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伶官傳序原文

時(shí)間:2024-03-10 08:59:38 好文 我要投稿

伶官傳序原文優(yōu)秀(6篇)

伶官傳序原文1

  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dú)伶人也哉?

  譯文

  唉!國家興盛與衰亡的命運(yùn),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事嗎?推究莊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說晉王將死的時(shí)候,拿三支箭賜給莊宗,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來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jié)為兄弟,他們卻都背叛晉而歸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留的仇恨;給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愿望。”莊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廟里。此后出兵,就派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祭告祖廟,請下那三支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shí)再把箭藏入祖廟。

  當(dāng)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君臣的首級,進(jìn)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shí)候,他意氣驕?zhǔn)ⅲ嗝葱蹓寻。等到仇敵已?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平定,一個(gè)人在夜間呼喊,作亂的人便四方響應(yīng),他匆忙向東出逃,還沒有看到叛軍,士卒就離散了,君臣相對而視,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對天發(fā)誓,割下頭發(fā),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頹啊。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好處!睉n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當(dāng)莊宗強(qiáng)盛的.時(shí)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fàn);等到他衰敗的時(shí)候,幾十個(gè)伶人圍困他,就自己喪命,國家滅亡,被天下人譏笑。禍患常常是從細(xì)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哪里僅僅是伶人啊

  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裝

  2.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約:訂立盟約

  3.抑本其成敗之跡 本:推究

  4.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名詞作狀語

  1.負(fù)而前驅(qū) 前:向前

  2.倉皇東出 東:向東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亂者四應(yīng) 四:在四面

  動詞作名詞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2.泣下沾襟 泣:淚水

  使動用法

  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興、亡使動

  2.凱旋而納之 納:使收藏

  形容詞作動詞

  1.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 亂:作亂

  形容詞作名詞

  1.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細(xì)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謀的人物

  古今異義

  1.與其所以失之者 與其:(古義)和他

 。ń窳x)在比較兩件事的利害得失而決定取舍時(shí),表示放棄或不贊成的一面

  2.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 至于:(古義)相當(dāng)于“以至于”

 。ń窳x)表示達(dá)到某種程度

  3.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從事:(古義)官名,這里泛指一類官

 。ń窳x) 干某項(xiàng)事業(yè);處理,處置;辦事,辦理事務(wù)

  4.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人事:(古義)指政治上的得失

 。ń窳x) 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懲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所以:(古義)代詞”所“與介詞”以“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其義為”······的原因

  (今義)常用作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6.還矢于王,而告以成功 成功:(古義)成就功業(yè)、政績或事業(yè)

  (今義)獲得預(yù)期的結(jié)果,達(dá)到目的

  重點(diǎn)實(shí)詞

  1.原莊宗之所以的天下 原:推究

  2.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系:縛;組:泛指繩索

  3.抑本其成敗之際 抑:或者

  4.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舉:全,所有的

  重點(diǎn)虛詞

  1.其: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副詞,表祈使語氣,相當(dāng)于“一定”“應(yīng)當(dāng)”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代詞,他,代莊宗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副詞,加強(qiáng)語氣,不譯

  2.以:與其所以失之者 介詞,與”所“組成固定詞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 介詞,”憑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介詞,“用”

伶官傳序原文2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dú)伶人也哉!

  (選自《伶官傳序》)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2分)

  A.方其系燕父子以組(繩索) 原(推究)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B.而皆背(背叛)晉以歸梁 抑本(推究)其成敗之跡

  C.盛(裝著)以錦囊 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向東)出

  D.函(匣子)梁君臣之首 凱旋而納(收藏)之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意義和用法 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2分)

  A.①與其所以失之者 ②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B.①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②豈獨(dú)伶人也哉

  C.①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②為天下笑

  D.①自然之理也 ②莫能與之爭

  4.下列對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2分)

  A.開頭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論點(diǎn),并舉出后唐莊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為全文立論的根據(jù),也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調(diào)。

