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審勢的文言譯文

時間:2024-03-13 10:24:57 藝詩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審勢的文言譯文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亦被稱老蘇。眉州眉山人。與蘇軾、蘇轍合稱“三蘇”。中國北宋文學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審勢的文言譯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審勢參考譯文

  治理天下要確定崇尚什么。所崇尚的一經(jīng)確定,歷經(jīng)千萬年不變,這樣可使百姓的耳目心意歸于單純一致,王族的子孫有所遵守,治理國家就容易許多。所以夏商周三代的圣人,他們的后代能夠繼續(xù)當國君,君位傳到七八百年,難道只是由于他們的百姓沒有忘掉圣人們的功勛才這樣,原來是他們的子孫得到祖宗的法制作為根據(jù),可以永久統(tǒng)治下去。像夏朝崇尚忠誠,商朝崇尚質樸,周朝崇尚文華,審察天下適宜尊崇的來堅持執(zhí)行,以此開始,以此終結,不能早上崇尚文華,晚上崇尚質樸,自己造成混亂。因此圣人一出來,就一定先確定為朝一代所崇尚的。周的時代,有周公替他制作典章制度,天下便尊崇文華。后代漢朝有賈誼勸說漢文帝,也想要先制定制度。慶幸現(xiàn)在天下正值太平,要想使后世子孫萬世萬代都做帝王,不可不在這個時候預先確定大的方針。讓后世能長久做帝王的策略,經(jīng)常先確定所崇尚的,使子孫可以安穩(wěn)地守著他的舊方針、舊制度。如果政治出現(xiàn)了弊端,才可以改變它的小節(jié),它的方針制度始終是不可改變的,因此統(tǒng)治天下長久,老百姓不會茍且生活,簡慢從事。

  現(xiàn)在從朝廷和民間考察,來觀察國家所提倡崇尚的東西,我感到有些迷惑。為什么呢?天下的形勢有強弱,圣人審察它的形勢,并靈活地應對。形勢強了,強到過分再不止住就斷毀了;形勢弱了,弱到過分再不止住就消亡了。圣人權衡它,使它過頭但不到達斷毀或消亡的,是用威力和恩惠。過于強勁的,威力耗盡,不能震懾臣下;過分軟弱的,即使施予恩惠,也會被臣下輕視,不會認為是恩德。所以處在弱的要利用威力,處在強的要利用恩惠。趁強的形勢來施予恩惠,那么恩惠就受到尊重;趁弱的形勢利用恩惠培養(yǎng)威力,那么威力發(fā)作,天下就會震動發(fā)抖。所以威力和恩惠是用來節(jié)裁控制天下強弱形勢的。然而不懂得強或弱的形勢,即使有殺人的強大威力,天下百姓也不會懼怕;即使有使人活命的恩惠,天下百姓也不會高興。為什么呢?是威力耗盡了,恩惠被輕視了的緣故。所以有天下的人一定要先審察了解天下的形勢,然后可以跟他講用威力或施恩惠。因此有強的形勢加上威力,有弱的形勢而加上恩惠,最終毀斷和消亡的,是可悲的。比如一個人的身體,想要用吃藥的方法來調(diào)養(yǎng)他的身體,一定要先審察他的體質是陰性還是陽性,然后再給他用藥。藥為陽性,用于陰性體質;藥為陰性,用于陽性體質,所以陰性不會到達枯竭,陽性不會到達亢奮。如果不能先審察自己的體質是陰性還是陽性,用陰性的藥來攻陰性的體質,用陽性的藥來攻陽性體質,那么,陰性的體質一定要死于服用陰性的藥,陽性的體質一定要死于服用陽性的藥,這是不可挽救的。因此善于養(yǎng)身的,先審查自己體質的陰陽,善于制服天下的,先審察它形勢的強弱再來謀劃。

  審勢的原文

  治天下者定所尚,所尚一定,至于千萬年而不變,使民之耳目純于一而子孫有所守,易以為治。故三代圣人,其后世遠者,至七八百年,夫豈惟其民之不忘其功以至于是。蓋其子孫得其祖宗之法而為依據(jù),可以永久。夏之尚忠,商之尚質,周之尚文。視天下之功宜尚而固執(zhí)之,以此而始,以此而終。不朝文而暮質,以自潰亂。故圣人者出,必先定一代之所尚。周之世,蓋有周公為之制禮,而天下遂尚文,后世有賈誼者,說漢文帝亦欲先定制度,而其說不果用。今者天下幸方治安,子孫萬世帝王之計,不可不預定于此時,然萬世帝王之計,常先定所尚,使其子孫可以安坐而守其舊。至于政弊,然后變其小節(jié),而其大體卒不可革易。故享世長遠而民不茍簡。

