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賞析(15篇)
浣溪沙原文賞析1
宋代:蘇軾
縹緲紅妝照淺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處古臺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行人腸斷草凄迷。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浣溪沙
宋代:張炎
半面妝凝鏡里春。同心帶舞掌中身。因沾弱水褪精神。
冷艷喜尋梅共笑,枯香羞與佩同紉。湘皋猶有未歸人。
南歌子
宋代:程垓
荷蓋傾新綠,榴巾蹙舊紅。水亭煙榭晚涼中。又是一鉤新月、靜方櫳。
絲藕清如雪,櫥紗薄似空。好維今夜與誰同。喚取玉人來共、一簾風。
隔浦蓮
宋代:楊無咎
墻頭低蔭翠幄。格磔鳴烏鵲。好夢驚回處,余酲推枕猶覺。新晴人意樂。云容薄。麗日明池閣。卷簾D440。
披衣散策,閑庭吟繞紅藥。殘英幾許,尚可一供春酌。天氣今宵怕又惡。憑托。東風且慢吹落。
浣溪沙原文賞析2
《浣溪沙·其二》
賀鑄
不信芳春厭老人,
老人幾度送余春,
惜春行樂莫辭頻。
巧笑艷歌皆我意,
惱花顛酒拼君嗔,
物情惟有醉中真。
賞析:
此詞為惜春行樂之作。上片寫惜春。以“不信芳春厭老人”總領全詞,明講不信芳美春色厭棄我這老人,實寓我這老人依然熱愛芳美春色,人老心不老也!下片寫行樂!扒尚ζG歌”,似乎使其回憶起青春時代的風流艷韻,大有人老心癡情亦顛之慨!皭阑ā北磉_了詞人愛花過切而惱其匆匆棄我而去的情感。正因其“惱”,方形之于“顛”,拼命在春花未謝之際盡興觀花飲酒,以致酒醉狂顛,到了物我渾然,花亦我,我即花的`境地。最后點明作者“顛酒”任誕的原因:唯有酒醉渾然忘我,才能體會到真趣,顯示出真情,獲得一種超塵離俗的人生樂趣。全詞直抒胸臆,類似酒中狂語,頗有豪曠自適的情懷。
浣溪沙原文賞析3
原文: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⑺。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字詞解釋:
、配较常禾菩跁r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⑵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侨ツ晏鞖馀f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认﹃枺郝淙铡N飨拢合蛭鞣降仄骄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蔁o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仕圃嘧R: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诵@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翻譯: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閱讀答案:
試題:
(1)這首詞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這樣寫有何表達作用?試作簡要分析。
(2)“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寓情于景,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
答案:
(1)詞上片“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兩句構成“新”與“舊”的對比,下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構成“來”與“去”對比。表達作用:舊的亭臺和新的詞的對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悵情懷;“去”的是落花,“來”的是燕子,兩者對比,增加了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發(fā)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嘆惜年華將逝的情思。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創(chuàng)作背景:無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賞析: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睂憣坡牳璧默F(xiàn)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xiàn)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但邊聽邊飲,這現(xiàn)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 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xiàn),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币宦(lián)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xiàn)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lián)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xiàn),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 何”、“似曾相識”相聯(lián)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xiàn)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xiàn)得十分含蓄。
個人資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浣溪沙原文賞析4
宋代:蘇軾
