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課文鄧稼先原文
《鄧稼先》是楊振寧寫的一篇傳記型文章,以中華幾千年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來民族情結、50年朋友深情為基調(diào),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
《鄧稼先》
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時代,恐怕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時代,只舉1898年為例:
德國強占山東膠州灣,“租借”99年。
俄國強占遼寧旅順大連,“租借”25年。
法國強占廣東廣州灣,“租借”99年。
英國強占山東威海衛(wèi)與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時代,是有亡國滅種的危險的時代。
今天,一個世紀以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果,是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chuàng)造出來的偉大勝利。在20世紀人類歷史上,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zhuǎn)變。
對這一轉(zhuǎn)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
“兩彈”元勛
鄧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在北平上完小學和中學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1948年到1950年赴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獲得博士學位后立即乘船回國,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yè)生開始研究原子彈制造的理論。
這以后的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wèi)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8] 。
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危機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鄧稼先繼續(xù)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對國防武器作出了許多新的巨大貢獻。
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于敏聯(lián)合署名寫了一份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fā)展的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9] 。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yè)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勛”,他是當之無愧的。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抗戰(zhàn)開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學同學一年;后來抗戰(zhàn)時期在西南聯(lián)大我們又是同學;以后他在美國留學的兩年期間我們曾住同屋。50年的友誼,親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時間里所長都是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當時,他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他曾成功地領導戰(zhàn)時美國的原子彈制造工作。高等學術研究所是一個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時候只有5個人,奧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識。
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兩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
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zhèn)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寫的自傳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波恩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上講臺拿起粉筆說:“這可以用底下的辦法做得更好……”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四十多歲了,已經(jīng)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時有發(fā)生。不過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
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nóng)民的樸實氣質(zhì)的人。
我想鄧稼先的氣質(zhì)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領導各階層許許多多工作者,為中華民族作了歷史性貢獻的原因: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鄧稼先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想黨員。
我以為鄧稼先如果是美國人,不可能成功地領導美國原子彈工程;奧本海默如果是中國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當初選聘他們的人,錢三強和葛羅夫斯,可謂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對中國社會、美國社會各有深入的認識。
民族感情?友情?
1971年,我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見到闊別了22年的稼先。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時,避免問他的工作地點,他自己只說“在外地工作”。但我曾問他,寒春是不是參加了中國原子彈工作,像美國謠言所說的那樣。他說他覺得沒有,但是確切的情況他會再去證實一下,然后告訴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離開上海經(jīng)巴黎回美國的前夕,上海市領導人在上海大廈請我吃飯。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給我,是稼先寫的,說他已證實了,中國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蘇聯(lián)的極少“援助”以外,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
這封短短的信給了我極大的感情震蕩。一時熱淚滿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間整容。事后我追想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羅布泊,馬革裹尸的戰(zhàn)場,不知道稼先有沒有想起過我們在昆明時一起背誦的《吊古戰(zhàn)場文》:
“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余曰:“此古戰(zhàn)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10]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參數(shù)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要有數(shù)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和穩(wěn)健的判斷?墒抢碚撌欠駵蚀_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
戈壁灘上常常風沙呼嘯,氣溫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核武器試驗時大大小小突發(fā)的問題必層出不窮。稼先雖有“福將”之稱,意外總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長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個信號測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慮,人們勸他回去,他只說了一句話:“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導演要攝制《鄧稼先傳》,我要向他建議采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作為背景音樂,那是我兒時從父親口中學到的: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
要將只手撐天空
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昆侖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我父親誕生于1896年,那是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時代,他一生都喜歡這首歌曲。
永恒的驕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寫給他夫人許鹿希的電報與書信中有下面幾段話:
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驕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價值的。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zhì)。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
作品鑒賞
