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歸園田居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歸園田居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解讀田園風光構成的意境。
2、 解讀詩人歸田園前的心境,解讀詩人形像。
3、 簡單了解陶詩的藝術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課時安排:
1個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在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同學們做一道選擇題:如果大家走入社會,有兩條道路給你們選擇——
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農民,平平淡淡。
同學們選擇哪條路呢?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 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舍去,又不斷地得到。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是不同的地方是,他選擇的是做農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寫于歸隱后一年。其中,還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
陶淵明先生的作品大多寫的是退隱后的生活,表現(xiàn)了農村的風物,農民勞動和生活,表示對當時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先生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fā)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在宋朝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shù)了。
三、析題:
文章和詩歌的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那么,“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是“歸”還是“居”?
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請同學們看屏幕,我們這節(jié)課就要了解的幾個問題: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請大家將書翻到103頁。
四、讀
1、聽錄音,解決生字詞,理清大意。
2、全班齊讀。(重讀“返”、“曖”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寫錯)
3、自由朗讀:
思考: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
五、討論鑒賞:
1、從何而歸?
明確:官場。
詩人將官場說成“塵網”、“樊籠”,這些詞反映了詩人對官場的什么態(tài)度?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請各位同學們打開優(yōu)化方案128頁。我們班哪個同學說話最大聲的,自告奮勇起來讀給大家聽,好嗎?
2、為何而歸?
。1)本性愛田園。
。2)由于官場的黑暗,無自由,無法實現(xiàn)抱負,作者歸隱田園為獨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保
明確:“羈鳥”是籠中的鳥;“池魚”是池塘中的魚。這二者的特點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適合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只會覺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場就如同“羈鳥”、“池魚”一般,失去自由。說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園的心情,以喚起人們對自由的向往。
3、歸向何處?
明確:園田。
找出描寫田園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話描述。
明確: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由學生自由發(fā)揮)
。▍⒖迹何莺笥芰鴺溆捌沛,濃陰覆地,習習清風平息心中焦慮。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喚起心中歡欣。極目遠眺,炊煙融入暮靄,側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
·小活動: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劃或導游,根據本詩你打算怎樣向客人推介 “樂陶陶農家游”這項服務?
4、歸去如何?
明確:“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庇小盁o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神”之感。作者是在寫自己寧靜、閑適的生活狀態(tài),和那種輕松、平和、喜悅之情。
六、詩中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 擬人 夸張 動靜結合 白描
白描法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技法之一,它要求畫家只用白線勾描,不著顏色,不加渲染地勾畫出物體的特征。描寫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七、探究: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要根據整首詩,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八、作業(yè):
課文有四句經典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希望同學們能夠背出來。
歸園田居教案 篇2
教學設想
本課是學生入學后學習古代詩歌的開始,最重要的教學任務是,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詩歌的習慣,歸園田居(其三)。具體地說,一是有讀一首背一首的習慣;二是有一邊誦讀一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的習慣。如果在今后一年乃至兩年的時間里切實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就可以說是極大的成功——這將給以后的詩歌鑒賞訓練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但要做到這一點也并非易事,學生在當前的年齡段上記憶力強,又習慣于快讀,讀上四五遍即可成誦;一旦成誦,誦讀的興趣往往消退,對詩中某些詞語的意思乃至全詩的內容大意也欠缺認真的思索,這就不利于上述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應針對這種狀況采用靈活的教法,耐心加以引導。
教初一學生學古詩,居第一位的是誦讀,但講解也不可廢,主要是講詞義和詩句大意,內容稍深一點的也要講講背景,但所有這些只宜點到為止,切忌展開。學詩,重在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學生能大致說出一點即可,用不著去歸納什么“中心意思”;詩的內容可以多解,因此不必強求“統(tǒng)一”。
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可以挑選某些詩句讓學生作具體描述,可以用散文改寫詩(全詩或局部),也可以運用啟發(fā)提問。
教學內容和步驟
[說明]以下內容是按水平較高的教學班的要求寫的,水平一般的教學班可據此作適當?shù)恼{整,少提問,多誦讀,用讀讀講講的方式進行教學,或增加默寫練習。
歸園田居(其三)
一、導入。
