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古詩原文及鑒賞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怨》古詩原文及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怨》古詩原文及鑒賞1
【詩句】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出處】唐·金昌緒《春怨》
【意思】趕飛黃鶯,不讓它在枝上啼叫。啼叫時驚醒了我的好夢,使我不能到遼西跟丈夫相見了。教:讓。妾:古代婦女的自稱。遼西:遼河以西地區(qū),在今遼寧省西部。
【鑒賞1】
當我正在夢中會見丈夫的時候,偏有那可恨的黃鶯鳥在樹上不停地鳴叫著,以致打斷了我的美夢,于是我起來趕打黃鶯兒,不許它在樹枝上啼叫,免得驚醒了我的好夢,使我不能到愛人所在的遼西地方去與他會面。
“伊州歌”是伊州地方的民謠。伊州地在邊疆區(qū),是古時的伊吾國。又“遼西”即今奉天地方。
【鑒賞2】
我敲打樹枝,趕走樹上的黃鶯,不讓它整日啼叫,因為它的叫聲總是擾了我的好夢,害我不能在夢里到遼西與夫君相會。這首詩語言生動自然,成功之處在于其謀篇布局之妙:詩句善于設懸念,起句引起讀者的疑問,為何要“打起黃鶯兒”呢?因為它總是啼叫;啼叫時又會怎么樣呢?黃鶯兒啼叫時會驚擾我的夢;黃鶯兒是在白天啼叫的,為什么會驚擾你的夢呢?因為我對遠方戍邊的丈夫思之甚重,只好白天睡覺以企求夢里與之相會。句句相承,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篇自然流暢,結構渾然一體。在設置懸念的同時又為讀者解開懸念,最后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在思想意蘊上,這首詩觸及了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反映了戍邊兵役給戰(zhàn)士及其家人帶來的痛苦。
【用法例釋】
一、用以形容女子對愛人寤寐不泯的思念。[例]事后佳秀向那個學生學會了這首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從此,她一思念長征的肖望東,便輕輕地念著這首“閨怨”詩來。(歐陽球琳《將軍家的童養(yǎng)媳》)
二、用以形容驅趕鳥雀,以免啼叫影響睡眠。[例]春眠人總是倦慵不起,“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古代女子不得不用竹竿驅走亂啼的晨鳥,怨它們驚破了一覺好夢。(薛爾康《鳥兒,你早》)
【全詩】
《春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注釋】①詩題一作《伊州歌》。②打起:用竿棒驅趕。莫教:不讓,不使。
、圻|西:遼河以西,今遼寧省西部。
【題解】
這首詩語言平易清新,蘊藏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它通篇詞意聯(lián)屬,篇法圓緊。每句詩都令人產(chǎn)生一個疑問,一句扣一句,一氣呵成。首句起筆突兀,引起“懸念”:為什么打鳥呢?次句點明原因,原來是“莫教枝上啼”。為什么不讓黃鶯啼叫呢?原因在于“啼時驚妾夢”。末句畫龍點睛,點明了全詩的主旨:女主人公在夢中去遼西和征夫相會。遼西,漢郡名,它的轄境相當于今河北遷西、樂亭以東,長城以南,遼寧松嶺山以東、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區(qū)。唐人喜歡以漢喻唐,所以常借用古地名。此詩采用了倒敘的手法,內(nèi)容層層深入,感情步步深化,生動刻畫了少婦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
【賞析】
這首詩的神妙處,就在于以層層倒敘手法,把閨中少婦那種思念征人借物發(fā)泄的憨態(tài)表露得淋漓盡致。其捕捉形象,新穎活潑,暗示感情含蓄蘊藉。詩句質樸自然,不啻脫口而出,意境天然渾成,可稱唐人絕句精品。
春晨,一位少婦,剛剛做上難得的好夢,飛越千里萬里,與久別而又遠在軍中的丈夫相會。就在這關鍵時刻,窗外傳來一連串鶯啼,把少婦從美夢中驚醒。詩是用少婦對鶯嗔怨的口吻寫成的。
