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精選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過故事賞析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1
浣溪沙·往年宏辭御題有西山晴雪詩
日射云間五色芝,鴛鴦宮瓦碧參差。西山晴雪入新詩。焦土已經(jīng)三月火,殘花猶發(fā)萬年枝。他年江令獨來時。
注釋
五色芝:即靈芝。
鴛鴦宮瓦:宮瓦俯仰相次,故以鴛鴦名之。
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辭御題有西山晴雪詩。
三月火:指蒙古軍隊的燒殺劫掠。
江令:指南朝人江總,官至尚書令,世稱江令。此作者以江令自喻。
注釋
五色芝:即靈芝。能益精氣、強筋骨,久食延壽,舊以為兆端之草。
鴛鴦宮瓦:宮瓦俯仰相次,故以鴛鴦名之。
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辭御題有西山晴雪詩。
三月火:指蒙古軍隊的燒殺劫掠。《史記·項羽本紀(jì)》中載:項羽引兵屠咸陽,燒秦宮,火三月不滅。后世便以“三月火”為遭劫之典。
江令:指南朝人江總,官至尚書令,世稱江令。不理政務(wù),日與陳后主游宴后庭,頗有文名,陳亡入隋,此作者以江令自喻。
賞析
金亡之后,詞人重游故都,觸景生情,詠詞寄懷。
上片追憶金朝往昔盛況!叭丈湓崎g”二句意謂昔日在陽光照耀下的皇宮生長著五色神芝,宮殿鴛鴦碧瓦,紅墻參差,一片昌盛景象。“西山”句,回憶曾將“西山晴雪”寫入新詩的'舊事,借眼前之景寫懷念舊君情。
下片轉(zhuǎn)寫現(xiàn)實!敖雇痢倍,寫蒙古軍燒殺掠搶,社稷傾覆,故都化為焦土,而花枝樹木不知人事之悲,依然年復(fù)一年自開自落,物是人非,愈感悲痛。最后以亡國入隋的江令自喻,自己已淪為異國臣民,在亡國后又獨自重游故都,怎不令人感慨萬千?
全篇采用今昔對比的手法,寫世事變遷,寓黍離之悲,是血淚和流的國難實錄,語極痛切,情極感人。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2
五代: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xì)雨夢回雞塞遠(yuǎn),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欄通:闌)(何限恨一作:無限恨)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3
譯文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零,深秋的西風(fēng)拂動綠水,使人愁緒滿懷。美好的人生年華不斷消逝。與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這滿眼蕭瑟的景象)。細(xì)雨綿綿,夢境中塞外風(fēng)物緲遠(yuǎn)。(醒來)寒笙嗚咽之聲回蕩在小樓中。(想起故人舊事),(她)含淚倚欄,懷抱無窮幽怨。注釋⑴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diào)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后闋基本相同,只是前…
顯示全部
譯文及注釋
佚名
譯文
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零,深秋的西風(fēng)拂動綠水,使人愁緒滿懷。美好的人生年華不斷消逝。與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這滿眼蕭瑟的景象)。
細(xì)雨綿綿,夢境中塞外風(fēng)物緲遠(yuǎn)。(醒來)寒笙嗚咽之聲回蕩在小樓中。(想起故人舊事),(她)含淚倚欄,懷抱無窮幽怨。
注釋
、艛偲其较常涸~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diào)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后闋基本相同,只是前闋首句平腳押韻,后闋首句仄腳不押韻。后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闋末句擴展成兩句,所以叫“攤破浣溪沙”。
、戚蛰蹋汉苫ǖ膭e稱。
、俏黠L(fēng)愁起:西風(fēng)從綠波之間起來。以花葉凋零,故曰“愁起“。
、入u塞:《漢書·匈奴傳》:“送單于出朔方雞鹿塞!邦亷煿抛ⅲ骸痹谒贩綔喛h西北!敖耜兾魇M山縣西。《后漢書·和帝紀(jì)》:”竇憲出雞鹿塞“,簡稱雞塞。亦作雞祿山!痘ㄩg集》卷八孫光憲《定西番》:”雞祿山前游騎!斑@里泛指邊塞。
、蓮兀捍笄械淖詈笠槐!按祻亍耙庵^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潤,故云”寒“。元稹《連昌宮詞》:”逡巡大遍涼州徹“,”大遍“有幾十段。后主《玉樓春》:”重按霓裳歌遍徹“,可以參證。玉笙寒:玉笙以銅質(zhì)簧片發(fā)聲,遇冷則音聲不暢,需要加熱,叫暖笙。
、室校好鲄芜h(yuǎn)本作“寄“,《讀詞偶得》曾采用之。但”寄“字雖好,文意比較晦,今仍從《花庵詞選》與通行本、作“倚”。
參考資料:
1、俞平伯,唐宋詞選釋,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57
2、徐中玉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選(一)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9:725-726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4
李璟流傳下來的詞作不多,所傳幾首詞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這首《攤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菡萏,荷花的別稱。文字的語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來就說:“菡萏香銷翠葉殘”。說“香”,點其“味”;說“翠”,重其“色”。此時味去葉枯確然使人惆悵。西風(fēng),秋風(fēng)之謂也。綠波,寫的是瑩瑩秋水。如果說上句是重在寫秋色,那么這一句則重在寫秋容。一個“愁”字,把秋風(fēng)和秋水都擬人化了,于是,外...
顯示全部
鑒賞
佚名
李璟流傳下來的詞作不多,所傳幾首詞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這首《攤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菡萏,荷花的別稱。文字的語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來就說:“菡萏香銷翠葉殘”。說“香”,點其“味”;說“翠”,重其“色”。此時味去葉枯確然使人惆悵。西風(fēng),秋風(fēng)之謂也。綠波,寫的是瑩瑩秋水。如果說上句是重在寫秋色,那么這一句則重在寫秋容。一個“愁”字,把秋風(fēng)和秋水都擬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時同作家的內(nèi)在感情溶為一體了,詞作也因之而籠罩了一層濃重的蕭瑟氣氛。三、四兩句,由景生情,更進(jìn)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觀感受。韶光,指春光。在這里,作家以其獨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訴人們:在這秋色滿天的時節(jié),美好的春光連同荷花的清芬、荷葉的秀翠,還有觀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濃重的蕭瑟氣氛中又平添了一種悲涼凄清的氣氛!安豢翱础比郑|(zhì)樸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脫脫地抒發(fā)了詩人的主觀感情!白怨欧昵锉帕取保ㄌ苿⒂礤a詩句)。李璟雖然位高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當(dāng)時內(nèi)外矛盾重重,境遇相當(dāng)危苦,此時此刻,觸景傷情,從而產(chǎn)生無窮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詞的下片著重抒情。首句,托夢境訴哀情。一夢醒來,雨聲細(xì)細(xì),夢境即便美好,但所夢之人畢竟遠(yuǎn)在邊塞(雞塞,雞麓塞,在今陜西省。這里泛指邊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確是“雨亦綿綿,思亦綿綿”。“小樓”句,以吹笙襯凄清。風(fēng)雨高樓,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徹,遍,段。吹徹,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聲咽,映襯了作家的寂寞孤清。這兩句亦遠(yuǎn)亦近,亦虛亦實,亦聲亦情,而且對仗工巧,是千古傳唱的名句。最后兩句,直抒胸臆。環(huán)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涼,不能不使人潸然淚下,滿懷怨恨。“多少”,“何限”,數(shù)不清,說不盡。流不完的淚,訴不盡的恨;淚因恨灑,恨依淚傾。語雖平淡,但很能打動人心。結(jié)語“倚欄干”一句,寫物寫人更寫情,脈脈深長,語已盡而意無窮。
這首詞有些版本題名“秋思”,看來是切合的。李廷機評論過這首詞是“字字佳,含秋思極妙”(《全唐五代詞》四四一頁)。確實,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參考資料:
1、葉嘉瑩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19-122.
