身邊,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堅持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3、教學重點
成功的演示實驗能使學生獲得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嚴密的理論推導能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理性認識,正確深入理解……概念和決定……的因素能使學生定性地認識……的緣故。以上措施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關系。
正確深入理解……的特點和……的關系。正確確定思維入手點,是分析……問題的兩個關鍵。
4、教學難點
抽象思維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 說教法:
情景激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目標導學法(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演示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推理驗證物質性質);比較法(啟發(fā)學生認識獲得新知);討論法;歸納法;閱讀法;自學指導與自我總結相結合;“問題、探究、交流、歸納、閱讀、講解”
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本節(jié)課采用了演示法和講授法相結合的啟發(fā)式綜合教學方法。教師邊演示邊讓學生分折解題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jié)教學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fā)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準。在“摩擦力”教學中,要“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突破口,有機地融合各種教法于一體。做到步步有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呼應,不斷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是運用演示實驗、融合多種教學的講授課。
物理說課稿 2
一、教材分析:
環(huán)節(jié)一,地位與作用。
地位:牛頓第一定律是經(jīng)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個力學中的基礎。如果我們把所有力學現(xiàn)象看作一座大廈,那么牛頓三大定律則是這個大廈的奠基石,牛頓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頓第一定律定義的慣性系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牛頓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頓第一定律基礎上。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礎的基礎,是否領會這一物理規(guī)律,不僅影響學生對這一章的學習,而且會影響整個物理課程中力學部分的學習。
作用:前面我們學習了簡單的運動,又知道力學一些簡單知識,牛頓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礎上將運動和力聯(lián)系起來的一條紐帶一座橋梁,是進一步分析和處理直線運動和力學問題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冊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本節(jié)、本章的重點。
環(huán)節(jié)二:學習狀況分析:牛頓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實驗結果,部分外推假設、部分定義所構成的一個復合體,就其定義本身的表述學生不難記住,但初二學生由于接觸物理時間比較短,學生平均年齡比較低,抽象思維能力及認知結構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牛頓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難度,怎樣形成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及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認識由直觀的感覺上升到科學理性認識則是本節(jié)的難點。
環(huán)節(jié)三、目標、重點、難點確定: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教材和大綱。
本節(jié)重點:牛頓第一定律及理解,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確定本節(jié)教學目標、難點:了解理想實驗推得物理規(guī)律方法。
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德育目標。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而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概括,推理總結出的一條規(guī)律。
(2)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3)了解理想實驗推得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
牛頓第一定律是一節(jié)物理規(guī)律教學課。
2、德:培養(yǎng)學生以事實為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學習方法,實現(xiàn)由感性認識到理性的思維
3、情感目標:注意師生間溝通,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知識目標上針對本節(jié)特點對學生提出,了解、理解、知道三個層次,以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脈絡,把握重點部分。以往教學實踐中證明,物理規(guī)律是物理基礎知識部分比較難學的部分,學生往往只注意背定義、記公式、做習題而忽視了對物理概念及規(guī)律的理解,以至于豐富的物理含義被形形色色的數(shù)學符號所淹沒。面對這一現(xiàn)象在這一節(jié)教學中突破重點上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
(1)首先在引題上創(chuàng)設情境,以毛主席詩詞“坐地是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為開端,引導學生從宏觀上復習運動現(xiàn)象,故而知新,提供新舊知識聯(lián)系的支點,使學生感到新知識并不陌生,便于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識結構中,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有利于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2)通過物理實驗進行啟發(fā)誘導
A:做課本中小車演示實驗,讓學生對此實驗進行認真、仔細觀察以獲得足夠的感性材料。
每次實驗前向學生交代清楚實驗的條件和做法,使學生找出實驗中哪些條件不變,變化的是什么條件,不變:同一小車、同一斜面、讓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變化:三種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再針對實驗結果,提出問題,讓學生運用滲透比較,分析綜合等研究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引導起變化的原因,使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動腦筋思考問題,根據(jù)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得越遠”為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
B:其次通過上面的演示實驗,簡單介紹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得出的結論。突出他的理想化實驗和推理方法,理想化實驗雖然不能實現(xiàn),但都有可靠的事實基礎,因而推理是合理的。
C:在此基礎指出牛頓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以事實為依據(jù)總結出一條經(jīng)得起時間和實踐檢驗的一條真理,牛頓第一定律。
3:在教學突出重點中,對定律中關鍵詞語進行說明,各種易犯的錯誤進行分析,糾正學生頭腦中原有的錯誤生活觀念以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由于牛頓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實驗和觀察基礎上大膽而合理的確良外推,它只是一種基礎假設,由于不存在絕對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因此這條定律無法直接用實驗來證明,它的正確性在于它推得結果與客觀事實相吻合,形成對比知道知識的發(fā)展過程由錯誤正確完善學生一目了然地看清其框架,把握重點和關鍵。投影牛頓第一定律
一、沒有力的作用,運動物體就要靜止下來(錯誤)
二、運動物體如果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永遠運動下去。(正確)
三、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完善)
環(huán)節(jié)四:難點突破
牛頓第一定律雖已建立,但學生對其建立過程仍比較生蔬,常不能予以接受因此造成了對牛頓第一定律理解不深入,不透徹,形成難點針對此現(xiàn)象采取了,實驗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使直觀實驗與抽象受力分析相結合的起來,這樣做到了使其難點先簡后繁,先定性,后定量;先具體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的解決方法,使其難點被逐步得以解決,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和理想實驗推得物理規(guī)律方法。
二、程序安排:
本節(jié)課在程序安排上針對學生特點主要采取了如下程安排:
1、引題,創(chuàng)新情境,復習提問導入新課。形成新舊知識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
2、重視物理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猜想,推導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3、重視各種變成恰當?shù)膽茫瑢ζ涠芍袑W生不易接受的地方和關鍵詞語進行解釋,使牛頓第一定律得以鞏固,理解定義、特定的含義。
4、在此引導說明,對其進行加深,從而形成深刻印象,通過不同層次聯(lián)系,加強基礎與習題的配備,能夠及時反饋學生認知情況,從而調整教學加經(jīng)改進,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5、歸納總結。由學生回憶本節(jié)學到了什么為主線,使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更加清晰,明確、系統(tǒng),從知識結構上把握新內容,達到鞏固和提高的目的,經(jīng)過這一回顧,讓學生會用科學方法去研究問題,從而進一步發(fā)展了思維能力設計。
6、定量作用:讓學有余力的同學進一步提高,學習困難的同學加深對本節(jié)特點及基礎知識理解認識,為之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學習進行如下設計。