縹緲紅妝照淺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處古臺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行人腸斷草凄迷。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鷓鴣天
宋代:楊無咎
蕙性柔情忒可憐。盈盈真是女中仙。披圖一見春風面,攜手疑同玳瑁筵。
揮象管,擘蠻箋。等閑寫就碧云篇。風流意態(tài)猶難畫,瀟灑襟懷怎許傳。
水調歌頭(壽梁多竹八十)
宋代:趙必{王象}
百歲人能幾,七十世間稀。何況先生八十,蔗境美如飴。好與七松處士,更與梅花君子,永結歲寒知。菊節(jié)先五日,滿酌紫霞卮。
美成詞,山谷字,老坡詩。三逕田園如昨,久矣賦歸辭。不是商山四皓,便是香山九老,紅頰白須眉。九十尚入相,綠竹頌猗猗。
南鄉(xiāng)子
宋代:呂勝己
斗笠棹扁舟。碧水灣頭放自流。盡日垂絲魚不上,優(yōu)游。更覺心松奈得愁。
行客語滄洲。笑道漁翁太拙休。萬事要求須有道,何由。教與敲針換曲鉤。
浣溪沙原文賞析5
古詩帶拼音版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yī xiàng nián guāng yǒu xiàn shēn , děng xián lí bié yì xiāo hún 。jiǔ yán gē xí mò cí pín 。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mǎn mù shān hé kōng niàn yuǎn , luò huā fēng yǔ gēng shāng chūn 。bù rú lián qǔ yǎn qián rén 。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古詩翻譯
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于是,頻繁的聚會,借酒消愁,對酒當歌,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
古詩賞析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詞人晏殊所作。這是一首傷別之作,嘆人生有限,抒寫離情別緒,所表現(xiàn)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反映出詞人的無奈與灑脫。全詞在章法結構上下關合:下片“滿目”句照應上片次句,因離別而念遠;“落花”句照應上片首句,因慨嘆人生短暫而傷春。結句借用《會真記》中的詩句,即轉即收。全詞一改詞人的閑雅之風,取景闊大,筆力雄厚,深沉而溫婉,別具一格。
浣溪沙原文賞析6
【詩詞原文】
浣溪紗
宋·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詩詞大意】
譯文一
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間小路清沙凈無泥,
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zhí)著奔向西!
不必煩惱嘆白發(fā),多愁唱黃雞!
譯文二
山下蘭芽短浸溪,(山下的蘭草已長得與溪水相連)松間沙路凈無泥,(松林間的小路干干凈凈的,沒有稀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天快黑了,細雨中傳來了子規(guī)的啼叫聲)
誰道人生無再少?(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年少)門前流水尚能西。ㄩT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何必自傷白發(fā),感慨“黃雞催曉”)
【詩詞賞析】
蘇軾《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作于元豐五年(1082)三月。這時作者謫居黃州已經二年,得臂疾,往蘄水(今湖北浠水縣)請龐安常醫(yī)治。疾愈后與龐同游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洌,下至蘭溪,水作西流,蘇軾感而填寫此詞。
作者這時已是48歲的人了,舊時已是接近所謂“知天命”之年,而且又聞“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羈旅之情,應當是沉郁的,但清明的山水給了他一個好感覺。臂疾已愈,龐安常又是個奇人,善醫(yī)而聾,雖聾而穎悟過人,以指畫字,不盡數字,輒了人深意(見《東坡志林》),因此,作者心境還是不差的,在這種情況下,忽見泉水西流,就激發(fā)起作者的不悲白發(fā)、雖失意而仍想干一番大事業(yè)的豪情壯志來。于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的妙句就這樣誕生了。
黃雞催曉、白發(fā)催年都是催人老的意思,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全詩用淺俗的語言,但“淺淺語亦覺不凡”,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善于駕馭語意,并使其蘊含韻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積極和高亢的情調,千百年來更是感動了無數的讀者。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上片寫暮春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么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首七字既點出游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敖弊峙c“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凄婉,本是易引發(fā)羈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yī)者相伴游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鞍俅|到海,何時復西歸”(漢·《長歌行》)!盎ㄓ兄亻_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lián)碛星啻耗耆A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tài)。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tài),體現(xiàn)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tài)。
