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認識年、月、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
2、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識,記住各月的天數。
過程與方法
3、使學生會判斷大、小月。
4、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時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5、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滲透科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探究發(fā)現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fā)現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
教具準備:
各年份的年歷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填空
1時=()分1分=()秒
1時=()秒240分=()時
1分25秒=()秒82分=()時()分
2、提問:
。1)時、分、秒都是什么單位?(時間單位)
。2)關于時間單位你還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紀等)
。3)那么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想知道些什么?
3、導入新課
講述: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就是一年,月亮繞地球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大約就是一個月,同時,地球自己也在旋轉,地球自己旋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問:以前我們用鐘、表來研究時、分、秒,那么年、月、日我們可以用什么來研究呢?(年歷卡)
。2)觀察手中的年歷卡,看看這是哪一年的年歷。
。3)分別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幾。
提問:10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申奧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請同學們在年歷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紀念日,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別是星期幾。
。5)合作探究。
觀察: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6)討論交流。
。7)質疑:你們每人手中的年歷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這幾個月呢?(是)對!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這幾個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數都是30天。(是)
。8)認識大月、小月。
講述:通過同學們認真仔細地觀察,我們已經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這7個月都是31天,4、6、9、11這4個月都是30天,它們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我們把每月天數都是31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數都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個月的天數有變化呢?(2月)從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數比大月、小月的天數要少,所以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
三、鞏固練習:
1、觀察今年的年歷。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兒童節(jié)是星期()。
(3)四月份有()個星期零()天。
2、剛才我們在年歷上已經找到了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生日,現在請你們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還是在小于?
3、記住大月、小月。
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一年有12個月,7個大月,4個小月和一個特殊月。那怎樣記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教材上介紹了一種左拳記憶法,應該怎么數呢?
。1)出示左拳圖。
(2)講清相應部位所表示的每個月的天數。
。3)根據圖,全體一起記憶。
。4)指著自己左拳再次記憶。
。5)再介紹一首兒歌,加強記憶。
七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
二月是個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冊同內容習題
教學反思: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教學的靈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c、從生活中去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學習目標
1、結合“分橘子”情景,進一步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會判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位數,并會用除法豎式正確地計算。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除法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發(fā)展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判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位數,并會用除法豎式正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
會判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位數,并會用除法豎式正確地計算。熟練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談話法、練習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會判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位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8÷2= 89÷2= 69÷3= 55÷5=
67÷6= 84÷2= 85÷4= 96÷3=
。ㄒ(guī)范豎式的書寫規(guī)范)
二、導學新課
1.觀察情境圖,你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4籃零8個,也就是有48個,平均分給三個人。
提出數學問題:48平均分給三個人,每個人各分得多少個?
2.列式:48÷3=
。1)分一分,算一算:
用4捆小棒代表4籃橘子,獨立嘗試分一分。
全班交流,說一說:先分那部分,再分哪部分?
“4捆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1捆,還剩下1捆怎么辦?”
從剛才的分的過程中可以看出,3人先分30個,每人分到10個;再分余下的18個,每人分到6個,每人共分到16個。
。2)你能用豎式表示剛才分的過程嗎?
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48÷2和48除以3的不同之處。
每人共分到16個
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個
48-30=18,表示分掉30個,還剩下18個
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個,每人分到6個,在個位上商6。
與48÷2的不同之處:
被除數的首位不是除數的整數倍。
問題:豎式中第一步的“3”表示多少,為什么“30”的“0”可以省略不寫?
3寫在十位上,表示30。因此數位一定要對齊。
3.算一算,想一想:
38÷2= 52÷4= 72÷3=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展示交流算法,強調格式書寫的規(guī)范性。
58÷7= 73÷6=
問題:怎樣判斷商是幾位數?
小組交流,匯報結果,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十位上的數如果比除數小,商是一位數
十位上的數如果比除數大,商是二位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練一練第1題,分一分,算一算。
用豎式算一算,并結合豎式算一算,說一說每一步的意思。
2、完成課本練一練第3題。
3、完成課本練一練第4題。
4、完成課本練一練第5題。
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說一說你這節(jié)課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點
五、布置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完成課本第5頁的第3、4題。
2、課后作業(yè):練習冊第3,4頁。
六、板書設計
分橘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每人共分到16個
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個
48-30=18,表示分掉30個,還剩下18個
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個,每人分到6個,在個位上商6.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的:
1、了解所有學生基本數學學習狀況;
2、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實際含義;
3、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4、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5、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1、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到黑板上完成習題,表現優(yōu)異者有小獎品;
2、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內容;
3、以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幫助學生理解問題。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小數
出示商品標價牌,在黑板上依次貼出這些商品的標價牌。
2、區(qū)別整數與小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移動磁性黑板上的標價牌分成整數和小數兩類。
請同學舉例其它整數的例子,以及小數的例子(兩雙手,一個鼻子;身高:1.65米價格:12.3元田徑比賽中的成績:12.91秒)
3、引入課題
右邊這組數它們有一個什么特點?(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數標價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些關于小數的初步知識。(板書課題:認識小數)
4、認識小數
1)小數里的這個小圓點我們把它叫做小數點;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部分是小數部分。你會讀小數嗎?