(1)明確目標,激發(fā)動機(在復習運動和力基礎上)
(2)新舊聯(lián)系,指引注意。
(3)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實物、小車實驗)
(4)討論分析形成結論。如果物體不受摩擦力作用,那么物體運動情況又會怎樣呢?讓學生思考,講座得出結論,從而養(yǎng)成學生動口,動手的能力。
物理說課稿 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三節(jié)“空氣的力量”,下面我就從以下七個方面來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滬科版九年義務教育八年級物理八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壓強的概念、壓強的公式和單位、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guī)律以及液體內部壓強的公式之后,學習的又一壓強方面的知識。這節(jié)課主要講的是關于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教材通過事例、實驗引入課題,教材的編排符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重視定性分析和實際應用,強調實驗探究。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學生理解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會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xiàn)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實驗說明了什么,知道大氣壓強的大小,學好本節(jié)課,對學生理解大氣壓的成因、大小及其應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進一步認識“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科學研究方法具有指導意義。本節(jié)課的內容本人覺得安排二個課時,當然實際操作時不能被課時所左右,應以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課的編排特點,結合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方向,擬定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1)理解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能說出幾個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xiàn)象。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的大小。
。3)知道大氣壓強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大氣壓強的大小可以用氣壓計來測量 。
(4)知道沸點隨氣壓減小而降低,增大而升高。
2、能力目標
。1)進一步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能夠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相結合。
。3)培養(yǎng)物理科學實驗探究研究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學會與人合作,共同學習。
。2)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經(jīng)過一個多學期的物理學習,對這門學科有了簡單的了解,物理觀察、實驗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親身體驗到了物理知識與人們生活、生產的密切聯(lián)系,對物理有了一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希望教師能滿足他們對新知識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師的引導下獲得鍛煉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更希望品嘗到成功學習的快樂。教學中應注意設計好問題,引導學生的同時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勇氣,教會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讓學生成為探究式學習的主角。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選擇生動、趣味性強、直觀的實驗,不但有力地說明大氣壓的存在,降低教學難度,同時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物理的興趣。
2、觀察托里拆利實驗,說明原理和變化
3、大氣壓的變化的理解和應用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說學法
當今信息時代,實施素質教育,施行新課程改革,改變教育理念,現(xiàn)代教育所面臨的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老師應引導好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帶著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探究活動,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八年級學生有學好物理的希望,但顯得比較吃力,本人結合學生實際,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去學習:
1、課先預習為學習新知識作好充分的準備。
2、學會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
3、結合自己的觀點學會提出問題。
4、通過動手實驗,檢驗問題。
5、通過多練,鞏固知識、解決問題。
6、交流與合作,共享成果。
。ǘ、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新課程的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根據(jù)本單元特點,本節(jié)課可采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究的方法。
1、小組合作:全班可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好的學生與需要幫助的學生搭配組合,互幫互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2、自主學習:課前布置好習任務,提出思考問題,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如實驗設想、相關網(wǎng)站等,讓學生懷有極大的興趣嘗試解決問題。同時更進一步激發(fā)他們探求下一個答案的樂趣,提高解題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3、實踐探究:由各個學習小組展示各自準備的能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或事例,教師通過演示或利用網(wǎng)頁動畫課件設置懸念,用虛擬實驗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判斷真假。在后面“大氣壓強有多大”的學習中,主要由教師通過實驗演示結合課件講解分析,對教材的重點難點逐個突破。最后出示相關問題進一步拓展研究,達到鞏固深化學習的目的。主要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復習引入-問題-猜想-分析討論-結論-驗證-理解、應用-延展擴寬-新的問題
六、主要教學程序設計:
。ㄒ唬⿵土曁釂枺
1、如圖(多媒體展示)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是否受到液體對它的壓強? (受)
2、液體內部向什么方向有壓強?(各個方向)
3、液體內部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液體受重力,具有流動性)
。ǘ┮胄抡n:
問題: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周圍被厚厚的空氣層所包圍,即大氣層,也有流動性,地球上的物體(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那么大氣對浸它里面的物體是否有壓強呢?說說你的猜想并用你日常所見一些現(xiàn)象來支持你的猜想。
引導學生根據(jù)日常所見一些現(xiàn)象來支持他的猜想。
如:(1)把一個小小的塑料掛衣鉤緊貼在很平的墻上,就能用它掛衣服而掛衣鉤卻不掉下來
。2)只有一個小孔時,飲料罐里的飲料不易倒出
(3)吸飲料時,飲料罐紙盒會變扁
。ㄈ┬抡n教學:
1、大氣壓強:
通過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從以上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生活在其中的大氣對我們應該是有壓強的。
但是,靠討論出的結論是否完全正確呢?所以我們還得從科學實驗探究中驗證是否有大氣壓強?茖W實驗探究:請用給出的儀器,設計一~二個驗證是否有大氣壓強的實驗,并解釋現(xiàn)象:
實驗1、拉開“皮碗”,用力擠出皮碗中的空氣,兩個皮碗還容易拉開嗎?
實驗2、“覆杯”實驗,在杯中裝滿水,蓋上硬紙片,倒置過來,水是否會流出來?
實驗3、馬德堡半球實驗---它第一次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得出結論:由以上的眾多實驗證明,我們生活在其中的大氣對我們確確實實有壓強。
那么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解釋原因: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地球周圍被厚厚的氣體包圍著。地球周圍被厚厚的氣體包圍著,這厚厚的氣體人們通常稱之為大氣層。大氣層的厚度大約有幾百千米,主要由氮氣、氧氣等多種氣體組成。其中,大部分氣體分布在距離地球表面幾十千米厚度的范圍內。
交流與討論:空氣有質量嗎?我們在上一章里已經(jīng)知道空氣的密度是1.29kg/m3 ,可見空氣是有質量的,空氣體積很大時,其質量也是相當大的。同學們試計算充滿我們這間教室的空氣的質量有多大。
計算: v=10m×6m×4m=240m3
∵ρ=m/v
∴m=ρv =1.29 kg /m3 × 240 m3 = 309.6 kg
得到原因:我們周圍的'大氣既有質量,同時又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且具有流動性。
2、大氣壓強的測量:
。1)托里拆利實驗
根據(jù)馬德堡半球實驗,不僅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還表明大氣壓強是很大的。那么大氣壓強有多大呢?
我們先看看,歷史上人們是怎樣測量大氣壓強的?1644年,伽利略的學生托里拆利及其同伴通過實驗第一次測出了大氣壓強的大小。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托里拆利是怎樣測出大氣壓強的?
、俳榻B托里拆利實驗裝置
、谘菔荆和欣锊鹄麑嶒灒ㄕn件演示)
、鄯治觯翰AЧ軆人y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銀面受到大氣壓強,正是大氣壓強支持著管內760mm高的水銀柱,就是大氣壓強跟760mm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相等。p=ρgh=13.6×103kg/m3×10N/kg×0.76m=1.013×105Pa
、芩伎迹
玻璃管的上方不是真空會怎樣?
玻璃管傾斜一定的角度管內外水銀柱的高度差如何變?
玻璃管的粗細會影響水銀柱的高度差嗎?
玻璃管的頂端破裂了水銀柱的高度差如何變?