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寧六年(1073)曾有詩云:“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三)。乃是在錢塘潮來江水回流時所生發(fā)的感慨,與此詞旨趣有相近之處。但當時作者是自請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的頭銜到美麗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濃。此時則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因此,此詞下片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青春活力的呼喚,對老而無為的觀點的否棄,便顯得尤為可貴?梢哉f,這種在“命壓人頭不奈何”的逆境中的樂觀奮發(fā)的精神,是蘇軾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浣溪沙原文賞析7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注釋
、配较常禾菩跁r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埔磺略~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侨ツ晏鞖馀f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认﹃枺郝淙铡N飨拢合蛭鞣降仄骄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蔁o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仕圃嘧R: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⑺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鑒賞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睂憣坡牳璧默F(xiàn)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xiàn)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xiàn)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xiàn),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tài)。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fā)前意。詞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纏綿哀感,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xiàn)出詞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不過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lián)所含的意蓄。不管是花的凋落,春的消逝,還是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xiàn),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雖然花落、燕歸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lián)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詞中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不過這種重現(xiàn)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lián)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靶@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這首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在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同時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xiàn)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原文賞析8
【原文】
攤破浣溪沙
納蘭性德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zhèn)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攤破浣溪沙
一霎燈前醉不醒,恨如春一夢畏天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聲聲。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zhèn)不多情。又聽鷓鴣啼遍了,短長亭。
攤破浣溪沙
林下荒臺道韞家,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向風前無處說,數歸鴉。
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晁屏d吹欲碎,繞天涯。
【翻譯】
