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化學說課稿

時間:2021-07-09 10:40:3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化學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電解原理》,下面我就從說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選自魯科版《化學反應原理》第一章第二節(jié)——《電能轉化為化學能--電解》的第一課時的內容---電解原理。電解原理屬于電化學知識,是中學化學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理論知識,又與元素化合物知識密切相關。學生已經學習了電解質的電離、原電池,知道化學能是如何轉變?yōu)殡娔艿,因此電解原理是以上知識的延續(xù),更是研究其應用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的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三個維度:

  1.知識技能:①通過實驗探究,掌握電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條件。

  ②能夠正確判斷電解池的陰、陽極

 、勰軌蛘_判斷電解產物,并能正確書寫電極反應、電解方程式

  2.過程方法:通過對電解原理的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探究等能力,鞏固實驗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分組實驗和討論,體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1)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可知: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電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條件,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則是本節(jié)的難點即①電極反應的書寫②電解產物的判斷③電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及突破本節(jié)的重難點,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本節(jié)的教學通過實驗探究、動畫模擬、以舊帶新、合理演繹等方式突破難點。

  【學法】利用問題和實驗的層層推進,引導學生通過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序進行學習

  三.【課堂教學過程】

  設計理念 根據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我設計了引出問題——實驗探究——討論分析——總結歸納——實踐應用的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興趣

  模擬生活中推銷員推銷凈水器的所做的兩個對比實驗:(1)在一小燒杯中放入自來水,插入兩電極通電,一會兒水變黃,說明現(xiàn)在的自來水污染嚴重。

  (2)在一小燒杯中放入凈化過的水,插入兩電極通電,一會兒水依然澄清。以此證明,他們推銷的凈水器是多么的重要。事實真的如此嗎?以此引出電解的話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化學與生活的關系。

  引出電解話題,指出推銷員利用電解原理進行推銷,以社會熱點話題導入新課。

  (三)問題探究,理解重點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交流、研討”活動,讓學生分析電解NaCl的裝置示意圖,補充第一個問題:這個裝置由哪幾部分構成?學生充分展開討論,并對他們的觀點進行歸納。

  通過第一個問題讓學生總結構成電解池裝置的條件,即電源、電極、電解質溶液、閉合回路。

  再以學生以知離子在電場中會定向移動為起點,設計問題串,分析熔融NaCl中Na+和Cl-會移向哪極?再指出他們在電極上發(fā)生什么反應,總反應是什么。利用多媒體進行微觀演示,學生通過直觀展示電解過程中的變化,離子移動方向、電子方向等進行討論,歸納總結出電解、電解池的概念,指導學生學生利用學過的氧化還原知識書寫電極反應式,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出半反應、電極反應的概念,提出陰陽極的概念。

  本部分以問題引導,多媒體動畫演示,學生小組討論等多種手段的有機結合,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有利于學生對電解原理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

  (四)鞏固延伸,突破難點

  多媒體展示問題組2:

  1、電解質電離的條件是什么?

  2、電解質溶液中,除了溶質電離出的離子,還有其它離子嗎?

  追問:當電極周圍存在多種離子時,是一起反應,還是有先后順序?

  以問題串自然過渡到實驗探究(二)電解CuCl2,

  通過教師演示實驗,規(guī)范學生了實驗操作,也為學生建立一個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并觀察、記錄現(xiàn)象。在觀察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石墨電極一端有氣泡產生,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淀粉碘化鉀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幫助學生分析出正確的實驗結果。并寫出該電極反應式,在石墨的另一端有紅色固體物質析出,教師須強調生成的銅覆蓋到電極的表面,而不是進入到溶液中,并分析其原因,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電解的實質。

  通過觀察現(xiàn)象,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解反應式。引導學生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

  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團結合作精神。

  (五)歸納總結,完成學案中的課堂達標練習。

  由學生自主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總結以及形成規(guī)律性認識的能力

  【教學反思】:

  我認為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應注意兩個問題:

  1、 教師“講”占用的時間要適中

  教師“講”占用的時間多,學生的交流討論就不可能充分,表達不出自己的探究結果,不能激勵起學生的探究熱情;同樣教師的引導啟發(fā)時間也不能太少,否則學生就不知道該趕什么,探究過程就會變得松散,缺乏重點。

  2、 教師的“幫助”要適度

  探究中點撥要適中,既不能處處都幫助,限制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又不能放任自流,致使課堂處于失控的狀態(tài),要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樂趣。當然,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總結,才能把握好這個度。

化學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課題是《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八年級第一單元課題二。

  本節(jié)說課共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化學 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會做實驗,是學生獲得化學知識,應用化學原理的必不可少的途徑,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本節(jié)內容主要是實現(xiàn)《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它是學習化學的初始階段,也是學好化學的基本功訓練階段。在學生剛剛學習了化學的發(fā)展史,了解了化學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后,安排本節(jié)課,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親自探究,通過自己的探究實踐體會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會成功的喜悅,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今后的化學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整個化學的學習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學情分析

  學生存在著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是學習的基礎,但存在著局限性。本節(jié)課的兩個探究實驗都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煉出來的,會給學生以新的感受和啟迪。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尋求新知的,再加上八年級學生樂于探索,大膽實踐的優(yōu)點,為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和情感基礎。

  第三部分: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特點,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1、能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成功的關鍵;

  2、能遵守實驗規(guī)則,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3、能進行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

  過程與方法目標:親身操作、體會操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第四部分: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jié):

  教學重點: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等基本操作的訓練,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難點:操作的規(guī)范性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五部分:教學模式

  本節(jié)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問題情境—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解釋與結論

  之所以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是因為它可以使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實驗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并完成課程目標。

  第六部分:教學手段

  本節(jié)運用投影儀和下列實驗儀器及用品:蠟燭、火柴、燒杯、澄清石灰水

  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直觀、形象、簡單、易于操作,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理解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

  第七部分:教學流程

  分六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1:前測補救

 、偈裁词腔瘜W?

 、谑裁词腔瘜W變化?