陶淵明可算是我國詩歌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因為他寫出了大量歌頌田園風光和農村生活的詩篇。他做過幾任小官,41歲那年辭官而歸,從此住在農村,親自參加田間勞動,直至63歲去世。這首濤是他辭官的第二年寫的,詩題的意思是回到園田居住,高中二年級語文教案《歸園田居(其三)》。附帶說一下,在封建時代,皇帝及大臣死后朝廷都要根據他們的行事給一個謚號;陶淵明不是大臣,“靖節(jié)”這個謚號是他死后朋友和門人私下給的,為的是表彰他高尚的節(jié)操,可以叫“私謚”。
二、讀讀講講問問。
問:這首詩記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勞動生活情形?(從“種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時間當是農歷三四月間即春末夏初。)
問:詩人到田間去干什么?(鋤草)鋤了多長時間?(從“晨興”到“帶月荷鋤歸”,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講:詩的前四句只記給豆田鋤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種豆的地點,“南山”當指廬山,詩人家在柴桑,在廬山之北,故以廬山為“南山”。第二句說鋤草的原因i草長得茂盛,把地里的營養(yǎng)都吸收了去,豆苗長不起來,自然非鋤不可。第三句說一大早就去鋤草:“興”,原來的意思就是“起”,“晨興”即今語“早早地起身”;“理”,清理,這里可引申為清除;“荒”,雜草;“穢(穢)”,本作,是草字頭,也指田中雜草(“穢”的這個意義現(xiàn)已消失,只作污穢解)。第四句說歸家已是月兒初升之時。“荷”,擔、扛(按:“荷”是“何”的俗字,“何”的古義有二:擔;誰。不用講給學生聽)。
小結:前四句為第一層,寫勞動情形。
問: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說的?(詩人的歸途,緊承上句中的“歸”字。)即是歸途,大概也就是來時的路,為什么開頭不提,到這里才說它狹而多草木?(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詩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為夕露所濕。)問:為什么要著意寫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寫詩人歸田的愿望。)
講:詩人寫勞動生活,也是為了表明他終生歸隱的意愿,盡管勞動了一整天,卻不以此為苦;及至在歸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這個細節(jié)表述了他的意愿。這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自然樸實的風格。
小結:后四句為第二層,以抒情為主。
三、總結。(含背誦檢查、默寫)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共五首,有寫農村生活風貌的,有寫詩人跟鄉(xiāng)鄰們交往的,有寫詩人出游的,這一首專寫詩人的勞動,這些詩都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終生隱居的意愿,用語自然樸實,很值得品味。下面我們從這組詩中另擇幾個“鏡頭”供大家欣賞:
“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其一)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其二)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鄰居)!(其五)
歸園田居教案 篇3
知識與技能:
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歸園田居》《游山西村》這兩首田園詩;通過對詩歌語言的探究,細品詩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情感;在反復的吟詠之中感受詩歌語言的音樂美;還要學會充分調動自己的情感、想象去感悟詩人所描繪的詩話的田園。
過程與方法:
。ㄒ唬┱n前指導:通過圖書、網絡等多種渠道搜集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搜集有關田園詩的有關資料,讓學生能夠用一種寬闊的視野來欣賞田園詩作。對于那些能力強的同學還可以讓他們寫一寫對田園生活的理解。
。ǘ┱n堂應該充分體現(xiàn)學生對田園詩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理解,老師則應做提煉與升華的工作。
。ㄈ┣楦信c態(tài)度:通過反復的朗讀吟詠,通過對田園詩歌的比較欣賞,真正體會到田園詩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美感,感受田園生活寧靜以致遠的恬淡曠達。
課程重點難點:
穿過語言的表象領悟陶淵明詩意田園的內涵。
課程實施理念:
以詩歌本身所具有的魅力牽引著學生“披文入情”,再輔以優(yōu)揚的音樂、美麗的圖片,讓他們能夠身臨其境般地重返詩意的田園。
課程實施:
課前的指導
1、 熟讀《歸園田居》這首詩,并搜集詩人的相關資料。
。、 有能力的同學寫出對田園生活的理解的文章。
3、 給陶淵明畫肖像。
。、找到適合的背景音樂。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前奏:播放歌曲《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同學們聽聽這首
歌唱出了鄉(xiāng)間的什么樣的景色和心情?渲染氣氛,為學生理解本詩打下基礎。
一、導語
在上這節(jié)課前,我想請同學們做兩個選擇題。1、如果擺在你們面前有兩條路:
A 做官,名利雙收 B 做農民,平平淡淡。
你們會怎樣選擇?找一二位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教師不作點評。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與得。舍和得之間充滿的人的一生,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做過這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民。而且,他這一選擇使他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出名的農民之一!稓w園田居》寫于做農民后的第一年后寫的。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二、走進作者:
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稱靖節(jié)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不滿于官場的黑暗,“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農村。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jié)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說的是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郡督郵來縣巡察,縣吏告訴他,應該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去恭迎郡督郵。陶淵明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授印去職 。離開官場回到家園,從事耕讀,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農家生活。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fā)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shù)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后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41歲,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fā)歸隱后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三首。
三、解題
1、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2、提問: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討論、明確:
。 1)、從何而歸?