  今也考之于朝野之間,以觀國家之所尚者,而愚猶有惑也。何則?天下之勢有強弱,圣人審其勢而應之以權。勢強矣,強甚而不已則折;勢弱矣,弱甚而不已則屈。圣人權之,而使其甚不至于折與屈者,威與惠也。夫強甚者威竭而不振,弱甚者惠褻而下不以為德。故處弱者利用威而處強者利用惠,乘強之威以行惠則惠尊,乘弱之惠以養(yǎng)威則威發(fā)而天下震粟。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jié)天下強弱之勢也。然而不知強弱之勢者;有殺人之威而下不懼;有生人之惠而下不喜。何者?威竭而惠褻故也。故有天下者,必先審知天下之勢,而后可與言用威惠。不先審知其勢,而徒曰我能用威,我能用惠者,未也。故有強而益之以威,弱而益之以惠。以至于折與屈者,是可悼也。

  比以之一人之身,將欲飲藥餌石以養(yǎng)其生,必先審觀其性之為陰,其性之為陽,而投之以藥石。藥石之陽而投之陰,藥石之陰而投之以陽,故陰不至于涸,而陽不至于亢,茍不能先審觀己之為陰與己之為陽,而以陰攻陰,以陽攻陽,則陰者固死于陰,而陽者固死于陽,不可救也。是以善養(yǎng)身者先審其陰陽,而善制天下者先審其強弱以為之謀。昔者周有天下,諸侯大盛,當其盛時,大者已有地五百里,而畿內(nèi)反不過千里,其勢為弱。秦有天下,散為郡縣,聚為京師,守令無大權柄。伸縮進退。莫不在我; 其勢為強。然方其成康在上,諸侯無小大,莫不臣伏,弱之勢未見于外,及其后世失德,而諸侯禽奔獸遁,各固其國以相侵伐,而其上之人卒不悟。區(qū)區(qū)守姑息之道,而望其能以制服強國,是謂以弱政濟弱勢,故周之天下卒斃于弱。秦自孝公,其勢固已骎骎焉日趨于強大,及其子孫已并天下而亦不悟。守任法制以斬撻平民,是謂以強政濟強勢,故秦之天下卒斃于強。周拘于惠而不知權,秦勇于威而不知本,二者皆不審天下之勢也。

  吾宋制治有縣令、有郡守、有轉運使,以大系小,絲牽繩聯(lián),總合于上。雖其地在萬里外,方數(shù)千里,擁兵百萬,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間,三尺豎子,馳傳捧詔,召而歸之京師,則解印趨走,惟恐不及。如此之勢,秦之所恃以強之勢也。勢強矣,然天下之病,常病于弱。噫! 有可強之勢如秦,而反陷于弱者,何也? 習于惠而怯于威也;萏醵粍僖。夫其所以習于惠而惠太甚者,賞數(shù)而加于無功也。怯于威而威不勝者,刑弛而兵不振也。由賞與刑與兵之不得其道,是以有弱之實著于外焉。何謂弱之實? 曰官吏曠惰,職廢不舉,而敗官之罰不加嚴,多贖數(shù)赦,不問有罪,而典刑之禁不能行也。冗兵驕狂,負力幸賞,而維持姑息之恩不敢節(jié)也。將帥覆軍,匹馬不返,而敗軍之責不加重也。羌胡強盛,凌壓中國,而邀金繒,增幣帛之恥不為怒也。若此類者,太弱之實也。久而不治,則又將有大于此而遂浸微浸消,釋然而潰,以至于不可救止者乘之矣。然愚以為弱在于政,不在于勢,是謂以弱政敗強勢。今夫一輿薪之火,眾人之所憚而不敢犯者也,舉而投之河,則何熱之能為? 是以負強秦之勢,而溺于弱周之弊,而天下不知其強焉者以此也。雖然,政之弱,非若勢弱之難治也,借如弱周之勢,必變易其諸侯,而后強可能也:天下之諸侯,固未易變易,此又非一日之故也。若夫弱政,則用威而已矣,可以朝改而夕定也。夫齊,古之強國也,而威王又齊之賢王也,當其即位,委政不治,諸侯并侵,而人不知其國之為強國也。一旦發(fā)怒,裂萬家封即墨大夫,召烹阿大夫與常譽阿大夫者,而發(fā)兵擊趙魏衛(wèi),趙魏衛(wèi)盡走請和,而齊國人人震懼,不敢飾非者,彼誠知其政之弱,而能用其威以濟其弱也。況今以天子之尊,藉郡縣之勢,言脫于口,而四方響應,其所以用威之資,固以完具,且有天下者患不為,焉有為焉而不可者?今誠能一留意于用威,一賞罰、一號令、一舉動,無不一切出于威,嚴用刑法而不赦有罪,力行果斷而不牽眾人之是非,用不測之刑,用不測之賞,而使天下之人,視之如風雨雷電,遽然而至,截然而下,不知其所從發(fā)而不可逃遁。朝庭如此,然后平民益務檢慎,而奸民猾吏,亦常恐恐然懼刑法之及其身,而斂其手足,不敢輒犯法,此之謂強政。政強矣,為之數(shù)年,而天下之勢,可以復強,愚故曰:棄弱之惠以養(yǎng)威則威發(fā)而天下震栗。