  這兩個問題設計的理由是:它可以檢查學生對前面知識的掌握情況,為本節(jié)課內容的學習掃清障礙;同時,通過學生的分析回答,教師指出: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一個你非常熟悉的化學變化,它是什么呢?大家聽我講一個故事:從前某國有一位使者出使到另一國,面見國王,國王有意刁難使者,于是出了這樣一題:“我給你一塊硬幣,去給我買東西,并使買回的東西必須能充滿整個皇宮!蓖瑢W們,請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想一想買什么東西才能滿足國王的要求,好使這位使者免遭殺身之禍呢?學生討論,但提出的方案都一一被否決,最后教師點題:這位聰明的使者想了一下后,馬上到集市買回了一根蠟燭和一盒火柴,并在皇宮點燃了蠟燭。小小的燭光充滿了整個皇宮,解決了皇帝的刁鉆難題。親愛的同學們,燭光給皇宮帶來了光明也給使者帶來了生的希望。今天我們就來探索“光明”——探索蠟燭燃燒。

  這樣,通過一個故事引入了新課,并使學生興趣高漲,有利于課程內容的學習。

  環(huán)節(jié)2、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猜想

  同學們的桌上有你熟悉的蠟燭,你注意觀察過它嗎?

  教師出示投影內容:探究一:蠟燭的外觀,包括顏色、狀態(tài)、形狀、硬度、氣味、溶解性、密度等;

  探究二:蠟燭的燃燒過程中,火焰各層的顏色是否相同,各層溫度高低如何進行實驗驗證?

  探究三:蠟燭燃燒的生成物是什么?如何驗證?

  探究四:蠟燭熄滅前和熄滅后形成煙的顏色如何?熄滅后的煙能否被點燃呢?

  利用投影,出示問題,并持續(xù)實驗過程始終,保證實驗圓滿完成。

  問題提出后,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大膽猜測。這個問題情境的設置,因為它的熟悉,能夠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奮點,并使學生感覺到化學的生活化。

  環(huán)節(jié)3、驗證猜測,學生實驗

  第一步:知識準備,教師提出本節(jié)課用到的知識。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第二步:閱讀教材,明確實驗過程。

  在課前,學生有過預習,但鑒于學生的年齡特點,缺乏系統(tǒng)性,再讓學生閱讀教材,明確過程,使學生實驗時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避免盲目。

  第三步:設計實驗報告。

  由于學生第一次設計實驗報告,教師指出設計重點。并提示可參照教材提示,也可增加或更改某些實驗觀察的內容。

  第四步:設計方案,學生實驗。

  教師明確要求:提示學生觀察時注意運用除味覺外的所有器官,盡可能從多角度對實驗進行觀察,注意觀察的順序和角度,做好記錄。然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始實驗,重點完成探究二和三的實驗方案的確定。教師巡視,并參與到學生中,和學生一起活動,使學生感覺到老師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從而體現(xiàn)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理念。

  環(huán)節(jié)4、交流與合作

  組織學生將自己填寫的表格與同學進行交流,比較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多,誰的描述更細致、更準確?并與同學交流進行觀察和描述的體驗。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xiàn)并促進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合作。

  環(huán)節(jié)5、匯報實驗結果,得出結論,驗證猜測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描述,鼓勵學生補充不足。

  通過實驗與分析,師生共同得出結論。解決投影中提出的問題?隙▋(yōu)秀的設計方案。并通過探究三得出蠟燭的燃燒過程屬于化學變化,同時伴隨著物理變化,以鞏固上節(jié)課對物質變化的學習,體現(xiàn)知識的聯(lián)系。

  環(huán)節(jié)6、知識回顧,總結提高

  教師鼓勵學生獨立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進行回顧,總結自己的收獲,然后全班交流。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鼓勵優(yōu)點,指出不足。

  通過觀察和學生總結,使學生感悟到學習化學時需要掌握以下要點:

 、 ①關注物質的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氣味、硬度、熔點、沸點、密度以及如石蠟能否燃燒,其燃燒產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

 、陉P注物質的變化及變化時伴隨的一些現(xiàn)象,如放熱、發(fā)光、變色、生成氣體、產生沉淀等。

  ③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現(xiàn)象,對物質在變化前、變化中及變化后的現(xiàn)象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描述,并進行比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結論。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避免有些學生只是出于好奇心,課堂看熱鬧,無收獲的現(xiàn)象,使學生真正體會探究這一重要的學習手段。

  第八部分:板書設計

  我采用的是要點式板書,它簡明扼要,突出體現(xiàn)本節(jié)的知識與技能目標。

化學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

  2.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絲等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

  3.了解氧氣與人類關系密切;

  過程與方法:

  1.觀察與描述物質與氧氣反應的現(xiàn)象,學會從中歸納出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氧氣在自然界中的循環(huán)及重要意義,增強環(huán)保意識

  2.養(yǎng)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嚴謹?shù)墓ぷ髯黠L

  二、教學重點:氧氣的性質與用途

  三、教學難點:掌握各種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

  四、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氧氣的性質

  1.物理性質:

 。1)色、味、態(tài):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降溫后,氧氣可以變?yōu)榈{色的液體,甚至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2)密度: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9g/L,略大于空氣;

 。3)溶解性:氧氣不易溶于水

  問題:有什么事實可以證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氣?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生存的。

  2.化學性質:

  實驗探究: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黑色固體)

  實驗現(xiàn)象: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放熱,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文字表達式:

  碳(c)+氧氣(o2)點燃——→二氧化碳(co2)

  在空氣中的燃燒情況:木炭紅熱,無煙、無焰,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銀白色固體)——介紹鋁箔在氧氣中可以燃燒

  實驗現(xiàn)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鐵絲熔成小球,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文字表達式:

  鐵(fe)+氧氣(o2)點燃——→四氧化三鐵(fe3o4)

  注意事項:集氣瓶底部鋪少量的細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

  在空氣中加熱情況:持續(xù)加熱發(fā)紅,離火后變冷。

 。3)紅磷在氧氣中的燃燒(暗紅色固體)