水能代替水銀做實驗嗎?若能,水柱有多高?
、輵茫喝说念^頂面積約為0.02m2,請計算大氣壓對頭頂?shù)膲毫槎嗌伲?/p>
(2)測量大氣壓強的工具:
、偎y氣壓計: 優(yōu)點:精確 缺點:不方便攜帶
②金屬盒氣壓計:優(yōu)點:使用方便 缺點:不精確
3、大氣壓強的變化:
。1)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氣壓強不斷減小。
海拔3000M以內,每上升10M,大氣壓強減小100Pa。
。2)1個標準大氣壓= 760m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
4、大氣壓強與液體沸點的關系:
。1)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越高。
(2)應用:高壓鍋。
5、思考:
。1)、本節(jié)后,你對馬德堡半球實驗,有什么新的推論?
。2)、抽水機是靠大氣壓把水壓上去的,抽水機能否一次把水從地面抽到高樓大廈的樓頂?
。ㄋ模、歸納小結:
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所學的內容(結合板書用多媒體給出)
1、體驗了大氣壓強的存在
2、討論了大氣壓強的特點
3、探究了大氣壓強的測定
4、應用了大氣壓強的知識
。ㄎ澹、布置作業(yè):
1、復習課文,預習第四節(jié)——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2、課本第159頁,作業(yè)1、2、3。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體現(xiàn)所講知識的順序性、條理性,便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所知識。本人采用如下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空氣的力量
1、 大氣壓強:
、偕瞵F(xiàn)象:紙片托水、可樂罐變形、掛鉤吸墻上。
②驗證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③產生原因:氣體受重力,具有流動性。
、芙忉尙F(xiàn)象:鋼筆吸墨水、抽水機抽水。
2、 大氣壓強的測量:
、贉y定實驗:托里拆利實驗
實驗注意事項:
、诖髿鈮褐担1.013×105Pa
③測量工具:金屬盒氣壓計、水銀氣壓計。
3、 大氣壓強的變化:
、匐S著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氣壓強不斷減小。
②標準大氣壓:1.013×105Pa
或760m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
4、 大氣壓強與液體沸點的關系:
、俅髿鈮簭娫酱螅后w沸點越高。
、趹茫焊邏哄。
物理說課稿 4
1、說教材
“自由落體運動”是高中物理“物體運動”一章的內容,教材的目的顯然是把它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由于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節(jié)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于不同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一樣的以及不同物體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體系是:
(1) 通過毛線管(牛頓管)實驗,證明在無阻力情況下物體下落快慢相同,并觀察其軌跡是直線。
(2) 利用教材的閃光照片和數(shù)據(jù)表以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方法,確定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的。
(3) 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給出常用值。
(4) 歸納出其運動性質和運動規(guī)律,并能運用。
因此,教材的主體思想是,經(jīng)過實驗及分析,學習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目的。
2、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征,擬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驗觀察、定義并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和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閃光照片及數(shù)據(jù)表,確定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導出公式vt= gt和h=gt2/2。
(2)實驗目標:通過觀察空氣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和毛線管內“真空”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比較得出常見的輕、重物體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氣阻力所致。通過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閃光實驗,學會物理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的方法。
(3)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使之會驗證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分析、歸納出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培養(yǎng)分析、推理、綜合的能力。
。4) 德育和情感目標:通過教學,鞏固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說教學方法
。1) 實驗觀察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讓學生觀察金屬片、紙片、羽毛在空氣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線管內的“真空”中下落的現(xiàn)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2) 實驗研究 為使學生判斷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啟發(fā)學生利用閃光照片以及數(shù)據(jù)表的實驗數(shù)據(jù),證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并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推導出 vt= gt和h=gt2/2的公式。
(3) 講練結合式 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應用上,讓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隨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并引導分析錯誤原因,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鞏固強化有關知識。
4、說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F(xiàn)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本節(jié)的教學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自己得出結論,在其中滲透物理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受到學習方法的訓練。
5、說教學程序
(1) 復習提問:
、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什么?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樣表示的?
板書:a恒定;vt= v0+at和s= v0t+at2/2。 ② 怎樣驗證一個直線運動是一個勻變速直線運動? ③
板書:ΔS=aT2
(2) 新課導入:
提問:不同物體的下落運動,情況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快?)
物理說課稿 5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是學生接觸初中物理的第一節(jié),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學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能否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悟到物理學的美,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比較、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就成為這節(jié)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難點,落實新課標的精神,我在教學策略上努力實現(xiàn)三個轉變:
(1)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fā)展轉變;
(2)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
(3)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傊,通過本節(jié)課將努力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美的熏陶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
2.教學內容及教材特點:《聲現(xiàn)象》這一章主要是通過對生活、生產中豐富多彩的聲現(xiàn)象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聲音有哪些特性?人們是怎樣利用和控制聲音的?本章特別注意使學生了解聲音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等方面的應用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初步學會有目的的觀察;
(2)使學生能利用常見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會描述實驗現(xiàn)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據(jù)信息歸納科學規(guī)律;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用語言表達物理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感受自然界聲音的美好與有趣,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知識。
(2)通過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用不同的實驗方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通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互動,營造共同討論、共同參與、共同嘗試的民主融洽的教學氛圍;并通過學生的探索實驗,培養(yǎng)同學間相互合作、探討交流、共同探索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聲音產生的原理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因為只有了解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原理,才能從本質上理解對它的控制與應用,這是進一步學習本章其它內容的前提,這個前提的掌握與否是本章后續(xù)學習的關鍵,是實現(xiàn)本章教學目標的基礎。
【教學難點】
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是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因為僅僅依靠學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很難認識到這一點,只有借助于實驗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而學生剛剛接觸物理知識,認知能力相對薄弱,易于形成難點。
【教法與學法】
本節(jié)課教學屬于知識探究性教學。本節(jié)課擬采用誘思探究→實驗論證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導控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出探究的問題,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并通過親自動手及分組實驗來進行論證,通過小組交流進行歸納總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充分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以上這些,可以概括為: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目標→自主探索→實驗論證→表達交流→總結歸納。
物理說課稿 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
這節(jié)課要探究的內容比較豐富,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基礎上,給出了什么叫平拋運動,提出了探究的問題: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探究的過程既有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又有分析、推理的過程,還將實驗現(xiàn)象與分析、推理結合起來,探究出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運動規(guī)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
2.知道平拋運動形成的條件。
3.理解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其加速度為g。
4.會用平拋運動解答有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線規(guī)律來研究復雜的.曲線運動,滲透物理學“化曲為直”“化繁為簡”的方法及“等效代換”“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拋物體探究實驗中突出了“實驗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際情景培養(yǎng)學生關注物理、關注生活的意識,并且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意識;使學生愛物理、愛生活。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平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
難點:平拋運動規(guī)律的得出過程。
二、學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學生是上好課的關鍵,我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如下:
。1)高一學生已經(jīng)具備較好的物理實驗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歸納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
(2)學生剛學習過直線運動規(guī)律,對直線運動的分析方法記憶猶新;并在上一節(jié)中剛學過運動合成與分解的知識,對這一分析曲線運動的方法并不陌生,這為本節(jié)課在方法上鋪平了道路;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法:探究式教學法和情景創(chuàng)設教學法
學法:以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設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魚”,教是為了不教,根據(jù)本課題的特點和學生的基本情況我作如下的教學設計。
物理說課稿 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高xx,畢業(yè)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現(xiàn)在大堿廠鎮(zhèn)初級中學,任教八年級物理。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第4節(jié)光的折射。下面我將由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來說明我對這節(jié)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是光的反射的后續(xù)課程,既能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光學的有關知識,又是后面透鏡及其應用的基礎,在教材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低位。光的折射現(xiàn)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學生通過對光學現(xiàn)象的分析,可以豐富知識,開拓思維;培養(yǎng)密切聯(lián)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和能力。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規(guī)律及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xiàn)象。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xiàn)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guī)律,經(jīng)歷規(guī)律的產生過程。
通過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養(yǎng)成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學道理的習慣。
3.重點難點
我依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光的折射規(guī)律;光路可逆。
我依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節(jié)課的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運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xiàn)象。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發(fā)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但是他們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掌握欠缺,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還需要直接經(jīng)驗的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事物和現(xiàn)象引入知識,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三、教法與學法
根據(jù)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啟發(fā),分析討論,歸納結論。運用提問法、談話法、討論法、直觀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多重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引領學生的學習,展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得到自然合理的開發(fā),最終達到學生掌握光的折射知識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
為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新課引入:
演示:向透明水杯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xiàn)象。請學生說出觀察到的現(xiàn)象,思考這是為什么?