  然則以當今之勢,求所謂萬世為王,而其大體卒不可革易者,其尚威而已矣。或曰: 當今之世,事誠無便于尚威者,然孰知夫萬世之間,其政之不變,而必曰威耶?愚應之曰:威者,君之所恃以為君也,一日而無威,是無君也,久而政弊:變其小節(jié)而參之以惠,使不至若秦之甚可也。舉而棄之過矣;蛘哂衷纾和跽呷蔚虏蝗涡。任刑,霸者之事,非所宜言。此又非所謂知理者也。夫湯武皆王也,桓文皆霸也,武王乘紂之暴,出民于炮烙斬刖之地。茍又遂多殺人多刑人以為治,則民之心去矣。故其治一出于禮義。彼湯則不然,桀之惡固無以異紂,然其刑不若紂暴之甚也。而天下之民化其風,淫惰不事法度,書曰:有眾率怠弗協(xié),而又諸侯昆吾氏首為亂。于是誅鋤其強梗怠惰不法之人,以定紛亂。故記曰:商人先罰而后賞。至于桓文之事,則又非皆任刑也;腹霉苤,管仲之書好言刑,故桓公之治常任刑,文公長者,其佐狐趙先魏,皆不說以刑法,其治亦未嘗以刑為本,而號亦為霸,而謂湯非王而文非霸也得乎?故用刑不必霸,而用德不必王,各觀其勢之何所宜用而已。然則今之勢,何為不可用刑,用刑何為不曰王道,彼不先審天下之勢,而欲應天下之務難矣。

  賞析

  《審勢》一文觀點明確,論據(jù)充實、語言精練,反復辯析,筆力雄健,富有戰(zhàn)國縱橫家的色彩。很能代表蘇洵這類文章的風格,不失為政論文章中的佳作。只是因為文字較長等等原因,似乎一直沒能引起選家的注意,不為無憾。

  當蘇洵領著兒子蘇軾、蘇轍從眉山趕到成都求張方平舉薦時,張方平讀了他父子三人的文章,大為贊許:“你們不愧為奇才,推薦給一般人不行,必須舉薦給當今第一人,才不委屈你們。”這“第一人”即為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歐陽修讀了他們的文章,拍案叫絕,說:“筆挺韓筋,墨凝柳骨,后來文章當屬此三人,張方平可謂舉薦得人。”這也許是對三蘇文章見諸史傳的第一次評論!绊n筋”、“柳骨”四字,即是說三蘇文章具有唐代古文大家韓愈、柳宗元的文章風格和筆力,此論確是十分恰當!秾弰荨烦浞值伢w現(xiàn)了這個特點。

  韓愈諫迎佛骨,觸怒了求仙好佛的唐憲宗,他“一封朝奏九重天,”結果是“夕貶潮陽路八千。”蘇洵象韓愈一樣,敢批龍鱗,頗有膽量。這篇《審勢》便是揭龍鱗之作。當時,遼和西夏不斷侵擾邊關,朝庭采用妥協(xié)政策; 向敵國“輸幣貢帛”,買取暫時的平安; 朝中官僚貴族茍且偷安、閑散怠惰的現(xiàn)象相當嚴重。對此,蘇洵曾寫過《上皇帝書》,提出了十項改革措施,這篇《審勢》就是他的議政之作,從理論上,指出了國力衰弱的原因,提出了改革的建議。因此,文章顯得有戰(zhàn)斗力,也表現(xiàn)了蘇洵敢于直言犯顏的勇氣和魄力。

