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10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材,將筆算除法三個核心版塊分布在二下、三上和四上進行教學。具有代表性的三課是二年級下冊《分蘋果》、三年級上冊《分桃子》和四年級上冊《買文具》。
本課教學屬于承上啟下的銜接橋梁,教材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分桃子”情境,鼓勵學生在情境中尋找數(shù)學信息,根據(jù)實際問題中蘊涵的數(shù)量關系,在操作中理解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三位數(shù))的計算原理,并逐步掌握計算方法。練習中“先估計、再計算”的提示表明,教材有意為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創(chuàng)造空間。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了豎式格式的初步認識,具備了被除數(shù)是整十整百的口算經驗,教材注重將計算與解決問題相結合,主張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入計算。在處理豎式計算教學時,都以口算為基礎,重視展示學生探索算法的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同時還注重從問題情境出發(fā),讓學生在經歷直觀的操作過程中,理解算理,抽象算法。
考慮到分桃子不利于學生通過操作理解豎式,故本課將學習的情境設計成為“分小棒”。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三位數(shù))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從具體情境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主動探究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驗,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3、經歷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不比除數(shù)。┑墓P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筆算算理,掌握豎式的列法及商的書寫位置。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折紙活動,探索并發(fā)現(xiàn)圓是軸對稱圖形,理解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2、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體會圓的對稱性。
3、在折紙找圓心驗證圓是軸對稱圖形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重點
理解同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并體會圓的對稱性。
難點
在折紙的過程中體會圓的特征
教具
教學圓規(guī)
電化教具
課件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亮亮借助光盤畫了一個圓,剪出了一個圓紙片,這個圓的圓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來了。你有辦法找出來嗎?
二、探索活動:
1、引導學生開展折紙活動,找到圓心。
。1)自己動手找到圓心。
。2)匯報交流找圓心的過程,并說出這樣做的想法。
2、通過折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理解圓的對稱性。
。1)欣賞美麗的軸對稱圖形。
(2)再折紙,體會圓的軸對稱性,畫出圓的對稱軸。
。3)圓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
3、通過折紙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理解同一個圓里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1)邊折紙邊觀察思考同一個圓里的半徑有什么特點?
。2)邊折紙邊觀察思考,同一圓里的直徑與半徑有什么關系?
。3)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一個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三、課堂練習。
1、讓學生獨立完成試一試做完后交流匯報。
2、完成練一練進一步鞏固圓的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3、完成填一填
讓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并試著填一填,有困難的向老師或同桌請教。
匯報交流,說答題根據(jù)。
4、完成書后第3題。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本節(jié)內容。
學生利用經驗很容易找到圓心,如果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對折再對折就可以找到圓心學生很難說清楚。教學中通過折紙觀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匯報,從中進一步理解圓的軸對稱,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
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引導學生對以學過的軸對稱圖形進行整理,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這些軸對稱圖形的不同特點,從而突出圓具有很好的軸對稱性。
多次折紙的過程中探索,發(fā)現(xiàn),驗證。操作中體會交流,體會圓的特征,發(fā)展空間觀念。
個別學生做試一試的題目會有困難,注意個別指導。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二)
我們的發(fā)現(xiàn)
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同一個圓里d=2r或r=1/2d
圓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
學生利用經驗很容易找到圓心,如果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對折再對折就可以找到圓心學生很難說清楚。教學中通過折紙觀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匯報,從中進一步理解圓的軸對稱,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相同數(shù)位對齊和從個位加起的算理,掌握豎式的寫法.
2.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筆算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3.會用豎式正確地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
教學重點
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豎式的寫法.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學步驟
。ㄒ唬╀亯|孕伏
口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0+4050+20xx+20xx+1647+285+3
。ǘ┨骄啃轮
1.導入:34+5怎樣口算?
引導學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師明確:這道題我們也可以寫成豎式,用筆算.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學習筆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首先學習不進位加.(板書課題)
2.教學例1.