筷子似乎是折了,但從水中取出筷子,依然完好。由此引出新課,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很大的激發(fā)。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探究一:光的折射現(xiàn)象
利用光具盤展示,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玻璃中情形。學生可觀察到進入玻璃中的光線在界面處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從而引出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得出光的折射的概念。
為了便于交流要明確一下幾個概念:界面、入射光線、入射點、法線、入射角、折射光線、折射角。
教師邊畫圖,邊對應講解,最后要求學生動手畫在筆記本上,既加深了印象,又練習了學生的作圖能力。
然后請學生觀察光在玻璃中發(fā)生折射的軌跡,討論回答問題:
①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之間有什么位置關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如何?
、 隨著入射角的變化,折射角如何變化?
、 當入射光線垂直于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演示實驗,學生回答問題,師生合作總結出光的折射規(guī)律。
通過師生合作學習,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使學生產生學習成就感,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物理說課稿 8
一、說教材
1、本課的地位
超重與失重是人教版第一冊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第七節(jié)。它是學生在學習了牛頓三定律后引入的鞏固應用一節(jié),教材通過運動的升降機中的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化,討論了什么樣是超重現(xiàn)象,失重現(xiàn)象及完全失重現(xiàn)象,并指出了他們產生的條件。在現(xiàn)行教學大綱中屬1級要求。模型來源于生活經(jīng)驗,要求運用所學物理規(guī)律來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所以教材還安排了閱讀教材——失重和宇宙開發(fā),小實驗——觀察失生現(xiàn)象。本節(jié)內容是對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三定律,視重實重等知識的綜合運用。
2、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中根據(jù)課標的要求和本人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什么是超重與失重;知道超重與失重的條件
能力目標:通過對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的研究,提高學生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
通過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解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產生條件
教學難點:辯清實重與視重的區(qū)別
二、說教法
1、多媒體輔助法:通過視頻演示實驗,讓學生形成更直觀的印象:展示網(wǎng)絡信息,開闊學生視野;同時多媒體便于加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2、問題情境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學習的原動力,是思維的火花,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從而調動學生思維。
3、超重于失重現(xiàn)象有多種情況,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共同總結,在合作中學習。
4、推理分析法:物理教學的最大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推理分析能力尤為重要,它對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都有極大的提高如引導學生根據(jù)力和運動的關系,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三定律進行分析,從而歸納出超重與失重產和的條件,達到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4、實驗法: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最好辦法,因而開始引入實驗,不僅調動了學生參與積極性,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說學法
教學過程中把問題情境法、多媒休輔助法、分級教學法、實驗法結合起來,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四、說教學流程
。1)播放視頻:播放升降機中用彈簧稱測物體的重力隨升降機的上升不斷變化的視頻,問題:,為什么彈簧稱的讀數(shù)可以表示是重力的大?彈簧稱的讀數(shù)測量的是什么力的大小
實驗:在彈簧稱下掛一個重為G的重物,讓學生觀察彈簧稱的讀數(shù),再用一個力F的彈簧稱,拉力的大小等于G,觀察彈簧稱的讀數(shù)也是G
引導學生分析,彈簧稱稱量物體重量時,要求被測物處于平衡狀態(tài),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彈簧稱量物體的重力時實際測量的時懸掛物對物體的拉力,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物體對彈簧稱的拉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
。2)為什么升降機中彈簧稱測量重物的.重力時,會觀察到彈簧稱示數(shù)不斷變化呢?
分組討論
小組甲: 在加速上升的升降機中測量物體的重力彈簧稱的讀數(shù)還等于物體的重力在大小嗎?
小組乙:在減速上升的升降機中測量物體的重力彈簧稱的讀數(shù)還等于物體的重力大小嗎?
小組丙:在減速下降的升降機中測量物體的重力彈簧稱的讀數(shù)還等于物體的重力在大小嗎?
小組。涸诩铀傧陆档纳禉C中測量物體的重力彈簧稱的讀數(shù)還等于物體的重力大小嗎?
學生歸納出:
超重產生在加速上升的升降機中的物體,與升降機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所以它所受的合力不等于0,彈簧稱對物體拉力T與物體自身的重力的差等于物體所受的合力,即:
T—G=ma T=G+ma
此時彈簧稱的讀為拉力T的大小,大于物體所受的重力
此時彈簧稱的讀為拉力N的大小,大于物體所受的重力
在減速上升的升降機中的物體,升降機的加速度是向上的與升降機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所以它所受的合力不等于0,物體自身的重力G與彈簧稱對物體拉力T的差等于物體所受的合力,即:
G—T = ma T=G—ma
在減速下降的升降機中的物體,升降機的加速度是向上的與升降機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所以它所受的合力不等于0,用彈簧稱量時,彈簧稱對物體拉力T與物體自身的重力的差等于物體所受的合力,即:T—G=ma T=G+ma
此時彈簧稱的讀為拉力T的大小,大于物體所受的重力
在加速下降的升降機中的物體,與升降機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所以它所受的合力不等于0,物體自身的重力與彈簧稱對物體拉力T的差等于物體所受的合力,即:
G—T =ma T=G—ma
此時彈簧稱的讀為拉力T的大小,小于物體所受的重力
此時彈簧稱的讀為拉力N的大小,小于物體所受的重力
超重產生的條件:a 向上,F(xiàn)=m(g +a)加速上升或減速下降
失重產生的條件 : a 向下 F=m(g -a)加速下降或減速上升
2、引導學生思考:物體加速下降,a=g時,測量讀數(shù)將為0,這種現(xiàn)象叫做完全失重,實驗:比較觀察:裝滿水的底部帶有小孔的瓶子在重力的作用下,水從小孔中流出;裝滿水的底部帶有小孔的瓶子自由下落時,水不會從小孔中流出。讓學生想象處于完全失重時奇特物理情境。
播放視頻:神舟七號內部宇航員在完全失重時的生活錄象,讓學生增強對完全失重現(xiàn)象的感受。
思維拓展
1、無論在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下物體自身所受的重力是否發(fā)生變化?