  實驗現(xiàn)象: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的白煙

  文字表達式:

  磷(P)+氧氣(o2)點燃——→五氧化二磷(P2o5)

  空氣中燃燒情況:黃白色火焰,放熱,有大量白煙

 。4)鎂帶在氧氣中燃燒(銀白色固體)

  實驗現(xiàn)象:劇烈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熱,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

  文字表達式:鎂(mg)+氧氣(o2)點燃——→氧化鎂(mgo)

  3、氧化反應和緩慢氧化

  (1)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發(fā)生的反應

 。2)緩慢氧化某些物質在一些條件下,與氧氣發(fā)生緩慢的氧化反應,成為緩慢氧化。如:動植物新陳代謝,金屬的銹蝕,食物的腐爛等等

  4、化合反應

  二、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醫(yī)療上急救病人,登山、潛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燒:煉鋼、氣焊與氣接、液氧炸彈、火箭助燃劑

  介紹:

  (1)一般情況下,我們呼吸使用空氣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純氧氣對人體有害,吸入純氧氣會損害肺的上皮層。吸入100%的氧氣,只需幾天就會發(fā)生肺氧氣中毒。一般醫(yī)院中的氧氣只是大于40%;

 。2)用氦氣代替氮氣與氧氣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氣”。人造空氣用于代替空氣供深海潛水員呼吸。因為用空氣供潛水員呼吸時,在壓強較大的深海里,會有較多的氮氣溶解在潛水員的血液里,當潛水員從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氣將成為氣泡釋放出來,大量氣泡會阻塞微血管,引起病變。

  反思:本課題是全書的重點,學生理解容易但不能靈活運用,我認為應在課后通過反復練習進行鞏固!

  【練習】

  1、判斷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贌襞莅l(fā)光②石蠟熔化③石蠟燃燒④光合作用⑤動植物的呼吸

  2、歸納氧氣的物理性質:

 、傺鯕庠诔叵聻開______色,_______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為_________色。

  ②氧氣的密度比空氣_____。

 、垩鯕鈅_________溶于水(填“易”或“不易”)。

  3、下列四個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A、水→氫氣+氧氣B、氫氣+氧氣→水

  c、酒精+氧氣→水+二氧化碳D、木炭+氧氣→二氧化碳

化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金屬的化學性質是新課標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jié)內容。全章以及在整個中學化學課程中的地位:本章開始學生初步、系統(tǒng)地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在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之后。在本節(jié)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去探索(金屬)物質化學性質;從基本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茹下教學目標:

  A、認知目標: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和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并且能用金屬活動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B、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體協(xié)作的能力。

  c、情感和價值態(tài)度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重點和難點:

  A、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是本課題的重點。

  B、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置換反應作出判斷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

  A、本章主張自主學習為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B、本課題是比較系統(tǒng)地認識一類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開始,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本節(jié)課學法指導的關鍵,對金屬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思維,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會如何對比觀察、描述實驗現(xiàn)象,并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五、教學手段及評價方式:實物呈現(xiàn),實驗探究,多媒體輔助教學;側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思路的綜合評價。

  六、教學過程:

 。ㄒ唬┮胝n堂:

  以生活中的事例“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的外觀很相似,常被不法商販用來冒充黃金牟取暴利,我們可用什么辦法來鑒別它們呢?”引入,同學們能夠想到的多數(shù)是利用其物理性質,告訴同學們除物理性質以外還可以利用它們的化學性質,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銹,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

  (二)復習舊知:

  初中已經接觸到一些金屬,這里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的通性;復習和金屬相關的化學性質,并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fā)生置換反應等。最后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系。

  (三)提出問題:

  在學習金屬跟氧氣的反應時,采取“回顧—引導—自學—討論—得出結論”的教學模式。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四)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探究鈉的相關性質。

  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考,去認識鈉的化學性質活潑,并根據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xiàn)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于氧化鈉的新的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ㄎ澹┍容^著做實驗,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

  從鈉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層次,讓兩位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xiàn)象,讓學生自發(fā)思考為什么現(xiàn)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fā)生,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為課外的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偨Y課堂:

  總結性的讓同學們先講講這節(jié)課我們所學的知識點,讓后教師歸納一下。在以布置一些針對性的作業(yè)結束課堂。

化學說課稿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

  (2)學習運用尋找規(guī)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保持對化學的濃厚興趣。

  (2)不向困難低頭,相信隨著知識的積累,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3)逐步積累化學用浯,真正進入一個化學世界。

  二、教學重點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三、教學難點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guī)律和相關信息。

  四、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水在通電的情況下生成氫氣和氧氣。這個實驗結論說明了什么?

  [回答]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追問]你還知道哪些物質含有氧元素,并把它們表示出來。

  [小結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很多,可見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課題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元素的知識。

  [板書]課題2:元素

  [設問]學習了原子的結構后,我們該如何給元素下一個定義才比較確切呢?

  [講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板書]一、元素

  1.定義: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提問]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前面我們有等量關系:核電荷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那我們可不可以說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呢?

  [補充說明]盡管核外電子數(shù)從數(shù)量上等于核電荷數(shù)和核內質子數(shù),但由于核外電子數(shù)在

  形成物質時會發(fā)生變化,原子會得到電子或失去電子(下一節(jié)大家就會學到),所以定義元素時不能用核外電子數(shù),只能用核電荷數(shù)或核內質子數(shù)。

  [提問]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憶]課本P69小注指出:作為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補充]除這種碳原子外,還有質子數(shù)為6而中子數(shù)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指的是核電荷數(shù)相同而核內中子數(shù)并不一定相同的一類原子。

  [過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們再來看元素有哪些特點。

  [板書]2.特點

  [講解]由定義可知,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具體說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因為它是一個總稱,所以它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

  [板書]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

  [補充]既然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質的組成時,只能說該物質由幾種元素組成,而不能說該物質由幾個元素組成。請看下列練習。

  [投影]展示下列練習。

  下列說法有沒有錯誤?把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個氧元素和2個氫元素組成的。

 、诙趸蛑杏辛蚝脱2個元素。

  [學生回答]

  ①錯誤。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兩種元素組成的。

 、阱e誤。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提問]地球上的物質有千千萬萬種,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萬萬種呢?

