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散文的特點
賈平凹散文語言最顯著的特點是樸素自然。著名作家徐遲曾說:“散文作家不僅要掌握華麗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僅要掌握樸素的文章,還要善于發(fā)揚它。下面是關于賈平凹散文的特點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一、細膩悠長,令人尋味。
賈平凹他的筆法如電影鏡頭,推、搖、拉,一個個鏡頭將美景逐一展現(xiàn)。《商州又錄》是賈平凹關于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這是一篇帶有傳統(tǒng)文化韻味的寫景散文。他共分11個段落,這11個段落之間的結構方式散漫、隨意,但其筆調(diào)細致,就像是由11幅寫意的素描畫組成的畫卷。例如第一部分開頭寫道:“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紅,褪了綠,清清奇奇的瘦;像是從皇宮里走到民間的女子,淪落或許是淪落了,卻還原了本來的面目。石頭裸裸的顯露,依稀在草木之間!边@段中的“紅”、“綠”、“瘦”營造了一個畫面感極強的意境,不得不讓人細細地去品味。賈平凹善于運用擬人、通感的方式傳遞感覺,如“路是頑皮的,時斷時續(xù),因為沒有浮塵,也沒有他的腳印”。他常用輕淡的筆墨,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又經(jīng)常忽視的景象,但卻能引人入勝的散文,濃的如酒般醇厚綿長,淡的如溪水清純透明。在一種古樸而又平淡的氛圍中,賈平凹道出他對生命、歷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種深邃的哲思。
《靜虛村記》便是他的一篇散文佳作。回歸自然、追求自然與人的和諧是賈平凹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為了達到自然與人融合這一境界,賈平凹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帶有古典神韻的畫面。靜虛村遠離“繁華”、“熱鬧”的城市,是一個“清靜”的地方。與自然的接近使這里人們極易受到道家“知足觀”的影響。他們是山野村人,住著茅屋,卻并不覺得“寒酸”;他們喝的是粗茶,吃的是淡飯、一個個卻坦然地端著碗“一律集在巷里,就地而蹲”地吃喝。恬淡超脫、適意自然便是靜虛村人最高的人生哲學,他們“厚誠”、“幾乎近于傻昧”,其實,這些平凡到極點的山民都是真正的“智者”。他們的脈搏和著山山水水的心律而跳動,自然,賦予了他們一切,也昭示了一切。在《靜虛村記》中,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可見出人的心靈的投射。
二、具有哲理意味,極富情致和個性。
賈平凹大部分的散文都閃爍著哲理的火花。這種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論的重復。這些作品在簡短的篇幅中,既沒有玄奧的言詞,也沒有空洞的說教,只是以一個經(jīng)歷者的身份講述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故事。表作有《丑石》、《一棵小桃樹》、《文竹》等。例如《丑石》,賈平凹在寫“丑石”時,可看出他對于丑石是有感情的,他在用他的感情來述說哲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看起來像一篇敘事散文,但實則是一篇哲理散文。我們生活中缺乏的不是美,而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樣的哲理寓意不是從長篇的大道理中說教出來的,而是簡單地從一個小小的生活故事中傳達給人們的,這樣的“哲理散文”看起不惡心、不作嘔,很舒服。平平談談才是真?炊嗔四欠N“大魚大肉”的散文,來點“清淡小菜”很讓人胃口大增。
三、語言平實、樸素、大氣,善用白描手法。