  B.第三段連用問句,并寓結(jié)論于疑問中,之后引《尚書》作答,引出古訓(xùn),點(diǎn)明莊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C.篇末引出歷史教訓(xùn),含蓄地批評朝政,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不要忘記歷史教訓(xùn),使文章闡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現(xiàn)實(shí)意義。

  D.文章既用平實(shí)的語言客觀地?cái)⑹鍪吕,又引《尚書》論證,深入淺出地說明道理,首尾采用反問句,感嘆中包含著肯定。

  5.將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2)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參考答案:

  2、 D(函,名詞作動詞,用匣子裝)

  3、 B(A①他②一定; B難道; C①成為②被; D①的②他。)

  4、 B(本源在于“人事”)

  5、(1)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興”1分,“亡”1分,句意通順1分)

 。2)禍患常常是從細(xì)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也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

 。ā胺e于忽微”句式1分,“困于所溺”句式1分,句意通順1分)

  譯文

  唉!國家興盛與衰亡的命運(yùn),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事嗎?推究莊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說晉王將死的時(shí)候,拿三支箭賜給莊宗,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來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jié)為兄弟,他們卻都背叛晉而歸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留的.仇恨;給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愿望!鼻f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廟里。此后出兵,就派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祭告祖廟,請下那三支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shí)再把箭藏入祖廟。

  當(dāng)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君臣的首級,進(jìn)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shí)候,他意氣驕?zhǔn)ⅲ嗝葱蹓寻 5鹊匠饠骋呀?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平定,一個(gè)人在夜間呼喊,作亂的人便四方響應(yīng),他匆忙向東出逃,還沒有看到叛軍,士卒就離散了,君臣相對而視,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對天發(fā)誓,割下頭發(fā),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頹啊。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好處。”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當(dāng)莊宗強(qiáng)盛的時(shí)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fàn);等到他衰敗的時(shí)候,幾十個(gè)伶人圍困他,就自己喪命,國家滅亡,被天下人譏笑。禍患常常是從細(xì)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哪里僅僅是伶人啊。

伶官傳序原文3

  原文:

  五代史伶官傳序

  宋代: 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dú)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譯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取得天下的原因,與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shí),把三支箭賜給莊宗,并告訴他說:“梁王朱溫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后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bào)仇的志向!鼻f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后莊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用漂亮的錦囊裝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shí)再把箭藏入祖廟。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當(dāng)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jìn)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生前報(bào)仇的志向已經(jīng)完成,他那神情氣概,是多么威風(fēng)!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安定,一人在夜里發(fā)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yīng),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jìn),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頭發(fā)來對天發(fā)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么那樣的衰敗差勁呢!難道說是因?yàn)槿〉锰煜码y,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這樣的嗎?還是認(rèn)真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睉n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dú)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因此,當(dāng)他興盛時(shí),普天下的豪杰,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shí),數(shù)十個(gè)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禍患常常是由一點(diǎn)一滴極小的錯(cuò)誤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jié)果陷于困窮,難道只有樂工(是所溺的成分)嗎?于是作《伶官傳》。

  注釋: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伶官:宮廷中的樂官和授有官職的演戲藝人。原:推究,考查。莊宗:即后唐莊宗李存勖,李克用長子,繼父為晉王,又于后梁龍德三年(923)稱帝,國號唐。同年滅后梁。同光四年(926),在兵變中被殺,在位僅三年。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shǐ)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晉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長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鎮(zhèn)壓黃巢起義有功,后封晉王。矢:箭。梁:后梁太祖朱溫,原是黃巢部將,叛變歸唐,后封為梁王。燕王:指盧龍節(jié)度使劉仁恭。其子劉守光,后被朱溫封為燕王。此處稱劉仁恭為燕王,是籠統(tǒng)說法契丹:宋時(shí)北方的一個(gè)部族。與:賜給。其:語氣副詞,表示命令或祈求。乃:你的。廟:指宗廟,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處專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廟”。從事:原指州郡長官的僚屬,這里泛指一般幕僚隨從。少牢:用一豬一羊祭祀。納之:把箭放好。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系:捆綁。組:繩索。函:木匣。此處用作動詞,盛以木匣。先王:指晉王李克用。仇讎:仇敵。一夫:指唐莊宗同光四年(926)發(fā)動貝州兵變的軍士皇甫暉。誓天斷發(fā):截發(fā)置地,向天發(fā)誓。豈:難道。歟:表疑問的語氣助詞。抑:表轉(zhuǎn)折的連詞,相當(dāng)于“或者”、“還是”。本:考究。跡:事跡,道理。《書》:《尚書》。逸豫:安逸舒適。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nì),豈獨(dú)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舉:全、所有。忽微:形容細(xì)小之事。忽是寸的十萬分之一,微是寸的百萬分之一。溺:溺愛,對人或事物愛好過分。也哉:語氣詞連用,表示反詰語氣。