不會
2、物體除了在豎直方向上加速上升或下降時有超重或失重現(xiàn)象外,中學物理范圍內還有哪些現(xiàn)象是屬于超重或失重現(xiàn)象。
物體在圓弧形軌道運動時,也會出現(xiàn)超重或失重現(xiàn)象,宇宙飛船在繞地也飛行時也會出現(xiàn)超重失重現(xiàn)象。
五、鞏固練習
1、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超重現(xiàn)象的有 ( )
A 、用彈簧稱稱量同一質量的物體在北極比赤道測量的重力大
B 、物體通過圓拱橋的頂端時
C 、物體加速上升
D 、物體加速前進
2、彈簧稱的稱鉤上掛一個4Kg的物體,在下列情況下彈簧稱的讀數(shù)是多少
通過該練習訓練,使學生能夠區(qū)分地球上不同區(qū)域由于重力加速度的變化引起的重力的變化與超重和失重的區(qū)別,物體在圓拱橋頂端的失重現(xiàn)象的分析和物體在水平方向的加速運動不產生失重和超重現(xiàn)象加深對超重與失重的理解,
物理說課稿 9
一、說教材
(過渡句: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內能》選自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第十三章第二節(jié),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為內能的概念、影響物體內能的因素和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之前學習的分子熱運動為本節(jié)課的開展做了一定的鋪墊,所以本節(jié)課是前面所學內容——分子熱運動的延伸,而且本章之后的內容都是圍繞內能展開的。故本節(jié)內容在這里起著十分重要的過渡作用。
二、說學情
(過渡句: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接下來談談我對學情的分析)
本節(jié)課所面對的是九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處于由感性向理性發(fā)展階段,感性認識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認識中還存在一定困難。為此,本課應注意適應學生好奇心、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以感性知識為依托,通過理性分析和判斷,獲取新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利用多媒體圖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增強直觀性和形象性,實現(xiàn)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從而達到多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并學好本節(jié)內容。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新課標要求教學目標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學會、會學、樂學三個維度,所以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知道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yǎng)觀察和分析能力,并通過實驗理解做功和內能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分析、類比的方法研究問題,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精神,激發(fā)主動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
對內能、熱量概念的'理解,對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的理解。
【難點】
內能概念的建立。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句: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并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演示實驗法、小組合作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句:要想合理的呈現(xiàn)以上教學思路,就要求教師要制定合理的教學過程。接下來我重點闡述我的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會先給大家播放蒸汽機車工作的視頻,并解釋工作原理。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水蒸氣可以帶動火車前進,為了解釋原因,進而引出課題《內能》。
【設計意圖:之所以采用這樣的方式導入課堂,不但創(chuàng)設了情景、讓學生產生疑問和猜想,觸發(fā)思維的興奮點,更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可以引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和動機,為學生打開探究之門,幫助學生很快進入學習高潮。】
其次是新課講授環(huán)節(jié)。
本環(huán)節(jié)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內能概念的建立。我會先提問學生什么是動能,什么是勢能,學生回顧之前的知識可以快速回答出,這也可以幫助建立內能的概念打好基礎。接著我會出示運動著的足球和彈簧被拉伸的圖片,并提示構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熱運動,提問學生組成物質的分子是否具有動能,分子之間是否具有勢能兩個問題。學生很容易理解分子具有動能,通過類比彈簧的例子在交流探討后也會得出分子之間具有勢能。從而引出“分子動能”、“分子勢能”以及內能的概念。接著,我會讓學生回顧機械能的概念,思考內能和機械能的區(qū)別、內能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有著怎樣的關系。學生結合教材及生活經(jīng)驗不難得出問題的答案。
【設計意圖:通過層層設問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推進過程能很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是大有益處的。這樣設計不僅能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也能通過學生的仔細觀察加深印象,有利于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之后是第二部分的內容:物體內能的改變。
我會先給學生列舉燒熱的工件在冷水中冷卻的例子,結合例子講解這個過程發(fā)生了熱傳遞。溫度改變使得物體的內能發(fā)生了改變。從而由學生總結出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在此問題上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這樣的提問即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思考、交流合作的科學素養(yǎng),更是為引出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做好鋪墊。明確了改變物體內能的第一種方式之后,我會給學生展示兩組圖片,分別是冬天搓手取暖和滑滑梯的圖片,讓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其余可以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我會給學生完成兩個演示實驗,第一個是壓縮空氣引火儀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第二個是空氣推動塞子的實驗,觀察瓶內變化。學生通過觀察以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能總結出是因為做功改變了物體的內能。這樣就可以得出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能夠幫助學生更直觀的感知實驗現(xiàn)象,并可以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同時,也做到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能體現(xiàn)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真正做到將課堂還給學生!