。1)教學豎式的寫法.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橫式:34+5=_________
教師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擺出3個整捆的和4根單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單根的小棒下面擺5根單根的小棒.
學生討論: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應該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來?引導學生得出:5根單根的小棒要和4根單根的小棒合起來.
教師講解:寫豎式時一位數(shù)5要與兩位數(shù)的個位數(shù)4對齊,也就是個位和個位對齊.在第二個加數(shù)的左邊空出十位的位置寫上加號,然后在下面畫一條橫線表示等號.
邊講邊板書:
教師提問:寫堅式時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的哪一位對齊?為什么?
。2)教學計算方法.
教師演示:把單根的小棒合起來,一共是9根單根的,3個整捆的.
教師講解:把單根的小棒合起來,也就是把個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數(shù)寫在橫線下面的個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個十,在橫線下面的十位上寫3.
在原板書的基礎上繼續(xù)板書:
。3)閱讀教科書例1,填上得數(shù).
教師說明:書上虛線方框中的式子是為了說明計算過程,以后做題時不用寫出來.
。4)反饋練習:完成第75頁“做一做”.
32+6=3+45=
先讓學生說說怎樣對位,然后寫在書上.訂正時強調: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的個位對齊,得數(shù)的個位也和個位對齊.
3.教學例2.
(1)豎式的寫法.
我們會用豎式計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樣算呢?(板書:34+25=)
教師演示:先擺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擺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對齊,單根的和單根的對齊.
學生討論: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該怎樣算?啟發(fā)學生得出:單根的和單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師點撥:也就是相同單位的數(shù)相加.)
學生討論:寫豎式時應該怎樣對位?啟發(fā)學生得出: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教師點撥:也就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
板書:
提問:寫豎式時怎樣對位?
。2)教學計算方法.
教師演示:先把單報的小棒合起來一共有9根,再把3個整捆的和2個整相的小棒合起來,是5個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組討論:計算時先把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數(shù)?
引導學生匯報:先把單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4加5得9,在橫線下面?zhèn)位上寫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個整捆,也就是5個十,在橫線下面的十位上寫5
教師板書:
。3)閱讀教科書76頁例2,填上得數(shù).
回答問題:①在上面的豎式里是怎樣對位的?
、谠谏厦娴呢Q式里,是從哪位加起的?
引導學生得出: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也就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先加個位上的數(shù),再加十位上的數(shù),也就是從個位加起.
告訴學生:以后做題虛線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寫.
。4)反饋練習:完成第76頁“做一做”第1題.
24+63=52+36=
先讓學生說說怎樣對位,然后填寫上面的括號,再讓學生說說從哪位加起,然后計算出得數(shù).
4.看書,質疑.
。ㄈ┤n
筆算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時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隨堂練習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從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八第2題.提醒學生:寫豎式畫橫線時要用直尺,書寫要工整,對齊數(shù)位,認真計算.
2.筆算下面各題.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下表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購買練習的本數(shù)(本)
1
2
4
6
9
總價(元)
0.80
1.60
3.20
4.80
7.20
2.回憶: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教學
(一)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常見數(shù)量關系中成正比例關系的量的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中的另外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教師板書:成反比例的量
。ǘ┙虒W例4(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4,提出觀察思考要求:
從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個表同復習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兩種量是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
教師板書:每小時加工數(shù)和加工時間
。2)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擴大,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縮;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縮小,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擴大。
教師追問:這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嗎?為什么?
。3)每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乘積都是600.
2.這個600實際上就是什么?每小時加工數(shù)、加工時間和零件總數(shù),怎樣用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師板書:零件總數(shù)
每小時加工數(shù)加工時間=零件總數(shù)
3.小結
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每小時加工數(shù)和加工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每小時加工數(shù)變化,加工時間也隨著變化,每小時加工數(shù)乘以加工時間等于零件總數(shù),這里的零件總數(shù)是一定的。
。ㄈ┙虒W例5(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5,根據(jù)題意,學生口述填表。
2.教師提問:
。1)表中有哪兩種量?是相關聯(lián)的量嗎?
