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 推薦度: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王安憶長恨歌的賞析
王安憶長恨歌的賞析1
《長恨歌》這首詩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詩人憑借著傳說和歷史人物創(chuàng)造了一個婉轉(zhuǎn)動人的愛情故事。全詩通過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的描述再現(xiàn)了真實的現(xiàn)實生活,千百年來一直感染并打動著讀者。
這首詩的主題主要體現(xiàn)在“長恨”二字上。作者從漢皇重色思傾國的第一部分描述其,講述了安史之亂之[)前的唐玄宗如何好色并求色最終得到了美嬌娘楊氏。而楊氏由于得到唐玄宗的專寵而使得全家雞犬升天得到萬千富貴。作者反復(fù)用筆墨渲染了唐玄宗縱情聲色沉迷于酒色中不能自拔甚至不理朝,因而引發(fā)了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安史之亂。這些前因既是后來造成悲劇的基礎(chǔ)也是引起長恨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從六軍不發(fā)無奈何開始寫起,詳細的描述了安史之亂開始后玄宗棄楊氏于不顧的'倉皇出逃,引起了六軍駐馬并要求除去紅顏禍水的楊氏造成宛轉(zhuǎn)峨眉馬前死的悲劇。這部分是故事最為關(guān)鍵的情節(jié)。楊氏死后唐玄宗因懷念她引發(fā)的寂寞悲哀和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詩人以心酸惻隱悲痛的語調(diào)細致的描繪了玄宗這一長恨的心情,讓人讀之揪心疼痛催人淚下。
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起為這首詩的第三部分,著重描寫了唐玄宗借助道士的幫助于虛無縹渺的仙境中找尋到了楊氏的蹤影。在幻境中再次展現(xiàn)了楊氏梨花帶雨的絕世容顏,并以含情脈脈的托物寄詞再次重申了以前的誓言,表達了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深情厚誼,為進一步渲染長恨這一主題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最后在全詩的結(jié)尾又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來深化了主題加重了“長恨”的份量。
全詩所寫之情纏綿悱惻所書之恨杳杳無窮,詩人以哀婉動人的文字和悠揚宛轉(zhuǎn)的語調(diào)娓娓敘來,令人為之動容。通過縱觀全詩我們再結(jié)合詩人本身的經(jīng)歷不難看出,詩人寫此詩的目的并不在于對歷史的記錄與評價,而是,通過此詩借助前代帝王和妃子的愛情悲劇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和對所愛之人的相思意義。
王安憶長恨歌的賞析2
【摘要】本文解讀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首先對主要內(nèi)容進行分段描述,從而得出《長恨歌》的主題具有雙重性——歌頌李、楊深沉的愛情和諷刺唐玄宗沉醉享樂誤國的悲劇。其次,闡述了《長恨歌》的藝術(shù)成就:在故事敘述推進和人物形象塑造上,詩人將敘事、寫景和抒情三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結(jié)合使用,融情入景、移情于景;詩人對于唐玄宗的“重色”和楊貴妃的“百媚”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批判唐玄宗的荒淫誤國,政治上導(dǎo)致安史之亂,同時造成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關(guān)鍵詞】白居易;《長恨歌》;抒寫方法;藝術(shù)構(gòu)思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詩人和詩歌理論家,祖籍山西太原,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白居易一生詩歌作品數(shù)量為唐代詩人之最,今存近三千首,以諷喻詩最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zāi)芙狻保與好友元稹積極倡導(dǎo)了“新樂府運動”,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當(dāng)時詩人正在盩至縣(今陜西周至)任縣尉。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zhì)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
