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岑參思鄉(xiāng)詩句賞析
俗語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們思骨肉,念朋友,懷家鄉(xiāng),憶舊游,往往形于夢寐。這么一件人人都會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小事,經(jīng)過詩人們的藝術處理,就會成為動人的形象,能夠更深刻和真摯地表達出內(nèi)心所蘊藏的感情,使讀者感到親切和喜愛。岑參這首詩,就是寫夢而很成功的作品。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岑參思鄉(xiāng)詩句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岑參《春夢》賞析
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shù)千里。
這首詩詞的前兩句寫夢前之思。在深邃的洞房中,昨夜吹進了春風,可見春天已經(jīng)悄悄地來到。春回大地,風入洞房,該是春色已滿人間了吧,可是深居內(nèi)室的人,感到有些意外,仿佛春天是一下子出現(xiàn)了似的。季節(jié)的更換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動,尤其當寒冷蕭索的冬天轉(zhuǎn)到晴和美麗的春天的時候。面對這美好的季節(jié),怎么能不懷念在遠方的美人呢?在古代漢語中,美人這個詞,含義比現(xiàn)代漢語寬泛。它既指男人,又指女人,既指容色美麗的人,又指品德美好的人。在本詩詞中,大概是指離別的愛侶,但是男是女,就無從坐實了。因為詩詞人既可以寫自己之夢,那么,這位美人就是女性。也可以代某一女子寫夢。那么,這位美人就是男性了。這是無須深究的?傊,是在春風吹拂之中,想到在湘江之濱的美人,相距既遠,相會自難,所以更加思念了。
后兩句寫思后之夢。由于白天的懷想,所以夜眠洞房,因憶成夢。在枕上雖只片刻功夫,而在夢中卻已走完去到江南(即美人所在的湘江之濱)的數(shù)千里路程了。用“片時”,正是為了和“數(shù)千里”互相對襯。這兩句既寫出了夢中的迷離惝恍,也暗示出平日的密意深情。換句話說,是用時間的速度和空間的廣度,來顯示感情的強度和深度。(宋晏幾道《蝶戀花》云:“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奔磸拇嗽娫~化出。)在醒時多年無法做到的事,在夢中片時就實現(xiàn)了,雖嫌迷離,終覺美好。誰沒有這種生活經(jīng)驗呢?詩詞人在這里給予了動人的再現(xiàn)。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此詩詞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為送他歸京,寫下此詩詞。“岑參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讀此詩詞處處不要忽略一個“奇”字。
此詩詞開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所謂“筆所未到氣已吞”──全是飛雪之精神。大雪必隨刮風而來,“北風卷地”四字,妙在由風而見雪。“白草”,據(jù)《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注謂其性至堅韌。然經(jīng)霜草脆,故能斷折(如為春草則隨風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顯出風來勢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昂彀嗽录达w雪”,一個“即”字,維妙維肖地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詞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昂鋈纭倍窒碌蒙趺睿粌H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詞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xiàn)出景象的繁榮壯麗!按貉M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詞三分。詩詞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使人忘記奇寒而內(nèi)心感到喜悅與溫暖,著想、造境俱稱奇絕。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以寫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開端后,詩詞筆從帳外寫到帳內(nèi)。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穿簾入戶,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散入珠簾濕羅幕”一語承上啟下,轉(zhuǎn)換自然從容,體物入微!鞍籽钡挠绊懬秩胧覂(nèi),倘是南方,穿“狐裘”必發(fā)炸熱,而此地“狐裘不暖”,連裹著軟和的“錦衾”也只覺單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邊將,居然拉不開角弓;平素是“將軍金甲夜不脫”,而此時是“都護鐵衣冷難著”。二句兼都護(鎮(zhèn)邊都護府的長官)將軍言之,互文見義。這四句,有人認為表現(xiàn)著邊地將士苦寒生活,僅著眼這幾句,誰說不是?但從“白雪歌”歌詠的主題而言,這主要是通過人和人的感受,通過種種在南來人視為反常的情事寫天氣的奇寒,寫白雪的威力。這真是一支白雪的贊歌呢。通過人的感受寫嚴寒,手法又具體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詩詞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其苦,反覺冷得新鮮,寒得有趣。這又是詩詞人“好奇”個性的表現(xiàn)。
