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優(yōu)秀讀后感
邊城優(yōu)秀讀后感1
作為一個從小在城市里長大的女子,我特別向往田園牧歌般的鄉(xiāng)村生活。最近拜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大師筆下那個小小的邊城水鄉(xiāng)讓我迷戀不已。
《邊城》講述了湘西小鎮(zhèn)上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涼。小說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朧但沒有結局的愛情,可是愛情不是這本小說的全部。大師用他清淡的筆調娓娓講述了湘西小鎮(zhèn)上純樸的風土人情,原始單純的生活,以及那如詩如畫的景致。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艱辛的。大師卻讓我明白,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熱愛,是懂得它的殘酷以后去心疼那背后醉人的風光。讀完全文,我就開始向往那個遠在湘西邊境的小鎮(zhèn)。木制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濕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還有那升起在舊村莊上的.青炊煙。
這一切,構成一幅年代久遠的畫,在我的想象里千遍萬遍地被描摹。在那片游離世外的土地上,時間仿佛是靜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樣溫婉清澈,歌聲悠揚清亮,老爺爺慈祥又寬厚,船夫們浪漫又豪爽,就連生活的無奈,在這個地方,都帶著詩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褻瀆。大師用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湘西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助和憂傷,卻也讓我們產生對生命的悲憫,對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向往《邊城》里那些淳樸善良的鄉(xiāng)親們。翠翠和祖父去看龍舟比賽,當?shù)氐凝堫^大哥順順送他們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圍的鄉(xiāng)親都來幫忙。他們雖然生活很清苦,卻能夠互相幫助,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鎮(zhèn)。
相比之下,我們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人與人之間人情淡漠,有時候,甚至鄰居之間都互不相識。這不得不讓人遺憾。
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溫暖和諧。每一個人都有寧靜的理想,人與人之間沒有私心,愛護著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建造一個家一樣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像《邊城》中的人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生活。
邊城優(yōu)秀讀后感2
夜深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品讀《邊城》,思緒也隨著書中人物的變化發(fā)展起伏。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jié)簡樸優(yōu)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夫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里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實情后,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架船下辰州,好忘卻那里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一直愛著翠翠,但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夫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著,等著那個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回來的人。
人世間的美好與凄涼,在文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翠翠與爺爺至深的'親情,天保、儺送兩兄弟的手足之情,祖孫二人與村里人的和諧融洽又質樸的鄰里關系,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淳厚的民俗與民風……
又或許是秀美的景色,喧天的鑼鼓,熱鬧的節(jié)日,吸引了眼球,掩蓋了喜慶祥和背后的凄涼與傷痛。但作者清新雋永的筆詞下的確有絲絲憂傷的情懷。就像這里也有親人的離別與去世,有滿滿的期待未果,還有懵懂、朦朧,卻又無疾而終的愛情……
有些時候,我們看到繁華,卻看不穿繁華背后的蕭索與凄涼,經歷了喧嘩,卻沒有想過曲終人散后的寂寞是否也會升華。
有些時候,我們看到了現(xiàn)象,卻撥不開迷霧,也有些時候,有些話不說,就再難澄清,再難說出口。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但長久以來,生命便如一條河流,激流曲折,卻永遠也回不了頭。
我們總抓不住一些東西,改變不了一些事物,美麗的背后也有訴說不完的蒼涼。就像翠翠這樣明媚的孩子,最終也只得在江畔孑然一身獨自的癡癡盼想。
這里的憂愁是一滴化不開的墨,滴到心上,糾纏不止,然后風干,凝結在那里,無法抹去,只有那澄明的江水,依然訴說著那些古老的故事……
邊城優(yōu)秀讀后感3
初讀了《邊城》,贊嘆于茶峒的淳樸的民風。堅持要給過渡錢的渡客,堅持不要過渡錢的、會去買煙草和茶葉送給渡客的老船夫。這里的人如這里的風景,純凈美好,質樸真誠。
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細細的淌著,沒有扣人心弦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jié),但就是這樣的文風,卻能夠深深的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襯托出一座純凈的邊城。
在苗族居住的茶峒,既有通過媒人上門求親的方式——所謂的走車路,也有男子站在溪邊、山崖上唱歌給女子聽,一人獨唱或二人對唱,在唱歌中了解和認識對方,知道或分手或結親——所謂的走馬路。這后一種方式,表現(xiàn)了湘西民眾在婚姻問題上的寬容和自由,也反映了這塊地方人們善歌的才能。
《邊城》它不僅僅是一部描寫民風、景色的小說,它更是一部堪稱絕美的愛情悲劇。翠翠,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天真善良,溫柔清純。他對填報兄弟的愛帶著少女的.羞澀和幻想,或者說這種愛似乎一直是以夢幻的形式出現(xiàn)的。
在夢里,她“聽到一種頂好聽的歌聲,又軟又纏綿”,于是她“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溪懸崖半腰,在了一大把虎耳草”。她只有在夢中才能品嘗到愛情的甘露,而現(xiàn)實卻似乎離她很遠,于是,她只能“癡癡的坐在岸邊”,凄涼地守候,孤獨地等待。
從翠翠身上,可以看到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種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因為她的淳樸,他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但儺送駕船遠走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歸來,愛的那么堅定執(zhí)著。一個弱女子,滿心盛的都是“愛”。
作者說:“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給讀者留下了悠長的惋惜,無限的牽掛期盼。也許冥冥之中真的有歲月輪回,母親的悲劇在女兒身上再一次重演,但不管未來會怎樣,自己的未來終究要靠自己去爭取,但愿她等到的不是無言的悲哀,不是追悔莫及的淚水,而是應屬于她的那份幸福。