教師板書:每本張數(shù)和裝訂本數(shù)
。2)裝訂的本數(shù)是怎樣隨著每本的張數(shù)變化的?
。3)表中的兩種量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ㄋ模┍容^例4和例5,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請你比較例4和例5,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1)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2)都是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3)都是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
2.教師小結
像這樣的兩種量,我們就把它們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3.如果用字母 和 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 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
教師板書:= (一定)
。ㄎ澹┙虒W例6(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6,教師提問:
(1)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是不是相關聯(lián)的量?
。2)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有什么關系?它們的積是什么?這個積一定嗎?
。3)播種總公頃數(shù)一定,每天播種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2.思考:播種的總公頃數(shù)一定,已經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剩下的公頃數(shù)是不是成反比例?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種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斷時,同學們要按照反比例的意義,認真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
四、課堂練習
。ㄒ唬┡袛嘞旅婷款}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shù)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shù)量。
(二)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
五、課后作業(yè)
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shù)。
2.種子的總量一定,每公頃的播種量和播種的公頃數(shù)。
3.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4.華容做12道數(shù)學題,做完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生產電視機的總臺數(shù)一定,每天生產的臺數(shù)和所用的天數(shù)。
6.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7.小林拿一些錢買練習本,單價和購買的數(shù)量。
六、板書設計
成反比例的量
例4.每小時加工數(shù)加工時間=零件總數(shù)(一定)
例5.每本頁數(shù)裝訂本數(shù)=紙的總頁數(shù)(一定)
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 (一定)
例6.因為: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天數(shù)=播種的總公頃數(shù)(一定)
所以: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成反比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比例的意義、基本性質,比例各部分名稱,組比例。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會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薄 提問:什么是比?一輛汽車4小時行160千米,說出路程和時間的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在過去學過比的知識的基礎上,學一個的知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1、 比例的意義
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從上不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臺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么關系?
。ǎ保 根據(jù)學生回答,師板書結果后,師指出: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號將兩個比連起來寫成下面的等式。
板書:80:2=200:5 或 =
師:這樣的式子,我們給它一個名字叫做比例。
。ǎ玻 口答
。、把復習第2題中兩個比值相等的比用等號連起來。
。、用等號連接起來的式子叫做什么?
。、根據(jù)剛才的回答,你能說出什么叫比例嗎?
(3) 小結。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這兩個比相等。
。、要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可以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兩個比就不能組成比例。
。ǎ矗 練習,課本第10頁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質。
。ǎ保 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例題:80:2=200:5
并自學課本
提問:什么叫做比例的項?什么叫前項?什么叫后項?什么叫內項?什么叫外項?這四項分別在等號的什么位置?
。ǎ玻 說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項和內項?
6:10=9:15 8:3=3.2:1.2 1/3:1/6=16:8
。ǎ常 計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項積與內項積。
。ǎ矗 引導學生觀察每個比例中的計算結果,發(fā)現(xiàn)這兩個乘積有怎樣的關系?
師: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
。ǎ担┠隳艿贸鍪裁唇Y論?
三、 鞏固練習
。、 完成第2頁的做一做。
。、 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第1題。
四、 總結
。薄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么?
。病 怎樣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五、 作業(yè)
。、 完成練習四的第1-3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浙江省編教材小學數(shù)學第七冊P42例4、例5
教學對象:奉化市實驗小學三(4)班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讓學生經歷探究發(fā)現(xiàn)減法的性質并選擇運用進行簡算的過程,有機滲透數(shù)學推理思想、應用意識與反思意識。
教學歷程
一、引入
1、教師談話切入
師:走進奉化實驗小學,宋老師的第一感覺是這里的人氣特別
旺。我從奉化實驗小學網(wǎng)頁中了解到,本學期實驗小學學生數(shù)為1875人,寧波東方外國語學校小學部男生有525人,女生有475人(出示信息);如果想知道實驗小學比我校小學部學生數(shù)多幾人,你能用不同的綜合算式來計算嗎?看誰寫的算式多。
2、學生列式交流:
1875-525-475=875 1875-(525+475)=875
1875-475-525=875 1875-(475+525)=875
師:能看懂這些算式嗎?你也是這樣想的?
