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禮記·禮運》
從前,孔子曾作為來賓參與蠟祭,祭畢,孔子出來到宮門外的高臺上散步,不禁感慨而嘆。孔子的感嘆,當是感嘆魯君的失禮。言堰在一旁問道:“為什么嘆氣呢?”孔子說:“大道實行的時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君主在位的時代,我沒有趕得上,而內(nèi)心深懷向往。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是公共的,大家推選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為領(lǐng)導(dǎo),彼此之間講究信譽,相處和睦。所以人們不只把自己的親人當作親人,不只把自己的子女當作子女,使人都能安度晚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長,矜寡孤獨和殘廢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社會的照顧。男子都有職業(yè),女子都適時而嫁。對于財物,人們只是不愿讓它白白地扔在地上,倒不一定非藏到自己家里不可;對于氣力,人們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為了自己。所以勾心斗角的事沒有市場,明搶暗偷作亂害人的現(xiàn)象絕跡。所以,門戶只須從外面帶上而不須用門上鎖。這就叫大同,F(xiàn)在,大同社會的準則已經(jīng)被破壞了,天下成為一家所有,人們各自親其雙親,各自愛其子女,財物生怕不歸自己所有,、氣力則唯恐出于己身。天子、諸侯的寶座,時興父傳于子,兄傳于弟。內(nèi)城外城加上護城河,這被當作防御設(shè)施。把禮義作為根本大法,用來規(guī)范君臣關(guān)系,用來使父子關(guān)系親密,用來使兄弟和睦,用來使夫婦和諧,用來設(shè)立制度,用來確立田地和住宅,用來表彰有勇有智的人,用來把功勞寫到自己的賬本上。因此,勾心斗角的事就隨之而生卜,兵戎相見的事也因此而起。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chǎn)生的佼佼者。這六位君子,沒有一個不是把禮當作法寶,用禮來表彰正義,考察,指明過錯,效法仁愛,講究禮讓,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規(guī)可循。如有不按禮辦事的,當官的要被撤職,民眾都把他看作禍害。這就是小康!
言僵又間道:“禮果真就是這樣的緊要嗎?”孔子說:“禮,是先主用來遵循天的旨意,用來潔理人間萬象的,所以誰失掉了禮誰就會死亡,誰得到了禮誰就能生存!丁飞险f:‘你看那老鼠還有個形體,做人怎能無禮。如果做人而無禮,還不如早點死掉為好廣因此,禮這個東西,一定是源出于天,效法于地,參驗于鬼神,貫徹于喪禮、祭禮、射禮、鄉(xiāng)禮、冠禮、婚禮、覷禮、聘禮之中。所以圣人用禮來昭示天下,而天下國家才有可能步入正軌!