我總在想,為什么這個小說叫做“邊城”?是不是沈先生在心中在守護著什么?在懷念著什么?但這恐怕只有沈先生自己才知道了。
邊城優(yōu)秀讀后感4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如水的平靜,沒有戰(zhàn)爭的那股硝煙。它描寫的是住在山區(qū)的一位老爺爺和他的孫女翠翠的平靜生活。在那個山村里有的是山,有的是水,有的是那樸素的人的一張張面孔。
作者曾經講到:世間真有百思始得其解的怪事情,每次只要我規(guī)規(guī)整整地寫下“沈從文”三個字,我就立刻會想到水,汪汪洋洋的水,這倒不是因為他的“沈”姓有一個三點水的'偏旁,而是因為他如水的性情。
他曾在寫于一九三一年的《自傳》中說:“我情感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離。我受業(yè)的學校,可以說永遠設在水邊。我學會思索,認識美,理解人生,水對我有極大關系!
我是住在海邊城市的一位中學生,對于水我是不會陌生的,我能理解:水和沈從文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的傾向不可分。
我明白了,也領悟到了水的德性為兼容并包,從不排斥拒絕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玷污影響。水的性格似乎特別脆弱,且極容易就范。其實則柔弱中有強韌,如集中一點,即涓涓細流,滴水穿石,無堅不摧。水教給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樂,并作橫海揚帆的美夢,刺激我對于工作永遠的渴望。
“正因為工作真正貼近土地人民,只承認為人類多數(shù)而‘工作’,不為某一種某一時的‘工具’,存在于現(xiàn)代政治所培養(yǎng)的窄狹病態(tài)自私殘忍習慣空氣中,或反而容易遭受來自各方面的強力壓迫與有意忽視。欲得一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huán)境,也并不容易。但這不妨事,倘若目的明確,信心堅固,真有成就,即在另外一時,將無疑依然會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
他的這段話極具預見性,隨后不久,他就因為不肯做“工具”而“遭受各方面的強力壓迫和有意忽視”,連“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huán)境”也不可得了。這是作者的另一段描述,看出他當時達到處境是非常之艱難的。
《邊城》就是從這樣一個人的筆下刻出來的,是多么的生動傳神,文中的人物都是在這山水的哺育中長大的,這一點一滴是生就了多少美夢多少渴望。
邊城優(yōu)秀讀后感5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
《邊城》里的文字總是不經意的撩撥著我的心弦,文中處處浸潤著湘楚景色,處處是淳厚質樸的風味人情,字里行間飄散著一種淡淡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憂傷圍繞,像是觸及到了什么,是懷念兒時那個有著暖陽的冬日午后?還是現(xiàn)在這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著什么。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復著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沈從文先生從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著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靈世界,融入湘西這片純樸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溫良率直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的輕聲述說著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這般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著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為何取名《邊城》,在心里它就這么“遙遠”嗎?還是在沈從文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著什么?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嗎?也許那座悲天憫人的城已經隨著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深深思考。
邊城優(yōu)秀讀后感6
人向往的是什么?
一片樹林、一片大地、一個藍天,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世界。當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一座小屋、一個村莊、一個城鎮(zhèn)……一個步伐、一輛自行車、一輛轎車……
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人手所創(chuàng)造的不知道得否滿足于他們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當你貧乏的時候,追求的是財富;當你動蕩的時候,追求的是安定。
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zhèn)里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著社會的發(fā)展。這景象本應符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zhèn)人們卻開始向往農村的環(huán)境。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后的農村到發(fā)展的城鎮(zhèn),從發(fā)展的城鎮(zhèn)又到落后的農村。
《邊城》所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
在如今,城鎮(zhèn)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fā)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后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huán)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干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huán)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么向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蛟S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并且在現(xiàn)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卷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筑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墻,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lián)絡。
而在《邊城》里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
【邊城優(yōu)秀讀后感】相關文章:
邊城的優(yōu)秀隨筆10-20
邊城優(yōu)秀教案09-20
《邊城》優(yōu)秀教案07-03
邊城優(yōu)秀教學設計08-23
沈從文邊城優(yōu)秀教案08-25
邊城優(yōu)秀教案(精選10篇)07-20
邊城優(yōu)秀讀書筆記08-24
【優(yōu)秀】《邊城》讀后感09-21
(優(yōu)秀)《邊城》讀后感07-10
邊城優(yōu)秀讀后感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