  文章首先提出“治天下者定所尚”這個命題,指出“所尚一定”,一是能使民之耳目“純于一”。純于一就是集中在一個目標,準則上面; 二是使子孫有所遵循,容易鞏固統(tǒng)治。如夏朝推崇“忠”,商朝看重“質”,周朝則以“文”為準則。總之,以天下的實際為出發(fā)點而采用合適的“尚”而堅持到底,有始有終。以后,毛病出來了,可變小節(jié),不改大體,這樣便可享國長遠了。接著蘇洵聯(lián)系宋朝的實際,他認為還沒確定“所尚”。因此他說“今也考之于朝野之間,以觀國家之所尚者,而愚猶有惑也。”

  從“所尚”引出一個“勢”字。蘇洵的“勢”,從文章綜合考察,有時是講體制,有時是講精神。具體本文,似指中央集權及其效應!皠荨庇袕娙。勢強得過分就會剛而不柔,結果是容易“折”; 勢弱得過分就會柔而不剛,結果是容易“屈”。怎么防止出現(xiàn)這種偏頗呢?蘇洵進一層論證,提出了“威與惠”,即是專權與懷柔并用。怎么合理地運用這兩手呢?必須“審勢”。如果勢強而過分,那“威”就會消失而不振;如果勢弱而行惠,那惠就會被人看作無所謂而得了“惠”也不擁護。怎么恰當?shù)剡\用威和惠呢?文章提出弱者要用威,強者要用惠。其理由是乘強的威而行惠,那么惠就有效果;乘弱的惠而培育威,那么一發(fā)威就能震栗天下。所以,威和惠是有效控制強、弱的勢的手段,從正面論述后,蘇洵又從反面論述。如果不知強弱的“勢”,那么,盡管有殺人的“威”,下層的人也不害怕。盡管有使人死而復活的“惠”,下層的人也不會高興。其原因不在于威和惠,而在于濫用了“威”和“惠”。歸根結蒂,“必先審知天下之‘勢’,而后可言用‘威’‘惠’。”否則,亂用威與惠,不但無益,而且有害。蘇洵此文便是如此由大到小,由淺及深,層層深入,反復論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論理極為嚴密、細致,使人不得不服,不能不服。

  蘇洵不止從邏輯上嚴密論辯,而且還用生動的事例作論據(jù),證明自己的論點正確。如他對威與惠的運用進行這番理論論證后,接著用人吃藥養(yǎng)生為例,進一步分析證明。如人吃補藥,先要了解自己身體的性:屬陰或是屬陽。其次了解藥物之性:是陰是陽。體陽則用陰藥,體陰則用陽藥。如果體陽而用陽藥,體陰反用陰藥,那么,形成以陽攻陽或以陰攻陰,其結果必死無疑。所以,“善養(yǎng)身者,先審其陰陽!边@個論據(jù)從生活常識出發(fā),親切、易懂。隨后,蘇洵再以歷史事實作論據(jù),再次分析證明其論點。他以周代與秦代為例,周代采用諸侯分封制,諸侯的土地大的有五百里,周王朝僅千里,每個諸侯的勢力與周王朝相比懸殊不大。這樣,周的“勢”便弱。秦采取郡縣制,權力集中在中央,“伸縮進退,莫不在我”,國勢便“強”。但是周代時,諸侯相侵伐,周天子不用威,一味姑息,是“以弱政濟弱勢”,故周朝亡于弱;秦代時,高度中央集權,秦帝不用惠,一味“斬撻平民”,是“以強政濟強勢”,故秦朝亡于強。這兩個朝代都是“不審天下之勢”而自食其果。用歷史事實如此分析證明后,蘇洵的論點已證明扎實了,理論探討已經(jīng)完成。下面的文章便自然地轉到聯(lián)系實際,探討宋代鞏固政權的方略了。文章進入新的部分。

