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史記中的故事(精選22篇)
《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中國一本紀傳體通史。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史記中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史記中的故事 篇1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沙写蟪加卸嗌偃四苈犓麛[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里好馬!鼻囟烙挚戳丝茨侵宦,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地輪流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史記中的故事 篇2
公元前202年,韓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垓音gāi)。項羽的人馬少,糧食也快完了。他想帶領一支人馬沖殺出去。但是漢軍和諸侯的人馬把楚軍包圍得重重疊疊。項羽打退一批,又來一批;殺出一層,還有一層;這兒還沒殺出去,那兒的漢兵又圍了上來。
項羽沒法突圍,只好仍回到垓下大營,吩咐將士小心防守,準備瞅個機會再出戰(zhàn)。
這天夜里,項羽進了營帳,愁眉不展。他身邊有個寵愛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見他悶悶不樂,陪伴他喝酒解悶。
到了定更的時候,只聽得一陣陣西風吹得呼呼直響,風聲里還夾著唱歌的`聲音。項羽仔細一聽,歌聲是由漢營里傳出來的,唱的凈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還真不少。
項羽聽到四面到處是楚歌聲,不覺楞住了。他失神似地說:“完了!難道劉邦已經打下西楚了嗎?怎么漢營里有這么多的楚人呢!
項羽再也忍不住了,隨口唱起一曲悲涼的歌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一連唱了幾遍,虞姬也跟著唱起來。霸王唱著唱著,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旁邊的侍從也都傷心得抬不起頭。
當夜,項羽跨上烏騅馬,帶了八百個子弟兵沖過漢營,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蒙亮,漢軍才發(fā)現項羽已經突圍,連忙派了五千騎兵緊緊追趕。項羽一路奔跑,趕到他渡過淮河,跟著他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道兒。
項羽來到一個三岔路口,瞧見一個莊稼人,就問他哪條道兒可以到彭城。那個莊稼人知道他是霸王,不愿給他指路,哄騙他說:“往左邊走。”
項羽和一百多個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對頭,跑到后來,只見前面是一片沼澤地帶,連道兒都沒有了。項羽這才知道是受了騙,趕快拉轉馬頭,再繞出這個沼澤地,漢兵已經追上了。
項羽又往東南跑,一路上,隨從的兵士死的死,傷的傷。到了東城(今安徽定遠縣東南),再點了點人數,只有二十八個騎兵。但是漢軍的幾千名追兵卻密密麻麻地圍了上來。
項羽料想沒法脫身,但是他仍舊不肯服輸,對跟隨他的兵士們說:“我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歷過七十多次戰(zhàn)斗,從來沒打過一次敗仗,才當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這里被圍,這是天叫我滅亡,并不是我打不過他們!”
他把僅有的二十八人分為四隊,對他們說:“看我先斬他們一員大將,你們可以分四路跑開去,大家在東山下集合!
說著,他猛喝一聲,向漢軍沖過去。漢兵抵擋不住。紛紛散開,當場被項羽殺死了一名漢將。
項羽到了東山下,那四隊人馬也到齊了。項羽又把他們分成三隊,分三處把守。漢軍也分兵三路,把楚軍圍住。項羽來往沖殺,又殺了漢軍一名都尉和幾百名兵士。最后,他又把三處人馬會合在一起,點了一下人數,二十八名騎兵只損失了兩名。
項羽對部下說:“你們看怎么樣?”
部下都說:“大王說的一點不錯。”
項羽殺出漢兵的包圍,帶著二十六個人一直往南跑去,到了烏江(在今安徽和縣東北)。恰巧烏江的亭長有一條小船停在岸邊。
亭長勸項羽馬上渡江,說:“江東雖然小,可還有一千多里土地,幾十萬人口。大王過了江,還可以在那邊稱王。”
項羽苦笑了一下說:“我在會稽郡起兵后,帶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們沒有一個能回去,只有我一個人回到江東。即使江東父老同情我,立我為王,我還有什么臉再見他們呢!
他把烏騅馬送給了亭長,也叫兵士們都跳下馬。他和二十六個兵士都拿著短刀,跟追上來的漢兵肉搏起來。他們殺了幾百名漢兵,楚兵也一個個倒下。項羽受了十幾處創(chuàng)傷,最后在烏江邊拔劍自殺。
史記中的故事 篇3
項羽的軍隊駐軍在垓下,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吃沒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層圍了好幾層。
夜晚,聽到漢軍的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占領了嗎?不然,是什么原因讓楚人這么多呢?”
項羽就在夜里爬起來,到軍帳中喝酒。
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受寵愛,常陪在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于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么辦,虞姬啊虞姬我該怎樣安置你!”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數行,身邊的人也都哭了,沒有誰能抬起頭來看他。
于是項羽跨上戰(zhàn)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隨,當晚從南面突出重圍,縱馬奔逃。天亮的時候,漢軍才察覺,就命令騎兵將領灌嬰率領五千騎兵追擊項羽。
項羽渡過淮河,能跟上項羽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羽走到陰陵時,迷路了,向一農夫問路,老農騙他說:“往左拐。”項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漢軍追上了。
項羽又率兵向東走,到了東城的時候,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了,而追擊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
項羽自己估計這回不能逃脫了,對手下騎兵說:“我從起兵打仗到現在已經八年了,親身經歷七十余次戰(zhàn)斗,從沒有失敗過,所以才稱霸天下。但是今天卻終于被困在這里,這是上天要我滅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啊。
我今天當然是要決一死戰(zhàn),愿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勝三次,為各位突出重圍,斬殺漢將,砍倒帥旗,讓各位知道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
于是就把他的隨從分為四隊,朝著四個方向。漢軍層層包圍他們,項羽對他的騎兵說:“我再為你們斬他一將!泵钏年狉T兵一起向下沖擊,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處集合。于是項羽大聲呼喝向下直沖,漢軍都潰敗逃散,果然斬殺了漢軍一員大將。
這時赤泉侯楊喜擔任騎兵將領,負責追擊項羽,項羽瞪眼對他大喝,赤泉侯楊喜連人帶馬驚慌失措,倒退了好幾里。項羽同他的騎兵在約定的三處會合。
漢軍不知道項羽在哪一處,便把軍隊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圍上來。項羽就沖出來,又斬了漢軍的一個都尉,殺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騎兵,發(fā)現只不過損失了兩個人,便問他的隨騎道:“怎么樣?”騎兵們都佩服地說:“真像您說的那樣!”
