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歸園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譯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做過古詩詞鑒賞吧?不管是對古詩詞中的某一個字/詞進(jìn)行分析,還是探討作者想要表達(dá)的情感及人生觀,都屬于古詩詞鑒賞。很多人在面對古詩詞鑒賞的時候都很頭疼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歸園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注釋
南山:指廬山。
。合∩。
興:起床。
荒穢:形容詞作名詞,指豆苗里的雜草。穢:骯臟。這里指田中雜草
荷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晨興理荒穢:早晨起來到田里清除野草。
狹:狹窄。
草木長:草木叢生。長,生長 沾:(露水)打濕。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無違: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違:違背。
譯文
南山下有我種的豆地,雜草叢生而豆苗卻稀少。
早晨起來到地里清除雜草,傍晚頂著月色扛著鋤頭回家。
道路狹窄草木叢生,傍晚的露水沾濕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濕了并沒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創(chuàng)作背景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他在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四十一歲時,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即辭官回家。以后再也沒有出來做官。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dāng)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dāng)時官場風(fēng)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dāng)時的政治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xiàn)理想抱負(fù)。陶淵明經(jīng)過十三年的曲折,終于徹底認(rèn)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注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從此他結(jié)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
作品鑒賞
第三首詩是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個字的小空間里,表達(dá)出了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描寫了詩人隱居之后躬耕勞動的情景。
全詩詩共分為兩層。前四句為第一層,反映了作者躬耕勞動的生活,暗用楊惲詩意。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此二句引用了楊惲的“田彼南山,蕪穢不治”,是對其勞作情況做總體交待,先指明耕種的是“豆”,再說勞作的地點在“南山下”,五個尋常字,將事情敘說得非常清楚。詩人畢竟是“少學(xué)琴書”,士人出身,躬耕田畝缺乏經(jīng)驗,“草盛豆苗稀”的勞動后果,也就不足為怪了。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笨蓱z的勞動成果并沒使詩人灰心喪氣,牢騷滿腹。這兩句寫出了他勤勤懇懇,樂此不疲地從清早到夜晚,躬身壟畝鏟鋤荒草的狀貌。它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此詩的第二層,抒寫的則是作者經(jīng)過生活的磨勵和對社會與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對真善美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和與現(xiàn)實社會污濁官場的決裂。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通過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體細(xì)節(jié)描繪,顯示出了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的艱苦。詩人身體力行終日勞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體驗到了農(nóng)業(yè)勞動的艱辛,它絕不像那些脫離勞動的文人墨客所描寫的那般輕松瀟灑。但是作者仍不辭勞苦,繼續(xù)堅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詩中所說:“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對于詩人來說,人生的道路只有兩條任他選擇:一條是出仕做官,有俸祿保證其生活,可是必須違心地與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條是歸隱田園,靠躬耕勞動維持生存,這樣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堅持操守。當(dāng)他辭去彭澤縣令解綬印歸田之際,就已經(jīng)做出了抉擇,寧可肉體受苦,也要保持心靈的純潔。他堅決走上了歸隱之路。為了不違背躬耕隱居的理想愿望,農(nóng)活再苦再累也不懼,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為“惜”了。這種思想已經(jīng)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堅定信念,這首詩結(jié)尾兩句,可謂全篇的詩眼,一經(jīng)它的點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和盤現(xiàn)出。
在這首詩中陶淵明卻勇敢地反對了傳統(tǒng)觀念,沖破了陳舊的精神枷鎖,毅然地告別官場,辭去了彭澤縣令,不做勞心治人的“君子”;決然地返回家園,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鋤頭,辛勤地躬耕壟畝,偏要做個勞力的“小人”。這等無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贏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稱贊、欽佩乃至效仿。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稌x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后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fēng)光及其在農(nóng)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向往;也每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yīng)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shù)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fēng)格。有《陶淵明集》。
【《歸園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歸園田居其三翻譯10-24
《歸園田居·其三》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2-03
歸園田居其三原文03-26
歸園田居·其三原文06-19
《歸園田居·其三》原文及賞析02-23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原文翻譯及賞析09-22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原文賞析02-26
歸園田居·其三原文及賞析02-05
陶淵明《歸園田居》原文賞析其三首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