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4-12-11 17:09:29 美云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精選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精選15篇)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說的課題是: 連減的簡便計算

  一、教材分析

  《連減的簡便計算》這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冊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P39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運算定律在簡便計算中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減法的簡便計算。教材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減法的性質,體現算法多樣化。使學生能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它為后面學習除法的簡便計算做了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一個數連續(xù)減去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還可以先減去后一個數再減前一個數這兩種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減法運算性質用性質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減法運算性質簡便運算。

  四、學生分析: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特別是對于加法、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這些經驗構成了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認知基礎。

  2、將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的內容集中在一個單元學習,雖然系統(tǒng)性很強,但是教師教學難度增大,部分學生接受知識有困難,知識內容易混淆,課時安排也顯得比較緊。我故適當調整課時安排,并充分考慮學生練習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加強易混知識的辨析練習。

  五、說教法、學法:

 。ㄒ唬⒄f教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聯(lián)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

  1、緊密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這一情境,把簡便計算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筭理,掌握簡便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3、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理解和體會減法的簡便算法的多樣化。如"、判斷題、連線、簡便算法、等等"在練習中掌握減法的性質,體會簡算的意義,領悟計算方法。

 。ǘ⒄f學法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會算法多樣化。

  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解題思路和方法,明確了連減的簡便方法,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2、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掌握減法的簡便計算,明確一個數連續(xù)減去幾個數等于這個數減去這幾個數的和,會根據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

  本節(jié)課以"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為背景,引出問題"昨天看了66頁,今天看了34頁,這本書共有234頁,還剩多少頁?"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ㄔO計理由:借助讀書這一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讓學生關注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預設學生讀題后能找到其中的數學信息和所要求的問題。)

  2、小組合作交流解題思路,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

  引出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解題方法,"你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嗎?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算法,"看看你的解題方法符合題意嗎?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ㄔO計意圖: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產生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了條件和空間。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后全班匯報交流,教師板書每一種算法,讓學生說說每一種解法的思路,判斷是否符合題意。

  隨學生板書:234-66-34、234-(66+34)、234-34-66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講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底還剩多少頁沒看呢?好,請拿出練習本,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選擇一個進行計算,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 設計意圖: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鼓勵學生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組長的回報,讓其他學生更明白了算理。)

  3、小組合作交流總結算法,得出簡便算法

  讓學生觀察三種方法,三個算式,"方法不同,結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號連起來?"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連減的計算方法,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出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減;還可以先減去后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然后觀察算式,說說哪種方法簡便,明確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簡便算法。

  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為什么?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說讓同學認識到哪種方法簡便,為什么?)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理解連減得簡便計算,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4、練習鞏固

  練習題設計了五個層次的練習。1、判斷題,讓學生明確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等于減去這兩個數的和。培養(yǎng)學生對減法性質的掌握;

  2、連線題。

  3、在() 里和橫線上填寫相應的運算符號和數。

  4、用簡便方法計算。根據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讓學生在簡算中明確方法,掌握方法。

  (設計意圖: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從而找出簡便計算的方法;)

  5、拓展練習

 。ㄕ麄聯(lián)系設計有坡度有層次,由易到難,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使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都有收獲。)

  6、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總結中回顧所學,升華所學知識。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條理清楚,是學生一眼看出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連減有幾種算法,簡便方法有幾種,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方法解答最簡便,一目了然;連減得簡便計算用字母如何表示,都比較清晰,板書能緊扣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便于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理解掌握。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的《乘法分配律》。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jié)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guī)律等層次進行的。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的基本性質與目的,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四、說教法和學法

 。ㄒ唬┙虒W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啟發(fā)式進行教學,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設計一些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練習的層次和坡度,設計一些易混題,最后設計一個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積極參與,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ǘ⿲W法指導

  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采用觀察、比賽、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讓學生都能夠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回顧:說說已學過的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規(guī)律:〖算一算〗

  讓學生通過復習、計算,感知乘法分配律算式的特點,為學習新的知識作好鋪墊。

  3、觀察、激趣、導入。

  第③組算式老師不用計算,就可以判定用等號連接,這是為什么呢?難道這里有什么奧秘嗎?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研究這個問題。給學生制造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聯(lián)系實際,探究規(guī)律。

 、逵澳谎菔荆

  1、養(yǎng)雞場左邊有50間雞舍,右邊有30間雞舍,每間雞舍里有75只雞。養(yǎng)雞場共有多少只雞?

  【 ①學生讀題,弄清題意。②上臺演示,合作討論,研究策略。

  ③展示思維過程,探究解題規(guī)律。】

  2、分析比較:仔細觀察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

  3、結論:兩個算式的結果如何?用什么符號連接?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發(fā)現其中有什么規(guī)律?

  通過觀察、說特點,為下面口頭概括定律收集語言材料。

  ㈡探究概括規(guī)律:

  1、再一步觀察、分析、比較去發(fā)現規(guī)律!级嗝襟w操作引導〗

  a、觀察這些等式,等號左邊算式有什么特點?〖多媒體演示〗

  b、繼續(xù)觀察,等號右邊的算式又是怎樣計算的.?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通過口頭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讓學生在主動中獲取知識。

  c、這兩個積又是怎么得到的?

  結論: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概括起來,說一說?

  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2、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別代表三個數,你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3、逆用乘法分配律、

  我們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用,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運算嗎?你會運用嗎?敢接受我的考驗嗎?

  使學生懂得怎樣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從正反兩方面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質疑聯(lián)想,拓展認識。

  三、鞏固運用規(guī)律。

 。ㄎ澹╈柟膛c練習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既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認識。

  咱們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試試!径嗝襟w演示】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學校準備購置足球和排球各20個,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哪些問題?