(讓學生試讀標價牌上的小數,提醒學生注意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讀法的不同。)
2)認識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哪些同學已知道,標價牌上的小數它們分別表示多少錢?
元角分
4.504元5角
0.707角
0.656角5分
3)完成課本中的習題,鼓勵學生回答問題。
5、測量一位學生身高
1)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單位,該怎樣表示?同學們可以自己先看書,再跟小組的同學討論討論。
3)引出以米為單位的一位小數。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是米,還可以寫成0.1米。
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想一想:為什么小數點的前面寫“0”?什么樣的分數能改寫成一位小數?
4)引出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著米尺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數表示是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3厘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讓學生把答案填寫在課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數點后面第一位數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樣的分數能改寫成兩位小數。
5)小組討論。
王東身高1米30厘米,寫成小數是( )米。
全班交流,寫成1.30米和1.3米都是對的,(因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6、補充練習
。1)填單位名稱
7.89元=7( )8( )9( )
4.54米=4( )5( )4( )
。2)填適當的數
0.56米=米=( )厘米
0.89元=元=( )角( )分
6.18米=( )米( )厘米=( )厘米
7、對同學的錯誤之處進行講解,歸納易錯點
教學難點(預期):
1、小數的讀法,元角分的畫法,長度的表示方法;
教學問題及分析:
1、在劃分單位時不熟悉,容易做錯,盡量講慢一點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除了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外,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ǔ鍪菊n本情境圖)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xù)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學習新課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
來又發(fā)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
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
從“東”出發(fā),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
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fā),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練習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出示我國行政區(qū)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廈門的位置,說說廈門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廈門的什么方向?
接下來讓學生獨立填寫:
。1)廈門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3)北京的東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一課,是“位置與方向”這一單元后半部分的內容。在該單元前面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已會在實景中辨認東、西、南、北,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本課我設計在課前讓學生超前預習:布置學生自己去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這一方面增強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強了學生民族自豪感;布置學生課前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找的答案涉及面廣,在課堂中交流能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新課教學中先讓學生交流、匯報收集到的信息,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學會用指南針辨別方向。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并用來解決“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這個問題。在練習中首先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制作方向板,將知識進一步內化。接下來,先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再讓學生坐在座位上說出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這兩個活動讓學生體驗實景中的八個方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最后利用我國行政區(qū)域圖,讓學生用剛學過的四個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體會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qū)別不同組數據的總體情況這一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3)使學生認識統(tǒng)計與生活的聯系,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籃球,秒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我們進行一次拍球比賽,一二組叫開心隊,三四組叫幸運隊,每隊選出3名代表比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看哪個隊拍球的總數最多,哪個隊就為勝利隊。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數產生的需要
1)每隊各派3名代表參加拍球比賽,每人拍5秒鐘
師把各隊拍球的數量板書在黑板上(開心隊:9、13、14,幸運隊:12、14、16)
2)生計算每隊的結果。師宣布:“通過比總數,開心隊拍了42個,幸運隊拍了36個,開心隊勝了!
3)這時老師請求加入乙隊,現場拍球5秒種,使乙隊拍球數增加了12個。老師又一次重新宣布乙隊為獲勝隊(乙隊抗議)
4)師:看來人數不相等,用比總數的辦法來決定勝負不公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比較這兩隊總體拍球水平的高低?
2.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
1)生提出求平均的方法,師肯定其方法,告訴學生:當比總數不公平時可以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比較
2)怎樣計算每個隊拍球的平均數?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提出了計算的方法:(8+13+14+12)÷4和(11+14+16)÷3
3)學生計算結果(有余數時用近似數表示):幸運隊大約是12,開心隊大約是14———要使人數少的那隊平均數大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開心隊稱甲,幸運隊稱乙)
1)師:求平均數用什么方法?(除法)用什么除以什么?
小結:平均數=總數÷相應的總份數
2)師以乙隊的平均數為例追問:12表示什么?
生:表示乙隊拍球的平均數
師:你怎么認識理解12這個數?這個數與乙隊每個選手實際拍的次數相比,你有什么發(fā)現?是某某拍的嗎?是拍得最多的嗎?還是拍得最少的呢?
拍得最多的.是14個,怎么變成了12個?拍得最少的怎么也變成12個?
生:把多的給少的
師:你們的意思是說,把多的給少的,這樣就——(生接:平均了)
3)師:平均數可能多于14個嗎?或者少于8個呢?(不可能,因為要多的給少的)
4)師總結:平均數并不表示實際每個同學拍的,而是處于最多和最少中間的一個平均水平,只表示這個小組的平均水平,12這個數是8、13、14、12這一組數的平均數,它比較好地表示了這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5)同樣的方法分析甲隊的平均數,再次鞏固平均數概念
6)師:當人數不相等,比總數不公平,是誰出現在我們的課堂?生:平均數
師:此時此刻,你不想對平均數發(fā)自內心地說兩句嗎?