  賞析:

  此文通過對五代時(shí)期的后唐盛衰過程的具體分析,推論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結(jié)論,說明國家興衰敗亡不由天命而取決于“人事”,借以告誡當(dāng)時(shí)北宋王朝執(zhí)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xùn),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力戒驕侈縱欲。文章開門見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決定于人事。然后便從“人事”下筆,敘述莊宗由盛轉(zhuǎn)衰、驟興驟亡的過程,以史實(shí)具體論證主旨。具體寫法上,采用先揚(yáng)后抑和對比論證的方法,先極贊莊宗成功時(shí)意氣之盛,再嘆其失敗時(shí)形勢之衰,興與亡、盛與衰前后對照,強(qiáng)烈感人,最后再輔以《尚書》古訓(xùn),更增強(qiáng)了文章說服力。全文緊扣“盛衰”二字,夾敘夾議,史論結(jié)合,筆帶感慨,語調(diào)頓挫多姿,感染力很強(qiáng),成為歷來傳誦的佳作。

  全文可分為兩個(gè)部分。

  前半部分以敘史為主。作者于開篇之首即開宗明義,用一兼帶感嘆語氣的反詰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論點(diǎn)——“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可謂立論鮮明,催人警醒,又具有論戰(zhàn)性,一反當(dāng)時(shí)流行的宿命論的歷史觀。前人曾評此句是“起勢橫空而來,神氣甚遠(yuǎn)”。文章接著寫道:“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北砻髯髡邔⒘信e莊宗得失天下的史例作為論據(jù),對上述論點(diǎn)加以論證。這一過渡句的運(yùn)用,使論點(diǎn)與論據(jù)間銜接緊密自然,論點(diǎn)有總領(lǐng)全篇之功,而下面文字的出現(xiàn)又不致突兀。