  五、歸納概括。

  整堂課雖說有些不足,有些差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但都讓學生們進行嘗試,環(huán)環(huán)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生較難理解與敘述的定律。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體驗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從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1、在對本課的教學目標上,我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2、在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盡量想體現新課標的一些理念,注重從實際出發(fā),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到知識。讓學生嘗試通過不同的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結果,這兩個算式可用“=”連接。使之讓學生從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從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庇米帜感问奖硎荆海╝ + b)× c = a × c + b × c

  3、在本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上,我力求有針對性、有坡度的知識延伸。總之,在這堂課中新的理念也有所體現,但在具體的操作中還缺乏成熟的思考,對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很好的充分調動起來。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3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運算律”第一課時的內容。我將從教材、教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依標據本——說教材

  1.知識結構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乘法和加法兩種運算。教材中實際情境中引出問題,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列出兩道算式,發(fā)現他們的內在聯(lián)系,再讓學生例舉同類算式,分析共同點,從中發(fā)現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來,練習中安排了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以及把乘法分配律延伸到它的逆應用和類推到兩個數的差與一個數相乘,使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2.地位和作用這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學習的,教學乘法分配律,不僅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整數范圍類的基本運算律,而且有利于他們更靈活地解決計算問題,提高計算能力。

  3.教學目標

  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編寫意圖,我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體會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過程與方法2.使學生在發(fā)現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guī)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3.使學生能聯(lián)系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fā)現和概括規(guī)律的學習活動,感受數學規(guī)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4.教學重點:充分考慮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認為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5.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經歷探索并發(fā)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二、以學定教——說教、學方法

  ◆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思維活潑,接受能力強,具有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學生在第七冊學習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以及應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已經初步具備探索和發(fā)現運算律并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經驗,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觀察、操作、歸納等方式自主建構新知識。

  ◆教學方法:本著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教學理念。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情境教學,動手實踐等教學方法。主要體現以下特點:

  1.情境教學。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圍繞學校有5個同學就要去參加“無錫市少兒書法大賽”了,書法組的張老師準備為他們每人買一套漂亮的服裝,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直接導入新課,并展開自主探究。

  2.動手實踐。在探求運算律的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將靜態(tài)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學生動態(tài)的數學實踐。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在合作中體會,在交流中感悟。幫助學生更深刻的領會新知。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作業(yè)紙等

  三、以生為本——說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教學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校有5個同學就要去參加“無錫市少兒書法大賽”了,書法組的張老師準備為他們每人買一套漂亮的服裝,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的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1)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再問:買5件上衣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2)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再分別說說兩個算式的意義。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幫助解釋。

  談話:兩個算式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它們的計算結果也相等,那你會把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嗎?

 。3)談話:如果老師不這樣選擇,還可以怎樣選擇?(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

  提問: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嗎?

  根據學生回答,列出算式:32 × 5 + 45 × 5和(32 + 45)× 5。

 。4)再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可以用什么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

  啟發(fā):比較這兩個等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感悟和發(fā)現乘法分配律,變教學生“學會”為指導學生“會學”。先組織學生通過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兩個不同的算式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得到了兩個等式,并比較這兩個等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2.深入體驗,豐富感知。

  引導:現在請每個小組拿出信封中寫有算式的紙條,想一想在這幾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號連起來,哪些不能?

  分組匯報、交流。

  要求:你能寫出一些這樣的等式嗎?

  學生舉例并組織交流。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體驗感悟的空間,為學生提供符合乘法分配律和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五組算式,引導學生在小組辨析與爭論中,進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再寫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3.揭示規(guī)律。

 。1)提問: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guī)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2)反饋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學生可能用語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小結:a加b的和乘c,與a乘c的積加b乘c的積的和是相等的。這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a + b)× c = a × c + b × c]

  你們發(fā)現的這個知識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請同桌再交流一下。

  4.能用字母來表示乘法分配律嗎?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a+b)×c=a×c+b×c

  對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樣——(稍等)簡潔、明了。這就是數學的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積極地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及與同伴進行交流,親歷觀察、歸納、猜測、驗證、推理等探究發(fā)現的全過程,學生不僅發(fā)現乘法分配律的知識,而且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數學思維的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ㄈ⿲嵺`運用,鞏固內化

  1.請運用乘法運算定律,回答下面各題:

  ①(32+25)×4 = □×4+□×4

 、冢64+12)×3 = □×□+□×□

  ③25×(4+9)= □×□+□×□

 、75×64 = □×□+□×□

  【設計意圖:前面三題,學生很快根據乘法分配律正確地填數。由于第④題是開放的,有的把75寫成兩個加數的和再乘64的形式,也有的將64拆成兩個加數的和再乘75的形式等,再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填數。】

  2.選擇。請用手勢表示正確答案的編號。

  與25×(4×8)相等的`算式是()。

 、25×4+25×8;②25×4×25×8;③25×4×8

  【設計意圖:通過辨析,學生更加清楚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及與乘法結合律的區(qū)別!

  3、完成第3、4題,比較兩種方法中的哪種方法比較簡便,滲透簡便計算的思想

  4、做第5題,重點提示學生第2題48×3-45×3可以寫成(48-35)×3

  把分配律中的加法類推到減法。

  【設計意圖:乘法分配律的逆應用雖然在例題中沒有出現,但現在這個知識結構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乘法分配律在減法中的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應該重視,使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得到延伸,讓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形式活潑,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這些教學活動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ㄋ模┗仡櫾佻F,升華新知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我們是怎么來學習的?

  【設計意圖:在本節(jié)課即將結束之時,讓學生暢談學習收獲,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將所學知識得到及時有效的梳理和鞏固!

  四、提綱挈領——說板書

  運算律---乘法分配律

  (65 + 45)× 5 = 65 ×5+45× 5

 。32 + 45)× 5=32 × 5 + 45 × 5

 。╝ + b)× c = a × c + b × c

  【設計意圖:良好的板書就是一個微型的教案,是課堂教學的縮影。本課的板書,簡潔明了,展示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抓住教學脈絡,有利于學生知識的自我建構。】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

  本節(jié)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線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線與角的起始,也是今后學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的重要前提,所以它在教材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直線、線段與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本節(jié)課主要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然后通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接著,組織學生對直線、線段與射線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最后通過“試一試”、“量一量”、“看一看”等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征的印象。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已經有了對線的感知基礎,因此動手畫一畫可以做到知識的銜接和過渡。學生通過畫一畫、看一看、認一認以及交流活動來學習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特征,但互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較難理解,學生可能不能完整準確的表示出他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因此,這些都是我上課要著重強調的地方。