一、《長恨歌》的內(nèi)容與主題
《長恨歌》根據(jù)內(nèi)容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下面依次進行簡單的掃描分析。
1、介紹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
全詩以“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一句開頭,看似簡單,事實上卻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原因,又統(tǒng)領(lǐng)和組織著全詩。接著,作者將視野轉(zhuǎn)換到女主人公:先寫楊貴妃的身世、入宮過程和入宮原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最后寫到唐玄宗的所作所為對于當(dāng)時社會風(fēng)尚的影響:“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這一部分寫出了“長恨”的內(nèi)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chǔ)。詩人通過這一段宮中生活的寫實,無不諷刺地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
2、重在寫二人的沉醉享樂最終釀成安史之亂
由在華清池樂舞逍遙的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寫起,重在寫二人的沉醉享樂最終釀成了唐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點——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接著,詩人詳細地描述了安史之亂發(fā)生后,唐玄宗等兵馬倉皇逃入西南的情景,尤其是在這一動亂造成的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毀滅:“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娥眉馬前死”!盎ㄢ毼?zé)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寫的就是他們在馬嵬坡生離死別的悲慘一幕。接著,從“黃埃散漫風(fēng)蕭索”起到“不見玉顏空死處”,詩人用酸惻動人的語調(diào),宛轉(zhuǎn)形容和細致描述了楊貴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和在返還都城長安路上對二人過去纏綿生活的追憶,特別是“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一句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
3、唐玄宗回宮后睹物思人,觸景生情
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種種感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回腸蕩氣。接著對于唐玄宗如何思念楊貴妃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細節(jié)描寫:“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逼渲小盎昶遣辉鴣砣雺簟笨梢钥醋魇且粋過渡句,將兩人的苦苦思念之情的表達形式轉(zhuǎn)換到了仙境,詩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這樣的程度促成了仙境的出現(xiàn)好像并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富有感情和思想的真實感。
4、以“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開端
既能看出唐代皇室對于道教的推崇與信仰,又是對下面浪漫主義手法運用的鋪墊與襯托。接著詩人又以動人的筆觸,詳細描寫了楊貴妃得知作為天子使的道士到來消息后的各種又驚又喜的動作神態(tài),特別是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殷勤迎接漢家的使者。詩歌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jié)尾,韻味無窮而又富有哲理。
通過以上內(nèi)容可以看出,《長恨歌》具有歌頌愛情與諷諫刺弊的雙重主題,二者之間不是具有同等的地位。從本詩后面三部分對于唐玄宗與楊貴妃二人互相思念之情的細致描寫與入微刻畫中可以看出,詩人更重視對于二人真摯感情的歌頌與張揚。從本詩的第一部分唐玄宗的“不早朝”、楊貴妃姊妹的飛黃騰達和天下父母對于生男生女觀念的改變可以看出其中又蘊含著對于唐玄宗誤國誤民的諷刺與鞭撻,很顯然,二者之間,詩人是側(cè)重歌頌愛情這一主題的。