一句先將夢醒后打鳥的情狀表出,起得很突兀。就藝術效果而言,這種寫法能一下子抓住讀者,引起“懸念”,又符合氣急、惱怒時語無次第的實際情況,口角逼肖。二句解釋打鳥的原因——“莫教枝上啼”。春鶯的歌喉原是美妙的,但少婦聽來,卻煩心死了。不準它在樹枝上叫,這為什么呢?“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斑|西”是唐代征東部隊的駐地。由于少婦的丈夫從軍在外,無由相會,這里點出“春怨”的題旨,“懸念”釋然。枕上片時春夢,可以行盡千里,在夢中會見親人,對少婦來說也是難能可貴的。但夢境到底難續(xù),既已驚夢,打鳥何益?但還是要打,這不但把少婦氣惱而又單純得近乎癡稚的情態(tài)活現(xiàn)紙上,又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生活中常有的幽默情趣。
在寫作布局上,《春怨》采用倒敘手法,一浪追一浪,后句說明前句,篇法圓緊,語氣蟬聯(lián),增添了全詩活潑的情趣。試想一下,要將篇法結構改作“離別——入夢——驚夢——打鳥”,即使內(nèi)容完全一樣,不免平板枯索,化神奇為平庸了。
【賞析】
這是一首懷念征人的詩。詩中反映了思婦渴望與丈夫團聚的心情。
詩的起句突兀:“打起黃鶯兒”。黃鶯是一種令人喜愛的鳥,本是春天的美好事物,但女主人為什么要把黃鶯趕跑呢?這就形成了懸念。次句點明了“打起”的原因:“莫教枝上啼”。原來是她不愿讓黃鶯在枝頭啼鳴,但是這一句還是沒有解釋事情的原委。黃鶯的鳴囀是婉轉瀏亮、悅耳動聽的,女主人干嗎不讓那美麗可愛的黃鶯兒在春天的早晨歌唱呢?這就形成了新的懸念。這一聯(lián)寫的是假想的動作,是女主人的心理活動:想把黃鶯趕跑。但我們好象可從中看到她被吵醒后,氣急惱怒的神態(tài)。這種遷怒于物的方式,我們在唐人李端的《閨情》詩中亦可見到,“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
詩歌第三句緊接著作了解釋:“啼時驚妾夢”。原來是黃鶯兒的叫聲驚醒了她的美夢。黃鶯啼曉,說明本是應該夢醒起床的時分了,但女主人為什么還要沉浸在夢境中呢?那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夢呢?最后一句用畫龍點睛的方式作了徹底的交代;“不得到遼西”。原來這個夢不是尋常的夢,而是去遼西的夢,是去會見那遠戍邊塞的丈夫的夢!斑|西”指遼河西部一帶。唐朝曾東征高麗,在那里駐扎了重兵。丈夫遠戍遼西,音訊難通,思婦唯一的希望只是枕上的片刻春夢,在夢中與千里之外的親人一敘衷曲。詩歌至此,才點出“春怨”題旨,令人恍然大悟。
詩歌刻畫的是思婦復雜的心理活動,詩人沒有正面描繪思婦愁苦不已的`形象,也沒有直接抒寫思婦對生離死別之命運的怨恨,只是選擇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角度,寫她希望在夢中與丈夫相會。試想,現(xiàn)實生活把她與丈夫活活拆散,天涯遙遙,只有在夢中才可以打破這種空間的阻隔,獲得短暫的虛幻的幸福。但偏偏這些許的愿望也不得實現(xiàn),不知趣的黃鶯又來把她鬧醒,這豈不令人可惱生恨。詩表面上寫思婦的這種單純癡稚,怨怒黃鶯,好象思婦與丈夫不能相會全是黃鶯的過錯。但實際上人們自然知道,思婦怨的真正對象應是拆散他們夫婦生活的戰(zhàn)爭,是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揭露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無限痛苦,這才是此詩意義的真正所在。
詩貴含蓄。此詩題為“春怨”,詩中卻無一怨字,而是通過“打起黃鶯兒”的細節(jié)描寫,委婉地表達了詩意,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全詩一氣呵成,意脈貫通,采用倒敘手法,一個懸念接一個懸念,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極盡曲折之妙,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春怨》古詩原文及鑒賞2
原文
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帷繡被臥春風。
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
那呆子騎著白色駿馬,黃金羈馬頭,奔馳在遼東半島。
我這里繡帳錦被,只有春風陪伴。
月下西山,月光透過窗戶偷窺,只見蠟燭燃盡,人還未入睡。
落花乘春風飛入室內(nèi),也笑:怎么只有一個人!
