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跟溫度
設想把一定質量的水從0℃加熱到10℃,水的體積是先減小后增大的,4℃是轉折點,此時體積最小,密度最大。水的這種神秘怪性很容易在自然界中看到,如冬天河塘里的水結冰時,總是從水面開始的。也就是說第一是河面的水溫降到0℃,下面的水溫則高于0℃,從上向下溫度逐步升高,河底溫度在4℃左右;密度則逐步增大,河底密度最大。正因為水的這種神秘怪性,才呈現(xiàn)“人在冰上走,魚在冰下游”的自然景象。
密度的變化規(guī)律
一般來說,不論什么物質,也不管它處于什么狀態(tài),隨著溫度、壓力的變化,體積或密度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聯(lián)系溫度T、壓力p和密度ρ(或體積)三個物理量的關系式稱為狀態(tài)方程。氣體的體積隨它受到的壓力和所處的溫度而有顯著的變化。對于志愿氣體,狀態(tài)方程為P=ρRT ,式中R為氣體常數(shù),等于287.14米2(秒2*開)。假設它的溫度不變,則密度同壓力成正比; 假設它的壓力不變,則密度同溫度成反比。對一般氣體,假設密度不大,溫度離液化點又較遠,則其體積隨壓力的變化接近志愿氣體;對于髙密度的氣體,還應適當修正上述狀態(tài)方程。
固態(tài)或液態(tài)物質的密度,在溫度和壓力變化時,只發(fā)生很小的變化。例如在0℃附近,各種金屬的溫度系數(shù)(溫度升高1℃時,物體體積的變化率)大多在10-9左右。深水中的壓力和水下爆炸時的壓力可達幾百個大氣壓,甚至更高(1大氣壓=101325帕),此時必須考慮密度隨壓力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