場景再次移到帳外,而且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壓冬云,濃重稠密,雪雖暫停,但看來天氣不會在短期內(nèi)好轉(zhuǎn)!板j@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二句以夸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huán)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辛的呢!俺睢弊蛛[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寫到中軍帳(主帥營帳)置酒飲別的情景。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漸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昂倥门c羌笛”句,并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頗似笨拙,但仍能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以及“總是關山舊別情”的意味。這些邊地之器樂,對于送者能觸動鄉(xiāng)愁,于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寫?zhàn)T宴給讀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這也表明作者根據(jù)題意在用筆上分了主次詳略。
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這時看見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刮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jié)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而那白雪為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diào)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這是詩詞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送客送到路口,這是輪臺東門。盡管依依不舍,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轉(zhuǎn)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詩詞人還在深情地目送。這最后的幾句是極其動人的,成為此詩詞出色的結尾,與開篇悉稱?粗把┥峡樟簟钡鸟R蹄跡,他想些什么?是對行者難舍而生留戀,是為其“長路關山何時盡”而發(fā)愁,還是為自己歸期未卜而惆悵?結束處有悠悠不盡之情,意境與漢代古詩詞“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詩詞的結處,效果更見佳妙。
充滿奇情妙思,是此詩詞主要的特色(這很能反映詩詞人創(chuàng)作個性)。作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酒(如“瀚!倍洌屑毠(jié)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現(xiàn)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全詩詞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xiàn)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詩詞情內(nèi)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詩詞的語言明朗優(yōu)美,又利用換韻與場景畫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節(jié)奏旋律。詩詞中或二句一轉(zhuǎn)韻,或四句一轉(zhuǎn)韻,轉(zhuǎn)韻時場景必更新:開篇入聲起音陡促,與風狂雪猛畫面配合;繼而音韻輕柔舒緩,隨即出現(xiàn)“春暖花開”的美景;以下又轉(zhuǎn)沉滯緊澀,出現(xiàn)軍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漸入徐緩,畫面上出現(xiàn)漸行漸遠的馬蹄印跡,使人低回不已。全詩詞音情配合極佳,當?shù)谩坝新暜嫛钡姆Q譽。
岑參《逢入京使》賞析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詩詞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肮蕡@”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皷|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jīng)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第二句帶有夸張的意味,是強調(diào)自己思憶親人的激情,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龍鐘”在這里是淋漓沾濕的意思!褒堢姟焙汀皽I不干”都形象地描繪了詩詞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tài)。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詩詞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詞的好處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詞人善于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詞能于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保ㄒ姟端嚫。詩詞概》)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詞,正有這一特色。
