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岑參《暮秋山行》譯文
岑參的《暮秋山行》語言清新自然,描繪生動傳神,構思新奇巧妙,意境幽遠凄清。
暮秋山行
疲馬臥長坂,夕陽下通津。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⑴。
蒼旻霽涼雨⑵,石路無飛塵。
千念集暮節(jié),萬籟悲蕭辰。
鶗鴂昨夜鳴⑶,蕙草色已陳。
況在遠行客,自然多苦辛。
【注釋】
、棚S颯(sà):風聲。
、茣F(mín):天空。此處指秋季的天。
、蛆書_(tíjué):亦作“鶗鴃”,即杜鵑鳥。
【白話譯文】
疲憊的馬兒睡臥在長長的山坡上,太陽已經落到水面上。山中的秋風吹進空寂的樹林,樹葉颯颯作響,好像有人進入林中。蒼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的雨,青石的路面沒有了灰塵。千萬種念頭,都在這傍晚出現在腦海,萬物的聲音都在蕭瑟的清晨悲鳴。鶗鴂昨晚還在鳴叫,蕙草已經開始枯萎。何況我這遠行的異鄉(xiāng)人,自然就會有很多艱苦的辛酸。
【賞析】
詩的開頭就以“馬”“長坂”寫山行,但并非寫山間行走,而是寫山間停歇。而且這種停歇又并非那種充滿雅致逸興的停歇,而是“疲臥”,以馬的疲于山行,襯托了人的倦于奔波。接著,又以渡口西沉的斜陽來烘托詩人的心境。
詩的下面四句寫“暮秋”,是山行的環(huán)境。“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兩句先以風吹空林來表現林的“空”,又以仿佛有人而實則無人來襯托林的“空”,幽深靜寂的環(huán)境寫得十分生動。“如有人” 的比喻,更加反襯出樹林的空寂。“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正值秋日涼雨初霽,路上行塵不起。前兩句從左右,這兩句從上下將山間景色點染得更為幽靜空寂。這四句所寫的山色極其生動逼真,使人如臨其境,就其本身而言,如唐代殷璠所說,是“宜稱幽致”的,然而在此時此地,它所映襯的卻是詩人空虛惆悵的心境。詩人之所以“臥”,并非由于山色幽雅宜人,而是由于千般煩惱與愁緒集于一身,是由于“疲”。由“千念”一轉,寫所感。此時正是歲暮時節(jié),而迎蕭瑟秋風,詩人百感交集,而其感情基調則是一“悲”字。以“千念”統(tǒng)領,說明詩人感觸很多,這一切都由“暮節(jié)”而引發(fā)。“萬籟”表明其聲響之多,然而這一切音響只能越發(fā)觸動詩人悲愁心緒?陀^環(huán)境中的“萬籟”,反襯主觀心境中的“千念”。
“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在這里,詩人用屈原詩意,以鶗鴂已鳴,芳草色陳,比喻盛時已過,年歲漸高,抱負難以施展;流露出對歲月,實際是對自身處境的深深憂慮。詩的最后兩句在上文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說明自己的處境:歲月已晚,而自己仍在異鄉(xiāng)漂泊奔波。“遠行”二字呼應題目“山行”,表現此行之遙遠艱辛,同時暗示出遠行奔波之毫無成就。詩人所疲于山行的原因,就在詩的這四句中說明了;而“苦辛”二字則為“暮秋山行”作了總的歸結。 將暮秋景色與山行所感緊密結合,使之相互襯托,從而突出了詩人倦于仕途奔波的心境。其中寫山色四句,語句清新自然,描繪生動傳神,意境幽遠凄清,與全詩格調極為和諧。
拓展閱讀:岑參生平
岑參10歲左右,父親去世,家境日趨困頓。他從兄屬學,九歲屬文。十五歲山居嵩穎,刻苦學習,遍讀經史,奠定學業(yè)基礎。20歲至長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敘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想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
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杜甫、高適等游,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于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由于"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后,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退莱啥忌。享年56歲。
家世背景
岑參于開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許昌附近),時父為仙州刺史。岑參的高祖善方時已由南陽棘陽(今河南新野縣)遷居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個官僚貴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長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長倩被殺,五子同賜死,羲亦伏誅,身死家破,岑氏親族被流徙的數十人。他的父親植曾作過仙、晉(今山西臨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經歷
岑參幼年家境孤貧,只能從兄受學,岑參天資聰慧,五歲開始讀書,九歲就能賦詩寫文。這種聰明早慧與他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岑參的父親開元八年(720年)轉晉州刺史,他隨父居晉州。父死后,仍留居晉州,直至開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陽(今河南登封縣)。不久又移居潁陽(今河南登封縣西南七十里潁陽鎮(zhèn))。嵩陽、潁陽為嵩高山東西兩峰所在地,東峰太室在嵩陽,西峰少室在潁陽,兩室相距七十里,岑參在這兩地都結有草堂。嵩高為五岳之一,奇峰峻嶺,古木流泉。年輕的詩人在這幽靜的自然環(huán)境中潛心攻讀,嘯傲山林,不僅在學問上打下了廣博的基礎,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種沉雄淡遠、新奇雋永的詩風。他早期的作品淡遠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壯中亦不乏淡遠。岑詩的題材也是多種多樣。
仕宦生涯
岑參二十歲歲至長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寶三載(744年),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敘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李白、杜甫、高適等游,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于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由于“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后,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歲。
【岑參《暮秋山行》譯文】相關文章:
《暮秋山行》岑參 賞析05-30
岑參之《暮秋山行》08-09
岑參《走馬川行》補箋07-12
岑參《火山云歌送別》鑒賞及譯文03-27
岑參《宿鐵關西館》原文譯文及鑒賞07-10
岑參《戲問花門酒家翁》譯文09-09
岑參經典名詩05-20
岑參作品09-20
岑參的資料08-31
岑參生平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