2、師生過渡小結
學生簡介列式思路,教師指出:不管是先減去男生還是先減去
女生,都要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不管是男生加上女生再減還是女生加上男生再減都是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今天我們研究的話題與這有關。
【教師巧妙地抽取學生熟悉的學?側藬(shù)比較引入,親切自然,在引入環(huán)節(jié)進行適時小節(jié)點撥,為學生進一步開展學習活動指明了方向,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得以呈現(xiàn)。】
二、展開
3、對比計算感知
320-64-36= 320-(64+36)=
100-37-45= 100-(37+45)=
147-47-78= 147-(47+78)=
187-28-87= 187-(28+87)=
在同桌校對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每組的答案一樣。
師:計算結果一樣,我們可用什么符號連接?
生:等于號。
教師板書等于號,使等式成立。
師: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每組左右兩邊的算式數(shù)字相同,運算符號、順序不同。
師:誰聽懂他的意思?能說得再具體一些嗎?
生:他的意思是左邊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等于減去這兩
個數(shù)的和。
師:是這樣嗎?其他算式也符合他的意思嗎?
師:這位男同學給大家一個很大的啟發(fā),左右聯(lián)系看可以看出
一條規(guī)律來,真不簡單!不過,剛才大家是從左往右看的,如果從右往左看,你能看出些什么?
生:從右往左看,我發(fā)現(xiàn)從一個數(shù)里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可以一
個一個減去。
師:同學們,真的很厲害,把老師要講的心里話也說出來了。
【借助于對比計算,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組織相互交流,抽象概括出猜想的雛形,顯得自然、大方。】
4、舉例驗證猜想
師:剛才從三組計算中大家發(fā)現(xiàn)了一條規(guī)律,這僅僅是大家的
猜想而已。是不是這三道算式湊巧呢?其他算式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guī)律存在呢?我們還得進行驗證。大家說,如何證明我們的發(fā)現(xiàn)?
生:再多舉一些例子試試看。
師:這倒是一個比較好的主意。誰先帶頭給大家作個示范?
學生舉例,師生一起驗證。
師:現(xiàn)在,能寫類似算式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那好,給大家兩分鐘,看誰寫的算式多。
學生兩分鐘寫算式,自我驗證。
師:你寫的算式與我們前面的猜想相符的同學,請朝老師笑一笑。
全體學生笑臉,以示意認同。
教師指向一名男生,問:老師發(fā)現(xiàn)你笑得特別開心,你寫對了幾道?
生:我寫了4道。
師:寫對了4道及4道以上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剛才每位同學在兩分鐘里都平均寫對了4道,全班40位同學就寫了近160道。如果再給大家一些時間,你還能寫嗎?寫的完嗎?想象一下,這些寫不完的算式與我們的猜想相符嗎?
師:通過無數(shù)多的算式驗證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你能用字母把寫不完的算式寫完嗎?
學生用字母表示規(guī)律。
交流:
生1:a-b-c=a-(b+c)
生2:x-y-z=x-(y+z)
……
師:大家用自己喜歡的字母表示出了這條規(guī)律,在表示過程中,你有什么經驗可向大家推廣一下?
生:我先想好三個字母來表示三個不同的數(shù),再寫出規(guī)律。
看書深化規(guī)律。
【從“特殊——一般”不完全歸納法思想對于還處在三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是陌生的,教師力圖將這一理念予以滲透,通過引導組織學生大量舉例論證,在限時舉例驗證活動后,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推想,直至推想極限,從而讓學生充分經歷不完全歸納法的全程,最后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字母來表述心中的規(guī)律、看書整合規(guī)律,促使學生從感觀的體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將觀察到的外化現(xiàn)象建構到學生原有的認知體系中去。雖然,學生對不完全歸納法的做數(shù)學思想是膚淺的,但對于學習個體來說卻是終身受益的,“經歷、體驗、探索”過程性目標較好地得以達成!