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 著眼于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以及氣質(zhì)、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jié)的描寫上。作者有傳統(tǒng)眼光、歷史視野、 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寫得不同凡響。例如,作者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贊揚“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 最有中國農(nóng)民的樸實氣質(zhì)的人”。因為作者自己具有較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所以能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看問題。又如, 課文從近百年來中華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寫起,引用唐代李華的《吊古戰(zhàn)場文》和作者兒時從父親口中學到的《中國男兒歌》, 引導讀者把眼光射到歷史深處。因為作者是炎黃子孫,在中國大陸長大,從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始終從一百多年來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看問題。又如, 作者把鄧稼先同奧本海默對比,始終把鄧稼先放在國際大舞臺上寫,顯示出作者的全球視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這是因為作者學貫中西,胸懷世界, 所以有條件把中國和美國的頂尖人物拿來做對比?傊,由于作者熟悉我國傳統(tǒng)文化,又具有歷史眼光和全球視野,使得課文內(nèi)涵豐富,底蘊厚重, 凸顯出一個立體的光芒四射的鄧稼先形象。
《鄧稼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認識11個生字。
2.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3.通過深入閱讀,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教學重點
理解不同人物對于故事發(fā)表的看法。
教學準備
1.幻燈片
2.布置學生廣泛搜集鄧稼先的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jīng)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二、背景說明
1.關于“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wèi)星!皟蓮棥敝械囊粡検窃訌,后來演變?yōu)樵訌椇蜌鋸椀暮戏Q;另一彈是指導彈!耙恍恰眲t是人造地球衛(wèi)星。
2.關于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酬P于楊振寧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涌現(xiàn)出來的一代杰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三、初讀課文
1.字音:
鄧稼jià先元勛xūn鞠jū躬盡瘁cuì
2.詞語:
元勛: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兢兢業(yè)業(yè),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
當之無愧:當?shù)闷鹉撤N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尸:用馬皮包裹尸體。指英勇作戰(zhàn),死于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層:重迭,重復;窮:窮盡。
四、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nèi)容,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評議學生發(fā)言,歸納討論意見:
本文共有四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設有小標題:
第一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二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xiàn)鄧稼先的人品。奧本海默是一位出類拔草、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樸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說,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nóng)民的樸實氣質(zhì)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三部分,高度贊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zhí)著與勇敢。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吊古戰(zhàn)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凄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shù)倪壿嬎季S、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又令常人難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險。
第四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贊歌和挽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
本文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和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五、作業(yè)
思考課后第一題。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
請四名同學分讀課文的四個部分。
二、整體感知
從文中找出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圈出其中的關鍵詞語。
(瀏覽課文,找語句,圈出詞語。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找出的語句。)
第一部分最后兩小節(jié);第二部分第六、七、八小節(jié);第三部分引用的“五四”時代的歌;第四部分。
三、研讀欣賞
1.以第二部分為范例,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1)以上語句或語段,大多運用議論、抒情表達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達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F(xiàn)在,我們通過第二部分的探究來認識這一點。
找出第二部分第六、七、八小節(jié)中的關鍵詞語,說明這些詞語各自概括了這一部分的哪些內(nèi)容,說一說這樣表達思想感情有什么好處。
(2)四人合作小組討論,然后組織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評議、肯定: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贊美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樸實”。
“奉獻精神”“理想黨員”——概括并贊美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沒有私心”。品格使人們絕對相信他:說服兩派繼續(xù)工作,制成氫彈;說服工宣隊、軍宣隊隊員。
(4)默讀,說說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并說說鄧稼先性格特點。
作者將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奧本海默與鄧稼先作對比的目的:他們是從兩個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科學家,作者的意圖顯然不是要褒貶某人,而是通過對比,使鄧稼先的氣質(zhì)和品格呼之欲出。
2.朗讀這部分課文。
四、質(zhì)疑問難
1.鼓勵學生提問并參與解答問題。
2.朗讀《吊古戰(zhàn)場文》的原文和譯文。譯文如下: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群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凄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猶是古戰(zhàn)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夜沒在這里,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
1.學生自主選擇其他部分,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著重研究感興趣的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哪些品質(zhì)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3.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你對他的情感。
六、總結課文
(一)深刻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記敘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評傳,而是以民族文化為背景,以民族情結,私人友愛為基調(diào),用平實質(zhì)樸的語言敘寫了一個淳樸謙遜的科學工作者的奮斗歷程。同時文中還插入了幼兒讀本、詩歌電報書信等內(nèi)容,抒發(fā)了對鄧稼先的贊頌之情。本文作為一篇回憶性散文,可以說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題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yōu)秀兒女,也正是因為有了鄧稼先一類的杰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寫作特色:
1.樸實無華、平白流暢的語言風格,結合長短變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蘊含了深厚的情感,極富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優(yōu)秀品質(zhì),六個部分各有各的重點,同時又連成一個整體。
七、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初中課文鄧稼先原文】相關文章:
初中課文臺階原文06-05
初中課文散步原文07-01
勸學初中課文原文08-09
初中綠色蟈蟈課文原文06-07
初中課文理想原文06-14
初中課文《公輸》原文及翻譯11-28
初中課文詠雪的原文翻譯11-23
初中課文《馬說》原文翻譯07-05
精衛(wèi)填海原文初中課文10-31
小學課文太陽課文原文10-12