。 2)、為何而歸?
( 3)、歸向何處?
。 4)、歸去如何?
四、放配樂朗讀錄音,尋找相關信息,回答上述問題:
1、明確:官場
2、明確:官場腐敗黑暗、爾虞我詐,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
3、明確:田園
他的田園生活是什么樣子呢?
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4、明確:“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胺N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痹娙伺谴髟滦燎诟牛瑢懗隽四欠萸趧谂c執(zhí)著。
五、重點解讀:
1、劃分節(jié)奏: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贇w園田居:回到田園家鄉(xiāng)!稓w園田居》共五首,這是第三首②晨興:早起。理:治理;姆x:雜草叢生。
、蹘г拢喉斨铝。荷鋤:扛著鋤頭。
、艿廓M:道窄。
、菡矗赫礉瘛
、薜梗褐灰尅T笩o違:不違反自己的意愿。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 詩人在南山下種豆,因為不善勞作,
豆田里長滿了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一大早就去鋤草,到了月兒初升之時才扛著鋤頭回家。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歸途中,道狹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沾濕衣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六、提問:你種過地嗎?你了解農村嗎?請你談談你對農民的認識?
明確:
(1) 辛苦:(“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結合自己的經歷,詳細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 充實的生活和豐收的希望: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3)坦然恬淡的心情 :“沾衣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
(4)樸實的生活,簡單的快樂:“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雞鳴桑樹巔。”(其一)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其二)
。5)淳樸的鄉(xiāng)情:“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鄰居)!保ㄆ湮澹
可能普通人只是看到了勞作的艱辛,而陶淵明看到卻是詩意的田園,也是他為什么對農村情有獨衷的原因。一個經歷過多次仕途生活的發(fā)自內心的聲音。
七、寫作特色:
1、 選材的獨特性:農村生活;
2、 平淡的語言,真摯的情感;
3、 詩話的農村生活。
八、拓展討論:
身處農村的你如何才能常常保持與田園的約會,喜歡農村生活,并能從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
明確:略
九、課程小結:
“春無鳥聲,夏無蟬聲,秋無蟲聲,冬無雪聲,因為四季都有馬達轟鳴!痹谵r村走向城鎮(zhèn)化的今天,在人們都不遺余力沖向城市的時代,在堅固的鋼筋混凝土面前,在高度發(fā)達的科技文明面前,這句話深深道出了都市人的無奈。 “麥場、鳴蟬、草帽、鋤頭、耕牛、小路……”多么讓人留戀的場面呀,常常哼唱《鄉(xiāng)間的小路》,常常吟詠《歸園田居》,也許它會洗去煩躁、郁悶,讓我們的心靈保持一種寧靜與曠達。
十、討論
陶淵明的歸隱,是否可行?在當今時代是否可以提倡?