風中的柳絮殘飛刀水面化作浮萍,
河泥中的`蓮花雖然剛勁果斷,但是它的莖卻依然會絲絲縈繞不斷;
別離時拈一花一瓣贈與對方,記念以前的事情.
人們常說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會很深,
現(xiàn)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
回到以前傷心離別的地方,淚水禁不住悄悄流下來.
【賞析】
忘了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對方忘了你。
“你既無心我便休。”據說有個人看到這句詩,頓時大徹大悟,從此出家做了和尚。
有情也罷,無情也罷,佛說紅塵中人出家叫大徹大悟,其實如今只怕眾生會說出家人還俗叫大徹大悟。
我說,欲|望就像海水,只會越喝越渴。
什么叫做大徹大悟,觀點不同,無法勉強。究竟哪個算是大徹大悟,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只愿天下人人快樂。
浣溪沙原文賞析9
《浣溪沙》作品介紹
《浣溪沙·湖上朱橋響畫輪》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作的一首詞,描寫泛舟潁州西湖、留連美好春光的情趣。把握了云天陽光、花鳥游絲所蘊含的美的特質,并注入自己心靈深處的情感,創(chuàng)造出幽美的詩情畫意。
《浣溪沙》原文
浣溪沙①
湖上朱橋②響畫輪③,溶溶④春水⑤浸春云⑥,碧⑦琉璃滑凈無塵。
當路游絲⑧縈⑨醉客⑩,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浣溪沙》注釋
、黉较常涸~牌名。
、谥鞓颍簷跅U朱紅的橋。
、郛嬢啠褐赣胁世L的豪華車子。
、苋苋埽褐杆⒚。
⑤春水:指春天時的湖水,表現(xiàn)出湖水的柔和之感。
、薮涸疲杭创禾斓脑,表現(xiàn)出湖上天空的云之舒緩柔美。
、弑蹋杭淳G色。
、嘤谓z:本指春季里昆蟲吐出的細絲。
、峥M:即縈繞,留住之意。
、庾砜停褐柑兆碓诿谰爸械挠稳。
歸:指離開。
《浣溪沙》原文翻譯
帶有彩繪的的豪華馬車經過朱紅色的橋,車輪的響聲在湖上響起。春水豐盈的湖面,倒映著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靜的好像碧綠的玻璃,平滑干凈沒有灰塵。
春季里昆蟲吐出來的細絲,隨風飄舞在花草樹木之間,網住春光,留住游人;▍仓械镍B兒不停地名叫,仿佛在召喚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誘人,游人游賞到夕陽西斜才無可奈何地離去。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宋仁宗皇v元年至二年(1049—1050)。歐陽修任穎州知州,與友人一起載舟游春的'所見所聞。是一首以景抒情的小詞。
《浣溪沙》賞析
歐陽修這首《浣溪沙》抒發(fā)了作者對春光的深深眷戀。詞中的春光,使讀者聯(lián)想到人生的青春、愛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雋永蘊藉的意境,給讀者以無盡的遐思。
上片寫湖面風光很有特色。首句“湖上朱橋響畫輪”,寫游客們乘坐著豪華的車子,駛過那裝修著朱紅欄桿的橋梁,來到西湖游賞春光,傳達出一種喧騰熱鬧的氣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兩個“春”字,是名副其實的“加一倍寫法”,目的就是把這個字突現(xiàn)出來。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說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說成是真的云,通過這種“真實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來,從觀察體驗的錯覺中描繪景物的狀態(tài)。第三句“碧琉璃滑凈無塵”,用琉璃的光潔平滑來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現(xiàn)了湖面泛舟時輕快、暢適的心情,形象而有詩意。
下片寫游興未盡的留連之情。前兩句是對偶句:“當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這兩句描寫春物留人,人亦戀春,是全詞的重點所。歐陽修說游絲“縈醉客”,這既是游人賞春縱飲,也有游人被美景“喚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鳥喚行人”,這一句是從聲音的角度來寫,不但寫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境界,也寫出了春天西湖的“錦官城外柏森森”的蔥綠景象。詞人通過把游絲、啼鳥對游人的“挽留”,表現(xiàn)出游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舍不得歸去之情。把游絲、啼鳥說成頗通人性的靈物,這便是詞體以婉曲寫情的特別處。末句里的“日斜歸去”四字,說明西湖景色美好,讓人流連:“奈何春”三個字使得全詞更顯得精彩,它表達了作者郁積于心的留連惆悵之情。這首詞的結尾,是用陡轉直下的筆法揭示了游人內心深處的思維活動,表現(xiàn)了由歡快而悲涼這種兩極轉換的心理狀態(tài),故而能夠取得含蓄蘊藉、余味不絕的藝術效果。
從藝術上看,詞人借景抒情,在描寫“樂景”之中,暗示了“哀情”,具有含不盡之意現(xiàn)于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蘊含在寬闊的境界之中,給讀者以無盡的想象和思考。
《浣溪沙》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圣進士。官館閣?保蛑毖哉撌沦H知夷陵。慶歷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謚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并積極培養(yǎng)后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www.jianbihua.cc)
浣溪沙原文賞析10
原文:
風遞殘香出繡簾,團窠金鳳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何處去來狂太甚,空推宿酒睡無厭,怎教人不別猜嫌?
