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去二三里古詩原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一去二三里的古詩原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去二三里的古詩原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去二三里
作者:邵康節(ji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譯
一個小孩,牽著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shù),嘴里念叨著“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剛要動手,他的媽媽便喝住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邊的人就不能看美麗的花兒了!焙髞恚@兒的花越來越多,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賞析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兩句是一種線狀的視覺印象,“一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shù)量多,炊煙裊裊呈垂直狀態(tài),“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兩句變換為點狀視覺印象:亭臺座座,鮮花朵朵。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每句加一個量詞,即“里”、“家”、“座”、“枝”。
這首詩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shù)字:“一”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歸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數(shù)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shù)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一起,隨著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北宋著名理學家、數(shù)學家、詩人,生于林縣上桿莊,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歲,隨其父到共城蘇門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歲,游歷河南,因將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內(nèi)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為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少有志,喜刻苦讀書并游歷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并著有《皇極經(jīng)世》《觀物內(nèi)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陽,以教授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自號安樂先生。出游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終年六十七歲。宋哲宗元祐中賜謚康節(jié)。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朗誦古詩《一去二三里》,理解詩歌的意境,體驗數(shù)字詩的趣味。
2、用拍手、敲擊節(jié)拍的方法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3、增進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熱愛,提高與同伴協(xié)調(diào)一致為故事打節(jié)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通過加入適當?shù)臄M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5、運用已有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活動準備
1、一到十的漢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課件。
3、古詩聯(lián)唱伴奏音樂。
4、積木兩塊。
活動過程
一、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古詩的愿望。
教師出示一到十的漢字卡片,引導幼兒認讀。
師:你們認識這些字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古時候啊有一個詩人很偉大,他把這十個數(shù)字啊寫到了一首古詩中,老師把這首古詩讀給你們聽,請你們找一找這十個數(shù)藏到了哪里。這首古詩的題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古詩。
師:你聽到詩歌中都有哪些數(shù)字?猜猜這樣的詩又叫什么詩?(強調(diào)這樣的詩又叫數(shù)字詩)
師:老師再來讀一遍這首古詩,請你找一找,除了有數(shù)字,你還聽到詩歌中說了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述)我們一起來看圖說一說吧!
師: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看一看,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著人家呢,這兒有四五家人家,仔細看這些房子上還有什么。繉Γ菬焽,做飯了,煙囪里就會飄出白煙。想一想,詩歌中是怎么說的?不記得沒關系,老師再來讀一讀這首詩歌,請你找一找,哪一句寫的是這些有煙囪的小房子,(煙村四五家)這些房子錯落有致,可真漂亮!
這幅圖上還有什么。窟h處好像也有房子呢!這些房子它的屋頂是尖尖的呢,這樣的房子叫亭子,來我們一起讀一讀。詩歌中是怎么說的呢?(亭臺——六七——座)對啊,亭子我們說是一座一座的。這些亭子可真古樸美麗!
對啊,這邊還有大樹呢,這些大樹枝繁葉茂。大樹底下遍地盛開著美麗的花朵。詩歌中是怎么說這些美麗的小花的?(八九十枝花)
好,現(xiàn)在請你來做一朵花兒,美美地開著。
圖上還有兩個小朋友,你覺得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看到小山村的美麗風景啊,可能決定去逛一逛,瞧一瞧。這么美的風景他們一走就走了多遠?詩中是怎么說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氣真好,我出門走走、逛逛,不知不覺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遠處的小村莊里,有四、五戶人家已經(jīng)冒起了炊煙。我走著走著,又看到路邊有六、七座古樸美麗的亭子,嗯?什么東西可真香!原來是路邊開著許多美麗的小花呢!
師:這幅圖畫真美!《一去二三里》這首古詩說的就是圖上的意思,詩人用短短的四句話說出了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現(xiàn)在我們來試著朗誦這首古詩吧。ê⒆永收b古詩一遍,強調(diào)題目要念,題目和古詩第一句一樣)
教師提要求:我們朗誦古詩的時候要慢一些、這首詩寫出了這么美麗的景色,那你看到美麗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樣的。磕俏覀兙陀糜淇斓男那閬砝收b這首古詩。(孩子朗誦古詩第二遍)
小朋友們讀的可真好,詩中說了煙村、亭臺、花朵,我們可不可以用動作來表示他們呢?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試著做動作)那煙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準備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誦古詩第三遍,邊念邊做動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們表走邊看美麗的風景讓他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感嘆,一首詩就出來了,F(xiàn)在啊,老師就請一個小朋友來做一回小詩人,一邊走一邊來朗誦這首古詩。(引導幼兒做動作,讀出古詩韻味。請一到兩個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個小詩人呢!
三、教師用多種游戲的方式幫助幼兒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韻律之美。
師:小朋友,古詩我們慢慢讀來還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實呀,我們還可以變一種方式來讀古詩呢!還記得我們之前唱過的《靜夜思》嗎?我們就把它唱出來吧!
現(xiàn)在我們來試試用靜夜思的曲調(diào)來唱《一去二三里》吧!
嗯,小朋友們唱的可真好,這樣唱出來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們還有更多的方法來讀這首古詩,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還可以怎么讀這首古詩。(教師邊用積木打著拍子邊朗誦詩歌)
原來古詩有這么多種有趣的朗誦方法,小朋友們可以下課之后試著用老師這樣打拍子的方法讀古詩,你也可以想想還可以用別的來朗讀今天學的這首古詩!
活動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圖讀韻文識字。課文是一首古詩,讀來瑯瑯上口,富有兒童情趣。課文配有插圖,小橋、流水、煙村、亭臺、桃花……一幅幽靜美麗的鄉(xiāng)村田野畫面。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要求,突出教學重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效果卻不盡人意,具體表現(xiàn)在:
一、指導看圖 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插圖,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由近及遠)觀察、了解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憑借形象的畫面展開想象,說說看到這么美的景物,你想說些什么?學生發(fā)言較熱烈,當學生說到看到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時,我就馬上進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學的人文性?墒,在學生說話時,我沒有及時讓學生說出事物的特點,如:()的小橋,( )的桃花,( )的房子等等。可見說話訓練不到位。
二、誦讀課文 理解字義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是先教給學生讀的方法,努力營造著一種讓學生想讀,要讀的氛圍,然后我再范讀,讓學生模仿老師邊讀邊想像,學生讀完后,我就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始終保持讀的熱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導到學習生字上。但如果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我能及時地讓學生把朗讀與圖片結合起來理解古詩,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問:當你讀了這首古詩,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這會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認識筆畫,指導寫字
寫字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整個低年級學生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學時,我首先教給學生筆畫名稱,接著就指導書寫“一、二、三”三個字。我本以為這三個字非常簡單,只要學會一“橫”就什么都會了,卻忽略了剛開始學習寫字的一年級小朋友,對于他們來說是很困難的,何況要寫好一“橫”談何容易。我在教學時沒有范寫一個,書空一個,再臨摹一個,而是三個字一塊兒范寫、書空、再臨摹。這是我這節(jié)課最不成功的地方。
總之,這節(jié)課對我來說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這對我以后的教學會有一定的啟發(fā)
【一去二三里的古詩原文】相關文章:
一去二三里古詩原文03-04
一去二三里古詩04-21
古詩《一去二三里》03-17
古詩一去二三里03-17
一去二三里古詩翻譯11-06
一去二三里的古詩朗讀11-04
古詩一去二三里全文10-12
古詩《一去二三里》賞析03-18
一去二三里古詩全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