史記中的故事 篇4
張良常常出游外地,訪賢求師。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橋旁邊,看見橋頭上坐著一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老人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腳尖勾著鞋不停地晃動。張良覺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幾眼,老人見張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腳,把鞋甩到橋下面去了。老人對張良說:"喂!你去,把我的鞋撿上來!"張良聽了,心里很不高興,可再一看,老人胡子、頭發(fā)都白了,又挺可憐他,就強忍住性子,把鞋撿了上來,送到老人跟前。誰知那老人又把腳往前一伸說:"你給我穿上。"張良還是忍住性子,便蹲下來,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來,什么也沒說,大搖大擺地走了。張良望著老人背影,覺得很奇怪。
他剛轉身要走,老人又回來了,對他說:"你這個小家伙不錯,我愿意教你學點兒本事。五天以后的早晨,你在這兒等我。"張良連忙答應了。第五天早晨,他剛上橋,就見老人已經站在橋上了。老人生氣地說:"你怎么讓我老頭子等你呀?這樣可不行。要想學,再等五天吧!"又過了五天,張良一聽雞叫,就起身往橋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他只好認錯。老人瞪了他一眼說:"你要真想學,過五天再來。"說吧,拂袖而去。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張良連覺也沒睡,半夜就到橋上等著。過了一會兒,老人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了。張良迎上前去,見了禮。
老人高興地說:"年輕人要學本事,就得這樣啊!"老人從懷中取出一卷兵書,遞給張良說:"你好好讀這部書,將來準能成就大事業(yè)。"張良接過書,道了謝,還想再問些什么,老人轉過身,頭也不回地快步走遠了。從此,張良專心致志地鉆研這部兵書,最終成了一位有名的.軍事家。
史記中的故事 篇5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咸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擊函谷關,項羽入咸陽后,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
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后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zhàn)在即。劉邦從項羽的'叔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后,驚訝無比,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并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并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
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肴,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fā)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后,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么值得推辭的。
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璧一雙,并向大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您收下。無奈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撥劍將玉斗撞碎并大罵項羽。
范增的預言在數年后應驗:項羽和劉邦在隨后的四年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史稱楚漢戰(zhàn)爭),最后項羽敗北,在烏江自刎而死,劉邦建立漢朝,是為漢高祖。
鴻門宴后人將鴻門宴喻指暗藏殺機的宴會或者不懷好意的事情。
史記中的故事 篇6
吳王壽夢在位的第二年,楚國逃亡在外的大臣申公巫臣輾轉來到了吳國,他開始教授吳人用兵打仗和駕駛戰(zhàn)車的技術,而他的兒子則被任命為掌管對外交往的官吏。從此,吳國開始以獨立國家的'身份與中原各國進行交往,并且開始出兵攻打楚國。
壽夢在位二十五年以后去世。他有四個兒子,長子叫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昧,小兒子叫季札。四個兒子之中,季札最為賢能,壽夢很欣賞他,以為他將來可以成就一番事業(yè),便打算傳位給他。但是季札堅持從禮法出發(fā),認為自己不應當即位,便辭讓了父親的美意。壽夢只好把王位傳給了諸樊,讓他代理日常的政務、掌握國家的權力。吳王諸樊元年,因為國喪的期限已到,諸樊便要讓位給季札。季札辭讓說:“曹宣公去世以后,諸侯和曹國人認為即位的國君是殺害太子而奪取君位的,所以他們準備擁立宣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臧即位。公子臧得知此事以后,便逃離了曹國,以此來成全在位的君主。所以君子稱贊公子臧能夠嚴守節(jié)操。如今,您是合法的繼承人,沒有誰可以反對您,而我做國君則是不合禮法的;而且做國君并不是我的志愿,我雖然沒有什么才能,但是卻希望效法公子臧,嚴守自己的節(jié)操!钡菄藞(zhí)意要立季札為王,季札沒有辦法,只好舍去了優(yōu)裕的王室生活,到鄉(xiāng)下種田去了。眾人看到他的態(tài)度這么堅決,也就不再勉強他了。
十三年以后,吳王諸樊去世,他立下遺言,要傳位給弟弟余祭,并囑托余祭要用這種方法依次往下傳,一定要讓季札登上君位,以滿足父王壽夢的心愿。他還在國內廣泛地宣傳、贊美季札的節(jié)操,希望以此來樹立兄弟依次傳位的規(guī)矩,好讓季札的即位順理成章。后來季札被分封在延陵,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延陵季子。
史記中的故事 篇7
張儀離開楚國,又去游說韓王。他說:“韓國雖然地勢險惡,百姓卻都住在山區(qū),生活困苦。韓國土地不足九百里,國庫空虛。估計大王的士兵,總數也不會超過三十萬人吧。而秦國精銳部隊就一百多萬,戰(zhàn)車千輛,戰(zhàn)馬萬匹。秦國勇武的戰(zhàn)士在戰(zhàn)場上向來勇猛直前,不戴頭盔,輕裝殺敵,能手執(zhí)強弓硬弩的神射手和揮舞長槍如風的將士們,更是多的沒法計算。秦國戰(zhàn)馬精良,駿馬奔馳起來,前蹄揚起,后蹄騰空,一躍就是兩丈多遠,這樣的戰(zhàn)馬多到沒法數清。山東六國的.士兵,頭戴頭盔,身穿鎧甲與秦軍作戰(zhàn)。秦國的勇士毫不畏懼,反而嫌裝甲麻煩,都喜歡甩掉頭盔,扔掉戰(zhàn)袍,赤身露體與敵人作戰(zhàn),就這樣也能輕松大敗六國軍隊。左手提著人頭,右手挾著俘虜勝利凱旋。秦兵與山東六國的兵相比,如同勇猛的大力士對陣懦弱的膽小鬼。用這樣的軍隊攻打別國,如同把千鈞重量壓在鳥卵之上,結果可想而知。
“那些諸侯、大臣們不估量自己土地狹小,國力衰微,卻聽信主張合縱的人的甜言蜜語,放縱他們結伙營私,互相掩飾。不顧國家的長遠利益而聽從膚淺的游說,沒有比這種作法更誤君害國的了。
“假如大王不愿跟隨秦國,秦軍是可以輕而易舉地把韓國攻下的?梢哉f,歸順秦國就安全,不歸順秦國就危險。如果讓我替大王謀劃,就不如歸順、幫助秦國。秦國的目標是削弱楚國,而能夠消滅楚國的只有韓國,這并不是說韓國比楚國強大,而是地理位置優(yōu)越。只要大王西面事秦而攻楚,秦王一定會高興。這樣韓國既可得到土地,又可使楚國的怨恨都集中到秦國身上!