然后是拓展提升環(huán)節(jié):
在此環(huán)節(jié),我會讓學生結合本節(jié)課知識,用物體內能改變的方式說明“炙手可熱”和“鉆木取火”的含義。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的設置不僅可以讓學生將課堂知識得以鞏固,加深了對內能的理解,及時的鞏固與練習也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是小結作業(yè)環(huán)節(jié):
對于課堂小結,我打算讓學生自己來總結,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課堂內容及時加以回顧,同時也能使我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加以疏導。之后我會留下這樣一個作業(yè),課后查一查什么是溫室效應,并思考內能與人類生產生活的聯(lián)系。這不僅能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拓展能力,也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思考,真正體現(xiàn)了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七、說板書設計
(過渡句:最后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設計,知識點逐層排布,重難點明顯,容易讓學生抓住本節(jié)課的核心。)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在實際教學時,師生互動間會產生許多信息和創(chuàng)新的火花,教師要機智的將有價值的信息和問題作為焦點來組織教學,巧妙的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化,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使物理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最終實現(xiàn)生生奮發(fā)的目標。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
物理說課稿 10
問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物理組的2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壓強》,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總括語
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本節(jié)課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為什么這么教為主要思路,具體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等幾個方面來加以說明。首先對于教材的深入了解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壓強》選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jié),從內容上看,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壓強的概念以及壓強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為本章節(jié)后面的學習:液體的壓強,大氣壓強和液體壓強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教材分析
根據(jù)上述的教材分析及當前新課標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理解壓強的概念和壓強增大減小的主要方法及應用。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習物理的熱愛和探索新知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通過研究物理壓強,體驗“從生活走向物理”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科的熱愛。
教學目標
在教學目標確立下,根據(jù)授課內容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壓強的概念,以及增大增小的方法和應用。而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學情分析
合理的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對于八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所以我會設置一些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但初二學生剛接觸物理,比較難學,所以我會針對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激發(fā)他們啟發(fā)思維,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教學教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诖耍瑸榱送黄浦攸c、解決難點,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我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法和講授法等教學方法,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將采用自主學習法和合作探究法來進行學習。
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豐富的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樂趣,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導入
良好的導入是激發(fā)學習熱情,求知欲與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如下的導入方式:
同學們,上課好,同學們請坐。大家現(xiàn)在來看一下多媒體上的照片,第一個是在茫茫雪原中,為什么兩人的腳陷入雪地的深度不同呢?第二個是人躺在釘床上卻毫發(fā)無損,那么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嗎?嗯,我聽見同學們說因為壓力,也有說是因為體重等等,那么到底是因為什么呢?我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會了解原因的。通過這樣的導入,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把注意力更多地能放在學習當中。
新授
接下來在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huán)節(jié),在第一個教學活動中,我會拋出問題,讓同學們針對壓力的作用效果受哪些因素影響提出他們的猜想。而后開始我們的第一個實驗,首先讓同學們分別用筆尖和筆帽扎手,體驗有什么不同感覺。而后分別用不同大小的力讓筆尖接觸手指,體驗有什么不同,這樣的實驗設計能和生活相結合,同學們能更好地接受物理知識,并對此產生興趣。通過這兩個實驗以此來得出: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隨后我會和同學們一起討論結果。然后規(guī)范語言來總結結論,總結出壓強的概念壓強增大減小的主要方法及應用。最后我會再根據(jù)同學們學習的情況來舉例說明生活中有哪些增大壓強減少壓強的例子。增強同學們對今天學習的內容的了解以及對生活物理的涉及的興趣。
小結
我將用提問的方式帶領學生回顧本次課堂的核心內容。
1、為什么筆尖扎手要更痛,和不同力道痛感不一樣的原因。
2、總結壓強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以及壓強增大減小的主要方法及應用。
作業(yè)
在作業(yè)部分我會留一個很有意思的作業(yè),讓同學們總結生活中見到或接觸到的有關壓強的物品或現(xiàn)象,下節(jié)課我們來分享。
板書設計
為體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會這樣設計我的板書:最上面是標題,左面是影響壓強的因素,右面是壓強增大減小的主要方法及應用,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以上是我所有說課的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物理說課稿 11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級物理第十四章第一節(jié)《壓強》。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程序等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壓強是生活和生產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個概念。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習了彈力、重力、摩擦力等知識后另一種力的學習遷移,是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是整個單元的理論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在結構上從展示自然界有關壓強的現(xiàn)象,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對壓強知識的求知欲和激發(fā)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了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同時在理解壓強概念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了解生活生產實例,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結合本課的特點,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倮斫鈮簭姷母拍,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谀苡脡簭姽竭M行簡單的計算。
、哿私庠龃蠛蜏p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儆^察生活中各種有關壓強的現(xiàn)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谕ㄟ^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jīng)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俳(jīng)歷觀察、實驗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谕ㄟ^探究性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因為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統(tǒng)領全章的作用,所以確定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作為本課的重點;又因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夠,因此,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導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彼匀绾尾捎眠m當?shù)慕虒W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真聽講,且容易理解并掌握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本課選用講授、討論、觀察、探究和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教學中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求教法選用恰當,又要求學法運用正確,而且要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年齡特點,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較好完成教學任務,我引導學生運用“閱讀、觀察、討論、探究”等方法進行學習。通過閱讀,了解教材內容,產生疑問,認真聽講;通過觀察,認識實驗現(xiàn)象,加深理解;通過討論,開拓視野,鞏固知識,提高運用能力;通過探究,培養(yǎng)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四、說教學程序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才能實現(xiàn),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的:
1、引入新課:
以幻燈形式出示教材第76頁中兩幅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兩幅圖片,思考并討論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2、壓力的教學:
教材沒有給壓力一個明確的定義,但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我認為還是很有必要讓學生明確什么是壓力。因此為了使學生了解壓力的概念,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把書放在氣球上。接著提出問題:“氣球形狀改變受什么力的作用?這個力的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從而總結出壓力的概念。
3、壓強的教學:
這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我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了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為了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設計并演示二個小實驗:
實驗一:書壓氣球,然后逐漸多加幾本書。
實驗二:用粉筆、牙簽分別壓氣球。
然后提出問題:“壓力作用的效果一樣嗎?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通過這二個實驗,讓學生有所依據(jù)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2)學生探究:
讓學生明確在多個因素影響物理量變化時,應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啟發(fā)學生如何控制物理量進行實驗探究。
本節(jié)的探究學習活動,實驗操作方便,規(guī)律性強,結論容易獲得。我采用分組探究實驗活動,給每小組準備如下的器材:海棉、壓力小桌、砝碼、鉛筆等來完成教材第77頁實驗,比較在壓力不同時的.壓痕深度有什么不同。在完成實驗以后,我讓學生用手壓鉛筆兩端感受壓力的效果不同,然后由老師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這樣分層次的教學,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設計、操作,自覺自主地去挖掘新知識,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壓強計算公式:
壓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來表示呢?這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一個新物理量——壓強。啟發(fā)學生回憶速度概念的學習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壓強的概念。通過層層深入地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分析、歸納中充分體現(xiàn)主動性,從而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接著,繼續(xù)引導學生運用數(shù)學推理方法得出壓強的計算公式及公式變形。結合壓強計算公式學習壓強的單位并說明其物理意義。列舉實例對壓強單位的大小形成具體概念。然后,通過講解例題加強對壓強公式的應用和加深對壓強意義的理解。
4、壓強知識的應用
讓學生閱讀教材第78頁中的 “想想議議”組織學生討論:“根據(jù)計算公式可知決定壓強大小的條件是什么?”然后總結出: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
最后,通過列舉生活生產中的實例使學生知道壓強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引導學生正確利用壓強公式學會分析和利用控制變量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及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5、小結:強調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內容。
6、課堂練習:讓學生完成教材第79頁第4題,加強對壓強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7、作業(yè):復習課文,做第79頁第1、2題。
附板書設計:
壓強
一、 壓力概念: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二、 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壓力大小
2、受力面積。
三、壓強:
1、壓強概念: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2、 壓強公式:P=F/S F=PS S=F/P
3、 壓強單位:N/ m2,專用名稱帕斯卡,簡稱帕,符號為pa。
四、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1、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
2、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
物理說課稿 12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歐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六章"歐姆定律"的第四節(jié)內容。
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可以對電流、電壓、電阻與電壓和電壓的關系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之一是適合于學生探究學習,同時也適合讓學生閱讀自學。
2、說教材目標
根據(jù)《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認識能力,確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姆定律的認識,體會物理規(guī)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增強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3、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阻和電壓的關系,體驗控制變量法在實驗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重點: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jù)一年多來的實施新課程的經(jīng)驗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幾方面:一是大膽設計了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xiàn)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提高法、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引導——啟發(fā)的教學狀態(tài)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素質。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刺激和反應關系,而是個人借助某種"認知橋梁"或者"同化和異化"不斷組織和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重視學情,突出自主學習。本屆初二學生一年半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會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huán)節(jié),也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培養(yǎng)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jié)課通過閱讀三道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量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則調節(jié)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guī)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線和零線,并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小?它與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 通過演示,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本節(jié)課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xiàn)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發(fā)現(xiàn)
提出問題:
師: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計算通過它的電流呢?
