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13 08:27:15 歸園田居 我要投稿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4篇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1

  【設計指導思想】

  陶詩之美,不是一個十五、六歲的中學生輕易能領會得到的;陶詩之情,同樣難以引起年輕人的共鳴。他的反樸歸真,他的淡泊,是歷經(jīng)浮沉世俗的淘洗后人性的回歸。如果就詩論詩,歸園田居并無多少疑難之處,任何強加的桂冠只會導致學生的不滿或不屑。所以,對歸園田居的學習,既要注重對詩歌本身的理解與感悟,更要注重從側面挖掘詩人的詩心所在。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認同詩人,進而獲得情感的熏陶和價值觀的建構。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了解陶淵明其人及詩文。

  2、體會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語言特色。

  3、體會詩中流露出的對官場的厭惡之情和感受田園生活樂趣的歡愉。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流露出的對官場的厭惡之情和感受田園生活樂趣的歡愉。

  【教學難點】

  體會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朗讀、品讀、比較、探究

  【教學工具】

一支粉筆一把黑板刷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聯(lián)系舊知,精彩導入

  同學們是否以前學過的《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作者是誰?陶淵明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風淳樸,在那里沒有壓迫,人人平等,他們過著一種自己自足與世隔絕的生活,這個充滿人情溫暖的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國,但是,這美好的桃花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沒有的,那么,在現(xiàn)實中,陶淵明向往的居處是怎么樣的呢?

  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在現(xiàn)實中,陶淵明向往的居處到底是怎么樣的。引出今天所學的課文《歸園田居》。

  二、知人論世,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晉潯陽(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馬,到他時已家境沒落。少年時代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是,陶到29歲時才出仕,不久又歸隱。后又時隱時仕。在41歲時,為彭澤縣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見,他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他便解職而歸,從此,他結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了歸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五柳先生)

  陶淵明既是隱逸詩人也是田園詩人,他的田園詩直接影響到唐代的田園詩派,唐代的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維、孟浩然

  三、把握“歸‘字,文本解讀

  (一)、學生齊讀讀課文,注意字音

  羈(jī)、拙(zhuō)、畝(mǔ)、蔭(yìn)、曖àì、吠fèì

  (二)、聽配樂錄音,更正字音,把握詩中情感。

  (三)、疏通課文,解釋重點字詞(結合課下注釋)

  適:適應,迎合;韻:氣質,本性;羈鳥:籠中鳥;拙:愚拙;

  蔭:遮蓋;曖曖:昏暗、模糊;依依,輕柔緩慢的上升;墟里:村落自然:既可理解為自然界,又可理解為田園生活。

  (四)、解題:

  1.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里選的是第一首。標題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我們在解讀詩人的情感時應該要重點抓住哪個詩眼呢?(歸)

  提問:“歸”字是詩眼,歸的意思是返回,作者從哪里返回?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請同學們一起朗讀詩歌,并思考這問題。(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思考、討論、明確:⑴從何而歸?⑵為何而歸?⑶歸向何處?⑷歸去如何?

  ■從何而歸?“塵網(wǎng)”、“樊籠”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1.、詩人把“塵網(wǎng)”、“樊籠”比做什么?(官場生活)

  2、把“塵網(wǎng)”、“樊籠”比做官場生活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

  3、“羈鳥”、“池魚”用來比喻什么?

  明確:陶淵明自比,意在說明誤入官場,深受束縛、迫切要求擺脫束縛、回歸農村的心志。這里一方面表現(xiàn)了陶淵明對誤入官場的痛心,對黑暗官場的嫌棄,一方面表現(xiàn)了他渴望擺脫官場束縛、回歸田園、獲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為何而歸?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1、“適俗”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適應仕途中繁縟的禮節(jié)限制和爾虞我詐的權勢之爭,詩人說自己缺乏應酬官場的氣質和情操。顯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愛丘山”、“守拙”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3、既然“性本愛丘山”,“守拙歸園田”陶淵明何以要出仕?(生自由討論)

  煉字: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罢`”既表現(xiàn)了陶淵明的后悔和厭惡之情.

  出仕是由于(一)、生活所迫。(二)、少年時代有“大濟蒼生”的壯志。

  (引入寫作背景)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愿成為上層統(tǒng)治階級矛盾斗爭的犧牲品,也不愿成為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之前的斗爭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擠,孤立,他固守清貧,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耙蝗ト辍睂嶋H應該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數(shù)字,說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其實這一個“誤”字,一誤多年又何嘗不是帶著期望的自投羅網(wǎng),在幾經(jīng)坎坷,在官場中碰得頭破血流,看透了官場卑污之后,一個誤落發(fā)出了陶淵明無限的人生辛酸。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絕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

  小結:所以“歸園田”是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歸向何處?