  [回答]應該不是。

  [介紹]物質的種類很多,但是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為止,已經發(fā)現(xiàn)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種,這一百多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差別很大。

  [投影]放映教材圖4-4的放大圖

  [分析該圖并由學生說出從該圖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其次是鐵。

  3.氫、碳、氮等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對較少。

  [小結]通過分析可見,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書]3.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過渡]那么,生物細胞中的元素分布情況又怎樣呢?

  [學生閱讀P72資料]

  [活動與探究]請學生拿出準備的食品、藥品的說明,查找其組成元素。

  [學生活動]……

  [回答]1.阿莫西林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硫。

  2.羅紅霉素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

  [小結]很多的資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物質,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種元素經過不同的方式組合而成?梢,正是這100余種元素組成了我們周圍絢麗多彩的世界。

  [過渡]請大家結合前面有關分子的知識與本節(jié)課有關元素的知識,共同來看下面的討論。

  [投影]展示“討論”。

  [討論]下述化學反應中;

  水氫氣+氧氣

  (H2o)(H2)(o2)

  硫+氧氣二氧化硫

  (s)(o2)(so2)

  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分組討論后,由學生代表陳述討論結果,有不同意見者補充說明]

  [回答]上述兩個反應,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都發(fā)生了變化,元素沒有發(fā)生變化。

  [講解]第一個反應中,反應物是水,由水分子構成;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由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第二個反應中,反應物是硫和氧氣,分別由硫原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

  在第一個反應中,水中的氧和氧氣中的氧都屬于氧元素,水中的氫和氫氣中的氫同屬于氫元素。第二個反應中,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屬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屬于硫元素。

  [小結]可見,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發(fā)生了變化,而元素并沒有發(fā)生變化。

  [提問]前面我們學過物質的構成可用原子表示,現(xiàn)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質的組成。

  用原子表示物質的構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質的組成有什么區(qū)別呢?

  [板書]4.原子和元素的區(qū)別:

  [學生思考]

  [講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質的微觀結構,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質的宏觀組成。用原子時只能

  對應微觀粒子,而用元素時只能對應宏觀物質。請看下列表格:

  [投影]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元素原子

  概念間的聯(lián)系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區(qū)分著眼于種類,不表示個數(shù),沒有數(shù)量多少的含義即表示種類,又講個數(shù),有數(shù)量多少的含義

  使用范圍及舉例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例如可以說,“水里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但不能說“水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所組成的”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例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但不能說“一個水分子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總結并板書]元素和原子的區(qū)別在于:

 、僭刂恢v種類,不講個數(shù);原子既講種類又講個數(shù)。

 、谠佑糜诿枋鑫镔|的微觀結構;元素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投影]展示下列練習: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將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

  a.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氣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構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

  [答案]a.錯誤。改正: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和汞元素。

  b.錯誤。改正: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c.錯誤。改正: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補充]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時一般用“構成”,描述物質宏觀組成時一般用“組成”,對應關系如下:

  宏觀→物質→元素→組成

  微觀→分子→原子→構成

  [過渡]了解了元素的定義以及它的特點后,我們再來看元素的表示!爸R是無國界的”,

  但各個國家有各自不同的語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來表示,則給學術交流帶來很多的不便,從而也會阻礙化學前進的腳步。所以為了書寫和學術交流的方便,國際上采用統(tǒng)一的符號元素符號,來表示元素。

  [板書]二、元素符號

  [閱讀]請大家閱讀P73資料,了解元素符號的來源。

  [學生閱讀后,請學生簡要陳述元素符號的來源]

  [陳述]1.最先研究元素符號的是道爾頓,他曾用圖形加字母的方式作為元素符號。但隨著發(fā)現(xiàn)的元素越來越多,符號設計越來越復雜,這種符號不便于書寫和記憶,未能廣泛采用。

  2.現(xiàn)在國際上統(tǒng)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元素,書寫時要大寫。如,

  氧o,氫H,碳c。

  3.若幾種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就附加一個小寫字母來表示。如,銅cu,鈣ca,氯cl。

  [總結強調]第一個字母一定要大寫,第二個字母一定要小寫,即“一大二小”。

  [板書]1.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表示。如,氧o,氫H。

  若第一個字母相同,附加第二個小寫字母來區(qū)別。

  [過渡]知道了元素符號的寫法,還應該知道元素符號的讀法。

  [板書]2.讀法

  [請同學們讀出下列元素符號]

  HcucaNsNa

  (注意: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很可能會讀成該字母的英文讀法,一定要及時糾正過來.并加以強調)

  [強調]元素符號在瀆的時候就應該瀆成該元素的名稱,而不能讀成英文字母。如,c讀碳,s讀硫,cu讀銅,等等。

化學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行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四單元課題一愛護水資源。現(xiàn)在我就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談一談我對本節(jié)課的處理。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內容屬于新課標中的一級主題:化學與社會發(fā)展部分,它主要介紹了水資源概況和水資源保護兩部分內容。

  水資源概況,一方面從儲量上說明水的豐富,另一方面從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及淡水分布不均上說明能被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的短缺。

  水資源保護則是從節(jié)約用水和防治水污染兩方面談的。本部分內容既側重要珍惜水、愛護水、增強節(jié)水意識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內容,又滲透了學科知識,如污水處理等。為以后學習水的凈化、水的組成打下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可以說對水再熟悉不過了,知道生活中及農業(yè)生產中水的用途,但對于工業(yè)生產及實驗室中誰的用途還了解不多,他們對水資源的認識不那么全面,對水資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乏感性認識,同時對水資源總量豐富和可用淡水資源的缺乏這一辯證關系會存在一定的困惑。

  依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及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我設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和危害。