生1:平均數啊平均數,你很公平。生2:平均數,你使不公平的事變公平了
4.溝通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系
師: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平均數。像這次考試,老師會說我們班的平均分是94分,這個94分是每個人都考的成績嗎?(不是)它是怎么得到的?(多的給少的。)如果用計算應該怎么列式?(全班的總分÷全班的人數)
師:看來平均數不是一個實際的數,而是多的給少的,這才每個人一樣多。而且平均分不可能高于最高分,也不可能低于最低分。
三、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師:學習了平均數能為我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嗎?讓我們繼續(xù)研究
。ㄒ唬╅T票統(tǒng)計問題
1)出示統(tǒng)計圖,學生觀察
廈門五一期間鼓浪嶼售出門票統(tǒng)計圖
師: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師:面對這么多信息,你還想了解什么?(讓生提問題)
3)師提問: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門票大約多少張?
a.讓生動筆列式計算
b.集體訂正,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結合平均數公式)
生:我把五天售出的票加起來再除以5
4)師:大家計算得準不準呢?你們有沒有不同的方法驗證?
啟發(fā)學生用“移多補少”的方法進行驗證,結果平均每天售出門票1000張
生:我從1300中拿出300張分給5日,從1100張中拿出100張分給4日,這樣每天售出門票都是1000張了。
5)師讓同學給自己的方法起個名字:“先加后除法”“移多補少法”
(二)月平均用水量
1.電腦出現一則信息:(出示小剛家各季度用水情況統(tǒng)計表)小剛家每季度用水分別是:16噸、24噸、36噸、27噸”
請你幫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應該選擇下面哪個算式?
出示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2.同學們形成不同意見
1)師請代表說明理由:“題目讓我們求平均每用水多少噸,一年有12個月”
2)師電腦演示:÷4表示求每個季度;÷12表示求每個月;÷365表示求每天
3.師: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小剛家要節(jié)約用水
四、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平均數=總數÷相應的總份數
2)平均數不是一個實際的數,它在最多數和最少數之間,表示總體的平均水平
五.延伸—過河
一條小河平均水深1米10厘米,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到河里玩會有危險嗎?強調:平均水深的意義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ǔ鍪菊n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xù)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ǔ鍪局改厢槇D)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fā)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fā),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fā),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qū)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么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xx平方米、xx平方分米、xx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fā)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tǒng)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俪S玫拿娣e單位有哪些?
、谡f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guī)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芡纼扇嘶ハ啾犬1平方分米的.大小。
、菰诤诎迳腺N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厘米)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教材內容安排如下表: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谒闶枪P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范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并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后,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計算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與,使他們養(yǎng)成認真審題、書寫整潔、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完善學生對計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使學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豎式計算的方法。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引導學生利用以有經驗進行知識的遷移,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學習計算方法。
2、在學習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索,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親自感悟和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重視口算和估算能力的發(fā)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視對兩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的回顧和整理,培養(yǎng)學生總結
和歸納的能力。
四、課時安排:
8課時。
1、口算乘法。 3課時
2、筆算乘法。 4課時
3、整理和復習。 1課時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8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四第1~4題。
教學目標: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幻燈片;把練習十四第2題制成香蕉形的口算卡片。注意補充相關的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題,如:32×20、13×300。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口算下面各題。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選兩題,說一說口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
(1)運用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呈現郵遞員送報紙、送信的情景。
。2)請學生提出問題。
(3)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需要用整十、整百數解決的問題,可以是與教材上完全相同的問題,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郵遞員工作10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2、探討口算方法。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組討論:怎樣想出得數?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4)評價。
對于學生想出的方法,盡可能板書在黑板上,方便全體同學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例如:300×10 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300×30 3×3=9→300×3=900→300×30=9000
300×10×3=9000
教師點評每一種方法,強化學生對口算方法和過程的了解。同時,用點評的方式給學生以表揚、鼓勵,增強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信心。
3、嘗試解決問題。
。1)請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其余的問題。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組織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嘗學習的樂趣。
4、探討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請學生思考,討論怎樣算?
。2)組織交流,并由教師評價每種方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方法。例如:42×10→42個10→420;
42×10→40×10+2×10→420……
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體驗成功。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升
1、完成教科書第58頁“做一做”中的8道題。
(1)先由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結合訂正過程,有意識地選擇兩、三道題讓學生說一說口算過程。[]
。2)引導學生總結,發(fā)現規(guī)律。
結合“做一做”中的`口算,引導學生總結口算方法,發(fā)現規(guī)律。
2、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
開始做題前,提出:看哪一組的每個小朋友都能全做對。
完成后,集體訂正。對全體都對的小組給予表揚,獎勵小紅旗一面。
3、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十四第3、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巡視,及時參與學生的討論。
在學生完成后,請幾位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4、游戲。
貼出香蕉形口算卡片,組織學生做“摘香蕉”游戲。說明游戲規(guī)則:誰算對卡片上的題,就把香蕉摘下來。
最后,比一比哪一組摘的香蕉多。讓學生體驗收獲的喜悅。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高
請學生談收獲。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7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8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7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門】03-17
【精】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4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薦】03-14
【熱】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4
【熱門】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9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推薦】03-09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