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細數(shù)韓愈六次落榜
韓愈,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下面是細數(shù)韓愈六次落榜,一起來看一下吧。
“公卷”延譽“通榜”推薦
唐貞元二年(公元786年)秋,19歲的韓愈赴長安投奔族兄韓弇。不巧的是,就在韓愈快到長安時,唐德宗命河中節(jié)度使渾瑊與吐蕃締結(jié)盟約,韓弇以殿中侍御史為判官前往河中。
當時的科舉,能否中第并不完全取決于試卷的水平,名人的“公卷”延譽和“通榜”推薦至關(guān)重要。科考之前,考生要把自己平日所作的詩文呈給朝中碩學名儒傳閱評判,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影響,這就是“公卷”延譽。碩學名儒根據(jù)自己對考生詩文的評判,向主考官推薦一個預選榜,這就是“通榜”推薦?婆e的試卷并不糊名,由主試者決定取舍。通常,主考官根據(jù)“通榜”推薦和考生臨場試卷,綜合決定名次高下?忌绻麤]有得力名人的“公卷”“通榜”,僅憑試卷水平是很難中第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人要想成功,不僅自己要行,還得有人說你行,而且說你行的人得行。
韓愈要想找到為自己“公卷”延譽的名人,只有通過族兄韓弇這一條路。但當時韓弇重任在身,找關(guān)系為韓愈“公卷”延譽只能等到回長安以后。韓愈到長安不久,便傳來吐蕃劫盟的消息,除渾瑊一人逃脫外,其余一千多人全部被吐蕃所擒,韓弇更是遇害。
韓愈的期待落空了。“長安米貴,居之大不易”,他在長安“窮不自存”,生計成了問題。萬般無奈之際,韓愈想到了故人北平王馬燧。馬燧請韓愈到自己家,給兩個兒子當老師,韓愈的生活這才有了著落。
四次考進士 終進“龍虎榜”
穩(wěn)定下來的韓愈開始準備應考禮部進士試。他先向一些考中進士的人請教應試方法。有的拿出禮部考過的賦、詩、策等考試題,韓愈一看,“以為可無學而能”,覺得自己根本不用學就可以答得挺好?墒,事實遠比想象的殘酷得多。此后的三次科考,韓愈都是名落孫山。
但是,韓愈并不氣餒。他認為自己的文章合于古人之道,而當下考試刻意追求形式的四六駢文,毫無價值。落榜不是因為自己的文章不好,而是“有司者好惡出于其心”,自己沒有遇到真正的伯樂。
他在《為人求薦書》中寫道:某聞木在山,馬在肆,過之而不顧者,雖日累千萬人,未為不材與下乘也。及至匠石過之而不睨,伯樂遇之而不顧,然后知其非棟梁之材,超逸之足也。意思是:一株優(yōu)質(zhì)的樹木長在山上,一匹騏驥駿馬呆在賣牲口的集市上,過路的行人看都不看一眼。這樣的路人即使每天有成千上萬,也不能證明這株樹是不成材的樹,這匹馬是下等的劣馬。如果有匠石那樣高明的巧匠從這株樹旁經(jīng)過卻不看一眼,有伯樂那樣高明的相馬者從這匹馬跟前經(jīng)過卻不回頭看,才能說明這株樹不是棟梁之材,這匹馬不是超逸絕倫的駿馬。
貞元八年(公元792年),韓愈第四次應禮部進士試,這次他終于遇到了匠石和伯樂。愛才識才的兵部侍郎陸贄權(quán)知貢舉,中書省右補闕梁肅、禮部郎中王礎(chǔ)通榜,并協(xié)助閱卷。梁肅是古文運動的先驅(qū),他通榜的歐陽詹、韓愈、李觀、李絳、崔群、王涯、馮宿、庾承宣等八人,全部錄取,時稱“龍虎榜”。這次共錄取進士23名,韓愈名列第十四。
一試吏部詮選 無故遭淘汰
在唐代,考中進士只不過是取得了入仕的資格。要想得到朝廷的正式委任,還須應試吏部詮選。吏部試中最有名的是博學鴻詞科,那么博學鴻詞是什么呢?
與禮部進士試相比,吏部的博學鴻詞科更加重視人際關(guān)系。倘無顯貴權(quán)要的推薦,要想取得考試成功,簡直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因此,韓愈在考前給某顯貴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提攜。信寫得極為巧妙,以物為喻,干仕求祿,只字未提。信中說:在天池、大江之濱,有一種非同一般的水族怪物。如果有足夠的水,它能飛到九霄云外;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它只能運行個七八尺遠。這個怪物所處的地方即將干涸,它自己卻沒有辦法跳到天池、大江之中。這時,有位大力士一旁經(jīng)過。如果可憐它,動動手往天池、大江中掀它一下,它的命運一下子就改變了;如果懶得動手,它就只能干死了。
這封“筆臻渾化”“泯盡鋪張排比之跡”的信,很可能打動了那位顯貴。這次,韓愈應吏部試入選了。貞元九年(公元793年),博學鴻詞科的試題為 《太清宮觀紫極舞賦》和《顏子不貳過論》。韓愈寫的賦已經(jīng)散佚,論存于文集中。
在《顏子不貳過論》中,韓愈首先破題,闡釋論題的含義,然后予以設(shè)問:登孔氏之門者眾矣,三千之徒,四科之目,孰非由圣人之道,為君子之儒者乎?其于過行過言,亦云鮮矣,而夫子舉不貳過,惟顏氏之子,其何故哉?意思是:孔子三千弟子中,“過行過言”者很少,尤其是四科十哲,個個都是君子之儒,孔子為什么只標舉顏回的“不貳過”呢?