賈平凹是個注重語言的作家,他的語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無言”。賈平凹早期創(chuàng)作即十分重視語言的運用,他認為好的語言的標準一是充分地表現(xiàn)情緒,二是和諧地搭配虛詞,三是多用新鮮準確的動詞。如《閑人》中,“閑人是一個不拘生活小節(jié)、性格開朗豪爽、愛打抱不平的人,他夠哥們兒義氣,傲慢、還有點玩世不恭”。對閑人日常生活,結識朋友的描寫,就仿佛有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人立在面前一樣。就“‘喂,哥們兒!’他一跳一躍地邁雀步過來了,還趿著鞋,光身子穿一件褂子,也不扣,或者是正兒八經(jīng)的西服領帶——總之,他們在著裝上走極端,但卻要表現(xiàn)一種風度”。就這樣一位人物被賈平凹描繪得讓人又喜又恨。他沒有用什么過分的辭藻來堆砌,他就用一種平實的筆調(diào)來敘述,不刻意美化,也不蓄意丑化!鹅o虛村記》中對農(nóng)村生活的抒寫也是極其平實的,沒有矯揉造作的筆觸,那樣恬靜的生活已經(jīng)是最好的說明,無須加上不真實的花邊。賈平凹靠白描傳神,構筑起一個樸素恢弘、沉穩(wěn)深邃的藝術世界。
如他在《延安街市記》對街市上買賣場面的描寫“買賣起來,價錢是不必多議,秤都翹得高高的,末了再添上一點……臨走,不是買者感激,偏是賣主道聲‘謝謝’”,寥寥幾筆,便把雖已走進市場仍不脫農(nóng)民本色的陜北“生意人”的那份厚道和淳樸勾畫了出來。寫得尤其精彩的,是街市一角蹲著的兩個一邊吃著自家?guī)У酿x饃一邊談論著兒女婚事的老人。請看面部細節(jié)的描寫:“沒牙的嘴嚅嚅著,臉上的皺紋,一齊向鼻尖集中,嘴邊的胡子就一根根乍起來”,說到開心處,“常常就仰頭笑噴了唾沫濺出去,又落在臉上”,人物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那神情、那心態(tài)不都活脫脫地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嗎?
走進賈平凹的散文天地,我們好像踏進了一片原始森林,風景絢爛,色彩繽紛,有一種野性的神秘和古樸的韻味,其中的山水花草,無不涂抹著一種古老而神奇的色彩。讀他的散文,常常會被一種不可捉摸的謎性情緒所困擾,無法明確而清醒地把握其主題和內(nèi)容。他作品中所描寫的對象——人、事、景都呈現(xiàn)出強烈的主觀感覺色彩,有一種別樣的風韻深藏在字里行間。
擴展:
人物經(jīng)歷
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
1973年,發(fā)表作品《一雙襪子》。
1975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任陜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從事文學編輯工作。
1982年,就職西安市文聯(lián),專職作家,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后就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1986年,出版長篇小說《浮躁》,講述主人公金狗幾次人生的大起落。
1987年,出版長篇小說《商州》,講述劉成和珍子因互相吸引而相愛的故事。
1988年,憑借《浮躁》獲得第八屆美孚飛馬文學獎銅獎。
1992年,創(chuàng)刊《美文》。
1995年,出版長篇小說《白夜》,以主人公夜郎的生活來展開敘述。
1996年,出版長篇小說《土門》,講述了一個村莊城市化的過程。
1998年,出版長篇小說《高老莊》,講述主人公子路、西夏一路行來所見所聞;11月,出版回憶錄《我是農(nóng)民——在鄉(xiāng)下的五年記憶》。
2000年,出版長篇小說《懷念狼》,將神話、民間傳說、風俗、歷史舊事、現(xiàn)實、人與動物、城市與鄉(xiāng)村等等融合。
2002年,出版長篇小說《病相報告》,以兩位主人公的一生來演繹一個愛情故事。
2003年,擔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2005年,獲得魯迅文學獎;同年,出版長篇小說《秦腔》,描寫清風街人們的生活狀況、心理心態(tài)。
2007年,出版長篇小說《高興》,表達了對農(nóng)民的一貫關注。
2008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2012年,獲得朱自清散文獎。
2013年,出席中德作家論壇;同年,出版長篇小說《帶燈》,從一個女鄉(xiāng)鎮(zhèn)干部的視角透視當下的中國社會。
2014年,出版長篇小說《老生》,表達對社會歷史感悟。
2015年,獲得首屆絲綢之路木壘菜籽溝鄉(xiāng)村文學藝術獎。