(學生自由發(fā)揮,論述有理即可。老師加以適當引導。)
十一、結束語
同學們,陶淵名生活在那個黑暗的社會,選擇歸隱,他成為文學史上最閃爍的明星之一,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公平,公正的新社會,
國家給我們提供了成功的機會,十年寒窗苦讀,希望大家將來都能夠先走出農村,不是不愛,因為愛我們還會再回來建設我們和諧美好的家園。
十二、作業(yè)
1、陶淵明,我想對你說。
2、陶淵明歸隱之我見。
要求:任選一題,寫一篇小文章。
歸園田居教案 篇4
1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多樣化的讀中走進詩人陶淵明的情感世界
2學情分析
學生讀古詩,大都能準確地有節(jié)奏地誦讀,但往往缺乏深入細致的品味,尤其是走進詩人心中。所以要披文入情,要借助讀;要通過多樣的讀品味詩的情和詩人的美好內心世界。
3重點難點
通過讀體味詩人的情感及其豐富的內心世界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歸園田居
荀子在《勸學》中有這么一句話,“登高而超,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基本意思是登高可望遠。這句話給我們讀詩、讀文一個啟示,這就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有助于我們深入全面地把握詩文的思想內容。高度從哪里來,標題、文眼、主旨句、抒情句等。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不涉及多了,就從標題開始。
“歸園田居”怎么讀呢?是什么意思?回答了什么問題?有一個字最重要,你認為是哪個字?這個字是如何領起全詩內容的?
活動2(活動)初讀
素讀:咬準字音
活動3(活動)梳理內容
讓學生梳理內容(歸何處、為何歸、歸如何)
活動4(導入)局部品讀
女生讀:“歸何處”即“開荒南野際……雞鳴桑樹顛”
思考與交流
1、這一節(jié),給我們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你可否描述一下?
2、選了一些什么樣的寫景角度,用了什么寫景方法?
3、詩人為何對平凡簡樸的田園景象如此津津樂道?
活動5(活動)局部品讀
男生讀:“為何歸”即“少無適俗韻……池魚思故”
先弄清“從何歸”:
1、從何而歸?
2、詩人把官場比做什么?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詩人把自己喻為什么?要表達什么?
再弄清“為何歸”
1、“適俗”的“俗”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2、“愛丘山”、“守拙”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活動6(講授)走進詩人
既然詩人“性本愛丘山”,“守拙歸園田”陶淵明何以要做官?
先看陶淵明家世與經歷:
家世: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思想:孟嘉是名士,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代思潮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yǎng)了“猛志遠四!焙汀啊靶员緪矍鹕健钡膬煞N不同的志趣。
經歷:晉代的門閥制度,使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痹谀欠N統(tǒng)治階級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淵明根本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29歲時他進入官場,當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職自解歸家閑居。以后又先后幾次出任小官,不僅無法施展?jié)辣ж,而且于“志意多所恥”。最后一次為官是當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場黑暗,“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辭官歸田。
然后可歸結原因:
1、做官是由于生活所迫。
2、有“平天下”的壯志。
但為官艱難,難伸志向,還做背良心的事。一個“誤”字表現(xiàn)了陶淵明的后悔和厭惡。
活動7(活動)局部研讀
齊讀:“歸何處”即“戶庭無塵雜……復得返自然”
“復”字突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活動8(活動)美讀
1、怎么讀“歸何處”這一部分呢?
一要讀出景物的美(純樸、寧靜、和諧),二要讀出情的深(如釋重負,輕松自然)
女生復讀。
2、怎么讀“為何歸”這一部分呢?
一注意“本”字(出于本心,心甘情愿),二要把握好“誤”(后悔與憎惡)、“鳥、魚”(興奮與自在)。
先抽兩位學生讀“誤落尖網中,一去三十年!弊詈蠼處煼蹲x。
男生齊聲復讀。
3、如何讀“歸如何”?