  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新課標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及認知規(guī)律,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通過一系列直觀的動手操作活動來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各自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聯(lián)想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通過動手畫、到生活中找,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收獲新知;通過分組訓練、深化新知,共同感受收獲的喜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聯(lián)系、發(fā)展、對立與統(tǒng)一的思考方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實際和學生的基礎,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教學難點是:體會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鑒于教材的特點和我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及情感的教育,我選用引導發(fā)現法和直觀演示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觀察、多合作、多交流,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同時,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具提高教學效果,在實驗,演示,操作,觀察,練習等師生的共同活動中啟發(fā)學生,讓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培養(yǎng)學生直覺思維能力。另外,教學中我還采用了觀察法、比較法、討論法、愉快教學等方法。

  三、說學法

  在學法上,選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通過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注重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行觀察——思考——想象——交流,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三種線的理性認識。

  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情境,激發(fā)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加強教具演示及學具操作,使學生在多種感觀的協(xié)調活動中積累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方程》的第三課時,本單元教學方程的知識,是在四年級(下冊)“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編排的。為了使學生體會方程是擁有平衡的內在相等關系的等式,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產生學習方程的.欲望,教材設置了多方面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這些具體的情境中獲取信息,發(fā)現等量關系并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述,然后嘗試用含有字母的等式——方程表示各個相等關系。教材非常重視對相等關系的挖掘和描述,為后面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理解方程的含義。

  2、能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靠教師情感和教師的一舉一動進行滲透,一般不作為教學目標向學生展示。但由于自己教師語言少,所以滲透的不是很好。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方程的含義。能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二、說學法

  先學、后教、檢測,檢測中發(fā)現錯誤,要及時更正,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不是教師更正,而是學生自我進行更正,也就是“兵教兵”,所以,在檢測的時候,我先叫的是不好的學生,不好的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出現了錯誤,讓好學生去幫助,這樣,好學生又更進一步的掌握了知識,

  三、說教法

  本節(jié)課,我主要是讓學生看課本中的內容,“看圖看文——結合圖找相等關系——列方程——總結等式的特點”每一步都讓學生自主去完成。

  四、說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步:板書課題,出示教學目標。

  第二步:出示自學指導,認真看課本p88的內容,看圖、看文字

 。ǜ鶕铝刑崾荆1、天平保持平衡,說明了什么?2、x+5=10,x+5、10、”=”各表示什么意思?3、結合圖1,從圖2、圖3中找出相等關系)

  思考:等式有什么特點?

  第三步:先學

  1、看一看。

  (認真看課本p88的內容,看圖、看文字。)

  2、做一做。

 。ㄕ埫话逖荩溆嗑毩暠就瓿。)

  第四步:后教。

  1、更正。

  2、討論(議一議)。

  ⑴評議對錯。

 、圃u議板書。

 、切〗Y等式的特點?

  3、加強訓練。

  第五步:全課小結。

  第六步:當堂完成作業(yè)。

  由于自己的教學經驗和能力水平有限,而且有是第一次用這種模式上課,所以在課堂組織上出現很多不足,敬請各位同行能批評指正,你們認真的點評將會促進一個年輕教師長足的進步。謝謝大家。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第八冊三角形的認識P129-130。

  2、教材簡析

  三角形的分類是在學生直觀地認識了三角形,學習了角和直角的基礎上學習的,為學習三角形的面積和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和計算平面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1、知道三角形的分類。

  2、知道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意義

  3、使學生體會到三角形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二、教法和學法

  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把發(fā)展智力和培養(yǎng)能力貫穿各個年級教學的始終。二期課改也明確提出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我在教學中認真 貫徹 二期課改精神,十分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課中所出現的概念和結論,都是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所呈現出來知識素材,通過學生周密的思考抽象和概括出來的。如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是讓學生觀察各種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后,進行分析比較得出三角形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三種。在獲得三角形的分類后,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大膽地猜測,讓學生在動口、動腦、動眼,多種感觀參與學習,促進知識的內化。同時也為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范圍。

  三、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一、媒體出示:

  師: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找?guī)孜粚W生)

  師:板書 三角形

  二、出示各種三角形

  分組討論:

  1、研究每個三角形,各個角是什么角?寫在表格中。

  三角形 編號(1)(2) (3)(4)(5) (6) (7)

  角A ( )角( )角( )角 ( )角 ( )角 ( )角( )角

  角B( )角 ( )角 ( )角 ( )角 ( )角( )角 ( )角

  角C( )角( )角 ( )角 ( )角 ( )角 ( )角 ( )角

  2、根據研究結果,動手將三角形按角的特征進行分類。

 。1) 小組匯報。核對后請改正確。

  (2) 議論,發(fā)現。

  觀察上表,你發(fā)現了什么?

 。ㄒ粋三角形最多有3個銳角,最少有2個銳角,最多有1個直角,最多有1 個鈍角)

 。3) 根據研究結果來分類,怎樣分呢?

  有3個銳角 有1 個 直角 有1鈍角

 。1)(6) (2)(4) (3)(5)(7)

  3、老師還想考考你們,誰能把黑板上的幾個三角形分類呢?

  請學生上黑板分一分:(1)(6)

  (2)(4)

 。3)(5)(7)

  出示: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紙條出示)

  出示:那么三角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如果把所有的三角形作為一個整體來看,那么是面三個三角形便是整體的部分。如圖:

  3、 找學生講一講,什么是銳角三角形?什么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是鈍角三角形?

  4、 找一找圖表,發(fā)現了什么?

  三、練習:

  1、 分一分:

  銳角三角形:( )

  鈍角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 )

  2、 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

 。2)有一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

 。3)一個長方形一次可以剪出兩個直角三角形。( )

  3、猜猜看游戲。

  (1)露出一個直角 (2)露出一個鈍角 (3)露出一個銳角

  你能判斷出他們各是什么三角形嗎?為什么?

