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詞幾篇
A
1948年10月末,在美國西部一個荒涼的沙漠里,正在拍攝一部電影:《英雄的使命》。
大導演約翰·福特坐在一把折疊椅上,拿起話筒喊:“第137場,魯迪·博門,現在輪到你了!”
一個身著騎兵制服的人從人群中走了出來。他走到表演場地,立刻躺到地上,頭正好對著攝影機。
三個身著同樣騎兵制服的電影明星站在他周圍。其中一個俯下身子對他說話:“魯迪,不要緊張。”
魯迪沒有作聲,只是微笑了一下。他在心里最后一次默念著臺詞,雖然臺詞只有30來個字,但他從未這樣激動過。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
B
他一生曾經開始得很不錯。1910年,他20歲,在靠近費城的一個小鎮(zhèn)里,就已出了名。他有一副奇妙的嗓子,無論是講話還是唱歌都很動聽,天賦使他很快成了一個名演員。
不料,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他和同齡人一起應征入伍。當勝利即將來臨之時,禍從天降。他和10來個戰(zhàn)友去攻打德國炮兵營,一顆炮彈將其他戰(zhàn)友都炸死了,只有他活下來。
醫(yī)生為他施行了緊急手術。第二天醫(yī)生對他說:“朋友,我不得不把實情告訴你,你的聲帶被彈片切斷了!
傷口一愈合,他就拼命練習發(fā)音。盡管護士阻止他,但他還是從不間斷。
在經歷許多日日夜夜之后,他終于有了收獲。在喉膜和喉嚨肌肉的幫助下,他猛地吹動空氣終于發(fā)出了依稀可辨的聲音,而且讓醫(yī)護人員聽懂了他的意思。不過那仍然是一種聽起來駭人的`聲音,一種吱叫、喊叫,非人的聲音,但這畢竟已是一種話音。在當時的美國他成了獨一無二的沒有聲帶也能講話的人。
C
出乎意料之外,魯迪的演員生涯得以繼續(xù)。20年代初,啞聲電影誕生了。既然不能演戲,就轉行演電影。請魯迪演電影的人越來越多,開始只請他演小角色,不久就請他擔當大角色。
在無聲電影里,需要夸大面部表情和動作,這正是魯迪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做的事情。因此,魯迪在攝影機面前總能熟練地用眼神和姿態(tài),明白無誤地表達其他人往往只能用語言才能表達的思想和感情。他這個沒有聲帶的人卻在電影里演得最為逼真。電影賦予了他新生命,在攝影棚里,他最終又能和其他人平起平坐了。攝影機一轉動,那些有著好嗓子的演員只好和他一樣用他們的手、腿、身體、眼睛和整個面部的肌肉表達劇情。與命運截然相反,殘疾幫了他的忙,很快,他成了一名大演員。
D
然而20年代末,有聲電影誕生了,這一來,作為一個電影演員,需要有副好嗓子才行了。
這對魯迪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他不能離開電影事業(yè),電影是他的生命,他需要攝影棚內那種氣氛和攝影機那轟轟的轉動聲。
魯迪成了一名配角。他穿著各個時代的服裝,扮演過多少過路人;扮演過多少畢恭畢敬端著盤子的飯店小伙計;扮演過多少從背后挨了一刀的哨兵……所有這些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角色,沒有講過一句話。每一次,他都是難過地離開攝影棚,甚至不敢和那些過去是他的老搭檔現在成了大明星的人握手。
然而,他竭盡全力想得到一個小小的講話的角色,哪怕是講“您好”“謝謝”幾個字也行。但所有的導演都拒絕了,因為他所謂的嗓音實在太難聽了,那聲音會毀壞整個一場戲的。最后,他請求大導演約翰·福特。
福特想了想說:“好吧!我的老伙計!
E
于是他被福特安排在電影《英雄的使命》里演一個受了致命傷的美國騎兵,臨死前講30個字的最后遺言。
福特下令:“開始!”
“別管我……連長,請原諒我的大膽……可我是按騎兵的偉大傳統……”
他拉扯著嗓子,用盡全身氣力摳出23個沙啞的聲音來。突然,他失聲大慟———這特別的表演是原劇本所沒有的。其他三個演員———三個電影明星此時再也掩飾不了自己激動的感情,攝影機對著他們顫懔的面容。魯迪用盡最后力氣抽動著喉嚨的肌肉,擠出臺詞中的最后7個字:“完成了我的使命……”
魯迪再也不做聲,他演的角色死了。其他三個演員按劇本事先規(guī)定的那樣,向死去的騎兵緩緩地脫下軍帽。此時,靜悄悄地站在荒漠中的其他人———演員、群眾角色、技術人員仿佛感到他們脫帽不是向死去的騎兵而是向魯迪致以崇高的敬意!
【臺詞幾篇】相關文章:
幾篇日記07-03
抒情隨筆幾篇06-12
可愛的熊貓等幾篇02-04
幾篇關于軍訓的日記03-26
幾篇比賽總結范文07-21
精選幾篇寫哥哥的作文09-13
幾篇關于活動的作文04-05
難忘的教訓的幾篇作文06-08
精選幾篇著名的詩歌賞析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