李璟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即位后開始大規(guī)模對外用兵,消滅楚、閩二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dǎo)致政治腐敗,國力下降。李璟好讀書,多才藝。常與寵臣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他的詞,感情真摯,風(fēng)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時年47歲。廟號元宗,謚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詩詞被錄入《南唐二主詞》中。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4
減字浣溪沙·樓角初銷一縷霞
樓角初銷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歸洞戶,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fēng)寒似夜來些。
翻譯
樓角上剛消散一抹晚霞,淡黃色柳枝上暗棲著烏鴉,美人正乘著明月采摘梅花。
她笑捻著梅花回到閨房,又放下簾幕遮護窗紗,夜風(fēng)勁吹寒意有些增加。
注釋
暗棲鴉:烏鴉暗棲于嫩黃的楊柳之中。“玉人”:像美玉一樣漂亮標(biāo)致的人,既可指男子,又可喻女性。
和月:趁著皎潔的月色。
捻:摘取。
粉香:代指梅花。
夜來:昨天。
注釋
洞戶:室與室之間相通的門戶。
些(suò):句末語氣詞,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賞析
此詞寫一位純靜高潔、貌美如玉的年輕女子從傍晚到夜間的一些活動,充滿了詞人傾慕和愛戀的情感。
上片寫戶外,前兩句專力寫景!皹墙浅蹁N一縷霞”,首先出現(xiàn)在畫上的是一座佳人居住的紅樓,但詞人并不描繪樓的全貌,而只勾勒出它的一角。時間是太陽落山的一瞬。起初,殘陽斜射,樓角镕金,色彩極其艷麗;繼而,陽光迅速消失,樓角變得暗淡,朦朧,以至被夜幕掛上了面紗!暗S楊柳暗棲鴉”,接著寫紅樓附近楊柳,這楊柳是“淡黃”色,說明抽葉不久,時間應(yīng)是初春。在這嫩綠柳樹的枝葉間,棲臥著歸林的烏鴉,在“棲鴉”前加一“暗”字,既顯此處人靜,又顯此時夜深,“棲鴉”與“淡黃楊柳”已經(jīng)融為一體了。通過時間的推移,作者為讀者描繪了一個幽靜、朦朧的夜景,為下邊人物的活動設(shè)置了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
“玉人和月摘梅花”,“玉人”,像美玉一樣漂亮標(biāo)致的人,既可指男子,又可喻女性。此詞所寫,應(yīng)是一位年輕的姑娘。這如花似玉的佳人,披著銀白似水的月光,采摘“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梅花,月、花、人三美相映,意境靈動,畫面幽潔,令人拍案叫絕。
在上片景物描寫中,還充分顯示了色彩的多姿和變幻,紅樓、金霞、淡黃楊柳,黑色烏鴉,銀白月光,嫣紅的梅花,織成了一幅斑爛絢麗的圖畫。人物在如此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活動,猶如仙境一般。
下片寫室內(nèi),“笑捻粉香歸洞戶”,寫女子由院子回到了室內(nèi)。年輕的佳人采罷梅花,她面含微笑,手指輕輕拈動花枝,邁動款款碎步,她要回房去了!胺巯恪奔粗该坊ǎ且陨屎蜌馕洞肝矬w,這種借代手法,出自人們的體味和感觸,很有點感情色彩!岸磻簟保臼鞘遗c室之間相通的'門戶,這里作洞房用,即姑娘所居深邃的內(nèi)室。這一句寫得逼真細(xì)致,活靈活現(xiàn),使人讀之如見如聞。
“更垂簾幕護窗紗”,“更”即“又”,佳人入室之后,馬上就把簾幕垂掛下來,用一“又”字,說明天天如此,已成生活定例。簾幕護住窗紗,嚴(yán)嚴(yán)實實,既遮擋風(fēng)雨侵襲,又使人無縫窺伺,佳人很善于自我保護,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慎獨高雅,孤芳不群。
“東風(fēng)寒似夜來些”,“些”是宋、元時期語尾助詞,讀sā音。這句是說,雖然佳人剛剛放下簾幕,入夜不久,由于是初春季節(jié),東風(fēng)一吹,仍覺寒氣浸浸,猶如深夜一般。不過佳人已“躲進(jìn)小樓成一統(tǒng)”,自然便不“管他冬夏與春秋”了。
唐圭璋先生評這首詞說:“此首全篇寫景,無句不美。”從字面上看,此評固然精當(dāng),但詞人寫景的目的在于頌人,歌頌?zāi)俏桓邼嵜利惖纳倥,她超凡脫俗,一塵不染,獨來獨往,不受任何羈絆。賀鑄的好友,另一著名詞人張耒為《東山詞》寫的序中曾說賀詞“幽潔如屈、宋”,有人認(rèn)為這樣評價過高,不過屈原那種美人香草的手法,他還是學(xué)來了,最為膾炙人口的《青玉案》,表面看雖是一首艷詞,實則那位“凌波佳人”不僅有美艷絕倫的姿質(zhì),而且?guī)е路甲再p,寂寞幽獨的氣息,從她身上曲折地表現(xiàn)了作者感傷身世、理想失落的悲觀情緒。這首《減字浣溪沙》中的佳人,也不妨把她看成即是賀鑄理想和愿望的象征,或者說就是詞人的自況。
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賀鑄在和州(今安徽和縣一帶)任管界巡檢(負(fù)責(zé)地方上訓(xùn)治甲兵,巡邏州邑,捕捉盜賊等的武官),時感懷思慕愛人,而作此詞。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5
浣溪沙·枕障薰?fàn)t隔繡帷
枕障薰?fàn)t隔繡帷,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應(yīng)知。
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
翻譯
枕邊薰?fàn)t的香煙在帳幕飄裊,兩年來我整天苦苦地懷念你。明月和杏花明自我的心思。
我為了尋你走遍天上人間,終于與你重新歡聚在一起,醒來才知道這又是在夢里。如今正是小雨紛飛的黃昏,畫簾默默無聲凄清地低垂。
注釋
枕障:枕頭和屏障。
薰?fàn)t:用來熏香或取暖的爐子。
杏花明月:杏花每年春天盛開,月亮每月一度圓缺,故以之?dāng)M指歲月時間。
始應(yīng)知:才能知,或正可知。
天上人間:天上和人間。
覺:醒。
畫簾:精繡、垂彩之簾。
賞析