  歸園田。“守拙歸園田”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边^渡句。

  1、田園有什么獨特的景物吸引著陶淵明?寫了什么景物?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十余”、,一般來說,計數(shù)不確是鄉(xiāng)里人的一種習慣,特殊的說,不也正表現(xiàn)出詩人辭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適、淡泊。

  動靜結合的手法:“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動景!肮贩蜕钕镏校u鳴桑樹顛。”是靜景。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

  遠近結合的手法:“遠人村”,“墟里煙”遠景。“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薄半u鳴桑樹顛!笔沁M景。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笔菑囊曈X角度寫!肮贩蜕钕镏校u鳴桑樹顛!笔菑穆犛X角度寫。

  2、給我們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給人一種怎么樣的感覺?

  明確:簡樸、空闊、恬靜、幽靜、和諧、朦朧

  3、詩人為何對如此平凡的茅屋、樹木、雞鳴、狗吠如此津津樂道,如數(shù)家珍?

  明確:久在樊籠的緣故,沖出羅網(wǎng),得到自由,返回大自然懷抱,其樂無窮。一草一木也格外親切,“性本愛丘山”。劉禹錫的《陋室銘》中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達一種滿足與欣慰的情感。

  詩人捕捉的是農村中司空見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畫出了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有遠有近,有聲有色,有濃有淡,有拙樸自然的趣味,這一切與官場污濁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他更加想歸去。那么,歸去如何呢?

  ■歸去如何?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無塵雜”、“有余閑”、“久”、“復”表現(xiàn)了歸后的感受。

  1、“返”字突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明確:那種歸后的釋然、舒暢的心情。

  2、返自然后的“簡樸、空闊、恬靜、幽靜、和諧、朦朧”的園田生活環(huán)境與官場的“塵網(wǎng)、樊籠”對比表現(xiàn)了詩人怎么樣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

  明確:表達了詩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獨立,及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詩人歸后與歸前心情的對比:

  歸前------無奈、后悔

  歸后------愉悅、豁達、釋然、返樸歸真

  四、眾生暢談,體悟詩人(自由交流)

  清高高雅正氣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孤傲固守純真恬淡超逸

  五、藝術手法貫穿始終

  1、情景交融。描寫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煙、狗吠雞鳴,富有生活氣息,構成了遠離塵世、寧靜安謐、淳樸自然的藝術境界。這是實境—也許的確是陶淵明歸隱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淵明內心追求那種恬靜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實境與心境渾然一體,水乳交融。

  2、比喻手法的運用。

  比喻自己是一只樊籠里的鳥,現(xiàn)辭官歸隱就像鳥脫樊籠到大自然中去一樣輕松愉快。用“塵網(wǎng)”、“樊籠”比喻官場的庸俗、黑暗;以“故淵”、“舊林”比喻鄉(xiāng)土,貼切形象,能加深讀者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3、白描手法的運用。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是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描”。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xiàn)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我國優(yōu)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手法;魯迅的作品,有許多使用白描手法范例。

  陶淵明是“白描”的高手,其描寫平淡質樸,不加任何修飾,卻極為精練自然,如“出水芙蓉”,體現(xiàn)了白描手法的精髓。魯迅先生曾說過:“白描”并沒有秘訣。只要“有真意,去粉飾,勿賣弄”即可。

  4、對比手法的運用。

  詩人歸隱的田園和官場構成鮮明對比,進一步突出了返歸田園的喜悅,寫人時把“適俗”與“守拙”對比,寫鳥時將“飛翔”與“囚于樊籠”對比,寫魚時把回歸自然厭惡官場的心情表達得生動又自然。

  5、語言平淡自然,又富于詩意。

  《歸園田居》詩人代表作之一,能體現(xiàn)詩人的藝術風格。作品語言平淡,又富于詩意。詩人用自然的筆墨,使情景融為一體。筆墨之淡與意境之濃,筆墨之自然與意境之深遠,妙含其間,因而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六、延伸思考,歸隱原由

  有人認為陶淵明的歸隱是消極避世,不敢直面現(xiàn)實,不思進取的表現(xiàn)。有人認為他的歸隱是對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萬物和艱難的躬耕生活中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義。你如何看待陶淵明的歸隱田園呢?請談談你的看法