詩詞賞析:
這首詞寫女子的妒忌之情。
上片頭兩句,寫繡簾的華美,烘托環(huán)境美好富麗。“落花”句,寫簾外暮春景象:落花微雨!昂尴嗉妗,是見了景色所引起的.感情變化:花易落,人易老,而情不切,為下片責怨男方作了鋪墊。
下片寫她的妒情。她埋怨男子不知在何處游冶,真是“狂太甚”;回來后,又假說因喝醉酒,貪睡不止;這些表現(xiàn),怎么不引起她的懷疑呢!懷疑什么,就不必明說了。
浣溪沙原文賞析11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譯文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
注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y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浸:泡在水中。
蕭蕭:形容雨聲。
子規(guī):杜鵑,又叫杜宇、 布谷、子規(guī)、望帝、蜀鳥等。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發(fā):老年。
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賞析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性格。
上片寫暮春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么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首七字既點出游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敖弊峙c“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凄婉,本是易引發(fā)羈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yī)者相伴游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傊,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鞍俅|到海,何時復西歸”(漢·《長歌行》)!盎ㄓ兄亻_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lián)碛星啻耗耆A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tài)。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tài),體現(xiàn)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tài)。
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寧六年(1073)曾有詩云:“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三)。乃是在錢塘潮來江水回流時所生發(fā)的感慨,與此詞旨趣有相近之處。但當時作者是自請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的頭銜到美麗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濃。此時則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因此,此詞下片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青春活力的呼喚,對老而無為的觀點的否棄,便顯得尤為可貴?梢哉f,這種在“命壓人頭不奈何”的逆境中的樂觀奮發(fā)的精神,是蘇軾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蘄水清泉寺時所作,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蘄水,縣名,即今湖北浠水縣,距黃州不遠!稏|坡志林》卷一云:“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日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yī)而聾,遂往求療!灿,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這里所指的歌,就是這首詞。
浣溪沙原文賞析12
【原文】
攤破浣溪沙——[唐] 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注釋】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花仙子”,是“浣溪沙”的變式。
菡萏:荷花的別名。
韶光:美好的時光
夢回雞塞:夢回,夢醒。雞塞,即雞鹿塞,漢時邊塞名,今在內蒙古西部。此泛指塞外。
吹徹:吹到最后一曲。徹,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玉笙寒:玉笙以銅質簧片發(fā)聲,遇冷則音聲不暢,需要加熱,叫暖笙。
倚:憑靠。
【翻譯】
滿塘鮮艷的荷花都凋謝了,翠綠的荷葉也殘敗了。愁人的秋風吹起了綠色*的波紋,使人產生無限的哀愁。這荷花和時節(jié)一樣都憔悴了,叫人不愿再看。
夢中想著國家邊塞的戰(zhàn)事,醒來時卻正淅淅瀝瀝地下著秋雨。小樓上傳來玉笙那哀婉幽怨的吹奏之一聲,使人感到秋的寒意和無限的凄涼。倚著欄桿遠望,心中有多么愁苦,又流了多少淚水啊!
【賞析】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長子,五代南唐中主。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脅,遷都南昌,抑郁而死。其詞僅存四首,風格凄婉。
這首詞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一篇得意之作,歷來備受名家推崇。據說,一次詞人戲謂馮延巳:“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馮說:“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 也!边@是真心話,決非奉承之辭?詞人通過秋景寫心中憂愁,寫出了一國之君在國家面臨滅亡危險的時候卻無能為力的無限哀愁。
開端“菡萏香銷翠葉殘”一句,從詞語的選用上,便已達成了一種深微的感受。“菡萏”即“荷花”,亦稱“蓮花”,后兩者較為淺近通俗,而“菡萏”則別有一種莊嚴珍貴之感。“翠葉”即“荷葉”,而“翠”字又表現(xiàn)了一種情感上的珍美。然后于“菡萏”之下,綴以“香銷”二字,又于“翠葉”之下綴一“殘”字,詩人雖未明白敘寫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對如此珍貴芬芳生命的消逝摧傷的哀感,便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次句繼之用“西風愁起綠波間”,便是寫珍美的生命在充滿蕭瑟悲傷的環(huán)境中重現(xiàn)!拔黠L”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蕭殺凄清,其下又接“愁起綠波間”,便造成多種不同的聯(lián)想和效果:一則就人而言,滿眼風波,使人想見其一片動蕩凄涼的景象;再則就花而言,“綠波”原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則綠波風起,當然便更有一種驚心的悲感和惶懼,故曰“愁起”!俺钇稹闭撸仁浅铍S風起,也是風起之堪愁。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一般指“春一光”,伸引為青春歲月。這里的“韶光”后緊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時節(jié)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間年華容色*的'憔悴。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無限深重的悲慨。