詞的上闋看似平淡,然而有些地方也頗見精巧。如首句的“隔”字,既交代了室內(nèi)枕屏、薰?fàn)t與繡帷間的位置,更使人生出一種人去樓空、遠(yuǎn)隔天涯的聯(lián)想。第三句,杏花明月用來作為春秋季節(jié)的特征,并且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它們?nèi)说腵感知,點明只有杏花明月深知作者的相思之苦。這樣寫,的確為詞的意境增添了一分落寞與惆悵。
詞的下闋構(gòu)意佳妙。代為設(shè)想愛姬已逝,卻不愿信其逝,故著一問句,愈見其恍惚哀慟之態(tài)。下面兩句更妙,舊日的歡情只有在新夢中重現(xiàn),正當(dāng)纏綿悱惻之際,忽然醒來,惟有“枕障薰?fàn)t隔繡帷”,此時的悲哀之情可想而知。但作者到此意猶未足,再著力添上一筆,醒來之時,正值黃昏,畫簾低垂,雨聲瀝瀝,真是到了“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境界。古人曾說,詞起結(jié)最難,而結(jié)尤難于起,如這首詞的結(jié)句,不僅為全詞增添了畫意詩情,并且給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想象余地,真是所謂詞家本色,故能打動悼亡者之心。
縱觀全詞,詞的上片先寫悼亡、相思之情,枕障、薰?fàn)t、繡帷依然如故,但物在人非。面對有情之物,悼亡之人仿佛看到了昔日愛姬。遐想當(dāng)年,他與愛姬情之融融,愛之切切。深情所系,愛姬逝去的兩年之中,每日情思裊裊,過往的回憶使他無法忘懷,不禁邀請春花、明月與之共語。因這情,花知、月知、天知、地知,如此深切的感情確實哀婉動人。下片寫夢中相會,情到深處,悼亡人竟不信愛姬已逝,上天入地苦苦尋覓,但都成空,只好在夢鄉(xiāng)重溫舊情,而這往日的歡樂,又仿佛別添幾分新鮮。這新鮮,是經(jīng)年之后愛情的一種升華。全詞寫得真切、自然、哀婉動人。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6
五里灘頭風(fēng)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滿眼風(fēng)波多閃灼,看山卻似走來迎。子細(xì)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題解
這首詞它是較為特別的。它喜歡用口語,思想新穎,調(diào)子輕快,讀起來滿有船夫曲的味道。因為,它是一首唐代的民間詞。它的作者是誰?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知道了。甚至這篇作品也差不多失傳了近九百年,直到馳名中外的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洞在1899年或1900年被打開,人們才有機會讀到它。
鑒賞
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的抒情小詞,它寫的是狂風(fēng)過后船夫們駕駛帆船前進(jìn)的情景和心情。
詞一開頭就說”五里灘頭風(fēng)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五里灘,是這條河上的'一個地名,“頭”是方位詞,它說明船已開到五里灘上了。帆船是需要借助風(fēng)力的,乘風(fēng)破浪,船走得更快。但這種風(fēng)必須是順風(fēng)。如果吹來的風(fēng)是旋風(fēng),或逆風(fēng),那就不但不能幫助帆船前進(jìn),而且還會帶來危險,所以是不能張帆的。在五里灘以前,船夫們遇到的顯然不是順風(fēng)。他們經(jīng)過一場和狂風(fēng)惡浪的搏斗以后,觀察到風(fēng)勢將要平息,也就是“風(fēng)欲平”了,就馬上扯起帆來。在這個當(dāng)兒,大家雖然還在繼續(xù)舉棹搖般,卻產(chǎn)生了“覺船輕”的感覺!拌,槳板,舉棹就是打槳板。既然風(fēng)力可以代替人力,何必還要打槳搖櫓呢,于是,便“柔櫓不施停卻棹”吧。在文學(xué)作品中常把櫓稱為柔櫓,以形容櫓的得心應(yīng)手。櫓的外形有點兒象槳,安在船梢或船旁,用人搖動,它會象魚的尾和鰭一樣,通過撥水,產(chǎn)主推動力!笆保褂。寫到這里,船夫們的輕松愉快的感情,一下就傳達(dá)出來了。
在緊張的勞動過程中,是沒有空閑時間來欣賞船外的美景的,但在勞動之余,船夫們不僅輕松,而且歡快,詞的下片就是通過看山看水反映了他們的心情。“滿眼風(fēng)波多閃灼,看山卻似走來迎!薄伴W灼”,形容水光閃動的樣子?耧L(fēng)過后,烏云也散開了,上文說“風(fēng)欲平”,是還有些風(fēng),所以河里的波浪涌起,波光粼粼。這時兩岸的山吶,看上去挺有趣過的,它們似乎很好客,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過來歡迎大家。但是,山是不會走動的。子細(xì)(仔細(xì))看看,山確實沒有動啊。那么,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哦,那不過是因為船走得快,使得坐在船上的人產(chǎn)生一種“走來迎”的感覺罷了。
詞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是船行”作結(jié)束,它不僅起一個敘述作用,而且還象船夫的勞動號子的和聲一樣,余音裊裊[niǎo],久久回蕩在青山綠水之間。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7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山寺微茫背夕曛,鳥飛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蓱z身是眼中人。
翻譯
山寺背對著夕陽的光暈,在余暉下顯得影廓模糊。飛鳥也顯得影子迷離,剛飛到半山腰,山脈便隱藏在昏暗的.影子之中了。這時,寺院中的磬聲悠揚地響起,仿佛把山間的云彩都定格住了。
登上山頂,想更近地眺望月亮,如果此時開了天眼,便可以借此透視凡界紅塵。這些都是奢想啊,我只是人世間的一個凡夫俗子罷了。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
微茫:隱約,模糊。
夕曛:日落時的余暉。
上方:寺廟。
磬:佛寺中缽形的打擊樂器,用銅制成。
定行云:即《列子·湯問》“響遏行云”之意。
天眼:佛教所說五眼之一。能透視眾生諸物,無論上下、遠(yuǎn)近、前后、內(nèi)外、大小及未來,皆能觀照。又古詩詞中常以天眼指月亮。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為1905年夏歸海寧時登硤山所作。此詞中之意蘊,雖然也有幽微深婉的極可賞愛之處,然而其意境卻是詞人作品中之所習(xí)見,并且性質(zhì)亦屬于有關(guān)人生之情思與哲理。