2、猜想或假設
允許同桌進行討論。請學生發(fā)言,老師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對學生的回答加以篩選,如:
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乘等于第三個?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除等于第三個。
3、設計實驗
學生實驗桌上擺著的器材:定值電阻若干個、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開頭、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jù)以下電路圖進行實驗:在電路中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電流I,研究電流I與電阻R和電壓U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4、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并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電阻R/Ω 電壓U/V 電流I/A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5、分析和論證
結論:電流I、電阻R、電壓U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6、評估與交流
遷移拓展
例題分析:我們已經(jīng),試電筆內必須有一支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通過人體的電流。現(xiàn)有一支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shù)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流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教師啟發(fā)指導:
要求學生讀題;
讓學根據(jù)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及數(shù)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找學生回答根據(jù)的公式。
布置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1、4
物理說課稿 13
說教材:
《牛頓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與運動”第3節(jié)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礎,所以本章內容教學的好壞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成敗,因此本章的教學尤其重要。本節(jié)的主要教學內容有:
1、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2、牛頓第三定律。
3、相互作用力與平衡力的區(qū)別。
本節(jié)講述研究物體間相互作用的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結合教材的內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頓第三定律,能用該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3、能區(qū)分一對平衡力與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
過程與方法:
學習研究物理現(xiàn)象,總結規(guī)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并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本節(jié)的重點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教學的難點是: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對平衡力與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區(qū)別。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學生對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指導學生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實驗現(xiàn)象,總結出牛頓第三定律。教師通過實例來引導學生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并利用實物或作圖法進行分析,進一步的區(qū)別一對平衡力與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綜合運用直觀講授法、實驗探究法、歸納總結并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合理提問、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xiàn)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在學習了牛頓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礎上,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來引導學生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實驗探究,分析、總結實驗結論?偨Y出牛頓第三定律。并通過實例講解,使學生理解牛頓第三定律。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教師舉生活中的實例,學生覺得很簡單,這時教師把例子轉化為物理模型,進行受力分析。定性的說明力是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堂。
2、新課教學
教師復習:力的概念,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并舉例說明。那么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那么桌面會對手有力的作用嗎?引導學生作圖分析,教師引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提出問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有著怎樣的關系?提供實驗儀器:兩個彈簧測力計。學生進行分組設計實驗,討論、歸納總結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在學生對牛頓第三定律的形成過程有了體驗后,教師給出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用一些概念辨析的題目來幫助學生理解牛頓第三定律。從中,學生有疑難點是: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這是教師通過舉例,作圖分析,詳細講解來區(qū)別,并列表對比分析。
相同點及不同點
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線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一定是同性質的力同時產生、消滅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一對平衡力同一物體力的性質不一定相同不一定同時產生、消滅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抵消
教師總結本節(jié)的內容,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最后布置作業(yè)。
結束語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同時還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物理說課稿 1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壓強是自然科學的重要概念,在科學技術和生產中都經(jīng)常用到。這一節(jié)內容著重學習的是固體的壓強。本節(jié)共有三個段標,分別是"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壓強""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作為一個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獲取相關的知識。在探究活動中允許學生另選器材,給學生的探究活動留有較大的空間,以期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時為壓強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鋪墊。"什么叫壓強"是本節(jié)的主要知識點,教材根據(jù)九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計算能力,編寫了應用壓強的變形公式進行計算的例題,這樣簡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則是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壓強的概念,了解壓強的應用,教材以"活動"的形式呈現(xiàn),引導學生根據(jù)壓強公式討論實例、進行歸納,得出結論,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最后,用"sts"欄目呈現(xiàn)《貨車超載,國道不堪重負》一文和圖片,旨在教育學生關注社會,同時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社會之間存在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這一節(jié)內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學中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學習科學方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本身特點,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耪J知目標:理解壓力的概念,了解靜置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與物重的關系,掌握壓強的概念,了解壓強的單位。
、萍寄苣繕耍和ㄟ^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⑶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勇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
3、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是固體壓強概念的建立、應用壓強公式或變形公式進行計算。
難點:壓力和重力的區(qū)別聯(lián)系以及壓強概念的形成。
二、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jù)本節(jié)課教材特點以及初三學生年齡特點,采取啟發(fā)式教學法、探究實驗、問題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在具體教學過程,學生不但要注重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獲得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應盡量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參與討論,充分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并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學情分析: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并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jié)內容學習的認知基礎。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于本節(jié)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這也是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四、說課堂教學設計
、逡胄抡n
演示實驗:將小鉤碼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凹凸情況,并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xiàn)象?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壓力和壓強)
通過演示實驗引入課題,形象直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能激發(fā)他們的科學思維能力。
、嬷v授新課
1、通過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壓力的概念。
問題:
(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壓力是否一定由物體的重力產生?壓力的方向是否與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教師提供一枚圖釘,請學生設計一個小實驗解決以上第二個問題。
學生操作后得出結論:壓力不一定由重力產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舉出其他例子。通過學生的舉例,能大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
對壓力和重力教師再從三要素進行比較分析,明確壓力與重力是不同的兩種力,并強調只有在水平面時,壓力大小與重力相等。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b、提出假設:學生進行大膽猜測
c、設計實驗:教師根據(jù)教材圖10-3提供的實驗器材,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猜想自選器材,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該實驗提供的儀器較多,因此設計實驗方案比較復雜,設計方案時要圍繞怎樣改變壓力、怎樣改變受力面積、如何觀察和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形變)等來設計。
d、驗證假設: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并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在這個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操作、設計,自覺主動地去挖掘知識,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在方框內寫出實驗操作步驟和觀察到的現(xiàn)象等內容。例如:選用小方桌模型、細沙、磚塊進行實驗時,實驗過程應寫出如下內容:
。╝)將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觀察桌腳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測量;
。╞)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磚塊,觀察桌腳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測量;
。╟)將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觀察桌腳陷人的深度并測量;
。╠)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與
。╞)中同樣的磚塊,觀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測量。
e、得出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相同受力面積下,壓力越大效果越明顯;相同壓力下,受力面積越小,效果越明顯)
3、什么叫壓強
在以上結論基礎上教師設疑:那么如何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導啟發(fā)學生回憶密度、速度概念的學習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積上所受壓力來比較,一般是取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結論: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通過層層深入地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分析、歸納中充分體現(xiàn)了主動性,從而更好地突破重難點。
繼續(xù)引導學生運用數(shù)學推理方法得出壓強的計算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根據(jù)計算公式可知決定壓強大小的條件?