此詞上闋從“菡萏香銷”的眼前景物敘寫下來,層層引發(fā),直寫到所有的景物時光與年華同此凋傷憔悴的下場,并與“韶光”“不堪看”做結,呼應了開端的“菡萏香銷”“西風愁起”的景色*。
詞的下闋前兩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是對上闋的呼應。上闋景中雖也有人,但基本上卻是以景物之感發(fā)為主;下闋則是寫已被景物所感發(fā)以后的人之情意!半u塞”是雞鹿塞的簡稱,是漢時一個邊塞,原句出自《漢書·匈奴傳下》:“又發(fā)邊郡士馬以千數,送單于出朔方雞鹿塞!币虼撕笕硕嘤谩半u塞”以代指邊塞遠戍之地。全句寄托著思婦之情,因而才有著“細雨夢回”的情意。
“小樓吹徹玉笙寒”中“小樓”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徹”之深情,方能體會到“細雨夢回”“小樓吹徹”之苦想與深悲。這一種意境,一直到“多少淚珠無限恨”,方將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極為質直的敘述一瀉而出,正好像引滿的弓箭,一舉中的。然而一發(fā)之后,卻又戛然而止,把文筆一推,不復再作情語,而只以“倚欄干”三字做了結尾。遂使得前一句之“淚”與“恨”也都更有了一種悠遠含蘊的余味。
(注:后六節(jié)來源于網絡,有改動)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浣溪沙原文賞析13
浣溪沙·閨情 宋朝
李清照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浣溪沙·閨情》譯文
貼花如繡的臉龐莞爾一笑,就像盛開的荷花。頭上斜插的鴨形發(fā)飾就像真的要飛一樣,襯托的臉頰更加美麗、更加生動。眼波流轉,一下就讓人猜到應是在思念著誰。
一臉的溫情飽含著深韻,只能用這半張素箋把幽怨和思戀寄給心上人。月上闌干,花的影子不斷移動,正是情人約會重聚的好時光。
《浣溪沙·閨情》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為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亦作《浣溪紗》。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曲調輕松明快,是宋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牌名。
繡面:形容面容姣美。芙蓉:荷花,此處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開了。
飛:《歷代詩余》作“偎”。寶鴨:鴨形發(fā)式,或指釵頭形狀為鴨形的寶釵。香腮:唐代溫庭筠有“鬢云欲度香腮雪!
一面:整個臉上。
風情:男女愛慕之情。
韻:味道。
半箋嬌恨:半紙怨艾之辭。箋,紙,指信箋、詩箋。
幽懷:猶幽情,指隱秘的感情。
月移花影:這里指約會的時間,即月斜之際。宋王安石《春夜》:“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浣溪沙·閨情》鑒賞
此詞寫一位風韻秀徹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析景。上闋主要描寫女主人公的美麗的妝飾和容貌,下闋則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為及心理活動。詞中”用了比擬、襯托、細節(jié)描寫、側面描寫等方法,語言活潑自然,格調明朗時快。
李清照的詞作大概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與南宋之初兩個階段。前者以閨怨相思為主,后者則多表現(xiàn)出消”絕望的析緒來。但這首詞與這兩種風格都顯然不同,應該屬于詞人最早一批描寫純真愛析的詞作。當時的詞人尚處在少女年紀,對美好的愛析充滿向往,落到筆端,也豐富地體現(xiàn)了女性細膩的心思。
“繡面芙人”與下面的“斜飛寶鴨”對舉,應也指裝飾物。當時的婦女多有向臉上貼繡畫的習慣,其內容以花鳥為多,此處即是說面上繪有芙人。芙人一笑而開,變靜為動,看似頗為無理,實則更顯有析。本來芙人帖飾是靜止的,但因為少女一笑,紅顏暈開,落到人眼里仿佛連芙人花也迎風而綻,倍添精神。這種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唯詩里最有體現(xiàn),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來”(《書事》)、“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等。發(fā)展到李清照手里,添上一層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種似真實幻、難以言說的美妙意境。再則,“秀面”“芙人”“笑”“開”兩兩相對,又暗含比喻意味,借芙人之開”有力地襯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開”之一字,既指芙人花開,少女顏開,又可暗指少女的析竇初開,為全詞統(tǒng)帥。
“斜飛寶鴨襯香腮”,承接上句,繼續(xù)寫少女的美貌。她又貼花飾,又戴寶鴨,正是一個著意打扮的初戀少女。“眼波才動被人猜!鄙倥尚毁,美目盼兮,在想什么呢?顯然是心上人。她偷偷喜時上了一個人,可能有時想起,越想越高興,表析不對,被人注意到了。于是她心里打起鼓來:“不會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吧?他會怎么想?天啦,多羞人呀!”這種手法也見于唐詩,皇甫松《”蓮子》中就有“遙被人知半日羞”。其實,別人也許并沒有注意到她的異常,更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過在她看來,這卻很可能,特別是很難為析,這種狐疑更給少女添了一分天真羞怯,也更顯生動。
“一面風析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把上下兩闕的因果銜接和少女此時的心理展示了出來。前半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雖作定語,但關聯(lián)詞的意味還保留著,給人以一種“雖然一面……,但是半箋……”的感覺,這不得不說又是女性思維之巧。后半句什么意思呢?箋即是書信,顯然是久不見面,才以書信傳達愛意,嬌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種小析愫,小埋怨(大家懂得……)。連起來是說,雖然我這么喜時你,但你總也不來看我,只好以書寄懷。信上寫的是什么呢?
“月移花影約重來”這一句是說明月上移,花影搖動,到那時我們來幽會吧!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會的寶地,女主人公此語表現(xiàn)了其對未來的期待。