言堰又問道:“老師把禮講得這般要緊,可以講得更詳細點嗎?”孔子曰:“我曾想研究一下夏代的禮,所以特地跑到祀國考察,但因年代久遠,留下的文獻太少,只得到了一種叫《夏時》的書。我又想研究一下殷代的禮,所以特地跑到宋國去考察,留下的文獻也很少,只得到了一種叫《坤乾》的書。我就根據(jù)這兩種書談?wù)劙。上古禮的產(chǎn)生,是從飲食開始的,那時的人們尚未發(fā)明陶器,他們把谷物、小豬放在燒熱的石頭上焙烤,挖個小坑當酒杯,雙手捧起來喝,用土拎成的鼓褪,壘個小土臺子就當鼓,在他們看來,用自己的這種方式來表達對于鬼神的敬意,好像也是可以的。這便有了最原始的祭禮。等到他們死的時候,其家屬就上到屋頂向北方高喊:‘喂―,親人某某你回來吧!’招魂之后,就把生稻生米含在死者口中,到了送葬的時候,又用草葉包著熟食作為祭品送他上路。就這樣向天上招魂”在地下埋葬,肉體入之子地,靈魂升之于天。所以死人頭皆朝北,北向是陰;活人都面向南,南方是陽,F(xiàn)在實行的這些禮儀都是古代傳下來的。在上古先王之時,沒有宮室一類建筑,就住在土壘的洞穴里,就住在棍棒搭成的巢案里;那時候還不懂得熟食,生吃草木之實和鳥獸之肉,喝鳥獸的血,連肉帶毛的生吞;那時候還不知道麻絲可以織布作衣,就披上鳥羽獸皮當衣服。后來有圣人出世,才懂得火的種種作用,于是用模型鑄造金屬器皿,和合泥土燒制磚瓦,用來建造臺榭宮室門窗;又用火來焙、來燒、來煮、來烤,釀造甜酒和醋漿。又利用絲麻,織成布帛,用來供養(yǎng)活人,料理死者,用來祭祀鬼神和上帝。凡此種種,也都是沿襲上古的作法。因為重視上古老祖宗的習(xí)見習(xí)聞,所以在祭祀的時候,玄酒擺在室內(nèi),醛和酸擺在門旁,粱醒擺在堂上,澄酒擺在堂下,同時要陳列犧牲,備齊鼎姐,安排各種,精心擬制饗神之辭和神佑之辭,用以迎接天神和祖宗的降臨。通過祭祀中的種種禮儀,或表示規(guī)范君臣的關(guān)系,或表示加深父子的感情,或表示和睦兄弟,或表示上下均可得到神惠,或表示夫婦各有自己應(yīng)處的地位。這樣的祭祀就叫承受上天的賜福。擬定祝辭中的種種美稱,設(shè)置玄酒以祭神,先將牲的血毛獻進,再將生肉載于姐上進獻,再將半生不熟的排骨肉獻上。主人主婦親踐蒲席,用粗布蒙上酒蹲,身穿祭服,獻過酸酒,又獻酸酒,獻過烤肉,又獻烤肝。國君與夫人向神交替進獻,使祖先的靈魂感到快慰,這就叫子孫的精神和祖先的靈魂在冥冥之中相會。祭祀進行到向今人獻食時,就把方才獻神的生肉、半生不熟的肉放在鑊里合煮,直到煮熟,然后區(qū)別犬采牛羊的不同部位,放到該放的容器里,以招待來賓和自家兄弟。祝的祝辭要表達主人對神的孝敬之意,神的保佑之辭也充溢著對子孫的愛護之心,這就叫大吉大利。這就是禮的大致情況!
孔子說:“真是可悲啊!我考察周代的禮,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幽、厲之亂,已被破壞得差不多了,就目前來說,只有魯國還差強人意。但是,魯國舉行的郊天諦祖,也不合乎禮的規(guī)定,魯是周公的封國,竟然也如此數(shù)典忘祖,說明真是衰敗了。祀國國君郊天諦禹,宋國國君郊夭諦契,因為他們是天子的嫡系后裔,一所以才可以奉行郊啼。所以只有天子才可以祭天地,諸侯只能祭祀自己國土內(nèi)的社神與傻神。
“祝辭和暇辭不敢改變其傳統(tǒng)格式,這就叫大福大祥。祝辭和報辭,本當藏于宗廟,而今卻藏于宗伯太祝和巫官史官之家,這是不合禮的,這說明其中有鬼,這就叫陰謀之國。酸翠是天子用以獻尸的酒器,而今竟然一般諸侯也用,這不合禮,這叫作僧越之君。冕棄是國君的禮服,兵器甲青是國君的武備,而今卻藏于大夫之家,這就叫威脅國君。大夫竟然也百官具備,祭器不用外借,八音齊備,這不合禮,這叫混亂之國。在國君那里任職叫做臣,在大夫家里任職叫做仆。臣仆如果遇到之喪,或者是剛結(jié)過婚,至少應(yīng)該一年不派差使。在居喪期間帶孝上班,或是仍和家仆雜居一起,沒上沒下,也不合禮,這就叫做君臣共有國家。天子有土地可以封其子孫為諸侯,諸侯有國家可以封其子孫為大夫,大夫有采地可以養(yǎng)活其子孫。這就叫制度。所以天子到諸侯之國去,一定要下榻在諸侯的祖廟,但如果住進時無視禮簿上所載諸侯國的忌諱,那就叫做夫子違法亂紀。