把握好“無”與“有”(清靜、閑適)、“久”“復”(苦悶與欣喜,讀得緩慢而放松)
全班復讀。
活動9(活動)擴讀
詩外讀詩人
1、淵明在官場里混那幾年,像一位‘一生兒愛好是自然’的千金小姐,強逼著去倚門賣笑!簡⒊凇短諟Y明之文藝及其品格》
2、在古今詩人之中,能夠直接面對人生的苦難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的,只有陶淵明。當然,他也不得不為自己所選擇的這條道路付出了勞苦饑寒的代價。而這正體現(xiàn)了他的高尚和偉大。——學者葉嘉瑩
3、七律贊陶潛
君子固窮歸園田,賦詩飲酒五柳前。
不為五斗折腰米,只圖南山賞菊閑。
煙銷云飛人已去,流傳后世有佳篇。
滄海桑田逾千年,夢里猶尋桃花源。
詩內讀詩人
1、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無”的是適應世俗的情趣,“有”的是熱愛自然的本性。
2、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無”的是世俗的虛偽機巧,“有”的是真誠拙愚。
3、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無客套與應酬;“有”的是“余閑”,有充分的時間勞作、讀書、寫詩。
4、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無“樊籠”的禁銦與網羅,“有”返自然的自由與快樂。
活動10(測試)背誦全詩
試背全文
活動11(作業(yè))課外練習
1、寫一篇隨筆,兩個題目任選:
。1)歸之樂
。2)詩意地生活
2、背誦全詩
3、將田園風光部分改寫為散文。
歸園田居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每首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2、分析詩中的景物描寫,體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3、充分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重點:揣摩品味詩中精彩語句的含義和技巧。
1、熟讀詩歌,了解作者、寫作背景
2、你覺得詩中的哪些關鍵詞,關鍵句有深層含義?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了解詩歌的詩意,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把頭腦里想象的詩歌畫面描述出來
課堂教學流程設計及學生活動要求
教學過程:
導入:
知識儲備:小組交流:介紹作者、寫作背景(個人展示或小組交流解決,4分鐘)
活動一:朗讀詩歌,理解詩意
1、朗讀兩首詩歌,小組自由朗讀課文-----小組展示朗讀-----其他同學糾正讀音-------全班齊讀課文(5分鐘)
2、初步了解詩歌的詩意,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把頭腦里想象的詩歌畫面描述出來,(小組內交流)(8分鐘)
活動二:賞析詩句
1、賞析詩歌《歸園田居》:你覺得詩中的哪些關鍵詞,關鍵句有深層含義?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小組內交流----學生個人展示----其他小組補充點評)(15分鐘)
。
補充:《歸園田居》:全詩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自然而然的流露了出來。
活動三:拓展:
同學們,你是怎樣看待陶淵明“歸隱”的呢?如果他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還會歸隱嗎
。ㄐ〗M內交流----學生個人展示)(8分鐘)
作業(yè):背誦兩首詩歌
歸園田居教案 篇6
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知識與能力:
1、以“歸”為線索,理解文章內容及作者思想感情
2、訓練學生欣賞詩歌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
3、背誦《歸園田居(其一)》過程與方法:
1、學習抓住景物特點理解作者感情的讀詩方法。
2、把握詩歌意象,欣賞詩歌的意境,體會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語言特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體會田園生活的情趣。
2、理解作者不滿現(xiàn)實,反抗黑暗,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學習方法:朗讀、品讀、比較、探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圖猜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
提示語:
。1)“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草,芳草凄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2)“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薄安黄萜萦谪氋v,不汲汲于富貴”《五柳先生傳》
2、看圖猜詩,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和《飲酒(其五)》
明確:
1、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文常簡介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先生。東晉最杰出的詩人,他的詩情感真摯,詩味醇厚,風格平淡,語言清新自然。開創(chuàng)田園詩一派,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后世稱他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
《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寫于陶淵明辭去彭澤令后的次年。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事、訪故舊、歡夜飲五個方面描寫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抒發(fā)了作者質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全詩雖有感情的動蕩、轉折,但那種歡愉、達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
二、朗讀探究,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1、聽讀錄音,標出生字詞的讀音,簡單批注難點字詞。
2、學生自由朗讀,感知課文。
請兩位同學扼要概述詩文內容,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到兩句進行朗讀,讀出感情,并說出喜愛的依據。
3、集體朗誦
三、小組合作研究
提問:“歸”字是詩眼,標題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值得我們思考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討論
明確:
、艔暮味鴼w?
、茷楹味鴼w?
⑶歸向何處?
、葰w去如何?
朗讀課文,尋找相關信息,回答上述問題
1、從何而歸?官場生活-喻
塵網樊籠
情-厭惡悔恨
2、為何而歸?
