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豕涉河文言文
三豕涉河文言文1
子夏之晉,過衛(wèi),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弊酉脑唬骸胺且玻羌汉ヒ。夫(3)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敝劣跁x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翻譯
子夏到晉國去,經(jīng)過衛(wèi)國,有個讀史書的人說:“晉軍三豕過黃河。”子夏說:“不對,是己亥日過黃河。古文‘己’字與‘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晉國探問此事,果然是說,晉國軍隊在己亥那天渡過黃河。
注釋
(1)之:到,往。
(2)曰:說。
(3)夫:文言指示代詞,相當于“這”或“那”。
(4)則:表示因果關系,果然。
(5)也:表示肯定語氣。相當于“啊”、“呀”。
三豕涉河的意思
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F(xiàn)在人們常用“三豕涉河”或“三豕渡河”,來形容文字上出現(xiàn)錯別字而且錯得很可笑的`情況。
三豕涉河文言文2
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子夏之晉,過衛(wèi),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弊酉脑唬骸胺且,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敝劣跁x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三豕涉河文言文翻譯
像這樣聽信傳聞,不如不聽。子夏到晉國去,經(jīng)過衛(wèi)國,有個讀史書的人說:“晉軍三豕過黃河!弊酉恼f:“不對,是己亥日過黃河。古文‘己’字與‘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晉國探問此事,果然是說,晉國軍隊在己亥那天渡過黃河。
典故
《孔子家語》載:子夏(即卜商,孔子的學生)到晉國去,經(jīng)過魏國,聽見有人在讀歷史,說是“晉師伐秦,三豕涉河!弊酉穆犃,說道:“不對,怎么晉國軍隊有三只豬渡河呢?恐怕不是什么‘三豕涉河’,而是‘己亥涉河’吧?”到了晉國,一問,果然是“晉師己亥涉河”。
分析
古人用“天干”(即甲、乙、丙、丁……等十干)和“地支”(即子、丑、寅、卯……等十二支),順序搭配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甲子”來記日。上述“己亥”二字。也就是記的某一個日子!皶x師己亥涉河”就是說晉國軍隊在己亥那一天度過黃河。只因“己亥”二字的古文寫法和“三豕”很相像,讀者于是弄錯了,鬧了這個笑話。
《呂氏春秋》也記述了這段故事,內容大致相同:
子夏之晉,過衛(wèi)。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弊酉脑唬骸胺且玻羌汉ヒ。夫‘己’與‘三’相近,‘亥’與‘亥’相似!敝劣跁x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后來人們就往往用“三豕涉河”或“三豕渡河”,來形容文字上出現(xiàn)錯別字而且錯得很可笑的`情況。
究竟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錯誤呢?
原因
在甲骨文中,“三”字和“己”字的字形和簡體字一樣,只是因為在當寫在竹簡或獸骨上時,豎劃容易和材質的紋理混淆或有時寫到邊沿,所以發(fā)生這樣的錯誤。后人吸取了這一教訓,宋體字的豎劃因此比橫劃粗。
至于“豕”和“亥”就比較復雜了。(見上圖)在小篆中,“豕”是“象毛足而后有尾者”(《說文解字》);而“亥”字是“二首六身”(《左傳》)。但在金文中,兩字就差不多了。這也許是十二生肖中豬(豕)配亥的緣由。
【三豕涉河文言文】相關文章:
《揠苗助長》文言文07-16
文言文焉的用法03-21
文言文閱讀練習11-30
閱讀文言文的幾種思路10-25
知魚之樂文言文06-16
仆去月謝病文言文09-11
岣嶁山房文言文賞析06-26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3-10
小學必背文言文14篇09-26
答謝民師書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