賞析
上闋“山寺微茫背夕曛”,如認(rèn)為確有此山、確有此寺,而欲指某山、某寺以實之,則誤矣。此詞前片三句,但標(biāo)舉一崇高幽美而渺茫之境界耳。近代西洋文藝有所謂象征主義者,靜安先生之作殆近之焉。我國舊詩舊詞中,擬喻之作雖多,而象征之作則極少。所謂擬喻者,大別之約有三類:其一日以物擬人,如吳文英《浣溪沙》詞“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杜牧《贈別》詩“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是以物擬人者也:其二日以物擬物,如東坡《永遇樂》詞“明月如霜,好風(fēng)如水”,端己《菩薩蠻》詞“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是以物擬物者也;其三日以人托物,屈子《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駱賓王《在獄詠蟬》詩“露重飛難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是以人托物者也。要之,此三種皆于虛擬之中仍不免寫實之意也。至若其以假造之景象,表抽象之觀念,以顯示人生、宗教,或道德、哲學(xué),某種深邃之義理者,則近于西洋之象征主義矣。此于古人之作中,頗難覓得例證!吨橛裨~》之《浣溪沙》“滿目山河空念遠(yuǎn),落花風(fēng)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六一詞》之《玉樓春》“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fēng)容易別”,殆近之矣。以其頗有人生哲理存乎其間也。然而此在晏、歐諸公,殆不過偶爾自然之流露,而非有心用意之作也。正如靜安先生《人間詞話》所云:“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倍o安先生之詞,則思深意苦,故其所作多為有心用意之作。樊志厚《人間詞甲稿序》云:“若夫觀物之微、托興之深,則又君詩詞之特色!贝诵蛉搜允庆o安先生自作而托名樊志厚者,即使不然,而其序言亦必深為靜安先生所印可者也!吧剿挛⒚!币黄鹚淖,便引人抬眼望向半天高處,顯示一極崇高渺茫之境,復(fù)益之以“背夕曛”,乃更增加無限要渺幽微之感。黃仲則《都門秋思》有句云“夕陽勸客登樓去”,于四野蒼茫之中,而舉目遙見高峰層樓之上獨留此一片夕陽,發(fā)出無限之誘惑,令人興攀躋之念,故日“勸客登樓去”,此一“勸”字固極妙也。靜安詞之“夕曛”,較仲則所云“夕陽”者其時間當(dāng)更為晏晚,而其光色亦當(dāng)更為黯淡,然其為誘惑,則或更有過之。常人貴遠(yuǎn)而賤近,每于其所愈不能知、愈不可得者,則其渴慕之心亦愈切。故靜安先生不日“對”夕曛,而日“背夕曛”,乃益更增人之遐思幽想也。人于此塵雜煩亂之生活中,恍惚焉一瞥哲理之靈光,而此靈光又復(fù)渺遠(yuǎn)幽微如不可即,則其對人之誘惑為何如,靜安先生蓋嘗深受西洋叔本華悲觀哲學(xué)之影響,以為“生活之本質(zhì)何,欲而已矣。欲之為性無厭。一欲既終,欲隨之,故究竟之慰藉終不可得也。故人生者如鐘表之?dāng)[,實往復(fù)于苦痛與倦?yún)捴g者也!变z靜安先生既覺人生之苦痛如斯,是其研究哲學(xué),蓋欲于其中覓一解脫之道者也。然而靜安先生在《靜庵文集續(xù)編·自序二》中又云:“余疲于哲學(xué)有日矣。哲學(xué)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知其可信而不能愛,覺其可愛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煩悶。”然則是此哲理之靈光雖惚若可以瞥見,而終不可以求得者也。故日:“鳥飛不到半山昏!比肆Ρ∪,竟可奈何,然而人對彼一境界之向往,彼一境界對人之吸引,仍在在足以動搖人心。有磬聲焉,其音孤寂,而揭響遏云,入乎耳,動乎心,雖欲不向往,而其吸引之力有不可拒者焉,故曰“上方孤磐定行云”也。
于是而思試一攀躋之焉,因而下闋乃有“試上高峰窺皓月”之言。曰“試上”,則未曾真筒到達(dá)也可知;曰“窺”,則未曾真筒察見也可想。然則此一“試上”之間,有多少努力,多少苦痛。此又靜安先生在《紅樓夢評論》一文所云:“有能除去此二者(按指苦痛與倦?yún)挘,吾人謂之日快樂。然當(dāng)其求快樂也,吾人于固有之苦痛外,又不得不加以努力,而努力亦苦痛之一也。且快樂之后,其感苦痛也彌深。故苦痛而無回復(fù)之快樂者有之矣,未有快樂而不先之或繼之以苦痛者也!保ò矗捍藢嵤灞救A之說)是其“試上高峰”原思求解脫、求快樂,而其“試上”之努力固已為一種痛苦矣。且其痛苦尚不止此。蓋吾輩凡人,固無時刻不為此塵網(wǎng)所牢籠,深溺于生活之大欲中,而不克自拔,亦正如靜安先生在《紅樓夢評論》中所云:“于解脫之途中,彼之生活之欲,猶時時起而與之相抗!狈蛉缡,固終不免于“偶開天眼覷紅塵”也。已知其“偶開”必由此不能自己、不克自主之一念耳。陳鴻《長恨歌傳》云:“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fù)墮下界,且結(jié)后緣。”而人生競不能制此一念之動,則前所云“試上高峰”者,乃彌增人之艱辛痛苦之感矣。竊以為前一句之“窺”,有欲求見而未全得見之憾;后一句之“覷”,有欲求無見而不能不見之悲。而結(jié)之日“可憐身是眼中人”,彼“眼中人”者何,固此塵世大欲中擾擾攘攘、憂患勞苦之眾生也。夫彼眾生雖憂患勞苦,而彼輩春夢方酣,固不暇自哀。此譬若人死后之尸骸,其腐朽靡爛乃全不自知,而今乃有一尸骸焉,獨具清醒未死之官能,自視其腐朽,自感其靡爛,則其悲哀痛苦,所以自哀而哀人者,其深切當(dāng)如何耶,于是此“可憐身是眼中人”一句,乃真有令人不忍卒讀者矣。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8
麻葉層層檾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luò)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翻譯
村外的層層麻葉因雨的滋潤而泛著光澤,村內(nèi)處處飄散著煮繭的清香。不時聽到籬笆邊傳來繅絲女子悅耳的談笑聲。
須發(fā)將白的老翁拄著藜杖,老眼迷離似醉,捋下新麥搗成粉末用來果腹。我關(guān)切地詢問老翁:豆類作物何時能成熟?