  為論證中心論點(diǎn),作者并未贅述莊宗身世或伶官軼事,也未過多地列舉史例,而是從紛繁的史料中,僅選取了傳奇色彩較濃,頗具典型意義的莊宗得失天下的史事,以洗練的文字,沉摯充沛的感情,抑揚(yáng)頓挫的語調(diào),縱橫捭闔的.氣勢加以敘述。據(jù)說,晉王李克用與梁王朱溫結(jié)仇極深。燕王劉守光之父劉仁恭,曾被李克用保薦為盧龍節(jié)度使。契丹族首領(lǐng)耶律阿保機(jī)(遼太祖)曾與李克用把臂定盟,結(jié)為兄弟,商定共同舉兵討梁。但劉仁恭與阿保機(jī)后皆叛晉歸梁,與晉成仇。李克用臨終時(shí)以三枝箭作為遺命,要其子李存勖為其復(fù)仇。李存勖兵精將勇,東征西討,于公元913年攻破幽州,生俘劉氏父子,用繩捆索綁,解送太原,獻(xiàn)于晉王太廟。公元923年,李存勖攻梁,梁兵敗,朱溫之子梁末帝朱友貞命部將殺死自己,李存勖攻入汴京,把朱友貞及其部將的頭裝入木匣,收藏在太廟里。李存勖還曾三次擊敗契丹,為父報(bào)了大仇。但他滅梁以后,驕傲自滿,寵信伶官,縱情聲色,使民怨沸騰,眾叛親離,在位僅三年就死于兵變之中。在敘述這段史事的過程中,作者采用先揚(yáng)后抑的手法,通過一盛一衰的對比,一褒一貶的抒情,給人以強(qiáng)烈的碰撞感、落差感,引起讀者心靈的震顫,增強(qiáng)了論點(diǎn)的說服力,正如前人說:“敘唐莊宗處,倏而英俊,倏而衰颯。憑吊欷歔,雖尺幅短章,有縈回?zé)o盡之意!弊髡哂跀⑹轮,又以兩個(gè)反詰句回扣主題——“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至此,對比論證初步告一段落。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中,作者由敘事轉(zhuǎn)入論理,論證步步深入,立意層層遞進(jìn)。從“《書》曰:‘滿招損,謙得益’”自然引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的論點(diǎn)。為增強(qiáng)這一論點(diǎn)的說服力,作者又將莊宗得失天下之事濃縮為一段簡潔對偶的文字,反證此論,再次通過一盛一衰的強(qiáng)烈對比,與篇首的立論形成前后照應(yīng),首尾呼應(yīng)之勢,使此文的中心論點(diǎn)更加鮮明突出。文章寫至此處,作者胸臆仍未盡抒,又進(jìn)一步推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這樣一個(gè)論點(diǎn),令讀者的認(rèn)識隨著作者的筆觸進(jìn)一步深化,以歷史的教訓(xùn)中受到更加深刻的啟迪。“憂勞”、“逸豫”、“忽微”、“所溺”皆為人事,因此,上述兩個(gè)論點(diǎn),既是中心論點(diǎn)的深化,又是其具體化。作者于全文論證的高潮處驀然收筆,可謂言已盡而意未絕,令讀者有余音繞梁之感——“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dú)伶人也哉!作《伶官傳》!贝颂幰渣c(diǎn)睛之筆,闡明了作者寫作《伶官傳》,“善善惡惡”的目的并非就史論史,而是具有廣泛而現(xiàn)實(shí)的醒世意義。

  《五代史伶官傳序》一文在語言特色上,具有“語言委婉,氣勢旺盛”、“文筆酣暢,波瀾起伏”和“平易自然,簡約凝練”三個(gè)特點(diǎn):

  1.語言委婉,氣勢旺盛??

  本文作為一篇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鑒的史論,毫無生硬的說教,而是娓娓道來,婉轉(zhuǎn)動人。即使是在慨嘆莊宗敗亡時(shí),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無責(zé)難之詞,可謂意正言婉。全文從“嗚呼”起筆,到“豈獨(dú)伶人也哉”收尾,一嘆再嘆,以嘆始終,于反復(fù)嘆詠之中顯現(xiàn)委婉的韻致。在議論的文字中,多用反問句、疑問句,使說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多用對稱語句,特別是在關(guān)鍵的地方,采用語言凝練、對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駢句,造成鮮明的對比感和節(jié)奏感;適當(dāng)運(yùn)用長句,調(diào)節(jié)語勢,有張有弛。疑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駢句與散句,長句與短句,錯(cuò)綜有致,讀起來抑揚(yáng)頓挫,一唱三嘆,感情飽滿,氣勢旺盛。清代文學(xué)家沈德潛認(rèn)為《五代史伶官傳序》:“抑揚(yáng)頓挫,得《史記》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焙髞碜鍪氛摰娜送鶎W(xué)這種抑揚(yáng)頓挫的筆法。

  2.文筆酣暢,波瀾起伏

  文章開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論點(diǎn),馬上落到立論根據(jù)上,再落入“晉上三矢”的敘事,又語勢猛然一升,發(fā)出對莊宗之“盛”贊嘆,而后語勢陡然一降,發(fā)出對莊宗之“衰”的悲嘆,繼而步步緊逼,設(shè)疑問、引古語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評論莊宗盛衰,語勢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發(fā)人深省的教訓(xùn),戛然而止,將全文的語勢穩(wěn)穩(wěn)地落在結(jié)尾上。篇幅雖短小,卻寫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氣呵成,淋漓酣暢。

  3.平易自然,簡約凝練??

