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記承天寺夜游》創(chuàng)作背景
《記承天寺夜游》此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jīng)有四年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創(chuàng)作背景,歡迎大家閱讀學(xué)習(xí)。
創(chuàng)作背景
此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jīng)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guān)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quán)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憂郁;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于是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也體現(xiàn)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思想感情
《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fù)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墒菦]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有多少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 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 抒發(fā)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欣賞,和用與“閑人”相對的“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的鄙夷與諷刺。
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前三句)記敘:首句點明夜游的時間,為美好的月色而心動,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寫:運用比喻的手法描繪庭院皎潔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議論:兩個反問句引人深思。作者抒發(fā)面對月光產(chǎn)生的感觸,表達了作者安適的心情。
字詞注釋
(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
(2)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趙頊年號。當時作者因烏臺案被貶黃州已經(jīng)四年。
(3)戶:一說指堂屋的門,又一說指窗戶,這里指門。
(4)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
(5)行:散步。
(6)念:考慮,想到。
(7)者:……的人。
(8)遂:于是,就。
(9)至:到。
(10)尋:尋找。
(11)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也被貶到黃州,寓居承天寺。
(12)寢:睡,臥。
(13)相與:共同,一同。
(14)中庭:庭院里。
(1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凈明亮的樣子。
(16)藻、荇(xìng):均為水生植物,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總稱。荇,一種多年生水草,葉子像心臟形,面綠背紫,夏季開黃花。
(17)蓋:句首語氣詞,這里可以譯為“原來是”。
(18)也:是。
(19)但:只是
(20)閑人: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里是一個有職無權(quán)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閑,自稱“閑人”。
(21)耳:語氣詞,相當于“而已”,意思是“罷了”。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游的興致,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古今異義
1.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只是,只不過;
今義:但是,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
2.耳(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于“ 而已”“罷了”;
今義:名詞,耳朵。
3.閑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留連于光景之人;
今義 與事無關(guān)的人
4.戶(月色入戶)
古義:窗(門戶)戶;
今義:住戶、人家
5.念(念無與為樂者)
古義:考慮,想到;
今義:紀念,思念 ,讀
8.蓋(蓋竹柏影也)
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
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7.中庭(相與步于中庭)
古義:院子里;
今義:庭子中間。
記承天寺夜游詞類活用
1.相與步于中庭:名詞作動詞,散步。
2.懷民亦未寢:名詞作動詞,睡;臥。
記承天寺夜游特殊句式
、诺寡b句
1.相與步于中庭:(我們)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賓短語后置,應(yīng)為“相與于中庭步”)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不過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定語后置,應(yīng)為“但少如吾兩人者閑人耳”)
、剖÷跃
解衣欲睡:(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省略主語)
、桥袛嗑
蓋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樹的影子吧?(起判斷作用)
、戎髦季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表達出作者孤寂凄涼,無所歸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達的人生觀。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因反對王安石新法,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謫黃州。后病死常州。蘇軾學(xué)識淵博,其文明白暢達,其詩清新豪健,其詞開豪放一派,其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其畫主張神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對后代很有影響。因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時,筑室于東坡,故自稱“東坡居士”。此文寫于作者貶于黃州其間。承天寺位于今湖北黃岡市南。
名家點評
中國杜甫研究會原會長霍松林:這篇文章只有八十四字,從胸中自然流出。“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無從劃分段落。(《古文鑒賞辭典》)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創(chuàng)作背景】相關(guān)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寫作背景11-09
記承天寺夜游寫作背景及譯文03-31
記承天寺夜游02-20
蘇軾 記承天寺夜游01-05
記承天寺夜游作文01-30
記承天寺夜游賞析10-13
記承天寺夜游的賞析09-24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03-31
《記承天寺夜游》翻譯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