注釋
檾:同“苘”,俗稱青麻。
絡(luò)絲娘:本為蟲名,此處代指繅絲的婦女。
垂白:鬢發(fā)將白的老人;
杖藜:倚仗藜莖制成的手杖;藜,植物名,此處指以藜莖制成的手杖。
捋青:從未全熟的麥穗上捋下麥粒。
麨:用麥子制成的干糧;
軟:飽之意。
賞析
這首詩從側(cè)面反映初夏時節(jié)農(nóng)村的生活情趣:煮蠶香、絡(luò)絲娘嬌語、白發(fā)老翁捋新麥等。
“麻葉層層檾葉光”,麻葉一層一層地密密麻麻地鋪著,而且一層一層的麻葉都泛著光澤,麻葉、檾葉互文見義,層層二字可見麻葉的繁茂,光字又寫出了檾葉的光滑滋潤,此處雖然未寫明曾降下甘霖,但由層層聚集且泛出光亮的麻葉,讀者就可以知道這都是由于求雨之后甘霖如約而至的功效,暗含了謝雨之意。誰家煮繭一村香?詞人一進(jìn)入村莊,便聞到彌漫著的`煮繭香味,禁不住好奇地問詢一聲:此時是誰家正在煮繭?行文更顯變化搖曳之美,毫無板滯之感。“一村香”三字寫盡了香氣濃郁、芳香四溢之感。隔籬嬌語絡(luò)絲娘,循著香氣望去,便聽見繅絲的婦女在隔著籬笆嬌語交談、輕聲歡笑,場景逼真,富有情趣。把繅絲女比喻成聲音動聽的絡(luò)絲娘,更見其聲音的嬌軟美妙。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饑腸”,詞人看見一位老翁須發(fā)垂白,手扶藜杖,抬著那迷離朦朧的雙眼,從未全熟的麥穗上捋下麥粒,希望能夠搗碎之后做成干糧充饑。垂白、杖藜、醉眼三個詞從不同的方面刻畫出老翁的年邁老態(tài),而如此年老可憐的老人還得捋青搗麨可見這一場過去了的春旱曾給百姓造成的災(zāi)難之重!皢栄远谷~幾時黃?”詞人見后,忍不住地上前關(guān)切地問道:葉黃豆熟之時還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說:甘霖之后的新一輪的豐收還要多長時間呢?這是在替老翁的一份期待,也是對老翁的一種安慰。關(guān)切之心、愛民之意躍然紙上。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9
浣溪沙·十里湖光載酒游
十里湖光載酒游,青簾低映白蘋洲。西風(fēng)聽徹采菱謳。
沙岸有時雙袖擁,畫船何處一竿收。歸來無語晚妝樓。
翻譯
湖光山色,倒映如畫,坐在船上,載酒而游,是多么的逍遙自在。遠(yuǎn)景是水中的沙灘,伴著采菱人所唱的歌曲泛舟湖上,欣賞著自然的美是多么的愉悅啊。
近處的岸邊有熱鬧的街市,美麗的女子。天色漸晚,畫船上收起釣竿。夜晚歸來,獨自于妝樓尋思。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shù)詞人所常用。
青簾:舊時酒店門口掛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
白洲:泛指長滿白色花的沙洲。唐李益《柳楊送客》
詩:“青楓江畔白洲,楚客傷離不待秋!
徹:完結(jié),指樂曲的終結(jié)。
采菱謳:樂府清商曲名,又稱《采菱歌》、《采菱曲》。
沙岸: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
雙袖:借指美女。
畫船:裝飾華麗的游船。
一竿:宋時京師買妾,一妾需五千錢,每五千錢名為“一竿”。李煜《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故此處之“一竿”亦可指漁人。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容若扈駕南巡,目睹了江南的湖光山色,盡享自然情趣,感慨之下作下此詞。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江南自然風(fēng)景的詞,詞全用白描,清麗簡淡,描摹如畫。
“十里湖光載酒游,青簾低映白蘋洲。西風(fēng)聽徹采菱謳!焙椭黠L(fēng)在小舟之上飲酒,醉心之趣,好似聽見采蓮曲悠揚地在湖面上拂過,又有沙岸上美女水袖飄然,翩躚起舞,自是美不勝收。
“沙岸有時雙袖擁,畫船何處一竿收!贝藭r納蘭又借李后主《漁夫》中“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依有幾人”一句,表達(dá)身在舟中,好似漁夫撐竿,盡享自然情趣的美好感觸。當(dāng)年李后主身為君王身不由己,只得寫這樣一闋詞,畫餅充饑,以撫慰自己疲憊無奈之心:在美景之中,納蘭是否也如后主一般惆悵地期待,我們并不能身臨其境地大膽猜測,但至少從這詞看,基調(diào)明朗閑適。納蘭對山山水水尤其喜愛,心心念念想要回歸自然,為天地之間的一名酒客便可。這心愿,從滿首詞間漫溢的情趣就可窺見。
全詞清新、雅致,勾勒出了秦淮河燈火之夜:湖面、小舟、酒家、沙堤、美女、燈火,表現(xiàn)了詞人欣賞與意欲回歸大自然的情趣。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10
浣溪沙·端午原文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譯文
微微小汗?jié)裢噶吮躺【I,明日端午節(jié)一定要浴蘭湯。參與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布滿河面。
你將那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發(fā)髻上。只祈愿能與相愛的人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分平仄兩體,字?jǐn)?shù)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端午:民間節(jié)日,在舊歷五月初五。
碧紈(wán):綠色薄綢。
芳蘭:芳香的蘭花。端午節(jié)有浴蘭湯的風(fēng)俗。
流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
云鬟(huán):女子的發(fā)髻。
賞析
這首詞主要描寫婦女歡度端午佳節(jié)的情景。上片描述她們節(jié)日前進(jìn)行的各種準(zhǔn)備,下片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fēng)俗,彩線纏玉臂,小符掛云鬟,互致節(jié)日的祝賀。全詞采用對偶句式,從中能依稀看到一直盡職盡忠地陪伴在詞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上片,預(yù)示端午節(jié)日,將開展浴蘭活動,氣氛十分濃郁。端午,處于初夏季節(jié)。穿著自然華麗,以襯托參與者的身份。于朝云來說,最好是綠色細(xì)絹——“碧紈”,正好與她的雅靜性格相符。天氣稍熱,易出“輕汗”,“微透”著“碧紈”!巴浮弊钟玫觅N切,將半明半暗的膚體朦朧美襯托出來了!懊鞒宋缭》继m”,顯得有愉悅的審美性。它不僅體現(xiàn)了朝云由芳體而及蘭心的純潔高貴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蘭令節(jié)俗的淳樸純真美。朝云浴處,余香猶存。沐芳浴蘭,遍及社會。參與者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正如詞人詞中所寫:“流香漲膩滿晴川”。這正是古老節(jié)日文化發(fā)揚光大的表現(xiàn)。
下片,寫詞人偕朝云參與具體的端午節(jié)俗活動。詞人著重寫了兩項端午節(jié)俗健身活動。其一,“彩線輕纏紅玉臂”,“以五彩絲系臂”。它辟邪驅(qū)鬼,使朝云“玉臂”“紅”而長命。與用五色花線纏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義。其二,“小符斜掛綠云鬟”,以“赤靈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綠”而身健。與小孩穿老虎腰肚,門上掛蒲劍以辟邪護身有同等意義。詞人著重描寫纏線、掛符活動,且用對偶句式,為的是“佳人相見一千年”,愿靈驗得到應(yīng)證。真是一語中的,畫龍點睛。