史記中的故事 篇8
公元前527年,楚平王委派費無忌到秦國去為太子建迎娶妻子。無忌是個善于迎逢拍馬的貨色,到了秦國后發(fā)現這個女子貌美過人,就想把他獻給楚平王,以次來博得楚平王的歡心。于是在到達楚都之前,他搶先趕回去慫恿平王說:“秦國的這個女子有傾國傾城之貌,您為什么不自己留下來而可自己留下來而再為太子另尋一位呢?“平王也是個好色之徒,就聽從了無忌的勸說,自己娶了那位美貌的秦女,后來生下熊珍。他又為太子娶了另一位女子。當時伍奢是太子的太傅,無忌是少傅。無忌由于不被太子寵愛,于是常常在平王面前中傷誣告太子建,平王就慢慢地相信了無忌的話。在太子建十五歲時,他的.母親因為年老色衰,漸漸地失去了楚平王的寵幸,平王對太子建就更加疏遠了。
公元前523年,平王讓太子建住在城父,戍守邊界。無忌又日夜在平王面前中傷太子建說:“當年我把秦國女子送到您的后宮里,太子便十分怨恨我,時刻想制我于死地,我死不足惜,但是他對大王您也一定有怨氣,您可要略加防備啊。況且太子現在住在城父,不僅獨攬兵權,又對外結交諸侯,而且時時想打進國都,他這是想打進過都篡權奪位啊!逼酵跽J為這是老師管教無力的結果,便把太傅伍奢叫來責問。伍奢心知這是無忌造謠的結果,就說:“君王您為什么因為一個小人而疏遠親生骨肉呢?”無忌聽到之后非常生氣,咬牙切齒的說:“今天要是不殺掉伍奢,就等于是放虎歸山啊!庇谑蔷蛻Z恿平王囚禁了伍奢。緊接著又派人召太子建回來,想殺死太子。太子聽到風聲,趕緊逃到了宋國。無忌害怕伍奢身在國外的兩個兒子日后報復,就慫恿平王召回二子。結果哥哥伍尚回到楚國后就和父親一起被殺了,弟弟伍子胥則逃到了吳國。
史記中的故事 篇9
越王勾踐的祖先據傳說是大禹的后代,夏朝時被分封到會稽,經過了二十多代,傳到了允常。允常就是越王勾踐的`父親。允常在位的時候,越國與鄰國吳國的矛盾日益加深,兩個國家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
公元前496年,允常去世,越王勾踐即位。吳王闔閭聽說后,認為這是攻打越國的好機會,便乘機率兵攻打越國。越國因為國君剛剛去世,所以對越國的進攻毫無準備。面對危急的局勢,越王勾踐毫不畏懼,親自統(tǒng)帥大軍前來應戰(zhàn)。戰(zhàn)斗一開始,勾踐派遣自己訓練的敢死隊向吳軍挑戰(zhàn)。勇士們排成三行,分別按次序沖入吳軍陣地,大呼著面向吳軍自刎身亡。這場面讓吳國的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完全被越國勇士的氣勢震撼。越軍大部隊趁機突然出襲,吳軍猝不及防,再加上軍心動搖,很快就潰退逃跑了。這次戰(zhàn)役越國不僅打敗了吳國,而且還射傷了吳王闔閭。這次戰(zhàn)役使吳王闔閭始終不能忘懷,在彌留之際,他還帶著遺恨告誡兒子夫差說:“越王勾踐是個非同小可的人物,你可千萬不要忽視他,你要發(fā)奮圖強,為我報仇啊!”