二、《長恨歌》的藝術(shù)成就
1、《長恨歌》的抒寫方法
。1)《長恨歌》的抒寫方法首先表現(xiàn)在對于浪漫主義手法的特別重視和巧妙運用。唐玄宗、楊貴妃都是唐代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詩人并不完全拘泥于歷史和采取寫實的手法,而是有實有虛,前三部分大多是“實”,第四部分全是“虛”。詩人的高明之處即是第四部分的“虛”,詩人根據(jù)當(dāng)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蛻化出一個回旋曲折、宛轉(zhuǎn)動人的故事,雖然“仙境”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但給讀者的藝術(shù)感觸與欣賞效果卻是真實的。
(2)在故事敘述推進和人物形象塑造上,詩人將敘事、寫景和抒情三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結(jié)合使用,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及借典型神態(tài)動作舉止抒情等方法的運用使其具體體現(xiàn)。唐玄宗在逃往西南時,路途遙遠而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秋景凄涼,此正是以悲涼環(huán)境來烘托人物的悲哀情思。面對蜀地青山綠水,唐玄宗不是欣賞享受,而是青山綠水在唐玄宗眼中也和自己的心態(tài)一樣寂寞悲哀,美景更增加了內(nèi)心的痛苦。這就是融情入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層!跋Φ钗烇w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從黃昏寫到黎明,集中地表現(xiàn)了夜間唐玄宗被情思縈繞、孤苦伶仃而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運用的是借典型神態(tài)動作舉止抒情的方法。總之,不管是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還是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不管是從白日到黑夜,還是從春天到秋天,詩人都是將敘事、寫景和抒情三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巧妙結(jié)合起來,給讀者以全視角的藝術(shù)享受。
2、《長恨歌》的藝術(shù)構(gòu)思
通過第一部分對于全詩分段內(nèi)容的掃描,我們可以將《長恨歌》()全篇的關(guān)鍵詞和行文線索摘要如下:重色貌美→相遇相知→君王晚朝→兄妹列土→歌舞淫饗→妃死馬嵬→血淚相流→孤燈未眠→道士勤覓→帳里驚魂→容寂淚干→寄釵寄詞→恨無絕期。這些表示行文線索的關(guān)鍵詞正是詩人藝術(shù)構(gòu)思的表征。詩人對于唐玄宗的“重色”和楊貴妃的“百媚”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唐玄宗的荒淫誤國,政治上的悲劇——安史之亂,同時導(dǎo)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制造者最后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之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詩人的高明之
處正是沒有按照常理結(jié)束詩作,而是借助唐代道教盛行的社會文化氛圍,想象構(gòu)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jié)推向高潮。楊貴妃對于唐玄宗的思念與真愛完全不亞于后者對前者的珍重,他們的愛情經(jīng)歷與故事最終凝成了一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在欣賞詩作的過程中,我們在收獲到轟轟烈烈的愛恨情感體驗的同時,似乎更有如何去真正地愛一個人、如何表達愛意的哲理思考。
王安憶長恨歌的賞析3
一、《長恨歌》的結(jié)構(gòu)美
1、以時間發(fā)展為順序構(gòu)建作品,條理清晰。
《長恨歌》分為三部,每一部有若干小章。三部分別表現(xiàn)了三個時間跨度:解放戰(zhàn)爭前夕,文革、社會主義建設(shè)時期以及新時期,作者沒有寫解放戰(zhàn)爭的慘烈,只是借某官員逝世來言明;作者沒有寫文革、以及社會主義建設(shè)時期的種種難關(guān)以及不堪的挫折,只是借程先生的境遇來表現(xiàn);作者沒有寫新時期的社會變革是何等的波瀾壯闊,只是以女主人公的女兒薇薇――這一新時代的代言人來反映社會的偉大變革,一切的一切,都有根有據(jù),入情入理,沒有過多的議論與抒情,表現(xiàn)出一種平淡清新之美,仿若一切都是日常之事,不會太過興奮,也不會太過悲哀。結(jié)構(gòu)上,顯現(xiàn)出一種從容不迫,卻又略顯含蓄的美。