  七、作業(yè)布置

  背誦全文

  完成《名師一號》練習

  八、板書設計

  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情景交融白描

  歸比喻

  歸向何處歸去如何對比

  【教學反思】

  這堂課我沒有使用多媒體課件,說老實話,本學期我上課基本不用多媒體課件。目的是想與之前用多媒體課件上課來做一比較:主要是比較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吸收信息情況。因為據(jù)有關教育部分調查顯示:盡管多媒體課件的容量大,信息多,但學生的吸收能力相比之前老師只用一只粉筆一個黑板的情況,有所下降。于是我決定用好多媒體課件,唯我所用,只取所需。

  《歸園田居》,課堂上自我感覺挺滿意的。課堂氣氛較活躍。

  1、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講解到位,古詩把握得當,教學效果好。

  2、由以前學過的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導入,聯(lián)系舊知識,回顧舊知識,重溫陶淵明的形象。

  3、課堂上學生對陶淵明歸隱的做法都談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學表示敬佩、仰慕。有的同學不免為此而感到憤憤不平。主要是有感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

  4、整堂課充滿了激情。

  5、教師語速適中,教學節(jié)奏把握得好。

  6、最令我滿意的是板書設計。既簡單又明了,概括了詩歌的主要內容。

  7、令人遺憾之處是沒給學生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討論陶淵明歸隱田園的做法。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朗讀(做到能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

  2、會理解(會借助注釋與工具書梳理字詞意思以及全詩的內容。)

  3、會欣賞(能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會背誦(掌握背誦方法,完成背誦)

  5、會默寫(能在背誦詩歌的基礎上,完成默寫)

  教學重點:會朗讀 會理解

  教學的難點:會欣賞,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塊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生互動交流:你們說古董值錢嗎?他們值得我們去收藏和欣賞嗎?其實我們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無價之寶,他們就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精髓——古詩。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30課《詩四首》中的《歸田園居》其三讓我們用腦子來收藏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們的智慧來欣賞這件瑰寶吧!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先明確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假如你們認為有信心完成這些學習目標的話,就跟老師自信滿滿地跟著老師的板書把學習目標讀一遍。(板書:會朗讀、會理解、會欣賞、會背誦、會默寫)

  二、了解詩人

  接下來,我首先來考考大家的記憶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備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生在動蕩的年代,性格既剛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進入官場,他認識到了官場的黑暗,因此,他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他最終選擇了歸隱田園。他是誰?——陶淵明。我們這個學期學習了他的哪篇文章?對呀,我們已經(jīng)從《桃花源記》中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其三,進一步深入體會這位大詩人美好的心靈。(小黑板出示全詩內容。)

  三、運用目標探究法學習新知識

  1、考學生的聽力和朗讀能力(完成會朗讀的學習目標)

 。1)提出聽讀要求:

  ①聽清老師朗讀詩時,有哪些字詞需要我們特別注意他們的讀音?(多音字:興、荷、長等)。

  ②聽清老師朗讀詩時的節(jié)奏和感情。

 。2)學生明確要求后,認真傾聽老師范讀全詩。

 、賳枺骸奥犠x以后,你知道了那些字詞要注意它們的讀音?”(學生回答)此詩的節(jié)奏怎樣劃分?(引導學生說明此詩是五言律詩,節(jié)奏是“二三”,另外要注意意一詩多種讀法,如“二二一”“二一二”的讀法,以及相關考試的應對方法)。

 、趯W生集體按正確的讀法朗讀全詩,然后個別進行競賽朗,看誰讀得更好。(老師適時指導,力求使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和韻律,并能讀出喜歡、閑適的意境。)

  2、考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完成會理解的學習目標)

  要求學生借助注釋與工具書自學全詩,看誰在自學后,對詩歌的字詞句等的理解最透徹。

 。1)要求學生合起課本,說說對詩中部分字詞的理解。

 。2)學生談自己對全詩內容的理解(學生說說各句的大意,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談話內容板書)。

  3、考學生的欣賞的能力(完成會欣賞的學習目標)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共同欣賞全詩。

 。1)你認為那個字詞或那句話寫得最好?說說為什么?并用你喜歡的語氣把它們讀出來。

 。2)詩人擅長耕作嗎?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陶淵明歸隱田園后,他快樂嗎?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與學生共同體會“帶月荷鋤歸”與“夕露沾我衣”的如詩如畫的意境。)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的背景知識及作者陶淵明生平。

  2、掌握詩歌的節(jié)奏劃分方法,背誦并默寫古詩。

  3、了解古詩思想內容,學會做人,讓學生能夠了解并欣賞陶淵明“率性自然、不趨炎附勢”的高潔作風。

  教學重點:

  1、了解詩歌內容大意,領悟詩歌的意境。

  2、背誦并默寫詩歌。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再現(xiàn)詩歌畫面。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播放歌曲《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