賞析
此詩大意是寫一個婦人思念在那遙遠的遼海之東從軍的丈夫,夜很深了,也無法入睡!奥湓碌蛙幐Q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是擬人的寫作手法。月亮西落,從低低的窗戶斜照進來,偷偷地看著將燃燒盡的蠟燭,凋謝的花瓣飄飛進門,也笑床空,表現(xiàn)出婦人因思念丈夫,內(nèi)心的憂愁苦悶。全詩對仗工整有趣。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春怨》古詩原文及鑒賞3
《春怨》
作者: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注解】:
。薄⒔鹞荩涸笣h武帝少時欲金屋藏阿嬌事。這里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韻譯】:
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
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
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
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
【評析】:
這首宮怨詩,意在寫宮人色衰失寵而生怨思的。起句寫時間:黃昏,渲染凄涼氣氛;二句寫人物:宮人,幽閉金屋傷心落淚;三句寫環(huán)境:滿庭空寂,春色遲暮,襯托衰落難堪;四句寫心情:以落花映心境,凄凄慘慘戚戚。重疊渲染,反復勾勒,深曲委婉,味中有味。
《春怨》古詩原文及鑒賞4
作品簡介《春怨》是唐代詩人金昌緒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運用層層倒敘的手法,描寫一位女子對遠征遼西的丈夫的思念。首句寫婦女“打起黃鶯”的動作,次句寫“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寫“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驚妾夢”,四句又寫“妾夢”是到遼西會見丈夫。全詩意蘊深刻,構思新巧,獨具特色。
作品原文
春怨⑴
打起黃鶯兒⑵,莫教枝上啼⑶。
啼時驚妾夢⑷,不得到遼西⑸。
詞句注釋
、糯涸梗阂活}“伊州歌”。
、拼蚱穑捍虻蔑w走。
、悄蹋翰蛔。
、孺号拥淖苑Q。
⑸遼西:大約指唐代遼河以西營州、燕州一帶地方。即今遼寧省錦州、朝陽至北京市東北懷柔、順義一帶,隋代因秦漢舊名曾于此地置遼西郡,寄治于營州,唐初改曰燕州,州治在遼西縣。
白話譯文
我敲打樹枝把黃鶯兒趕走,不讓它在那里聲聲啼鳴。鳴聲會驚破我的好夢,到不了遼西去會見親人。
作品鑒賞
這首小詩以妍美的生活意象體現(xiàn)幽怨的情思:在一家庭院的樹梢頭上,有幾只愛唱歌的黃鶯兒正在歡唱著,突然,住室的門被打開了從里面走出一位紅顏少婦,嗔怒地把唱得正歡的黃鶯兒趕跑了,口里還喃喃不已地自言自語著。
這就是此詩要描繪的一幅生活畫面,春光如此可愛,黃鶯兒婉轉的歌聲又那么悅耳動聽,這位少婦為何無心欣賞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黃鶯兒趕走。原來,她的丈夫久戍邊疆,遙遙千里,音容杳無,她寂寞惆悵而又無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夢中和親人相見。此刻,也許她在夢境中正走在去邊地的路上,滿心歡喜地盼望著和丈夫的會面,不知趣的黃鶯兒偏偏在這個時候驚擾了她的美夢,她連這種虛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必會把一腔悵恨無端地向著黃鶯兒發(fā)泄。
五言絕句妙在以小見大,語短意長,這首詩正是如此。它攝取了一位少婦日常生活中一個饒有趣味的細節(jié),反映了一個重大的社會課題。詩中所說的遼西,為唐朝東北邊境軍事要地,據(jù)史載,當時在唐朝東北邊境上居住著奚、契丹等少數(shù)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間多次發(fā)生戰(zhàn)爭,朝廷曾先后派武攸宜、張守珪等進擊契丹人。天寶之后,契丹族更加強大。由于邊事頻仍,到遼西一帶戍守的士卒往往長期不得還家,甚至埋骨荒陲。因此,廣大人民希望統(tǒng)治者能夠安撫邊庭,過安定團聚的生活。唐代有不少詩人曾寫過這個題材,如高適著名的《燕歌行》就涉及張守珪擊契丹事。令孤楚也寫過一首五絕《閨人贈遠》:“綺席春眠覺,紗窗曉望迷。朦朧殘夢里,猶自在遼西!边@兩詩的主旨與《春怨》并無二致,構思也頗為相似。不過,《閨人贈遠》雖不能把丈夫盼回,卻畢竟在夢中同親人見了一面,《春怨》連這種虛幻的美夢也沒有做成,怨情尤為沉重而凄惋。它以頗富民歌風味的清新的語言,通過一個意蘊豐富的動作性細節(jié)的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廣大人民在當時所承受的精神痛苦與哀怨情緒。
這首詩,語言生動活潑,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還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它通篇詞意聯(lián)屬,句句相承,環(huán)環(huán)相扣,四句詩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達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為五言絕句提出的“就一意圓凈成章”的要求。這一特點,人所共稱。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曾把詩的寫法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詩”,如杜甫詩“日出籬東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鹍雞”(《絕句六首》之一),屬于此類;另一種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詩”,這首《春怨》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首詩不同于慣常的起承轉合的思路,而是突如其來地先寫一個“打起黃鶯兒”的動作意象,然后層層遞進地敘明原因。為何“打起黃鶯兒”,是因為不讓黃鶯在枝間啼叫;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為黃鶯的歌聲驚擾了佳人的好夢;為何特別惱怒黃鶯“驚妾夢”,是因為它把佳人在夢中到遼西與丈夫會面這一線可憐的希望也給無情地打消了。四句小詩,句句設疑,句句作答,猶如抽蕉剝筍,剝?nèi)ヒ粚樱有一層。所以,它不僅篇法圓凈,而且在結構上也曲盡其妙。
英漢對照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作者簡介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大中以前在世。),生平不詳,大約為余杭(今屬浙江)人,唐代詩人,F(xiàn)今僅存詩《春怨》一首,卻是好詩,廣為流傳。
《春怨》古詩原文及鑒賞5
《春怨》