全詞是篇民俗詩,充滿了濃郁的古老民俗氣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貴的資料。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11
浣溪沙·紅橋懷古和王阮亭韻
無恙年年汴水流。一聲水調(diào)短亭秋。舊時明月照揚州。
曾是長堤牽錦纜,綠楊清瘦至今愁。玉鉤斜路近迷樓。
翻譯
汴水依舊如隋時的樣子,年年東流。秋日的短亭傳來一首《水調(diào)》的歌聲。明月仿佛也是舊時的,靜靜地照耀著揚州城。
想隋朝的時候這里曾是何等繁華侈靡,如今河岸楊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宮女的墓地還是靠近了歌舞之樓。
注釋
無恙:安好。
汴水:古河名,隋煬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今水已湮廢,僅泗縣尚有汴水?dāng)嗲?/p>
水調(diào):曲調(diào)名,傳為隋場帝時,開汴渠成,遂作此。
曾是句:長堤,指隋堤。
玉鉤斜:隋代葬埋宮女的墓地。
近:靠近。
迷樓:樓名。故址在今揚州西北。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是為納蘭扈駕巡幸江南抵達(dá)揚州之時所作。時,納蘭性德三十歲。時隔二十余年,容若和王阮亭韻,乃步其一(北郭清溪一帶流)原玉。
賞析
納蘭此篇則明示之“懷古”,“懷古”之作是詩人詠懷的一種手法,無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達(dá)意而已,可以說舉凡詩詞中的懷古之作都是詩人的'詠懷之作。該篇亦是如此,作者借詠隋煬帝窮奢極欲,腐敗昏聵之故實,抒寫了自己的不勝今昔之慨。
其一為王世禛首倡,描摹紅橋風(fēng)物。謂其坐落于綠楊城郭,登橋四望,徘徊感嘆,亦當(dāng)自迷。容若和之,曰為懷古。除了“舊時明月”,其所懷者,應(yīng)當(dāng)還包括長堤錦纜。前者乃自然物象,指明月照耀下的揚州;后者社會事相,指隋煬帝至汴京,錦帆過處,香聞十里場景!疤煜氯置髟乱梗譄o賴是揚州”(徐凝《憶揚州》)。汴水年年,水調(diào)聲聲。眼前物景似乎并無變化。上片布景,以“無恙”二字,說明一切。那么,當(dāng)年經(jīng)過汴水,巡幸江都的帝御龍舟及蕭妃鳳舸,至今又如何呢?
長堤上,清瘦綠楊,不是曾為牽系過錦帆的彩纜嗎?眼下所能見到的,盡為愁思籠罩。隋帝建造迷樓,已與宮女的玉鉤,一起埋葬。下片說情,以長堤錦纜與清瘦楊柳對舉,說明江上景物依舊,眼下人事全非,并以玉鉤、迷樓,對于當(dāng)年的人和事,表示哀悼,為寄吊古之情。詞章因紅橋之名,哀樂交乘,與原作之徘徊感嘆,同一懷抱,可謂合作。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12
原文
細(xì)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朝來白鳥背人飛。
對鄭子真巖石臥,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誦北山移。
翻譯/譯文
譯文
聽到春山杜鵑一聲聲啼叫,既是為我送行,又是盼我早日歸來。早上飛來的白鳥似乎是在責(zé)怪我違背誓言與其分離。
我當(dāng)初想效仿鄭子真,陶淵明終老田園,對著巖石坐臥,學(xué)陶元亮賞菊,F(xiàn)在我出仕做官,恐怕要被人用《北山移文》來恥笑了。
注釋
、哦庞睿河置霹N、子規(guī),鳥名。鳴聲凄歷,能使旅客起思鄉(xiāng)之念。
、瓢坐B:水鳥。上句的杜宇的送行詩與這句的白鳥背人飛,都是不忍相別的意思!鞍坐B背人飛”尚含有返回的象征。
、青嵶诱妫簼h時谷口人!稐钭印しㄑ浴柹衿罚骸肮瓤卩嵶诱娌磺渲,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師!边@里是作者回憶自己十年的田園生活。
⑷陶元亮:陶淵明名元亮。
、伞侗鄙揭啤罚杭础侗鄙揭莆摹。作者孔稚珪字德璋,南齊人。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南周颙隱于鐘山,后為海鹽令,欲再過鐘山,孔作此文,借山靈口氣,阻止周不許再來。作者應(yīng)詔出山,高興的表示:決心獻(xiàn)身于國,不回上饒了。
賞析/鑒賞
上片寫景,借鳥語傳情。辛棄疾對他的重新出任,并沒有一般失意文人在偶然得意時的那種“春風(fēng)得意馬啼疾”的快感。相反,他寫了這樣一個開頭:“細(xì)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碑(dāng)他在春山間行走時側(cè)耳傾聽,杜鵑鳥一聲聲長啼,很有抒情意味,仿佛是為他而寫下的抒情詩一樣。然而杜鵑的啼鳴,古人都以其聲如“不如歸去”,能動旅客懷歸之思。那么作者只見它送行的殷勤,不覺它勸歸的意思,顯然是在裝糊涂。這里說“送行”,是囑他別忘歸來之意,表達(dá)了作者未出行即思?xì)w鄉(xiāng)的心境。末句突然一個反頓:“朝來白鳥背人飛!苯璋坐B見他出山,就因怨憤背飛而去來顯化自己的矛盾心情。這里仿佛是目遇心感,隨緣而得,但其實是經(jīng)過構(gòu)思,富有深意的。因為第一,作者用了自己的舊典:當(dāng)年他初隱帶湖,就在詞里表示過與盟鳥結(jié)盟,永不背叛,(《水調(diào)歌頭·盟鷗》)而今居然食言了。第二,作者還借用《列子》典故,表明當(dāng)人有了機心之后,白鷗自會識破而遠(yuǎn)飛避害。而今白鷗見他就背飛而去,顯然是不滿于他那欲有作為的機心。所以白鳥這個意象,雖然取象于當(dāng)前,但一能顯示他的自笑機心,二能顯示他的自笑背盟,措意曲折而深隱。
下片寫情,借典故寄意。前兩句,借漢代隱士鄭子真屢受詔書而不肯出,東晉大隱士陶淵明一掛冠即至死不仕的典故,表明當(dāng)年自己也曾像鄭子真,陶淵明一樣,隱于巖石下,手把菊花飲。末句突然一個反轉(zhuǎn),以前人諷刺同隱者違約出仕而作的《北山移文》,來自嘲自己的愧對山中故人,不能像鄭子真,陶淵明一樣堅定其志,卻是半道背盟了。這次出山,與其說是為國家建功立業(yè),不如說是對這些年來久已習(xí)慣了的“隱逸生涯”的背叛。值得注意的是,他不待山中故友起而諷刺自己,就已經(jīng)感到這種大談歸隱之趣后再出仕的行為可吃可羞,說“而今堪誦”,這表明,作者此時確實面臨著心理上的`壓力。這壓力,是作者用世與避世的矛盾心情的充分反映。
這首詞在表現(xiàn)手法上,借物借事傳情達(dá)意,把準(zhǔn)確和曲折的效果相結(jié)合。在結(jié)構(gòu)上,上下兩片都采用前二后一的逆轉(zhuǎn)句式,使重心落在每片的末句。而兩片之間,結(jié)構(gòu)對稱,表意均衡,顯得整飭、有力。
這首詞作于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的春天。辛棄疾從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至光宗紹熙二年(1191)冬,被罷黜閑居上饒帶湖整整十個春秋。紹熙二年又被南宋當(dāng)局任命福建提點刑獄,時年五十三歲。這首詞是在赴閩時寫的。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13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注釋①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
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谌ツ晏鞖馀f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已秋日傷感》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是說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jīng)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③夕陽:落日。