  3、 提高練習:

  數一數,下圖中有( )個三角形,其中有( )個銳角三角形,( )個直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

  師:為什么只看到一個銳角,能猜出三種不同的三角形呢?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得真好!你知道了什么呢?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內容。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問題解決思想方法,它是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問題解決的思維素質,掌握得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系統(tǒng)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類似歸一、歸總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課知識,將為以后學習用列表等方法來解答求兩積之和(差)等的實際問題奠定知識、思維和思想方法的基礎。

  教材安排的例題,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數學信息,讓學生經歷列表整理信息的全過程,再通過“尋求策略—解決問題—發(fā)現規(guī)律”的系列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數據信息策略的價值,并產生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但一般處于無序狀態(tài),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規(guī)范化。

 。ㄈ┠繕硕ㄎ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借助生動的、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研究內容,使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還會通過列表的過程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提取信息,發(fā)現問題,列表整理條件,解決問題的知識獲取過程,從中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發(fā)展他們的推理能力。

  3、通過對類似歸一、歸總的實際問題的探索,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列表整理、分析數量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并列式解決問題,體會列表這一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并能運用該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整理、分析數學信息關系,學會通過所整理的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并內化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

  二、說教學程序:

  鑒于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實際情況,設計如下四部分展開教學。

  (一)聯(lián)系生活,激趣引新:

  教學一開始,通過班內學生比賽,發(fā)現課程用列表的方法呈現更加清晰、整齊,從而出示本課課題,并說明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是我們解決較復雜數學問題時的好幫手。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學生感興趣的小比賽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針對學生現有對信息的搜集和觀察能力,讓學生感知列表呈現信息的優(yōu)點和便利!

 。ǘ┖献魈剿, 領悟內涵

  1、初步感知列表

  例1主要教學兩積之和的實際問題。這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需要用三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教材提供了兩組數據,分別是小芳家栽桃樹、杏樹和梨樹的行數,以及三種果樹每行栽的棵樹,同時提出第一個問題: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由于題目中的條件比較多,數量關系相對比較復雜,由于之前的引導,學生們很快聯(lián)想到可以用列表的策略整理這些條件。潛移默化中,學生經歷了從現實情境中選取有用信息并形成結構完整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同時也充分感受列表整理條件的優(yōu)點。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讓學生自主活動,經歷列表整理的全過程,一方面在現實情境中收集數學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個數量在表格中的位置。并使學生理解表格的結構和內容,是為了積累學生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經驗。】

  2、分析數量關系

  本環(huán)節(jié)中啟發(fā)學生思考:你能根據數量之間的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嗎?這樣在關鍵處加以點撥,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容易理解:根據題中的條件,“可以先分別算出桃樹和梨樹的棵樹”;根據題中的問題,“要求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可以先算桃樹和梨樹各有多少棵”。這里讓學生自主經歷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其意義不只在于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更在于這一過程中學生切實體會到:分析數量關系既可以從條件想起,也可以從問題想起。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列式解答,并進行檢驗,同時留出空白,以便于課堂上的反饋與評講。接下來,提出第二個問題:杏樹比梨樹多多少棵?放手讓學生按照解答第一題的過程,通過獨立思考完成解題。

  3、回顧和反思

  在解決完兩個問題后,引導學生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說說解決問題時一般要經歷哪些步驟,并通過交流,總結和歸納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反思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說說自己的體會,以進一步提煉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的認識與經驗,體驗分析數量關系的一般過程與方法。

  這樣,已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主線,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有利于學生深刻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逐步形成策略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實際問題的教學走出教師教題型、學生記解法的困境。

 。ㄈ╈柟叹毩暎罨l(fā)展

  【設計意圖:準備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通過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1、“練一練”第一題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實際問題,同時提出“先整理題中的條件,再解答”的要求,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列表整理題中信息的方法,感受列表整理對理解數量關系的作用,初步形成策略意識。

  2、第2題以純文字的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更深刻體驗綜合運用從條件和問題出發(fā)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ㄋ模┤n總結

  最后,讓學生說說在這節(jié)課上學會了什么知識?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8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我選擇的說課內容是人教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第一課時億以內數的認識。

  2、教材地位與作用: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的讀寫認,而本單元則是在以前學習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的讀寫并了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這一單元是在小學階段對整數學習的最后一課。對以后學生在學習中接觸大數,并計算大數奠定了知識基礎,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數目。

  3、教材的編排特點:a.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產生學習需要。b.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主探索。

  本節(jié)課的學習,不僅是學生對數認識的一次擴展,也進一步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學習,能加強學生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會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一些數據的意義,這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服務于生活”的理念!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一般具有接觸面廣、獨立性增強、善于觀察和發(fā)現、樂于動手操作等特點,而且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系統(tǒng)的學習過萬以內的整數。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我會做一些課前準備,一是準備了《億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課件;二是準備計數器、游戲卡片等教具。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和內容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

  (1).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使學生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使學生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1、學會讀、寫億以內的數;

  2、掌握億內數的`數位順序表,了解十進制計數法。

  3、認識數級個級、萬級、億級,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億以內的數。

  教學億以上數的讀法與寫法。

  難點:1、讀寫數位較大的數目。

  2、理解“十進制”計數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方法方面,我會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于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創(chuàng)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大數獲得豐富感受,注意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大數的讀法后,通過獨立練習,小組合作交流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對于數位、數級,十進關系等知識,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去發(fā)現,去體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密切了大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fā)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數學意識。

  學法:學生主體參與;動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學游戲

  五、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為學生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和諧發(fā)展打基礎。遵循兒童心理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師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guī)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

  數學教學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應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得新知識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敢于自主學習、嘗試新知的研究學習。小學生已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為其獨立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可能。為此,在教學“延伸性、遷移性知識”時,我直接讓學生自己自主嘗試、積極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發(fā)現和總結,給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間、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發(fā)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學前準備:口答:一千里面有10個百,一萬里面有10個千;口述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2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利用課件出示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圖片)你們會讀這些數嗎?瞧,這些數比以前學習的萬以內的數更大,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更大的數,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請學生拿出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當數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多少?(一萬)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么辦?

  2、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利用計數器問:怎么表示10個一萬?

  3、照這樣繼續(xù)數下去。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10個一千萬是多少?。師: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是計數單位。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什么關系?(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即十進關系)

  4、把所學數位按數位順序表排列起來

  億級萬級個級

  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00表示8個千萬

  為了便于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guī)律,即:從右起每4個數位是一級,分為個級、萬級和億級。

  (三)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

  1、拿出作業(yè)本上的最末題

  (1)讓學生自由讀(2)小組交流討論,該怎樣讀,為什么

  (3)反饋,老師做引導,而后總結讀作:八千四百五十萬七千六百

  A、從高位讀起B(yǎng)、按照個級的讀法,每一級的數讀后加讀‘萬’或“億”

  (4)思考:怎樣去分辨這個數是在個級或萬級?