  文中沒有佶屈聱牙的措辭,也不堆砌詞藻,用平實(shí)的語言生動地?cái)⒄f事例,深入地說明道理,語言平易近人,自然曉暢。敘事不枝不蔓,議論簡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對稱語句,如“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齊,言簡意豐,發(fā)人深省。

  通觀全篇,融敘事、議論、抒情為一體,敘事生動曉暢,論證層層深入,感情深沉濃烈,實(shí)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歷代的文學(xué)家多視此篇為范文,倍加贊賞,如明代茅坤稱此文為“千古絕調(diào)”,清代沈德潛譽(yù)此文為“抑揚(yáng)頓挫,得《史記》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歐陽公之文風(fēng)、政見與為人,于此文可略見一斑。

伶官傳序原文4

  伶官傳序

  宋代·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dú)伶人也哉!

  宋代古詩詞《伶官傳序》注釋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伶,戲子,或唱戲雜技演員,現(xiàn)代的娛樂人員。伶官:宮庭里供統(tǒng)治者娛樂表演的人物。可見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進(jìn)取,奢華淫樂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見不居安思危之害!理:道理。豈:難道。人事:指政治上的得失。原:推究,推其根本,形容詞用作動詞。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shǐ)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qì)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qiǎn)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náng),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世言:世人說。以:把。立:即位。其:語氣副詞,表示期望、命令的`語氣,一定。乃:你的。廟:太廟,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廟。從事:這里指負(fù)責(zé)具體事物的官員。少牢:祭品,用一豬一羊。牢,祭祀用的牲畜。錦囊:絲織的袋子。前:在前。負(fù):背負(fù)。及:等到。凱:凱歌,打勝仗時(shí)所奏的曲子。旋:歸,回。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hán)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chóu)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jīn),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yú)?《書》曰:“滿招損,謙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方:正在。系:捆綁。組:絲編的繩索,這里泛指繩索。函:匣子,名詞用作動詞,指用匣子裝。仇讎:“讎”與“仇”同義,仇敵。一夫:一個(gè)人。倉皇:急急忙忙的樣子。及:等到。斷發(fā):把發(fā)髻割下扔在地上,表示甘愿掉腦袋。抑:還是。本:探求,考察。書:《尚書》,儒家經(jīng)典著作。興:使……興旺。逸豫:安閑快樂。跡:跡象。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líng)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dú)伶人也哉!舉:全,所有的。莫:沒有人。忽微:極細(xì)小的東西。所溺:沉溺迷戀的人或事物。

伶官傳序原文5

  五代史伶官傳序

  宋代: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dú)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譯文

  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shí),把三枝箭賜給莊宗,并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后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bào)仇的志向。”莊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后莊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里,使人背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舊把箭收進(jìn)宗廟。

  當(dāng)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jìn)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生前報(bào)仇的志向已經(jīng)完成,他那神情氣概,是多么威風(fēng)!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安定,一人在夜里發(fā)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yīng),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jìn),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頭發(fā)來對天發(fā)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么那樣的.衰敗差勁呢!難道說是因?yàn)槿〉锰煜码y,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這樣的嗎?還是認(rèn)真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書》上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當(dāng)他興盛時(shí),普天下的豪杰,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shí),數(shù)十個(gè)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禍患常常是由一點(diǎn)一滴極小的錯(cuò)誤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jié)果陷于困窮,難道只有樂工(是所溺的成分)嗎?于是作《伶官傳》。

  注釋

  伶官:伶,戲子,或唱戲雜技演員,現(xiàn)代的娛樂人員。宮庭里供統(tǒng)治者娛樂表演的人物?梢姺饨ǔ凰加诿裆凰加谶M(jìn)取,奢華淫樂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見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語氣副詞,表示期望、命令的語氣。