岑參《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得秋字》賞析
西原驛路掛城頭,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試看汾水上,白云猶似漢時秋?
要讀懂這首七絕,至少要掃除兩重障礙。其一,是詩詞的寫作年代及其時代背景;其二,是判斷最后一句話的語氣。
看題目,自然是送行之作。當時的虢州城,大抵依山建筑。西原是城外一個地方。北出黃河的驛路是由城外繞山而去的。所以詩詞的開頭,才有“西原驛路掛城頭”的話。此句驟看是寫景,城堞現(xiàn)出了一角,遠處有重重疊疊的山,驛路在山上穿行,看來就象掛在城頭似的;其實又是在敘事,點出送行題目。再把這第一句和次句連起來讀,還可以看到一個雨中送客的場景。除了城堞聳峙,遠山一抹,驛路蜿蜓之外,江邊還有送客亭;雨景中又仿佛可以看見行人上路,主人殷殷相送。純?nèi)灰詫懢皝頂⑹逻_情,卻又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這是作者在攝取、提煉、表現(xiàn)三方面都下了力量的最好說明。
然而,這首詩詞不能看作是一般的送客應酬之作,詩詞人在詩詞中傾注的思想感情,要比單純的送別友人深廣得多。岑參是于乾元二年(759)至上元二年(761)出任虢州長史的,那時安史之亂還沒有結束。由于戰(zhàn)亂,國土破碎,人民罹難,詩詞人親眼見到過的開元盛世景象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就在這樣的背景上面,我們看到詩詞人感慨遙深地寫下了這兩句話:“君去試看汾水上,白云猶似漢時秋?”話里隱藏著一段典故:有一年,漢武帝劉徹到河東(今山西地區(qū))去,祭了后土之神,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覽、飲宴,高興起來,做了一首《秋風辭》。有“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的話。漢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是漢朝的鼎盛時期,而唐朝從貞觀到開元一百多年間,國力之盛,比起漢武帝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安史之亂一來,卻突然落得如此可悲的局面,詩詞人自然是不能不有所感觸的。恰好李判官要到晉絳去,詩詞人于是含蓄地向朋友提出這樣的探問:“李判官呵!你到汾水上的時候,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可還象漢武帝那個時代那樣雄偉壯麗么?”很明顯,隱藏在這兩句話后面的,是詩詞人對于唐帝國衰落的深沉的嘆息。漢武帝的豪情勝概已經(jīng)不可再見了,唐帝國的聲威功業(yè)難道也是這樣結束了嗎?一種對國家命運深切關懷的激情,在詩詞人胸中蕩漾。有了這兩句,就給這首送行詩詞平添許多光彩,我們喜愛它,就不僅僅因為它在藝術上的成就了。
岑參《寄左省杜拾遺》賞析
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詩詞題中的“杜拾遺”,即杜甫。岑參與杜甫在唐肅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758),同仕于朝;岑任右補闕,屬中書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遺,屬門下省,居左署,故稱“左省”!笆斑z”和“補闕”都是諫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詩詞友,這是他們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敘述與杜甫同朝為官的生活境況。詩詞人連續(xù)鋪寫“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象是在炫耀朝官的榮華顯貴;但揭開“榮華顯貴”的帷幕,卻使我們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虛、無聊、死板、老套。不是么?每天他們總是煞有介事、誠惶誠恐地“趨”(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廡東西。但君臣們辦了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定了什么興利除弊、定國安邦之策呢?沒有。詩詞人特意告訴我們,清早,他們隨威嚴的儀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獲就是沾染一點“御香”之氣而“歸”罷了!皶浴、“暮”兩字說明這種庸俗無聊的生活,日復一日,天天如此。這對于立志為國建功的詩詞人來說,怎能不感到由衷的厭惡?
五、六兩句,詩詞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內(nèi)心的悲憤。“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边@兩句中,“悲”字是中心,一個字概括了詩詞人對朝官生活的態(tài)度和感受。詩詞人為大好年華浪費于“朝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的無聊生活而悲,也為那種“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勝愁悶。因此,低頭見庭院落花而倍感神傷,抬頭睹高空飛鳥而頓生羨慕。如果我們聯(lián)系當時安史亂后國家瘡痍滿目、百廢待興的時事背景,對照上面四句所描寫的死氣沉沉、無所作為的朝廷現(xiàn)狀,就會更加清楚地感到“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兩句,語憤情悲,抒發(fā)了詩詞人對時事和身世的無限感慨。