5、變式深入感知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變式游戲,好嗎?老師寫出左邊的算式,
你馬上寫出右邊的算式;給你右邊的算式,你很快寫出左邊的算式,最后計算出結果。愿意試試嗎?
出示變式練習:
513-76-24=513-( + )=
188-(89+46)=188- - =
2847-(847+629)= =
師:現(xiàn)在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發(fā)現(xiàn)第一道運用規(guī)律特方便。
生2:第三道計算也簡便。
教師引導學生說說一、三兩道簡算意識和方法。
師:第二道感覺怎樣?使用規(guī)律前與使用規(guī)律后有沒有找到特
順手的感覺?
生1:第二道用與不用是一樣的。
生2:找不到感覺。
師:誰愿意把做完三題的感受小結一下?
生:運用規(guī)律有的時候可以使計算簡便,有的時候也派上用場。
【從追尋規(guī)律到運用規(guī)律實質是一個學生自悟的歷程,否則對
運用規(guī)律使一些計算簡便的預期目標感知是不充分的。往往教師直接指明規(guī)律的功效性,再進行題量訓練,造成學生一看到類似的算式馬上運用性質予以簡算,未能辨證地認識規(guī)律,常走入盲目運用規(guī)律的誤區(qū),簡算意識與技能被扭曲。此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變式練習過渡,不著痕跡地落實了“體驗”的過程性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數(shù)學化思考!
6、判別選用規(guī)律
出示:
576-133-67 2791-(791+652)
458-(87+258) 965-(266+134)
逐題反饋交流,對“458-(87+258)”簡算進行質疑,借助
于引入部分的“1875-(525+475) 1875-525-475
1875-475-525”進一步理解;對“965-(266+134)”進行反思性辨識。
師:現(xiàn)在,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1:要先看數(shù)字特點,再選擇方法。
生2:我認為書上講的“依次減去”不妥,有的時候可以調個
頭。
生3:不要看到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就馬上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要先
看看能不能簡便再作決定。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要運用火眼金睛善于觀察數(shù)據(jù)的特
點選擇適當?shù)挠嬎惴椒,不要盲目運用規(guī)律;同時還要敢于向書本、老師提出質疑,這些都是學好數(shù)學的優(yōu)秀品質。
【簡要的鞏固練習,一改大題量訓練的常規(guī)做法,引領學生通過實例聯(lián)想、反例對比、看書質疑等學習途徑將數(shù)學主題思想予以縱深,學習數(shù)學的一些優(yōu)良品質得以有機滲透。】
三、反思
師:剛才大家一起通過幾道簡單的計算題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再通過舉例驗證發(fā)現(xiàn)猜想成立,最后還運用規(guī)律進行了簡算。其實許多數(shù)學家也是這樣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的,以后在學習其他內容時,大家不妨再試試看。還有一點,老師要告訴大家,今天研究的數(shù)學問題是我們下學期四年級要學的內容。學會的同學為自己鼓鼓掌,慶賀一下!老師在恭賀大家的同時,還有一點小小的請求:根據(jù)學校的安排,下學期宋老師可能也要帶四年級。渡過一個暑假,同學們馬上要學習這塊內容,現(xiàn)在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介紹介紹,可以嗎?
生1:在計算時要學會觀察,再決定方法。
生2:多猜想,多驗證,就有很多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
生3:課本上所說的方法也可以懷疑。
……
師:同學們這么多寶貴的經驗,宋老師一定帶回去轉告,再次謝謝大家!