、芪飨拢合蛭鞣降仄骄落下。
、輲讜r回:什么時候回來。
、逕o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咚圃嘧R:好像曾經(jīng)認(rèn)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
、嘌鄽w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嵝@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譯文聽著一曲詩詞喝著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樣的季節(jié)還是這種樓臺和亭子。
天邊西下的夕陽什么時候才又轉(zhuǎn)回這里?
花兒總要凋落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舊時的相識。
在彌漫花香的園中小路上,我獨自地走來走去。
賞析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zhuǎn)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shù)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xiàn)境。從復(fù)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diào)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xiàn)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xí)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xiàn)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jīng)起了難以逆轉(zhuǎn)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guān)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xiàn),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fù)。細(xì)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xì)心態(tài)。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fā)前意!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睘樘烊黄媾季洌司涔で啥鴾喅、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用虛字構(gòu)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xiàn)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lián)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xiàn),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yīng)上“幾時回”;、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jīng)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lián)系,它們的內(nèi)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xiàn)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lián)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薄芬辉!靶@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diào)是低沉的。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14
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
宿醉離愁慢髻鬟,六銖衣薄惹輕寒,慵紅悶翠掩青鸞。
羅襪況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瑯玕,骨香腰細(xì)更沈檀。
翻譯
晚唐女子宿醉初醒帶著離別的愁緒慢慢整理環(huán)形發(fā)髻,輕如蟬翼的衣服讓身子有一點點寒冷,慵懶地照著鏡子涂口紅穿翠衣。
裝著蠶絲襪和裝飾金蓮花頭飾,如雪肌膚在薄薄的紗衣下仿佛是玉石般潤澤,在沉香與檀香的氛圍下露出楊柳小纖腰婀娜的身姿。
注釋
宿醉:隔夜猶存的余醉。
慢:胡亂,隨便。
髻鬟:環(huán)形發(fā)髻。古代中國婦女發(fā)式。
六銖衣:中國古代計量以二十四銖為一兩,六銖極言其輕。也指仙人之衣。
青鸞:青鳥。古代創(chuàng)說中能幫人傳遞信息的仙鳥。這里指青銅鸞鏡。
菡萏:指蓮花。
玉瑯玕:玉石。
沈檀:沉香與檀香!吧颉蓖ā俺痢。
賞析
該詞為典型的“香奩體”詞,為最早的《浣溪沙》,題材為“艷情”題材,抒情風(fēng)格細(xì)膩深曲,文辭麗美。
上片主要描寫宿醉初醒女子面部神態(tài)、發(fā)髻、衣服、面容等內(nèi)容!俺睢弊謱懗雠拥.情緒,“慢”寫出了女子的動作,“寒”烘托了環(huán)境冷暖,“紅”和“翠”也出了顏色。
下片主要描寫女子體態(tài)、身姿、腰身、肌膚、和腿部!傲_襪”、“雪肌”、“玉瑯玕”突出了女子體態(tài)、肌膚的質(zhì)感,“骨香”和“沈檀”突出了嗅覺感受。
全詞共六句,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全方位描寫了女性,以雕琢的文辭表現(xiàn)了女子的形態(tài)美和裝飾美,但更重的是她的“離愁”,因離愁而醉酒、慵懶,失了生活的趣味卻又止不住“更沉檀”即重涂脂粉,看似享受卻掩飾著內(nèi)心的苦澀。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創(chuàng)作時間約為860-880年之間,詞人韓偓在南唐皇帝唐昭宗下任兵部侍郎等職,專寫女子裙裾脂粉之詞供皇帝娛樂,該詞收錄于《尊前集》。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15
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
樓倚春江百尺高,煙中還未見歸橈,幾時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飛風(fēng)弄蝶,柳陰陰下水平橋,日長才過又今宵。
翻譯
一座百尺高樓倚江矗立著,有位思婦正在樓上憑欄遠(yuǎn)眺。只見春江之上彌漫著淡淡的霧氣,點點白帆像穿梭一樣往來不絕,但是怎么也見不到丈夫的座船歸來,她感到無比失望和傷心。她的丈夫還不如江潮守信用,春潮漲落均有定期,而他竟逾期不歸,令人氣憤啊!
片片落花隨風(fēng)飄舞,好像一群彩蝶相戲一般,說明又是一年過去;在柳陰之下,雨后春波已漲到與兩岸齊平,而丈夫卻不知抓緊時間趁潮早歸,可見他不懂妻子日夜思念的痛苦。一個白天剛剛挨過去,跟著而來的就是一個凄涼之夜開始,日復(fù)一日,真是度日如年呢!