史記中的故事 篇10
熊繹的后代熊渠生活在周夷王的時候。當時周王室日漸衰落,有的諸侯不肯朝覲天子,諸侯間也經;ハ喙シ,戰(zhàn)禍時常發(fā)生。熊渠德政愛民,忍愛寬厚,得到了長江、漢水一帶民眾的擁戴。為了老百姓能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他就帶兵四處征戰(zhàn)。熊渠說:“我處在蠻夷這樣的邊遠地區(qū),不必和中原各國的名稱謚號一樣!庇谑撬头址饬俗约旱娜齻兒子為王。周厲王即位后,由于厲王暴躁狂虐,熊渠擔心他來攻打楚國,也就去掉了自己的王號。
楚國國君熊通在位的時候,楚國舉兵攻打隨國。隨國的國君質問熊通說:“我又沒有什么罪過,你們?yōu)槭裁匆蛭野?”楚王說:“今天諸侯們都背叛王室互相侵伐,互相攻殺。我雖然處在蠻夷地區(qū),但我也有軍隊,所以想要到你們中原來湊湊熱鬧,請求周王室給我一個尊號。”隨國人為了防止受到楚國的侵略,就替他到周王室請求尊號,周王室認為楚國位于蠻夷之地,堅決不答應,隨國人無奈,只能回來向楚國報告。熊通大怒說:“我的祖先鬻熊是文王的老師,很早就去世了。后來周成王提拔我的先公,竟只賜予子男爵位的田地,讓他住在楚地,F在蠻夷部族都順服楚國,可是周王不對我加封爵位,我只好自稱尊號了!”于是他便自稱武王,和隨國人訂立盟約后才撤軍回國。
公元前690年,周王召見隨侯,責備他讓楚國君稱王。楚武王知道后很生氣,認為是隨侯背叛了自己,于是便帶兵再次攻打隨國。但是武王在行軍路上就突然得重病死了,楚國只好罷軍而回。
武王的兒子熊貲即位后,楚國開始遷都到郢。這時的楚國開始強盛起來,經常欺凌長江、漢水流域的小國,小國都很畏懼楚國。公元前679年,齊桓公開始稱霸,楚國也日益強大,準備與中原各國一爭高下。
史記中的故事 篇11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心血創(chuàng)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跡,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動蕩。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開創(chuàng)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史記》中對古代優(yōu)秀任務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丑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表現了一個為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善良,肯為別人付出。他治理了九條河流,為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也體現了勞動人民改變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我還從趙氏孤兒,塑造了忠臣程嬰和公孫杵同奸臣屠岸賈斗志斗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于忠誠、善良、正義;鄙視邪惡,痛恨不忠不義。其中的《武王滅紂》通過文王和武王用他們的仁義、善良為民造福,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和紂王的殘暴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讓子孫后代永遠記住他們!蛾悇賲菑V》的故事謳歌了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帶領奴隸推翻秦朝的暴政。陳勝從起義到犧牲只有6個月,然而他點燃的反秦之火越燒越旺。《飛將軍李廣》寫的是飛將軍李廣愛兵如子抵抗匈奴進犯,保衛(wèi)國土,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受到人民的愛戴……
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受了別人無法忍受的奇恥大辱,受到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但他還是完成了《史記》,實現了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啟發(fā)和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大師,被魯迅評價是“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
翻看《史記》,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種感動,仿若穿越時空的界限,將那些在歷史上投下或多或少身影的人,投到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見那個時代的殘血夕陽……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此后的幾千年里,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這個文人就是司馬遷,而這部無與倫比的史學著作就是《史記》。
司馬遷原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史官,和其他人一樣,讀過萬卷書,行過萬里路。然而命運的捉弄,使得他飽受了身心上的折磨,備受屈辱。但值得贊嘆的是,在那般惡劣的境況下,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辱奮進,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數倍心血,終于出色的完成了作為一個史學家最頂尖的杰作——《史記》。單憑這一點,我就由衷地敬佩司馬遷先生,他的執(zhí)著,他的毅力,他的韌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樣受人景仰。
在閱讀《史記》之時,有如穿越時空,遙望古老中國的風雨。而能夠有這樣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主要憑借著司馬遷在《史記》里傾注了豐厚的情感,融入了對英雄的謳歌,也有對封建帝王的批判,使它充滿了強烈的愛憎之情。本來一個史學家記述歷史,只要求客觀的`,公正的記述,不要求抒發(fā)情感。然而讀著《史記》,你會很容易的跟著司馬遷的思緒,為那些淚滿襟的悲劇英雄感動,惋惜;又為那些奸佞的小人憤慨,汗顏。
而最讓我感慨的是,《史記》中有其他史學家想都不敢想,寫都不敢寫的內容——對開國皇帝劉邦和當朝皇帝漢武帝的揭露及批判。記錄當朝皇帝的歷史已經是一些史學家不敢恭維的事了,更何況是去揭露他的一些負面的事跡,這很容易就會招致殺身之禍。然而《史記》卻完完整整的將他們一一收入書中,犀利,深刻地把他們內心的隱秘剖析得十分清楚,讓我看到了最最真實的朝代,絕不帶半點阿諛奉承之味。這可是史無前例的啊。這也許正是《史記》為何如此珍貴的原因所在。
所以讀像《史記》這類的經典史學著作,首先要學會領悟人生,領悟社會,領悟的越深刻,越能通過《史記》去體會司馬遷的心理感受,以及他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這也正是我讀《史記》之時,最大的收獲所在。
安息至永生,是經歷了時間所遺留的,那些人,那些事,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在歷史長河的邊緣,無論這里曾多么洶涌,多么絢爛,我都無法涉足,去改變命運的輪跡,但他們的靈魂在時間中得到永恒,他們將化為炎黃子孫心中亙古的傳說。 一切皆已過,英雄也有江水這歸處,在歷史的長河留下自己的影子,也許這也是一種榮耀吧。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亂世不滅的光華。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著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神秘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杰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后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歷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
讀書,讀史,讀人,亦是解讀一種精神,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zhí)著,張騫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
品味全書,我心中只有一個人可謂為英雄———項羽。是的,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zhàn)的武人。但我想項羽是個例外,遭漢軍重圍,一人殺敵數百,死戰(zhàn)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為豪杰請他渡江再待卷土重來。然“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丈夫豈能茍且偷生!于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
然而,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為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污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于他,項羽不過就是冗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于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為權勢而活的梟雄。
成王敗寇,戰(zhàn)爭儼然成為解救之法,英雄與梟雄無數次站在風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敗便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成功。然而英雄無所謂清貧抑或富貴,不為名利所趨,所欲追尋的不過“正義”二字,為的只是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
姬昌父子起兵反商,為的是因炮烙之刑無辜慘死的冤魂,為的是不讓比干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東流,為的是維持天下秩序,國家需要周武王這樣一位領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劉長醉心權勢,不滿已有的封地,引發(fā)戰(zhàn)亂,最終也不過是不成氣候的“過江龍”。
歷史風云,世間百態(tài),一次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晌覐牟辉鴳岩蛇@個繽紛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臥薪嘗膽,終于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
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zhàn)爭亦有和平,事物總有兩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史記中的故事 篇12
公元前271年,趙奢擔任當時趙國的稅務最高長官。趙國都城邯鄲城里,趙王的弟弟平原君開了九家大型店鋪,分別由其九個官家負責,這九個官家侍仗權勢,偷稅逃稅,抗拒繳納國家稅款,并將前去收稅的稅務官打傷。趙奢聞此事,為了維護稅法的尊嚴,冒著被殺、罷官的危險,依據當時的法律,果斷地處死了這九個管家。
這下子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氣勢洶洶地找趙奢算帳,揚言要殺死趙奢不可。趙奢鎮(zhèn)定自如,據理力爭:“你是趙國國內受人敬重的權貴,如果任憑你家藐視稅法,那么國家法律的力量就會被削弱;國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國家的實力就會被削弱;國家的實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迥邊的其他國家就會虎視耽耽,趁機侵犯我國,到時候,趙國沒有了,你還有什么富貴榮華:以你平原君所處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團結一致,上下團結一致,國家才能強大,國家強大了,政權才能穩(wěn)定!