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
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強越大。
結合壓強計算公式,仍采用數(shù)學推理,得出壓強的單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并說明1牛/米2的意義。讓學生討論教材中的圖10-4一些物體的壓強,知道帕是一個很小的單位。
4、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
這個活動安排在壓強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導學生根據(jù)壓強公式進行分析歸納。
增大壓強的方法有⑴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⑵當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
積;⑶在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減小壓強的方法有⑴當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⑵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⑶在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在上述基礎上再組織學生討論教材圖10-5,明辨哪些屬于增大壓強,哪些屬于減小壓強,進而由學生舉出增大或減小壓強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圖10-6中的三幅圖都是與受力面積有關的事例,如果先討論這三幅圖,容易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勢。會認為只有改變受力面積才能增大或減小壓強。
、缧〗Y:
根據(jù)板書小結,并強調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探究實驗應注重探究過程,而不能注重結果,并明確探究的五個步驟。同時對課堂中學生想法與實驗設計加以肯定和表揚。
㈣布置作業(yè)
請學生回去設計與課本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不同的方案,并與同學交流。這樣的作業(yè)設計可讓學生在課后能將所學知識加以消化,同時又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㈤板書設計
本節(jié)板書我采用提綱挈領式的板書,板書簡單明了,重點突出明確。
物理說課稿 1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力的合成》,我說課的內容包括五個部分。
一、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力的合成,是在學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質和常見幾種力的基礎上,通過等效替代思想,研究多個力的合成方法,是對前幾節(jié)內容的深化。
本節(jié)重點介紹力的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但實際這是所有矢量運算的共同工具,為學習其他矢量的運算奠定了基礎。
更重要的是,力的合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對今后牛頓運動定律、平衡問題、動量與能量問題的理解和應用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因此,這節(jié)課承前啟后,在整個高中物理學習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定位
為了讓學生充分進行實驗探究,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本節(jié)內容分兩課時來完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為本節(jié)內容的第一課時。根據(jù)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本質上是從等效的角度進行力的替代。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學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通過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培養(yǎng)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實驗態(tài)度、
根據(jù)以上分析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如下:
一、重點
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及它們的關系、
實驗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則、
二、難點
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和運用。
三、重、難點突破方法——教法簡介
本堂課的重、難點為實驗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為了實現(xiàn)重難點的突破,讓學生真正理解平行四邊形定則,就要讓學生親自體驗規(guī)律獲得的過程。
因此,本堂課在學法上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實驗歸納法——通過重現(xiàn)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親自去體驗、探究、歸納總結。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
實驗歸納法的步驟如下。這樣設計讓學生不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本堂課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重要手段。
本堂課在教法上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啟發(fā)學生,激發(fā)學生思維。體現(xiàn)教師主導作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采用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法,教學過程共有六個步驟。
教學過程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安排兩個同學共提一桶水,再請全班力氣的同學來提這一桶水,游戲雖簡單,但能迅速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然后用圖片引導學生通過作用效果相同得出合力與分力的概念。由此引出——
第二環(huán)節(jié)、新課教學:
展示合力與分力以及力的合成的概念,強調等效替代法。舉例說明等效替代法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方法。
那么如何來求合力呢?先簡單回顧初中所學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方法:直接加減即可。再通過設置三個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猜想合力與分力究竟是什么關系呢?學生猜想五花八門,產生思維沖突,怎么辦呢?學生自然會想到通過實驗來尋求問題答案。由此引出——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
首先,教師展示實驗儀器,讓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實驗,如何進行實驗呢?學生面對器材可能會覺得無從下手。再次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維,讓學生面對儀器分組討論以下四個問題。
問題1要用動畫輔助說明。在問題2中,教師要強調結點的問題,用動畫說明。問題3中,直觀簡潔的描述力必須用力的圖示,用圖片說明。問題4讓學生注意測力計的使用,減小實驗誤差。通過對這四個問題的討論,再結合多媒體動畫的展示,使學生對探究的步驟清晰明了。
然后,學生分組實驗,合作探究,記錄合力與兩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圖示。實驗完成后請學生展示實驗結果,應該立即可得出結論一:比較分力與合力的大小,可得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不能簡單地利用代數(shù)方法相加減、
那合力與分力到底滿足什么關系呢?
此時要引導學生思考:既然從數(shù)字上找不到關系,哪可不可以從幾何上找找關系呢?學生會立即猜想出O、A、C、B像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OB可能是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哪么猜想是否正確呢?親自實踐才有發(fā)言權,學生動手作圖:以OA、OC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OACB,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與OB是否重合。
學生作圖后發(fā)現(xiàn)對角線與合力很接近。教師說明實驗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科學家經(jīng)過很多次的、精細的實驗,最后確認對角線的長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說明對角線就表示F1和F2的合力、由此得到結論二:力的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
進入第四環(huán)節(jié):歸納總結
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平行四邊形定則
強調兩點:
。1)有向線段
。2)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同時,通過動畫演示加深理解。然后說明平行四邊形定則適用于一切矢量的合成。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檢測
設置例題,學生分組研究,學生展示答案。教師要引導學生規(guī)范作圖,得出合力,特別強調合力的大小是用作圖法得到的。通過此訓練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讓學生覺得學有所得。
第六環(huán)節(jié)、師生小結,作業(yè)布置
學生自己小結本堂課所學內容,教師補充完整。
然后布置課后思考題和作業(yè),鞏固本節(jié)內容,為第二課時學習作準備。
五、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學問題——教學評價
1、本節(jié)課以學生為本,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和實驗歸納法,學生通過積極的思維,完成了對規(guī)律的自主探究,教學設計符合新課程理念。
2、由于本堂課容量較大,實驗探究時間不長,可能有部分基礎薄弱學生不能得到實驗結果,無法完成教學目標。
3、因采用課件教學,事先制作的課件無法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進行預設,可能會抑制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
【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說課稿11-26
物理說課稿范文06-27
物理說課稿模板03-29
初中物理說課稿11-22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物理說課稿范文03-28
物理說課稿模板05-04
初中物理的說課稿01-17
高三物理說課稿12-17
高中物理說課稿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