韓愈認為,顏回的思想活動難免有過,但他能夠“止之于始萌,絕之于未形,不貳之于言行也”。這就把孔子的“不貳過”提到了形而上的高度,超出了眾人的認知水平。
這次主吏部試的考功崔元翰,崇尚古文,“時年七十余,好學不倦”。他對韓愈的文章大為稱賞,于是將韓愈等人的名字報給中書。可最終不知為什么,其他人都被選中了,唯獨韓愈遭淘汰。
再應吏部試 寫就“載道”文
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韓愈第二次應吏部試,試題為《朱絲繩賦》《冬日可愛詩》和《學生代齋郎議》。今本韓集只有《學生代齋郎議》,題目的意思是可否以學生來代替齋郎之職。齋郎,是在祭祀時“執(zhí)豆籩,駿奔走,以役于其官之長”的勞力者;學生就是國子監(jiān)的太學生。
韓愈認為,“執(zhí)豆籩,駿奔走”雖然是“奉宗廟社稷之小事”,但“不可以不敬”“不可以不專”。學生沒有受過專門訓練,其周旋必不合度,其進退必不得宜,其思慮必不固,其容貌必不莊。而祭祀的關(guān)鍵是禮,禮的關(guān)鍵是敬。隨便用未經(jīng)訓練的太學生代替齋郎,失禮失敬。太學生的本業(yè)是學習儒業(yè),以學生代齋郎,耽誤學習,荒廢學業(yè),得不償失。以學生代齋郎,名義上沒了齋郎,縮了編制,減了開支;實際上齋郎仍存,成本更高,損失更大。文章理據(jù)充分、論證透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政論文。可韓愈還是落選了。
韓愈落選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善夤緣,“在京城,一年不一至貴人之門,人之所趨,仆之所傲。與己合者,則從之游;不合者,雖造吾廬,未嘗與之坐”。二是他的古文與科舉文兩者價值觀的不同。韓愈提倡“古文”,就是西漢以前那種以散行為主的文章;而科舉文是句式整齊、講究對偶的駢文。韓愈古文主張“文以載道”,載天地人文之道,載周公之道,載孔孟之道;科舉文注重形式精美,駢偶巧麗,兩者背道而馳。盡管韓愈的應試文寫的也是駢體,但他的古文主張讓眾多迷戀駢儷者心中不快。
回看俳優(yōu)辭 數(shù)月心不寧
這次落選,令韓愈覺得參加這樣的科考是對自己的侮辱。他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寫的這種類于俳優(yōu)者之辭,“顏忸怩而心不寧者數(shù)月”,好幾個月都羞愧不安,決定不能再考了。好友崔立之寫信勸勉韓愈,一定要考中博學鴻詞才好做官。他把韓愈比作獻璞的卞和,只有等識玉者剖璞見玉,然后天下人才會知道這是價值連城的至寶,即使像卞和那樣兩次被砍了腳也不算恥辱。
韓愈這下可找到了出氣筒,幾乎把所有的郁悶和怒火都發(fā)泄到《答崔立之書》中:夫所謂博學者,豈今之所謂者乎?夫所謂宏詞者,豈今之所謂者乎?誠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原、孟軻、司馬遷、相如、揚雄之徒,進于是選,必知其懷慚乃不自進而已耳!所謂的博學鴻詞,如果真是現(xiàn)在科考文這個樣子的話,那古代的屈原、孟軻、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等,一定會感到慚愧而絕不應考了。
不過,韓愈最終還是參加了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博學鴻詞科的考試,結(jié)果仍然是名落孫山。
從貞元二年到貞元十一年,前后近十年,韓愈七次科考、六次落榜。照今天看,韓愈是一個典型的落榜生,而且是無數(shù)次落榜。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人生的失意者,卻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史上轟轟烈烈的古文運動,成為重振文風的旗手。
兩百多年后,蘇東坡接受潮州知州王滌的請求,為潮州重新修建的韓愈廟撰寫廟碑文。面對這位文壇巨擘,曾經(jīng)自詡“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也”的蘇軾,卻感到無從下筆。“一日思得頗久”,竟然“不能得一起頭,起行百十遭”。僅僅一個開頭,就寫了百十次,卻沒有一個滿意的。正在苦思冥想之際,忽見一紙從眼前飄過?僧斔ňυ倏磿r,那紙卻不見了蹤影,但上面的字早已印在他的腦海中了。于是,蘇軾大筆一揮,把已經(jīng)寫出來的各種開頭統(tǒng)統(tǒng)勾掉,然后寫道: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拓展閱讀:韓愈《祭十二郎文》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后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cè)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為憂也。嗚呼! 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極乎?
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余奴婢,并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yǎng)于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yǎng)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當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細數(shù)韓愈六次落榜】相關(guān)文章:
文人落榜詩詞05-31
安慰落榜的句子09-10
《晚春》韓愈11-24
韓愈的古詩09-13
韓愈的名言08-23
韓愈的故事07-28
韓愈簡介07-10
韓愈文集07-24
韓愈簡介06-07
韓愈與曾國藩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