【別居心裁的小節(jié),促發(fā)學生在分享學習成功的同時,不僅讓學生以成功者的身份介紹提煉知識點,而且著重組織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回憶,數(shù)學思想予以關注。這樣,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整合體系得以較為完美的呈現(xiàn)!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
2.使學生口算得數(shù)是2、3的加法。
3.認識“+”和“=”這兩個符號,學會讀加法算式。
(二)能力訓練點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圖意,培養(yǎng)學生視圖能力。
2.啟發(fā)、引導學生講述圖畫內容,學會說三句話,培養(yǎng)說話能力。
3.通過擺學具,理解加法含義,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在講解加法含義中,滲透集合(并集)思想。
2.引導學生講述圖畫內容時,可指導學生做合并起來的手勢,既幫助理解圖意,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使學生加深了解加法含義。
2.較熟練地口算得數(shù)是2、3的加法,并知道計算的根據(jù)。
3.認識“+”和“=”,會讀算式。
教學難點
1.理解加法含義。
2.引導學生說思維過程。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請同學們擺出1根小棒,2個三角形,3個圓。說一說各用數(shù)字幾表示,并在學具下面寫一寫。
2.動手將2個三角形分成兩堆,再把3個圓片分成兩堆,說一說2、3的組成。
3.看課本10頁的跳棋圖,想一想,□里應該填幾,填上數(shù)后再想一想為什么。并把這幾個數(shù)的組成,寫在黑板上。
二、探究新知
1.直觀演示,引出加法。
(1)先出示(或顯示)小朋友左手的氣球,問,這是幾個氣球?用數(shù)字幾表示。
再出示(或顯示)右手的氣球,問,這是幾個氣球?用數(shù)字幾表示?
(2)現(xiàn)在把左手1個氣球和右手1個氣球合在一起。(邊說邊移動氣球,直到合在一起),一共是幾個氣球?
(3)引導學生口述題意。左手里的1個氣球,右手里的1個氣球,合起來一共是幾個球?
(4)講述。(指圖)左手里的1個氣球和右手里的1個氣球,合起來一共是2個氣球。說簡單一些就是,1和1合起來是2。(指導做兩手合起來的手勢)1和1合起來就是1和1加起來,怎么表示呢?就是在1和1中間寫上“+”(板書加號),讀作“1加1”!埃北硎竞掀饋恚瑢W生試讀。
(5)“1+1得幾?”學生回答后說明,1加1得2,得幾也可以用一個符號“=”表示。(在1+1后面寫上“=”)“=”是等號(板書等號)。指“1+1=2”說,這是一個完整的加法算式,讀作“1加1等于2”也可以讀作“1加1得2”。
(6)[小結]這道題是把左手里的1個氣球與右手里的1個氣球合起來一共是幾個氣球?(邊說邊做手勢)合起來也就是加起來,所以這道題要用加法計算。
2.指導看圖,理解圖意。
(1)教學10頁中間左圖。
、儆么帕Π濉⒒脽羝螂娔X顯示邊演示邊講。原來有兩個小朋友在做游戲(在兩個小朋友外面圈一個圈),又跑來1個小朋友(也在一個小朋友外面圈一個圈),合起來一共是幾個小朋友?(再在3個小朋友的外面圈一個大圈)
、谝龑W生邊說邊用手勢表示題意。
、垡笠还灿卸嗌賯小朋友,必須把幾和幾合起來?說明,把2和1合起來,就是把2和1加起來,寫成算式“2+1”。
、堋2加1得幾?”學生回答后,教師在“2+1”后面板書“=3”。
、蓊I讀算式“2+1=3”。學生自己讀兩遍。
、拗笇W生看教科書第10頁相應的圖。說明教科書中的圖和剛才看的意思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最后顯示的圖也叫結果圖。意思也是“原來有2個小朋友,又跑來1個小朋友,一共是幾個小朋友?”
、咭龑Ю斫馑闶。剛才是看著圖知道2加1得3,如果沒有圖可以怎么想呢?因為2和1組成3,所以2加1得3。
(2)教學第10頁右圖。
①(指圖)這幅圖表示什么意思?引導學生說出:“原來有1只小貓玩球,又跑來2只小貓,一共有幾只小貓?”