諸侯如果不是由于探病吊喪而隨便進入諸臣之家,那就叫君臣互相戲謔。所以說,禮是國君治理國家的最有力的工具,有了它才好區(qū)別嫌疑,明察幽隱,敬事鬼神,訂立制度,賞罰得當,總而言之,有了它才好治理國家,維護君權(quán)。所以,國政如果不以禮為準繩就會導(dǎo)致君權(quán)動搖,君權(quán)動搖就會導(dǎo)致大臣背叛,小臣偷竊。這時候盡管用嚴刑峻罰來挽救,但因俗凋弊,由此而引起法令無常,法令無常又引發(fā)禮儀亂套,禮儀亂套就讓士人無法做事。刑罰嚴峻加上俗敗壞,老百姓就不會歸心了。這就叫有疵病之國。
“所以,禮實在是國君借以安身立命的法寶。所以禮一定源出于天,依據(jù)天道而頒降政令。有的禮是源出于地,依據(jù)地道而頒降社祭的政令。有的禮是源出于鬼神―列祖列宗、山川之神、五祀之神,因此而產(chǎn)生了體現(xiàn)仁義的宗廟之禮,祭祀提供建設(shè)資料的山川之祭,祭祀據(jù)以建立制度的五祀之祭。所以圣人是上參于天,下驗于地,又考察了鬼神,以此來制訂政令。圣王能處理好天地鬼神的存在次第,禮的次序也就有了;能玩味天地鬼神的愛好所在,民眾的治理也就好辦了。天生四時,地生財貨,人,父母生他,老師教他,這四條,如果國君能夠正確利用,就能夠立于不出過錯之地。
“所以,作為國君,應(yīng)是人們效法的榜樣,而不是效法他人的;應(yīng)是人們樂于供養(yǎng),而不是供養(yǎng)他人的;應(yīng)是人們服侍的對象,而不是服侍他人的。所以,如果國君效法他人就說明國君犯有過錯,國君一身而供養(yǎng)全體國民肯定其力不足,國君如果服侍他人就意味著丟掉了國君的寶座。所以,百姓都是效法國君以達到自我管理,供養(yǎng)國君以達到自我安定,服侍國君以達到抬高自己。舉國上下都明白了這個禮,上下名分確定,就會人人都樂于為國犧牲而恥于茍且偷生。國君要重用有智、有勇、有仁的人,但要注意取其長而避其短。對于有智的人要謹防其詐偽,對于有勇的人要避免其感情沖動,對于有仁的人要警惕其貪婪。國家有了外患,國君與國共存亡,這是理所當然的;大夫為保衛(wèi)國君宗廟而死,這是職責(zé)所在,也是正當?shù)。所以圣人能夠使整個天下像是一個家庭,全體國民像是一個人,并不是憑著主觀臆想,而是憑著了解人情,洞曉人義,明白人利,熟知人患,然后才能做到。
“什么叫做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七種不學(xué)就會的感情就是人情。什么叫做人義?父親慈愛,兒子孝敬,兄長友愛,幼弟恭順,丈夫守寒,妻子聽從,長者惠下,幼者順上,君主仁慈,臣子忠誠,這十種人際關(guān)系準則就叫人義。講究信用,維持和睦,這叫做人利。你爭我奪,互相殘殺,這叫做人患。圣人要想疏導(dǎo)人的七情,維護十種人際關(guān)系準則,崇尚謙讓,避免爭奪,除了禮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飲食男女,是人的最大欲望所在。死亡貧苦,是人的最大厭惡所在。這最大欲望和最大厭惡,構(gòu)成了日思慮的兩件大事。每人都把心思藏在肚子里,深不可測。美好或丑惡的念頭都深藏在心,從外表來看誰也看不出來,要想徹底搞清楚,除了禮之外恐怕也沒有別的辦法。
