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采薇全文賞析
《采薇》一詩表達的是在保家衛(wèi)國與成家立業(yè)之間激蕩的“憂-恨-哀”的故園之思。下面我們再一起作深入的賞析。
詩經(jīng)·采薇全文賞析
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xiāng)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饑又渴;但邊關漸遠,鄉(xiāng)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xiāng),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無數(shù)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xiàn)!恫赊薄,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其類歸《小雅》,卻頗似《國風》。
全詩六章,可分三層。既是歸途中的追憶,故用倒敘手法寫起。前三章為一層,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原因。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疊詞申意并循序漸進的方式,抒發(fā)思家盼歸之情;而隨著時間的一推再推移,這種心情越發(fā)急切難忍。首句以采薇起興,但興中兼賦。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饑。所以這隨手拈來的起興之句,雖是口頭語、眼前景,卻反映了戍邊士卒生活的艱苦。邊關士卒的“采薇”,與家鄉(xiāng)女子的“采蘩”、“采!笔遣豢赏鞯摹J鄄粌H艱苦,而且漫長。(另還有一種說法,“比”將為比作戍邊戰(zhàn)士,暗喻戰(zhàn)士生命的流逝。)“薇亦作止”、“柔止”、“剛止”,循序漸進,形象地刻畫了薇菜從破土發(fā)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它同“歲亦莫止”和“歲亦陽止”一起,喻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歲初而暮,物換星移,“曰歸曰歸”,卻久戍不歸;這對時時有生命之虞的戍卒來說,怎能不“憂心烈烈”。那么,為什么戍役難歸呢?后四句作了層層說明:遠離家園,是因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為戰(zhàn)事頻頻;無暇休整,是因為王差無窮。其根本原因,則是“玁狁之故”!稘h書·匈奴傳》說:“(周)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云云!边@可視為《采薇》之作的時代背景。對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責。這樣,一方面是懷鄉(xiāng)情結(jié),另一方面是戰(zhàn)斗意識。前三章的前后兩層,同時交織著戀家思親的個人情感和為國赴難的責任感,這是兩種互相矛盾又同樣真實的思想感情。其實,這也構(gòu)成了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只是思歸的個人情緒和戰(zhàn)斗的責任感,在不同的章節(jié)有不同的表現(xiàn)。
四、五章追述行軍作戰(zhàn)的緊張生活。寫出了軍容之壯,戒備之嚴,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其情調(diào),也由憂傷的思歸之情轉(zhuǎn)而為激昂的戰(zhàn)斗之情。這兩章同樣四句一意,可分四層讀。四章前四句,詩人自問自答,以“維常之華”,興起“君子之車”,流露出軍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著圍繞戰(zhàn)車描寫了兩個戰(zhàn)斗場面:“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這概括地描寫了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和頻繁的戰(zhàn)斗;“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边@又進而具體描寫了在戰(zhàn)車的掩護和將帥的指揮下,士卒們緊隨戰(zhàn)車沖鋒陷陣的場面。最后,由戰(zhàn)斗場面又寫到將士的裝備:“四牡翼翼,象弭魚服!睉(zhàn)馬強壯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戰(zhàn)無不勝。將士們天天嚴陣以待,只因為玁狁實在猖狂,“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當時邊關的形勢,又再次說明了久戍難歸的原因!睹娦颉犯鶕(jù)這兩章對軍旅生活的描寫,認為《采薇》是“遣戍役”、勸將士之詩。這與詩意不符。從全詩表現(xiàn)的矛盾情感看,這位戍卒既戀家也識大局,似乎不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因此,在漫長的歸途上追憶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生活,是極自然的。