2016年12月,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7年3月22日,被澳門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2018年1月,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4月,出版長篇小說《山本》,以女主人公陸菊人與渦鎮(zhèn)梟雄井宗秀之間的命運糾纏為主線;7月,當選西咸新區(qū)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
2019年4月20日,憑借散文集《賈平凹靈性散文》獲得第二屆三毛散文獎;7月29日,出席“賈平凹:從商州走向世界”文學對談活動,被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授予人民文學出版社“榮譽作家”獎牌;9月23日,長篇小說《秦腔》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2020年9月,出版長篇小說《暫坐》和《醬豆》。
2021年9月19日在,參演的電影《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在中國上映。
主題思想
關注現(xiàn)實
賈平凹的小說在思想內(nèi)容上大多都是描寫現(xiàn)實的,如《浮躁》以農(nóng)村青年金狗與小水之間的感情經(jīng)歷為主線,描寫了改革開放初始階段暴露出來的問題;《土門》講述了一個村莊城市化的過程,對城市當中腐朽的生存方式和鄉(xiāng)村的保守心態(tài)進行了雙重批判;《高老莊》講述了大學教授高子路回到高老莊與往昔故人之間所發(fā)生的錯綜復雜的情感糾紛,體現(xiàn)了鄉(xiāng)村的封閉守舊和改革開放中的各種沖突和矛盾;《白夜》以主人公夜郎無以附著的精神游蕩為主線,表現(xiàn)了作為普通人的男男女女在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不同境遇和心態(tài);《秦腔》通過瑣碎的生活細節(jié),刻寫了鄉(xiāng)土中國的變遷,伴隨對現(xiàn)實關注的是作者深深的憂患意識[34]。
關注個體
關懷個體生存,叩問個體人生,是賈平凹小說的重要主題。無論金狗、成義,還是高子路、黑氏等等,這些人物形象身上都浸透了賈平凹對人性的探究、對個體生存的意義及實現(xiàn)途徑的思考。在書寫形式上,為了更好地探究各色人等的精神命運和存在境遇,他往往從生活出發(fā),采用了密實的流年式的敘寫,執(zhí)著地追尋人之為人的存在意義,為個體生存探尋著認識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途徑。
傳統(tǒng)思想
賈平凹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作家,受儒道釋的影響較多,他自己將之融入對人生、對社會的獨特體悟中。賈平凹將儒家文化倫理觀念的核心“仁義”融入自己的作品中,還將家庭倫理道德與人物的日常行為、思想自然貼合。賈平凹的小說還常用道家的眼光來闡述哲理,給讀者描繪了一個個新奇別致的藝術世界。如《古堡》中的麝,《遠山野情》中太歲的象征,《山坳》中的狐貍,《浮躁》中金狗出生時的預兆、金狗胸前墨針的“看山狗”圖像、金狗與小水的名諱等,都暗含《周易》文化的密碼,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和哲理意蘊。他將這些意象與農(nóng)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既符合鄉(xiāng)土中國的實際,也表達了作者形而上的思考[34]。
土地情結
賈平凹對土地有著很深的情結,他在小說中反復張揚的主題之一就是土地是農(nóng)民的生命,是農(nóng)民的生存支柱。如大部分他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如才才、山山、仁厚村人都是以土地為生的忠厚農(nóng)民,他們在土地上精心耕耘,精心收獲。金狗離開了鄉(xiāng)土,最后又回到了鄉(xiāng)土,土地情結是他斬不斷的根。作為商州文化傳承者與人文精神開拓者,賈平凹在很大程度上因襲著對土地的深沉感情
【賈平凹散文的特點】相關文章:
賈平凹散文特點11-03
賈平凹的散文特點10-25
賈平凹散文有哪些特點11-04
賈平凹散文 精選11-28
賈平凹的散文11-18
賈平凹散文08-29
賈平凹散文精選08-29
賈平凹散文精選摘抄11-02
賈平凹的短篇散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