 。2)初步認識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知道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圖片、表格等活動,通過分析、討論交流,初步學習對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提煉和歸納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初步樹立保護水資源,珍惜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2)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知道人是自然的組成部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愛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及措施。

  難點:1、辯證的認識世界水資源的豐富和可利用淡水資源的缺乏。

  2、樹立(保護水資源)和節(jié)約用水要從我做起,持之以恒的觀念,并付之于行動。

  三、教法分析

  1、情境教學法:本部分內容偏向化學與社會發(fā)展,所以我充分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展示與本內容有關的水的圖片,引導學生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

  2、探究教學法:一圖中和數(shù)據為導向,指導學生,觀察數(shù)據,分析數(shù)據,得出結論。

  四、學法分析

  1、自主學習:對于課本上有的或者是學生自己能輕松查閱到的,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師友互助等方式自主學習。

  2、小組討論交流學習。對于家庭節(jié)水方法和防止水污染方法,可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分析歸納。

  在上課前一天,我給學生布置作業(yè)。

 。1)調查家中每月的用水量、水費。

  (2)家中的哪些活動用到水,結合生活經驗你能想出哪些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

  (展示):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的照片——蔚藍色的美麗星球。以及波瀾壯闊的大海和美麗、清澈的潺潺小溪,讓學生感受到水給我們帶來的身心和精神享受,再出示兩張水污染的圖片,立刻又給我們帶來了心靈的震撼和視覺沖擊。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愛護水資源

  接下來播放南水北調的視頻和圖片,引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繼續(xù)提出問題:為什么要南水北調呢?順理成章進入第一次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來了解第一個大問題人類所擁有的水資源)

  1、人類擁有的水資源

  由于學生自主學習目標的指向性不是十分明確,于是我把本部分內容設置成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來自主學習。問題如下:

 。1)為什么說地球水資源既豐富又短缺呢?

 。2)我國水資源狀況怎樣?

 。3)我國人均水量及存在的問題?

  幾分鐘后,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第一次展示。展示后,多數(shù)學生已了解,但他們的認識還不深入,于是我在播放一些統(tǒng)計數(shù)據和一些圖片,使學生認識到淡水資源分布不均勻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最終真正認識到地球上總水量很大,但可供使用的淡水面臨嚴峻形勢,明白水危機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從而產生愛護水資源的意識。

  接下來,我展示一幅漫畫——捕魚者的困惑(一位白發(fā)老翁坐在江邊釣魚,結果令他驚訝的是釣上來的都是魚骨)

  引出問題:通過此幅漫畫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讓學生經過短暫的交流后,歸納總結得出人類的活動正在使水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體受到嚴重的污染后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結論。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大問題——愛護水資源

  那么我們如何來愛護水資源呢?學生進行第二次討論,基于前面的認識,學生很快會得出結論,既要節(jié)約用水又要防止水體污染。

  (1)節(jié)約用水部分,課前準備的作業(yè)派上了用場,此時學生進行第二次展示,分組匯報課前準備的內容:

  A學生調查家中每月的用水及水費

  B家中哪些活動用水,哪些措施可以減少用水量

  學生會說出很多,每組由一名學生在黑板上記錄再用PPT展示總結節(jié)約用水常用的方法。

  生活中:1、使用節(jié)水型器具

  2、以淋浴代替盆浴

  3、一水多用如(洗菜)淘米水澆花,洗衣水拖地

  4、及時修理壞了的水龍頭,防止自來水人為流失

  5、集多衣物一起用洗衣機洗,少量則用手洗

  6、洗漱時用器皿盛水,不使用長流水等

  7、用水桶盛水洗車,不用高壓水槍沖洗等等

  以上主要是對節(jié)約用水的定性認識,再補充一個定量計算活動:算一算,如果一只壞了的水龍頭每秒鐘漏一滴水,假設平均每20滴水為1ml,試計算這只壞了的水龍頭,一晝夜漏水的體積。從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使學生認識到節(jié)水需從我做起,從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

  上述只是家庭生活中節(jié)水的方法。而工農業(yè)生產中節(jié)水方法,學生可能不太熟悉,這時候,可以通過展示圖來使學生認識農業(yè)和工業(yè)上的節(jié)水方法。

  農業(yè)上,以噴灌,滴灌代替大水漫灌。

  工業(yè)上,工業(yè)用水的`重復利用,講解,如果全國工業(yè)用水均重復利用率從20%提高到40%,每天可節(jié)水1.3×107t。

  出示“國家節(jié)水標志”圖,引導學生先思考,概括出“國家節(jié)水標志”圖的含義,讓學生初步體驗到節(jié)約用水的重大意義。

 。2)防止水污染

  水體污染部分,教材資源較多,此時安排學生進行第二次自主學習,并與小組成員交流。找一找:水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接下來補充圖片,認識水體污染的危害。

  為了加強學生對防治水體污染措施的認識,我補充一個小組活動:假如我是環(huán)保局局長,我會去如何防治水體污染?每組進行第三次展示。暢談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最后在節(jié)水警示語和倡議中結束本節(jié)課。

  從現(xiàn)在起如果我們每個人不注意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人類的最后一滴水將是自已的眼淚。為了造福我們的子孫后代請珍惜每一滴水。

化學說課稿 篇7

  首先感謝區(qū)教研室給我提供展示的平臺,同時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給我的課提出寶貴的意見。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如何識別酸和堿。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方法選擇、教學過程設計及教學反思等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酸和堿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兩種物質,酸和堿的生產及使用對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作用。本節(jié)課主要目的是把酸和堿的知識與前面學習的這些有關章節(jié)的知識緊密聯(lián)系起來,擴大學生的視野,并鞏固前面學習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合理開發(fā)和利用資源。為學生直接參加工農業(yè)生產,更好的使用酸和堿做好知識和思想準備。

  因此,用酸堿指示劑識別酸、堿的方法及從微觀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認識溶液呈酸性或堿性的原因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學情分析