平原君被趙奢的這一番大義凜然的話深深感動了,頓時怒氣全消,內心十分慚愧,悄悄地走了。趙奢的秉公執(zhí)法,不徇私情,很快使趙國財務充實,國泰民安。趙國也由一個不太富足的國家,成為春秋戰(zhàn)國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
史記中的故事 篇13
公元前209年,項梁和侄子項羽為躲避仇人的報復,跑到吳中。會稽郡郡守殷通,素來敬重項梁。為商討當時的政治形勢和自己 的.出路,派人找來了項梁。
項梁見了殷通,談了自己對時局的看法:“現在江西一帶都己起 義反對秦朝的暴政,這是老天爺要滅亡秦朝了。先發(fā)動的可以制服 人,后發(fā)動的就要被別人所制服啊!” 殷通聽了,嘆口氣說:”聽說您是楚國大將的后代,是能干大事的。
我想發(fā)兵響應起義軍,請你和桓楚一起來率領軍隊,只是不知道 桓楚現在什么地方?”項梁聽了,心想:我可不愿做你的部屬。于是他 靈機一動,連忙說:“桓楚因觸犯了秦朗刑律流亡在江湖上,只有我 的侄子項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去叫項羽進來問問!闭f完,項梁 走到門外,輕聲地叫項羽準備好寶劍,伺機殺死殷通。
叔侄倆一前一 后走進廳堂。殷通見項羽進來,剛站起身,想要接見項羽。說時遲,那 時快,項羽拔出寶劍直刺殷通,隨即砍下他的腦袋。項羽提著殷通的 人頭,佩帶著郡守的大印,走到門外;高聲宣布起義。
史記中的故事 篇14
晉悼公周的祖父捷是晉襄公的小兒子,盡管襄公平時很寵愛他,但是他最終沒能繼承王位,號稱桓叔。桓叔生下了惠伯談,談生下了悼公周。悼公即位時只有十四歲,但是他卻顯示出了與自己的年齡不符的成熟與智慧。不久,悼公就下令全國說:“我的祖父、父親都沒能即位為君,他們避難到周京,客死在那里。我深知自己與先君的血緣關系疏遠,沒有希望即位。可是如今諸位大臣沒有忘記文公、襄公的恩德,擁立桓叔的后代。我承蒙列祖列宗以及大臣們的愛護,得以主持晉國的宗廟祭祀,怎敢不兢兢業(yè)業(yè)的治理國家呢?諸位大臣應該全力輔佐我才是啊。”接著,悼公便開始清理門戶,驅逐了七個不盡臣職的大臣,重修祖宗的舊業(yè),施德惠于百姓,撫恤、重用文公時期功臣的后代。這年秋天,晉國攻打鄭國,取得勝利,并且乘勝進攻到陳國。
悼公三年,晉國會合諸侯,悼公詢問群臣可以重用的人選。大臣祁奚推舉了解狐,悼公感到很不理解,因為他們是不共戴天的仇人。祁奚就解釋說:“大王只是讓我推薦有才能的人,我沒有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钡抗賳柶渌娜诉x,祁奚又薦舉自己的兒子祁午。君子得知此事,評論說:“祁奚的為人可以說是不偏不私了!推舉外人不避棄仇敵,薦舉內親不埋沒兒子!闭敃T侯的時候,悼公的弟弟楊干擾亂了軍陣,大臣魏絳便依法處死了為楊干駕車的從者。楊干向悼公哭訴,悼公發(fā)怒,但是經過臣下的解說,悼公認識到了魏絳的賢能,任命他主持政務,后來又派他去安撫戎族,結果國家政治清明、戎族大為親附。悼公賞賜給魏絳樂隊,以此昭明他的功勛。
后來,秦晉之間再次爆發(fā)戰(zhàn)爭。悼公派遣六卿率領各路諸侯大舉攻打秦國。晉國的大軍渡過了涇水,大敗秦軍,深入秦境很遠才班師回朝。一年以后,悼公向賢者師曠詢問治國的道理,在師曠的建議下,悼公樹立了以仁義為根本的治國方法,晉國的前途一片光明?墒牵數抗蛩愦笳共湃A、富強晉國的時候,悼公卻意外地英年早逝了。晉國的復興之路也就因此中斷了。
史記中的故事 篇15
劉邦好酒,但是沒有錢來買酒,于是便賒酒。因為每當劉邦來飲酒時,賣出的酒竟是平日的數倍,酒家很奇怪。喝醉了酒的劉邦倒頭就睡,他的身上常有龍出現,令酒家很奇怪,到最后酒賬不了了之。沒錢買酒并且賒酒是沒有面子的,但是能夠一直喝下去,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到呂公家慶賀,身無分文,卻詐稱“賀錢一萬”,明明是吃白食,竟令呂公刮目相待,不但請坐上座,而且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劉邦。要知道連當時與呂公要好的縣令求親,呂公都不同意,卻將女兒許給了只有一面之交且是來吃白食的劉季,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負責看管城門的老頭酈食其來見劉邦,劉邦正叉開兩腿坐在床上讓兩個女子為其洗腳。酈食其很不客氣地批評劉邦說:“你這樣子接見老年人是很不禮貌的!”被人當面批評是很沒面子的事,但是人家劉邦馬上知錯就改,整理了衣服就向酈食其道歉,請其上座。于是得到了一條重要的計策:襲擊陳留,以得到秦軍儲存的糧食。
被項羽追得到處跑,自己的父親也被捉住,當項羽要煮了他的父親喝湯時,劉邦卻厚著臉皮說:“咱倆是仁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喝人肉湯時能不能分給我一勺子呢?”在危急關頭,為了讓馬車跑得快一些,劉邦竟然把自己的兒女推下車去,連馬夫都看不過了,下車把孩子抱到車上。追兵一急,劉邦又把孩子推下車去,馬夫停下車再把孩子抱上來,“如是者三”。我想,臉皮薄一點的父母,若干年后回憶起來都會愧殺。但是,人家劉邦臉皮很厚,不要這個“慈父”的`假面子,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啊!