  同學們聽完這首歌會想到什么景象?那你們是喜歡生活在喧鬧的城市呢?還是有青山綠水圍繞的地方呢?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古詩,這個作者就獨愛田園生活。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看看作者為什么喜歡田園生活,他的田園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二、走近作者:

  我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桃花源記》么?課文給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人人勞動、和睦相處、安寧幸福、自給自足、豐衣足食、怡然自得的社會)這反映了陶淵明內心渴望這樣的社會,那么陶淵明生活在怎么樣的一個社會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作者的生平,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稱靖節(jié)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不滿于官場的黑暗,“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農村。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jié)先生”!安粸槲宥访渍垩闭f的是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郡督郵來縣巡察,縣吏告訴他,應該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去恭迎郡督郵。陶淵明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授印去職。離開官場回到家園,從事耕讀,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農家生活。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fā)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shù)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后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41歲,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fā)歸隱后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三首。

  三、整體感知

  1、默讀,找出拿不準的生字和多音字。

  2、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3、自行朗讀,劃分節(jié)奏: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詩人在南山下種豆,因為不善勞作,豆田里長滿了草。一大早就去鋤草,到了月兒初升之時才扛著鋤頭回家。歸途中,道狹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沾濕衣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4、解讀文本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在有哪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明確:(1)官場(2)官場腐敗黑暗、爾虞我詐,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3)田園(4)他的田園生活是什么樣子呢?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5、齊讀,解讀文字。歸園田居:回到田園家鄉(xiāng)。晨興:早起。理:治理;姆x:雜草叢生。帶月:頂著月亮。荷鋤:扛著鋤頭。道狹:道窄。沾:沾濕。但使:只要讓。愿違:不違背自己的.意愿。

  四、合作討論

  下面我們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幾個問題,咱們一起來挖掘蘊含在詩歌里的思想感情。

  1、陶淵明會農活嗎?你從哪看出他會或者不會的?

  (不會。從“草盛豆苗稀”一句可以看出,據(jù)可靠記載,陶淵明確實不會。)

  2、哪些地方反映了陶淵明的辛勞之情,你又是怎樣看出來的?

  (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早出晚歸理荒穢,耕作環(huán)境又不怎么好,加上自身不善農事,是多么的辛苦疲倦啊。)

  3、作者做農活的心情怎樣?你又是怎么看出來的?

  (心情是樂意的,愉悅的,閑適的。我們似乎可以從“帶月荷鋤歸”一句中看到月下的詩人,肩扛著一副鋤頭,穿行在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么美的月夜歸耕圖啊。)

  這一句中,哪個詞最能反映作者心境?

  (帶月!皫г隆庇悬c睛的作用,一個“帶月”就似乎可以把所有的勞苦疲倦席卷而光了,我們甚至可以領會到他那時月下漫步歸家的舒暢愉悅心情。)

  4、那么為什么在這樣的境況下作者還會有這樣的心情呢?“但使愿無違”一句中,他不想違背自己的什么意愿呢?(請同學們聯(lián)系之前老師給你們介紹的(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我雖然很辛苦,但只是身體疲勞,可我心靈得到了自由與快樂。表現(xiàn)詩人自然樸實風格。)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陶淵明是一個怎樣的人?

 。ú辉概c世俗同流合污,個性率真自然,喜歡安寧平靜的生活,有著高尚人格和氣節(jié)的人。)

  五、布置作業(yè)

  任選一題:

  1、用散文的手法改寫《歸田園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

  2、自選一角度(如語言、意象、意境等),賞析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色。

  3、背誦和默寫《歸田園居》(其三),朗讀《歸田園居》組詩。

  六、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

  陶淵明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歸園田居》在陶淵明的詩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幫助學生了解陶淵明的詩風和情感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從教材的編排上看,本冊第六單元第二十一課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且他的其他詩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還會出現(xiàn),如《飲酒》、《五柳先生傳》等,加之陶淵明的詩風對后世影響極大,特別是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與陶詩風格一脈相承,而王、孟二人的詩歌作品在初中教材中也屢次出現(xiàn)。所以,幫助學生讀懂本詩,教會他們賞析陶淵明詩歌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從這首詩歌本身來看,陶淵明詩風中的樸實自然、意境醇美在此詩中表現(xiàn)突出,字句淺顯而頗有情趣,可借此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借機作進一步拓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陶淵明的生平情況及其詩歌的基本特征。

  2.過程和方法:1)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境,熟練地背誦并默寫詩歌。

  2)通過合作探究,品讀詩句,賞析作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理解作者的隱逸情懷,領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學習其高潔的情操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難點: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教學策略】

  1.采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感知欲望,注重誦讀。通過引導學生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感知詩歌的語言特色,領悟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和情感美。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3.設計一些有一定開放度,能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的題目,引導學生鑒賞這首詩。

  【教學準備】:

  學生:通過圖書、網(wǎng)絡等多種渠道搜集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幫助理解詩歌。

  教師:搜集課堂需要的圖片;課文朗讀音頻;制作成PPT課件用于課堂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

  【預習指導】

 、伲檎屹Y料,了解陶淵明的生平經(jīng)歷和詩歌特點.