籠罩全篇的情感主調(diào)是悲傷的家園之思。或許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驚醒了戍卒,他從追憶中回到現(xiàn)實,隨之陷入更深的悲傷之中。追昔撫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傷悲”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边@是寫景記時,更是抒情傷懷。個體生命在時間中存在,而在“今”與“昔”、“來”與 “往”、“雨雪霏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戍卒深切體驗到了生活的虛耗、生命的流逝及戰(zhàn)爭對生活價值的否定。絕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讀此四句仍不禁棖觸于懷,黯然神傷,也主要是體會到了詩境深層的生命流逝感!靶械肋t遲,載渴載饑”,加之歸路漫漫,道途險阻,行囊匱乏,又饑又渴,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憂傷!靶械肋t遲”,似乎還包含了戍卒對父母妻孥的擔憂。“依依、霏霏、遲遲”,重言的運用,增強了節(jié)奏感,更增加了詩的韻味和藝術感染力。一別經(jīng)年,“靡使歸聘”,生死存亡,兩不可知,當此回歸之際,必然會生發(fā)“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憂懼心理。然而,上述種種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道更無人安慰;“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全詩在這孤獨無助的悲嘆中結(jié)束。
縱觀全詩,《采薇》主導情致的典型意義,不是抒發(fā)遣戍役勸將士的戰(zhàn)斗之情,而是將王朝與蠻族的戰(zhàn)爭沖突退隱為背景,將從屬于國家軍事行動的個人從戰(zhàn)場上分離出來,通過歸途的追述集中表現(xiàn)戍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表現(xiàn)周人對戰(zhàn)爭的厭惡和反感!恫赊薄罚瓶煞Q為千古厭戰(zhàn)詩之祖。
詩經(jīng)·采薇全文賞析
《采薇》一詩見于《詩經(jīng)·小雅》,入選蘇教版高中語文新課程必修一。一般認為,此詩采用起興、重章疊唱之法,表現(xiàn)普通士兵在離鄉(xiāng)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nèi)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這里,我們首先要注意,對一篇文章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特色的理解可有不同層次,陸機在《文賦》里說“言象意”三個層次,其實“意”又可裂變?yōu)楸韺又夂蜕顚又。表層之意是“知其然”,而深層之意是“知其所以然”。上述對《采薇》的一般理解,從表層之意來解讀大體沒錯,但從深層之意來驗證,卻還有許多疑問未能通釋:
1、“采薇”乃是一種起興之法,起興并非空穴來風,而是一種有規(guī)則的暗示,為何獨以“采薇”起興而非其他,有沒有深意?
2、我們知道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家”和“鄉(xiāng)”是兩個概念!懊沂颐壹摇焙退寄罟枢l(xiāng)等同嗎?
3、“靡使歸聘”“我行不來”,譯為“沒有辦法讓人探問家中”“無人慰問”,戰(zhàn)事如此緊急,成天還想著“探問家中”,這現(xiàn)實嗎?“王事靡盬”,竟然“無人慰問”?是想著家里人來慰問嗎?
4、從“薇”到“華”,轉(zhuǎn)而起興,有何內(nèi)在聯(lián)系?
5、第一個“載饑載渴”尚可理解,篇末“載渴載饑”則令人莫名其妙了。
6、“楊柳依依”,一切景語皆情語,暗傳什么情感?
7、首三章皆有“憂”,詩人“憂”什么呢,究竟是什么有這么大的力量,讓詩人如此牽掛?篇末詩人回來了,又為什么說“莫知我哀”,快見著故鄉(xiāng)了還“哀”什么呢?以下筆者嘗試言之。
詩經(jīng)·采薇全文賞析
《詩·小雅·采薇》是一首以遠戍歸來的士兵的口吻寫下的追述征戰(zhàn)生活的詩篇。全詩共6章(每8句為1章),以采薇起興,前5章著重寫戍邊征戰(zhàn)生活的艱苦和強烈的思鄉(xiāng)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情緒結(jié)束全詩,悲苦之情感人至深。清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說:“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蹦铣蝿⒘x慶《世說新語·文學》篇記載:“近代謝公(安)因弟子聚集,問《毛詩》何句最佳。謝玄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此句偏有雅人深致。”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人們對這4句如此推崇倍至呢?清王夫之認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薑齋詩話》卷上4)他著眼于景情相反相成的關系來把握其獨特的藝術效果。這一觀點得到有些學者的認同,如《先秦漢魏六朝詩鑒賞》中說:“真正探明此句之佳處的,當推王夫之。他在《薑齋詩話》中直指心源(按指以哀景寫樂云云)……一般說來,詩歌創(chuàng)作情景交融的境界……而此詩相反。往伐,悲也;來歸,愉也。往而詠楊柳之依依,來而嘆雨雪之霏霏。詩人正是抓住了情和景暫不和諧的矛盾,運用反襯手法。深刻而有力地表現(xiàn)出戍邊士兵的哀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4頁)但也有很多人認為此觀點不足取。常森在《歸鄉(xiāng)情悲——<采薇>新釋》一文中指出:“其實,‘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一句雖然可以說是以樂景寫離家出征時的哀傷,可‘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卻絕對不是‘以哀景寫樂’。詩歌寫主人公歸來時,明明說:‘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螛分心?又哪里談得上以哀景寫樂?只要我們完整地把握詩人提供的各種要素,就可以發(fā)現(xiàn)‘雨雪霏霏’毋寧說是‘以哀景寫哀’!