  對于有酸味的物質(白醋、檸檬汁、西紅柿等)和有滑膩感的物質(熟石灰、肥皂、洗衣粉等)學生并不陌生,但這些物質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膩感?怎樣用化學方法識別它們?這些問題雖然學生以前沒有認真思考過,但卻最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學起點應定位于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設計有利于他們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化學學習情境,讓他們去觀察、去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并探索出規(guī)律來,在“做科學”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jié)課主要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用酸堿指示劑、石蕊試紙來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過程和方法:通過親歷實驗探究過程,初步學會從H+和OH-的角度去認識溶液呈酸堿性的原因,進一步建立宏觀與微觀相聯(lián)系的思維方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感,以輕松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的化學知識,初步建立將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理念。

  四、教學方法選擇

  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準備采用包括實驗探究法、談話法、討論法等在內的過程式教學方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下面談談授課過程的設計,授課過程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n前背景資料的準備:

  學生準備

  1.提前一周讓學生去準備有酸味的物質和有滑膩感的物質。

  2.搜集牽;ê退嵊甑挠嘘P知識。

  教師準備

  牽;ê退嵊甑挠嘘P媒體材料,酸堿指示劑的制作方法。

 。ǘ﹦(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先展示一瓶白醋,接著再展示一塊肥皂,讓學生說出它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答:白醋有酸味,肥皂有滑膩感。然后讓學生說出有酸味的物質和有滑膩感的物質還有那些,如何識別它們?學生各述己見,有的說嘗味道,有的說用手觸摸一下。還有的說碳酸能使石蕊變紅,現(xiàn)在也應該加入石蕊。教師用媒體展示牽;ǖ囊曨l資料,讓學生思考牽牛花變色的原因。接著提出問題:“酸味”是酸的特征,“澀味和滑膩感”是堿的特征,但科學家從不用品嘗或觸摸的方法來確定一種物質是否為酸或堿,他們是怎樣識別酸或堿的呢?

  從實物到資料,從生活到化學,學生感覺比較親切,同時給學生一種震撼,激發(fā)起學生強烈地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渴求,以求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效果。

  (三)實驗探究、解決問題

  通過探究,主要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如何識別酸和堿?

  讓學生將準備好的有酸味的物質和有滑膩感的物質拿出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觀察、比較、分析、總結,歸納得出識別酸和堿的方法。再通過小組間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進一步了解酸和堿的不同。這樣通過觀察實驗直觀了解,再到查閱資料豐富見聞,學生便總結出的識別酸和堿的方法:即用用酸堿指示劑、酸堿試紙來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教師再接著設問:為什么不同的酸溶液都能使石蕊試液變紅,不同的堿溶液都能使石蕊試液變藍?物質的酸性和堿性的本質區(qū)別是什么?

  2、酸和堿的本質區(qū)別在哪里?

  識別酸和堿的成功探究為酸和堿的本質區(qū)別的探究增大了內驅力,學生們興致勃勃。教師可提供鹽酸、醋酸、熟石灰、氫氧化鈉、食鹽的化學式,在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們說說看酸和堿的本質區(qū)別在哪里。學生進行交流分析,談談自己的看法,教師也參與進去,形成了生生交流與師生交流的局面,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認識,達成共識:酸溶液中都有H+,堿溶液里都有OH- ,由于它們的存在,使酸和堿分別具有各自的通性。

  然后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牽牛花可變換不同的顏色,能否用它來制作酸堿指示劑,請說出制作方法,有沒有其他植物也可用來制作酸堿指示劑?在展示酸堿指示劑的制作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是否實用、經濟等角度上自我評價和反思,形式上可采用辯論的方式。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評價和反思的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從實際出發(fā)思考問題的品質,為將來參與實際工作奠定了基礎。至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得到了突破。

 。ㄋ模┛偨Y評價與反思

  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進行自我總結回顧,不但要弄明白我學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而且教師隨時讓學生把自己感受至深的東西記下來,作為其珍藏一生的積淀。

  然后教師設計一個挑戰(zhàn)自我的題目:酸雨是三大環(huán)境問題之一。酸雨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大氣化學和物理現(xiàn)象,主要是大氣被污染,工業(yè)廢氣等有害物質SO2、NO2 ,進入大氣形成。由于我國的能源結構是以煤炭為主,所以為SO2排放大國,也是酸雨的受害國。酸雨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使大片的森林死亡,農作物枯萎,破壞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使水中沒有任何生物活動,還能加速建筑物、文物的腐蝕和風化過程等。棗莊作為“煤城”,煤炭被廣泛應用,調查一下各用煤單位有沒有采取一些減少大氣污染的措施,同時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并思考如何知道棗莊是否也遭受酸雨的危害。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的設計,我深刻體會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這一藝術創(chuàng)作的理念,并把它運用到了化學課堂設計中,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經驗,獲得真知,然后將得到的東西再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去,展現(xiàn)了科學研究與發(fā)現(xiàn)的真實過程,實現(xiàn)了“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這一要求。

  本節(jié)課由于實驗探究、討論整理的環(huán)節(jié)偏多,所以課堂節(jié)奏的調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靈活地處理和把握,以便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初中化學簡單介紹了解甲烷、乙醇、乙酸等有機化合物,在高一也剛剛重點學習了飽和烴代表物甲烷和不飽和烴烯烴的代表物乙烯的結構和性質?梢哉f苯是高中化學必修階段有機化合物的學習由鏈烴向環(huán)烴的的轉折,本課時主要包括苯的發(fā)現(xiàn),結構及物理化學性質等知識,屬于有機化學的范圍,是在學習烷烴和烯烴的基礎上,這是有機物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今后深入學習有機化學奠定了基礎。 2.教學目標 ⑴知識技能

 、倭私獗降奈锢硇再|和用途,理解苯的分子結構; ②掌握苯的主要化學性質。 ⑵過程與方法

 、僦笇W生學會運用對比歸納方法;

  ②指導學生初步認識有機化合物“結構--性質--用途”的關系。 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偻ㄟ^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勤于思考的科學態(tài)度; ②通過學習使對學生認識化石燃料綜合利用的意義;