“人是感于天覆地載之德、陰陽二氣交合、形體和精靈結(jié)合、吸收五行的精華而生。所以天持陽氣,垂示日月星辰的光芒;地持陰氣,借為孔穴而吞吐呼吸。分布五行于,四季順序分明,日行循軌,才會按時出現(xiàn)。所以每月的前十五天,由月牙變成滿月,后十五天,又由滿月變成月牙。五行的運轉(zhuǎn),此去彼來,輪流作主。五行四季十二月,依次交替為本始。五聲六律十二管,依次交替為宮聲‘五味六和十二食,依次交替為主味。五色六章十二衣,依次交替為主色。所以說,人是天地的心靈,是由五行構(gòu)成的萬物之首,是懂得何時應(yīng)吃何味為好、何時應(yīng)聽何聲為好、何時應(yīng)穿何種顏色之衣為好的一種精靈。
“所以圣人制作法則,一定要取法天地以為根本,取法陰陽以為大端,取法四時以為關(guān)鍵,取法日星以為綱紀,取法月之圓缺以為區(qū)分,取法大地以山川為徒屬,取法五行以為主體,把禮義當作耕地的工具,把人情當作田地,連‘四靈’也成了家畜。因為以天地為根本,所以萬物都能包羅;以陰陽為大端,所以人情可以察覺;以四時為關(guān)鍵,所以農(nóng)時不失,事功易成;以日星為綱紀,所以做事的順序便于安排;以月之圓缺為區(qū)限,所以每月干啥都有‘條不紊;以山川為徒屬,所以人人皆有職守;以五行為主體,所以事事皆可終而復(fù)始;把禮義作為耕具,所以事事才能辦得成功;把人情當作田地,所以圣人就是田地的主人;把‘四靈’作為家畜,所以飲食有所取材。
“什么叫做四靈?麟、鳳、龜、龍,它們是四類動物之王,被叫做四靈。所以,如果龍已成為家畜,那么它的鱗族部下也就尾隨而來;如果鳳已成為家畜,那么它的羽族部下也就紛然而至;如果麟已成為家畜,那么它的毛族部下也就乖乖歸順;如果龜已成為家畜,那就可用以占卜,預(yù)先察知人情。所以先王秉持菩草和龜甲,安排祭祀,座增降神,宣讀祝辭和鍛辭,設(shè)立種種制度。于是國人皆彬彬有禮,百官各治其事,百事都有規(guī)章,凡所行禮,皆有次序。
.“先王擔(dān)心禮教不能普及于下民,所以在南郊祭上帝,借以昭示天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又祭土神于國內(nèi),借以昭示大地為人類生存提供的種種便利;又祭祖于廟,借以昭示凡我族人均應(yīng)相愛;又祭祀山川,借以昭示要禮敬冥冥之中的鬼神;又舉行五祀之祭,借以昭示各種制度來源于此。所以,一天子在宗廟中,有宗祝相助;在朝中,有三公輔佐;在太學(xué)中,有三老給提建議;在天子的身邊,前有掌理神事的巫,后有負責(zé)記錄言行的史,負責(zé)占卜的官員、負責(zé)奏樂、負責(zé)規(guī)諫的官員,尸都在天子的左右,天子居中,心里沒有任何雜念,只須惜守至正之道就行了。所以,祭天于南郊,天上的眾神就會各司其職;祭地于國,地上的種種資源就都可利用;祭祖于廟,孝慈之道就會得到推行;舉行五祀之祭,各種法則制度就會得到遵守。由此看來,祭天、祭地、祭祖、祭山川、祭五祀,都是借助于禮而昭示其含義的。
“因此,禮必定源出于太一,太一一分為二,在上者為天,在下者為地’,天又轉(zhuǎn)變?yōu)殛枺赜洲D(zhuǎn)變?yōu)殛,陽氣變(yōu)榇合模帤庾優(yōu)榍锒,于是有了四季,于是有了鬼神。圣人制禮,皆據(jù)此而頒降政令,這是取法于天的。禮一定是源出于太一和天,其次效法于地,其次效法五祀,其次效法四時,而且合乎每月行令的準則。禮在人事上也叫做義,具體表現(xiàn)為財貨、精力、辭讓、飲食、冠婚、喪祭、射鄉(xiāng)、朝聘等項禮儀。所以說,禮義這個東西,是做人的頭等大事。人們用禮來講究信用,維持和睦,使彼此團結(jié)得就像肌膚相接、筋骨相連一樣。人們把禮作為養(yǎng)生送死和敬事鬼神的頭等大事,把禮作為貫徹天理、理順人情的重要渠道。所以只有圣人才知道禮是須臾不可或缺的,因此,凡是國亡家破身敗的人,一定是由于他先拋開了禮,才落得如此下場。