  目的在于明確在讀數之前必須先分級,有助于簡單的讀數。

  2、讀數:

  13819000各自讀,交流

  分級-從高位讀起-按照個級讀法,只是在后面加讀級名最好在數位順序表上體現,或進行分級。

  2496640700085000300

  先各自讀,將其讀法寫下來,而后集體交流讀法

  按照四位分級的原則,我國的讀數法則是:(1)四位以內的數,按照數位順序從高位讀起。

  (2)四位以上的數,先從右向左四位分級,然后從最高位起,順次讀出各級里的數和它們的級名。(3)如果一個數末尾有“0”,末尾的“0”不讀;每一級末尾的“0”也不讀;其他數位上,不論連續(xù)有幾個“0”,只讀一個零。例如30500804500,讀作三百零五億零八十萬四千五百。

  (四)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

  1、六千八百五十萬四千二百學生嘗試寫數-交流-確定方法(分級,借助數位順序表)

  2、三千零八萬一千五百六十九萬三千六百七十二萬三千一百一十二

  學生練習后,指名到前板演,而后講評,最終得出寫數的方法:先分級,從高位寫起,某一位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寫0占位。

  3、討論:

  什么時候寫0,寫幾個0

  (五)復習鞏固

  (六)全課小結: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和同學交流你課前收集的這些更大數的實際意義。

  練習設計了5道題,2道讀法題,2道寫法題還有一個思考題。最后是回顧整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進行評價。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9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三單元認識小數中小數的大小比較(課本第36-37頁,例7)。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了小數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數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內容的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在經歷購買學習用品這一簡單的生活實際情況來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了整數大小比較,那時比較一、兩位數大小,一般不脫離現實情景和具體的量來抽象地比較數大小的,且僅限于整數。而本節(jié)課是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究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不僅不受小數位數的限制,而且還要求學生漸漸脫離具體內容采用不同的策略來比較小數的大小。本課中安排了一個購買學習用品的生活情境,結合生活經驗比較小數的大小,并得出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這樣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日益高漲,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比較一位、兩位小數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合作交流意識;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思考、討論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獲取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法、學法

  情境教學,在例題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生活情境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學生們經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等學習活動,自主探索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五、教學重、難點:

  比較兩個小數大小的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新學期開始了,同學們都需要買一些文具,今天老師就給你們介紹這家文具店奇奇文具店,F在我們就請文具店的售貨員分別給我們介紹商品的價錢,請同學們注意聽,看看你們能發(fā)現什么?

 。ㄓ梢粋同學扮演售貨員,分別介紹商品的價錢。)

  師:聽完售貨員的.介紹,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生1:這家商店都有練習本、三角板等文具,但價錢不一樣。

  師:由這些發(fā)現你們想到了什么?

  生1:哪樣文具的價格要貴一些?

  生2:它們一共要多少錢。

  師:是啊,這兩樣文具那種要貴呢?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小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

  1、探索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師:大家都先來猜一猜,哪一種文具要便宜一些?還要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

  生1:0.6元是6角,0.48元是4角8分,0.60.48。

  生2:0.6是60個0.01,0.48是48個0.01,0.60.48

  生3:通過轉化為圖形可以看出0.60.48

  師:真不錯,大家都是很聰明的,想到的方法還真多。

  2.大膽猜測:

  師:在以前,大家學過整數的大小比較嗎?還記得整數是如何比較的嗎?(當整數的位數相同的時候,從高位比起;位數不同的時候,位數越多,數越大)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們回憶舊有的知識并將已經掌握的整數大小比較方法進一步擴展到小數的大小比較上,進行一次知識的延伸與擴展。從而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自覺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老師這兒還有兩個小數要比較大小,你們會嗎?大家分組討論一下。

  出示試一試。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7.96○8.32 0.13○0.129

  教師提問:根據你已有的知識經驗,和你對小數的了解,能試著說一說小數怎樣比大小嗎?

  在學生們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比較時是從整數部分開始比較,整數部分大,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十分位,十分位大,這個數就大.)

  4.比較分析

  教師:我們歸納出來的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與你最初的猜測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運用。

  1、兩個同學一組,一人任意說出兩個小數,另一人比較小數的大。笮档奈粩挡怀^兩位。(兩名同學之家展開的這種合作、競爭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2、完成練一練.

  2元 ○ 1.9元 3.45米 ○ 3.54米

  8.02○8.20 0.76○0.706

  3.練習六第七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初步理解每個小數在數軸都有一個對應的點,并知道越靠近右邊,小數就越大

  4、判斷

 。1)6.8096.799( ) (2)5.15.1002( )

  (3)38.74838.75( ) (4)0.0090.010( )

  學生口答結果,并說出理由。這個題目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并能進一步掌握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5、練習六第九題

  出示統(tǒng)計圖表,讓學生們通過觀察,找出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讓學生們分小組討論:看那個小組能提出的問題多?鼓勵學生們開動腦筋,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6、練習六第十題

  □中能填幾?7.31□.4 0.5420.5□3

  學生分組討論,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口頭回答問題,并說出自己的發(fā)現。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小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誰能說一說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嗎?希望能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

  《等候時間》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是繼“烙餅問題”、“沏茶問題”之后再一次向學生滲透運用運籌思想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新增內容。排隊論是關于隨機服務系統(tǒng)的理論,其中的一項研究是怎樣使服務對象的等候時間最少的問題。這部分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但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過排隊等候的經歷,所以,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想就用這個學生熟悉的情境為切入口,通過演繹、例舉、觀察、分析、優(yōu)化,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等候時間的總和”,以及歸納出按怎樣的順序安排才會使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

  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1.使學生通過簡單的事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排隊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有序思考以及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

  為了更好地達成這幾個教學目標,我設計了4個板塊的內容:

  三、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教材的主題圖是呈現三艘船在碼頭卸貨的情境,但是這一情境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遙遠,再加上“排隊論”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所以我就創(chuàng)設了學生幾乎每天都要經歷的等候老師改作業(yè)的情境。在這一情境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演繹改作業(yè)的過程,自己理解了什么是“等待時間總和”,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打下基礎。在學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學生再通過填表、觀察、分析、優(yōu)化,自己得出了按照用時從小到大的順序依次批改作業(yè),能讓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