2、以散文化的結(jié)構(gòu)書寫作品,情韻豐盈。
整部作品讀下來,讀者可能會顯得精神無法集中,往往不知道作者何以在此處時間段內(nèi)寫此景,如“閨閣還是上海弄堂的幻覺,云開日出便灰飛煙散,卻也是一幕接一幕,求無止境!弊x至此句,讀者很可能會被這種抒情的詩意所感染,卻不知此句到底有何作用,這便需要讀者再慢慢的閱讀中仔細品其中滋味。才可領(lǐng)會其中真意,即:上海弄堂里的小姐,姑娘們的人生在一幕幕上演,而弄堂這片狹小的天地也影射著大上海歷史的輪回。
整部作品的三個部分,常給讀者一種脫節(jié)之感,不知所云:比如對“愛麗絲”公寓的描寫,對鄔橋的描寫、對平安里的描寫,在行文上顯得零散,缺乏連貫性,然而,只有把整部作品品味之后,才能明白,這些描寫的作用,理解作者的用意,并可以體會到對它們的描寫都指向同一個中心:上海的“日常生活”。即體現(xiàn)了散文的精神――形散神聚。這種散文式結(jié)構(gòu),使作品富有一種詩意之美,更可見其結(jié)構(gòu)之美。
3、以埋伏筆的寫作手法,設(shè)置懸念。
《長恨歌》借鑒古典文學(xué)名著《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手法即所謂埋伏筆――“文學(xué)作品前面對后面將要出現(xiàn)的內(nèi)容預(yù)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從文學(xué)作品的角度來講,作者往往通過埋伏筆,設(shè)置重重懸念,不但使作品內(nèi)容變得豐富,而且能達到一種跌宕起伏的效果,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堕L恨歌》中的埋伏筆往往留下一個懸念給讀者,引人入勝的同時,也暗示著主人公的命運。
二、《長恨歌》的意象美
在《長恨歌》中,作者運用大量的文學(xué)意象作為載體,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觀察,將上海的歷史濃縮于“弄堂”這個小舞臺。這部作品中,意象的選擇是作者有意為之,在體現(xiàn)一定的文化意蘊的同時,也有其象征性的美。在小說文本中最典型的文學(xué)意象就是弄堂與鴿子。
1、弄堂
弄堂仿佛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史冊,上面記載著縱橫交錯的線條,紛繁復(fù)雜的人物,平淡卻多見的世事。于是,這弄堂仿佛有了靈性,有了某種感覺。上海的弄堂承載了女主人公一生的大部分時光,同時也是大多數(shù)情節(jié)發(fā)生之地,由淺入深的推引,這弄堂更是上海文化的一個高度濃縮的載體。
“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膚之親似的,它有著觸手的涼和暖,是可感知,有一些私心的!薄吧虾E玫母袆觼碜杂谧顬槿粘5那榫,這感動不是云水激蕩的,而是一點一點累積起來。這是有煙火人氣的感動。”“上海的弄堂真是見不得的情景,它那背陰處的綠苔,其實都是傷口上結(jié)的疤一類的,是靠時間撫平的痛處。因它不是名正言順,便都長在了陰處,常年見不到陽光。”
“一說起平安里,眼前就會出現(xiàn)那種曲折深長、藏污納垢的弄堂!弊髡甙酌枋址,同時運用通感和隱喻的修辭,將弄堂這個看似簡單的城市組成部分變得有深度,寫出了“流言是弄堂的靈魂”的話,也只有弄堂這樣的環(huán)境,流言才顯真諦。這里,對意象的象征性,暗示性表現(xiàn)的很到位。
表面上看,寫的是弄堂的生活,實際上是寫弄堂中人,弄堂里有生命的交替,人生的無奈,這是作者通過運用弄堂這一意象,所表現(xiàn)的中心,同時也暗示了人物命運的走向。弄堂里有喧嚷,有平靜,有煙霧,有鴿群,有……這一切日常的東西,都有一種時代的痕跡和歷史的烙印,上海作為這一切的載體,承載著過去、現(xiàn)在、流言、未來。
2、鴿子
鴿子,作為一種動物意象,常使我們想到靈動、和平,但王安憶筆下的鴿子,是一位觀察者,抑或是一個體驗者,它飛到城市上空,觀察這弄堂的一切(上海的一切),無論是光明處的繁榮,還是陰暗處的鄙瑣,它都默默的看在眼里,如小說中所說“這城市的真諦,其實是為它們所領(lǐng)略的!薄斑@城市里最深藏不露的`罪與罰,禍與福,都瞞不過它們的眼睛。”它展翅高飛,卻常常飛不到心向往處……
鴿群在這里的審美意象的表現(xiàn)特征是象征性,黑格爾《美學(xué)》中曾提到,“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現(xiàn)于感性觀照的一種現(xiàn)成的外在事物,對這種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來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種較廣泛較普遍的意義來看!堕L恨歌》中的鴿群,無疑是以一位歷史的看客的身份來注視著一定空間的一定事物,它們將一切消化,包容。作品的結(jié)尾,王琦瑤香消玉殞在凌晨兩三點的時刻,無人知曉,可是“只有鴿子看見了。”“這里四十年前的鴿群的子息,它們一代一代地永不中斷,繁衍至今,什么都盡收眼底!笔前,在這里,鴿子就是這樣一個不會覆滅,世代繁衍下去,世代觀照這大都會的使者,它的象征意義在于看到歷史發(fā)展的同時,也解讀了歷史發(fā)展的本質(zhì)。從這一點上看,鴿子則象征著一種歷史的真實,真實,便是一種無法無法言說的美。 這里的鴿群觀照著上海四十年的風(fēng)雨浮沉,也注意到了王琦瑤這個小女人的悲劇一生。不但體現(xiàn)著一種象征意義上的美,也有一種暗示性的美。如它親歷了王琦瑤的悲劇,見證了這座城市歷史的輪回與生命的息榮。