  廟:太廟,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廟。

  從事:這里指負(fù)責(zé)具體事物的官員。

  一少牢:用豬、羊各一頭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組:絲帶,這里指繩索。

  抑:或者

  逸豫:逍遙游樂,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戀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顧:看。

  函:用木匣裝。

  忽微:極細(xì)小的東西。

  納:放回。

  仇讎:仇敵。

  《書》曰:語出《尚書·大禹謨》。

  及:等到。

  所溺:沉溺迷愛的人或事物。

  評析

  這是一篇著名的史論。作者認(rèn)為,國家的盛衰,事業(yè)的成敗,主要取決于人事,取決于執(zhí)政者的思想行為。并扼要提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具體論斷,精辟透徹,發(fā)人深省。

  本文闡明觀點(diǎn)的主要論據(jù),是五代后唐莊宗先盛后衰,先成后敗的歷史事實(shí),例據(jù)典型而有說服力。在寫法上,則欲抑而先揚(yáng),先極贊莊宗成功時(shí)意氣之“壯”,再嘆其失敗時(shí)形勢之“衰”,通過盛與衰,興與亡,得與失,成與敗的強(qiáng)烈對比,突出莊宗歷史悲劇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與人”的結(jié)論,顯得更加令人信服。

  文章筆力雄健而有氣勢,表達(dá)情見乎辭,篇幅雖然短小,卻是一篇搏兔而用全力之作。

  文中所議論的后唐莊宗李存勖是沙陀族人李克用之長子,是五代的風(fēng)云人物。李克用在臨終之前,以三矢付莊宗要他報(bào)仇,叮囑切切。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嗣位,他謹(jǐn)記父親遺言,討劉仁恭,伐契丹,滅后梁,建立了后唐政權(quán)。但稱帝后卻沉迷于奢侈享樂的生活,寵信伶人,不問國事。四方藩鎮(zhèn)見伶人被寵愛,紛紛賄以財(cái)物,謀取私利。而那些正直的臣僚因不肯行賄,為伶人讒言所誣陷,竟無辜被殺。后唐國政于是日趨衰敗,動亂接連而生,李存勖本人最終也死在他極為寵信的伶人郭從謙的手中。。歐陽修目睹國家積弱不振的現(xiàn)實(shí)和當(dāng)權(quán)者的驕奢淫逸,憂心仲仲,正是出于以古鑒今的考慮。歐陽修在這篇史論中,提出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見解,意在為當(dāng)時(shí)的統(tǒng)治者敲響警鐘,可謂寄語深長,發(fā)人深省。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伶官傳序原文6

  《伶官傳序》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dú)伶人也哉?

  譯文

  唉!國家興盛與衰亡的命運(yùn),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事嗎?推究莊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說晉王將死的時(shí)候,拿三支箭賜給莊宗,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來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jié)為兄弟,他們卻都背叛晉而歸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留的仇恨;給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愿望!鼻f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廟里。此后出兵,就派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祭告祖廟,請下那三支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shí)再把箭藏入祖廟。

  當(dāng)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君臣的首級,進(jìn)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shí)候,他意氣驕?zhǔn),多么雄壯啊。等到仇敵已?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平定,一個(gè)人在夜間呼喊,作亂的人便四方響應(yīng),他匆忙向東出逃,還沒有看到叛軍,士卒就離散了,君臣相對而視,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對天發(fā)誓,割下頭發(fā),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頹啊。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好處!睉n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當(dāng)莊宗強(qiáng)盛的時(shí)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fàn);等到他衰敗的時(shí)候,幾十個(gè)伶人圍困他,就自己喪命,國家滅亡,被天下人譏笑。禍患常常是從細(xì)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哪里僅僅是伶人啊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伶官傳序原文】相關(guān)文章:

伶官傳序原文03-09

《伶官傳序》原文與翻譯12-18

伶官傳序古籍07-28

五代史伶官傳序原文及翻譯02-29

伶官傳序知識點(diǎn)歸納04-29

《伶官傳序》文學(xué)知識點(diǎn)12-17

鶯啼序的原文03-01

《鶯啼序》原文12-19

鶯啼序原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