  2.發(fā)現規(guī)律,建立模型

  雖然在解決該作業(yè)問題時,學生已經得出了尋找最少等候時間總和的方法,但有些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可能還只浮于表面,理解得不是很透徹。這時,我就出示書上的主題圖,通過不斷改變數據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尋找最少等候時間總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提供字母,讓學生在條件不充分的條件下自己去思考,分析,自己發(fā)現條件不足,需要增加條件。通過這樣一個提升練習,讓學生更深入地鞏固新知,并將新知符號化,這就是一個建模的過程。

  3.鞏固應用,拓展思維

  課本中的練習是解決三位學生在醫(yī)務室打針的問題。但是由于我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已經將新知作了提升,所以在練習環(huán)節(jié)我就不再將學生的思維又重新降低一個層面去做機械重復的題目。由于學生已經對解決三個對象的等候時間總和進行提升,我就順勢提出解決四個對象的等候時間總和問題,就是最后一個大掃除問題,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個橫向的拓展。

  4.數學知識的介紹

  由于這一個單元都是運用“運籌學”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學生對華羅庚爺爺已經比較熟悉了,所以我就把這部分的知識放到最后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垂直與平行》是現行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一節(jié)課,教學內容在教材的64—65頁。

  2、教學目標:

 。ǎ保┲R與技能: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ǎ玻┻^程與方法:通過“擺筷子”和“折紙”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新知的能力;培養(yǎng)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ǎ常┣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數學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相關現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

  二、說策略。

 。、學情分析:這個知識點既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的直線和角的知識的基礎上,同時又要為進一步學好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等重要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數學中的平面幾何知識體系里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因為是幾何知識,自然具有了直觀但抽象、易記但難懂的特點,加上教材提供的主題圖在我們廣大農村小學也是陌生事物,比如我們學校就只有一組單杠,這無疑又為學生理解這個知識點設下了障礙。

 。、設計理念:解決“抽象”這一難點的最佳方法莫過于動手操作,我想只有貼近學生生活的才是最易被學生接受的,只有學生親自動手得來的才是真正理解不易遺忘的。結合我區(qū)數學教研組提出的“做數學”的先進理念,我在本課的設計中主要體現的是“擺一擺——畫一畫——想一想”、“折一折——畫一畫——想一想”的兩段式三維教學理念,意圖放緩坡度,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之中對本知識點做到既能意會又可言傳。

 。场⒔谭ㄔO計:我在教學中主要設計了“擺筷子”和“折紙”兩個操作性學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筆描繪、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闡述五個層面的梯度性學習,系統(tǒng)深入地掌握知識,以拉近知識與學生的距離。

  4、學法設計:在“擺筷子”活動中,主要是體現開放性動手操作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有空間把可能出現的`情況全面的展現出來,為準確地提取和掌握知識點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折紙”活動中,主要是體現多元性動手操作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有能力把應該出現的情況全部挖掘出來,并能準確地理解三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系;在學習概念性知識的時候,主要是體現抓住重要詞語進行理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交流全面掌握所學的知識。

 。、教學準備:每生筷子5支、白紙5張、彩筆1支。

  三、說過程。

 。ㄒ唬、擺筷子活動

 。、導入:(1)利用手中的筷子擺圖形。

  要求:①應用筷子支數不限;

 、谒鶖[圖形不限。

 。2)學生匯報。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學生熟悉的筷子和最喜歡的動手操作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學生會擺出圖形、字母、漢字等多種情況。

 。、過渡:(1)增加難度,只用兩支筷子擺圖形。

 。2)學生匯報。

  本環(huán)節(jié)增加難度,縮小范圍,學生只能擺出預想范圍內的各種情況,請看屏幕,這為下一步通過分類的學習方式對平行和垂直的知識進行研究進行了鋪墊。

 。场⒒顒樱海1)小組合作對所擺的圖形進行分類。

  (2)學生匯報。

  ①相交、不相交;

 、诂F在相交、將會相交、永不相交;

 、巯嘟、垂直相交、不相交;

  本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分類方式會有好幾種,教學時要重點引導學生把所擺的圖形畫在紙上進行研究,以便于學生迅速分類,在分類時教師重點指導學生理解“將會相交”這一特殊情況,為理解平行線“永不相交”的特點打下基礎。這個把知識抽象出來的過程也是本課設計上的點睛之筆。

  4、小結:P65中間部分。

 。1)相交線:*互相垂直*、垂線、垂足;

  (2)不相交線:*互相平行*

  永不相交

  在同一平面內 舉起筷子看一下

 。3)判斷:—— a

  —— b a是平行線

  b a是垂線

  本環(huán)節(jié)重點理解本課知識點,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分辨和表述垂直和平行兩種現象,知道這是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

 。怠U展:(1)先擺兩支互相平行的筷子,再擺一支筷

  子與其中一支平行,你發(fā)現了什么?

 。2)先擺兩支互相平行的筷子,再擺一支筷

  子與其中一支垂直,你發(fā)現了什么?

  本環(huán)節(jié)再次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認識同一平面內三條直線之間的相互平行、垂直的關系,既可加深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又為下一步學習平行線和垂線的畫法打下基礎。

  (二) 折紙游戲

 。、觀察教室中哪些地方有垂直或平行的現象?

  引導說出:一張方形紙上就有平行和垂直存在。

  本環(huán)節(jié)是把從具體的擺筷子活動中抽象出來的知識再次還原到生活之中,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運用。

 。、 按要求折紙:

 。1)折兩次,使兩道折痕互相平行。

 。2)折兩次,使兩道折痕互相垂直。

 。3)折三次,使三道折痕互相平行。

 。4)折三次,使三道折痕中既有互相平行又有互相垂直。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再次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自己創(chuàng)造平行和垂直的過程中完全地掌握這個平面幾何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知識點,徹底完成教學任務。

 。ㄈ⒖伎寄銓W會了嗎?