綜合全詞來看,詞人出色地發(fā)揮了女性思維的長處,在氛圍、比擬、畫面以及細節(jié)的捕捉上,都表現(xiàn)出了出色的藝術天分。詞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處青春愛析之中,析緒難免波動,其性格也頗富變化。她倩然一笑,美麗活潑;眼波流轉,細膩羞澀;凝視花月,苦苦思戀;寫信抒懷,大膽追求。這些看似矛盾,實則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動時復雜的心理。在封建家長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膽的,也是美好的。這正寄寓了詞人對美好愛析的向往與追求。
《浣溪沙·閨情》鑒賞二
這首言情小調通過對一個女子的情態(tài)的幾個側面摹寫,不僅生動地勾勒出她美麗動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現(xiàn)出人物大膽天真的性格,以及蘊藏在心底的細膩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兩句“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是一副似對非對的偶句!袄C面芙蓉”形容這個女子姣美的面龐宛如出水荷花,光艷明麗;“斜飛寶鴨”是說她把用寶石鑲嵌的飛鴨狀頭飾斜插鬢邊,對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飾妝點;正如古人所說的“粉黛所以飾容,而顧盼生于淑質”,這兩句表示詞中女主角天生俏麗,再加以入時的華飾,就必然產生不同一般的效果。句中的“一笑開”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動態(tài)描寫打破了靜物寫生,起到了能將詞中的女子從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開”字在這里用得尤為精巧。詩詞之妙,在于煉字煉句,使一詞一句的含義達到極大的豐富;即如這個“開”字,無疑是指芙蓉花開,但其深層意思未嘗不可以表示詞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錮的愛之苞蕾正在展放。接下來的“眼波才動被人猜”這句神來之筆,便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證。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個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彎流動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著她內心的喜悅與怕人發(fā)現(xiàn)自己秘密的悸栗。越怕人猜,偏會被猜,這便是生活的真實;作者捕捉到這一真實,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恰當地表現(xiàn)出來,更添了幾分韻味。
下片進一步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前兩句“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是一副較為工巧的對偶句,摹寫出這樣的情景:幽居深閨的`懷春女子,完全被“愛而不見”的愁苦與期盼的喜悅所左右,這混雜的感情化為風情萬點,都從她一顰一笑的的面部流露無遺;終于她大膽地展開半張素箋,舞動一只彤管,把滿懷思念、嬌嗔與幽怨傾瀉給自己深深系戀著的人。結句“月移花影約重來”寫的是實況?是希冀?還是幻影?無從考定。但這確是一幅絕美的流動著的畫面:月光里,花影下,玉人雙雙,傾訴著生死相依的情話。
這首反映愛情的小令,詞語鮮明生動而不失其樸直。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禮教重重包裹的那個時代,只要不帶任何世俗偏見,便會發(fā)現(xiàn)易安筆下的這個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愛,她對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摯、熾烈、大膽;從而也會驚嘆這首詞多么質樸深刻、生氣盎然。
《浣溪沙·閨情》創(chuàng)作背景
李清照的詞作大概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及后期,即北宋之末與南宋之初兩階段。前者以閑情逸趣,兒女情長為主。后者則表現(xiàn)出懷家思國,愁緒難解的情懷。這首應是作者最早期的作品。當時的詞人尚處在少女年紀,對美好的愛情充滿向往。
浣溪沙原文賞析14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古詩簡介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歷來為人稱道。
翻譯/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注釋
⑴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埔磺略~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侨ツ晏鞖馀f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认﹃枺郝淙。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蔁o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⑹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诵@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賞析/鑒賞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全詞抒發(fā)了悼惜殘春之情,表達了時光易逝,難以追挽的傷感。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睂憣坡牳璧默F(xiàn)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xiàn)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xiàn)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有些微微的傷感。于是詞人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xiàn),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tài)。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fā)前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边@兩句都是描寫春天的,妙在對仗工整。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xiàn)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lián)所含的意蓄;ǖ牡蚵洌旱南,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xiàn),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lián)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xiàn)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lián)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薄芬辉!靶@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xiàn)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原文賞析15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注釋】