、谇笠还灿袔字恍∝?要把幾和幾合起來?用什么方法算?怎樣列式?
、垡龑W生在黑板上寫算式“1+2=3”。
、芸吹健1+2=3”你是怎樣想的?
3.整理小結。
(1)剛才我們看到的這3幅圖,第一幅圖是要把1和1合起來,第二幅圖是要把2和1合起來,第三幅圖是把1和2合起來。這三幅圖都是表示把兩個數(shù)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計算。
(2)齊讀黑板上的3個算式。
4.動手操作,理解加法含義。
(1)先擺1個三角形,再擺1個三角形,一共幾個三角形?這是把幾和幾合起來,怎樣列式?得多少?
(2)先擺1個圓,再擺2個圓,一共是幾個圓?這是把幾和幾合起來?怎樣列式?得多少?請把得數(shù)填在教科書上的□里。(第10頁下圖)。再讀一遍算式。
三、鞏固發(fā)展
指導完成教科書12頁做一做。
(1)12頁1
引導邊做手勢邊說圖意。“原來有1只小狗,又來了2只小狗,一共有幾只小狗?”求一共有幾只小狗?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把得數(shù)填在□里。
(2)12頁1
、僬f圖意。原來有2本書,又拿來1本書,一共有幾本書?
②說一說“1+2=3”你是怎么想的?
(3)12頁2,填得數(shù)。填完后,說說為什么這樣填?
(4)12頁3,這是2和3的組成。它與我們今天學的加法有密切的關系。因為我們做加法時,想的就是數(shù)的組成。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而后訂正。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1.復習2、3的組成。
2.用小棒擺一擺1+1= 1+2=2+1=
3.說一說這幾個算式得幾,你是怎么想的?(邊說邊做手勢)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6頁體積計算和練一練,練習二十第5一14題,練習二十后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經學過的體積計算公式,進一步了解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能正確地進行體積計算。
教具準備:
三個大小不同的物體,如文具盒、橡皮、粉筆盒等;練習二十第13題的長方體(用橡皮泥做成)。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讓學生口算練習二十第5題。
2.引入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復習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掌握已經學過的體積計算公式,更加清楚這樣公式的推導過程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能根據(jù)公式正確地進行體積計算。
二、復習體積計算
1.復習體積的意義。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物體。提問:這三個物體的大小相同嗎?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體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哪個物體的體積最大,哪個物體體積最小,
2.復習體積的計算。
(1)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形體的體積?(分行板書畫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圓錐的圖形)請同學們在課本第106頁用字母表示出這樣形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一邊寫一邊看每個圖形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的關系,再思考這些體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指名學生口答體積計算公式,老師接在每個立體圖形后面板書相應的體積公式。提問:這些體積計算公式里,哪一個是其他幾個的基礎?誰來說一說,我們是怎樣由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推導出其他體積計算公式的?老師進一步說明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的聯(lián)系,并在圖形之間用箭頭表示出來.
(2) 歸納柱體體積公式。請同學們比較一下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的體積公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說明: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體,它們上、下底面是完全一樣的。像這樣從上到下一樣大小的直直的形體,一般都叫做柱體。從上面統(tǒng)一的公式可以看出,這樣形體的體積,都用底面積乘高計算。
3.學生練習.
(1)做練一練第l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計算體積一般按體積計算公式進行。
(2)做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和結果,老師板書。追問:求容積是按什么來計算的?要注意什么?指出;計算容積按計算體積的方法進行,要注意應從容器里面測量長度,結果一般用容積單位。
三、綜合練習
1.做練習二十第6題。
讓學生先在課本上判斷。指名學生口答,錯誤的說法要求說明理由。
2.討論練習二十第7、8題.
提問:第7題里,沙填在沙坑里后成什么形狀?第8題圓柱側面展開是正方形,說明了什么?
3.做練習二十第11、12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道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先提問每個問題求的是什么,再檢查計算過程和結果。追問:一般說來,求制作時所用的材料是要計算什么?求能容納物體的重量要求出什么來計算?