如何看待這兩種不同的觀點呢?我們還得回到對王夫之《薑齋詩話》原文的理解上來。我認為,對“‘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這段話可有兩種理解:
一種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的評述與前面的4句景物描寫“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存在對應關系,即“楊柳依依”是“樂景”,用以寫征人離鄉(xiāng)之哀;“雨雪霏霏”是“哀景”,用以寫久戍返鄉(xiāng)之樂,從而起到“倍增哀樂”的藝術表達效果。
一種是,“以哀景寫樂”是指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情景反襯手法,這種手法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樂”。《采薇》詩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4句運用了這種手法,但并不具有對應關系。
如果按第一種理解,詩義確有牽強附會之感。這首詩前3章反復抒發(fā)久戍之卒思歸而不得歸的憂傷,四五章文筆雖稍有轉(zhuǎn)折,敘述戍守和戰(zhàn)爭的緊急與辛苦,既反映了當時邊關的形勢,又再次說明了久戍難歸的原因,思歸之憂仍悄然蘊含其中。末章除此4句外,也直接點明了主人公的心境是“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哀傷之情,溢于言表。整體上看,找不到“雨雪霏霏”是“以哀景寫樂”的任何跡象。
按第二種理解,以上矛盾似乎便迎刃而解了。往伐,悲也;來歸,愉也。此乃人之常情,然而返鄉(xiāng)時,因“雨雪霏霏”而產(chǎn)生的憂慮(或家園不再,或親人離散),應“愉”而不能“愉”,恰是“哀”之本因,這同樣是“反襯”,正是這種情和景不和諧的矛盾,表現(xiàn)哀怨才更深刻有力,正所謂“倍增其哀樂”了。在這里,“哀樂”是偏義復詞,語義偏重于“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以“樂景寫哀”,可倍增其哀;“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哀景寫哀,而這種哀是本應 “樂”卻無法“樂”而產(chǎn)生的哀,其效果更能加倍,綜合這4句的效果,恰是“倍增其哀”了。王夫之在《詩廣傳》卷3中又說:“善用其情者,不斂天物之榮凋以益己之悲愉而已。”這句話指出詩歌寫景的目的在于抒情,達到抒情的目的后,景物本身便不再重要了。這恰如“言之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一樣,“景之所以在情,得情而忘景”吧!
《采薇》詩的情感主調(diào)是悲傷的家園之思。這種情感主要是通過前3章重章迭詞反復申義的方式和末章的特殊表現(xiàn)力來體現(xiàn)的;而末章的特殊表現(xiàn)力恰是使《采薇》成為千古佳作的主要原因:
一、情景反襯手法的巧妙運用
當然,這種反襯不是指上文所提到的第一種理解:“楊柳依依”是“以樂景寫哀”,“雨雪霏霏”是“以哀景寫樂”而產(chǎn)生的“倍增其哀樂”的藝術效果。而是用“楊柳依依”之樂景反襯離鄉(xiāng)遠戍之哀,這是戍卒的悲哀之始;剜l(xiāng)時本應有的歡愉卻被因久戍在外、家人兩不知而生發(fā)的“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憂慮之情所代替,加之“行道遲遲,載渴載饑”的回鄉(xiāng)經(jīng)歷和“雨雪霏霏”的自然景色對主人公內(nèi)心情感的沖擊,因此產(chǎn)生的“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的悲哀之情。相對于本應有的“歡愉”而言,這也是一種反襯。這種現(xiàn)實與人之常情的反襯,在抒情主人公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的沖擊更大,從“增其哀樂”的效果上看表現(xiàn)更為突出!恫赊薄吩娛闱榈谋玖x是表現(xiàn)士卒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nèi)心情感,這種情感概括為一個字就是“哀”,哀情貫穿《采薇》詩的始末。正是這種徹骨之哀使得該詩的抒情從簡單的思鄉(xiāng)之痛上升為個體生命在“今”與“昔”、“來”與“往”、“雨雪霏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所體驗到的生活的虛耗、生命的流逝和戰(zhàn)爭對生活價值的否定上來,使《采薇》成為絕世文情,千古常新。否則,只論前5 章,詩就成了對以往戰(zhàn)爭生活的簡單追憶和平常的懷鄉(xiāng)之思了,詩歌藝術的震撼力便無從說起。正如清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中所說:“不然凱奏生樂矣,何哀之有耶?”并指出該詩“別有深意,不可言喻”。他所說的“深意”,恰恰在此吧!