A、少無適俗韻:顯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性本愛丘山:表明歸隱田園的意向。
B、守拙歸園田:保持自己高尚的節(jié)操和自由的品性3。歸向何處?“守拙歸園田”
4、歸去如何?
所感:無塵雜/有余閑/久/復
總結思考:從中可以見出作者具有怎樣的精神追求?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四、詩歌鑒賞中賞析句子的方法
1、對關鍵字進行分析(煉字)
2、對關鍵詞句、意象進行分析
3、突出手法
4、表達情感
五、根據提示,圍繞”歸”,背誦《歸園田居(其一)》
1、從何而歸?棄官場
2、為何而歸?愛丘山
3、歸向何處?歸園田
4、歸去如何?返自然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知
反復吟讀“開荒南野際雞鳴桑樹顛”,體會詩中的意象。思考:詩人如何描寫園田?園田的景色有何特點?體現(xiàn)作者怎樣的感情?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呢?
明確:
作者筆下的田園景象
所見——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親切可即,環(huán)境幽雅美麗,近景)遠村、炊煙(給人以悠長的遐思,遠景)
圖象
所聞——狗吠、雞鳴(以動襯靜,更顯寧靜、和平)聲音
小結:運用白描手法描繪了恬靜、空闊、幽雅、朦朧的田園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二、寫作手法介紹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畫”。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xiàn)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細描:也叫工筆描繪法,這原是繪畫的一種用筆方法,這種方法講求工整、細致、纖毫畢露。借用到寫作中,細描是指對描寫的事物進行逼真地、細致如微地精雕細刻。
。1)白描手法舉隅: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孟浩然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故鄉(xiāng)》魯迅
。2)細描手法舉隅: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總結:
詩歌原始的動力是心中興發(fā)感動的力量,最好的傳達方法不是寫得多美,寫得多么艱深,或寫得多么通俗,而是說這種傳達的方式要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內心那興發(fā)感動的生命的活動。陳師道評論陶淵明說:“淵明不為詩,自寫其胸中之妙爾!闭侵赋隽颂諟Y明詩的好處所在:他所寫的大自然的景物,都是他自己感發(fā)的生命,感發(fā)是平鋪直敘地進行的,他就平鋪直敘地傳達;感發(fā)是層層轉折變化的,他就層層轉折變化地表現(xiàn)。陶淵明詩的特色是:用最簡單的詞匯來表達最深微繁雜的情思!~嘉瑩《從陶淵明詩看形象與情意之關系》
三、共情
1、身居田園的作者感覺如何呢?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感情?作品鏈接: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看見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過去。)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歸去來兮辭》
2、有人說陶淵明歸隱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態(tài)度,你有什么看法?(可從社會責任感、個人追求、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等角度思考)背景補充:
。1)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歷史上最紛亂的時期: 19歲,遭遇淝水之戰(zhàn); 21歲,司馬父子擅權; 35歲,司馬暴政引起孫恩十余萬農民大起義; 38歲,桓玄殺司馬篡位自立; 40歲,劉裕殺桓玄,弒晉安帝,立恭帝; 56歲,劉裕逼恭帝禪位,篡而代之。各路人馬無不是打著擁主護國的旗號,干的卻是打家劫舍的勾當,真是“亂看慣了,篡也看慣了”。而且身在官場之中,更需在紛亂的政局中見風使舵,相機而動,委曲求全,這對于生性灑脫崇尚自由的淵明而言,的確是一張壓抑心志的大網。
(2)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謀生路。二十九歲時,他出任州祭酒,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閑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一年后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丁憂期滿,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zhèn)軍將軍劉裕參軍。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后一次出仕,為彭澤令。
。3)這個時期內,陶淵明依靠勞動度日。除了耕田灌園,還織過席子,打過草鞋,賣過蔬菜。由于農田常遭水、旱、蟲災,加上官府逼租催稅,陶淵明一家的生活仍極為困苦,有時處于“夏日抱長饑,寒夜無被眠”的困境。生活盡管困苦,但他固守窮節(jié),不改初衷。有一次,江州刺史檀道濟登門拜訪。陶淵明已幾天揭不開鍋,餓得起床也很困難。檀道濟勸他再入仕途,陶淵明仍婉言辭謝,并對檀道濟派人送來的米和肉,謝絕接受。
總結: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生活的向往,為了追求內心的寧靜,作者選擇了一條不欺人也不自欺的道路,親自下田躬耕。為此,作者付出了全家饑寒的代價。從這樣的選擇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歸隱并非消極避世,而是出于內心的意愿——對精神家園的捍衛(wèi)和守護。
四、思考討論