注釋
倚:表示樓的位置。
春江:春天的江。
煙:在這里指江霧之類的水氣。
歸橈:猶歸舟。橈,即劃船的槳,古詩詞中常代指船。
期信:遵守預(yù)先約定的時間。后蜀顧夐《荷葉杯》
詞:“一去又乖期信,春盡。滿院長莓苔,手挼裙帶獨徘徊。”
弄:戲弄,這里指相戲。
陰陰:形容柳陰幽暗的樣子。
今宵:今夜。
賞析二
此詞是一首以閨中人思念遠(yuǎn)人的口吻創(chuàng)作的閨怨詞。詞寫丈夫遠(yuǎn)出,逾期未歸,妻子在家望眼欲穿。上片敘事言情,下片因景及情。此詞雖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題材,意境卻與眾不同;結(jié)構(gòu)上“無大起落”,卻層次分明,在平易曉暢之中顯現(xiàn)出濃郁蘊藉的情思,豐腴雋永的韻致,“味極雋永”。全詞語言工巧,情感表現(xiàn)得細(xì)膩而又生動,含蓄而又深沉。
上片敘事言情,寫出女主人望遠(yuǎn)盼歸時望眼欲穿的心中之怨!皹且写航俪吒撸瑹熤羞未見歸橈!逼鹗變删鋵戦|婦登高樓憑曲闌,思親懷遠(yuǎn)凝目看,江上水霧彌漫,白帆點點,由遠(yuǎn)而近,卻始終不見她所盼的那只歸夫船。看似平直,慢慢體味,頗多婉曲!皹且写航币环矫娼淮税俪吒邩桥R江而建;且因樓、江及人,把樓上憑欄人與春江中的“歸橈”聯(lián)系起來;二是以“春江”之浩瀚溶滿襯托倚樓人之孤單冷寂。“春江”及下片又寫到的繁花飛落,柳樹成蔭等,交待出時間是暮春——惜春之情甚也!“百尺高”與“還未見”相呼應(yīng),傳寫出思婦從低到高,拾級而上,登高騁望,傷高懷遠(yuǎn)的急切情態(tài)與望而不見,思而不得的苦惱和哀怨。一個“倚”字,就指示了位置!盁熤小倍帜它c染之筆,它一是春江景象的具體、形象的描繪,二是以這迷蒙的春江景象巧妙地烘托思婦的傷高懷遠(yuǎn)、惆悵哀怨的情懷。“幾時期信似江潮?”失望之余,她埋怨起那遠(yuǎn)行未歸的人來了:你還不如江潮有信,什么時候你也能如江潮那樣如期如約?緊承前面,從敘事言情轉(zhuǎn)而直抒胸臆。此句既扣上“春江”,即景取喻,又暗用唐代李益的樂府詩《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的詩意。詰問之語,進(jìn)一步刻畫思婦的心理活動,寫出失望尚未絕望思婦癡情、幽怨與期待的復(fù)雜心理。在對遠(yuǎn)行人的埋怨聲中,似乎也隱隱含著“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的自哀自怨。
下片因景及情,以景物襯托出女主人公度日如年的痛苦心情。“花片片飛風(fēng)弄蝶,柳陰陰下水平橋!边^片兩句寫暮春的對偶句是思婦望中的眼前之景:落花在風(fēng)中片片飛舞,蝴蝶在飛紅中翩翩相戲;溪邊細(xì)柳蔭濃濃,柔條拂水淥溶溶,雨后新波漲滿春江,江水與橋平——春去也!八綐颉迸c上片的“春江”“江潮”前后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芭薄捌健眱蓚動詞用得極妙,用擬人手法把景物寫活了。在思婦眼前,庭院池塘,小橋流水,春風(fēng)楊柳,飛花舞蝶,自然界充滿生機,和諧愜意。然而在這一美景前,孑然獨處的她,觸景傷情,反而增添了無窮的哀怨?达w花舞蝶親昵作態(tài),嘆人不如物之感生,見楊柳青青之色,則想起曾與丈夫分手時春日重聚的約定,春將去,人不見,引起無限的'怨情,真有“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之感!“日長才過又今宵。”日復(fù)一日地登高凝望,又到斜陽西下暮色昏暝時,主人公不由得發(fā)出一聲壓抑已久的喟然長嘆:漫長的白天剛剛挨過去,寂寞難耐的夜晚又將開始——登高望春春將去,高樓望遠(yuǎn)遠(yuǎn)念情。人未歸,怨難平。結(jié)句的一聲喟嘆,把女子度日如年的離別之苦寫得含蓄而又深沉。
鑒賞
這首《浣溪沙》為閨怨詞。起首一句,寫閨婦登高遠(yuǎn)望。樓高百尺,臨江而立,故用一個“倚”字,指示位置。這位思婦正憑欄眺望,盡管她思念心切,但江上還不見丈夫乘船而歸!盁熤羞未見歸橈”之“煙”,指江上的水氣。
橈即劃船的槳,古詩詞中常代指船。江上水氣彌漫,白帆片片,由遠(yuǎn)而近駛來,她努力辨認(rèn),但都不是她所盼的那只歸舟。失望之余,她埋怨起那遠(yuǎn)行之人來了,覺得他還不如江潮有信。古人謂潮漲潮落是有定期的,故李益樂府詩《江南曲》說:“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可與此句互證。丈夫沒有如約歸家,她雖說不出悔不“嫁與弄潮兒”的潑辣言語,但“幾時期信似江潮”七個字卻表現(xiàn)了她幽怨與期待的復(fù)雜心理。
過片兩句以景傳情,仍然表現(xiàn)那個婦女的思念之情。依然是其望中之景,但季節(jié)的變化,更強化了她的殷切思念。她和丈夫分手時可能曾約定春日重聚,誰知春天又一次來了,卻不見人影。“花片片飛風(fēng)弄蝶,柳陰陰下水平橋”,是寫暮春的對偶句,上句寫春歸,不用平直之筆,而極寫花落之狀,形容它們風(fēng)中飛舞,象蝴蝶相戲似的!芭,戲弄,指相戲。下一句的“陰陰”,形容柳蔭幽暗的樣子,和初春柳芽初吐遠(yuǎn)望如煙的景色不同。整句說綠柳蔭濃,長條拂水,雨后新波與橋面相平。這景象使閨婦發(fā)出“日長才過又今宵”這樣一聲壓抑已久的喟然長嘆,是說漫長的白晝好容易才挨過去,卻又迎來了寂寞難耐的夜晚,至此,把女子度日如年的離別之苦寫得含蓄而又深沉。此詞善于捕捉意象,創(chuàng)造意境,表現(xiàn)“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的情境,收到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為作者以閨中人思念遠(yuǎn)人的口吻創(chuàng)作的閨怨詞,從詞中內(nèi)容看,故事發(fā)生在暮春時節(jié)。其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未詳。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浣溪沙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9-28
浣溪沙原文的翻譯及賞析11-03
浣溪沙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0-26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8-04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7-22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6-23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熱門】08-25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熱門】08-24
蘇軾《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10-09
[精選]蘇軾《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