  1、考眼力:P68—1 加圖

  本環(huán)節(jié)是考查學生的分辨能力,看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課知識。

  2、考口才:P68—2

  本環(huán)節(jié)是考查學生的表述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正確理解。

  3、考記憶: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全面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情況,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四、說反思。

  1、在兩次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生對于“平行”的理解要優(yōu)于對“垂直”的理解,原因是學生對于直角的認識不夠深刻、完整,加上在本課的設計中缺乏直角尺的應用環(huán)節(jié)。

  2、在對實際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現象的描述中我沒有強調“把什么看作同一平面”的重點描述,給部分學生在認識上留下了障礙,這是今后應加強的。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加減法》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課題: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加減法”。

  2、教材簡析

  (1)課型:新授課。

 。2)知識基礎:整數加減法和法則、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3)主要知識點:整數減小數。

 。4)后續(xù)知識:小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及分數的加減。

 。5)教材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

  本節(jié)教學內容從整數加減法引入,先教學加法再教減法,在與整數法則的對比中理解小數的計算法則。一步計算后學習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簡便計算。這種編排步步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了統(tǒng)一的知識鏈。

  教學切入點:整數加減法教學重點:小數加減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位數不同的加減計算方法(尤其是位數少的減位數多)

  3、教學目標:

 。1)從整數的意義引出小數的意義,使學生了解二者意義相同。

 。2)學生自主探索、與同學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3)養(yǎng)成仔細看題、認真驗算的習慣。

  (4)使學生體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lián)系。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教師主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诖苏J識,本課教學注重活化教材、強化體驗、深化應用。采用“課前參與——課中探索——課后延伸”三段式教學模式。實質上就是整體建構的自學指導、檢查點撥、探究規(guī)律、回歸系統(tǒng)。課前自學收集數據編寫小數加減算式,增強收集信息的能力,課中探索發(fā)現新知,構建新知,在學習中體驗競爭、合作的快樂;課后延伸體現知識的價值,激勵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三、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一)導入。

  創(chuàng)設情境:師:“佳佳文具店”趕著“”前夕開業(yè)了,聽說那的文具還挺便宜的,咱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文具店圖)瞧,還真熱鬧呢!你了解到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說)可老板說了開業(yè)期間所有文具一律低價銷售,每個人只能挑選兩樣,你最想買什么?(指名說)算一算你得付多少錢?(導入部分貼近生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ǘ┠繕恕

  讓學生能夠計算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1、簡單的小數加法

 、僬麛导臃

  ②從學生的各種解法中選擇最直接的

 、蹍^(qū)別整、小數加法的異同

 、芏眯导臃▽ξ坏'道理

  ⑤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簡單的小數減法

  設計意圖:學習目標與教學目標不同,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應達到的要求,適宜教師思考、理解。學習目標的理解對象是學生。學習目標的制定要站在小學生的立場上,適應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制目標也是可行的,學生自己定制的目標適于大多數學生接受。不過學生定制的目標有局限性,高度、深度達不到要求。本節(jié)課的目標是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制定的,說明教師的調控課堂能力不強,放不開手。

  (三)點撥

  1、回憶。

  師:整數加減的法則是什么?

  指名匯報。(復舊迎新,做好鋪墊。找準本課學習的切入點。)

  2、推測。

  師:你打算怎樣購買,可以提怎樣的問題,展示給大家看。生舉例,教師使用暗示語言引導學生舉出不同類型題目。如:生:+師:1位小數加1位小數。生:+……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驗加減法計算的不同類型,突出難點:整數減小數,為點撥規(guī)律做好伏筆。

  3、嘗試。

  師:任選你喜歡的2題嘗試解答。生板演。

  生1:20—=生2:生1錯了,我來改正。20—=生3:不對,我來改。—=討論:誰的方法好?

  小結:生2簡單,生3嚴謹。開始學習時提倡生3做法,熟練后提倡生2做法。設計意圖:把握動態(tài)生成資源,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積極性,互助合作解決問題。體現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四)探究。

  師:觀察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嘗試總結解答方法。生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課件出示小數加減計算方法)

 。ㄎ澹炞C。

  用小數計算方法檢驗剛才計算的題目是否正確。(養(yǎng)成驗算習慣)

  (六)回歸。

  師:你學習到了什么?想一想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和同桌談談

  (七)作業(yè)布置:課堂作業(yè):作業(yè)本95頁

  推薦作業(yè):假期中調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數加減法,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和家長、同學或老師交流。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3

  一、說教材分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第三單元的內容。新課程把估算作為獨立的課時內容來教學,體現了新課程的改革變化之一。

  本節(jié)課的乘法估算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一位數乘三位數的估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好這部分內容,又為進一步學習估算打基礎。

  本節(jié)課教材的最大特點是:將估計算方法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既能讓實際問題的生活背景成為學生理解估算方法與算理的經驗支撐,又使解決問題能力與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相互促進,同步提高.因此,我們要意識到:估算不是純粹的估算得數,而是根據情境需要靈活地估算。

  根據教材特點與新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估算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教學難點: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

  二、說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數學教學是活動的教學,特別是應用題教學更應關注學生身邊周圍熟悉的情境組織教學。基于此認識,本節(jié)課設計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學法體現自主性。

  我創(chuàng)設了去游樂場玩的主題式情境,以情境教學法和引探教學為主,綜合運用體驗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為學生提供解決策略開放,評價標準開放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構建模型,自主優(yōu)化策略,自主遷移方法,自主應用,真正做到不同的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學習數學,學到不同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2.數學知識從實踐中來,到生活中去。

  課的展開以生活情境為依托,使學生調動了生活經驗,(出門多帶點錢把數估大)自然建構了數學模型,體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現了做數學的思想。在實際應用中,呈現不同層次的現實問題,既可以內化知識,發(fā)展思維的深刻性與靈活性,又可以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現了數學知識的應用性。

  總之,整個過程使教法和學法和諧地統(tǒng)一于“最大地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這個教育目標上。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體現我的設計理念,實施備課精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鋪墊新知

  1、估算:94×7945×52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進行估算的?

  2、試一試:48×103≈427×43≈647×11≈

  3、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繼續(xù)探討有關乘法估算的問題。板書課題:乘法估算

  (二)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新知

  同學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秋天)對,現在是秋高氣爽、瓜果飄香風景怡人的秋天,也正是出去秋游的好時光。老師這里有一個關于秋游的問題,你能幫我解決嗎?(課件出示:教材第60頁例5的主題圖)

  “四年級同學去秋游。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應該準備多少錢買票?”