 、冢首x詩歌,熟讀成誦。

 、郏Y合注釋和有關資料,理解詩句大意。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走近作者

  1、課件展示陶淵明采菊圖,引導學生聯(lián)想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進而一齊背誦七年級學過的陶淵明詩歌《飲酒》。課件展示《桃花源記》有關圖片,引導學生聯(lián)想背誦相關語句。

  2、回顧舊知,識記陶淵明的相關文學常識。(出示課件,學生齊讀)

  3、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課件展示背景資料——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學生聯(lián)想背誦有關詩句

  1、看圖聯(lián)想詩句,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溫故知新

  2、知人論世,了解背景,為理解詩歌做好鋪墊

  二、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兩遍,邊讀邊結合詩意劃分詩歌節(jié)拍。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讀出節(jié)拍。(教師提示:五言詩節(jié)拍為二三、二二一或二一二。)

  2、學生個別朗讀。(糾正或強調字音:穢huì荷hè長zhǎng沾zhān)

  3、聽詩文范讀。(課件同步顯示朗讀節(jié)奏劃分)

  4、配樂齊聲朗誦。

  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三、小組合作,讀懂詩意

  1、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句大意。

  小組合作,選出最佳譯文。

  (學生上臺展示,同步用投影顯示其譯文,臺下同學邊聽邊看)

  2、請分別用4字短語歸納每兩句的內容。

 。▍⒖細w納:種豆南山——整天勞作——夜歸情景——表明意愿)

  3、再齊讀詩歌。

 。ㄖ笇W生把解釋忘掉,詩懂了就把解釋忘記,解釋是拐杖,你以后用到陶淵明這首詩時,不要用解釋來說,用他的詩句來說。).

  1、學生研讀詩句,和小組成員積極討論

  2、師生互動交流

  訓練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四、想象品讀,讀出意境

  1、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我們的眼前會呈現(xiàn)出哪些畫面?用一兩句話描繪一下。

  (1)屏幕出示參考示例:月下歸耕圖及配圖文字

  我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相伴。月下的我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的草叢中。透明的月光、靜謐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氣息、此起彼伏的蛙鳴,啊,好一幅迷人的月夜歸耕圖。

 。2)、學生交流討論,推薦代表全班展示。

  2、細讀感悟:結合詩句、作者的.生平以及剛才頭腦中展現(xiàn)的畫面談談你的理解。

  用“我從讀出了(感受到了)”句式來表述。(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示例1:我從“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中讀出了詩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勞,但詩人不以為苦,反而很享受這勞作的樂趣,“帶月荷鋤歸”這句詩含蓄地寫出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滿足。我們好像看見詩人在月出山岡之后,心滿意得地扛著鋤頭,哼著詩句,漫步歸家的情景。

  學生邊聽邊想象,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五、研讀詩歌,體會感情

  幻燈片出示如下問題,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師巡視指導。

  1、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給你們怎樣的感受?

  2、現(xiàn)實生活如此清貧的陶淵明,居然沒有絲毫抱怨,也沒有對官場的留戀,反而在詩歌中隱去了現(xiàn)實生活的艱難和困頓,將歸隱后的田園生活寫的如此美好,這是為什么呢?種種原因歸結為一句話,寫在詩歌中,你們找到了嗎?

  3、“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什么?(補充《歸園田居其一》幫助學生理解)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學生合作探究

  2、師生互動交流

  六、

  當堂背誦,積累升華[屏幕出示]比一比,誰背得快。

  方法指導:事件——所見——所感學生背誦

  詩歌引入競爭機制,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七、

  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默寫全詩,同桌交換評改;

  2、用散文的手法改寫《歸園田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

  3、課外閱讀《歸園田居》組詩,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與怡然自得的歸隱生活。課后完成讀寫結合,實現(xiàn)知識遷移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04-06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03-30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12-08

《歸園田居其三》課文教學設計04-11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實錄03-25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案03-24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案04-15

《歸園田居 其三》教學案04-19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實錄04-20

《歸園田居》(其三)教案設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