韓信的軍權越來越大,對劉邦的命令有點打折扣了,于是劉邦說:“事成之后,封你為齊王!”韓信馬上漂亮地完成了劉邦交給他的任務,劉邦也說話算數,封韓信為齊王。封了韓信為齊王之后,劉邦有點后悔,于是大清早單槍匹馬闖進韓信的臥室,把大印奪了過來。想想吧,這和兩個很要好的孩子,翻臉之后的“算賬”有什么區(qū)別呢?那時劉邦已經快要稱帝了,干這樣的事情是不是很沒面子啊?然而,奪了韓信的大印,卻為后來維護自己皇帝的面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史記中的故事 篇16
最近,我讀了《史記故事中的大啟發(fā)》這本書,在帝王中,我比較佩服劉邦,劉邦身上有著凡人不具備的特點——勇氣與善于用人。他在亂世中果斷的加入了反秦斗爭,打出了大漢天下,做了凡人做不了的事。
劉邦一生中,有一個重要的命運轉折點,那就是鴻門宴。劉邦先于項羽攻下秦朝的都城咸陽,項羽懷疑劉邦想雄踞一方,打敗自己,于是設下鴻門宴邀請劉邦赴宴。劉邦猜到,項羽是想在鴻門宴上殺了自己,按理應該不去赴宴,可是,如果劉邦不去,則被項羽抓住了把柄,當時,項羽有40萬大軍,而劉邦只有10萬軍隊,項羽必定揮師猛進,直取咸陽,砍劉邦的首級,就像雞蛋碰石頭,劉邦的一切大業(yè)都要毀于一旦。所以,劉邦必須冒險去赴鴻門宴,和項羽坐在一起喝酒、談笑風生,取得項羽的信任,度過難關,再圖后事。正是劉邦的果斷決定,才成就了他后半生的偉業(yè),這就是勇氣!
然而,光靠勇氣是不夠的,這樣的人只是一介武夫,難有大的成就,他還需要靠人才的輔佐,還要善于用人。實際上,劉邦只是一個匹夫,沒有高強的武功,沒有高深的學識,更沒有歷史,但是,他會用人,謀士的意見他都虛心聽取,多學習,多借鑒。劉邦手下有一大批充滿智慧的謀士替他出謀劃策,有一大批能征善戰(zhàn)的武士替他拼殺疆場。而項羽剛愎自用,自以為是,手下只有一個他信得過的'謀士范增,還不信任他,不重用他,雖然有比劉邦多得多的軍隊,卻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匹夫。這樣大的差距注定了項羽必輸的結局,最終被劉邦打敗,留下千古遺憾。
李世民曾經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們從劉邦的故事中悟出許多有用的道理,只要我們多學習,多研究,我們就能成為王者。
史記中的故事 篇17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象棋被發(fā)明了出來,要說楚河漢界的來歷,那跟《史記故事》中楚漢爭霸的故事有很大的淵源呢!
公元前203年,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發(fā)動了一場規(guī)模宏大的戰(zhàn)爭。楚霸王項羽在士兵極度疲勞且糧食極度缺乏的情況下提出“中分天下”。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屬漢,以東屬楚。楚河漢界以此而來。
拿出象棋,擺好陣勢決心與哥哥大干一場,爭奪天下。陳勝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雙方都擺好了陣勢。說話間,一場惡戰(zhàn)便展開了。我是紅方,我先行動。第一步,我便來了個“仙人指路”,哥哥不甘示弱,趕緊擺了個“炮二平五”,我進行反擊,“馬八進七‘’……而后,我實施猛攻:單槍匹“馬”地就沖個上去,干掉了哥哥的兩個小兵而哥哥的炮卻無時不刻地提防著我的進攻,我的小馬只好灰溜溜地逃跑了。
這回,哥哥的馬行動了起來,我明白了哥哥的用意:他是要“將軍偷車”!上一盤我就被哥哥給這樣打敗了。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嗎,我趕緊把我那寶貴的.車走了出來,以免受到傷害。俗話說得好“攻城為上,攻心為下”。于是,我兩“馬”齊發(fā),在哥哥的陣營里制造混亂,哥哥忙得手忙腳亂。突然,我大叫一聲:“將軍!”哥哥連忙把老將往上移了一步。“哈哈!”我笑道。我用了哥哥那“將軍偷車”的方法偷到了他的車,正所謂兵不厭詐嘛!但哥哥的猛攻持續(xù)不斷,雙方展開了對攻戰(zhàn)。但攻勢單薄的我只好轉為防守,哥哥的猛攻越來越強,但在哥哥猛攻的強壓下,我慢慢形成了聯防的系統(tǒng),抵擋住了哥哥的“狂轟濫炸”。我臥薪嘗膽,秣兵厲馬,以圖東山再起。終于,我強大起來,決心直搗黃龍。我布下了十面埋伏,哥哥的軍隊慌不擇路,被我殺得片甲不留,它們的耳畔響起了四面楚歌……
哥哥的老將已經成了光桿司令,被我的炮輕易拿下!皠僬邽橥酰瑪≌邽榭堋,一盤象棋到此分出了勝負,我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史記》是我國國庫的精粹之寶,也是無價之寶。有了司馬遷的鋪路搭橋,才有了后世的《后漢書》《三國志》《隋書》《唐書》等書籍供人們參考,我們要一直把它傳承下去。
史記中的故事 篇18