⑴徐門:即徐州。
、浦x雨:雨后謝神。
、求夯涿,一作蔌蔌,音義皆同。
、瓤壾嚕撼榻z之具?,一作繰,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
、膳R拢核蛞轮悺_@里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漢書.食貨志》有貧民常衣牛馬之衣的話。
⑹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
【譯文】
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民在叫賣黃瓜。
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想隨便去哪找點水喝。于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賞析】
這首《浣溪沙》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tǒng)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lián)續(xù)不斷的影象。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后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作者在謝雨道上,經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聲傳來耳際,并好像有什么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卻是那么真切。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村南村北概括繅車聲,說明作者聽得多么認真,多么細心,多么興奮。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著一堆黃瓜。牛衣古柳,作者換一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lián)系?墒怯弥x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huán)畫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音樂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xiàn)出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村生產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入寫求雨途中行路的艱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在結構上,這一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困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并非是視覺構成的完整統(tǒng)一的畫面。日高人渴兩句,雖然寫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農民家里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jié)、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征。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試問一詞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忙季節(jié),農家無人,自己不便貿然而入的心情。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民的關系寫得親切自然。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里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果怎樣呢?喝到茶沒有?農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余味無窮。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作者為何要敲門試問呢?1.他是一個體恤民情、愛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謙和有禮,不會貿然闖入農家;2剛剛在旱災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試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詞中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粒、碧梧枝還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于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浣溪沙》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xiāng)土氣息濃郁。日高、路長、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現(xiàn)旅途的勞累,但傳達出的仍是歡暢喜悅之情,傳出了主人公縣令體恤民情的精神風貌。這首詞既畫出了初夏鄉(xiāng)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容開辟了新天地。
【浣溪沙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8-17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1-01
《浣溪沙》原文賞析09-10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5-06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9-15
浣溪沙原文賞析08-23
【精】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6-28
浣溪沙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0-26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薦】07-02
《浣溪沙·春情》原文及賞析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