詩詞的結尾兩句,是全詩詞的高潮。闕事,指缺點、過錯。有人說這兩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這樣,詩詞人又何須“悲花落”、“羨鳥飛”,甚至愁生白發(fā)呢?很顯然,這“圣朝無闕事”,是詩詞人憤慨至極,故作反語;與下句合看,既是諷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統(tǒng)治者,才會自詡圣明,自以為“無闕事”,拒絕納諫。正因為如此,身任“補闕”的詩詞人見“闕”不能“補”,“自覺諫書稀”,一個“稀”字,反映出詩詞人對文過飾非、諱疾忌醫(yī)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這和當時同為諫官的杜甫感慨“袞職曾無一字補”(《題省中壁》)、“何用虛名絆此身”(《曲江二首》),是語異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讀了岑參詩詞后,心領神會,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保ā斗畲疳瘏⒀a闕見贈》)他是看出岑詩詞中的“潛臺詞”的。
這首詩詞,采用的是曲折隱晦的筆法,寓貶于褒,棉里藏針,表面頌揚,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際和傾訴對朝政的不滿。用婉曲的反語來抒發(fā)內(nèi)心憂憤,使人有尋思不盡之妙。
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賞析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這首詩詞中所說的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唐河西節(jié)度府設于此地。館,客舍。從“河西幕府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等詩詞句看,岑參此時在涼州作客。涼州河西節(jié)度使幕府中,詩詞人有許多老朋友,常歡聚夜飲。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首先出現(xiàn)的是城頭彎彎的明月。然后隨著明月升高,銀光鋪瀉,出現(xiàn)了月光照耀下的涼州城。首句“月出”,指月亮從地平線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頭上繼續(xù)升高。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边@是隨著月光的照耀,更清晰地呈現(xiàn)了涼州的全貌。“涼州”,有的本子作“梁州”(今陜西漢中市)。這是因為后人看到“七里十萬家”,認為甘肅涼州沒有這種規(guī)模而妄改的。其實,唐前期的涼州是與揚州、益州等城市并列的第一流大都市!捌呃锸f家”,正是大筆淋漓地勾畫出這座西北重鎮(zhèn)的氣派和風光。而下一句,就更見出是甘肅涼州了。涼州在邊塞,居民中少數(shù)民族很多。他們能歌善舞,多半會彈奏琵琶。不用說,在月光下的涼州城,蕩漾著一片琵琶聲。這里寫出了涼州城的歌舞繁華、和平安定,同時帶著濃郁的邊地情調(diào)。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比匀皇菍懪寐,但已慢慢向夜宴過渡了。這“一曲琵琶”已不是“胡人半解彈琵琶”的滿城琵琶聲,乃是指宴會上的演奏!澳c堪斷”形容琵琶動人!帮L蕭蕭兮夜漫漫”,是空曠而又多風的西北地區(qū)夜晚所給人的感受。這種感受由于“琵琶一曲”的演奏更加增強了。
以上六句主要寫環(huán)境背景。詩詞人吸取了民歌的藝術因素,運用頂針句法,句句用韻,兩句一轉(zhuǎn),構成輕快的、詠唱的情調(diào),寫出涼州的宏大、繁榮和地方色彩。最后一句“風蕭蕭兮夜漫漫”,用了一個“兮”字和迭字“蕭蕭”、“漫漫”,使節(jié)奏舒緩了下來。后面六句即正面展開對宴會的描寫,不再句句用韻,也不再連續(xù)使用頂針句法。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眱删渲貜汀肮嗜恕倍,見出情誼深厚。因為“多故人”,與各人離別的時間自然不盡相同,所以說“三五春”,下語是經(jīng)過斟酌的。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花門樓”在這里即指涼州館舍的樓房。二句接“故人別來三五春”,說時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黃的季節(jié)了。歲月催人,哪能互相看著在貧賤中老下去呢?言下之意是要趕快建立功業(yè)。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币粋“笑”字,寫出岑參和他朋友的本色。宴會中不時地爆發(fā)出大笑聲,這樣的歡會,這樣的大笑,一生中也難得有幾回,老朋友們端著酒杯相遇在一起,能不為之醉倒!
這首詩詞把邊塞生活情調(diào)和強烈的時代氣息結合了起來。全詩詞由月照涼州開始,在著重表現(xiàn)邊城風光的同時,那種月亮照耀著七里十萬家和城中蕩漾的一片琵琶聲,也鮮明地透露了當時涼州的闊大的格局、和平安定的氣氛。如果拿它和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相比,即可見同樣是寫邊城,寫秋天的季節(jié),寫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但那種“長煙落日孤城閉”、“羌管悠悠霜滿地”的描寫,所表現(xiàn)的時代氣氛就完全不同了。
至于詩詞所寫的夜宴,更是興會淋漓,豪氣縱橫,不是盛唐的人不能如此!盎ㄩT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辈皇怯懈杏跁r光流逝,嘆老嗟卑,而是有著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豪邁感,表現(xiàn)出奮發(fā)的人生態(tài)度!耙簧笮δ軒谆亍钡男,更是爽朗健康的笑。它來源于對前途、對生活的信心。同樣,末句“須醉倒”,也不是借酒澆愁,而是以酒助興,是豪邁樂觀的醉。讀者從人物的神態(tài)中,能感受到盛唐的時代脈搏。
【岑參思鄉(xiāng)詩句賞析】相關文章:
岑參賞析詩歌賞析08-31
岑參的描寫雪的詩句09-18
岑參描寫雪的詩句08-08
岑參《過磧》賞析10-29
岑參作品《春夢》賞析04-27
岑參《冬夕》原文及賞析10-25
岑參《逢入京使》賞析05-28
《暮秋山行》岑參 賞析05-30
九日寄岑參原文及賞析06-26
《九日寄岑參》古詩賞析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