莊子,蒙地(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人,名叫周。莊周曾經擔任過蒙地漆園的官吏,史稱“漆園傲吏”,是地方官吏的楷模。和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代人。當時諸侯混戰(zhàn),爭霸天下,他不愿與其他的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便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道學。他的學問廣博,各個方面都有涉獵。他大大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學說,與老子并稱“道家之祖”。因此他著述的十多萬字,大體上都是類似寓言。此外,他還寫了《漁父》、《盜跖》等文章,用來詆毀孔子學派的人,也用來闡明老子的'學問。但是像他寫的《畏累虛》、《亢桑子》這樣的書,都是空談而沒有事實根據。
然而莊子善于編織文字、分析詞句,善于描摹事物、抒發(fā)情感,故意捏造事情,以攻擊儒家、墨家的學說,即使是當代有名的學者,也難免受到他的批評。他的言辭瀟灑自如、隨心所欲,因此上自王公大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沒有人能夠真正地了解他。
楚威王聽說莊周有學問且賢能,于是派使者攜帶厚禮去邀請他,并且許諾讓他做國相。莊周笑著對楚國的使者說:“千兩黃金確是非常厚重的薪金,卿相也是十分尊貴的職位。但您難道沒見過大王祭祀時所用的牛嗎?飼養(yǎng)它幾年后,給它穿上帶花紋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其實就是把它送進太廟作祭品。在這個時候,即使它只想做一只安分平凡的牛,恐怕也沒法做到了!我如果接受了大王的任命,就會是那樣的下場了!您趕快走吧,不要在這里打攪我清心修道!我寧愿在污水溝里戲水,享受快樂,也不愿讓國君束縛我自由的生活;我寧愿一輩子不做官,享受平凡帶來的那份平靜,也不愿放棄我現在安寧、快樂的日子。”
史記中的故事 篇19
第二年,秦國想要再次攻打魏國。就先打敗了韓國的部隊,殺死了八萬官兵,諸侯們驚恐不安。張儀再次游說魏王說:“魏國的土地縱橫不到一千里,士兵不過三十萬。四周地勢平坦,暢通四方,也沒有名山大川阻隔。魏國南為楚國,西為韓國,北為趙國,東為齊國。魏國地處中央,不敢得罪任何諸侯,否則便會引來他們的攻打,而光是駐守邊境的士兵就不下十萬人。
“那些主張合縱的人,妄想天下聯合為一體,相約為兄弟手足。然而,即使是親兄弟,還有爭奪錢財的'時候呢,大王如果還打算依靠蘇秦虛偽欺詐、反復無常的策略而結成的聯盟,那必將遭到失敗。假如大王不跟隨秦國,秦國出兵截斷趙魏通道,那么趙軍就不能南下支援魏國,而魏國北上合縱聯盟的道路就斷絕了。韓國害怕秦國,秦、韓合為一體,進而攻打魏國,那么魏國的滅亡就為時不遠了。
“所以大王不如跟隨秦國。如果您這么做了,那么楚國、韓國一定懾于秦國的強大,而對大王的國家不敢輕舉妄動;沒有楚國、韓國的外患,那么大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況且,秦國最想要削弱的國家,莫過于楚國,而能夠削弱楚國的莫過于魏國。楚國雖然有富足強大的名聲在外,但實際是有名無實,士兵孱弱不堪一擊。假如魏國發(fā)動所有的軍隊去攻打楚國,一定會取勝。大王如果不聽從我的建議,秦國必會出動精兵東進,那時即使您想要投降秦國,恐怕也來不及了。
史記中的故事 篇20
劉賈,出于劉氏宗族,但是不知道他屬于哪一支,也不知道最初是在什么時候興起的。
漢高祖元年,劉邦回師平定三秦,任命劉賈為將軍,去平定塞地。事成以后,劉賈又跟隨劉幫向東與項羽交戰(zhàn)。漢高祖四年,劉邦在成皋被楚軍打敗,向北渡過黃河,奪取了張耳、韓信的軍隊,駐扎在修武,深挖壕溝,高筑壁壘,與楚軍再次形成對峙態(tài)勢。隨后,劉邦派劉賈率領兩萬步兵,數百名騎兵,渡過白馬津而深入楚地,燒毀楚軍在那里囤積的糧草,破壞項羽的后方。不久,楚軍反擊劉賈,但是劉賈總是采取堅壁不戰(zhàn)的策略,與彭越將軍形成互保的態(tài)勢。
第二年,劉邦實力恢復,率軍追擊項羽,一直追到固陵。同時,派劉賈南渡淮河、圍攻壽春。劉賈奉命到達壽春城外,派人招降楚國的大司馬周殷。結果,周殷背叛了項羽,幫助劉賈攻占九江。后來,周殷又迎接武王黥布的軍隊,一起到垓下會戰(zhàn),共同圍攻項羽。劉邦派劉賈率領九江的軍隊,和太尉盧綰一起向西南攻擊臨江王共尉。共尉被平滅以后,臨江被改為南郡。
漢高祖六年的春天,劉邦在陳縣會見諸侯王,他廢黜并且囚禁了楚王韓信,把韓信的封地分成兩個國家。當時,劉邦的兒子們個個年幼,兄弟不多而且也不賢能,不能擔當大任。劉邦為了使自己的江山世代相傳,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封同姓為王來鎮(zhèn)撫天下。便下詔說:“將軍劉賈屢立戰(zhàn)功,朝廷應當及早挑選劉氏子弟之中可以做封王的'人!比撼济靼讋畹囊鈭D,便上奏說:“臣等懇請?zhí)熳恿①Z為荊王,以淮東二十五城為他的封地;立天子的弟弟劉交為楚王,以淮西三十六城為他的封地!眲钚廊慌鷾。接著,他又封自己的兒子劉肥為齊王。從此,劉邦開始了大封同姓王的進程。