二、意象捕捉上的高度審美水平
“人類審美心理的三個階段可以概括為感興、意象和境界。人類審美經(jīng)驗始之于“感興”,繼之以“意象”,終之于“境界”(薛富興《感興·意象·境界——試論美感的三階段、三次第》,《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月)!恫赊薄吩娗5章均為感興之筆,借采薇起興,寫久戍士卒懷鄉(xiāng)鄉(xiāng)之感;末章僅32個字,運用“楊柳依依”和“雨雪霏霏”兩個典型意象,營造了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表現(xiàn)出深刻的審美意蘊。
在寫作領域,意象一般解釋為在感知基礎上形成的滲透著創(chuàng)作主體主觀感受的客觀事物在觀念中的感性影像!拔粑彝,楊柳依依”,就要開始一種“不遑起居”的生活,主人公心情的凄涼自然是不可言喻的。那“依依”的“楊柳”雖代表著溫柔的鄉(xiāng)情,但“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幸福即將不再,這“楊柳”也見證了抒情主人公哀婉凄切的別離,寄托著主人公魂牽夢繞的鄉(xiāng)愁和與親人相會無期的感傷?腕w之景與主體之情相反相成,襯托出一幅離家遠戍的悲苦畫面。依戀、留別內(nèi)涵的“楊柳”意象遂成為后代作品中描寫離別的專有名詞,到唐代還發(fā)展成為一種“折柳贈別”的習俗!敖裎襾硭迹暄,這不合時宜的“雨雪”取代了主人公即將歸鄉(xiāng)本應有的歡愉,凝聚了在回鄉(xiāng)時刻回味一生所體會到的人生無常的悲傷和世事蒼茫的感懷,這“欲說還休”、“欲罷不能”的愁緒使得他只能“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了。漫長的道路,痛苦的煎熬,心中充滿不盡的哀傷。道路向前延伸,哀傷也將繼續(xù),又有誰能理解這不盡的哀傷呢?整個詩章充滿人生感傷的情調(diào),這是戍邊士兵的痛苦生活釀造出來的滿腔真情。它熏染到依依的楊柳上,凝結(jié)在霏霏的雪花里,也滲透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
境由象生,意象組合產(chǎn)生意境。王國維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本辰缬址Q為意境!恫赊薄纺┱氯谇橛诰埃爸泻,情景兩渾,天衣無縫,創(chuàng)造出一個完美的審美意境。從中,我們關照著人生的畫面,領略著人生的哀傷,汲取著藝術的養(yǎng)分。這種意境使人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盼歸不得歸的懷鄉(xiāng)之痛,更重要的是從這種哀傷中還可以體悟到對生命本體的留戀與關照,對宇宙人生的升華與感傷。這才是《采薇》成為“絕世文情”,能夠“千古常新”的根源所在吧!
三、語言技巧的綜合運用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生動傳神的藝術語言能更好地啟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具體可感的形象世界!恫赊薄纺┱碌恼Z言運用奇妙傳神,窮形盡意,也是感染讀者的重要因素。
詩章運用鋪陳的表現(xiàn)手法,把不同時空的景象統(tǒng)攝到一幅畫面中來。寫景為“楊柳依依”、“雨雪霏霏”;敘事為“行道遲遲”、“載渴載饑”;言情為“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直言其事,明白曉暢,自然得體。自然的景,人生的事,生命的情,就像小溪一樣在詩中自然流淌,引發(fā)讀者心靈的共鳴。
運用對比的方式。將時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chuàng)造出超越現(xiàn)實的典型畫面。短短4句詩,看似平淡,娓娓道來,卻充滿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同一個“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條路,卻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之別,而這一切都在這一“往”一“來”的人生變化中生成。劉勰有云:“情以物牽,詞以情發(fā)。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文心雕龍·物色》)詩章在對比中容納了人生的深沉感慨,從而把我們帶進更高的審美境界,去體驗人生的奧義。這種以今昔不同景象來體現(xiàn)時空變換的表達方式被后人廣泛追摩,曹植:“始出嚴霜結(jié),今來白露晞”,“昔我初遷,朱華為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飛”;杜甫:“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樸素生動的語言是構(gòu)成《采薇》末章意境的一個重要因素。“依依”狀弱柳隨風輕拂之態(tài),“霏霏”擬白雪紛紛飄灑之形,“遲遲”言道路漫長、內(nèi)心愁苦之情。這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創(chuàng)造出一幅具體可感的圖畫,給讀者以親切的感受!皸盍睂Α坝暄,“依依”對“霏霏”,讀來風致嫣然,昔往今來的物態(tài)人情在這對偶中鮮明地表現(xiàn)了出來。后人除了沿用“依依”“霏霏”來描寫楊柳雨雪外,還進一步拓展了其表現(xiàn)范圍,如《孔雀東南飛》:“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杜甫《望兜率寺》:“霏霏云氣重,閃閃浪花翻!
