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說四·馬說原文、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雜說》原文及翻譯
《雜說》原文及翻譯1
歐陽修
原文:
夏六月,暑雨既止,歐陽子坐于樹間,仰視天與月星行度,見星有殞者。夜既久,露下,聞草間蚯蚓之聲益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動乎其中,作《雜說》。
蚓食土而飲泉,其為生也,簡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鳴,若號若呼,若嘯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自鳴其樂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將自喜其聲而鳴其類邪?豈其時至氣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星殞于地,腥礦頑丑,化為惡石。其昭然在上而萬物仰之者,精氣之聚爾。及其斃也,瓦礫之不若也。人之死,骨肉臭腐,螻蟻之食爾。其貴乎萬物者,亦精氣也。其精氣不奪于物,則蘊而為思慮,發(fā)而為事業(yè),著而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氣。隨其斃而滅也,可不貴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而棄之。而惑者方日:“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東行。日一歲而一周。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遲有速,有逆有順。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為謀,其動而不勞,運而不已,自古以來,未嘗一刻息也。是何為哉?夫四者,所以相須而成晝夜四時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則四時不得其平,萬物不得其生,蓋其所任者重矣。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萬世之所治,萬物之所利,故日“自強不息”,又日“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然則君子之學(xué)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譯文:
夏天的六月,暑雨過后,我(歐陽子為作者自稱)坐在樹間,仰望天空與月亮、星星的運行,看到有星星隕落。夜已深,露水滴落,聽到草叢間蚯蚓鳴叫之聲更加急促了。耳聞目睹這一切,我的內(nèi)心有所觸動,于是寫下了這篇《雜說》。
蚯蚓吃泥土、喝泉水,它們的生活簡單而又容易滿足。然而它們(仍會)把頭探出穴外鳴叫,像在悲號又像在呼喚,似在長嘯又似在歌唱,(難道)它們也有欲求嗎?抑或是它們的欲求容易得到滿足而自得其樂呢?或是為自己鄙陋的生命感到痛苦而悲嘆自己的不幸呢?再或是喜歡自己的聲音而得意地鳴叫給同伴聽呢?又或是它因節(jié)氣的變化而氣血運動,既不明白自己為何而鳴又不能停止鳴叫呢?它為什么會如此聒噪不止啊!我對此深有感觸。
流星隕落到地上,腥臭粗糙的殞石,變成了丑陋的石頭。它們在天上燦然閃耀時能得到萬物的景仰,是因為精氣凝聚在身的緣故;等到它們跌落到地上,連破磚碎瓦都不如。人死后,骨肉發(fā)臭腐爛,成為螻蟻的食物而已。人比萬物高貴的地方,也是在于精氣。他們的精氣若不被外物改變,便會積聚于內(nèi)成為思想,表現(xiàn)于外成就功業(yè),寫在紙上成為文章,燦然光耀于百世之前而又能受到百世之后人們的仰慕,不像星星的精氣會隨著它們的隕落而消亡。這豈不是很可貴嗎?但是若活著的時候被利益、欲望沖昏了頭腦、耗盡了心血,死后便同樣會發(fā)臭腐爛而被丟棄。然而糊涂的人說:“)然而糊涂的.人說:“滿足(自己的)利益、欲望,以此來厚待自己!蔽覍Υ松钣懈杏|。
天從東向西運行,日、月、五星都從西向東運行。太陽一年轉(zhuǎn)一圈。月亮比太陽快,一月轉(zhuǎn)一圈。天又比月亮快,一天轉(zhuǎn)一圈。星星有慢有快,有逆行的有順行的。這四者,各自運行自己的而似并無商量,它們運轉(zhuǎn)而不疲倦,運行而不停止,自古而今,一刻不曾停息。這是為什么呢?這四者,相互依賴而形成晝夜、四季、寒暑。(如果)停息一刻,則四季不能平衡,萬物不能生長,所以它們的責(zé)任重大。人群之中有君子,他們肩負(fù)的責(zé)任也是很重的。(要)擔(dān)當(dāng)使萬世太平、為眾生謀福利的重任,所以(君子)說“自強不息”,又說“死而后已”,(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使命啊。既然如此,那么君子的學(xué)習(xí),難道可以有一天懈怠嗎?我對此深有感觸。
《雜說》原文及翻譯2
原文:
齊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艾子謂其父日:“君之子雖美,而不通世務(wù),他日曷能蜞家?” 父怒日:“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豈有不通世務(wù)者耶?” 艾子日:“不須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dāng)妄言④之罪! 父呼其子而問之。其子嘻然笑日:“吾豈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來! 其父愀然改容日:“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來?” 艾子日:“非其父不生其子!
翻譯:
艾子家旁,住的都是齊國的'普通百姓。一個說:“我和齊國的公卿,同樣都是人,為什么人家聰明,我不聰明呢?”另一個說:“他們平常天天吃肉,所以聰明;我們平常天天吃粗茶淡飯,所以不聰明!庇腥瞬恍糯嗽挘秃退麄兇蛸,買來了肉讓他們來吃。
幾天后,兩人都說真的聰明了。一個說:“吃肉后,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人的腳掌為什么向前呢?就是因為怕被后面的人踩著!绷硪粋說:“我也明白了許多事。我覺得人的鼻子向下是很合理的,假如向上,下雨是不就要灌進水了?”
艾子感嘆他說:“我看他們原來還算明白,現(xiàn)在吃肉反倒吃蠢了。”
道家部
艾子
文獻通考
《艾子》一卷:陳氏曰:相傳為東坡作,未必然也。
曾忄造類說
《艾子》:公孫龍、魏牟生于列御寇之后,其事乃見于列子之書,說者謂列子弟子以其義無垂統(tǒng)而有所發(fā)問,故類而附之,無嫌也。艾子事齊宣王,而書之所載亦多后世之事,豈為艾子之學(xué)者務(wù)廣其道,凡論不詭于統(tǒng)敘者,皆存而不去耶?覽之者以意逆志,則艾子之學(xué)可明,姑置其時之后先可也。
李戴埴鼠璞
《艾子》:世傳艾子為坡仙所作,皆一時戲語。亦有所本。其說"一蟹不如一蟹",出《圣宋掇遺》,陶谷奉使吳越,因食蝤蛑,詢其族類,忠懿命自蝤蛑至蟹凡十余種以進。谷曰:真所謂一代不如一代也。
北窗叢錄
世傳《艾子》乃坡戲作,予亦以為然。比見吳思道云:是襄陽魏道輔所作。未知孰是。
《雜說》原文及翻譯3
雜說四·馬說(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現(xiàn)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喂養(yǎng)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rèn)識千里馬吧!
【《雜說》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雜說四·馬說原文、翻譯02-29
列子 原文及翻譯07-29
《玄鳥》原文及翻譯09-27
北門原文及翻譯09-02
于園原文及翻譯07-28
明史的原文翻譯09-07
端午原文及翻譯02-27
夜雨原文翻譯02-27
清明原文及翻譯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