 、弁ㄟ^學習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的綜合利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的教育。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苯的主要化學性質以及分子結構的特點。

  難點:理解苯環(huán)上碳碳之間的化學鍵是一種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獨特的化學

  鍵。

  二、說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所采取演示法和講授法,屬于物質性質課學習對象是高中學生,他們 已經具備基本的有機化學的知識,思維已由經驗、直觀向理論、辯證邏輯轉化, 所以采用演示法和講授法,有利于啟迪學生對化學事實的分析與思考,培養(yǎng)他們 對化學客觀事實的分析、推理和歸納的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藥品和模型展示,使學生對苯的性質、結構有直觀印象。在已有知識的 基礎之上讓學生初步推斷苯的可能結構,這樣既復習了舊知識,又對新知識進行 了探索。在初步推斷出苯的可能結構之后,學生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結構是否 正確,這樣既提高了動手能力,又獲得了新知識。在探索出苯的分子結構之后, 再由學生總結歸納出苯分子的結構特點,從而使學生對苯分子結構真正理解,并 為苯的化學性質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三、說教學程序

  四、說板書設計

  第三章 第二節(jié) 苯

  一、苯的分子結構

  二、苯的物理性質

  1.無色、有特殊性氣味的液體 2.不溶于水 3.密度比水小 4.有毒

  三、苯的化學性質 1.取代反應

  2.加成反應

  3.氧化反應

  因為苯中含碳量高,故燃燒不充分,出現(xiàn)黑煙。 反應方程式。

  2C6H6+15O2→12CO2+6H2O

  布置作業(yè):課本第72頁 1—7小題

化學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及其作用

  說課內容:人教版必修①《引言》第一課時。

  課程標準指出:“高中化學課程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影響,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引言(也稱前言、序言或概述),學術論著的開頭部分,一般說明全書的主旨和內容等。引言課即第一節(jié)課,不要求學生掌握多少知識,旨在為學生打開學習化學知識的大門,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一節(jié)成功的引言課將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生積極而持久的影響,引言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叩開高中化學殿堂的大門,奏響學生化學知識的樂章,精心設計了以“大話西游“為主題的入學第一節(jié)課。

  2、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認識實驗是研究化學的重要手段;

 、诹私饣瘜W研究的目的與學習化學的方法;

 、壅J識co2、H2o既可以滅火也可以生火。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偻ㄟ^觀看影像視頻、閱讀相關資料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谕ㄟ^教師講解、課堂討論使學生領悟學習化學的意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偈箤W生擺脫愚昧和無知,抵制迷信和偽科學,提高科學素養(yǎng);

  ②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

  難點:領悟化學學習的意義。

  二、學法分析

  學生經過初三一年化學課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和認識化學問題的能力,也初步了解了化學學科基本的學習方法。但是由于學習時間短,普遍缺乏對化學知識的理性與系統(tǒng)認識,學習方法往往也不成熟,但都具有好奇、好問等較為原始的學習興趣。引言教學就是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將學生這些原始的動力轉化為持久、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并且教學以學生暑假生活為接口,玩中學,學中玩,自然過渡,開展學習,學生容易接受。

  三、教法分析

  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搜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內容,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使學生產生認同和共鳴。學生對《西游記》電視劇的喜歡,源于對刺激感知系統(tǒng)的動作畫面與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有較大興趣,表現(xiàn)出對孫悟空英雄式人物的崇拜。如何讓學生這種直覺興趣轉化為間接興趣,暫時興趣向持久興趣發(fā)展,此時就要有意識加以引導:將神話與現(xiàn)實自然結合,使科學知識走下高高的殿堂,讓英雄人物回到人們中間。

  看電視-讀原著-做實驗,大話西游,用學生熟知又模糊的材料逐漸產生并形成一條清晰的認知線索,把學生一步一步引入化學學科的大門。同時,自然科學人文化,體現(xiàn)了“大教育”的新觀念與新思想,無論學生將來向何方向發(fā)展都將終身受益。

  四、教學程序

  1、切身交流,拉近師生之間距離。

  新生入學第一節(jié)課師生第一次見面,相互問候后一句“大家暑假都做了些什么?”像認識了很久的朋友一樣,不經意間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2、看電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播放《西游記》電視片段:孫悟空騰云駕霧、上天入水、七十二變,精彩的畫面充分刺激學生的感知系統(tǒng),在興奮與激動之中拉開序幕。

  3、讀原著,培養(yǎng)學生探究欲望。

  讓學生朗誦原著片段(“《西游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部分內容),為后面評西游打好基礎。板書大話西游,吊起學生胃口。在驚訝與不解中順利過渡。

  4、三評西游,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

  一評西游,談古論今,神話變現(xiàn)實,化學顯實力。

  要點簡介:《西游記》是一部古代神話小說,按現(xiàn)代觀點來看,就是一部科幻小說。它源于對當時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不解,從而衍生出對生命與生活的一種向往:長生不老,上天入水,呼風喚雨……如今這些向往很多都變成了現(xiàn)實:延年益壽、航天潛水、人工降雨……這些粗看起來是以物理為主體或以生物醫(yī)藥為主導的科學,但其核心作用是取決于新型材料與化學物質,而這些新型材料與化學物質都是在化學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化學實驗進行合成或研制。

  二評西游,談爐論器,仙丹成毒藥,化學明道理。

  要點簡介:最早化學在中國,化學起源于煉丹,煉丹從客觀促進了藥物化學的發(fā)展。用現(xiàn)在觀點來看太上老君的八卦爐就是一個化學反應儀器,煉丹過程就是一個化學反應過程。但煉丹違背了科學道理。通過高溫最后得到的物質一定重金屬或是其氧化物,所謂的“丹”非但不能醫(yī)治百病,長生不老,反而大多數(shù)都是有毒物質。即使是佛祖高僧坐化焚酌所得到的“舍利子”實際上也就是僧者體內的結石。當然,我們不能用現(xiàn)在的觀點來嘲笑古人,正是他們的犧牲與嘗試才為我們積下了寶貴的經驗。

  由此,順勢提出三個問題,層層遞進,啟發(fā)思考,揭示出科學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化學實驗史:

  你知道嗎?催動人類迅速進化的因素是什么?是從生食到熟食,是火!