可見,自然生動的藝術語言、鋪陳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是構(gòu)成《采薇》末章藝術魅力的又一重要因素!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4句所開創(chuàng)的善摩物態(tài)、寓情于景的寫法,為后世詩歌語言的發(fā)展開拓了新的領域,沾溉后世,功莫大焉!
采薇賞析
戰(zhàn)爭的策劃和發(fā)動是“肉食者”們的勾當,被迫卷入其中的個人,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猶如隨風飄動的落葉,隨波逐流的小、舢任命運之手隨意擺弄,疲憊憂傷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嘆、仰天長嘯的份兒?峙逻@是普通士兵們剩下的唯一屬于自己的權利和“財產(chǎn)”。
憑了這點權利唱一曲憂傷的歌,總不至于得罪了大人君子們吧!無家無室的.憂慮,居無定所的煩悶,頻繁作戰(zhàn)的辛勞和疲憊,思念故鄉(xiāng)的痛苦,對個人命運的感慨,對入侵之敵的仇恨,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觸景生情的感傷,命運無常的恐懼,遙遙無期的等待,這一切無時無刻不沖擊著敏感多思憂患焦慮的心靈。把它們吟唱出來,是一種自我遣懷,自我撫慰,猶如受傷的小動物,只有自己舔吮傷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體驗悲傷。
倘若受傷后連哀叫的欲望和本能都喪失了,那便徹底麻木了,物質(zhì)化了。對于受慣了命運擺弄、痛苦煎熬、憂傷折磨的心靈來說,艱難坎坷辛勞疲憊槍林刀箭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如搞札,心如死灰,完全喪失了作為一個活的生命個體的靈性和生氣。
對憂傷和痛苦的敏感,不僅表明個體對自己生存處境的真切關注,也表明了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意志。對憂傷和痛苦的表也不僅僅是一種無助的感嘆和哀傷,而且也是表達不甘于忍受比傷和痛苦、不甘于向命運屈服的一種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訴我們的無我憂傷,我痛苦,我無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
能夠這樣去想、去做的個體,實際上并不“小”。從他無能為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角度說,他是弱小的;從他不愿屈服于命運的擺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說,他卻是了不起的。正因為這樣,吟唱自己的內(nèi)心憂傷和痛苦,就已經(jīng)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經(jīng)意地這樣做,然而其內(nèi)心深處的動機卻昭然若揭。
整個人生就如一場戰(zhàn)爭;钪蜁黄染砣脒@場戰(zhàn)爭之中,就會有憂傷、痛苦、煩惱,恐懼、絕望。向往。追求、無助等等生存體驗。表達這些體驗的詩,本身就是動人的生存哲學。
詩經(jīng)·采薇全文賞析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譯文及注釋
譯文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剛剛冒出地面。說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實現(xiàn)。沒有妻室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 沒有時間安居休息,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樣子。說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憂悶。憂心如焚,饑渴交加實在難忍。駐防的地點不能固定,無法使人帶信回家。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莖葉變老了。說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陽春。征役沒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 顯示全部
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這樣的一個情景: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xiāng)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饑又渴;但邊關漸遠,鄉(xiāng)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xiāng),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無數(shù)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xiàn)。此詩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其類歸《小雅》,卻頗似《國風》。全詩六章,可分三層。既是歸途中的追憶,故用倒敘手法... 顯示全部
創(chuàng)作背景
《采薇》是出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之什》中的一篇。歷代注者關于它的寫作年代說法不一。但據(jù)它的內(nèi)容和其它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獫狁(即后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jīng)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采薇》的內(nèi)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詩經(jīng)·采薇全文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jīng)·采薇全文及賞析09-01
詩經(jīng)采薇全文及賞析06-04
詩經(jīng)《采薇》全文賞析06-16
詩經(jīng)《采薇》全文及賞析01-17
《詩經(jīng)·采薇》全文賞析05-14
詩經(jīng)采薇全文翻譯賞析06-17
詩經(jīng)采薇全文05-11
采薇詩經(jīng)全文12-09
詩經(jīng)·采薇全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