作者為何刻意隱去現(xiàn)實生活的艱難和困頓,將田園生活寫的如此美好呢?作品鏈接: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五柳先生傳》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歸去來兮辭》
“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遺速患。僶俛(mǐn miǎn,努力)辭世(辭官),使汝等幼而饑寒。 ”
——《與子儼等疏》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稓w去來兮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教案 篇7
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的朗讀并熟練背誦、默寫這四首詩。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背誦默寫
2、對詩歌中名句的理解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走進作者: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稱靖節(jié)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親均做過太守一類的官職,但到了陶淵明,家境早已破敗。因為有這樣的家世背景,陶淵明少年時代既好讀六經,有大濟蒼生的宏愿,又厭惡世俗,熱愛純凈的自然。他自29歲入仕,作過州祭酒、參軍一類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煩“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宋書?隱逸傳》),更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厭,王恭、司馬道子、桓溫、劉裕等人的篡亂相替,陶淵明于41歲毅然辭去在任僅80余日的彭澤縣令,回柴桑歸隱。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間,以耕讀自娛,未再入仕。陶淵明的田園詩主要見于他的組詩《飲酒》《歸園田居》《擬古》《和郭主簿》等。
三、預習檢測:
1.注音或寫字:
(1)帶月荷( )鋤歸
(2)晨興理荒huì( )
(3)道狹草木長( )
(4)屬( )國過居延
(5)簾旌( )不動夕陽遲
(6)徙( )倚( )湖山欲暮時
(7)都護在燕( )然
(8)豐年留客足雞tún ( )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帶月荷( )鋤歸
(2)但( )使愿無違
(3)大漠孤煙( )直
(4)長河( )落日圓
(5)江入大荒( )流
(6)仍憐( )故鄉(xiāng)水
(7)徙倚湖山欲暮時( )
(8)三年多難更憑危( )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寫詩人辛勤耕種的句子是,抒發(fā)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2)陳與義的《登岳陽樓》中描寫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之情的句子是。
(3)王維的《使至塞上》中描寫邊塞奇特壯美景色的句子是。
(4)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以一種獨特方式抒發(fā)作者思鄉(xiāng)惜別之情的句子是。
(5)《歸園田居》(其三)中表現(xiàn)作者與黑暗的官場決裂的句子是。
(6)《使至塞上》中通過寫景表達詩人對故鄉(xiāng)依戀之情的句子是。
四、學習詩詞:
1、導入新課:陶淵明的性格既剛正不阿,又適情任性這使他與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官場格格不入。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歸隱田園。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詩,進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正音、劃節(jié)奏并自由朗讀課文。
思考下列問題
a.這首詩可分幾層意思?
b.“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的是什么?
c.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并明確:
a.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zhí)著;自己的田園之樂。
b.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中失去自我。
c.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閑適的心情。
3、自由背誦、檢查背誦
4、、研讀與賞析:
教師出示學生繪制的幾幅圖片讓學生進行對照賞析,同時提出思考的問題:
a.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這首詩的畫面。(要求結合人物身份、舉止、心情)
b.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l曰I學生思考并討論交流。
教師明確:
a.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胺N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詩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寫出了那份勤勞與執(zhí)著。語言“自然、通俗”。
5、齊背課文
【歸園田居教案】相關文章:
《歸園田居》教案11-17
《歸園田居》教案11-28
歸園田居教案10-29
《歸園田居》教案10-11
歸園田居09-09
高中歸園田居教案11-21
《歸園田居》教案大綱08-30
《歸園田居》優(yōu)秀教案08-30
《歸園田居》的教案11-03
歸園田居優(yōu)秀教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