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賈平凹回憶文壇往事
從《廢都》到《秦腔》再到新作《帶燈》,隨著中國這幾十年來的變化,賈平凹的文學創(chuàng)作內容在變,寫作風格在變,不變的是他對寫作本身近乎偏執(zhí)的認真態(tài)良。
今年夏天,賈平凹應邀參加第十屆上海書展,并作為多場活動的主要嘉賓,與大家交流文學創(chuàng)作。一天下午,賈平凹走進星尚頻道的“今晚我們讀書”節(jié)目,一口陜地土話的他令記者應接不暇,他更一再感嘆:“時光過得真快,始終還記得那時我是單位中最小的。如今,居然已經(jīng)六十了,但還是感覺心里有很多東西還沒寫出來。”對于賈平凹來說,寫了四十年后仍然覺得沒寫夠:“有人問我怎么還不寫自傳,我想說,原創(chuàng)的還沒有寫完呢。等我年紀大了,寫不出新東西了,到時候再寫寫自己經(jīng)歷過的事情,寫寫家里的收藏。”
三毛自殺前無緣見一面
訪談中,他也回憶起了與臺灣女作家三毛的一段奇緣。“沒能與三毛見面,給我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遺憾。”
1991年前后,當時賈平凹還在進行《廢都》的創(chuàng)作,“三毛的朋友找到我,說三毛曾經(jīng)來過西安,當時就很想來找我,她很喜歡我的作品,但感覺如果見了面可能就沒有意思了,不如保持神秘感。但之后又說,有機會的話一定要來拜訪我。還托朋友問我,如果轉年來西安時,能不能讓我借她一輛自行車,陪她到商州走動走動,還希望我能寄幾本書給她。”
但當賈平凹如約把信和書寄出后,二十天后竟傳來三毛自殺身亡的噩耗。再后來,賈平凹還特別去祭奠過這位素未謀面的朋友,“三毛去世后,她的朋友受托,帶著她的部分遺物來到大陸,要葬在鳴沙山,但是因為怕太多人去打攪,并沒有告訴我們在哪里。后來我和幾個朋友去新疆時,特別轉到鳴沙山,祭奠三毛。”回憶往事,他又一次感慨時光飛逝,“三毛走時四十八九歲,―晃眼,都那么多年了。”
傷愈的小草開出花來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賈平凹就讀于西北大學中文系,197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寫作至今已有四十個年頭。這四十年中,遭遇創(chuàng)作低谷,也獲得過獎項高峰,如今更是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賈平凹說:“人生起起伏伏,我一直堅持的只是潛心創(chuàng)作,別的都不管。在生活中,我算不~--個好父親、好丈夫,也不是一個好干部、好領導。”曾經(jīng)有段時間,賈平凹幾乎從文壇銷聲匿跡,但是他從未放棄過寫作,“我堅持寫,因為總覺得不服氣,當時我的寫作自信受到了打擊,唯有通過不斷地寫,才能重塑自信。就像一棵小草被掐了,總得等傷口先愈合才能繼續(xù)成長開花,這有―個過程。”
進入花甲之年的賈平凹,仍然繼續(xù)堅持寫作,并且不斷有新的東西帶給讀者,他親自奔波在鄉(xiāng)間,深入探訪真實的農村生活。當被問及在人生最艱難的時期,為何還是沒放棄寫作,賈平凹半開玩笑地答道:“我別的都不會,只能搞創(chuàng)作呀。”
賈平凹也坦言,如今年紀大了,明顯會感到創(chuàng)作激情不夠:“那會兒寫《廢都》最順的時候,一天能寫一萬字,現(xiàn)在一天只能寫個幾千。”即便如此,他仍然希望自己能夠一直寫下去,他說:“寫了四十年也還沒寫夠,很多自己的想法,自己想要寫進作品中的東西,還沒有表達出來,如今的創(chuàng)作還不夠。”他對作品的要求極高,一部小說要寫好幾遍才能成,往往小說寫到十幾萬字,看著不滿意,就全部作廢,最后問世的作品至少要經(jīng)歷三四遍這樣的折騰。
賈平凹透露,自己每年都會去上海、北京、廣州,“感受一下時尚繁華的都市生活,也會去貧困的山區(qū)看看那里的生活。兩頭不同的生活,才能讓我準確地把握當下。”他的作品落腳點仍是中國農村,仍是中國社會最底層的人們每天的生活:“社會基層有太多的問題,它像陳年的蜘蛛網(wǎng),動哪兒都落灰塵。”
一直以來,賈平凹的愿望都沒有改變,“我想用我的筆來記錄時代,引起社會的關注。但如果沒有引起社會的關注,也沒有關系,起碼留下了一些資料給后代,讓他們更了解我們曾經(jīng)生活過的這個時代。”另悉,賈平凹正在寫一部新作品,具體內容、篇幅并未透露,賈平凹笑著告訴記者“還早得很哩”。
新作沒有刪去任何內容
新作《帶燈》與賈平凹擅長的題材一脈相承,是關于陜西農村的故事,作品敘述一位充滿文藝青年氣息的女大學生螢,來到位于秦嶺地區(qū)的櫻鎮(zhèn)鎮(zhèn)政府工作,她不滿“腐草化螢”的說法,改名為“帶燈”,負責綜合治理辦公室工作,遇到農村中各種復雜矛盾的問題。作品反映了社會底層的生活情況,并且涉及不少敏感地帶,創(chuàng)作時,賈平凹對于作品能否發(fā)表并不是太在意,“萬一發(fā)表不了就不發(fā)表,我多一部作品、少一部作品,也無所謂。把我自己親眼看到的、親身經(jīng)歷感受到的東西,寫出來傳達出來就可以了。”稿子寄給《收獲》雜志后,在2012年年底就順利發(fā)表,沒有刪去任何內容!稁簟吩诮衲昴瓿跤扇嗣裎膶W出版社正式出版。
《帶燈》的故事靈感,來源于賈平凹結識的一位鄉(xiāng)鎮(zhèn)干部,“她不知從哪里得到了我的手機號,開始跟找短信聯(lián)絡,她的文筆非常好,透著靈性,但與在學校中培養(yǎng)出來的‘靈性’完全不同。”與她的接觸,給了賈平凹創(chuàng)作的沖動,“書中甚至有不少精彩的話,都是直接引用她給我的信件。”
賈平凹說,現(xiàn)實中的帶燈同作品中一樣,是一位有智慧有才氣的女性,書中的故事大多都是真實發(fā)生過的。帶燈不同于很多出口成臟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她身上有親近農民的樸實,也有作為文藝青年的優(yōu)雅。她不是一個胡攪蠻纏的人,她與農民打交道非常真誠,也因此能夠順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他也承認,自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就像《帶燈》的結局,農村基層的很多問題,沒有辦法解決,帶燈就像是螢火蟲,在短暫的生命里發(fā)出微弱的光芒。賈平凹說,這樣的人生其實也挺幸福的,簡簡單單地活著,盡自己所能發(fā)光發(fā)熱,貢獻所有的能量,然后逝去。
【賈平凹回憶文壇往事】相關文章:
賈平凹的回憶性散文10-19
賈平凹07-06
賈平凹簡介10-05
賈平凹的散文10-19
賈平凹經(jīng)典名言07-07
賈平凹的經(jīng)典名言07-31
賈平凹 高興10-03
賈平凹《云雀》09-29
賈平凹:朋友04-13
賈平凹:禿頂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