  在第二部分里,蘇洵直接了當?shù)刂赋觯骸拔崴沃浦斡锌h令、有郡守,有轉運史,以大系小,絲牽繩聯(lián),總合于上,”即是中央集權的制度。論其勢,是“秦之所恃以強之勢也。”可是,“然天下之病,常病于弱。”這是為什么呢?這一反問,發(fā)人深思。蘇洵隨即答道:“習于惠而怯于威也”。為什么形成“惠太甚而威不勝”的局面呢?從惠與威兩方面分析,所以造成“習于惠而惠太甚”原因,是由于“賞數(shù)加于無功”。因為無功者總是受賞,這樣,“惠”便失去作用;所以造成“怯于威而威不勝”的原因,是由于“刑弛而兵不振”。因為法律執(zhí)行不嚴,這樣,軍隊就沒有戰(zhàn)斗力。由于賞賜不當,執(zhí)法寬松、軍無斗志,因此國家政權就顯得衰弱,出現(xiàn)種種弊端; 官吏怠惰,冗兵驕狂、外敵侵凌。壞官不受懲處,軍隊只知要賞、將帥打仗時,即使全軍覆沒,“匹馬不返”,也沒責任。羌胡侵邊,無休止的要求增加繳納的“幣帛”。國家疲弱的實際已是充分地暴露出來了。這是“勢”弱嗎? 蘇洵認為不是弱于“勢”,而是“弱在于政”,“弱政敗強勢”。在聯(lián)系實際時,蘇洵敢于揭露朝庭的問題,這不能不說是有勇氣、有魄力的表現(xiàn)。韓愈、柳宗元對朝庭的過失是敢于揭露的,蘇洵的氣質在這點上與韓、柳相似,發(fā)為文章,故歐陽修認為其文有“韓筋”、“柳骨”。倒是評到點子上了。

  在分析問題之后,文章提出了治療的方法。他認為“政之弱,非若勢之弱難治也”。也就是說,政弱易治,勢弱難醫(yī)。治弱政的良法: 就是“用威而已矣!辈⒂峙e春秋戰(zhàn)國時齊國的例子。齊為強國,到齊威王時,其它諸侯國侵凌不絕,齊威王一旦振作,重賞賢能的即墨大夫,烹殺貪鄙的阿城大夫,整肅吏治,然后出兵攻打趙、魏、衛(wèi)諸國,諸國紛紛求和。這個事實,蘇洵拿來證明施威能治弱政的論點。因此,他勸朝庭留意于用威:“嚴用刑法而不赦有罪,力行果斷而不牽眾人之是非。”并且,一般的用賞、用刑還不行,必須“用不測之刑,用不測之賞,而使天下之人,視如風雨雷電!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為駁斥兩種反面意見: 一是認為當今之世“無便于尚威者!倍钦J為講“刑”是“霸者之事”。駁得干凈利索,斬釘截鐵。從反駁中,進一步加強其論點。

  由此可見,鮮明的論點,充實的論據(jù),層層深入,反復辯析的論證方法,是本文顯著的特點。樓迂齋評曰:“看他筆勢勾法;刈o轉換,救首救尾之妙?v橫之習,亦見于此”(《嘉樂齋三蘇文范》)。在寫作方法上,除了層層辯析,如同剝筍一步步深入外,在語言上很講究對比、對偶的運用,如“周拘于惠而不知權,秦勇于威而不知本。”兩句字數(shù)相同,意思相反,從語言形式而言是對偶,從內(nèi)容而言又是對比,兩句節(jié)奏一致,易記易誦,但表達的思想又能互相映襯、補充。這類句子,在文章中俯拾即是。此文的語言簡潔,但不乏生動的略帶描述性的字句。如敘述宋代實行中央集權的威力,說:“雖其地在萬里外,方數(shù)千里,擁兵百萬,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間,三尺豎子,馳傳捧詔,召而歸之京師,則解印趨走,惟恐不及。”這既寫出中央控制地方的力量,也寫出地方官吏的畏懼中央之心,略帶夸張的敘述,把個勢強的“強”字表現(xiàn)得極為充分。所以,《審勢》雖長,純?yōu)樽h論,讀來卻不枯燥,這除了論點的新穎、論證的嚴密外,還因語言的整飭、簡潔而頗為生動。

【審勢的文言譯文】相關文章:

《伯牙鼓琴 / 伯牙絕弦》文言文譯文01-27

《莊子》譯文03-01

刑事案件審上訴03-17

獨不見譯文09-09

《過秦論》參考譯文09-01

中英對譯文章03-25

《與妻書》的譯文07-08

文言虛詞于的用法09-21

文言虛詞于的用法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