漢高祖十一年的秋天,淮南王黥布舉兵造反,向東進攻荊王劉賈。劉賈率軍迎戰(zhàn),沒有獲得勝利,敗退到富陵的時候,劉賈不幸被黥布的叛軍殺死。后來劉邦御駕親征,才打敗了黥布。第二年,劉邦分封沛侯劉濞為吳王,統(tǒng)轄原來屬于荊王劉賈的封地。
史記中的故事 篇21
文帝將要去世的時候,告誡太子說:“國家如果發(fā)生急變,周亞夫是真正可以擔當領兵重任之人!蔽牡廴ナ酪院螅暗奂次,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
景帝三年,吳、楚等七國叛亂。周亞夫以中尉的身份代理太尉職務,率軍東進去鎮(zhèn)壓叛軍。他趁機親自向景帝請示說:“楚兵勇猛輕捷,我軍難以與之正面交戰(zhàn)。希望您允許我暫時放棄梁國,派兵切斷叛軍的`運糧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制服他們!本暗蹖λ月犛嫃模鷾柿诉@一作戰(zhàn)方略。
周亞夫調集大軍到達滎陽以后,吳國的軍隊正在攻打梁國。梁國危急,派使臣向中央求援。而周亞夫卻領兵向東北行至昌邑,挖好了深溝、筑好了高壘,堅守不戰(zhàn)。梁國幾乎天天派遣使者向太尉求援,而周亞夫則從整體戰(zhàn)局考慮,認為堅守有利,不肯前去救援。于是梁王上書天子,景帝沒有辦法,派出專使來到軍中,命令周亞夫出兵援救梁國。周亞夫抗命不從,仍然堅守壁壘、不肯出兵。同時,周亞夫派遣弓高侯等人率領輕騎兵截斷了叛軍后方的運糧道路。吳國叛軍缺少糧食,面臨饑餓,便屢次派人來挑戰(zhàn),而周亞夫卻始終沒有應戰(zhàn)。一天夜間,漢軍營中驚亂,原來是漢軍互相之間因為誤會而發(fā)生的摩擦,亂兵一直打到了太尉營帳下,而周亞夫卻十分鎮(zhèn)定,始終安臥不起。很快,軍中恢復了秩序。一天,吳軍向漢軍營壘的東南角奔來,做出了打算進攻的架勢,而周亞夫則命令將士防備營壘西北邊。不久,吳國的精兵果然襲擊漢軍營壘西北邊,但是由于漢軍布防嚴密,叛軍沒有得逞。后來吳軍糧草斷絕,開始撤退。周亞夫見時機已到,立即派出精兵追擊,大敗叛軍。吳王劉濞撇下他的大部隊,率領幾千名精壯親兵逃亡,到江南的丹徒自保。漢軍乘勝追擊,俘虜了全部叛軍,使他們歸順朝廷,又懸賞千金來捉拿吳王。一個多月以后,越族人斬取了吳王人頭,前來領賞。平亂戰(zhàn)爭就這樣結束了,漢軍從出兵到防守再到進攻,以至最后勝利,總共歷時三個月的時間。至此,將領們才意識到太尉的計謀完全正確。但是由于這次平叛,梁王卻與太尉結下了怨仇。
史記中的故事 篇22
叔孫通,薛縣(今山東省南部)人。秦朝的時候,他憑借杰出的文學才能被征為待詔博士。幾年以后,陳勝等人揭竿而起,開始了反抗暴秦的戰(zhàn)爭。使者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朝廷,秦二世便召集博士、儒生們,問他們說:“朝廷從楚地征調的守邊士兵在大澤鄉(xiāng)造了反,他們攻下了蘄縣,進入了陳地。你們各位對此事如何看待啊?”博士、儒生中有三十余人上前說道:“為人臣子,就要循規(guī)蹈矩,不能逆亂,逆亂就是反叛,要被判處死罪而不能得到赦免。希望陛下趕快出兵攻打他們!鼻囟缆牶蟀l(fā)怒,變了臉色。這時,叔孫通上前說道:“以上諸位都說錯了。如今,天下一體,朝廷毀掉了郡縣的城堡、銷熔了各地的兵器,以此向天下人表示不再用兵的意圖。況且,國家上有明君,下有完備的.法令,人人奉公守職,四面八方都來歸附,哪里有敢反叛的人?陳勝等人只不過是偷雞摸狗的盜賊罷了,不足掛齒!官吏們正在捉拿他歸案,朝廷對此不值得憂慮!”秦二世聽后十分地高興。然后,他又遍問諸位博士、儒生。大家有的認為是反叛,有的認為是盜賊。最后,秦二世下令御史追究此事,把那些認為是反叛的博士、儒生交給獄吏治罪,因為他們說錯了話。而其他認為是盜賊的人則不予追究。因為叔孫通說的很合他的心意,秦二世還專門賞賜給叔孫通絲綢二十匹、衣服一套。
退朝以后,叔孫通回到了宿舍。儒生們責問他說:“先生說話為什么這樣的阿諛奉承啊?”叔孫通長出了一口氣,回答說:“諸位有所不知,今日,我?guī)缀醪荒芴用摶⒖,差點兒就死在大殿上了,伴君如伴虎啊!”于是,叔孫通逃離了咸陽,回到了老家。當時,薛郡已經投降了楚軍,因此,叔孫通跟隨了項梁。后來,項梁在定陶戰(zhàn)死,叔孫通便隨從了楚懷王。再后來,項羽將楚懷王封為義帝,遷居到長沙,叔孫通被他留在了自己的身邊。漢高祖二年,劉邦率領諸侯的軍隊攻入了彭城,叔孫通就投降了他。不久,劉邦兵敗西退,叔孫通與他一起撤退了。叔孫通先生可謂是長于變通的人,跟隨的主子換起來就像走馬觀燈一樣。
【史記中的故事】相關文章:
莊子寓言故事中的成語09-25
《弟子規(guī)》中的小故事07-03
逆境中成長的故事(精選26篇)10-24
莊子中的成語寓言故事12-22
關于余光中父親的故事07-15
《弟子規(guī)》中蘊含的小故事03-29
弟子規(guī)中對應的小故事06-01
弟子規(guī)中李密辭官的小故事01-06
童話故事《灰姑娘》中的女性解讀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