三、《長恨歌》的語言美
語言,可以說是與結(jié)構(gòu)相連的肉,語言表達的精致與粗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堕L恨歌》的敘述語言運用自然、平實,不矯飾,不造作,有一種隨時隨性的溫婉之美。作者在文中大量運用日;Z言,敘述口語化,善于營造氛圍。
《長恨歌》中,所運用的語言日;,有上海弄堂里的味道,像一個平常人在講述著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見到的人和事。如“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膚之親似的。它有著觸手的涼和暖,是可感知的,有一些私心的!边\用淺淡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將上海弄堂的特色表溢出來,沒有抽象的詞語,意境卻在不知不覺中添了幾分。可見,作者運用語言的功底。
作者在作品中采用口語化的敘述,更加的親切,動人,拉近了讀者與文本的距離,使情節(jié)變得自然前行,水到渠成。如“上海弄堂里,偶爾會有一面墻上,積滿了郁郁蔥蔥的爬山虎,爬山虎是那些垂垂老矣的情味,是情味中的長壽者!本褪沁@樣一種如與老友聊天一般的口語化表達,卻蘊含著一種沉悶的悲傷之美,這悲傷不顯得肅殺,而是一種綿延向前,幽幽表述的寧靜之美。
《長恨歌》的敘述語言,行云流水,娓娓道來,松散卻又不失緊湊,平淡且自然。例如李主任逝后,對王琦瑤的情感表現(xiàn),所運用的語言描述,作者用平淡的口吻一帶而過,并未深入的表現(xiàn)其心理流動過程,相反,卻寫王琦瑤之前的心理活動。這種隱晦的語言處理,平直不失真實。再看王琦瑤“碧落黃泉”時的描寫“王琦瑤眼瞼里最后的景象,是那盞搖曳不止的電燈……”“然后滅了,墮入黑暗。”等等,營造一種死亡的氛圍,卻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真實的平常感。
四、《長恨歌》的人物形象美
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里的女兒,她愛漂亮,會裝點打扮,對于“滬上淑媛”“上海小姐”有點兒小幻想、有點兒小虛榮、小心機,然而她卻美得不張揚。王琦瑤可以說是上海弄堂的典型代表。她的身上,同時也有著獨屬于上海的典型印記。王琦瑤的命運是無法自行選擇的,正如上海這座城市無法選擇自己的歷史命運一樣,這個人物形象是豐富多彩的,她的身上有一種古韻與現(xiàn)代相交織的美。
作品中王琦瑤與阿二在鄔橋談詩時,阿二所吟詠的詩句如“漢家秦地月, 流影照明妃”,“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詩句中寫到的王昭君、琵琶女、楊貴妃三個女子的命運,既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貌美如花,又暗示其人生的悲劇命。
王琦瑤的一生,都在努力地追求著自己的愛情和幸福,并堅強的走下去,可她生命中的男人卻處于一種弱勢,無法承擔(dān)起王琦瑤的愛情與幸福。李主任于王琦瑤,為尋一種年輕的感覺;阿二于王琦瑤,是少年尋夢的追逐;康明遜于王琦瑤,是以利己為前提的;老克臘于王琦瑤,是現(xiàn)代對往事的追憶;程先生于王琦瑤,則是一種深埋于心的缺乏主動性的愛。這些人,于王琦瑤都是曾經(jīng)想要的依靠,但他們都離他遠去。王琦瑤在歲月已逝,年華已去后,仍以一顆勇敢的心去追尋那份曾經(jīng)或者說是一直追求的那份幸福,她有一種深含其中的人格魅力。王琦瑤之美,更多的在于她骨子里那份柔韌與堅強,歲月的洗禮,使他成了一個有韻味,有沉淀的女人,盡管,她奮力追求一生而不得所想,且悲劇性的離去,我們?nèi)匀徊浑y從這悲劇中發(fā)現(xiàn)其美之力量。
從《長恨歌》這部作品可以看出,王安憶是一位富有個性,且具有敏銳觀察力的作家,她的作品可堪稱時代的縮影。作品在藝術(shù)美的大框架下,充分展示出結(jié)構(gòu)美、語言美、意象美、人物形象美的藝術(shù)特征。
【王安憶長恨歌的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12-16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03-25
王安憶《長恨歌》05-18
長恨歌(王安憶)03-24
《長恨歌》王安憶08-21
《長恨歌》王安憶07-20
王安憶《長恨歌》解讀04-12
王安憶《長恨歌》主題10-23
王安憶《長恨歌》簡介12-21
《長恨歌》王安憶15篇(必備)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