4.做練習二十第13題。
出示橡皮泥長方體讓學生觀察,然后提問:怎樣把它截成兩個正方體?用刀把長方體切成兩個正方體。誰來說說,增加的表面積部分在哪里?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5.口答練習二十第15題。
讓學生在小組里先估計,解釋估計的方法。討論后讓學生交流,并給出合理的解釋。
四、講解思考題
讓學生說明題意,按題意畫出示意圖。提問:求這個梯形面積要知道哪些條件?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都與正方形哪個條件有關?梯形的一條底比另一條底長多少厘米?你有辦法根據(jù)題里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求出原來正方形的邊長嗎?請大家課后想一想,試一試。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復習,你更加明確了哪些內容?
六、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第79題,第11和12題里自己未做的一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二十第10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8和9的加減法。
2、指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
教學重點:
學會8和9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情境圖,說說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二、提出問題,討論
1、觀察圖提出問題。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組交流算法。
三、畫一畫
1、同桌兩人一組,一人涂色,一人記錄算式。
2、組織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練一練
1、說一說,填一填,先學生獨立填寫,再指名回答,并說出這樣列的理由。
2、口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湊成9,先指導學生看明白題目的意思,再連一連,同桌檢查連好的結果。
五、拓展練習,數(shù)學故事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猜一猜八戒吃了幾塊西瓜,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師巡回指導。
六、課外延伸
放學后,想一想寫一寫有關8和9的加減法算式,能寫幾個就寫幾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經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shù)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shù),會選擇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以及與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形成線段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直觀感受,認識線段。
1、如果要把線段用圖表示出來,它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象一下線段的樣子。
2、(課件出示線段圖)線段是什么樣子的? 師根據(jù)學生描述介紹端點。
3、學生完整描述線段的特征。
4、再次閉上眼睛,在腦子里記住線段的樣子。
5、這是剛才的線段,(課件逐步演示旋轉)它變了,現(xiàn)在還是線段嗎?為什么?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師: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變,只要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它就是線段。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那些是線段。(學生辨別線段)
7、(隱去非線段,留下線段)這些都是線段,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師小結過渡。
二、回歸生活,體驗線段
1、我們的生活中藏著許多線段。(尺)你們看,這把尺的一邊,就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這兩端是它的兩個端點。這把尺上還有線段嗎?
2、(數(shù)學書)你能在數(shù)學書的封面上找到線段嗎?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線段嗎?誰把它找出來?
4、直尺、數(shù)學書、黑板的每一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生活中的線段可多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小朋友兩人一組,你指給我看我指給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實踐操作,感悟畫法。
1、生活中的線段太多,我們說也說不完,能不能想個辦法把它畫下來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來畫線段?為什么?
2、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工具,自己試著畫一條線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畫的?(指名演示畫線段)你是怎樣畫的?
4、誰也是這樣畫的?你們是用什么工具畫的?
5、誰畫線段的方法和他們不一樣?
6、師:我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合適的工具來畫,在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歡什么?為什么?
7、師:尺子是我們常用的畫線段工具,用尺畫線段,不僅畫得好,還特別方便,尺的用處可大了,將來我們還可以用它來測量、設計圖紙。
8、學生用尺任意畫不同的線段。全班評議、欣賞。
四、多種方法,深化認識。
1、(出示紙)你能用紙折出一條線段來嗎?試試看。
2、交流。你折的線段在哪里?誰折的線段比它長(短)?
3、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圍起來,還能拼成我們認識的圖形。這些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學生數(shù)一數(shù),填一填。)
4、反饋。猜猜看六邊形由幾條線段圍成?七邊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線段嗎?
6、師:一條線段看起來不起眼,很單調,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能圍成我們認識的各種圖形,許多線段還能組成很神奇的精美圖案。(欣賞)
7、漂亮嗎?我們也來試一試,畫一畫,做一名小小設計師。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7-04
秋季小學數(shù)學教案10-10
【精】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6-17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