“所以,禮對于人來說,好比是釀酒要用的曲,君子德厚,釀成的酒也便醇厚,小人德薄,釀成的酒也便寡味。所以圣王牢持禮、義這兩件工具,用來治理人情。打比方來講,人情好比田地,圣王好比田主,圣王用禮來耕耘,用陳說義理當作下種,用講解教導(dǎo)當作除草,用施行仁愛當作收獲,用備樂置酒當作的搞勞?梢赃@樣說,禮是義的制度化。有些禮的條文,拿義的標準去衡量無一不合,但先王并無明文規(guī)定,這也不妨因時制宜而自我作古。義是區(qū)分是非的標準,衡量仁愛的尺度。符合標準,符合仁愛,誰做到這兩條誰就強大。仁是義的基礎(chǔ),又是貫通天理人情的具體表現(xiàn),誰能做到仁誰就會被人尊敬。所以,治國而不用禮,就好比耕田而不用農(nóng)具夢制禮而不源本于義,就好比耕地而不卞種;有了義而不進行講解,就好比下種而不除草;有了講解教育而不和仁愛結(jié)合,就好比雖然除草而不去收獲;和仁愛結(jié)合了而不備樂置酒搞勞農(nóng)夫,就好比雖然顆粒歸倉而不讓食用;備樂置酒搞勞農(nóng)夫了而沒有達到自然而然的境界,就好比飯也吃了但身體卻不強健。四肢健全,肌膚豐滿,這是一個人的身體強健。父子情篤,兄弟和睦,夫婦和諧,這是一個家庭的身體強健。大臣守法,小臣廉潔,百官各守其職而同心協(xié)力,君臣互相勉勵匡正,這可以看作是一個國家的身體強健。天子把道德當作車輛,把當作駕車者,諸侯禮尚往來,大夫按照法度排列次序,士人根據(jù)信用互相考察,百姓根據(jù)睦鄰的原則維持關(guān)系,這可以看作是整個天下的身體強健。一個人的身體強健,一個家庭的身體強健,一個國家的身體強健,整個天下的身體強健,這些合在一起就叫做大順。大順,它是用來養(yǎng)生、送死、敬事鬼神的永恒法則。達到了大順,即令是日理萬機也不會有一事耽擱,兩件事一齊進行也不會互相妨礙,行為雖然細小也不至于有什么閃失,盡管深奧卻可以理解,盡管嚴密卻不乏通道,既互相關(guān)連而又彼此獨立,循規(guī)運動而不互相排斥,這便是順的最高境界。由此看來,明白了順的重要性,才能時時警惕,守住高位。禮的最大特點就是講究區(qū)別,禮數(shù)該少的就不能增加,禮數(shù)該多的也不能減少,只有這樣,才能維系人情,和合上下而各安其位。
“所以圣王順著天時、地利、人情而制禮,不使慣于者徙居水旁,不使慣于居住河洲者遷居平原,這樣,人們就會安居樂業(yè)。使用水、火、金、木和飲食,都要因時制宜。男婚女嫁,應(yīng)當及時;頒爵晉級,應(yīng)當依據(jù)德行。使用百姓要趁農(nóng)閑,不奪農(nóng)時,所以就沒有水旱蝗螟之災(zāi),也沒有兇荒妖孽作祟。這就造成天不吝惜其道,地不吝惜其寶,人不吝惜其情的太平盛世。于是天降甘露,地涌甘泉,出現(xiàn)現(xiàn)成的器皿和車輛,大河中出現(xiàn)龍負圖,、麒麟、神龜、四靈畢至,或棲息在郊外的草澤,或畜養(yǎng)在宮中的水池,至于尾隨四靈而來的其他鳥獸更是遍地作巢,與人類友好相處,它們產(chǎn)的卵,人們低頭就可以看到,它們懷的胎,人們伸手就可以摸到。這沒有別的原因,只是由于先王能夠通過制禮而把種種天理人情加以制度化,又通過誠信以達到順應(yīng)天理人情的緣故。而太平盛世也不過是順應(yīng)天理人情的結(jié)果罷了!
【《禮記·禮運》】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運木頭作文08-23
運木頭作文09-20
運南瓜作文10-18
運維監(jiān)控03-12
運木頭作文(精選)09-05
運木頭作文07-27
無形的禮作文08-27
說禮的作文11-24
讓之禮作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