  你知道嗎?推動電器工業(yè)迅猛發(fā)展,通訊技術普及,使人們的生活發(fā)生根本性改變的元素是什么?是半導體,是硅!

  你知道嗎?返回航天飛船的外體,既耐高溫又有高強度還近乎絕熱的材料是什么嗎?是一種新型合成物質,是陶瓷!

  三評西游,談悟空論英雄,太空何起居?化學揭神秘。

  要點簡介:由孫悟空到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從影視偶像到現(xiàn)實英雄,航天英雄本身就是對學生最好的激勵。英雄起居探秘。通過二氧化碳和水滅火、生火現(xiàn)場實驗,使學生思維上有銜接,同時認知上有沖突。

  附:課堂實錄(片斷):

  [老師]進一步引問:你們還知道嗎?我國現(xiàn)代的孫悟空——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等在天上的生活起居怎樣?太空艙內的氧氣怎樣補充?產生的二氧化碳怎樣處理?

  [學生]異口同聲:帶氧氣瓶,……

  [老師]引導思考:壓縮的氧氣需要很笨重的鋼瓶存放,無疑會增加飛船的重量,能否有其它的方法呢?

  [學生]交頭接耳,欲言不語。

  [老師]轉移話題:我們先看一個實驗!

  (先簡要介紹講臺上放置的水與二氧化碳,隨即在放有砂子的兩個燒杯中分別點燃一團棉花)提出問題:怎樣將火滅熄?

  [學生]胸有成竹:加水!加二氧化碳!

  [老師]分別在兩個燒杯中倒入水與二氧化碳,火熄滅。

  [學生]興奮、滿足。

  [老師](舉出一個試劑瓶)介紹:我這里有一種黃色物質,請大家看:

  [老師]演示:取出少量黃色粉末用棉花包住,放在蒸發(fā)皿中,用滴管滴水。

  [學生]當看到棉花起火燃燒時,不解,起哄。

  [老師]再演示:又取出少量黃色粉末用棉花包住,放在裝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

  [學生]開始屏住呼吸,當看到棉花又起火燃燒時,驚訝,喊叫。

  [老師](稍停頓)提問:這兩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熱烈:反應,放熱,有氧氣生成,達到棉花的著火點,……

  [老師]鼓勵并引深:同學們都說得很

  對。那么,是什么反應生成o2的呢?

  [學生]齊答:有水,二氧化碳!

  [老師]肯定并深入:對!這就解決了我們宇航員的呼吸問題。這種黃色粉末叫過氧化鈉。

  多媒體展示并講解原理:

  在初中,同學們已經知道:營養(yǎng)終端的能量物質是葡萄糖。反應產生了氧氣又吸收了二氧化碳,既解決了呼吸問題又消除了污染。這樣,使學生體驗了化學的神密色彩,又使學生的化學知識得以擴充。引導觀察氧氣的消耗與來源,揭開太空起居的神秘面紗、欣賞平衡的美妙。

  5、回歸教材,介紹化學學習方法。

  回歸教材,強化高中化學學科特點;介紹高中化學課程結構;介紹我;瘜W學習六字學習法——記憶、理解、聯(lián)系。記憶是基礎,理解是關鍵,聯(lián)系是目的。聯(lián)系就是要養(yǎng)成一個隨時將身邊所發(fā)生的一些現(xiàn)象與自己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思考的習慣。學以致用,用以促學,詮釋了科學學習與科學發(fā)展的真諦,符合新課程理念。

  6、布置作業(yè),釋放學生蓬勃激情。

  故事得以延伸,思維得以發(fā)展,興趣得以提升,作業(yè)釋放激情。

  指導學生自學引言,結合本節(jié)課所學寫一則體會:如神奇的化學,我眼中的化學等,題目自擬、字數(shù)不限。

  以上六個環(huán)節(jié)以評西游、論英雄為核心,通過三評西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整堂課表面在與學生大話西游、崇拜英雄,實則無時不在滲透化學學習的意義,一明一暗,張揚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達到了觸動與震撼學生心靈的效果。

  五、板書設計

  板書動態(tài)生成,附其中一個班最終呈現(xiàn)結果:

  六、教學反思

  1、教師的引領作用得到充分展示。

  新課程理念的貫徹與體現(xiàn)主要靠老師,而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實施主要還是應該在課堂。帶領學生步入科學的殿堂,這是老師的責任。是帶領學生參觀,還是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與其說是教學技術,更應該是教學理念的問題。走進教室先調查了解學生,從假期學生所喜歡的活動繼續(xù)并過渡,抓住學生感興趣的也是最向往的航天航空,從神話引入,轉到現(xiàn)實,使學生認識到化學還如此重要!銜接流暢自然,達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產生了“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靈活處理教材,體現(xiàn)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型教材觀。

  2、學生的情緒心理產生極大震動。

  新課標的理念是以人為本,課程呈現(xiàn)方式是以社會生活背景為線索、以實驗探究為中心,在這一節(jié)課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雖然整節(jié)課是以老師的講述與演示為主,但學生也有充分的參與,特別是思維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反應從開始“這是什么課?”到“激動,似大悟”到最后“興奮,尖叫”,從課堂學生的情緒與變化來看,所有的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產生了心靈的觸動、意識的重視、行為的動作。

  3、我們的思考:

  作為引言課,我們不能單純評價內容是否超綱,學生是否都能完全接受,或者量化學生已經掌握了多少具體知識點來衡量課堂效果,而使學生能產生心靈的碰撞,能形成學習的原動力,誘導或促使學生去自覺學習、主動學習,這才是新課標最核心的理念。當然學生學習的熱情需要繼續(xù)維護,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繼續(xù)摸索加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