  認真讀題,弄清題意。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用筆算也可以用估算)怎樣列式?師板書:49×104

 。ㄈ┨骄糠椒,學習新知

  1、探究把因數估計得大些的情況。

 。1)學生獨立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請解決好的同學上黑板寫出過程,并介紹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適當地加以解釋。

  生1:(介紹:用筆算算出的,這樣的結果很準確。)

  生2:應該準備5000元。(介紹: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個因數的近似數,再計算出結果)

  生3:應該準備5500元。(介紹:把兩個因數都估計成是大一點的整十數,在將它們相乘,得到估算結果)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4

  一、教學任務分析:

  這課在教材編排上分三個層次:第一,以生活情境提供條件,從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據除法算式,學生根據不同的算法說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1、2兩題)。在對本課教材進行分析時,基于我對教材的理解與不同地區(qū)學生的差異性,對教材進行了如下的處理:

  1、由于主題圖與學生的生活相差較遠,所以采用學校最近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作為信息讓學生解決問題。

  2、此課之前,學生已有表內除法與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乘法口算作為基礎,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應該不是很難,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它的算理,并運用算理進行快速的口算。

  二、設計理念:

  如何讓枯燥的口算內容變得豐富,讓乏味的算理變得有情趣,使學生由間接接受轉化為直接參與,從而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等方面得到發(fā)展呢?我設計此課時,將重點放在引題、算理的推導與練習的設計上。引用學校開展的活動與學生進行聊天,取學生熟悉的素材進行導課,然后與學生一起探討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算理,最后設計了幾道練習,主要是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口算除法的含義,理解用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算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正確口算。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滲透轉化、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除數昌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算理。

  教學難點:商末尾比被除數末尾少一個0的除法口算。

  四、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我想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學會新知識,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掌握計算法則,學會計算,而更注重讓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參與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注意轉化、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使學生的學習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學習能力得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

  (1)注重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于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為一體,從而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注重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節(jié)課中,我盡量讓學生參與“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獨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重點理解80÷20這種口算方法的算理。在學生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再讓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說算理,讓每個學生有說話的機會。通過“說”提升學生對口算過程的認識,通過“說”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寬思路,彼此受益。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由于學生的個別差異,部分學生的領悟能力較強,但也有個別同學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明算理時,教師借用直觀的小棒圖來幫助有些學生的理解,化抽象為直觀,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諧過渡。

  商末尾比被除數末尾少一個0的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很多學生往往利用前面學習的經驗,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商的末尾添幾個0。這里,我不僅讓學生說清算理,還安排了判斷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4)注重練習多樣化

  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不表述計算過程而直接通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因而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如果學生對口算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就會自覺積極地參與。于是,我在教學中注意練習的多樣化,既有學生平時最熟悉的口算比賽,還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又安排了拓展題,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學于樂。

  劉瑞濤些學生的理解,化抽象為直觀,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諧過渡。

  商末尾比被除數末尾少一個0的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很多學生往往利用前面學習的經驗,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商的末尾添幾個0。這里,我不僅讓學生說清算理,還安排了判斷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4)注重練習多樣化

  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不表述計算過程而直接通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因而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如果學生對口算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就會自覺積極地參與。于是,我在教學中注意練習的多樣化,既有學生平時最熟悉的口算比賽,還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又安排了拓展題,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學于樂。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是人教版數學第八冊的內容。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在生產和日常生活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和小數的基本性質得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內容的第四單元。而本節(jié)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最后一節(jié)課,主要屬于掌握知識教學。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2)、能正確地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3)、使學生理解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

  3、教學重、難點

  通過舊知遷移新知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理解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4、教法、學法

  根據本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難點,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二、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谛┪以O計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二)、新授課

  1、導入新課

  (1)、有時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商店買菜,電子稱上顯示價錢是7.53元,可是商店阿姨只收我們7.5元,這是為什么呢?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需要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就可以了,那如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一內容.(板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講授新課

  (1)、出示例題情境圖。

  師:同一個小數根據不同的需要它有不同的說法即小數的近似數,那我們該如何求小數的近似數呢?

  生:思考。

  師: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同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相似,都可以根據"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3、以該同學的身高為例進行講解保留兩位小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整數的方法。

  4、把課本上的例題以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做。

  師:作必要的講解和分析。

  5、總結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生齊讀)。

  注意: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看第三位是舍還是入。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看第二位。保留整數,就要看小數部分的第一位即十分位的數。

  問:1.0和1數值相等,它們表示的程度怎樣?

  a、讓學生明確保留一位小數是1.0,原來的準確長度在0.95與1.04之間。

  b、讓學生明確保留整數1,原來準確長度在0.5與1.4之間。

  即小數保留的位數越多,精確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數1.0,它是一個近似數,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6、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應該注意什么?

  a、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取近似數值,如果保留整數,就看十分位是幾;要保留一位小數,就看百分位是幾;......,然后按"四舍五入法"決定是舍還是入。

  b、取近似值時,在保留的小數位置里,小數末一位或幾位是0的。0應當保留,不能去掉。

  (三)、完成課本74頁的“做一做”。

  立完成,個別上講臺演做。提問其思考的過程。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75頁練習十二的第1題。

  2、完成課本75頁練習十二的第2題。

  3、把下面各小數四舍五入。

  (1)、精確到十分位

  3.470.2394.08

  (2)精確到百分位

  5.3346.2680.495

  (五)、布置作業(yè)。

  三、說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掌握知識教學,在上課之前自己感覺整節(jié)課的設計挺不錯的,開始的分類,由放到收,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而在知識點的獲取時,讓學生主觀發(fā)現,分析比較,概括出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jié)課的設計,總體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的,在結構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應,使整堂課也顯得比較緊湊。

  但是上完之后,我總覺得:學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據“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這里需要學生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去思考,但學生的逆向思維似乎都比較欠缺,這是我對學生在能力上的估計不足。整節(jié)課時間比較緊張,后面鞏固練習和課小結的環(huán)節(jié)有點匆匆過場的味道,與自己曾設想的場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勵性的語言還欠缺,這也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

  我覺得通過這一節(jié)課我學到了好多,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設計課程,要考慮到學生。在今后的日子里,還得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廣角》說課稿05-21

《數學樂園》說課稿07-18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7-20

數學說課稿(經典)06-09

《數學廣角》說課稿01-15

數學說課稿01-23

《數學樂園》說課稿08-08

《數學梯形》說課稿09-22

數學溫度說課稿10-23

數學《比的應用》說課稿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