唐代: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春怨》譯文
紗窗外太陽慢慢落下,黃昏漸漸降臨;宮門幽閉,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
寂寞幽寂的庭院內(nèi)春天已臨近盡頭,梨花落滿地面而院門緊掩。
《春怨》注釋
紗窗:蒙紗的窗戶。
金屋:漢武帝幼時,曾對長公主(武帝姑母)說:“若得阿嬌(長公主的女兒)作婦,當作金屋貯之!边@里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空庭:幽寂的庭院。欲:一作“又”。
《春怨》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句中的“金屋”,用漢武帝幼小時愿以金屋藏阿嬌(陳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nèi)的少女。下面“無人見淚痕”五字,可能有兩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處一室、無人作伴而不禁下淚;二是其人身在極端孤寂的環(huán)境之中,縱然落淚也無人得見,無人同情。這正是宮人命運之最可悲處。句中的“淚痕”兩字,也大可玩味。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這里,總共只用了七個字,就把詩中人的身份、處境和怨情都寫出了。這一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則都是環(huán)繞這一句、烘托這一句的。
起句“紗窗日落漸黃昏”,是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凄涼。屋內(nèi)環(huán)顧無人,固然已經(jīng)很凄涼,但在陽光照射下,也許還可以減少幾分凄涼,F(xiàn)在,屋內(nèi)的光線隨著紗窗日落、黃昏降臨而越來越昏暗,如李清照《聲聲慢》詞中所說,“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其凄涼況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為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覺。屋內(nèi)無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聲喧鬧,春色濃艷,呈現(xiàn)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減少幾分孤寂,F(xiàn)在,院中竟也寂無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jié),正如歐陽修《蝶戀花》詞所說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詞所說的“生怕落花時候近黃昏”,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難堪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補充和引伸;也遙應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指出“詩文俱有主賓”,要“立一主以待賓”。這首詩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寫之人,所待之賓就是這句所寫之花。這里,以賓陪主,使人泣與花落兩相襯映。李清照《聲聲慢》詞中以“滿地黃花堆積”,來陪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詞中人,所采用的手法與這首詩是相同的。
從時間布局看,詩的第一句是寫時間之晚,第三句是寫季節(jié)之晚。從第一句紗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內(nèi)獨處之人;從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飄落之花。再從空間布局看,前兩句是寫屋內(nèi),后兩句是寫院中。寫法是由內(nèi)及外,由近及遠,從屋內(nèi)的黃昏漸臨寫屋外的春晚花落,從近處的杳無一人寫到遠處的庭空門掩。一位少女置身于這樣凄涼孤寂的環(huán)境之中,當然注定要以淚洗面了。更從色彩的點染看,這首詩一開頭就使所寫的景物籠罩在暮色之中,為詩篇涂上了一層暗淡的底色,并在這暗淡的底色上襯映以潔白耀目的滿地梨花,從而烘托出了那樣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和主人公的傷春情緒,詩篇的色調(diào)與情調(diào)是一致的。
為了增強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詩人還采取了重疊渲染、反復勾勒的手法。詩中,寫了日落,又寫黃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寫了春晚,又寫落花滿地,使春色掃地無余;寫了金屋無人,又寫庭院空寂,更寫重門深掩,把詩中人無依無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寫法,使為托出宮人的怨情而著意刻畫的那樣一個凄涼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現(xiàn)。
此外,這首詩在層層烘托詩中人怨情的同時,還以象征手法點出了美人遲暮之感,從而進一步顯示出詩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黃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滿地”,都是象征詩中人的命運,作為詩中人的影子來寫的。這使詩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春怨》作者介紹
劉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薪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xiāng)思,思想內(nèi)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蘊無窮。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春怨》古詩原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蝶戀花》古詩原文及鑒賞10-31
蝶戀花古詩原文及鑒賞10-29
《沁園春》古詩原文及鑒賞10-30
李商隱《落花》古詩原文及鑒賞07-14
王維《紅豆》古詩原文及鑒賞07-24
古詩詞原文及鑒賞03-02
宮怨古詩詞鑒賞07-18
西宮春怨_王昌齡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昭君怨·春到南樓雪盡原文及賞析08-20
《破陣樂》柳永古詩原文及鑒賞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